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时间:2019-05-13 07: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

任何有效的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其最直接和有效的前提是备好课。备课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一、统观全局,整体把握

在备课中,教师应通读整套教材,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这是前提。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注重实用性;这是教材的特色。作为实习生容易理解。而从整套教材确切了解各个年级段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和基本结构,统观全局,明确各部分的地位及其相互联系;在单元之间,单元之内把握教材确实不容易。数学教材的系统性是很强的,因此,系统把握教材是必须得面对的要求和必须超越的障碍。

二、重点解读,吃透教材

在整体认识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理清吃透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教材,走进教材。感受学生理解教材时卡住之处,思维不清楚之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分析属于教材因素亦或学生的基础因素;这就是难点,即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或易错的内容,常有知识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弄清楚影响学生掌握这节课教学内容的数学原理是什么,思维过程如何;弄清楚关键点,就是教材中对顺利学习其他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突破难点的中介和桥梁;读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其次,站在教师的角度怎么从数学原理和思维过程角度清晰地破解这些难点、重点、关键点,理清楚思绪。,所以,这个步骤就必须得请教网络上和参考书中名师的智慧了,再自己觉得大体上能把握的前提下,再带着疑问去见指导老师,这样效果显著些。从教材中出来,综合考虑教学法和教材处理的匹配,考虑学生的可能反映等一系列其他因素,最后达到什么样的“三维”(知识、技能和情感)教学目的,整体备好课。

总之,吃透教材是一系列综合训练,能迅速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水平,“进”得去,“出”得来,能充分读懂教材,“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最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吃透教材

1.你在备课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吃透”了教材?你是否有过一些“利用”教材的成功的经历?

“吃透教材”表现为“课本”之外东西,可以引用相关有意义的材料,我在备课的时候,引用相关有意义的西方文化材料,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在教学中我进行一些西方文化礼仪的介绍,学生了解哪些话题有禁忌,哪些话题适宜交流、在什么场合怎样着装、在不同的场合怎样得体表达自己想法。如我引导学生认识单词 Negro 和 black,结合习惯,要求学生不能称呼黑人为 Negro 而应用 black,再如了解他们的宗教、节假日等,在本学期,我利用一些英美节假日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圣诞节讲解节日由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参与其中,孩子们也非常乐于接受。

“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风格特点,难易程度,对教材了如指掌。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情景对话能力,强化常用口语,最后进行创新、活化语言。即时提供与语言知识点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创设语言情景,联系实际、利用书上的材料扩充交际语境,培养学生在正式情景中的口头交往的能力,如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或肯德基让学生身临其境。

“利用”教材首先可以表现为“整合”教材,在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的顺序,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

其一,从课堂实际出发,我们应考虑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整合。比如:我在教学3A Mod2 Unit 1 My friends这一单元中时,按照课本教学,第一课时应教学六个形容词big, small, fat, thin, tall, short以及

句型I’m„;第二课时中应教学句型He’s/She’s„及其字母和相应的单词Nn(nine), Oo(orange),Pp(pencil), Qq(queen).但是,我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这样的调整:在第一课时中教学fat/thin, tall/short及字母和相应的单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利用一首节奏鲜明的Chant把上一课时的内容穿插在一起,起到了复习的作用,然后由tall and fat引出big, short and thin 引出small,非常自然,而且学生对big/small 的概念也容易理解。通过这样的整体整合,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已经非常熟悉,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悦、水到渠成。

其二,从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我还对整个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整合。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便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简单的英语问候语,像“Good morning” “See you later”“Who’s on duty today?” “I am fine, thank you!”等等。每天还可渗透星期单词的教学,从而分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三,我还应考虑到与其它课程的有机整合。比如:学习了方位单词后,可以设计一套韵律操,边做边操练:turn left(向左转),turn right(向右转),turn round(向后转);学习了人体知识以后也可以设计韵律操:touch your nose, touch your toes, touch your face„一边拍手一般操练句型,说到什么部位就整齐地轻拍某个部位两下。韵律操不仅是和音乐的整合,而且是与体育的整合。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考虑到与美术、劳技、语文、数学等课程作联系,把英语教学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再者,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

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例如:在教学Sports Day 这一模块时我就变成了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统计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 学生参与意识极强,争先恐后举手报项目。从而达到了掌握并灵活运用句型的目的。

总之,在熟悉、并尽在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裁剪、整合或补充,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转变,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或调整,从而使教材用“实”变“活”,具有“立体”富有“情感”,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

2.你在备课的时候,你为学生提供了哪些“拓展材料”?你的学生对那些“拓展材料”是否感兴趣?

比如在教学《玩具进行曲》一课时,拓展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演唱歌曲的日语版本,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起学生对日语的好奇与兴趣。

3.你在备课的时候,是否有过重新“开发”教材的冲动?你“开发”过哪些比较满意的教材?在你看来,选择丰富而有意义的教材是否比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

丰富而有意义的教材与有效的教学方法两者都非常重要。相比较而言,丰富而有意义的教材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高年级音乐课时,由于教材上的部分歌曲旋律不是很优美,别说学生学得没劲,老师教着也没劲。高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流行歌曲有了一些接触,也很想在课堂上学这方面的歌曲,我就选择了一些励志的的、有特色的、不同类型的歌曲让他们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维塔斯的歌曲、励志的歌曲、还有些说唱的、rnb的学生就很感兴趣。

4.在“前言”和有关“课程智慧”的解释中,你对哪几句话最感兴趣?你对哪个教育案例或教育故事最感兴趣?

在前言中,最感兴趣的应该是做一名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1、课前吃透教材、研读教科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理解。我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对教材理解掌握的深透程度。对教材理解透了可以使书变薄,教学时才会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纲目分明、重点突出教师备课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即对教材做到“懂、透、化”。其中,“化”就是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意图清楚、运用自如,这就是再创造要从前后的联系中,弄清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诸如,弄清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它和哪些内容处于从属关系之中,又与哪些知识处于并列或者交错关系之中。它是旧知识的延续,还是新知识的开始。将知识纳入结构系统之中来看待。要细致分析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来说,它和前后教材的主要区别之点,即本节教材的特殊之点,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不易掌握的就是教材的难点,而找出难点与旧知识的关系,新知识就可以用旧知识去化解,“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难点重点可以重合,亦可能不重合,要抓住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要弄清本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教材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接受程度,按照实际需要,对本门学科的深度与范围做了适当的处理的。任课教师要切实把握所教内容涉及到多大范围,我时常打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界线,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及复习,“破其一点,不计其余”化整为零的做法必须要时常进行全面的整合,万万不可“目无全牛”,一定要对知识体系做好全盘的统筹。只有这样我认为才算是真正地吃透了教材,更好地利用教材,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考量,成为一堂高效有用的语文课。正所谓“利用”教材可以显示为“调整”教材;“利用”教材也可以显示为“整合”教材;“利用”教材可以显示为“解读”或“解构”教材。

总之,教师要上好一堂客首先要作到的是“吃透”、“利用”好教材。要具有能够掌握住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深度与广度,重点、难点的能力。把教材完全化成自己的东西,再深入浅出地运用,犹如就是自己编写的教材,这才算理解掌握透彻了。“懂、透、化”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备课的功夫贵于再创作。

如何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在经济与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课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的应用。” 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各种课程信息资源,创设各种语言情景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才能更快的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下面我就如何激活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兴趣谈一下自己的观点。第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恰当的表情动作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新内容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例如组织课前活动,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听说训练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进行情景教学。新标准英语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套教材旨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让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的游戏中,轻松地学习英语,这样更易操作。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的英语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联系,真正达到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再者,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例如:在教学4A Sports Day 这一模块时我就变成了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统计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 学生参与意识极强,争先恐后举手报项目。从而达到了掌握并灵

活运用句型的目的。

第三、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上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例如:在教学Numbers 1-10 时,就设计了“开心擂台赛”这一环节把这十个数字的单词写在黑板上,让两组学生手中分别拿着红、绿两色粉笔,听我读出单词后,最先把这个单词圈出来的同学为胜利者,奖一朵小红花粘在黑板上,看最后哪一组的红花最多,那一组就为优胜组。要求上台玩这个游戏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容易就把这些单词记住了。同学们还喜欢唱歌,我便在上课前让他们唱英语歌,一曲终了,下课时涣散的心又回到课堂上来了,并且进入了一个英语的环境。小学生好奇、好动。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年龄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最大限度为十分钟。如果在介绍了一定的课文新知识后,能进行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或唱唱英文歌,这样就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集体合作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把学英语变成快乐事。

第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进行成功感教学

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Dialogue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

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例如,我坚持每节课都让学生听英语磁带,让他们模仿外国人的语音语调,大部分同学在实践中都能字正腔圆地进行口语训练。

第五、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所处的是汉语世界,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如何在汉语的世界里去掌握英语知识呢?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艳丽生动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一良好心态。例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4A中 Module 6 months时,运用Power point 制作、放映,把本是枯燥无味的单词记忆和句型练习,变成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幻灯片。学生充满激情,轻轻松松突破难点。

第六、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动物类名词时,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例如:I’m a dog.汪汪汪 I’m a cat 喵喵喵 I’m a bird 飞飞飞。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第七、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最新评论

第三篇:“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蕉城区实验小学 黄垂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老师要细心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才能研读文本吃透教材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情境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现实密切联系。”为此新教材按照“创设情境――构建模型――理解与运用”的方式进行编排。课文往往都是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逐步构建出新知的模型,或者解释一种数学现象。因此教材为构建知识模型所创设的情境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在解读情境图时,应该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将会怎样观察,获取哪些信息,并且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获取有价值地信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情境图的处理往往存在着现种倾向。

1、简单化。教材的设计者所设计的情境图都涵盖着很多的数学信息,一些老师课堂教学时,把课文的情境图进行过于简单地处理,使学生在观察时没有方向,没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苏教版第九册《找规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门口进行了布置。(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啊? 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老师巡视,学生感到满头雾水,无从下手,很难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这个案例,教师对情境图处理过于简单化,预设不充分,引导不到位。其实,情境图安排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掌握情境图画面的情境:一排盆花、一排彩灯、一排彩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盆花是按照红花、蓝花的顺序依次出现的;彩灯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出现的;而彩旗则是按照两面红旗、两面黄旗的顺序出现的。通过这样的信息引导,可以顺水推舟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本课所学内容的探究。

2、复杂化。教材中一些情境图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十分明显,无需做过于复杂的处理,老师只需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件《端午划龙舟》,画面上锣鼓喧天,江上9条龙舟各坐着9个人,配上喜庆的音乐,让人觉得场面热闹非凡。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小手林立。学生把画面的景物一一地描述过去,并且把喜庆的音乐都描述了一番。十分钟过去了,老师还在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案例,教师出示情境图后,引导不明确,学生在受到画面和音乐的影响下,不着边际地说了一系列的“发现”,却很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情境图的意图十分明显:让学生明确感知有9条龙舟,每条有9个人,跟9都有关系,紧扣9,自然而然地进行“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图上有几条龙舟,每条龙舟有几个人?然后再根据新课的要求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情境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特点,简洁明了地切入数学主题――数学问题,即根据具体的情境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情境图的引导是一门艺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数学主题,引发数学思考。对于情境图一旦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数学的情境图往往成了“语文课堂”的看图说话了。只有正确理解情境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引导准确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读教学例题。

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范例。它引导我们思考教材“教什么”,教材“为什么”。教师要反复阅读例题,挖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了解例题所隐含的新知,以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如何进行新课引导。一些例题还有旁注,这些都要求教师细心研读,理解编者意图,做到准确到位。

1、例题充分展示着新知形成的历程。

数学教材中通常用一个特殊的例子来进行知识训练,素材单一,尤其是概念和规律性知识的教学,教材内容更显单薄。读例题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共性,自主总结。

如苏教版第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圆锥形的物体。学生看图后,脱口而出。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师生一起数图中的圆锥形物体。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这个案例缺乏一个充实的过程,其实例题在编排上的内容看上去只是出示了生活中一些圆锥形的物体,但教师应该深挖例题的内涵。可以做这样的引导: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抽象模型――回归生活”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例题关注数学思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往往是编者数学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是编者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是分析教材编者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和制定思维发展的程序,这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首先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模糊的阶段,接着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感性走向理性,走向更深入。

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制造冲突,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需要通过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来判断?”

这个案例,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模糊――清晰――理性”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的充实。

三、读课后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巩固运用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发现,我们老师不仅要重视例题,而且还要注意研读教材的课后习题。

1、合理点拔,引发思考。教材中有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当地陌生,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在读习题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障碍是什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什么,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地引导。例如:在第十二册《比例》的知识中有道习题是关于竿高与影长的练习,学生可能还不知道竿高与影长关系,从而无法正确解答,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地引导。

2、拓展延伸,丰富内涵。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编拟时比较不完善,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习题使习题内涵丰富起来。例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文中的的习题大都是针对图形转化,只有少部分的数形转化,我在教学时选择了一道这样的拓展题:甲、乙两人同时从距离5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这只狗同时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后,便回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相遇。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这是关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入这道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个个都跃跃欲试,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是渗透于各种知识之间的。

3、合理整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通常是独立呈现,它们又存在着一些联系。教师在读习题时在考虑到它的系统性的同时,可以通过适当地改造取舍,合理使用,使得学生的训练更加有效。

此外,教师还应该细心地研读数学教材中的导语、叙述语、总结语,并且教学用书也是教师必须研读的教材之一。总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细心研读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努力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的。

第四篇:吃透教材 创造精彩[最终版]

吃透教材

创造精彩

可乐小学

马云凤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

当我们悄然走过姹紫嫣红的春天时,你是否还沉浸在那茫茫的花海里?很高兴,在这个有花的季节里,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语文教学。同时,也十分感谢斗南镇中心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这个交流平台。讲座倒也谈不上,我只是将自己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一些感受、思想、方法和今天在座的大家作些肤浅的交流,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前辈、专家、同行朋友们批评指教。

今天,我就以“花”为媒,把去年5月14日我参加昆明市小学语文说课及答辩竞赛活动《花瓣飘香》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以下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吃透教材

创造精彩》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再次走进《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配乐朗诵课文)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小姑娘,这是一颗多么纯洁的心灵,这是一份多么感人的真爱。《花瓣飘香》——当我第一次拿到这个题目,无数次念到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蕴含美好意思的名字,是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文本时最真切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我第二次、第三次……走进文本,有了和文本的亲密接触,有了和作者一次次对话,和小女孩一次次对话后,我的心在一次次颤动,一句句浸满着情与爱的字符 1 在我的心底静静地流淌着,此时,阅读文本的心境仿佛早已沉浸在这一丛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月季花里一样。掩卷遐思,文中朴实的话语,简单的情节,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魔力?文中“我舍不得摘下整朵花”、“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这些流淌着爱意的话语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次第闪现,小女孩满目虔诚的捧着一片沾满露水的花瓣,年轻的妈妈憔悴的脸上满溢着幸福微笑的情景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也许这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也许就是这种对文本的潜意识的研读,我明白了是小女孩的一颗孝心,作者的一片深情在拨动着我心中那根叫“亲情”的弦,是母语中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催化我心中那颗原自本能的孝心。于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带孩子走进诗意的母语王国”这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心头荡漾,这种来自对文本解读的冲动告诉我:一定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情的情境中去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在设计和实施《花瓣飘香》一课的教学时,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以语言文字为根,把三维目标整合好,让学生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词句中体会,在美的对话中交流,在美的情感中陶醉。

一、教学理念:

1、以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依托文本,让学 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全面的情感升华。

2、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教与学和谐统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体会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和善良的品格。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设计特色:

1、以小姑娘善良、懂事的特点为主线。

2、以听、说、读、写、思为主要活动方式,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自动、互动、训练及和谐的师生共建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引出“花香”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进入课文是语文学习常用的教学手段。上课伊始,我抓住“飘香”一词,采用开课中齐读课题,揭题中引出“花香”,通过比较激发兴趣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此环节的设计是采用“以大观小,以小窥大”的对比方式,为学生理解文中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就像花瓣那样香气四溢,沁人心扉提供价值导向。

(二)初读课文,感知“花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学中,我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这一学情,设计让学生自主阅读,围绕“课文讲件什么事?”进行整体感知,并谈一谈读文后有什么感受?充分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作者夸赞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说这句话,训练学生也来读一读,学着夸一夸。此环节的设计是抓住“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来辐射全文,让学生以居高临下之感统领全文,感知全文。在读和夸的同时,教师又设问: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再次走进课文。

(三)细读课文,体验“花香”

课文中许多精准的词句蕴藏着深厚的内涵,是我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整合三维目标最好的抓手。教学时,我抓住关键词,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摘花时,我抓住“小心地摘”这个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比较“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和“从花丛中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两个句子,小小的对比中,“小心地”这三个字里蕴藏着的不是一个随意乱摘花的小姑娘,而是一个爱花的小姑娘,是一个让作者一眼就喜欢上的小姑娘。在指导对话朗读时,我又抓住“轻轻地问”,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和蔼可亲,感受作者对小女孩的包容和喜爱。在学生通过初读感受到 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后,设计“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一颗什么样的心”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多方位的听、说、读、写、思的情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情感熏陶,传递“花香”

人们常说:“要想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教学中,我抓住作者“买花、送花”中的一个“送”字,和一个“放”字,进行朗读训练,通过读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了作者的熏陶,进一步体会到课题“花瓣飘香”的深层含义。

(五)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当教学进入高潮时,我提前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公益广告《关爱其实很简单》的实录,引出“人间处处是真爱”这句话,课堂上再次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关爱其实很简单》的实录进行补充。柔美的音乐舒缓而流畅,电视声、光、色一体的艺术效果冲击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此刻,无需太多的语言去表白,因为他们看到了爱,他们听到了爱,他们感受到了爱。所以他们懂得了爱,写下了爱。

总之,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以读为主,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体会,在读中交流、读中陶醉。

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体会:

1、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促进心灵对话 文中小姑娘敬重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和善良品格,绝不能凭刻意的说教和简单的告诉。我尝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去品味语言文字。特别是文章中作者与小姑娘的对话描写,通过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努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体验。

2、以感悟“小女孩”为核心,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教学中,我努力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综合效应。

比如说:文章中除了写摘花瓣送妈妈之外,还写了爸爸来信中的嘱托。在安排教学时,我关注了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整体出发,努力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再比如说:敬爱父母、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一方面充分利用文本,运用朗读、描述、讲解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又适度运用电视公益广告,让学生走出课文,走进生活,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人间处处是真爱”这句话。

当然,整堂课的设计不会是完美的,肯定有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教材教法试题(精品更新)

测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B.热情C.兴趣D.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B.意志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B.修改问题C.研究对策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B.经历探索过程C.科学研究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A.空间观念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B.测量C.实验D.计算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测试题

(二)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②估算方法多样③估算结果多样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 上下、前后、左右②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④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次)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8)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19)。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23)只,兔有(12)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11)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12)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63/8)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6分钟)时间就能通知到

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下载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吃透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基础知识及教材教法测试题(5篇)

    小学数学教师基础知识及教材教法测试题 一、填空: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 1000000000 ),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10000 )万,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1 )。 2、4.5平方千米......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2.数的产生。3.十进制计数法。4.亿以上数的认识。 5.计算计算工具的......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张举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郎乡沙坝完小张举波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

    小学数学教师(最终定稿)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读书,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充满能量。作为年轻的我们,是处于学习的阶段,如果读一本好书,就能不断收获,如果......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五篇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并对小数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全册教材设计思路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