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一二阶段小结12.7[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7: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一二阶段小结12.7[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一二阶段小结12.7[小编推荐]》。

第一篇:《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一二阶段小结12.7[小编推荐]

《以校本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第一、二阶段小结

本学期(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是我校课题《以校本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第一阶段。

在开学初,由负责人陈俊峰同志对我校教师教研教学水平进行了比较准确、科学的划分。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了本学期教研任务:以听课评课为主,以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研工作的推进。(详见《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教研活动安排》)

本学期计划听评课10人次,实际听评课6人次,完成60%,虽然由于期中检测推迟和庆“六一”活动的影响,未能全面完成任务,但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安排,即:听课年级从高到低,从骨干到新手依次进行,我们的教研工作依然取得了较好成绩。

由于本次听评课一改以往习惯,教师带着既定目标去观摩,能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冷静观摩,客观思考。在评课中恰当地指出其不足,对教师的“教”和“研”形成有力促进作用。

刘晓春老师是我校骨干教师,她的五年级语文课《祖父的菜园子》展示给教师们一幅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师生协作、读动结合的教学画面。其恰当的课堂组织和精准的情境问题设置,对我校教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次评课中,大家各抒己见,交流滔滔不绝。

随后,我们又对其他教师,如骨干教师何彦周、何志峰,新

教师张娜、陈文静、李昱俊等几位同志的课进行观摩。他们的教法与课堂效果较以前大为改观,各有新超越,如张娜老师六年级语文《匆匆》,陈文静老师五年级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两节课,课堂效果更佳。

观摩课是提高教师教研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教师撰写的《案例分析与反思》的交流、集体备课等又是必要补充。因此,本学期课题小组激发教师撰写了一些教学反思。在撰写反思中,教师们往往能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对教师的教研反思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张杨老师撰写的反思《预习之我见》,陈文静老师的《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陈俊峰老师通过听评课撰写的《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和个性发言能力”的思考》等,都能抓住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独到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本学期我们还进行了一次集体课堂设计活动。3月29日下午,课题组将老师分成语数两组,然后取来了五年级数学课本和六年级语文课本。选定了《最小公倍数》和《跨越百年的美丽》两个内容,让数学语文两组教师当场研究教材,进行备课,时间为一小时。第二天,又组织老师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阐述。

这次集体备课,一改以往教师敷衍了事的陋习,教师们认真读

教材、分析教材,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交流时,教师们认真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

内容。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虽然感觉累,但都很兴奋,甚至有人说“这是备得最好的一堂课”。

在本学期的教研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和个性发言能力还比较肤浅,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也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中间学生,在问题的交流思考发言中,理解不深刻,阐述不全面,表现出明显的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这成了教研教改的难中之难。我们想办法提高教师的能力似乎比较容易,因为成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可以现学现用;而学生则不同,他们很难从自己的定势中解脱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比较单一化、简单化。当然,学生发言问题还受其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

二是教研活动安排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研目标不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一、二阶段同步进行目标多而不精,比较零乱。如第一、二周教研目标是:a.学生自主合作能力调查;b.教师创设具有亲和力课堂。第二、三周是:a.教师引导学生能力与问题设置能力分析;b.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c.对学生课堂行为评价策略分析。第五、六周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调查。第七、八周是:a.新教师教学能力调查与引导;b.分析和谐课堂与学生合作学习状况,等等。这些目标虽

然依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和学生而定,但每个问题只进行一两次,不够深化和细化,从而未能达到既定目标。

三是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理论业务学习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将理论学习散入教师自主学习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主动学习,而且对该学什么心中不明。所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写案例分析和反思、论文等,不知如何运用专业术语组织语言,写出的东西显得很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四是教室上课随意性仍然很大,在常态课堂中,很少把教研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这个问题导致教师提高很慢。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教研工作将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交流,通过明确目标,用什么找什么、学什么,以及定期集体交流学习成果、自由交流学习成果等措施,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需求强化学习效果。

第二,每学期教研活动集中目标,使目标更具方向性和指导性,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同时减少教研次数,改变多而零乱的局面,让每次教研围绕比较固定的目标,步步深入,切实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第三,将提高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和个性发言能力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任务,以《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和个性发言能力》的论文为指导,让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并随时交流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四,及时归纳和总结研究成果,引导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常态教学中,切实达到师和生共同进步。

课题小组

2012年6月29日

《以校本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第一、二阶段小结

甘泉镇吴家寺小学课题小组

2012-7-2

第二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笔记

现在的终身教育,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学生才会不断成长,如果老师不发展,还用老师原来的思想,观点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学生还如何去发展呢?所以老师的发展必需走在学生的前面,不然老师就会落后,也就无法再当老师了。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把机会给他们吧 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它对于实践经验的整合、提升更为有力,它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对于农村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应该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对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中,在对教学的现实反思、探索和创新中,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校本教研,有利于学校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校本教研是教师对知识的改进,每位教师都有进步,以课例为载体的文本教研,更多关注教学环节的改进,同一本教案不同的教师会上出不同的课,这就是教师的感悟不同,认识不同。

校本教研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着力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校本教研把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业务学习时进行交流、研讨,获得共识,力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高层次的提高。

第三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张会来

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1个教学班,836名学生,其中外来打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6%。现有教师4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教师总数的77%。校舍新了、教师多了、学生增了,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改变。且随着学校的合并,有三位骨干教师调出,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骨干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成为校领导班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们,引领我们走上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之路,并以此模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就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做一汇报:

一、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诊断问题

“校本教研”我们的理解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对教师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首先教研员通过听课、座谈,为我们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教研组长自行诊断本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行剖析在实施新课程中最大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四个层面的诊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二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师的学科底蕴差,把握不住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不能有效监控与指导。

2.课堂教学中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教研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研组人员的构成和教研活动制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

2.教学后,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缺乏互动,被动参与教研活动。

要想切实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单靠常规的教研方式,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树立自觉反思问题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

(一)重建教研组,构建学习型组织

过去旧教研组按年级化分、缺少骨干教师领衔、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处于同一层次和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重新组建了教研组。我们的思路是:打破年级界限,跨越学科,确定头雁,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师分成了六个组,并让有奉献精神,能够引领课题研究,长期参加区中心组活动的教师做教研组长。

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建立后,我们着重从教研组活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入手,初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每位成员都具有参与和组织的双重身份。要求教研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在研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开展专题培训

1.在区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从教师中征集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然后凝练问题,聘请专业人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其次,在每次的专题讲座中都留有互动时间,让教师提出问题,专业人员再次凝练问题确定下次的专题讲座内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课标要求、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如何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等专题讲座。

2.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

每月我们都分学科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员每两周来我校一次进行专业支撑服务,他们对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进行具体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3.引领组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让教研组长先行一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一是,学校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二是,推荐到区中心组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三是,派出去学习,把新信息带回来,向本组内教师传递;四是,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对教研组长进行“听课、上课、评课”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学校的头雁,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构建了新的教研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在以上的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了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

(一)抓集体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规定教师听完课后都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工作策略,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每次集体研讨,教师都能获得新收获,明确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们在彼此合作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教研组真正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互相观摩,开展“三课活动”

1.上“模仿”课

听区级研究课后,教师要模仿研究课在校内上一节模仿课,体会研究课的内涵,互相研讨交流。

2.上“创新”课

根据学生实际,在“模仿”课基础上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3.上“样板”课 在“模仿”课、“创新”课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智慧的新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

(三)抓教学案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培养教师自主反思意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每周对“重点课例”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反思案例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每周二选取部分教师的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每月评选出学校级“十佳“案例刊登在学校的月刊上。通过反思交流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使教师逐步养成时时分析自己教学中 得与失,知道为什么得和失的道理。

(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研讨 每周五下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情况开展研讨。使教师周周都有机会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互助中发展。

2.录像课研讨

研讨的方式有:①“课例”研讨。抓住录像课中教师的优点、创新点、生成点、不足点和上课教师进行对话。②重点研讨。抓教师普遍认为有欠缺的地方进行切磋、争论,探索解决此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到课堂中再去实践。③跟踪研讨。对重点问题不求一次彻底解决,反复实践与改进,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沙龙式研讨

研讨的方法有:①分组研讨。按学科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②“引领式”研讨。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引领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教师群体的潜能,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③“任务驱动式”研讨。提前把研讨主题告诉教师,并把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教师认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沙龙

研讨活动产生实效。教师能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使教师在漫谈式的研讨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理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问题意识,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确立要源于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效果就是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科研就在身边,就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本教研基本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师课后反思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五、校本教研成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迈出了自己成长的坚实脚步。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获奖。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区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合校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家长的赞誉,社会的满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六、今后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讨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关系,以及专业支撑模式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第四篇: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是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研究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人才能更好展示的平台。我校校本教学研究将紧紧围绕“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大内涵,坚持“立足教学,贴近教师,直面问题,全面提升”这一重点,科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和内容,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总体目标

1、通过校本教研,组织教师自主研讨、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教研,改变多年来已形成的教师被动教研的习惯,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3、通过校本教研,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树立学校新形象。

三、建立合理的教研制度,为教师牵线搭桥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应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

(1)集体教研制度。

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同伴之间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集体备课制度。

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反对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同校内跨学科备课、同学科跨学校备课;同课头教师分别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

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 “师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

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主抓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普通教师不少于20节)、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

举行各类示范课、教改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活动的宗旨应该把这种方式作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途径,避免成为变相的评价手段或者作为背离

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活动,真正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要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印发校内外教学经验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四、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推动校本教研的实施

我们建立了教学研究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学研究和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估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和制定出《关于“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意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制度》,并采取分层考核评价的方法,即:平时——期中——期末,学校——教研组——个人,这样逐级的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教研工作态度责任心、学校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教研成果、实绩四个方面,学校根据评比结果,评出学校的教研教改“优秀教研组”和“教研学科带头人”,为“业务骨干”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落实名师工程,并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聘、晋升、业务进修相联系。学校增加了对教学研究的投入,请专家指导,开展教研培训和展示活动,设立多种奖项,奖励在教研教改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学校教务处定期举办“教学论文交流会”“教研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对优秀论文和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1、每周周三为“新课程研讨日”。

以年级、学科为单位,每周三固定为学校教研时间,并做到活动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全体教师参与学习。

2、是实行“五个一”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

即教师每课课后都会做一次教学反思,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内容多少不限,但一定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或心得;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家长开放课;建立一个学生成长纪录袋;对本教学班每位学生通过本学科教学及教师本人的培养,取得的发展进行记录;每周提供一个问题(每周向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3、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活动。

如建立“思(教学反思)、评(课例评析)、论(教师论坛)”三级活动制度;开展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教后记)”、“课例(个案)评析”、“三课达标”、“问题会诊”、“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课改沙龙”、“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主要形式,辅以“校长、主任课改讲坛”、“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理论学习及外出学习、交流的以校为本教研方式。同时加强与教科所、进修学校教研员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从而提升以校为本教研的质量。

4、是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我校结合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从形式至内容对教研机制进行了革新。

形式上:要求各年级要打破时空界限,提倡在网络环境下即时交流,改变了原来仅限于本年级本学科教研组进行教学研究模式,将教研活动扩大至全校范围内。

内容上: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围绕“三维目标”和“发展性评价”,赋予“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新内容: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许多年级在教学研究活动时,能围绕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比如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如何看待课堂上的“活”;教师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为什么常常完不成教学任务;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应该怎么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立体纬度的“三维目标”等问题进行研究。我校已铺设了局域网。我校以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的研究》为龙头,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将校本教研推向纵深。传统的教研组研讨活动就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2、3个人在一起针对

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过程。网络教研从内容上仍沿袭这一过程,但形式上打破时空界限,提倡在网络环境下即时交流,改变了原来仅限于本年级本学科教研组进行教学研究模式,将教研活动扩大至全校范围内。形式上的变化也带来了内容的更新,将更多更好的不同观点,学科有机整合纳入了教研活动。

五、认真分析校本教研活动现状,妥善采取改进措施

我们认为,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有感性认识,就能谈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设想,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缺少一定的理论学习,一旦涉及到比较深层次的理论化的内容,就不能从新的理论角度出发来进行研讨,因而更愿意“听别人发表意见”,其主动参与到“教研”过程的积极性就不高;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解剖自己的意识较弱,并且,不善于主动质疑,创新精神欠缺。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增强质疑的能力也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专业引领时考虑的内容之一。

分析原因如下:①教研活动的形式化,②相应的教研管理机制没有得到全部落实。③教研活动前,只是负责的教师准备,其他人带个“耳朵”来听,把自己放在“圈”外,主动参与性不强。教师看到别人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赞不绝口,却很少能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在下一步工作中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学科教研指导网络,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问卷调查反映出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希望得到“专业引领”的愿望比较强烈。因此完善学科教研指导网络,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不失为一条途径。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

2、学校营造教研氛围,培养学校专业引领人才。

在学校,一些教学能力强、职称高的教师大都承担学校的行政要职,几乎没有时间管业务。我们认为,基层学校应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着部分教师的作用;同时,学校科研部门的有关教师也应该切实为“校本教研”工作服务,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应付各种各样检查而“纸上谈兵”。因此,基层学校领导应重视各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争取外校专家帮助的同时,应该挖掘和培养本校专家型教师。

3、建立学科教学网,为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共享资源。

本次调查显示教师十分重视网络资源,但由于教材的差异、教学问题研究的取向等原因,有针对性地教学资源相对较少,老师化在网上的时间、自己制作课件的时间都很长。教师个人制作的许多课件、教学论文、优秀教案、校本教研活动规划等均因条件的限制而不能资源共享。网络条件可以提供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教研资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很好的资源平台。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开展,我校教研气氛日渐浓郁,一批年轻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然而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管理,都与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办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水平。

第五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手上有技术 脑中有智慧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陶行知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应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 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开辟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2.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教师学习的机制与原则如下: ①建立学习型学校。②倡导“全息”学习方式。

“全息”学习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它强调三“到”: 手到——坚持记笔记。

心到——养成“研究性”阅读习惯。身到——把学到的东西及时用到课堂。

4、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可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现在,我校每位教师都有简历媒体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已有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四、培养骨干,促进发展。

一位教育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1、引领和促进,发展教师。他们专业发展,但专业的发展力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失此,专业的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不可能是持续深入的发展的。

2、发展群体,发展教师。致力于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局面。但要以突出的一个个体带动优秀的群体。一个未能也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的学校,它是教师发展不可能是百舸争流的。

3、骨干培养,发展教师。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学校必须注重支持、培养骨干教师。

最后提出几点思考与同行共勉:

1、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教知识的知识;不仅要会教,还要讲究教的艺术性。

2、最具学习力的团队是最优秀的团队,最具学习力的老师永远走在最前。

3、三年前的课和今天的课以及三年后的课没有区别,原因在于没有反思。

4、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把错误的经验变成正确的经验就是反思。

5、书是最好的专业引领,多多少少买一点书,工资不高,节约一点也就够用了。买一本书读20遍并用于实践,先学一家,融会百家,独成一家。

6、教师在工作中是痛苦还是快乐,在于能否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机制,是否做到得心应手。

7、如果你还有问题,你会成长;如果你已成熟,你将腐烂。

下载《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一二阶段小结12.7[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第一二阶段小结12.7[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托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县二中教学工作汇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成就教......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赵各庄第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赵各庄第四小学原是一所矿建学校,始建于1919年。现有学生935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4......

    新庄小学安全百日攻坚行第一二阶段小结

    新庄小学“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第一二阶段工作小结 南庄学区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乡有关安全会议精神,确保校园安全,依据庆教......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五篇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沃土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核心,而校本教研正是促进学校和教师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川省宣汉中学教科室 龚元光 向朝东 四川省宣汉中学位于大巴山南麓,2004年被验收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2月升格为“......

    十二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

    十二五中继教“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计划 瓮安 能让自己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中能积极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提高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资源......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精选五篇)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学习计划 白沙小学:王世超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特别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学校发展、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