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2 14: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篇: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川省宣汉中学教科室 龚元光 向朝东

四川省宣汉中学位于大巴山南麓,2004年被验收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2月升格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素有“巴山深处桃李园”之称。学校现有1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600人。其中,高中教学班78个,学生5400余人;初中32个教学班,学生2200人。在职教职工447人,其中专任教师365人。2006年,学校被首批确立为“达州市校本教学研究基地校”

近年来,我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规模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办学规模来看,无论是教学班数,还是学生人数,三年来都翻了一番。师资配备数量激增,年龄、教龄年轻化特征日益明显,特别是高中专任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72.3%,其中2003年以来陆续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的新教师和从县内其他学校调入的优秀的初、高中教师,占现有高中教师总数的58%。一大批青年教师的输入,无疑为学校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师资数量的增加,加之新课改的实施,也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通过整合资源,营造环境,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培育合格师资,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推名师,育名品(优生),铸名校——成为了我校自身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问题,2004年学校调整思路,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先导工程。提出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策略,并创造性地从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实际现状出发,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一套有效推进校本教研的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地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使宣汉中学的校本教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一所基层学校来说,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涉及面很广、内

会,勤奋刻苦,打好知识基础,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服务社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励志笃行”是为做到“厚德勤学”所应有的精神、态度和行为。“励志”指的是宽广、坚忍的品质和态度,具有崇高远大的志向,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每个宣中人对国家、社会所应负的责任。“笃行”即忠实地、全心全意地去践行“厚德勤学”。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过程中,始终以办学理念作指导,审视这些制度是否能够从机制上引导和改进学校的教研工作,在制度的规范和导向下,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为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的常态,从无序到有序,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2、上下结合产生制度。制度的建立,不在于“卡教师”,而在于指导、服务与保障。一个制度的产生,既要符合上级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要求,又要符合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这样的制度,才有生命力,也才能够得以全面实施。我们在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充分讨论,几经修改,最后形成文本。

二、创新管理机制,务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能说有了规范依据的文本,如果不对校本教研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文本也就成了摆设。我们在校本教研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追求务实的校本教学研究。

1、构建“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和管理体系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得到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首先,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及领导成员都分包了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整合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师

为使校本教研形成规范,学校统一制作了实施手册,即《教研组长手册》《备课组长手册》《校本教研工作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专题研究登记表》《课题研究进展登记表》等。这些《手册》,既对教师校本教研给予了导向,又有利于检查目标的达成。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我们认为,开放校本教研形式,选准校本教研内容,是推行校本教研的关键。

(1)有效的教学反思。

为使教师的反思日常化,并提高其反思能力,我们提出了“八个一”(学、记、听、思、讲、编、读、研)的校本教研要求,即:学,每周学一篇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文章;记,记好每周的教后记;听,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思,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建议;讲,每学期主讲一次高质量的公开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高级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研究课);编,每学期编拟一份标准评价试卷;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对青年教师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上述“八个一”的基础上,每周至少听课两节,每期做至少两个案例分析,每期写一篇成长叙事,每期至少上交教育教学故事两篇。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通过反思、研究,观念不断地更新,教学行为不断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升,教师体会到了反思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于是很多教师成了自觉反思者,有的还养成了每天记教后记的习惯。学校为此在校报《今日宣中》上辟出了专版,每期刊登教师的教学故事、成长叙事,并编辑出版了《来鹿教育教学故事》系列文集等,让教师们在分析和解剖自己时,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2)落实同伴互助。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落实集体教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我校的集体教研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信息交流、经验交流、问题会诊、课改沙龙、专题

广泛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我们统一规定了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评议公开课坚持了“123”评课机制,即,“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出课堂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两点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三条可操作性建议”,有效地克服评课时只唱赞歌不谈问题的评课形式;规定了各职级教师公开课展示的责任,明确了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不定期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印发校内外教学经验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了共同提高和进步。

开展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把组织专题教研活动(包括研究课、说课、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等)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每期活动达数十次。如:初一数学组的“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初二数学组的“专题复习策略”等,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推广“五段式”案例研究经验,即采用“个人设计(集体研究)——个人(选人)执教——总结反思、集体再创——再次(换人)执教——总结反思”的方法,以案例为载体,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开展小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开展几次教研就能全部解决,我们便引导教研组将一个个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小课题”,开展较为规范的研究,实现教研内容的系列化,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针对课堂教学的、能够在一学期或一年内完成研究任务的,我们就按照《四川省宣汉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立项为校级课题或专题;研究周期在两年以上的,就推荐市、省级立项。目前,全校有专题46个,有校级课题26个,市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2个,其中省普教资助金项目1个。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课(专)题,个个有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问题转化为课题的《山区城镇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研究》荣获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获四川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获四川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二等奖。

(3)注重专业引领。

学青年教师过关考核办法》《四川省宣汉中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奖励办法》《四川省宣汉中学教改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四川省宣汉中学教改教研成果奖励规定》等相关细则,对照目标,逐项统计,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优秀教研组、先进备课组、教研先进个人、“人梯奖”一、二、三等奖,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专门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予以表彰。对做得好的,广泛宣传;做得差的,通报批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及时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着手纠正。并且将考核的结果存入教师的业绩档案,纳入教师的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晋职晋级之中。

三年来,我们运用评价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了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教研组之间、各备课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营造出了浓郁的校本教研氛围。

再次,激扬先进,推出名师。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学校不定期地选送上级进修,进行培训。三年来,先后有18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24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168位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通过培训,有31人成为达州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7人成为宣汉县兼职教研员,12人成为宣汉县学科带头人,12人成为宣汉县课改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8人成为省级骨干教师,17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78人成为县级骨干教师。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健康发展

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的制度保障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使校本教研持续、健康地发展。

首先,环境保障。为了使教师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领导不遗余力为老师创造条件。不仅营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且构建了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每周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其次,经费保证。新区建设后,学校经费十分紧张。但领导们认为,经费再紧张,也不能影响教改教研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几年来,学校用于校本教研(包括培训)费用都是逐年增加,教研组常规教研经费、课题组教育科研经费、教科室阵地建设经费、制度建设经费、各种奖励经费、校本培训经费、专家咨询经费、教研信息经费等,每年达2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

第二篇:依托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县二中教学工作汇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之路。学校紧紧围绕局提出的“一模、两翼、三研”的教研特色,抓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抓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抓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抓三级课程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针对县二中师资整体情况,结合我县“一模、两翼、三研”的教研特色,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紧紧抓住一个“实”字,坚持一个“恒”字,突出一个“效”字。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和实效可感的教学效果,着实让人欣慰,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实“三项”研讨

学校紧紧围绕局提出的“一模、两翼、三研”的教研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前、案例、主题研讨活动。坚持并逐步完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课前研讨通过先自备、再共备、然后自己又备的“一课三备”制度展开,坚持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备课组长学初作出集体备课计划,把每一单元备课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要求做到超周备课,这样才能在集中和分散备课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研讨。集中活动即在教研组长组织下,教学校长和教研处主任共同参与的学科研课活动。主要是围绕某一学科典型课例进行集中研讨形成某一课型的教学流程和一般方法。分散活动即在备课组长主持下,按教研组研讨模式进行的课时备课。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案例研讨是按照“问题征集、课例选择、集体会诊、总结提升”的流程开展的研讨。案例研讨采用的是跟进式的活动方式。首先确定好课例大家进行集体备课形成通案,然后确定一名上课教师,教研组全体成员及主抓领导共同听课,课后教研组围绕课堂教学展开集体会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然后再上课、再研讨,最终达成共识,形成精品课例成为学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主题研讨是围绕“编制导学稿、自学指导、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小组合作”等课堂教学关键问题开展的研讨。我们对“4+4n”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是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理论学习、结合案例进行研讨、围绕

主题总结提升这一流程,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得到了提升。三项研讨的扎实开展,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理论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2、突出典型带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人,其中省、市、县骨干教师40人。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学校组建了名师团。名师团队在学校教研处的组织下定期开展活动,从理论和操作层面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学校规定每位名师与两位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每周一次的师徒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案例研讨活动。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交流、合作,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教研处全程跟踪并要求每个教研组双周师徒共上小组合作学习研讨示范课,单周围绕示范课进行研讨交流。同时教学领导率先垂范,实验课、过关课、示范课、公开课层层推进。通过名师团队和领导的共同引领,提高了全体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3、加强专业引领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专业引领上不去教研活动就是同水平重复或低水平徘徊。为此学校特别重视引领队伍的打造,建立年级组、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四位一体的教研网络,学校的四个副校长三位抓年级教学管理,教研处主任协助学校教学副校长抓学校全面教学。教研处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选拔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作为学科主任(教研处副主任),承包教研组,具体负责对本学科教研活动的规划指导。教研组下设三个备课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起谋划工作,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定期检查,使学校的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积极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参加县内外组织的业务讲座和听评课活动,通过校内外专家的引领,使教师明确了教改方向,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始终把提升领导教师的教学理念当成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除了规定每学期读一本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教育专著外,定期开展“把握教育真谛,倾听思想声音”的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河北教育》读后交流活动,学校定期将规定学习篇目通报给每位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在学科、年级、学校开展论坛活动,学校评选学习标兵进行奖励表彰并把学习心得作为业务学习的一个方面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此外,学校对每学年升入初三的教师要求在暑假期间认真研究上一中考考试说明,独立完成河北省近

三年的中考试题,并将中考题型进行分析归纳,初三各学科备课组长对中考试题做学科试卷分析和学科教学总结,各学科主任组织教师依据学科特点,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学习,达到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的目的。

5、提高研究能力

针对践行“4+4n”、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编制导学稿存在的问题,开展问题征集活动,并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确定为学校研究课题,如以“怎样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撰写导学稿”、“怎样进行交流研讨”、“怎样进行质疑答疑”、“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切实解决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组织教师申报省、市、县三级课题,开展研究指导,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努力提高我校教师教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学校参与研究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实践探究》获二等奖,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环京津欠发达地区创新教育研究》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市级在研课题6个,预计明年6月结题。

二、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咬住课堂不放松,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追求形成了县二中的积极、民主、高效的课堂文化。

1、“4+4n”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学校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努力践行局倡导的“4+4n”教学模式,“4+4n”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学文本、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和专项训练”4个环节。学校在充分学习模式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大胆尝试践行模式,经过两年严格遵循模式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学不教”的教学原则,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性得到了明显改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进入灵活模式阶段,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各种课型的不同要求确立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一般操作规程。即“情境引入→展示目标→自读文本→交流研讨→质疑答疑→专项训练→综合训练→课堂小结”的一般课堂流程。“4+4n”课堂教学模的有效实施,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

在深入开展“4+4n”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针对教学环节“交流研讨、质疑答疑”环节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我们把一个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每个小组实行条块式或圆桌式排座,班主任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个性差别、平时表现等因素建立小组,力求每个小组内均有学习成绩不同等级的学生,各个小组尽量实力均等,基本实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创造性的调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制度的科学建立

在践行“4+4n”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重新修订了《承德县二中课堂评价标准》,以“学生是否学,是否学得积极,是否学会,是否学得愉悦”评价课堂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改“教中心”为“学中心”,教学以小组为基点,活动以小组为基础,评价以小组为基准,学生在竞争中争先,在合作中创优。形成了积极民主高效的课堂文化。学校教研处依据《县二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每学期进行一次量化考评并将考评结果记入教学过程考核,有利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4、先进经验的学习吸纳

围绕“一模、两翼、三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几年来先后组织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天卉中学、平泉四中,承德民中等省内外名校听课,考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教师们亲眼见到课改下的课堂,展示中的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自做过并讲给别人听学得最好”这一学习的最高追求。学校还经常邀请天卉中学领导、骨干教师来校做专题讲座和示范课,指导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通过交流,我校教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长的培训、小组的评价制度以及如何进行小组交流、组员在交流中的分工、学生展示的培养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提高,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自学、互学、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实现了高效学习。学校的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

三、抓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教师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研处按学校

要求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进行严格督导,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每学期进行5次大型教学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走廊巡视、推门听课和监控听课四种方式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上课接打手机、酒后进课堂、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违反“六禁止”和“十不准”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将各项检查结果作为教学过程考核直接计入两评四考。

2、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看作是办学的根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严把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教研处结合上考试情况,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年级学科)跟踪调查指导,学校每学期进行月考、期中、期末三次考试,以考促教,教研处和年级一起做出进度和考试安排,年级校长和备课组长严格把关,根据学生实际,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出考试题,难易得当,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教研处和年级一道对各次考试做质量分析,通过年级月考分析会、主题班会、家长会,教师的月考分析找差距定措施。教研处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成绩作出统一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两评四考”中的教学成绩,并根据成绩进行奖励,奖优罚劣。

3、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

学校注重对特长学生的辅导,在学期末组织参加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竞赛,开设数学理化二课堂,语文、英语开设阅读、作文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音美开设中考辅导班,教研处与年级一起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跟踪检测,检查二课堂活动效果。学校的篮球队、田径队坚持每天早训,参加市县级比赛,屡获佳绩。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彩色周末、美术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各界好评。

4、强化督察反馈指导

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领导教学检查评价,还通过领导随机推门听课、跟踪听课,每双周设立半天行政听课和诊断活动等多种方式,对教学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会诊,组织教研处、教研组及备课组开展说课评课研讨,针对存在问题写出书面反思,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方案,学校进行跟踪听课研讨,直到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为止。

四、抓三级课程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执行省义务教育课程课时标准,在开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自编了“书法”、“篮球”作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带你走进祖国的名胜古迹”、“乒乓球”、“象棋”、“趣味课堂”、“网页制作”、“中外礼仪”、“健美操”、“军体拳”等色彩纷呈的选修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创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角度、宽领域、多层面的素质发展平台,使不同兴趣爱好、各种秉性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

学校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开展好每周两节体育与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学校把阳光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相及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坚持搞好大课间活动,并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保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广播体操、军体拳、健身操等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班主任,所有体育教师、年级、学校值班领导全员参与,严密组织,突出特色,效果良好。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配备了省一级标准的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探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直处于全县前列。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生试验场地、活动场地设施明显不足;学生图书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教育教学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教师的专业素质还需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还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将以本次教学评估活动为契机,坚持已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查找不足,树立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拟定以下几种想法:

第一、从实际出发,确立研修主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项学习活动中我校本着以教师为原则,再让教师通过研修得以解决的原则,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提出后,教研组长再整理出本组成员最为关注的一个确定为本组的研修主题。

第二、积极采用有效的研修形式。

1是采用自主研读的形式进行学习。我们安排老师在空闲时间自己品味、阅读有关文章,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然后在研修时间进行交流研讨,这样的学习形式灵活机动,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快可慢,教师既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又有心理压力,自然学有成效。2是利用身边的案例进行研讨,也就是让组内教师提供自己教学中真实的案例,让大家联系主题围绕案例进行研讨,由于案例来自自己的实践教学,教师有话可说。实践证明,这样的研修形式,老师愿意主动、积极参与,自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主导作用。

为教研组长提供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当研修活动的主角,组织本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研修计划;活动周历表;并按照活动安排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活动。一方面要认真开展随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研修使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

通过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摸索,我们深深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作到以下四点:

1.在教育教学上,我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别人学习,积极听课,做好听评课记录,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

3.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系统分析的能力。个别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系统分析。

4.教师课后及时反思,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一些典型的事情写成教育叙事,并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认真钻研。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笔记

现在的终身教育,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学生才会不断成长,如果老师不发展,还用老师原来的思想,观点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学生还如何去发展呢?所以老师的发展必需走在学生的前面,不然老师就会落后,也就无法再当老师了。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把机会给他们吧 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它对于实践经验的整合、提升更为有力,它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对于农村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应该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对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中,在对教学的现实反思、探索和创新中,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校本教研,有利于学校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校本教研是教师对知识的改进,每位教师都有进步,以课例为载体的文本教研,更多关注教学环节的改进,同一本教案不同的教师会上出不同的课,这就是教师的感悟不同,认识不同。

校本教研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着力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校本教研把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业务学习时进行交流、研讨,获得共识,力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高层次的提高。

第五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张会来

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1个教学班,836名学生,其中外来打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6%。现有教师4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教师总数的77%。校舍新了、教师多了、学生增了,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改变。且随着学校的合并,有三位骨干教师调出,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骨干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成为校领导班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们,引领我们走上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之路,并以此模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就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做一汇报:

一、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诊断问题

“校本教研”我们的理解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对教师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首先教研员通过听课、座谈,为我们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教研组长自行诊断本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行剖析在实施新课程中最大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四个层面的诊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二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师的学科底蕴差,把握不住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不能有效监控与指导。

2.课堂教学中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教研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研组人员的构成和教研活动制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

2.教学后,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缺乏互动,被动参与教研活动。

要想切实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单靠常规的教研方式,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树立自觉反思问题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

(一)重建教研组,构建学习型组织

过去旧教研组按年级化分、缺少骨干教师领衔、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处于同一层次和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重新组建了教研组。我们的思路是:打破年级界限,跨越学科,确定头雁,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师分成了六个组,并让有奉献精神,能够引领课题研究,长期参加区中心组活动的教师做教研组长。

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建立后,我们着重从教研组活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入手,初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每位成员都具有参与和组织的双重身份。要求教研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在研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开展专题培训

1.在区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从教师中征集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然后凝练问题,聘请专业人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其次,在每次的专题讲座中都留有互动时间,让教师提出问题,专业人员再次凝练问题确定下次的专题讲座内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课标要求、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如何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等专题讲座。

2.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

每月我们都分学科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员每两周来我校一次进行专业支撑服务,他们对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进行具体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3.引领组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让教研组长先行一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一是,学校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二是,推荐到区中心组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三是,派出去学习,把新信息带回来,向本组内教师传递;四是,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对教研组长进行“听课、上课、评课”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学校的头雁,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构建了新的教研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在以上的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了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

(一)抓集体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规定教师听完课后都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工作策略,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每次集体研讨,教师都能获得新收获,明确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们在彼此合作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教研组真正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互相观摩,开展“三课活动”

1.上“模仿”课

听区级研究课后,教师要模仿研究课在校内上一节模仿课,体会研究课的内涵,互相研讨交流。

2.上“创新”课

根据学生实际,在“模仿”课基础上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3.上“样板”课 在“模仿”课、“创新”课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智慧的新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

(三)抓教学案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培养教师自主反思意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每周对“重点课例”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反思案例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每周二选取部分教师的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每月评选出学校级“十佳“案例刊登在学校的月刊上。通过反思交流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使教师逐步养成时时分析自己教学中 得与失,知道为什么得和失的道理。

(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研讨 每周五下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情况开展研讨。使教师周周都有机会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互助中发展。

2.录像课研讨

研讨的方式有:①“课例”研讨。抓住录像课中教师的优点、创新点、生成点、不足点和上课教师进行对话。②重点研讨。抓教师普遍认为有欠缺的地方进行切磋、争论,探索解决此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到课堂中再去实践。③跟踪研讨。对重点问题不求一次彻底解决,反复实践与改进,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沙龙式研讨

研讨的方法有:①分组研讨。按学科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②“引领式”研讨。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引领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教师群体的潜能,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③“任务驱动式”研讨。提前把研讨主题告诉教师,并把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教师认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沙龙

研讨活动产生实效。教师能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使教师在漫谈式的研讨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理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问题意识,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确立要源于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效果就是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科研就在身边,就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本教研基本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师课后反思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五、校本教研成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迈出了自己成长的坚实脚步。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获奖。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区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合校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家长的赞誉,社会的满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六、今后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讨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关系,以及专业支撑模式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下载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校本教研_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报告

    《校本教研 对教师成长促进作用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实施课改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围绕......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我们成长的沃土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师需要不断的成长除一自身的努力还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说校本研修就......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认真反思教学 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培训 一、教学实践中的存在的现象 1、不愿反思(观念方面的问题) 态度问题——消极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

    加强教研教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专题

    加强教研教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着中国教育的品质和人才质量。 随着社会的 不断进步, 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无疑对教师的专 业化水平提......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是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研究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人才能更......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五篇)

    手上有技术 脑中有智慧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

    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伟超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化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