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赵各庄第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赵各庄第四小学原是一所矿建学校,始建于1919年。现有学生935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4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始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致力教师能力的提升,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1人。
学校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 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思想,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形成办学特色。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学校被命名为唐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下面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机制先行
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领导规划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长期规划,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一把手负总责,主抓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形成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网络,层层负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教学主任分学科承包制,在工作中,形成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层级网络,明确责任,实行捆绑式评价。要求主管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各组活动,悉心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成长计划,对症下药,实现专业引领。
(二)保障运行
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1、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108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结构合理。现有藏书28000余册,教师人文读本能满足教师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学科报刊杂志达30余种,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
建有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可以满足学校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的需要,主要用于学校各种公开课的教学、各种学术、教研活动等,使用率高,效果好。
学校网站八兆的光纤端口,快捷的上网速度,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2、研修经费到位。
学校将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校本培训和研修中聘请专家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饮食补助费。
3、时间保障有力。
学校每周二、四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组内校本教研,学校每月安排1次以上校级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参训的时间有保障。
(三)制度健全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有继续教育制度、教研制度、科研制度、导师制度、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评价奖惩制度等,确保了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校本研修
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校在古冶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本培训
扎实有效
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机遇,从培训入手,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坚持“教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教学薄弱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训内容多样:新学期伊始的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备课方法培训,教学困惑时的新课改理念培训,研讨活动过程中的听课评课培训,促进专业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课题培训、骨干教师培养中的外出学习培训„„每学期,由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少则4、5次,多则10几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方法不一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与课堂应用相结合,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了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校本教研
形式多样
-2-
通过参加培训,聆听讲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提升。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1、主题研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边教学边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立足课堂,开始了本小组的主题研究。主题研究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参与人,以“确立课题、学习理论、集体探究、课例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提升”为主要步骤,立足课堂,着重探索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途径,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为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研究让教师们品尝了成功的欣慰,感悟了辛勤付出后的喜悦收获。通过研究同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主动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越发浓厚,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2、六步教学研讨活动:
“研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六步教学研讨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模式。《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研课: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同组教师课前共同备课,钻研教材,确定研讨课内容和主讲人,经过共同研讨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说课:主讲老师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他教师聆听点评,并提出良好的建议。
讲课:主讲教师精心准备,在全校范围或同段范围做公开课。
听课:全体教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原则,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认真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就讲课方法讲课效果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反思:活动之后,听课人撰写听课感受,讲课人撰写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并提出改进建议。
如一年级教师准备教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研组的三名老师多次在一起研究教材,反复备课,确定由张朝艳老师作为主讲人,张朝艳老师精心准备后,采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执教。同段教师进行听课后,大家就本节课的得失优劣各抒己见,针对有些处理不当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形成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再由张朝艳在另一个班执教,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探寻提高教学的方法。这样实效的教研活动,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的特点,对
-3-
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滚动式教研:即由执教过的上一年级教研组教师与执教年级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是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研课评课、交流心得。在教研过程中,执教过的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运用情况以及执教的得失讲出来,执教教师虚心听取,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热烈的研讨气氛表达了教师们认真学习、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愿望。教师们不但认真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而且不同年级之间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也得到了集思广益的解决。这种新颖的教研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各年级教师的一致欢迎。
4、网络教研: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我们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我校网络教研专区共设立了三个版块,即校本教研专区、互动交流专区、生态园特色专区。我们提倡教师们提出教学中的教学问题,积极进行研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中寻求专家的专业引领,寻找同伴间的教研支持,使网络教研进一步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桥梁。
为了深化网络教研,拓展校本研修途径,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都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并定期举行博客展示活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学校网站、网络教研专区、教师成长博客都为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们交流心得,互相学习,记录成长历程,品味教学收获。
三、骨干培养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保证。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古冶区骨干教师培养细则》严格制订和实施我校骨干教师管理条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对已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要求敢于挑重担,在教学研究上有敢试、敢闯、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把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研意识先进的青年教师及时吸收进骨干教师队伍。
培训中提高:为促使骨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育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对骨干教师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题、开展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骨干教师的进取意识不断增强,由 -4-
开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自我提高。
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领导来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郝月、牟丹丹、柴慧艳、张昭艳等老师分别到北京、江苏、石家庄、秦皇岛、唐山、迁西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观摩专家讲座、听优质课,回校之后,她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讲给其他教师,并上一节汇报课,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中成长:为给骨干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形式新颖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以赛促练,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扎实业务。理论学习之后,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中,实践新理念、体验新的课程要求,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成长的目的。张昭艳、郝月、牟丹丹等老师多次在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中作课,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所讲公开课分别在市、区级获奖。
交流中进取:网络平台的应用为骨干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他们创设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目前,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并能独立制作课件,人人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网络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交流学习形式,在这里,有资源共享,有同伴互助,每一个教学博客都丰富地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张昭艳老师的博客在我区小学教师博客大赛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李朝霞、郝玥、牟丹丹等老师的博客获得学校一等奖。网络交流平台不仅记录着骨干教师的自身成长足迹,更为他们与其他教师搭建起了共进的桥梁。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锻炼中脱颖而出,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四、课题研究
拉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良好途径。
因此,我校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科研,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动态,凝聚教育科研力量。国家级“十一五”语文课题《以读促写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于2007年底批准立项。我们以此为引领,鼓励教研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行动性研究。二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学校指导下,制定了自己的教育科研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个人科研探究,并逐步实践。每学期学校至少两次对课题实施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组织观看讲座录像等,提高课题实施教师
-5- 的业务水平。在实验进行中期,学校课题组对前段工作进行小结,并参加了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课题报告会,此课题现已顺利结题。
此课题的顺利结题给我校的广大教师带来极大的信心,我们又相继承担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我校以生态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以劳动基地为实践平台,以劳动实践课为主阵地,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与其他学科整合,进行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夯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示范作用
助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际结对: 2008年9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与王辇庄小学结成帮扶学校。选派三位骨干教师到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帮扶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我们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经常组织两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请骨干教师做课,两校共同研讨,起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2009年9月,我校又选派四位骨干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太古庄小学进行帮扶,学校领导班子曾多次到太古庄小学。因两校距离较远,就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有关工作的交流与研讨,为学校的发展共谋良策。
(二)成果推广:
在2008年迎省教学督导评估中,区小学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校本教研工作模拟现场会,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专家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指导,为兄弟学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时,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赵杏梅所长对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区小学教研室领导的表扬,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合学校的实际,立足课堂,实施以课前教材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改的认识,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校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四种方式、研究四个内容、经历四个环节、达到四个目的”。《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王彦庆校长于2009年4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6-
2009年、2010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训期间特别重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积极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教师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收效明显。2010年我校有7名教师被评为研修明星,连续两年被评为唐山市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郝玥老师 在2009年区招新教师培训中,对45名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会秉承传统谱新曲,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一定会让教师感到:做赵四小的教师是幸福的!
唐山市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
2011年6月30日
-7-
第二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笔记
现在的终身教育,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学生才会不断成长,如果老师不发展,还用老师原来的思想,观点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学生还如何去发展呢?所以老师的发展必需走在学生的前面,不然老师就会落后,也就无法再当老师了。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把机会给他们吧 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它对于实践经验的整合、提升更为有力,它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对于农村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增强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应该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对真实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受中,在对教学的现实反思、探索和创新中,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性智慧的成长过程。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校本教研,有利于学校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校本教研是教师对知识的改进,每位教师都有进步,以课例为载体的文本教研,更多关注教学环节的改进,同一本教案不同的教师会上出不同的课,这就是教师的感悟不同,认识不同。
校本教研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着力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校本教研把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业务学习时进行交流、研讨,获得共识,力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高层次的提高。
第三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张会来
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1个教学班,836名学生,其中外来打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6%。现有教师4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教师总数的77%。校舍新了、教师多了、学生增了,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改变。且随着学校的合并,有三位骨干教师调出,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骨干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成为校领导班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们,引领我们走上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之路,并以此模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就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做一汇报:
一、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诊断问题
“校本教研”我们的理解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对教师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首先教研员通过听课、座谈,为我们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教研组长自行诊断本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行剖析在实施新课程中最大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四个层面的诊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二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师的学科底蕴差,把握不住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不能有效监控与指导。
2.课堂教学中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教研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研组人员的构成和教研活动制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
2.教学后,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缺乏互动,被动参与教研活动。
要想切实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单靠常规的教研方式,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树立自觉反思问题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
(一)重建教研组,构建学习型组织
过去旧教研组按年级化分、缺少骨干教师领衔、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处于同一层次和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重新组建了教研组。我们的思路是:打破年级界限,跨越学科,确定头雁,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师分成了六个组,并让有奉献精神,能够引领课题研究,长期参加区中心组活动的教师做教研组长。
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建立后,我们着重从教研组活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入手,初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每位成员都具有参与和组织的双重身份。要求教研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在研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开展专题培训
1.在区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从教师中征集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然后凝练问题,聘请专业人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其次,在每次的专题讲座中都留有互动时间,让教师提出问题,专业人员再次凝练问题确定下次的专题讲座内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课标要求、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如何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等专题讲座。
2.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
每月我们都分学科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员每两周来我校一次进行专业支撑服务,他们对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进行具体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3.引领组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让教研组长先行一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一是,学校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二是,推荐到区中心组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三是,派出去学习,把新信息带回来,向本组内教师传递;四是,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对教研组长进行“听课、上课、评课”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学校的头雁,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构建了新的教研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在以上的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了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
(一)抓集体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规定教师听完课后都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工作策略,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每次集体研讨,教师都能获得新收获,明确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们在彼此合作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教研组真正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互相观摩,开展“三课活动”
1.上“模仿”课
听区级研究课后,教师要模仿研究课在校内上一节模仿课,体会研究课的内涵,互相研讨交流。
2.上“创新”课
根据学生实际,在“模仿”课基础上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3.上“样板”课 在“模仿”课、“创新”课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智慧的新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
(三)抓教学案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培养教师自主反思意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每周对“重点课例”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反思案例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每周二选取部分教师的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每月评选出学校级“十佳“案例刊登在学校的月刊上。通过反思交流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使教师逐步养成时时分析自己教学中 得与失,知道为什么得和失的道理。
(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研讨 每周五下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情况开展研讨。使教师周周都有机会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互助中发展。
2.录像课研讨
研讨的方式有:①“课例”研讨。抓住录像课中教师的优点、创新点、生成点、不足点和上课教师进行对话。②重点研讨。抓教师普遍认为有欠缺的地方进行切磋、争论,探索解决此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到课堂中再去实践。③跟踪研讨。对重点问题不求一次彻底解决,反复实践与改进,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沙龙式研讨
研讨的方法有:①分组研讨。按学科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②“引领式”研讨。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引领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教师群体的潜能,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③“任务驱动式”研讨。提前把研讨主题告诉教师,并把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教师认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沙龙
研讨活动产生实效。教师能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使教师在漫谈式的研讨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理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问题意识,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确立要源于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效果就是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科研就在身边,就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本教研基本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师课后反思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五、校本教研成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迈出了自己成长的坚实脚步。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获奖。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区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合校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家长的赞誉,社会的满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六、今后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讨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关系,以及专业支撑模式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第四篇:以勤工俭学为突破口 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以勤工俭学为突破口
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野猪沟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努力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学校勤工俭学事业。学校以服务育人,服务创收为宗旨,以学校开发为主体,以构建学校内部产、供、销网络为主线,以“绿化、养畜、种菜、加工、办店、创收、育人”为勤工俭学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全面提高学校育人功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就我校勤工俭学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下汇报:
自2000年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就把勤工俭学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收入,为我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2006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不断积极总结经验,研究改进工作方法,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在勤工俭学工作上,实现一年一个增长点,一年一个新突破的历史跨越。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真抓实
为确保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我们做到了“四早”。即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下大力气加强校园勤工俭学种植基地建设。学校领导带头,师生员工齐动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多次组织以整地、换土、增肥、保水为中心的校园基地建设大会战。将30亩蔬菜基地全部实现了畦田化,灌溉实现了喷灌化。为了确保住宿生在开春吃上新鲜蔬菜,将餐厅西面空地充分利用起来,后勤人员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建钢架式塑料大棚一处,占地面积483平米。由于地表层全是碎石黄沙,土地贫瘠,师生们全力以赴进行土壤改造,组织了三次大会战,拉淤土30多车,计210余方。并打成畦田,累计投工750个。以确保住宿生在开学不久就吃上了新鲜蔬菜。2006年在校园基地建设中,共投入劳力4500个,动用土石方3800方,扩大蔬菜种植面积3000多平方米,维修和改造地下流水管道1200米,积粪肥70多方,充分利用猪场的粪肥改造土壤,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做到了勤工俭学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化、美化、香化、经济化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学校处处无闲地,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校园建设目标。校园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经济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区。为了种植计划的全面落实到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连锁店经理、劳技课教师,各位班主任为成员的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实行校园环境建设与基地“三包”、“三定一考”、“三保”责任制,校园美化绿化工作,蔬菜基地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位干部,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学生。“三包”领导包班级、班级包地块,学生包畦田。从春天整地、种地,到夏天拔草、施肥,再到秋天收获、储藏,形成了一条龙管理;“三定一考”,即在劳动课教师的指导下,在三包的基础上,定品种、定产量,定经济指标;“三保”保全苗,保无草、包收获归仓。将勤工俭学任务指标纳入对教师,班主任考评机制中。实行合同化管理,执行奖惩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为勤工俭学工作献策出力。
二、大力发展校园经济,提高科技含量,改善了学生饮食结构。发展校园经济,我们本着绿化、美化区以创设美好的育人环境为目标,经济作物区和科技示范区以创收和育人为宗旨,根据学生食堂需求,学校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种植计划,精心挑选优良品种,做到按季度,按需求种植,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季蔬菜,一年四季不断菜的长远目标。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高地作物实行间作套种。春季栽大蒜、水萝卜、菠菜、角瓜、油菜、小白菜、大葱等蔬菜,秋季种植白菜、大萝卜等经济作物。这样,一年种植两季蔬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2008年,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各种蔬菜喜获丰收,仅基地种植一项收入4万元。其中:大萝卜收入1万元、白菜收入6992.00元、大葱2395.00元,其他蔬菜收入2万元,猪场2万元、连锁店1万元。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育人功能,同时也为广大住宿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解决夏秋蔬菜供应的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的冬储菜。这样,不但降低了学生的伙食成本,还提高了住宿生的伙食标准。
三、立足长远,学校“一店一场一坊”不断发展壮大
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师生生活,是办好校园商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商店管理人员认真经营、热情服务,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商店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在征订教辅用书、作业本、学生平安保险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由于加强了管理,每年商店总收入达1.8万元以上。同时加强对猪场的管理,为住宿生提供了足够的肉食,改善了学生生活。此项每年为学校增加收入0.8万元左右。同时加大了豆腐坊的管理与投入,保证学生每两天吃上一顿新鲜可口的豆腐,每天每人喝一碗新鲜豆浆。
2007至2008年,我们在原有21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又扩大种植面积,改进了种植方法。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种植蔬菜,进行两季种植,同时引进了“大青萝卜、大葱、苦瓜、高产大豆、油菜、紫叶莴苣、特大南瓜、茄杂一号”等多个引进种植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带动了周边地区许多种植户纷纷前来我校实地察看,引种推广,为野猪沟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示范作用。
根据旗教育局的安排布置,我们和镇内的 鄂尔多斯小学结成了联谊校,每年为他们提供一次基地实践活动。极大发挥了实验基地的育人作用。
几年来,我校在勤工俭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决心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明确目标,抓住机遇,不断努力,再创野猪沟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相信,2010年又是一个勤工俭学的丰收年。
野猪沟学校
2010年6月3日
第五篇:以写字教学为载体 走特色发展之路
以写字教学为载体 走特色发展之路
【摘要】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强调:“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写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更明确了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健全机制 校本培训 教学研究 特色发展
中国的汉字蕴含着丰厚的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基础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①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写好字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研究,本着“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原则,以写字教学为载体,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要把字写好是一件不容易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工作,切实加强对写字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学校申报了省级识字写字课题,以课题为依托,加强写字
教学的研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班主任、写字教师等为成员的课题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拟订好实施方案,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领导和专职考核人员对教师到位、指导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保证写字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机制,细化常规管理
为了保证写字教学的落实,促进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学校建立健全写字教学机制,将日常管理精细化。
1、写字教学列入校本课程。写字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倍受重视。写字课纳入到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每周一课时。学校每学期期初都要求教师制订详尽的、完整的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好写字课教案;注重对写字课教学的分析与研究。写字课侧重于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
2、抓实抓好 “午写”。除每周设置一节写字校本课程外,每天增设午写时间,为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提供了时间保障。学生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练字,教师检查指导。通过每天持续不断地训练,使学生向书写有质量有速度的方向发展。
3、规范作业书写。抓写字的质量必须抓作业书写。学校制定各科作业规范,全校上下齐抓共管,促进了写字特色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要求所有学科各项作业,除了写正确,写认真,更要写规范写美观。学校随时抽查、定期检查作业,及时反馈,书写质量成为评定各科作业质量的重要依据。
4、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写字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分别成立了软、硬笔书法兴趣小组,每个周四活动一次,由书写水平较高的老师担任指导。寒暑假,练字也做为一项假期作业。学
校各班建立了壁报栏,内容、形式活泼多样,有的介绍写字经验,有的表扬进步学生,有的剪贴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有的介绍书法家故事„„每周的班级写字成果展、每月的年级写字比赛,每学期的师生书画展,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写一手漂亮的字成为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向往与追求。
三、校本培训,强化师资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写字教学是否落实到位,关键要看教师的水平与能力。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反映的就是教师扎实的书写功底与指导水平。因此,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写字”道路上的引路人与指导者。
1、以培训促提高,苦练基本功。
要想指导学生会写,教师应该具备写好字的能力。学校请书写水平较高的教师面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示范指导。面对面的示范指导,使教师明白了如何读帖习字,既避免了自己练字走弯路,也掌握了指导学生的方法。学校把 “三字”纳入教师的基本功考核,经常组织教师开展 “岗位练兵”活动。学校规定每学期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练字量,练字作业作为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寒暑假教师们既休息,又要完成练字的任务,既提高了他们自身的书写能力,也充实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经过一阶段的努力,现在全校教师的字基本能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工整,纸面清洁,令人赏心悦目。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的规范书写大赛,激发教师练好字的热情。有辛勤的耕耘,便
有丰硕的收获。教师的书写水平有较快的提高。
2、加强校际间的交流,组织教师走出去。南京的珠江路小学是一所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开展写字实验较早,整个校园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墨韵书香,学校领导多次带领教师前往参观学习,并把学习的经验在学校进行汇报,为学校开展写字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方法交流,掌握指导技巧。
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在研究的基础上执教示范课,让教师掌握写字指导课的基本模式与具体方法。学校还组织写字教学经验丰富的吴萍老师参加合肥市写字教学的现场会,由吴老师执教的《心字底的练习》受到与会专家、领导、老师的高度赞誉。虽说“看花容易绣花难”,但长期的示范引领,教师渐渐摸到了有效指导的路子。此外,学校还定期进行写字教学经验交流,使全体教师成果共享。
四、深入研究,总结写字教学规律。
对写字教学的研究,学校以省级识字写字课题研究为依托,经常开展专题研讨、写字教学观摩,扎实深入地开展。过程中注重反思与总结,不断完善研究过程,总结出了四个“注重”写字教学指导方法。
1.注重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就能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教师经常渗透一些古代书法名家苦练书艺终于取得成
功的感人故事,例如“草圣张芝临池学书”、“王献之研尽十八缸墨汁”的故事,激起孩子心灵的共鸣,产生学习名人刻苦练字的愿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又如在讲解写字的匀称与重心时,把字比作人体,字与人一样,形体匀称才美,我们平时见到一个人抬头挺胸很有精神。如果你把横写得平了就显得呆板;向下倾斜,就像体斜肩歪的人一样„„学生在教师风趣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字体的匀称之美”。
2.注重利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技巧,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字。教师根据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巧编成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悬针竖,像跟针。长横宽又平,托住小太阳(早)。中间口儿扁又小,四点撑开最最好(点)。并且鼓励学生们自己创编儿歌。学生们也编出了:斜钩右展先收腰,撇、点稍稍写得高(飞);上横短,下横长,中间短竖不能长(工);两横靠近土写扁,横画长来撇也长(老)„„ 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汉字。
3、注重运用规律,学会读帖。
汉字属于方块字,是由笔画按一定结构组成,具有形体美的特点。汉字的结构多种多样,即使是同样结构的字,它在书写时也是有差别的,掌握结构特点是写好字的关键一步。写字指导课上,教师根据汉字书写这些规律,分类进行指导,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帖,养成了“先观察后写、写后比较、比后再写、循序提高”的写字习惯。
4.注重教师的范字。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强。因此,每次写字指导时,教师都要在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每个字的书写过程,讲细每个字的笔顺规则和运笔方法。一笔一划都在学生的练习之中,学生写字时,教师边巡视,边鼓励,边讲解,边范写,做到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模仿,写字能力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写字大小适中,结构匀称,整洁美观,学生整体写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写好字,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行走在写字教学的路途上,我们有不懈的追求,有创新的热情,有艰辛的付出,我们也有收获的喜悦。滁小写字教育特色,是一件富有教育意义的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学校将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