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办学质量。
赵凤琴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标准的改革实践进程之中,我们全面分析本校具体实际,着眼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大力实施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牢牢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大力摸索校本教研开展的新路子,紧紧以教育局的有关指导思想为具体工作的指针,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大力校本开展教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浓厚了学校教学研究的氛围,带动了学校的教改进程。
一、校本教研改革“八部曲”
第一步,观念更新。
进行思想观念更新工作贯穿课堂教学改革的始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学习,大量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吸收前沿的教改信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引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学校组织了为期三周的“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的什么?是分数还是发展的”教学思想大讨论,先是在人人写好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年级组内人人发言,讨论争鸣,最后由李校长做总结发言。
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二作为专门的学习日,包括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内容,在学校上下大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唱响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的口号,经常组织学习的口头和书面的各种形式的交流,让老师们产生不学习就会落伍的紧迫感,以勤学和好学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第二步,课题带动。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学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总课题,每一个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师的研究兴趣,或者教学中自己的困惑和疑难等来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然后自下而上,由学校对老师的问题或者小课题进行课题的整合,并且组建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然后进入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承担课题的老师不定期进行研究成果的校内或者组内的展示,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研究实验的队伍,使课题实验工作成为一个磁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磁力,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从而带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第三步,专题专题研讨,讲座导航。
学年初学校的每个学科都要定出自己本学年的校本教研的大方向,并把它凝缩为一个比较明确的研究专题,领导就这个研究专题向本学科有关的人
员做以明确的诠释,进行定专题明确教研方向的专题讲座。语文的专题确定为:深入落实“大语文”思想,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校园书香四溢;数学的专题确定为:自主探究注重过程教学;英语教学的专题确定为:任务趋动,情境创设,快乐学习;音乐确定为:在音乐学习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确定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发现总结。
每位领导每学期都要对所主管的学科教师进行一至二次的专题教学讲座,目的是为老师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科学的可资借鉴的方法,鼓舞老师们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领导的业务能力。领导的讲座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所谓讲座,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深入课堂听课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量来自一线的课堂教学信息,从中找到学校各个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个性化的问题,然后多方查找各种资料,进行反复的思考和论证,然后才有的放矢地拿出自己的讲座,结合本校老师们的课堂实例,深入浅出进行讲座辅导。
有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专题,在领导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一个侧面确定自己的本学年研究子专题,然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围绕专题进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对专题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请领导和本学科老师共同听研究课,大家再结合课例进行评议,执教者进行反思总结之后,开始更深入的探索。如此周而复始。学期末每位老师写出专题总结的小论文。六年级语文韩阿艾确定的教研专题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她执教《鸟的天堂》一课全组另外7位老师和主抓领导共同听课。在剖析这节课的时候,同组的老师们一针见血指出韩老师课堂当中的各种问题,在学生理解榕树之大的时候,老师没有紧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挖掘的意识,致使学生交流空洞干瘪,没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自由发言感悟交流,互相修正和补充完善。还有的老师提出忽视感情朗读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感水平的提升。创设情境的课件的使用没有注意实效,在学生领略榕树之绿和茂盛时,一晃而过,不能很好地辅助学生的理解,可以重复多放几次。韩老师吸纳了大家的意见,重新进行修改,为玉田老师作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个组的老师又及时总结了成功的几点经验,大家共同有了提高。
第四步,考察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拿出专款用于全体老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参观学习。这学期,我校全体老师到玉田实验小学进行参观考察,老师们全方位地感受了玉田实小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中受到了极大启发,回到学校之后,在专题总结研讨会上,大家一致本着学习他人之长,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心态,深入地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有的教研组甚至等不及学校拿出相应的举措就已经付诸了行动。真是老师思想受到了
触动,头脑开了窍,你不让他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都不行。实现了上下协调连动,如火如荼搞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局面。
第五步,示范引领。
大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之后,领导开始与各个学科的骨干老师共同研究,然后由领导(本学期主要由杨建红和秦淑荣二位主任主讲数学示范课)或者是骨干老师上示范性的研究课,同学科的老师共同听课,同时要写出听课感悟,然后以教研组或者学科组为单位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对示范课解剖麻雀,共同取长补短,达到人人受启发,人人有思考,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全员提高的目的。
第六步,全员实践。
有了前面三个步骤的铺垫,开始由点到面的进行全员尝试,全体老师人人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本轮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全程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典型经验和倾向性问题,然后分三个层面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研究。一个层面是领导与每位执教教师面对面地评课,个别分析指导;第二个层面是全组老师共同评课,畅所欲言;第三个层面是学校组织总结回顾,由领导做专门的总结反思。
以百花课活动为例。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已经有了全校半个学期的研究基础,再由领导提前制定出百花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具体的导向来组织全体老师共同学习领会,目的是继续明确学校教学思想,统一老师们的认识,追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效果。
在 “百花课”第一阶段,全校老师51名语文和数学老师不分年龄人人登台亮相,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教改思考与实践展示出来。这样每个教研组都是一人讲大家帮,集体备课教研蔚然成风。孙丽静老师是本学期新调入的老师,个人素质不错,但对学校的一些教研思想还是有些生疏。于是她在备课的时候向同组的每位老师都一一求教,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帮忙。由于她执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在突破难点时要制作课件,于是全组老师齐动手,有的出创意,有的亲自制作,凝聚集体的智慧与结晶的这节课后来获得了优胜奖。教研组为主体的说课和评课活动紧随其后。有的组老师一人讲完课之后,全组老师迫不急待地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听课感言,甚至忘了下班的时间。学校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研究百花课的听课互评,在畅所欲言的争长论短之中,互相启发,在此基础上,人人写出经过理性思考和书面反思,从而实现了全员的共同提高。同时在活动中刘冬梅、韩红、董君梅、郝天芝等17名教师脱颖而出,这些课教学理念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效果好,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
第七步,总结反思。
在全体老师人人有了展示和参与实践之后,在领导与每位老师以及各教研
组分别评课的基础上,由领导集中进行活动的总结反思,推广老师们成功的做法,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这种总结反思一般是承前启后性质的,它既是对前一轮活动的一个全面的理性的总结,更是对今后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开题。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态流程。
第八步,专家引领。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请唐山市教研室的王锦苹主任到我校现场点评指导。因为完全是针对学校自己的课堂实例进行的讲座,老师们特别解渴,受到的启发也特别大,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促进了新一轮校本教研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小的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进行时,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成果喜人。
盯住课堂教学的改革,致力于校本教研的开展,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办学的品位。学校先后完成了河北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两个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同时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和“经典诵读实验”二个课题的研究实验,同时正在深入进行“大语文”思想的落实研究,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学校本学期接待省内外的参观团6个,有新疆、保定、迁安、乐亭、丰润、玉田等,还组织了丰南一小教学开放日活动,承办了唐山市课程改革现场会、丰南区校本教研观摩活动,取得了一致好评。在全区数学老师素质比赛和领导评课比赛中,张玉莲主任和刘冬梅老师双双获得一等奖。郑玉彬老师在唐山市音乐老师素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先后有11人次在全省论文评比中获奖或者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刊物上刊发论文。有5人次获得全国科技小论文二三等奖,学校也获得了全国科技教育优秀组织奖。
第二篇:依托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给我们的除了机遇,还有新的挑战,如何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在省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室的带领下逐步走在了网络教研的前列,依托黑龙江省小学教育论坛和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房间的有效载体,为我校教师与全省各地市老师的平等交流搭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锋小学一大批骨干及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学校内部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网络教研和学习系统。现将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的一些经验作如下汇报:
一、以网络教研为载体,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校本教研网络。
为推进校本教研力争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之相互结合,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了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以教育教学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下设一个网络教研委员会。聘请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兼职研究员,从组织和人员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2.创新教研形式,坚持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在教研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网络教研成为引领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亮丽的景点。
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形成教研合力。
1.建立教师博客群,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率先建立博客家园,并带动其他教师,目前我校已建立数十个“教师博客”。许多教师辛勤耕耘自己的博客家园,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因为我们的坚持,因为我们的执著,我校越来越多的老师走进网络这个更为宽阔的学习的平台,与大家勤交流共成长,在网络教研中很多年轻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谢道翔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现任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版主、省小学数学网络兼职教研员、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和 “数学工作室”的管理员、新思考论坛版主。
在2006年3月24日由我单位承办的网络教研活动上,谢道翔老师主备了北师大三年级下《电影院》一课,在大家的帮助以及雷锋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教研中平等、和谐的研讨氛围,为我们开启了网络教研的一扇天窗,体会到网络团队的力量。
2.开展UC、QQ网聊教研,教研沟通无界限。
除此之外,我校数学创新小组的教师每周五晚上必到“UC小学教研在线”去学习,这是省院初教部
数学室在小学教研在线语聊室安排的网络教研活动。这个活动象一盏指路灯在教学上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每次看完录像课,我们都会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互相启发,使彼此都能从中获得对课程和教学的新的理解。在这里,我们获得了丰富而全面的信息,它是有效反思和有效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我校教师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了异地“零距离”的研讨,实现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
同时我校还建立了QQ群,大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如本学期,我们就自发的选择了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QQ网聊即兴进行讨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创建BBS论坛,储存交流信息温故知新。
“BBS论坛”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与“教师博客”“QQ网聊”实现优势互补。
2005年,我校在原有“教研论坛——呼吸新课程”的基础上改版,拓展了网络研讨空间,开设BBS教研论坛,设置了专题活动、教研咨询、语文教学、数学教学、教研天地等15个栏目,每一个栏目都有版主,负责文章的质量把关和板块安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和学科教学在相应的板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跟帖回复、交流互动。老师们在这一平台上发表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育论文,交流自己的想法,区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积极地参与论坛研讨活动,如余跃明老师看了陈雪云老师《关于简便计算》,他及时回复跟帖,交流了他对简算的看法,给我校教师很多的引导和启迪。
4.网络教研制度化,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为了让网络集体备课有效开展,我校制定了《雷锋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方案》,成立了领导组、对我们的数学创新小组的每一位教师分别提出了要求:
一是履行职责,督查审核。备课组长(版主)负责该组该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任务分解(每一位教师精备2—3课,每一所学校精备1—2单元)、教案审核等工作,并督促每一位教师提前一周把设计好的教案(学案)上传到网上。
二是设计教案,及时发布。各位教师必须根据各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深入研读课标、分析教材、钻研教参、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案(学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发布到“教研论坛”相应学科的“集体备课室”。
三是参考教案,个性修改。教师可到相应年级学科“备课室”里学习参考教案,在自己充分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编写出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是交流研讨,教学反思。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研读网上备课室教学设计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对他人教案提出建议,并在网上进行跟帖回复研讨或在学区安排的现场集体备课中交流。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要有一篇教学反思(随笔)发表于“教研论坛”上。学期末,学区将在各个备课室里分别评出最佳教学设计奖。
我们多次利用网络平台向全国的老师展示我校的教学探索,如2006年5月15日,刘占田老师主备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2007年4月26日由我们单位承办的网络教研活动中,李雯雁老师主备的北师大三年级下《分一分》一课的录像观摩研讨,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随着我校BBS论坛、UC教研、QQ教研、教师博客这几个网络教研平台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咫尺天涯的专业成长在跨越时空中启航,困惑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闪光。教师的教学研究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研热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网络教研专题化。
①开展“以研促教活动”。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经常会令预设的活动超时这一问题。我校教师借助网络这个广阔平台,结合各自教学点滴收获总结出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并用,促进思维发展的这一方法。通过在网络悬挂专题研讨主题教案设计,听取各位专家、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议,不断修改完善,上课后及时把课堂上的收获及存在问题再次在论坛上沟通研讨交流,使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更有时效性、目的性真正达到精益求精。
②开展“目标式备课”。它的核心是“确定目标、抓准问题、研究学法、预设有效教学流程”。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目标、课堂要达标”。在备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把根据教材、教参、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建立共享文件。有了目标,和网络这一沟通无界限的服务于目标的基本操作媒介,每一位教师利用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直奔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根据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最后“预设出有效的教学流程”,形成最佳教学预案。
三、网络教研校本化,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一种很特殊的工作,除了自我探索外,与人合作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团结性,也可以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延伸的体制。通过网络教研活动,我校许多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博客,更有教师为了网络教研,自己买了电脑,在网上与众多同行进行互动学习,并在课余与同事共同交流网络教研的心得,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达到了资源共享,互相学习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师徒结对等活动在网络上开展起来,建立起以尉蔚老师为师傅,高洋洋和单一超老师为徒弟的“青蓝组合成长日记”、刘占田老师为师傅,谢道翔老师为徒弟的“师徒二人组饯行录”等丰富了网络备课的思路,开阔了教研的视野,真正起到督促成长的作用。
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惑。因为网络教研需要硬件条件、掌握网络技术,而相当一部分老教师在技术和观念上还跟不上,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制约着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如何为教师创设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更多的便捷条件?如何激发教师参与评论跟帖互动的积极性?如何加强传统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的联系?等等,时刻成为网络教研管理的焦点。面对种种问题,我校不断探索、寻求着校本教研的最优化。本学期,我校加强“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相结合,努力做到“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互为补充。在实行“网络化集体备课”的同时,安排了三次的分年段分学科共36场的现场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开展了两场市级“把准目标 提高实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举行了“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研讨以及教师“常态课”等现场研讨活动。在现场活动之后,主讲者、执教者及时把讲稿、教案、实录、反思上传到学区网站的“教研论坛”上,把有限的现场研讨延伸到无限的网络研讨中。
感谢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感谢网络教研,它穿越了空间的界限,实现了零距离教研;它突破了时间的界限,实现无阻碍沟通交流;它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我们雷锋人会在网络教研中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三篇:积极创新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创新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兴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特色材料汇报
德兴教研室 黄周新 黄跃虹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兴市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纳入中心工作,特别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创新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围绕以校为本制度的建立,德兴市先后开展了‚‘教育质量年’活动‛、‚‘百课千人’教学研讨活动‛、‚‘四项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和‚‘五环联动、反思成长’主题教研活动‛以及正在进行的‚学科论坛‛等系列大型区域教研活动,为课改理念的贯彻、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为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开展及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牵引作用,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
2003年,德兴市教研室以学校为研究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战场,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后的教学反思入手,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情境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审视反思。在新课标的学习落实中,将全市区域性课题理念与新课标进行整合,确立的区域性省级立项课题《主体参与型发展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被评为‚省先进课题组‛。形成了‚主体、探究、发展‛六字理念,并以区域性课题牵引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针对传统教研活动重结果、淡过程,重竞赛、轻发展,只关注少数人,而忽视了大多数教师专业成长的弊端,开展了以校长讲座竞赛、教导主任评课比赛、教师人人进行说课、上课、评课为主要内容的‚百课千人‛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校领导率先垂范,学科带头人做典型示范,广泛深入的动员发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活动历时1年,教研室组织专家评审组指导、检查、评比,评出了100节好课,全体教师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理念洗礼,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2004年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教师人人参与的‚微型讲座、抽题上课、课后反思、相互评课‛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教学技能竞赛‛主题教研活动。由于发动深入、组织得力,历时一年的活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质的提升。它为我市的教学改革引来了源头活水,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2006年底,在教师座谈和总结反馈中,发现教师的教研自主意识有待加强,参与教研的深度不够。教研人员退到了评判教师研究状况的配角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专业教研人员的引领作用。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主题发动、分散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展示‛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五环联动、反思成长‛主题教研活动。并于2008年4月召开了总结展示表彰大会,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并经历了一次在工作中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现实的课堂、具体的课堂、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面临新形势下的三个挑战:挑战传统、挑战定势、挑战自我,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出质量。在近几年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关键,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从理念学习、课堂实践、理论探索、教学形式创新层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目前,在原有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为加强学科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市正在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学科论坛’活动‛,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为学校、为每位教师搭建了一个进行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浓厚了学校教研文化,加快了学校、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我市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并实施,银山小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的研究‛被中央科教所批准立项;铜矿一小的‚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铜矿二小的‚德育实验学校‛均被省教科研批准立项,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教育科研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花桥小学、铜矿二小、市二中三所学校校本课程被评为上饶市首批优秀校本课程,我市被省教育厅确立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基础‛。三年来,我市共完成中小学省级课题立项38项,结项19项,地级课题立项64项,结项33项;共培训中小学校长78人、骨干教师60人,中小学教师新课改培训2100余人,学科教师培训5000人次。有效地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市教师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其中铜都中学教师徐香莲在全省物理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国物理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香屯中学李朝楠、龙头山中学王有林两位教师在上饶市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朝楠教师还被选派参加全省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荣获一等奖;铜矿一小教师周艳在全省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上饶市一等奖;德兴二中教师程皆煌在上饶市初中数学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被选派参加11月份的全省数学优质课竞赛。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国家级奖13人次,省级奖14人次,市级二等奖以上156人次,教师教学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6篇,市级奖项850篇,在市级以上教学刊物发表论文121篇。
如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德兴每一所校园,我们坚信:只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研形式,走‚科研兴教‛之路,德兴市的校本教研工作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德兴市教研室 2009年10月28日
第四篇: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伟超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化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理论和经验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将走向形式化、浅层化和庸俗化。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的研究能力和解决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能力,成为新课程推进的紧迫任务,被称为课程改革的第二推动力。校本教研是课改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校园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与特点
要使学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 团队,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发生于以学校为本的在职阶段,其核心是获得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专门化知识。因此,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关注的核心在于以行动为基础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为此,校本教研显得尤为重要。
校本教研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他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力量,目的在于研究和解决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为学习型组织。校本教研的精髓就是以校为本,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主线的,或者以验证某项理论为目的的教研形式。
校本教研:就是组织以校为本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活动,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文化,唤起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二、创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
1、以理论为指导,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开展有计划,有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研究能力和解决教育教学与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外力,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开展“一人一册”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工程,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理念,树立新型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学科价值观与教师发展观,真正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核,积极参与“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校本教研,探索新课程背景 1 下的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2、以实践为载体,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应是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各学科或课堂学习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当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时,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教教材,也不是简单地依据教师设计好的教案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成为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的、充满着教师教育智慧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轻松放飞他们的好奇、想象、新鲜的创见及学习热情;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课堂状况中反映出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对策,使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生成引导学生新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在反思与探索中将新课程改革的行为转化为主动地、自觉地、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
三、形成聚焦课堂的教研范式
1、以周周点评为抓手,进行反思、研讨与重构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周周点评与专业引领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式的校本教研,能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真正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使广大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周周点评就是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主点评教师及具体的参与者,在人人点评的基础上,主点评教师(主点评教师由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由一名青年教师和一名骨干教师联合担任)作归纳总结性点评,并形成书面点评报告。
具体操作过程就是把教师的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通过一位教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每次由一位教师重点点评,总结成功之处与改进之处。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教师的组合成的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使教师把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完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走进”新课程。根植于自身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并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找到内容和教学法的结合点,在于能把他所掌握的内容知识转化为教学法上有效并适合学生能力和背景变化的多种形态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论相互碰撞,形成新的思想火花。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成长,起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
周周点评的活动流程是一个从个体实践——集体研讨——个体反思——课程重构的过 2 程。个体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自我的反思,群体的教学研究是与同行的对话,属于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究行为,它们能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校本教研如果仅仅停留于同一层次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容易会使校本教研陷入低层次的静态的,缺少螺旋上升式的研究活动,因此,专家与专业人员的引领显得极为重要,让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或学科所拥有的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能高屋建瓴地作出具有针对性与前瞻性的评价。这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能更快更高更强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2、以信息科技为依托,积累校本教研资源。
运用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教师教育与校本研修工具: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就是其中的一种工具。为教师提供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认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选择和定格、留出解读时间,回眸精彩片段等技术手段,激发教师深入地在行动基础上反思;可以根据在行动中观察理论的机会,有利于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同时,必须拓宽视野,在基于本校教研的前提下,走出校门,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校际教学研究活动,共同合作探讨,相互开放交流,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3、以问题研究为契机,生成课题研究的资源。
校本教研,其核心就是对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观念的教师专业发展仅限于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技巧。新课程背景下的社会与教育,正是处在从一元向多元,从规定性向创造性的转型过程中,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各种能力、情感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的自信心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既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质疑、探讨和反思,对挑战性教学情景所具备的教学机敏,研究自己教学的信念和技能,有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有接受其他教师对自己教学观察,并进行直接或间接讨论的准备。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共同体” 中的重要一员,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使得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以“研究的实践者”的形式联系在一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其具体操作过程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探讨和解决新生成问题的过程。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丰富个性的教学对象,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无疑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难题,新课 3 程背景下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式的教书匠,而是要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研型教师。这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教育科研意识善于发现、捕捉教育教学过程的各种现象的能力,能在日常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融入隐含的研究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实施研究目标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的问题,把它们生成为我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走上以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之路。
四、校本教研留给我们的思考
1、研究真问题,开展真实践,获得真成果
教师要注重与自己的工作相联系的各学科教学研究或专题研究,脚踏实地地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服务为佳。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寻找合适的切入口,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差异,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注意面向教育教学实际,即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能理性地认识自身教育的经验和长处,以及研究能力强弱,掌握选题的适宜性。还要求教师关注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成果,虚心学习、吸收、借鉴,尽量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的层次和质量。
2、增强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
研究问题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过程。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揭开教科研的神秘面纱,让教科研走近每一位教师,通过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一个教科研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投入教科研,探究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创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文化。
3、更新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保证校本教研真正起到其独特的作用,并有所突破,还得要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做起。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给教师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专家引领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成长。并且需要有整体性制度的保证,以制度的形式表述全校教师的共同信念,也有助于给出具体环境下具体的行动指南。制度背后承载着的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信念。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进行创新性的适应。它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之间学习、试验和机遇等,使我们具有创造能力和和创新精神,富有挑战的自信和智慧。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通过经常化的实践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文化,也惟有如此,操作模式才能成为教师主动的自觉行为,实现自我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提升,比较充分地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第五篇: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根本目的,而教师的发展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得好,学校的发展就水到渠成。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立足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简捷途径。
在农村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把上几次公开课,搞几次讲座或编辑论文集代替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是有着学校特色和个体性格的,“以校为本”限定了它的基础范围,它关注的是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困难及问题。外校的先进经验都是它山之石,只供借鉴学习,而不能代替本校的校本教研。农村小学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以下几点:
一、理解校本教研的意义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校本教研关注的是学校发展,凸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特色,讲究鲜明个体。学校与学校不同,当然形成的问题也就有了差异性。师资的水平,能力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一致。
二、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
学校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具体实际,研究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研究本校教学的结构状况,研究家长、学生的愿望,编制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
三、形成校本教研的合力
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把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作为目标,相互合作,人人发展,发展人人,齐心协力,先进带动后进,集体帮助个体,充分发挥团队的聪明才智。
我校专业引领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本校,结合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彰显教学风格。基本模式是“领导引领+学科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对于普通教师来说,通过引领、反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对于整个教师队伍,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在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同时也向教师个体和群体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
农村教师往往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于教研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因此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研究氛围”,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即以新理念为向导,以网络平台作载体,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究活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专业引领,指引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定期进行教师集中学习,除了学习专业文献,还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名师精彩课堂,在业务会上做主题研究,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素质提升”例会,内容有专题论坛,随笔交流,课堂教学经历故事讲述,书斋细语等。每位教师都能把教学中的感受、困惑、收获、喜悦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科带头人都要精心准备两节示范观摩课,并且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要讲一节推门课,同科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点与缺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写自学笔记,进行探索实践。我校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中学习,有固定地点,有主持人,有具体内容,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校把教学反思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写出真实有用的反思。既有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还要有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反思出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反思出学生的不同见解,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教学设计如何行之有效。学校对反思材料检查记录,对反思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形成综合材料。反思使教师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第四,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我校定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教师间进行业务交流,教研组有同伴互助帮扶计划与实施记录。教师自由结合,结对帮扶,交流互助。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成立听课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听课小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指导。每次听课后,及时进行课后总结,评课研讨,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供大家分享,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借鉴帮扶作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五、行动研究,实施课题。
为了保证各学科校内教研活动均衡发展,每学期初根据市教研室工作精神,适时规化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把“提高小语实践”作为课题,有专人负责实施,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晨读”和“习作”两个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晨读,让学生每天晨诵,主要诵读的内容是古典经典的名篇;习作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难中之难,我校在汲取以往的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下措施:1、强化练笔训练,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练笔兴趣为前提出练笔题目。2、开展“其实作文很简单”口头三分钟说话练习的校本课。3、利用班报、手抄报等提高师生练笔的欲望和练笔的自信心;4、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同时规定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读有所悟;5、提高教师的课堂指导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并结合农村作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在平淡真实的生活,在质朴纯真的乡村中,切切实实地提高农村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积极开展以教学为中心,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本教研活动,以此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快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步伐,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愿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共同探讨,不周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