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读后感
读《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有感
—地理教育“唯教材观”怎样才能改变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就像我们在课堂上所争论的一样,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我认为无论谁读完《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案例》都会有小触动的,因为我们能够从和我们传统教材理念差别这么大的案例中找到那么多的不同。
从澳大利亚的这个教学案例我们看到国外关于教材安排的的不同一面。该案例围绕“贫困国家的共同特征”选取了柬埔寨一个贫困农民一天的生活为缩影,给学生描述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果不了解开头所述,我几乎不能想象这堂课是地理课,因为内容主线就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可是细细读来,发现其中还是充满了地理的韵味,无处不存在地理要素,从普通人的生活中,介绍了柬埔寨的历史、政治农业、工业、人口以及教育等给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问题,并从中显示了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状况。该案例以小见大,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一个农村家庭让学生感受类似于柬埔寨这样的一个贫困国家的社会经济现状,从而与材料开始前的一个宏观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从多维度对贫困国家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从而能和自己的生活作比较,通过案例后边的学生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理解贫困国家的共同特征。
纵观整个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案例内容的安排到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如何让学生理解“贫困国家的共同特征”这一主题开展的。首先提出贫困国家的小农经济的现状是其共有的特点,并用图表变现澳大利亚与这些国家的农业人口的比重,以表现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的区别;然后选用一个完整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最后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探讨这种社会经济现状的特征、它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和澳大利亚比较两国的不同并思考贫困地区的总体特征是如何表现的以及通过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数据和资料,让学生从按例外了解柬埔寨的人口以及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更清晰地认识篇首提出的“贫困国家共同特征”这一要求。该案例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方法分析问题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反思贫困国家的问题,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所处的社会和形成客观的国际观念,追寻一种普世的世界观。这种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关于地理教育方向的选择上提出的“选择上述哪一种方向(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或是把他们结合起来,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哲学倾向,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向,学习地理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观点是具有相似性。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运用一种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最终找到需要的答案,形成学生的一种运用地理思维去思考和分析相关素材的能力。
这种单独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案例和国内教材中每单元最后问题探究的案例相类似,但是其表达效果却大不一样。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作为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案例总是力求把一个问题给拆解开来,从农民工、农民工与农村以及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以为共性的概念一个简单的例子无法完全表达,这样学生缺乏对整个问题的完整认识,最终无法形成对于对农民工问题的客观理解。要是我们能够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能让学生从一个很小的视角了解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整个生活工作状况,最后反应整个农民工问题,肯定能够引起学生普遍的共鸣,最终很好的达到教学预订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你会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吗?现实的情况往往令人遗憾,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经常忽略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浅尝辄止,完全照着教学参考的要求来,从没有想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教师都按照教材“按图索骥”,认为教材没有安排的东西,怎么教,形成一种地理教学“唯教材观”。
看完整个案例,听过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争论,总是停留在这个教学内容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的教材,总有人说这个案例的篇幅过长或者不适合实际的需要,而且分歧巨大。那到底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思想,让那么多的人觉得这种长篇的案例无法适合教学呢?我想教学中传统的“唯教材观”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总是照着传统教材的框架来构建我们的课堂,认为只有把教材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记住那些地理名词、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并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来才是好的教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为教材而教学的禁锢,最终形成为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材编写方式来诟病现有的教材,认为这样的教材不适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总是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把原有教材的知识补充进
现有的知识框架,这也是一种”唯教材观“导致的对新事物的抵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当这么多人看到”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之后一致认为由于篇幅太长无法放入现行教学活动中的原因之一。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新课程改革开展这么久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唯教材观”依然存在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地理教学要求为考试服务的观点已经深入老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在现有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很难得到改变。首先,由于传统教学中,地理教材依靠系统地理的思想进行编排,所以一直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的中学教师已经将这类教材知识熟记于胸,课堂教学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种知识提取然后重现给学生的过程,由于长期的教学工作,使他们产生一种职业的倦怠,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去认真提取课外的资料来充实课堂教学。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面对如此多的教学案例,他们依然保持原有的风格去理解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对现有课本中大量知识的删减表示无法理解,可以想象一下他们会把这种教学案例采纳并加入课堂教学中吗?其次,在考试的要求下,他们习惯了教学受考试大纲的限制,考试要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而考试的内容大多是地理知识的实际并在试题中运用,因而他们更是唯教材而教学,考试考的,书上有的他们才会教学,同时多年带高三复习班对整个地理教材框架的梳理已经使他们形成依靠教材构建知识框架就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要求,而按照三维目标在许多地理教师的眼里已经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大量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学地理教学课堂的时候,由于对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的熟悉,使得许多新老师虽然愿意改变教学的方法,并立志在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但是往往力不从心,转而寻求稳妥的教学方法,按照书本进行教学,慢慢地走进仅按教材进行教学的怪圈。
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下,我们不可能立即将向澳大利亚这种案例放入教材中,但是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素材融入我们的教学。作为将来必定要走上讲台的学生,我认为要改变传统的为教材而教学生的教学方式,就必须树立一种使用教材的观念,即为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运用教材,为学生更好地形成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地理素养而使用教材,对于教材的使用应该把握一个度,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地理提供一个空间。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首先,应该做到教材内容的重组。由于我们的高中教材按照演绎的方法进行编排,整个教材是先说理,在举例的原则进行编排,将一个整体的问题分成不同的小点,同时所有的话语将概念和知识进行总结性的表达。这种教材编排方式不适合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是一种知识的直接传输。作为一个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完善一种将地理教材知识进行重塑的能力,以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适合地理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为教学内容选取的要求。其次,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非仅仅熟记课本内容。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我们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取地理素材,不至于是自己在上课时候只能讲授书本上的知识,从而使地理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增强,同时能够使教师在构建教学目标时,更能很好的达成诸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样的目标设定,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第三,应当时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和质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如果我们以让学生自我学习的角度去看待澳大利亚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相信从改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改变我们对教材依赖的观念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尽量将讲授的环节融入让学生思考的过程,让讲授为学生形成地理知识框架服务,以尽量多的活动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迫使我们不在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
如果能够以这样一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用的教材,即教材只是教学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的地理教师就大有作为,可以将教学纳入自己的范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案例》的学习,让我们理解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让学生“学好”地理的教学内容,并反复比较它和我们现有教材的不同之处,我们何不尝试一下教学中引入类似的教学案例,为我们的实际教学寻求一种创新呢?如果打破我们对于传统教材的过度依赖,我们一定能够进行一种对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进步都有益的教学活动。
第二篇:初中地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特点;2.会解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难点】
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的视频,引出为什么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
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所以,澳大利亚70%的羊,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带,而其他地区的羊只数量很少。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形成了三个牧羊带。
学生活动:阅读下图资料,填写下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
作业:澳大利亚除了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美誉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哪些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呢?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四、板书设计
第三篇:初一地理澳大利亚习题精选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初一地理澳大利亚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有关墨累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
B.是全国最大的河流
C.流经中部平原
D.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稠的国家
B.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C.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D.属于北半球的国家
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6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 B.有鸟类650种,350种是特有的
C.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
D.最著名的是善于游泳的袋鼠和跳远名将鸸鹋 4.关于澳大利亚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悉尼是座规划建设的城市,环境优美
C.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D.西南部的珀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 5.有关澳大利亚养羊的说法,错误的是()
A.澳大利亚的绵羊大部分是美利奴羊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B.70%集中在中、西、北部粗放牧羊带
C.这里的绵羊是产毛量高的细毛羊
D.因为没有野生大型食肉动物,可以围栏放牧 6.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A.小麦、羊毛 B.羊毛、水稻
C.羊毛、棉花 D.玉米、小麦 7.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东北部地区
B.东南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二、填空题:
1.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特有动物是_______和_______。
2.世界上长期孤立状态的大陆除_______大陆外,还有_______大陆。
3.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上_______数和_______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出口国。
4.澳大利亚的工矿业,二战后迅速发展起_______业、_______和_______业,现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5.全国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这里有著名的_______建筑。6.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
(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条件方面说说看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从对外交通方面说说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经济发展方面找找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朝阳的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放暑假在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8.读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回答:
(1)____________线穿过中部;西部是____________洋、东部是____________洋,从经度位置来说位于____________半球。面积是世界第____________大国。
(2)西部是低矮的____________,海拔不足____________米;中部是大面积的____________,这里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丰富,地势最低处在____________湖;东部地形为____________。
澳大利亚地形
答案:
1.A 2.B 3.C 4.C 5.B 6.A 7.B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一、1.袋鼠 鸸鹋
2.澳大利亚 南极
3.绵羊 羊毛 牛肉 小麦
4.采矿 冶金 机械制造
5.悉尼 悉尼歌剧院
6.(1)东南沿海 西南部(2)地处温带、亚热带,并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澳大利亚气候最好,最适于人们居住的地区(3)地处东南、西南沿海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4)这里发展了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城市集中,因此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
7.北面 首都堪培拉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因而太阳的位置终年在北面,所以房屋要朝北面 1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8.(1)南回归线 印度 太平东 六(2)高原 1000米平原 大自流盆地 地下水 北艾尔 山地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篇:澳大利亚后面地理提纲
8.4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存在_南半球_ 海洋上,生物进化_缓慢_,因此特有_袋鼠_、_考拉_、鸭嘴兽、_鸸鹋_等古老生物,被称为“_世界活化石博物馆__”。
2.澳大利养羊业发达,是世界_绵羊数_和出口_羊毛_最多的国家,被称为“_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平均人口密度仅为_2.5人/千米,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农牧业发达,其农牧业生产机械化_程度很高,处羊毛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_牛肉_、小麦出口国。
4.本区地形: 西部是_低高原_,中部是_平原(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_,_地下水_丰富,牧草
优良,东部是_山地(大分水岭)。
5_南回归线_(纬线)穿过澳大利亚中北部,气候呈__半环 _状分布,热带沙漠气候_和_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大。(P76图8.39)澳大利亚是个_矿产_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出口矿产有煤(东南沿海)和铁(西部)。有人称
其为“_坐在矿车上的国家__”;在此基础上采矿业_、_冶金、__机械制造_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7.目前,澳大利亚_服务业_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8、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东南沿海地区__,首都是_堪培拉_; 悉尼 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_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9.1 美国
1、美国以南的美洲地称为拉丁美洲,美国面积世界第四。
2、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东南临墨西哥 湾。北面邻国为加拿大,南面和墨西哥 接壤。
3、美国白色人种占得比重最大,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所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
4美国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加上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其中阿拉斯加被北极圈(特殊纬线)穿过,主要位于北寒带,夏威夷被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所以美国地跨北寒带、北温 带、热带三个热量带,本土主要位于 北温 带。地跨北美洲和 大洋洲两大洲。美国气候以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6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三大地形区,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 中央大平原,东部为 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形以平原为主,其中,美国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
7、美国境内的 密西西比 河为世界第 四 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 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 苏必利尔 湖为最大的淡水湖。其中 密歇根 湖全部位于美国境内。
8、美国的农业具有专业化和 机械化的特点,效率高,产量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9、在五大湖附近即东北部的农业带是乳畜带,乳畜带分布在此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冷湿,社会经济原因是城市和人口密集。(背记课本P85图9.9)
10、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11、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它位于圣弗朗西斯科(又名旧金山)市东南。
12、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9.2 巴西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在该国中,白色人种最多,此外,还有大量的混血种人。
2巴西位于 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是 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民族大熔炉里,形成了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比如 桑巴 舞,狂欢 节以及世界一流的 足球运动水平。
4、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这里的 热带雨林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巴西地势南高(巴西高原)北低(亚马孙平原)。
5巴西的主要气候是 热带雨林 气候和热带草原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6、亚马孙河流量最大的原因是它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因此流域面积最广,是世界第二长河。
7、巴西的铁矿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8、巴西和巴拉圭合修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其位于巴拉那河 上。
9、农业是巴西的重要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其咖啡、甘蔗、柑橘等热带作物的产量世界第一。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是:地势不高,气候适宜,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等。
10地区,因为这里地区,进出口方便;3人口稠密,消费水平高。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11、热带雨林有哪些环境效益? 1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2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3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4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5提供木材6调节全球气候
12、为了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 《21世纪议程 》。
13、巴西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首都是巴西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
14、巴西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是:1迁都,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2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和加强城市管理。
10极地地区
1、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多的洋是洋。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素有___之称。南极地区除了严寒之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和“ 风库 ”。
最有资格代表北极。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和多烈风。
5、南极地区的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 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 海洋生物 ;还有原始的 自然环境。
6、我国于。
7.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对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______目的。
8.中国在南极洲建立了____站和___站两个科学考察站。
9.站在南极点,四周的方向都是____方。
第五篇:地理教案-《澳大利亚》
课 题 第七节 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 教 具 教 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1、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
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首都堪培拉。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以及地形与气候、人口
分布的关系。
3、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并分析这些动
物唯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
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对
比、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地观、环境观。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化的工矿业和农牧业
大洋洲图 澳大利亚地形图
读图分析法 谈话法 课堂讨论等 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电视里看到过袋鼠吗?(看过),袋鼠生活
在哪个国家?(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澳大利亚。
[进行新课]:
板 书 第七节 澳大利亚
引导自学 学生读“大洋洲”图,阅读“拥有一个大陆”的课文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读图证实 板 书 承 转 读图分析
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领土组成。
2、说出澳大利亚的面积及居世界的位次。
澳大利亚位于亚洲和南极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周围岛屿组成。面积774KM2,居世界第6位。
澳大利亚面积虽然不大,但它却是七大洲中最小大洲
——大洋洲(900万KM2)中最大的国家。同时,它还独占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学生读“大洋洲”图,找出澳大利亚,看看它是否独
占一个大陆。
一、独自拥有一个大陆: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虽然独占一个大陆,但它的人口却很稀少。
地广人稀,城市化水平却很高,它的人口和城市情况如何呢?
2、人口和城市
学生读“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分析、讨论
下列问题:
①人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主要城市有哪几个?每个城市有何职能? 学生讨论
指图小结 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城市巩固练习讲 述 转 折 板 书 读图分析 归 纳 提 问 学生回答
板 书
指图讲述 1拓宽知识
有3个,首都堪培拉,全国的政治中心。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学生上讲台在挂图上指出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及主要城市的位置。
澳大利亚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它的居民除少量土著居民外,大都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因此,通用英语。
人口、城市的分布一般都受地形和气侯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有没有受地形影响呢?
二、低平的地形:
学生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地势低平
澳大利亚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是哪三个地形区呢?
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
三大地形区各自情况如何呢?、西部高原:低平、宽广。约占大陆面积的60%。找一生朗读短文“艾尔斯巨石”,并看图了解艾尔斯巨石的奇特。
2、中部平原:面积占大陆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
150米,最低处的艾尔湖湖面比海平面低16米。中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盆地之一,地下水
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大自流盆地”。
找 图 学生看“澳大利亚地形图”,找出大自流盆地。设 问 大自流盆地的水为何可以自动流出?
板图讲解 在平原中部地势低平,含水层中间地势低,两边高,水读图巩固 拓宽知识
思 考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过 渡 压力向中部集中,所以,在低洼处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又称“自流井盆地”。自流井水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但可作牲畜饮用水。
3、东部山地:称为大分水岭。北起东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南至维多利亚州西南部的东海岸,由山脉、谷地交错组成。全长3000千米,面积占大陆面积的15%。山地一般都是河流的发源地,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它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就发源于大分水岭。而且在东北部的海岸外侧,还有举世闻名的“大堡礁”。
学生在“澳大利亚地形” 图上,找出大分水岭,墨累河、大堡礁,明确它们的位置。
学生阅读“大堡礁”。
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澳大利亚地形”图,分析、思考: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气候类型、地形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是因为这里气候适宜、地势低平、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我们知道澳大利亚的袋鼠是非常古老的动物,除了袋鼠,还有其它古老的动物吗?
板 书
三、古老的动物:
学生活动 学生看“澳大利亚古老动物”图,说一说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古老动物。
学生回答 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阅 读 思 考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承 转 板 书 讲 述 板 书 1阅读分析 分析讨论
教师小结 学生阅读“澳大利亚袋鼠”,了解它的古老性。澳大利亚具有多种特有古老动物的原因。澳大利亚在几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汪洋中,且当地自然条件单一,使得动物演化十分缓慢,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种类仍能保存至今。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动物古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它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四、发达的经济:
澳大利亚的经济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为此,它还有两个别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坐在矿车里的国家
学生阅读“发达的农牧业”的课文,分析:为什么把澳大利亚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很适宜发展农牧业:地势低平、草原辽阔、自流井多。目前,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输出国。2000年养绵羊1.5亿头,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看 图 学生看“绵羊交易”图,了解绵羊的数量。
过 渡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别称由来已明白,另一个别称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学生活动 学生从“澳大利亚矿产及工业分布”图中,找出主要矿产,并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别称由来的原因。
教师归纳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铁、煤、铝土矿的开采和出口在世界占重要地位。矿产品的出口总值在二战后已超过农产品出口总值。所以,澳大利亚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发展思维 为何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而澳大利亚却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不仅资源丰富,出口大量的矿产品,而且它的民族工业发达,门类齐全。钢铁、机械、化学、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已成为它的支柱产业。所以,它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课堂总结]:
先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重点。再引伸: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国自然条件的优势,促进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布置作业]:学生做填充图册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第七 澳大利亚
一、拥有一个大陆
(1)大洋州最大的国家(2)堪培拉 悉尼 墨尔本
二、低平的地形
(1)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3)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三、古老的动物:袋鼠、鸭嘴兽等
四、发达的经济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袋鼠作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
学的主动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整节课以学生的参与学习为主,教师只是
“引路人”,从而达到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获取知识、读图、分析、比对中树立人地观、环境观,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