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上交作业

时间:2019-05-13 07:1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上交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专业发展上交作业》。

第一篇:教师专业发展上交作业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

姓名:胡东明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2)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合作有助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授与变革。

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1)民主型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较为愉快,并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2)友爱型师生关系。其中心是强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3)对话型师生关系。在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4)期待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因教师对学生含有某种期待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的师生关系。(5)合作型师生关系。这是师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而产生的关系。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七个方面:①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指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管理的一般原理和策略;③课程知识,指对作为教师“职业工具”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④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指对

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对具体课题、文体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可以说是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⑤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即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⑥有关教育脉络(或背景)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⑦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4.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当前应着重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特别需要强化或开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②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③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的培养;④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指教师没有心理疾病。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2.教师评价必须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所谓定性评价,就是通过教学观摩和教学评议,确定某一堂或某几堂地理课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它们是属于哪一类地理课(如优秀课、良好课、一般课或较差课),进而分析确定某位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所谓定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采取评分的方法,来测定某一堂或某几堂地理课应属于哪一类地理课。过去,传统的评课方法多属于定性评价法。但由于评课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差异,因而定性评价就难免带有主观随意性,所以说它基本上还是属于经验型的评价方法。

平时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学校领导或教研人员说,要请一些名师来指点指点我们的青年教师,这就是说,只有那些教育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在评课时才能抓住要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定性评价是属于经验型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的方法较之定性评价在评议的科学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要对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测定,并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但是实践的结果表明,单纯依据分数来确定一堂地理课的优劣,有时又常常容易忽略该课到底有哪些主要优缺点,因而不易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改进教学的主要方向,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因此,教学评价中的定性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定量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克服主观随意性,使教学评价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的价值。

答:

(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1.学生的多样性与教师发展的机遇

2.学生的发展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3.学生的不确定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2.试比较与分析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差异。

答: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根本动力不同。(1)常规教学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国家规定的遵照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在常规教学中,教师的行动听命于外部行政命令和受制于一定的规范,其动机是对固有的规定作高度机械性执行的追求;其驱力主要来自社会的压迫。(2)反思性教学的最根本动力是“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主观上明确了对教学实践行为的合乎实践理性,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追求;其内驱力来自于教师的“求知意愿”。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教师“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因而,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自主性大大增强。

第二、教学目标不同。常规教学通常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或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为目的,只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即视为达到了教学目的;主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只关注教学目的转化的直接结果---学生的发展。而反思性教学具有多维的教学目的,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又要让教师“学会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激励作用;既关注直接结果(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也重视间接结果---教师的社会地位、权力的提高,以至于使教师获得进一步的”启蒙“、”解放“。

第三、教学主体观不同。常规教学对教学主体的确认,总是偏执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面,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摇摆不定。而反思性教学把“教学”分为“教授”与“学习”,在“教授”这方

面,确认教师的主体角色。它并不排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强调了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共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第四、教学过程不同。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吸收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和能力。而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一边关注自己的教学,一边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使教学主体趋向合理性,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双重目标。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各自的实践智慧,谈谈“我”将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故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思想促提升

要想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我时刻不忘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基本理念,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 与同事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关爱的和谐工作氛围,我与每位同事之间都能坦诚地进行沟通,真诚地进行交流。让自己每一天都是“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对待学生,我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全身心地教书育人。与学生交朋友,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每一位学生服务。

(二)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力是衡量一个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能力之

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为了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积极订阅购买教育书籍、杂志,或在网上阅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积极参加教育专家为教师举办的专题讲座,学习好的育人经验,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教育论文,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今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脑,教学同样如此,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我将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掌握一些有助于教学的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自制课件,在课堂上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并积极参与县级课件制作评比活动。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5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

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其次要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如何做到呢?就应该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四)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做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学校要求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上研讨课、观摩课、同课异构,同事之间多沟通交流、写教学反思、观看课例等,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个教师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交流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不断成熟,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在不断的总结、反思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有魅力的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一名称职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够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打好了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基础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之后,还应该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尤其要向身边的老教师、本地区的名师等学习。身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世界上其他什么工作都好做,都有普遍的工作规程可以遵循,唯独教师这一行业没有既定的一成不变的操作规程可以让我们去“按章办事”。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没有几年两三个轮回的摸抓摔打,就无法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个中“三昧”。并且如果仅凭自己去拼去闯,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在这一过程中,向有经验的同行们学习,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早日走向成功。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在专业化发展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积淀的教师,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向本地区之外的名师们学习,向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师们学习。这对促进我们的专业化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向有影响的名师们学习的最

好也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当面聆听他们的指导和教诲,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很难找到或遇到。而名师们的著作、名师们发表在各类媒体上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类杂志上的文章及他们的课堂教学录像等,我们是很容易得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当今发达的传媒来向名师们学习,以不断地丰富充实提高自己。需要指出的是,向名师们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他们的做法,而是要学习他们思想,借鉴他们的方法,进而把这些融入我们自己的血脉,化为我们自己的血肉。

最后,要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善于总结并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无论教哪一个学科,所教的内容都不可能只教一遍,这篇课文、这一知识点第一次这样教了,效果怎样,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反复深入地思考,并形成文字材料。在“写”这方面,我们语文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不懒惰,就随时可以把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感悟与想法等记录下来。假以时日,积累多了,自然会有质的飞跃而取得可喜的收获,从而也就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篇:2013教师专业发展离线作业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反思,获得新认识。教师的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且将反思的结果自觉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的成熟度有重要意义。

2.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4)专业态度与动机等

3.新概念的“教”有哪些明显特征?

新概念的“教”应该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固定不变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承认教师是“教”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取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教”的过程是一种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4)“教”是建立在“乐学”基础上的“乐教”。

4.谈一谈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一)以教师发展阶段论透视教师职业倦怠,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三)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

(四)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人员的研究是同样的。(错)

2.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对)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要论述萧恩(schon)的反思性实践观。

萧恩对世界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思潮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首次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个概念,并在他的两本著名作品中,深刻地批判了技术理性主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思性实践观。其主要内容是:(1)对技术理性的批判。(2)阐述了自己的反思性实践观。这包括反思思维的内涵、反思的类型、反思的过程等。萧恩关于反思性实践的论述使我们更为清楚地领会反思的内涵,也看到了反思在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他提出的两种反思类型和三阶段的反思过程是对杜威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后人进行反思研究提供了基础。

当然,萧恩对反思概念的认识也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对其质疑主要有两点:其一,反思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还是一种对话的活动?萧恩的反思概念过于强调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立反思,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其二,萧恩的反思概念仅仅在个体水平上关注教学实践,忽视了构成和影响教学实践的社会条件。

2.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

(1)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2)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4)实践性知识(5)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6)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7)多元学科知识结构。

四、联系实际论述(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合作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合作已作为一种新势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而要达成合作的共识要具备有共同的愿景、有共同遵守的规则、有可分解的任务、要能够达到互惠互利、要有责任心这五个条件。参与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作所具备的条,很多人都会认为教师的合作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其实不然,目前好多专家都在研究关于教师间的合作,学校里教师的合作也并不是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满意,可以说当今合作在教师间还是处于萌芽时期。在阅读了一些学者的论文或调查报告后,我觉得目前合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教师合作缺乏时间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就如高中而言,一个教师每天至少有五六节课,还需两三节课备课,批改作业,晚上还要给学生疑难解答,一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没有一丝空暇,哪有时间去合作,即使有意不也没有那精力,而作为中小学教师,升学率才是重中之重,一个学校的等级以及知名度靠的是学生的成绩,因此,领导关心的是教师能否教出好成绩,而不是教师之间

能否有效地合作。(二)教师合作的意愿并不很乐观,许多教师都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试想一下,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跟教师的职称,奖金挂钩,还跟教师的知名度、前途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之间广泛的合作,虽说是互惠互利,但是也会为自己增添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换言之,如果一个职称高的教师与职称低的教师

合作,更有利的肯定是职称低的教师,他通过合作可以从职称高的教师那学到更多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相反职称高的教师更多的是为职称低的教师提供帮助,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总而言之,教师工作带有一种“自私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之间的合作。(三)教师合作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和被动性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合作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许多学校和教师尽管有些想法和意见,但是被迫于这股浪潮,教师之间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但是总体来说,这种合作形式化、表面化和被动性。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也只是走走场,或者是在领导强烈要求合作的情况下被动的合作,合作的领域也是一些非常实际的、能够在短期获得效果的、经验、资源、技术技巧上的合作,而真正那些自己多年经验而得出的成果方面的合作是微乎其微的。(四)教师合作领域狭隘,专业分工明显教师之间的合作一般是在同研究组或者是相同学科中进行,跨专业之间的合作很少出现,特别是在这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的情况下。教师习惯了了封闭式的教学,要突破不同学科的领域还有些时日。

四、教师专业发展中如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一)更新教师合作的观念,培养正确的合作意识(二)政府和学校要健全合作机制,给予政策、物质、精神的支持。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事实上缺乏政府、学校的支持,一味地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导致了教师合作的缺乏,要真正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就要健全合作机制,最主要的是提供政策、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待遇,让教师对奖金不再如以往那样渴求,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时学校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让教师体会到尊重、平等,每个教师之间没有教龄、职称之分的等级制度,这也是促进教师合作的途径之一。(三)要关注教师的需要,以符合教师的利益为出发点教师之间有合作的必要才会去做,没有一定的需求也就不会引起教师之间的合作。学校在给教师确定合作的主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是否适应教师的需要,是否符合教师的利益,这样才会提起教师合作的兴趣。(四)要加强对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教师已经习惯于关着门自己搞,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在合作的技巧、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教师进行合作技能的培训,向他们介绍相关合作的知识,如合作的领域、合作的技巧、合作的方法、合作的作用等等,这样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形成合作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当今教育改革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时代的潮流,虽然现阶段教师之间的合作还没有完全从理论进入到实践领域,但是相信合作会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很好的默契。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 教师角色——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2. 教师专业化——具体来讲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职业专业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3. 专业自主权——初任教师——所谓专业自主权是指专业成员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与限定,有权做出“自主的”职业判断。

4.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5. 入职教育——就是新教师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期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这是新教师过渡、体验、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快进入学校文化系统扮演职业角色的重要环节。

6.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7. 反思日记法——反思日记法是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其反思型能力的发展。日记的内容通常包括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对于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等大有裨益。8. 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教师教育方法。它最初用于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当今又应用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课堂研究等方面。在实践中,它是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录像,然后重放录像,教师和有关人员边看边评议,分析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对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和整个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1.教师角色有哪些特点? 答:教师角色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2.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是如何定位的?

答: 当代西方是从多个纬度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的: 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教师的职责更为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培育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全球化思维”品质、能包容多种文化和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人;②民族国家中的教师角色——政治家、知识分子、社会公共文化和个人文化之间的传递者、社会上最重要的行动者等;③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是“改革派知识分子”、“改革的行动者”。④学校情境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教师作为决策者”;⑤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教学专家”、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发者”、“艺术家”和“演员”、“环境工程师”等;⑥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 “自我发展者”、“反思型实践者” 等。

3.谈一谈对教师专业化理念的理解。

答: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过程应是连续不断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既是教师认识过程的不断变化发展,又是教师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成熟的过程。也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专

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和狭义的专

(professionalism)。广义的专业化指的是改善专业人员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合理化,它主要关心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育行为时运用了多大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它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审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关注教师的“任务”、“角色”、或“实践”;狭义的专业化指的是从集体的前途和战略出发,提高一种专业的社会地位,它着眼于教学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此外,也有学者从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与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的角度来认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他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具体来讲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职业专业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但是,教师专业化最终体现于个体专业发展的水平,依赖于个体专业发展的追求。

4.简述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

答:初任教师在入职段通常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适应期和发奋期。(1)初任教师在“适应期”所表现出的专业特征如下:适应期通常是初任教师受聘于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这个时期的初任教师的主要专业特征为“求适应,求生存”。在此阶段的教师,刚踏入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没有太多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及环境只有非常有限的知识,因此,对于所面对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所以在此阶段,教师所关注的首先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适应新环境并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为此每一位新任教师通常都会努力寻求学生、同事、督导人员的接纳,并设法在处理每日问题和事务时获得被肯定的信心。此外,教师不仅关切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会发现他们所预想的成功与教学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差距,也就是说,初任教师往往会经历一种 “现实的冲击”。(2)初任教师在“发奋期”所表现出的专业特征如下:“发奋期”大约是从初任教师从教的第二年开始到第四年。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发愤图强,大量学习,以便尽快成为一个“胜任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师会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并注意提高教学技巧与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5.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包括哪些

方面?

答: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应重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专业理念。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及学习等的看法,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统摄着教师专业发展结构的其他方面。(2)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多元学科知识结构。(3)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有的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等等。(4)专业态度与动机。教师的专业态度与动机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涉及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态度)、工作的积极性能否维持(专业动机)和某种程度的专业动机能否继续(职业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6.简述费斯勒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答:美国学者费斯勒于1985年推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在对该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费斯勒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职前阶段(Pre-survive),指教师在大学或师范学院进行的职前培养阶段,也包括在职教师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培训的阶段;(2)入职阶段(Induction),是教师走向社会,进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每日例行工作的时期。(3)能力建构阶段(Competency Building),在此阶段的教师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4)热心和成长阶段(Enthusiastic

and

Growing),教师在此阶段,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但是一位热心教育和继续追求成长的教师会更积极地追求其专业形象的建立,发挥热爱教育的工作热忱,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其教学活动;(5)生涯挫折阶段(Career Frustration),在此阶段,教师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6)稳定和停滞阶段(Stable and Stagnant),这一阶段的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这些教师只做份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的卓越与成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7)生涯低落阶段(Career Wind Down),这是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8)生涯退出阶段(Career Exit),这是离开教职后一段时间。

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对教师发展的阶段描述,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构。更为突出的是,费斯勒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将教师的发展回归到教师的现实世界中去。总之,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无论是对于完整的教师生涯进行规划,还是依据教师各个发展阶段,对其提供辅助支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7.谈一谈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答:要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状况,首先要以教师发展阶段论透视教师职业倦怠,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其次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再次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最后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

8.教师的反思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美国学者瓦利的划分,教师反思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技术性反思模式(Technical Reflection);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Reflection-in and on-action);缜密性反思模式(Deliberative Reflection);人格性反思模式(Personalistic Reflection);批判性反思模式(Critical Reflection)。详细答案请参见表5.3 :五种反思模式的内容及质量。

9.教师反思的过程包括哪些重

要环节?

答: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地说,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和积极的验证。但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替,界限不甚明显。

10.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反思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法。(2)反思有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反思能促使教师经验量的增加;反思对教师经验质的提高也有帮助;反思性实践提高了教师经验的准备性;反思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究能力、自我意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特殊能力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思有利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3)反思是通过教师个体水平进而提高组织水平的一种方式。(4)反思是改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地位和扩大专业自主权的有效手段。(5)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古诗中,蜡烛即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因此,在今天看来,以蜡烛喻教师也是完全合理的。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权威消亡了。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3.入职阶段在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中并不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4.反思与思考没有本质区别。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论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换。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一)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

者、设计者和评价者 情境下的孤立反思,忽视了与他人作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创造的合作。其二,萧恩的反思概念仅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仅在个体水平上关注教学实践,忽

(二)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视了构成和影响教学实践的社会条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现代知识件。

传授者转变

7.试比较与分析反思性教学与常规

(三)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教学的差异。“跨学科型”教师转变

(一)根本动力不同

(四)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

(二)教学目标不同 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 常规教学: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三)教学主体观不同 2.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发展”

(四)教学过程不同

这一概念的内涵?

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结合实际,谈一谈初任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难。答:初任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4.对比美英日澳等国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谈一谈对我国教师入职教育的建议。答:美英日澳等国对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都非常重视,她们采取了多种形式为初任教师提供帮助和辅导。与这些国家的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相比,我国教师的入职教育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5.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6.简要论述萧恩(schon)的反思性实践观。

萧恩是美国马萨诸塞技术大学的教授,他对世界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思潮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首次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个概念,并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论著,如1983年的《反思型实践者:专业人员如何在行动中思考》和1987年的《反思型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在这两本著作里,萧恩深刻地批判了技术理性主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思性实践观。(1)对技术理性的批判(2)反思性实践观。① 反思思维的内涵 ② ②反思的类型 ③ ③反思的过程

④ ④ 评价。威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后人进行反思研究提供了基础。

当然,萧恩对反思概念的认识也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对其质疑主要有两点:其一,反思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还是一种对话的活动?萧恩的反思概念过于强调个体在特定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第二次作业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 教师合作——所谓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

2. 教师文化—根据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 A.)的论述,对教师文化概念的理解,应从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群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假设和处事方式等;所谓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具有典型意义的相互关系的类型和联系的方式。

3.实践性知识——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等。

4.批判性思维——泛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

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智力是多方面的,并且有多种表现形式。加德纳确定了七种人类智力: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躯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社交能力。加德纳最近又增加了自然智力,作为第八种智力。在他看来,这些智力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总是相互作用的。

6.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7.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最初由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按照施瓦布的定义,探究性教学即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来世界的积极态度。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表述,“探究性教学”也包含了“科学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含义,即探究性教学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也即探究性教学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那样未学习科学,领悟科学研究的直谛。

8.人本化学生观——人本化学生观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其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是错误的,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其三,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权利、有能力就自己的学习做出合理的决定,教师不能代替他们

读书、求知,不能代替他们发展自我。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和谐的氛围和创造便利的条件。

9.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能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并作出符合各种具体教育情境的教育决策和付诸实施的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2)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合作有助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授与变革。

2.教师合作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 A.)的论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合作应具备这样几个特征:(1)自发性(spontaneous),即合作关系非外力诱发,而是每个教师自发地形成的;(2)自愿性(voluntary),即合作关系是一起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其实践既非义务也非强制;(3)发展取向性(development-oriented),即合作是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4)超越时空(pervasive across time and space),教师相互交往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可以充分地进行;(5)不可预测(unpredictable),即合作的结果不一定表现为成果,因而不能简单地预期。3.新概念的“教”有哪些明显特征? 答:新概念的“教”应该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固定不变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承认教师是“教”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取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教”的过程是一种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4)“教”是建立在“乐学”基础上的“乐教”。4.创新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答: ①崭新的教育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全面质量观等,特别是要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②独特的个性特征。不满足现成的经验和结论,敢于突破老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怀疑,敢于发表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怕挫折,善于调节自我心理。③多元的知识结构。④娴熟的教学艺术。⑤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之,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追求一流。

5.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1)民主型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较为愉快,并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

(2)友爱型师生关系。其中心是强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3)对话型师生关系。在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4)期待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因教师对学生含有某种期待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的师生关系。(5)合作型师生关系。这是师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而产生的关系。

6.谈一谈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义。答: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以研究的态度、行为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首先,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再次,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的嵌入式学习的发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最后,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够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尊严感,从而有利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提升。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来说,教师职业道德有自己的特性,这主要体现在:(1)从内容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全面性、先进性;(2)从影响空间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广泛性;(3)从影响深度和时间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深远性;(4)从道德行为的结果看, 教师职业道德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5)从行为条件看, 教师职业道德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8.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七个方面:①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指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管理的一般原理和策略;③课程知识,指对作为教师“职业工具”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④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指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对具体课题、文体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可以说是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⑤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即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⑥有关教育脉络(或背景)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⑦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9.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当前应着重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特别需要强化或开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②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③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的培养;④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10.当代美国教师评价有何特点? 答:①教师评价双重目的的统一。即教师评价既注重教师素质和专业的发展,确保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儿童都有胜任的教师,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达

到学术高标准。②建立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适应教师的个别需要和各种选择,美国的许多州和学区都建立了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个别化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运用适应个别差异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师群体依靠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这一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与评价者之间的对话与沟通,鼓励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讨论与研究。③教师评价聚焦于学生学习。近年来,美国不断地采取各种教育改革措施,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相应地,教师评价制度也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建立了以业绩为基础的教师评估体系,以学生的学术成绩为根据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而教师不需要发展。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2.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首先,3.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人员的研究是同样的。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对于教育研究,4.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指教师没有心理疾病。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教师评价必须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

1.谈一谈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可能性?

答: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可能性表现在:(1)(2)(3)

2.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知识的相关研究

①②③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

3.简要论述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的价值。

(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1.学生的多样性与教师发展的机遇 学生的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2.学生的发展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3.学生的不确定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下载教师专业发展上交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专业发展上交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东北师范教师专业发展离线作业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40分 一、问题分析(5分) 李老师已经教学四年,顺利地度过了入职期。但是她发现从顺利入职后开始,自己的教学水......

    党员发展上交必备材料

    名山县党员发展主要工作简要流程按照《雅安市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规程》,结合名山实际情况,特制定名山县党员发展主要工作流程,以时间为序,具体环节如下。 一、发展入党积极分......

    教师专业发展

    一、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专业发展》,收益颇深。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

    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发展特点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 一、历史演进:原始阶段——泛专业化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特点: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2、教师聘用证书化 3、教师培养专业化 4、教师培养终身化)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