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致青年教师
致青年教师
有这样一则故事:
小白马随唐僧师徒打西天取经回来,去看望多年未见的友人驴子。驴子见到小白马,难免感慨,羡慕至此溢于言表。“你现在功成名就,风光无限了,再看看我,贫寒依旧。那么遥远的道路路,我连想也不敢想。”听到此,大家会思考些什么呢?事过会境迁? 其实,”白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而你被蒙住了眼睛,只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作为青年教师,试想,是要做明智的白马还是做漫无人生目标的驴子呢?答案想必是肯定的,继而目标也便是明确的,那就是有属于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即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如下: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等。而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青年教师,一要学习,如果我们拿只木桶,往里装石头,当木桶装满石头后,我们如再往里装沙子,情况将会如何?当然沙子会从石头的缝隙间漏下去直到石头缝隙填满为止。如果我们继续把水往桶里注,水还会很快渗下去。因此,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的过程,承担着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更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拓宽教育视野,夯实精神底蕴,为自己储备一种能量,充实大脑,丰盈灵魂。二要创新,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在吸收各方长处的同时,不断整合个人经历,结合自身特长,创出一条符合教学规律、又有独特个性的教学方法。三要反思,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成功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教师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关键是常反,常思,常做。叶阑老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展示给大家校八年级语文教师苏敏老师的反思本,和大家一样,她年青,却很出色,扉页是她自己精心设计的,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涂涂画画,她说可以安静地去思考,去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总结自己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实践的检验中催生更深入的反思,陈校长也曾强调过:变口头为笔头,说得东西很快会散入空气中,没有浓度了,记下来的全是金子。
青年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参加工作,初登讲台,周围一切正在改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教师这份工作呢? 先来认识一个人,纪连海,一个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却能走上知名的“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当中央电视台《人物新周刊》的主持人问纪连海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说,自己只是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在他看来,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职业,一种是事业。而当中学教师就是他的事业,而不是职业。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联系起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觉到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
改变浑浑噩噩的工作态度。你不会为得失所困,不会为名利所累,也不觉得有工作之苦。一切不顺利你都会坦然面对,你的生活也就处处充满了阳光,其结果自然与前者大相径庭。因此,如果要想真正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我们就该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事业,而不是当作一种刻板、单调的苦差事。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也应该积极主动、全力以赴,比如:认真写好反思,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做好课件,并且撰写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这一切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需要的是大家的坚持。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仅是一个行动。大家正年青,不妨试着优秀。不妨先装优秀:有一个事业很成功,很优秀的人,多年来,总能很守时,一丝不苟的做着每一件事情,她总能保持优雅,无论别人怎样,她总挂着一丝微笑。有同学夸赞她,问及原因:其实,一开始时装出来的,装认真,装积极,装大度,装细致。后来就习惯了。行为心理学上说:21天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人需要养成一种习惯,只需要坚持21天就够了,它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年青教师,一开始可能对自己的工作不熟悉,对周围的一切不适应,但不妨装着优秀,让好的习惯铸成优秀,让优秀成为你的习惯。
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精。
展示给大家马云老师的教案,马云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是大
家和值得学习的榜样,她所执教年级的地理成绩是全县最优异的,这和她自身素质有关,但更多的是她的坚持和努力。她的教案看起来很乱,勾勾画画,修修改改,用笔颜色有黑色,红色还有铅笔,而且还贴了很多的小便纸条,真面、反面写的都是,却很实用。也可以看出她对教学的用心,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了许多的这个班,那个班知识未讲、漏讲或补讲的问题,用许多的便签纸记录着班里一些孩子的表现状况。对学生所做的承诺或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一定能够记住,所以,小马老师把这些记在当堂课的教案上,上课前翻翻教案,看到标记,记起之前的状况,按之前的要求去做,学生们有时会感觉很奇怪,说小马老师的记忆力真好。
作为青年教师,你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反思,做好自己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心态,把教师当成一项事业去做,去坚持,争取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骨干,五年能挑大梁。
第二篇:致青年教师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曾被这句名言鼓励过、激励过,可也一定受挫过。虽然我的教龄尚短,可也深深体会过。看了《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从中也让我重拾了一些信心。书中这样说到“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从事教育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人就允许有差异,是人就允许有不同。既然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为何还要用一条死规紧紧扣牢老师呢?同样如果把这句话用来鼓励医生“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那不是要大乱了,这天下没有人会离开,地球也没有地方让人待了,因为全是人了。所以当有教不好的学生时,人民是否可以客观一点,单纯的批评教师没把所有的孩子教好,这真的是对教师、对教育的苛求和误解。当然教师也不会拿这一点作为自己偷懒的辩解,我相信教师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一个学生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份浓浓的责任,使得我们时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努力工作,认真负责。
第三篇:致青年教师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周颖
《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教师,我们担负教育学生的重任,教孩子如何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应比别人更善于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只有一双眼睛,如何用这一双眼睛看世界,我们就得不断的学习,从而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注重的是他们在学科上的表现。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从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或许学科知识我们比学生渊博,或许人生阅历我们比学生丰富,正因为这样就被我们忽视了很多。
书中说到“到处都有我们学习的东西,就看你持一种什么态度,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智慧,”的确,面对一些见闻,一般人只直白的说“全是假的”,可这些假的是否人人都能装像呢?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表面,这个时候就要“会学”了,何不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看,什么是我们该向人家学习的,而不是一味的清高,看不到人家的付出和努力。我想正是因为人总是妄自尊大,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都是作假的。文中开头是这样说的“我们是学者——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同时,又因为我们是“师者”„„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比一般人会学了。
第四篇:致青年教师
读《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
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
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
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
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
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
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
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
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
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
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
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
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第五篇:致青年教师
许多青年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诚惶诚恐,久而久之,也便麻木了,年岁渐长,也有了些所谓的经验,可以安安稳稳地混下去了。许多平庸的老师就是这样练成的。回顾自己初为人师这十余年,有过令人痛惜的浪费,也有过夜以继日的探索。一点感悟,希望能够给新老师一点启发,也希望过来人能够多多指教。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
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如果喜欢,这是你的选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相信我)如果不喜欢,那仔细想一想,你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文笔不错,或者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那就不要犹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吧!如果你觉得就业形势不好,或者你也缺少其他方面的才能,没有关系,或许有一天你会喜欢上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除了感觉这玩意儿以外,在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投入。
第二、为自己定个计划。
刚走上讲台,你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或许有些自负,或许有些忐忑。很快地,第一口水便会呛着你,但是不要紧,对一个新老师而言,什么都可以原谅,先静下心来做几件事情。
第一件,分析你自己。你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弱点在什么地方?弱点有可能改进吗?这些首先要搞清楚。你的性格中,你的知识结构中,哪些对你的教学直接有益,哪些是间接的,哪些是有妨碍的,多问问你自己。很快地,你便会明白一个道理,“教,然后知困。”
第二件,为自己列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显然很重要,对你的一生。我想告诉你一个你必须明白的道理:一个教师前三年的工作成绩往往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所以要想尽快成长,一定要重视前三年。计划的内容由你来定,如果确定不了,我有一些建议:
1、坚持写教育随笔。你得明白人是怎么一种动物:很容易忘却过去,总是在重复错误。你得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这些对你很重要,而且,当你要回顾以往的时候,当你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真正的总结的时候,这些是有用的,许多的随笔结在一起,总会从当中提炼出金子来。并且,三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自己也可以经常地发表论文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不这样才叫奇怪。我很遗憾,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其实大部分教师都做不到,平庸是从细节开始的。
2、确立读书计划。你必须记住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当然尤其如此。每年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40本,这是我的计划,供你参考。实际上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对语文教师而言。人有许多陋习,为自己找借口是最可耻的一种,我一直这样认为。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这句话我印象深刻。读什么书是一个问题,我想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意见。第一,要继续阅读专业书籍。要注意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理论,最好订几样圈内的刊物。我自己常年订阅的刊物如下:《读书》《名作欣赏》《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文史知识》《南方周末》,其他经常订阅的有《中华活页文选》《诗选刊》之类,我没有订与教育有关的专门杂志,因为学校有。除了杂志,当然最好经常性地能够购进一些坊间流行的品位比较高的新书。第二,要加强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我知道在师范院校,没有几个人认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类教材教法,那不是我们的错。但现在不同了,你必须去读!有许多老师轻视这类书籍,以为是无用的,更重视专业书籍,这是不对的。以为无用只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价值。在这时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你通常会读哪些书?有没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先从切近的,感性的书籍读起。我倾向于读名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教案。我一直比较注意搜集各种教学实录,我以为,这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凭借。通过这些书籍,你可以观察到这些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是怎么切入的,怎么灵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类事件。读久了,你可能会发觉,不同的名师都有他们的风格,而支撑他们风格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他们对教育教学本质的一种理解。这时候,你该找几个你比较喜欢的名师来研读一下了,这样的名师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你慢慢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读一读那些被名师们交口称誉的教育家的作品,比如三老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杜威的等等。时候到了,慢慢去读吧,用你的一生。
3、要有教育教学计划。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不妨写下来,不写也没关系,刚才教书嘛。
第三、学会处理好四种关系
1、与学生的关系。我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时候有一句话:永远站在学生一边!
(1)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心理学证明,自我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从而挖空心思地去打击他们,拉拢他们,欺骗他们,控制他们,利用他们。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假想敌的时候,我们下意识里会有一些反应,妨碍了我们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知道孩子为什么无限信任他们的母亲吗?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语言之外的交流,因为所以的爱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所以,去爱你的学生,永远要相信,学生的品质远比成人纯洁,我们没有资格去“提升”他们,我们只能去发现他们。所以,在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笑容。上课一定要带着笑容去上。学生如果受到了感染,就不会对你过分挑剔,就像孩子不会挑剔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论是处理班务还是上课,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比如班费可以交给他们自己管理――千万不能学有些老师在班费上做手脚!
(2)不要迁就学生。你必须告诉学生你的原则,做人的原则,管理班级的原则。要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当他们应该受到惩罚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这些时候包括,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等等,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责罚,让他们懂得,要为什么的行为负责。这一点很重要。
(3)一碗水端平。你会喜欢一部分学生,其实我也一样,人都一样。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感情与理智分清楚,千万不要过分地偏向某一位或者某一部分学生。比如上课提问,比如经常性的表扬等等,特别是在这些学生的成绩很好的时候。做老师的技巧就在于,要把表扬更多地给内向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更多地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为了教育他们,也是为了班级的稳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教师逼出来的,是教师长期消极暗示的结果,不要重演这种悲剧。
(4)不要体罚学生。学生需要惩罚,但要以合理的方式。但体罚是万万不可的。不可打学生,不可骂学生,不可讥讽学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这一条原则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教育不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专制的教育,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时希望见到的那种教育,不是我们理想之中的教育。你必须明白,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我纠正错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但首先必须控制在原则内。而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因而导致一些失控的场面和行为出现。你得学会告诉自己,你不可能摆平一切,得承认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时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强制学生接受,那会有损于你的形象,无益于事件的解决。(5)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你爱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一定能够感觉到,并且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而且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要学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讨论问题,包括班务。
2、与领导的关系。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一定不要与直接领导自己的人发生冲突。我知道,父亲有过惨痛的教训。但当我走上岗位的时候,我却有自己的感受。
(1)与领导保持距离。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要记住这句话,埋头做事情,不要把目光停留在领导的脸上。那些与领导比较接近的人,往往会有两种结局,要么飞黄腾达,在么相反。这种人不尽是小人,但是小人居多。也有些是不自信的人,希望借助这种方式避免淘汰出局的结果,但往往适得其反。而且,与领导过于接近往往会破坏你在同事当中的形象。
(2)不要说领导的坏话。不要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这应该成为做人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对领导也不例外。因为这个世界上,小人总是特别多,而领导又往往因各种原因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特别是涉及到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现在不贪的领导很少,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你得谅解,而且你绝无抓住领导把柄的可能,一旦遭遇小人,你的处境就不妙了。
(3)在必要的时候,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我自己,曾经为了一个要开除的学生与领导对峙。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有理有据有节。而且说话要注意,不要情绪化,让每一句话都能够站得住脚,让领导感觉到你的份量,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他会以为你可以任意驱使。最后还要提醒,不要在公开场合让领导难堪,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其他。
(4)遇到一个专制的校长,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校长,一个只知道捞取名利的校长,你最好埋头教书,苦练技艺,为的是尽快炒他的鱿鱼――在他的学校里你别想有出头之日,他迟早会成为你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3、与同事的关系
同事关系对你很重要,不但影响你的事业,影响你在学校的地位,而且影响你的心情。
(1)向同事学习。要始终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长处,包括那些在学生口碑中比你差的老师。要尽量地向同事学习,多听同事的课,多进行专业方面的讨论。
(2)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不要拒绝同事听你的课,哪怕是不成熟的没准备好的课。有了经验心得与同事交流,你不会损失什么,而且往往会收益不少。多微笑,多问好。
(3)尊重老教师,即使他在你眼里已经很老了,已经显得很“没用”。记住,总有一天你也会老,你的创造力也会衰竭。在想要议论老教师教法的时候,尽量保持沉默。
(4)坚持原则。其实在许多学校,同事之间是根本不会讨论教学的,即使教研活动也形同虚设,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剧之一。一个有作为的老师往往会感到压抑,有许多人,需要借助他人虚假的表扬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他们不喜欢别人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时候,你可以沉默。如果一定要开口,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觉得,这是寻找真正朋友的最好的方法。如果你周围这样的同道太少,我为你悲哀,有空换所学校吧。
4、与家长的关系。(1)不要收受家长的礼物。即使这礼物很小,也与我们的人格有关。一件小小的礼物,可能会使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彻底坍塌,会不会扩散还不一定。我知道在许多学校,收受礼物成风,包括调个座位。有许多老师把学校当成了商场,已经丧失了为人师者的起码的东西。但你不要这样,永远要明白,当你从学生家长手中接过那些礼物或者购物券的时候,总是得不偿失。这应该和不能体罚学生一样成为终生的戒律。
(2)坦诚与家长交流。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的孩子充满了关切。要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让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你是可以信赖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家长的声音,要分析家长的性格,然后决定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不要在家长面前告状,更不要训斥家长。记着让家长留下电话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他。
(3)不要迁就家长。有许多家长是自私的,而且根本不懂得教育,这需要耐心地解释。同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坚决拒绝家长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这个家长非常有权势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想换座位,两任教育局长和一任校长花了一学期才解决了问题,我让他们充分地感觉到了一个普通教师对于平等的追求。
最后,我再谈几点凌乱的想法。
第一、我不赞成唐老师提出的青年教师要争当名师的说法――当然对有这种想法的青年教师我也怀有敬意。我时常在想,对一个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充实感,幸福感,丰盈感。我一直相信,教育的酬报永远在教育之中而不是其他地方。如果通过赛教等方式来企图让自己成名,这不是最有效的途径。我没有参加过县级或者更高级别的赛教,没有任何证书,但我这样讲并不是出自酸葡萄心理。况且现在很多的赛教能手是包装的结果,是走评委,教研员路线的结果,而且一入此途,颇有些人便迷失了自己。我一直认为,一个教师的阵地永远在课堂,你的丰碑就在你学生的成就里。所以对于名师之类的头衔,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问自己:“这对我重要吗?我为什么而教书?”永远忠于自己,忠于自己最初的教育理想,永远保持一颗纯朴的心。相信自己,你不成为名师,你的生计也不成问题!
第二、永远敞开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只要是人,就有不足,这并不奇怪。永远把自己的不足放在众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你就会永远进步。比如在课堂上,永远要记着提醒学生随时纠正自己,要对指出自己错误的学生或者同事说声谢谢,发自内心地。对青年教师而言,错误会更多,但随着时间的增长,错误会变少,但不会消失。错误会提醒我们,永远学习!而且,鼓励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而不是相反。当有一天,你需要掩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我为你悲哀,因为你已经老了!经常会有人听我的课,有一些比较重要。比如有一次市上来的领导听课,我提前只叮咛学生,让他们记着和往常一样,有什么问题直接喊出来,不用举手起立,最好能让我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非常坦然地纠正了自己上节课的两个错误。后来那节课不但没受批评还被听课的老师在交流会上特意提到并称赞。我在课堂上经常犯错误,但我的学生在意见征询里从来没有说过我上课有知识性错误。
第三、相信你自己。我们经常以此来鼓励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自信地面对自己呢?你可以读一读名师们走过的路!韩军是师专毕业的,现在影响如何?李镇西的成就也是自己慢慢踩出来的。魏书生原来是大队会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窦桂梅老师,中师毕业后别人都不相信她教小学的能力,硬是坐了五年的冷板凳,做了五年的万金油式教师,但现在已经是清华附小的副校长了。其实你想一想,你比他们的起点要高得多!所以要记住,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也是中师毕业的,八十年代的中师生心情是灰暗的。我的同学当中有许多有才华的人,但他们太多地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抱怨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我却选择了向上,结果从来没有读过高中的我现在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而当初经常抱怨自己命运不好的同学,有许多还在山村小学里继续抱怨。当然,我没有什么成就,但我现在每一天都充满自信,在03年最后一节课上,我告诉我的学生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