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吴邵萍有感
做一个幸福的人
——学习先进教师吴邵萍有感
吴邵萍同志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人深深震撼和感动。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就应如同这阳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爱是教师教育人生的主题,用师爱铺展的课堂会阳光遍洒,用师爱浇灌的事业会充满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是拥有爱心的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一名教师只要付大爱之心,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只要心似莲花开放,就可以馨香弥漫,芬芳永远。吴邵萍老师27年的教育经历与实践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幸福的职业。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向吴老师爱孩子赛妈妈,爱园胜爱家,爱同事似姐妹,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就要终身学习,不断充电。“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自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读着这些文字,我们这些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中师生都感同身受。和吴老师一样,我们也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进行学历和业务的进修,也自掏腰包提升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或许,到今天为止,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同行们再回过头来回想那些经历的时候,心中蹦出的关键词是——无奈——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我们这么做的,是时代发展、保住饭碗逼迫我们这么做的。所以,我们这一年龄段的老师在今天往往出现了职业倦怠,有些女同行们甚至有了“盼望退休”的消极念头。但同样是这一年龄段的吴老师,她的境界就与我们大相径庭。在痔疮动完手术两天就义无反顾地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的两个相关培
训,以至后来重新手术受苦却乐在其中;直到今天,吴老师“奔五”的年纪,还每天学习不止,30本资料册,无数本学习笔记„„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吴老师的学习是自觉的,她的学习动力完全出自自身内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无关。她的学习是为了自我的飞速成长,是为了能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当然,所有这些,吴老师都是为了她深爱的幼儿教育事业,是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因此,再苦再累,吴老师依然以学习为乐,并且最终成了一名“智慧型园长”。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尼采为自己执着追求的哲学理念献出了近乎完整的一生,他是个孤独的盗火者,他的行为不是人人能够效仿得了的,但是,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纵使平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要有所追求,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他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老师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刻苦钻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好学、勤学是吴邵萍老师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培训,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当一个个青年教师在吴老师的引领下成长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我想象着,吴老师一定又看到了自己全新的价值。像吴邵萍老师那样,我们许多一线教师都深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和同行们;为了发展自我,也参加评课选优等活动。但是,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容易出现“高原现象”,而且让教师们困惑的是,这样的“发展瓶颈”不知道应该如何突破。吴邵萍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首先,吴老师有着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在这样的目标引
领下,从“八五”一直到“十一五”,吴老师或师从专家、或独立研究,担任了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课题研究使吴老师成了幼儿教育领域的行家里手,她终于成长为一位专家型教师。
吴老师的成长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个教师,要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主动进行课题研究是理想的选择。不过,细读吴老师的事迹材料后我发现,吴老师的课题研究轨迹总是紧紧围绕着这样两个中心:基于实践,发展儿童。这从她“十一五”期间主持研究的《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所得到的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中可见一斑:“„„课题以儿童的主动发展为基础,充分体现遵循儿童为本,教师为本,促进富有个性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研究观点的反复论证与实践反思„„”心中始终装着孩子,注重实践的课题研究使吴老师找到了专业发展新的节点,使她在教育科研方面硕果累累。
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厚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和学生们共同演绎着精彩,收获着快乐。
教育的事业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地,我们都是这片土地上开垦者,我是多么希望,当我们捧着一颗爱的心来,带回的,将是满满的幸福!
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对教师职业热爱,才会有幸福感。只有沉浸于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如果你热爱教师职业,你就不会觉得累而会觉得幸福,困难和挫折就会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收获和成功会让你斗志昂扬,永怀激情。正如魏书生说的“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师劳动的收获,并有学生和自身感受到的成功的快乐”。正因为这样,教师不仅拥有生活中最大的幸福,而且还拥有别的职业不曾有的幸福。
今天,吴邵萍老师不仅教会我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更让我学会感受幸福,这样的幸福感受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急切感受,也不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寂寞感受,这样的感受是母亲孕育新生命的幸福感受,是落叶回归泥土的幸福感受。
青年教师们,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学会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树人,在幸福中正己。教师无涯,生命无价,幸福无限。
第二篇: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有感
初踏讲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的我一不留神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岗位上耕耘了近20年,静心回顾这一路走来的教育历程,心中溢满了幸福与满足。这份弥足珍贵的幸福与满足感源自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与尊重,更源自于我的工作对象学生。他们纯真、善良、大度,有时候某个学生犯了错误,我狠狠批评,还在生气,可孩子见了我一样亲热地打招呼,叫老师好,这是一个成年人很难做得到的。每天都与这样单纯明澈的心灵朝夕相对,我养成了真诚、坦诚待人,踏实、务实工作的良好习惯,实现了教学相长。与此同时,因为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摸索、实践中我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教学经验,具有了一定的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所以不仅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而且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这种心灵深处的愉悦感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与满足之中,直到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
《关注幼儿,情洒事业》的篇首很令人震撼: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这些骄人的成绩让我惭愧地自感望尘莫及的同时,我更多的是想了解在光环背后吴邵萍老师的辛勤耕耘。
随着对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的反复阅读,我在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这四大篇章中找到了她累累硕果的源头,那就是拥有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她用自己的勤劳躬身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再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将成功经验进行最大化的推广,使得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在成功的教育中受益。相较之下,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明显狭隘了许多,仅仅陶醉于自己在近20年来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小经验、小技巧,丢失了初为人师的好学与钻研,这样的小富即安对于我的学生、我身边的年轻同事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最终会使我自己愧对于教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
我知道,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取得吴邵萍老师那样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可以像吴邵萍老师那样拥有一颗朴素的教育心。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吴邵萍老师学习:
首先,我要继续保持现在纯净的童心。这童心,意味着理想、纯真、热情、好奇、良知&&
其次,我要继续保持现在真诚的爱心。教育是从爱出发,进入人的心灵,传播爱,培植爱。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尤其是要爱那些后进生。
再者,我要在实践中加强学习,积累智慧。对学生的爱,意味着责任。责任就意味着要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成长,同时自己也成长。这是一场持续终生的战争,敌人当然不是学生,是我们在教育上遇到的困难。而智慧就会随着一个个困难的解决而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最后,我要勤于反思与动笔。对自己每天在教育生活中说的、做的、想的点点滴滴,多一点扪心自问:为何得意?为何失意?为何困惑?为何争议?多一点反复琢磨:有效吗?合理吗?还可以更好吗?然后把行动的过程与思考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因为如果仅仅是一想而已,那么实践与思考将如同过眼云烟。而内隐的思考经过书面化之后,不仅条理更加清晰,而且会进一步促进思考的持续与深入。
在做好以上四点的同时,我还要充分发挥自己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副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上研究课、主动开讲座,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教师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展示、锻炼自我的平台,使学校里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能够成为吴邵萍式的优秀教师,甚至是超越。从而让我们那些纯真、善良、大度的学生们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精彩。所以,无论如何,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像吴邵萍老师那样,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学习吴邵萍事迹有感
一份执着收获一路花香
——读吴邵萍事迹有感
最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的先进事迹时常浮现在我脑海,看她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从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到园长这前后27年一路走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教师”等荣誉,我想这正是由于她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而结出的累累硕果,取得的显著成绩。
感动于她对教育工作的一份质朴执着的爱!
她爱孩子赛妈妈,爱园胜爱家,爱同事似姐妹。她认为“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她曾经用慈母般的关怀使班上一名叫小凯(化名)的小朋友,从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到后来愉快地入园。也曾经用三年的关爱,使一名大家认为“无可救药”的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儿童的孩子,达到了同龄幼儿的水平。每当读到这儿,我就为这些孩子感到庆幸,她们无疑是幸福的。像吴邵萍这样一个凝聚着浓浓的的爱行走在教育路上的老师,是我们老师的骄傲,是我学习的楷模。从吴老师身上,我读到的是犹如茉莉一样散发着淡淡清香,却又无时不刻不让你怦然心动的一种质朴,一种执着!这种发自肺腑,已定格为吴老师人格魅力的爱,平和感人!
感动于她在教育事业上的一种执着进取的精神!
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自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从未放弃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可以克服两次痔疮开刀的痛苦,宁愿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也要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广泛的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而后又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十
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一路汗水,一路坚持,她终于成长为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名教师。每当读到这儿,我总情不自禁地对吴老师深深佩服,从她一路走来的辛苦,所付出的种种努力,我读到的是犹如水滴顽石一样锲而不舍、执着向上的精神!
吴邵萍老师27年的教学之路,看似平淡却又透着不一般,令人瞩目的鲜花掌声的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努力!她的这一份执着也终于换来了属于她的一路花香!
再次捧读吴老师的先进事迹,扪心自问,我执着过吗?我静静地回忆,追寻自己的足迹:不会忘记,在病房外,听着生病住院的儿子声嘶力竭的哭喊着“妈妈”,我忍住眼泪还是选择离开,为的是班级里那一群孩子;不会忘记,下班后我正在厨房,学生突然找来,说是玩过时间了,不敢回家,想让老师陪着一起回去,我二话不说,陪着孩子一起回到家,终于使冷若冰霜的孩子父母敞开笑脸,不再怪罪孩子;不会忘记,曾经是代课老师身份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一路从中师、大专直到函授本科毕业,这其中还同时经历了双科班、民师班的学习……我也坚持我也努力过,身为一名教师,也曾因为自己能够为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尽自己所能而骄傲自豪,我心坦然了些许。可深思过后,我的这份执着也许还远远不够,也许我只停留在对教育工作的一种质朴执着的爱上,记得一位名师级老师说过: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不称职的,但光靠爱也是不完全能胜任的。所以当我看到吴老师是多么的爱学习,好钻研时,越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微不足道,肤浅而被动,不禁汗颜。
时代在召唤,榜样在闪光,原本觉得自己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件小事就足以宽慰自己,足以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问心无愧,现在想来,唯有赋予“执着”更深层,更广泛,更时代的涵义,才会收获那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路芬芳!
第四篇:学习吴邵萍事迹有感
学习吴邵萍事迹有感
曾经有人对“好老师”的标准做过一些调查:校长们无一例外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这样的老师青睐有加;“关心我的、耐心的、让我们快乐学习的、不打人的、聪明的、温柔的……”这是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似乎各有各的看法,校长和学生在这一点上很难达成共识。
但是,今天我看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事迹材料”,便坚信吴邵萍老师会让所有人折服,她绝对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因为——
她“爱”满心田!
人们常说,爱是心灵的港湾。吴邵萍老师满满的爱已经坐着小船驶出了港湾,驶进了孩子们的欢笑声中,驶进了同事们的心窝里,驶进了幼儿园这第二个家里……
因为——
她“学”无止境!
学,识也。吴邵萍这样一个爱学习的智慧型老师,识过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她认真阅读的身影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
因为——
她“研”而不休!
吴邵萍老师从小处做起,认真思想,潜心钻研,成为一个善于发现和思考的老师,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老师。她善于经营自己的思想,在事业上才有如此巨大的成绩。
因为——
她“传”以其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吴邵萍老师的“道”不仅传给了幼小的孩子们,也传给了积极进取的同行们。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模范,什么是真正的无私!
敢问,这样的老师难道还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吗?亲爱的老师们,你们能做到几点?
曾几何时,我也为了教育学生绞尽脑汁,呕心沥血,怀揣着爱心、决心、耐心、信心、细心、恒心,恨不得把心掏出来以验证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曾几何时,我也忙于各种培训学习,忙于积累专业知识,忙于探索与实践;曾几何时,我还埋怨听课机会少,自责教育教学水平的止步不前;曾几何时,我因为写论文彻夜不眠,不断修改,精益求精……
然而,不知又是从何时开始,这样的热情悄然消失。我开始捧着过去的获奖证书甜蜜地回味、无奈地畅想,因为脑海里常常一片空白;我站在三尺讲台,看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我不把学校里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宁愿在来不及的情况下草草了事;我甘愿品尝“嗟来之食”,却懒得把实践中的真知整理记录……
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事迹,我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体现。我愿重新开始对教育梦想的追逐,重新开始对奉献精神的攀登,重新开始创新之路的开拓,每天积累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然后不断地向吴邵萍老师靠得近一些,再近一些……
第五篇: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有感
蔡娟2011年4月18日
最近我学习了《吴邵萍先进事迹报告》,她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震撼着我。我感动于她对教育的执着,对孩子的挚爱;感动于她对日常工作的勤奋,追求;感动于她的乐于奉献。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好学,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不单单是有爱心,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她比起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通过学习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要以她为榜样,热爱自己的幼教工作,不断的学习,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