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捧一颗心来师德师风职业道德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尤溪一中梁美琴
在教学这余,我努力地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细细读来,收获不少,迷茫的心里点起里亮堂的明灯,曾经的困惑在次释然,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定位。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首先,我们要创造并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
其次,我们要在真实的教学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
最后,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
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教师的言行举止,那深夜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
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心得体会尤溪一中梁美琴
我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从原来的8条缩为6条,并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可操作性强、描述更为具体的条目,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鞭策自己,心策他人;修养自我,完善自我”等,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
第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
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遵纪守法,恪守法律,这是每位教师应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韩愈以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排第一位,教师首先要培养的也是孩子的道德观念,正所谓“以身作则”,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心灵、灵魂、人格去培育孩子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心灵、灵魂、人格”,只有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传授给孩子高尚的品德。
其次,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教育的执着、认真,你的这份热情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让他们多对学习投入一份认真,同时老师也会多赢得学生的一份尊重。
第二,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阳光的心态。
我们的工作是清贫的,但是意义重大,它关系着千万孩子的终生。教师毕竟也是人,也会有烦恼,当生活的琐事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时,请不要将内
心的烦躁投射到孩子身上,更不要用粗俗的语言、暴力的行为伤害孩子们,教师就是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公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有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如讲座中提到的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心贴心的交流。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展开活动,让每一位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无愧地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誉。
第二篇:“捧着一颗心来”师德报告体会
“捧着一颗心来”师德报告体会
咸家学校郭翠玲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按时守候在电视机旁,和师德标兵们一起分享为人师表的点点滴滴。
首先听取了第一实验小学王秋慧老师《超越平凡迎霞光》的师德汇报。从报告中得知,王老师是由初中语文该教小学英语的。在陌生的执教领域里,王老师硬是凭者一股韧劲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用辛勤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很佩服她的勇气,更钦佩她的爱心。她把对后进生和问题学生的教育理念总结为八个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短短八个字,让立志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信任的朋友的王秋慧老师付出了超越为人师近乎为人母般沉甸甸的爱。这一点,我们从张岩等同学的转化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对待后进生和问题学生这件事上,我会永远记住王老师的至理名言:大树和小草都拥有平等享有阳光的权利。
接下来听取了高密一中毛凤山老师《立德,爱生,育英才》的师德汇报。毛老师用自己的事迹将立德——爱生——育英才三者之间的关系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引用别人的话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教师不仅要有父亲般宽阔的胸襟,还要有母亲般柔爱的心肠”。我想正是这种集父母之爱于一身的高尚师德,成就了大海般的池塘之爱。毛老师德高望重的另一方面表现在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说是教师就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因此,他的施教远不拘于教材。他引导学生先学做人,后做学问;要求学生做有良知、有骨气、惜时如金,优秀的人;告诫学生永远不要让母亲失望;叮嘱学生不管飞得多高,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他用独具匠心的现代师道传承了古老的仁、义、礼、志、信的民族素养。他还细心指出:或许老师的一个建议,能改变一个学生甚至一个家庭的整个未来。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双手接过这个建议。因为有太多的未来经我们的手去传递,理应慎之又慎。
最后听取了职业中专孙秋香老师《生命因学生而精彩》的师德汇报。孙老师可谓年轻有为。一身兼数职,三个班的班主任、两地分居式的妻子、独自照看三岁孩子的母亲、需要尽孝心的晚辈。在这样的情形下,孙老师舍小家顾学生,吃住在学校,日夜和学生打成一片,实在了不起。要知道她所面对的可不是一般的学生,基本都是些对文化课失去兴趣的问题学生。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人,而且是尚未成熟正在发展的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不纵容学生犯错误。批评更要讲究艺术,能做到这一点教书育人这份工作才更有意义。
听完这三位同行的报告,我备受感动与鼓舞。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会扎根乡村教育这片热土,用无限的爱心去滋润千家万户个“土生土长”的宝贝。让乡村孩子绽放出比城里孩子还要阳光的笑脸,是我最大的心愿!
第三篇:师德师风论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颍东区新乌江镇李桥中学 曹苏敏
摘要: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关键词:教师 师德 师表 师爱 敬业 创新
唐代先哲韩愈早就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人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
一、以良好的言行和美好的心灵教育人、感化人。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
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这种敬佩来自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师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江泽民总书记曾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因为孩子们的身心都正处在健康成长的阶段,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能为学生不良行为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因此我做到了多给予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等,这样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都比较融洽、自由、和睦。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
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二、真挚的师爱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工作者。”师爱的正确表达方式应该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和宽容学生。师爱如海,尊重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师爱如山,信任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师爱如歌,理解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师爱如夜,宽容似月,月朗夜明,方知夜之深邃。例如我校对特殊生教育工作的切实开展。学校以行政领导和班主任带头与特殊生、后进生结成帮教队子,在思想、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爱护和鼓励他们,用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赞许的眼神,树立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的信念,尊重他们的人格,以耐心为本,以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帮扶他们踏上人生新的起点,走向新的人生。爱是最好的教育。师爱就是最好的师德师风精神。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至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事或成绩差,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帮助分析原 3
因,而是一味训斥、向家长告状,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情绪。个别滥施惩罚的教师,有的教育观念陈旧,自认为“那是为了学生好“,“是爱学生“。他们不认识:“爱学生“,不是老师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一种“恩赐“,而是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的“爱“。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把对他们的“反感“换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后进生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后进生是可以进步的,是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三、敬业精神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有的人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热衷于“家教“,说什么“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因此,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把自己的生命、乐趣、幸福建立在学生身上,建立在教育工作中,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
对于任何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投入极大热情,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方可取得实效,走向成功。这就要努力做到:
1、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针对性要强,才能有实效。
2、成竹在胸地上好每一节课——包括知识的拓展延伸,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等,操作性要强。
3、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及时总结,扬长避短。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为自
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创设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条件,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各有收获,取得好成绩。
总之,要老老实实地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之都能发出和谐共振的音响。宋代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教师来说,要想拥有这“源头活水”,就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我们只有积足积满自己的源头活水,才能浇灌出急需知识的棵棵幼苗,才能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人们还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知识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这一桶水是远远不够了。教师必须具有奔涌不竭的知识汪洋,方可满足学生不断吸吮知识琼浆的需要。这“汪洋”从何而来?我们就需要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去做,不仅要在自己所教的学科“深挖洞”,有所建树,有所突破,而且要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因为,当今时代,不但要专才,更呼唤着通才、复合型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实现从“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跨越,才能使师德大厦坚不可摧,永葆青春和活力。
四、力求创新,开拓进取
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感到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这里的“创造性的劳动”,依我的理解,就是苦干加巧干,就是要通过科研创新来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新时期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使自
己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必须要具有科研创新能力。我们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大胆创新,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举措,向科研创新要质量。时代在发展,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人民教师,在网络化信息时代,懂得如何获取、选择、加工和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体现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志。这种能力,是新一代文明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技能,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要充分利用培训的机会,努力掌握各种课件的制作技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2008年11月份我校(新乌江镇李桥中学)实行了教学模式的改进,仿效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又根据本校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学生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赢得了学生家长、各个同行、领导的好评。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的“四有”人才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爱的教育》作者亚米契斯,译者夏丐尊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2卷)(作
者: 蔡汀,王义高,祖晶 主编)[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新乌江镇李桥中学
撰写人:曹苏敏 联系电话:*** 8
第四篇:师风师德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17年春季师德师风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演讲的题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之一。
初为人师时,不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王”。后来,当渐渐融入教师这个角色,才感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颗真心与挚爱。并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自己的教育座右铭。
弹指一挥间,近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像模像样的“老教师”。用朋友的话说,走在大街上,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个教书的。我不知道她的话是赞扬还是讽刺。如果是赞扬,或许是经过多年为人师表的洗礼,自己获得了一种教师特有的崇尚知识、甘为人梯的内在气质;如果是讽刺,或许是因为身为教师固守着清贫的生活,自己缺少了那种风光财气、名牌宝座的豪华。但不管是赞扬还是讽刺,我却铭记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将“教师”这个荣誉高高举起,不动摇,不自卑,立志做一根燃烧的红蜡烛。
去年九月,通过遴选,重新投入到另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龙城实幼,实幼是我二次赶考才得以进入的学校,因为我喜欢挑战,喜欢在新的领域充实自己。而实幼正是我实践梦想、挑战自己的新天地。这里有龙城幼教的前沿,有奋发向上的氛围,是我们青年教师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好校园。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虽然男教师在幼教行业里尤为稀少,似乎这不是我们的主战场,还引来了不少异样的目光。可是,在国家对幼教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还提出了鼓励男性幼儿教师,我坚定了信心,争取在幼教领域谱写我的教育初心,带着一颗心去对待孩子。
本学期真正走进班级,心里曾忐忑不安,不知道能否将课上好。因此第一次上课前,我准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每一个细节都背下来。还向搭班老教师问这问那,了解孩子的特点,班级常规,幼儿整体发展水平等问题。直到第一堂公开课结束,得到了园领导的认可后,我发现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做得好。从那以后,我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特别是在如何增强幼儿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幼儿个人品质的发展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几乎每一堂主题教学活动都采用了认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陪伴与学习活动中,当我看到孩子们带着一双双求知的目光,与我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时,心里倍感兴奋和鼓舞。每当接到家长对孩子学到的知识进行反馈时,我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有了方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
这些年来,自己坚定“努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来要求自己,因此,无论走到哪一个岗位,我都常常记起自己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或许,这就是师者不求厚禄,但求真善美的师者之风吧!
第五篇:捧一颗心给学生的“句号”
捧一颗心给学生的“句号”
——记丰台中学岳怀亮老师
他有一个幽默的绰号——句号。因为每天下班,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最后一个上校车的,他的离开意味着学校一天的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于是同事们戏谑地称他为“句号”。可能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由于他最后一个离开,他每天都是没有正式座位的人,从学校到家将近一小时的车程中,他始终是坐在摇摇晃晃的小板凳上,即便这样,他没有一次抱怨过。
“句号”戴副黑框眼镜,眼睛虽小,却有着猫头鹰一般敏锐的洞察力,对待学生身上发生的任何问题都从来不含糊。他平时不善言辞,不属于健谈的人,但是给学生做起思想工作或者做心理辅导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一个多小时不带喝一口水的。他身材胖胖的,人们总认为“心宽体胖”,但他放在学生身上的心一点都不“宽”,他心思细密到女老师们都叹为观止。对待教务、德育的每一件事,他都有缜密的思考和布置,从不敷衍了事。
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他桌上的一个本子,我原以为是学生的笔记,没想到打开一看,居然是他的工作随笔。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感,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虽然是随笔,但是一点也不随便,自己工整清秀,像青春少女写下的诗篇一样。那字里行间满是自己对工作的反思,细腻真诚而感人。我不禁为之一震,没想到平日里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他,骨子里竟然如此认真。那厚厚的工作随笔不正是他对工作虔诚的信仰的体现吗?一个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不是体现在怎样说的,而实体现在怎样做的;不是体现在给别人看的,而是体现在自己安安静静的做出来的。“句号”平时不擅长和学生嘘寒问暖,但读了他的随笔后,我发现,他并不是不关心学生,相反,他对学生投入了深厚的情谊。这份深情无需诉说,已经注入到他的血液,体现在他平时默默的付出中。在他的随笔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我履行义务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承担责任是为了让自己的的使命更加明确。我深知这副担子不好挑啊!”这段话是他对自己的督促和要求,并不是给领导看的,而是写给自己的、真实的心灵之声。那本随笔是他和自己诚实的对话,是他隐秘的思想情怀,是他不与人分享的秘密花园。
教师的职业幸福体现在哪里?是班里考了第几名?还是自己发多少奖金?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甘于奉献的教师从不把眼光放在那些地方,而是在教师育人的过程中体验心灵的成长,享受爱的回馈。像他这样的,把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那些或许是荣耀、或许是懊恼、或许是气愤、或许是失落的情愫都是一名教师最珍贵的记忆和财富。学生的青春不可复制,教师的心灵历程也同样不可复制,虽然工作的模式每一年的变化都不大,但不同的学生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从不雷同,也许有人会认为,教师是最没有自我存在感的群体,自己的劳动成果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取决于学生,但是也正因于此,教师的幸福感才不是单薄的、孤立的,而是更加厚重。
工作十几年来,他做过班主任、信息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工会副主席、德育副主任,可以说,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身兼数职的他,所有的职位都比班主任要大、要轻松,但是他最热衷的身份还是班主任。因为他认为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坎里。作为年级组长,他负责着近300名师生的全面工作,繁琐而劳碌,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爱心和责任心。如果有晚自习值班,他的晚饭几乎就等于零,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早早地就去各个班看一看,查一查。晚自习后他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楼道的灯几乎都是他来关。回到宿舍楼,他不能休息,还要去查宿,有的时候男生们调皮,经常半夜说话,或者偷偷玩手机,只要有他在,无一漏网。而第二天清晨,他又会第一个到操场,跟学生们一起跑早操。以前二百多斤的他如今已经掉了将近三十斤的份量,这和他不按时吃饭、不按时休息不无关系。每当有同事 担忧地问他:“你是不是又
瘦了?”他总会乐观诙谐地说:“不花钱就减肥多值啊!没准哪天我就会瘦成一道闪电!”
学生们把他的话奉为圣旨,言听计从,是因为他们尊敬他;亲切地称他为“小岳岳”,是因为他们喜欢他;细心的学生会在他没空吃饭的时候,偷偷在他的桌上放一块面包,是因为他们心疼他;他只要出差不来学校,学生们就没着没落的,是因为他们需要他。他的随笔里还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的心需要老师拿自己滚烫的心去换取,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怎么会爱老师呢?”
映着晚霞,他背着有些破旧的黑色公文包,慢悠悠的走出教学楼,登上校车的刹那还回头不舍地望一眼。充实而忙碌的一天终于划上了句号,但“句号”的工作永没有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