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修养概念
道德: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并基于一定人生意义,履行相应规范时所体现出来的实际行为品性。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些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价值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价值是指客体对需要它的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价值总是反映或体现客体与需要它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是针对教师劳动与需要它的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言的,指教师劳动对需要它的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属性。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社会为其不断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物质生活方式发展的水平及进步状态,包括进行物质创造的生产能力、衣食住所需要的经济基础、物质生活方式及与物质生活相关的文化等;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物质生产基础之上所创造的,与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直接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及进步状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价值观等意识形式和教育、科学、道德、艺术、宗教以及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社会制度文明:是指人类社会为秩序性地生存发展所创造的、用以规范人们生活行为的各种制度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状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行政体制规则、婚姻制度、法律制度等以及个人对社会事务参与方式、行为方式的要求等。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室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教书育人原则:就是指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人格示范原则: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及明确规定的标准,是依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
“内省”与“慎独”:“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常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的行为符号道德要求。
价值和教师的价值实现:价值既有用。它显示的是事物有用性问题。指一事物对于他有关联的其他事物具有的意义或功能属性,教师的价值实现,即包括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包括教师职业的价值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实现,是指教师个体的自足性实现和自身存在功用性的被认可。教师职业价值的实现,即职业活动既满足了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需要,要满足了人的发展的需要。幸福和教师的幸福:幸福是指人对所处的整个生活状况的内在感受和体验。教师的幸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作为人的幸福,它含有社会生活中人所具有的幸福内容;二是作为职业人的幸福,这种幸福反映是教师对职业的满意感受。
爱岗尽责:即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简称,作为一种师德规范,它反映的是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的道德关系,就是一种繁衍性社会关系,它既是教师个体与自我关系的投射,又是教师个体与学生关系的投射,还是教师个体与民族、国家、社会关系的间接反映。
道德境界:是伦理学中对人的道德表现和发展程度所作的一种层次化的表述。
严谨治学:包容着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就是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科研等道德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求精、求实、求善、求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活动水平。实事求是:基本意蕴在于事实,即客观事物或客观实在的事物。求,即探寻求索。是,即规律。实事求是是精神,内含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基本要求,即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学风:即学习风貌或学习风气的简称,是反映人学习品质和精神状态的概念,是对人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及学习方法具有评价意义的一个概念。
人伦与教育中的人伦关系:人伦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其意有二: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二是指处于社会人伦关系中人们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总体上看,人伦概念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关于人与人关系有序化、规范化或合理化的问题领域。教师职业的人伦关系,主要探讨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合理性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个性心理特征: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教学相长:最早源于《学记》。揭示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客观规律。在现代的师生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关系中,体现了师生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即教学过程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得各自的教和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完满地实现教育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目标的过程。教师职业个性品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实践中形依法执教: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教育教学,是教师成和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从征的总和。它是教师认识、情感、意志以及性格、才能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工作特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风度仪表:就是以言语、举止、态度为表征,在社会交教育法律法规:指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立法程序和往中体现一个人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质的综合表行政程序所制定的、对教育具有多方面规范作用的法律现或独特风貌。良好的风度仪表,是个人气质性格、文法规、规则和具有法规性质的条例、政策性文件等,教化素养、审美观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育法律法规是这些教育规范的总称。性格: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习惯化廉洁从教:廉洁即清廉、洁白之意,与贪污相对,是中了的行为方式。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教师是肩负社会育人的工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作者,也是国家的待职之人。廉洁从教是对教师品行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作风方面的道德要求,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具体表现。体验。为师立教: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项工身姿:指身体的整体状态,包括立姿、坐姿和走姿。作(就是教师够不够资格的问题);二是指教是对学生施教态:教态教师教学姿态,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立(即学生信势和身姿,是一种体态语言。得过并接受)。立教即立身于教育岗位,并能在教育岗个性内容:个性内容包含有能力、气质、性格、需要、位有效开展教育。动机、理想、信念、兴趣、世界观等,其能力、气质、教育爱:是从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中引性格是心理的主要特征。申出来的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和伦理学概念,指教师在教 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去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教育人道性:是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人道主义:源于拉丁文Humanus,即人性的、人道的、文明的意思。在古罗马时期引申为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泛指一切强调人的地位,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观念及理论体系。作为伦理道德原则,人道主义则是指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人、关爱人的行为规范。教育爱的人道性:指对学生良好人性发展的追求及其制度化的保证,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对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的重视,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应有权力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教育爱的广泛性:是指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对教育对象全面关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爱的引导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具有教育意义,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和给与学生教育上的良好引导,使学生在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能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教育爱的理智性: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是非标准。教育爱的纯洁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正直、公正、坦荡和无私的爱。心理互换:是指教师教育批评学生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或位置,来分析、体验和感受学生心理及心理活动。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平等、自由、对话、协商、沟通、信任的和谐关系。风范:是指人的人格特征,主要反映的是外在言行的气派和风度问题。师表风范:师表风范是特指教师外显言行状态的概念,具体指风度气派等,是教师外显言行的风度和气派的总称。表率性:表率,即好的榜样,是师表风范体现的基本原则,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做出榜样。内外统一性:师表风范的良好体现有教师外显的语言、仪表、风度等,还有其内在的思想情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做到内在思想情操和外在言行举止的统一,才能对学生智慧和人格品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内外统一,表里一致,具有人格上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是教师值得学生所依赖的根本,也是教师立世为人应有的基本品格。思想情操:是指人自主秉持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倾向的总称,是人道德境界、思想觉悟水平、感情倾向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律己性:是自我以一定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是道德品质的根本特征,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基础。真实自然性:良好的师表风范是指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习惯,是真实的,是师表风范产生教育意义的内在源泉。职业进取性: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扩宽专业知识,知新博喻,不拘于已有的经验和常规,勤奋进取,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使自己的思想、教学关系艺术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平凡高尚性:是指教师日常平凡工作中蕴涵着不平凡,但实质表现得却是对人类美好发展的精神追求、价值引导和智慧才能的无私奉献,是平凡中的高尚。高尚在平凡的生活中得显现。求真品性:指教师的言行带有并保持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作风。个性: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以及所有的意识倾向性的总和。
第二篇:加强道德修养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道德修养问题。道德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它指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良心可以对道德产生约束或指导作用。但更多时候,道德是个人长期自我教育、自我领悟、自我修炼的结果。荀子在《劝学篇》里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道德修养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过程。
在当今时代,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提出了很多难题,很多物质诱惑麻木着人们的神经。如果不加强道德修养,容易迷失方向,容易缺乏抵御诱惑的定力。
古今中外无数志士仁人给我们做出了道德典范,我们需要不断从书本中、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世界文明的精神财富中吸取营养,寻找答案。仁、义、礼、智、信、忠、孝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应该由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民主、公正、博爱、慈善等西方美德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我们都需要有区别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的能力,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屈,荣辱不惊”的内在品质。
加强道德修养要重在小事,从小事做起,小中自有大原则。
在家庭中做个好成员,恪守家庭道德,尊老爱幼。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只有和谐的家庭,才能构成和谐的社会。在单位做个好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勤恳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成为某领域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特长服务于民,在职业生涯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公共场所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无论用餐、购物、旅游还是步行、乘车、开车,做什么都有相应的规则和社会公德。能否做到礼貌谦让,扶老携幼,友爱互助,在细微处能体现出人的修养,在小事中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在党内做个好党员,既然确定了理想信念,就应该牢记自己的追求和使命,遵守《党章》和党的各项纪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群众中起模范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履行自己的职责。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八荣八耻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每个党员应以八荣八耻为准则,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篇:加强道德修养
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素质
新的一年,我们开始了八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生活,等待我们的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素质,从而使自己全面发展,为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荀子在《劝学篇》里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道德修养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过程。现代中学生,大多只忙于学习,而忽视了道德修养的过程,这就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下降,不利于思想的进步。我认为,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有道德的保障,才会有努力所换来的成功,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加强道德修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努力:
第一,努力学习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首先要学习先进的道德理论,提高修养的道德认知水平,分清正确的价值观和错误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有效帮助进行正确的道德修养。
第二,重视修养中的“内省”功夫。内省即对自己的内心的省视,要经常在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对照道德标准,坚持正确的,及时改正错误的。如果只学习而不内省,学习的道德知识便会束之高阁,难以产生素质上的提高;只有内省而不学习,便如井底之蛙,不可能获得新的道德认识,也难以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社会实践,学思结合,对照道德标准,勇于解剖自己,省察自我弱点和错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求得新的进步。
第三,重视立足当前,循序渐进。优良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积累的结果。道德修养要不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养成大德;只有不弃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才能积成大善。在现实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第四,多与家人、老师、同学交流沟通,从他人那里借鉴宝贵的经验,更好的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更实际的提升个人素质。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道德修养将成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之一,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生活在“礼仪之邦”的我们,是否意识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你或许还在冷漠的看着摔倒的老人,随地吐着难以清洗的口香糖,但是请从现在做起,做一名真正的中学生,对得起那大写的“人”,对得起那飘扬的五星红旗!
第四篇:加强道德修养
、要确定一个社会普遍的,能够被大众认可的社会价值方向。让公民找到目标。在古代,我们国家提倡尽忠、尽孝。现在西方说出人权、民主的口号,其实就是在树立方向。
2、应该确立一个积极的,能够凝聚全社会力量的,具有明确是非的道德判断标准,帮助群众分辨是非对错。我们现在社会上道德建设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很多道德标准被破坏了,但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
3、需要做好宣传教育。西方整天在喊的“人权”、“民主”并不见的正确,也不见得就真是那些国家领导人执政的标准,但是他们在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灌输式甚至填压式的宣传,甚至进行军事侵略时也作为借口,使这种思想推广。当前的金融危机、布什给富人减税的政策就证明西方的领导并不是真正的相信和推广“民主”“人权”,但是他们却采取了很全面的包装手段。我们国家在建立道德建设时,需要改掉西方的缺点,但是,他们传教士式的推广精神,需要我们学习。
4、任何道德思想的建设都不可忽视那些最能影响道德建设的社会部分。这些最有影响的社会部分,是在一个社会阶段,大众都仰慕和追求的那些人。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的进行经济建设,群众最渴望成为的就是富人等。那么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我国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做好这些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有益与道德思想的推广,又利于成果的保持。通过这些人,可以很快的宣传思想,同时,如果这些偶像做出有损道德建设的事,也会给道德建设造成很大的伤害。
5、树立全社会的道德规范信心。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情况比西方许多国家要差,科技比西方许多国家落后,因此,我们个别人可能对我们的道德价值观产生怀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在短短30年里取得这么多成绩的原因。
6、充分与我国的历史和当前国际环境中的道德思想相结合,避免脱钩。我国许多传统的道德思想具有广博的内涵和长久的经历了长时间的检验。西方思想则具有宣传优势。同时西方的一些思想因西方经济的发达,让许多人误以为正确,但是这些还都需要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7、我们的道德建设要以团结、和睦、合作、长远、包容、大度、富强、开放、推广、自省做基调,同时不能忽视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许多威胁和挑战,也就是说在建立的思想道德规范里要有危机意识、独立意识和防范意识。
8、要管好各种文化宣传通道,对网络、书籍、电视、电影及各种可以进行宣传的工具和途 径的管理,杜绝危害我们社会的思想的传播,帮助社会辨别是非。
一、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源头扼制腐败把好关。
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反腐倡廉的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廉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形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廉政文化的本质属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它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相互结合渗透,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廉政工作上的支持力和渗透力的结合。
从源头上扼制腐败把好关首先是把好国企领导干部的选拔关,国企领导干部的选拔是关系到国企能否在国家的正确轨道运行的关键。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要制度化、规范化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上,上级机关要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强、技术上过硬、人品好,员工拥护、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绝对不能搞拉帮结派,任人唯亲而选拔那些动机不纯,思想品
质差,私心重、只会弄虚作假,吹牛拍马、毫无建树的人进入企业领导岗位。干部的选拔要实行公示制度,选拔过程中要公开、公平、公正,在客观的条件下实行上级考察提名,竞争演讲,民主评议,组织考察结合的选拔方法。使企业领导的选拔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条规定,巩固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腐朽思想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正不可避免的冲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上产生的种种疑惑、矛盾,运用多种适当的方式去宣传影响、引导教育,帮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营造有利于清明廉政的舆论氛围。
要通过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组织专题法制讲座等形式,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党纪国法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听专题法制讲座、学习《廉政手册》、参加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普法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勤政廉政、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讲究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通过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组织宣传学习并结合搞好诚信服务,包括对业主服务、对用户服务,以诚取信。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中倡导和形成明礼、诚信、遵纪守法、讲究职业道德的风气。同时还通过大力宣传弘扬党内廉政先进典型,如在本公司内先后介绍几名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优秀事迹,在党内结合民主评议党员,积极宣传党内责任区竞赛活动优胜者的先进事迹;教育党员、管理干部从身边人学起,从平凡事做起,促进以德治企良好风尚的形成。另外结合省公司和地市公司范围内发生的案例进行通报、剖析宣讲开展警示教育。从而营造“廉洁勤政光荣、腐败堕落可耻”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都体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想、新举措。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来说,在企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要有二维思路,既要加强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硬件措施外,还要有一定的软环境相辅相成。这就是从文化层面着手的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它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的另一要素。从这个意义上,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方面出问题,是腐败的根本,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解决腐败问题,首先要致力于解决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当前要特别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牢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磨练意志,提高境界,保持情操,牢固树立为党为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对企业领导要加强思想道德、组织纪律及廉政教育,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一个领导干部,要使企业领导真正地以“三个代表”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自己的工
作中认真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思想上使我们的企业领导干部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要使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关键在于治本。其宗旨要从源头上预防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开展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体现“以德治腐”的思想。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预防性措施,起到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最起码形成“不义之财不伸手”意识,但预防性措施还应包括制度、规章的完善与严密,使得“不合法的钱”想拿也拿不到。
三、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权力的监督和监管机制,从体制上扼制腐败。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所以必须要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企业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
发挥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是搞好国有企业廉政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但是现在民主监督还存在着机制问题。现在企业机制沿袭了国外的管理机制,不符合我们的国家的实际情况,有的只是加了一些修改,而在整体上没有多大变化。企业到底是私有还是公有,企业员工到底是企业的主人还是企业的打工者虽然有界定,我们国家立法中承认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员工对企业领导行使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些企业的领导选定实际还是上级委派制,甲企业领导工作不行只要与上级关系好就可以调任乙企业去当领导,这就给国有企业的监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现在有的国企领导人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国企的一员,而是以老板自居,不是站在国家和员工的立场上遵循市场规律去经营去管理,而是以个人意志为主导去领导一个企业,这样就会滋生出很多腐败现象,这种现象不彻底解决,在国有企业中实行民主监督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从发挥职工群众民主监督作用机制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扼制企业腐败的关键。具体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职工代表议事制,职工代表议事就要充分发挥职代表在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听取职工代表对企业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职工代表大会应成为国有企业决策的权力机构。二是建立国企职工大会评议制,对于国有企业领导工作的好坏,不光是上级考察就算完事,要用职工大会这一形式来对一个企业领导进行全面的评议,职工大会要从企业领导的思想品德、经营效果、工作能力、以及人品等诸多方面去进行评议,对于不称职的领导要切实实行罢免,而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说说摆摆样子而已。三是建立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建全对企业领导干部的财务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是职工代表实行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一环。企业领导的腐败主要是在经济上表现出来的,严格的财务监督和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企业虽然有财务监督制度也搞了财务审计,但是有些审计只是走走过场,职工代表只是知道一些很少的部分,一些腐败行为被保守企业秘密这一词语所掩盖。而失去了监督的时机。只有真正地让职工代表行使监督权力,腐败行为才能没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总而言之,加大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形成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从而营造清明廉政的氛围,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在论及党风建设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标本兼治”。我认为这个整体推进概念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不仅只是文化层面上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应包括制度建设。不能单纯认为廉政文化建设仅仅是文化层面上的,它还应延伸到制度方面,不能与制度建设割裂,只是表现形式侧重于文化层面,就像提出以德治国,以德治腐,不要偏
废“以法治国,以法治腐”一样。我们在深入开展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时,不能单纯理解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从文化层面搞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实际还应包括了对制度、体制上的进一步完善、健全,“双管齐下”,这是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宣传教育活动的新思想、新举措!
热心网友
(一)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提高全党、全社会的认识是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内容。只有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全党思想统一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有希望和可能。党员干部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和中坚力量。
(二)突出加强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由党来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认真吸取忽视、轻视和放松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深刻教训,重塑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执政理念,切实加强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绝对领导。首先,各级党委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制定操作性、制约性较强的政策和制度,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其次,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三是要在培养、使用干部上向这些同志倾斜,要形成聚集从事思想道德工作人才的导向,以促进此项工作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的体系建设。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反复试点,建成一个既具有权威的指导性,又有便于操作的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切实实施。从整体而言,思想道德建设可分为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三部分。
内容体系。新建立的内容体系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鲜明的方向性,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针,以培养社会主义中国的合格公民。
二、便捷的操作性,即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取向与内容体系基本能够达到对号入座、具体明确、容易操作。
三、具体的标准性,即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取向有具体的、明确的正确与错误、公正与不公正、道德与不道德、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同时,它又是开放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体系也要不断完善和充实。
运行机制。思想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是指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方式及其内在关系等,主要包括如何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身规律,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确定教育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及如何建立并实施评估、监督等检验效果的体系等。建立运行机制,一是要根据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特征、职业等,分解、确立教育内容,使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基本定位。同时,要确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基本教育目标。达到不因条件、地点变化而出现教育空挡,实现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教育的“流水线作业”。二是建立一个广泛的评估、监督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程度、效果的网络,以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为信息点,做到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三是不断提高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结合水平,以增强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富有实效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四是典型引路,树立不同内容的思想道德标兵,让他们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党员干部中影响较大而又典型的恶劣的思想道德现象进行严厉的鞭挞,形成正确的导向。五是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和监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
保障体系。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社会环境和理论准备四个方面(鉴于思想认识和组织领导的特殊重要性,前面已单列阐述)。建立保障体系,还应强化两点:一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快依法治国的步伐,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提高执法力度,使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腐败问题受到强烈的威慑;加强互联网治理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形成文明建网、用网习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联防联治水平,保持一个安定有序的健康社会环境;完善和严格执行法律、政策、制度,增强执行法律、政策、制度的严肃性;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解除体制制约,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二是狠抓理论准备,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建立权威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确立攻关课题,集中精力攻关。同时要重奖获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人员,形成良好导向,加快研究成果的应用步伐
第五篇:道德修养漫谈
(一)、何谓道德
⑴“道德”释义
最早,用“道德”这个词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规则。其中,“道”是指道理;“德”是指掌握“道”的人,能够“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起初,“道德”这个词是分开使用的,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经》和《德经》,也是把“道”与“德”分开使用的。
把道德二字连起来使用,最早见于《荀子·
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一切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算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总的说来,在中国,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以及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活动等等。
道德作“功夫、法术”讲,《水浒传》53回——李逵斧辟罗真人:“要不是我有道德,那就丢了性命”。
⑵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问题一直为历史上的伦理学家们所重视。历史上曾有一些伦理学家,企图离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去观察和研究道德现象,去寻找道德的起源。他们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其一,认为道德来源于客观精神和上帝及佛、道、神;其二,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类天性、人类同情心等;其三,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感觉欲望;其四,认为道德来源于动物世界。
以上凡种观点均从不同角度说明道德的历史起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自然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自觉行为规范,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⑶道德形成人一生下来,没有道德。小孩子,见人的东西,喜欢的就抢,说明小孩没有道德意识。最初只是模仿道德的外表。
完整的道德过程由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评价等构成。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前提,道德评价可以促使道德行为完善。道德的形成,主要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道德教育是他培,道德修养是自培。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形成道德基础,道德修养完善道德。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认为:人原本都是完全自由的,但你自由,我也自由,过分的自由就会伤害别人,于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和谐,每个人都要交出一部分的自由,通过订立法律,限制起来。(这就是社会的王道;那些不讲和谐,弱肉强食的规则就是霸道)。
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法律是显露的道德。
⑷道德行为与文明行为
道德行为与文明行为不同。人的行为是多方面的,人们在处理道德关系时的实际行嘛作“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道德面貌。人们的道德行为是多方面的,“文明行为”就是其中一方面。文明行为指人类进步、开化的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凡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行为,都是文明行为。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⑸道德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经济基础决定道德规范。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封建社会的“妇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封建社会,妇女归属男人,妇女道德实际上是对妇女的约束。妇道理论最初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东汉班昭推出《女诫》,将三从四德观念理论化。唐代《女论语》、《女孝经》进一步明确了女教的细节;清代《女学》将妇道推向高潮,并强制执行,成为禁锢妇女的枷锁。
1903年,《女界钟》问世,妇女的道德观念开始变化。《女界钟》提出六项女权:入学权、交友权、营业权、掌财权、自由出人权、婚姻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妇女的新道德观念才开始实践。
无产阶级认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无产阶级道德的最高准则;而剥削阶级则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调整。拾金不昧,被认为是传统的美德,历来为人们推崇和赞颂。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冒出了“拾金有偿”的观念,并在现实中付之实践。有人拾到东西,要求失主给予酬谢,不然,见到东西也不拾。我们将拾金不昧称作提倡道德,后者为实践道德。提倡道德,是道德先锋的道德规范;而实践道德是普通人都可接受的道德规范。
道德根据行为区域和内容的不同将道德分作:“公共道德、积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三部分,也称“三德”。公共道德行为区域为公共场所,家庭道德局限于调整家庭内部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五爱”概括了我国公民应有的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和道德素质。
(二)、社会公德
1、何谓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指人们维护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