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小学继续教育第一次作业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答: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1.学习压力大是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业负荷越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多。
2.人际支持的缺失,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家长对子女不理解、不尊重、冷漠、过分地严格限制,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从而导致厌倦学习;同学之间关系不良,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或排挤,缺乏归属感,也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3.环境支持的缺失。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进入人们的生活,网上世界的精彩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长时间的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不配套,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问题严重,这些对中学生影响颇大,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读书无用论”思想,进而导致学习倦怠。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单调的教学氛围,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在升学率的驱使下,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重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教育方法不当,也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答:1.改进教学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并且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教学,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不仅要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要强调教学方法的伦理性;不仅要关注学科,而且要关注人;不仅要衡量学生的终结性结果,而且要衡量终结性结果的合理性。
才能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1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是常议常新的话题,空有行政指令性推动机制,缺少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机制,会使改革陷入困境。改革需要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在改革理念及具体行动上的默契合作。改革强调权力的下放,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国家授权给地方,地方授权给学校,学校授权给教师,这需要教师很强的专业能力。
真实的教学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必在的而是偶在的。所以,教师面对真实的教学,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过一种有意义的教学生活,除了智慧还是智慧,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的重要保证。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消极认识,例如:一是无需论。认为教学研究都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二是无用论。认为理论是好的,但它对教师的实践却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无用的。三是无暇论。认为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除了教学,还要从事大量的无间隙的事务性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四是无能论。认为进行教学研究需要专门的方法技能,而教师对这方面全然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答:1.合作文化
新课改不是追随时代变化的脚步,而是“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需要竞争,但竞争并非目的,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发展才是时代的精神所在。发展离不开合作。新课改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它将课改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促进生命体的发展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实现。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而这些合作的中心在于课堂,教育实践中的合作文化需要精雕细刻才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2.对话文化
从课程制定的层面来看,新课改中的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所有与课程利益有关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对话。由于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发展是全社会的焦点,把什么样的课程交给儿童,或者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上。
从教学层面来看,对话文化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作用的活动中,指师生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形成共识。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对话、与新的自我的沟通与对话加以组织,在新课改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中把“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加以组织,让学生的学习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
2这三种对话性实践来完成。
3.探究文化
(1)新教改中课程结构的探究。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的共同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对终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努力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强调实践与探究,为学科学习提供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学校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必修课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课程实施过程中情境的探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学生,课程的设定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综合性,教育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其同辈文化,根据具体的课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答: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师的教书育人天职,即“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明确“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业认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关注到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二篇:2014黑龙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一次作业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1、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态势是理解,其任务是以理解为基础,对已有的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造和重组,即要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和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结论的得出都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
(二)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以理解为视角的教学评价中,主要强调对教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者对师生行为的理解,师生在教学中出现某一特定的行为,不是简单地把它与既定的标准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或差异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外在行为背后的原因,要注重分析典型或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 以理解为研究视角的教学评价,在开展结果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注重开放式地收集评价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效果。
(四)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理解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评价对象文本的理解。第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本质上也是一种双向建构、双向整合的过程。第三,多元评价主体以评价对象为中介的理解,在理解中形成共识。
2、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3、1.学业压力
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
2.人际支持的缺失
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3.环境支持的缺失
一方面,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
5.人格因素缺损
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一旦学业出现波折,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4、一、改进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第三篇:第一次继续教育作业
侯兴龙继续教育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第一次作业
一、《谈骨气》的教学设计中,您认为哪些内容最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什么?
答:《谈骨气》的教学设计中,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环节内容最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1.师生分享搜集所得的材料。这一环节充分肯定学生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 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接触课文时,应鼓励他们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阅读。课堂上,有默读的,有边自读边旁批的,也有互相交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有分角色朗读的,还有运用参考书进行合作探究的……整个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能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3.教学中渗透的课外拓展。所选择的课外拓展练习题,不仅尊重了课本需求,更尊重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同时也
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文本。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能将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出来。阅读教学就是学生读,让学生感知、感悟、尝试,不要用老师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理解,变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比阅读、互相讨论、全班交流来指导学生区别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不同,突破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从多个方面来说,此次教学设计尊重了新课程标准也运用了新课程标准。
二、试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角度,比较《社戏》教学设计与《孔乙己》教学设计的异同点。
答: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核心的作用,因此,教师对阅读教学也是费尽心机,其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社戏》《孔已己》两篇文章则从两个教学层面体现了不同教师的不同阅读教学。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社戏》按照常规的阅读教学模式——整体感知再精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本文课题是 ‚社戏‛,是否该把下面这些内容删去?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又打断了以往的常规模式教学;《孔已己》则是围绕孔乙己这个人的各个方面的分析思考实现教
师与学生的对话,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是用老师的思想去引领学生的思想,而是让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对话中有了自己的思考。
从新课标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来看,《社戏》教学设计与《孔乙己》教学设计有四点不同之处:
1.知识掌握过程不同:
《社戏》是先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再来分析课文当中所蕴含的‚美‛。在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大家整理了文章内容,第二课时则开始分析文章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从而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受文章里赋予的美。而《孔已己》中教师主要是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2.学习技能掌握过程不同:
《社戏》中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说,工具书的运用,文章整体脉络的梳理。而《孔乙己》则没有,直接进行着师生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3.过程方法不同:
《社戏》中将阅读引向整体,通过整体感知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美,而《孔已己》则强调局部,通过文章部分中的重点词句来展开对话,掌握文章的思想。《社戏》的阅读教学中加入了课外材料的拓展,通过课外材料的阅读来辅佐本课的阅读教学;而《孔乙己》中主要是采用问题引领法来实现思想价值的引领。
4.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同:
《社戏》中培养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孔乙己》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弊端,主要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
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第一次作业
一、多层分配话语权怎样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是大家所认可的学习方式,但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难以落实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到一个课堂管理的问题,大家可多做研究,此处不加以深述。您的有效措施是:
答:课堂教学的实现主要借助言语来实现,是师生双方进行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支配课堂教学话语的权力,即通过言说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或支配。在传统课程中,教师独享课堂话语权,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还学生课堂话语权,让学生和教师实现同时拥有话语权,创建充满生命性和主体性的新课堂,实现互动、双向、建设性与创造性共存的师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1.促进课程类型多元化。新课程打破了原有单一的、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课程形态,要求从尊重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增加活动课程、核心课程的比例,广泛重视选修课程。随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广泛开发和使用,教师也有机会由课程的实施者成为课程编制的参与者,具有充分发表自己主张 的领地和空间,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回归提供了有利条件。
2.实现教学主体意识的回归。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视野去思考、感悟教育生活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对现实的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工作,并在课堂中将‚我思‛、‚我感‛,大胆地表达出来并与学生共同分享,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主张在课堂中有机会得到展现,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3.重建课堂话语生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关系不再是‚主─—客‛关系,而是‚主─—主‛关系,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也由原来的‚师—→生‛单向交流变为‚师 ←→生‛双向互动。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过程,师生双方都有发言权,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要真正实现话语生态,还需要教师做到:(1)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2)平等待人,对所有学生都能一视同仁;(3)多层面交流,交流的内容不仅停留在认知领域,还应有意识地多向情感领域渗透;(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互动性活动中尽量增加学生言说时间。只有这样,教师话语、学生话语、专家话语(权威话语)才能共存,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知识、感情共鸣的场所,真正实现课堂话语生态的良性发展。
当前,我校正在推广实施‚杜郎口模式‛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任务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下面结合本人教学
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管理谈点体会:
(一)小组成员的培训与管理
1.加强小组长的选拔培训。使每个小组长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1)是小组的带头人;(2)是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的组织者;(3)是实施合作学习的指挥者;(4)是小组成果学习质量的验收员。
2.加强学习小组各成员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团队,在课堂上每个队员都要自觉参与,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变成自己的自发行动:(1)自觉准备学习用具;(2)自觉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3)自觉地完成学案中最基本的学习任务;(4)自觉地与同学合作交流;(5)自觉地进行反思。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措施
1.学习任务的分配。当每个学案发下来后,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小组完成的内容是什么,个人完成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来成学案中的内容要求。
2.组内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中会有不同的发展,并有不少的困难,那么在帮扶对子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并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互帮中有所提高,在互帮中更加完善、严谨。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展示,注意了解每个学习小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合作解决方案。针对毎个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老师及其他同学共同分析,做出判断,共同切磋,共同分享,纠正错
误,优化组合,变成全体共同的学习成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应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2.要保证自主学习与交流的时间。
3.教师的点拨要精辟。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1.可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进步的程度这几个方面对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
2.可从每个人课堂参与方式及参与程度进行对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
3.评价的方式可分层次进行:(1)学生的自我评价;(2)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3)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4)小组之间的评价;(5)老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
4.评价的语言要真诚。
二、探究性阅读要求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那么有关阅读的训练什么时候完成?读和练二者怎样结合起来?你的见解是:
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
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自主性阅读是针对‚他主性阅读‛的流弊提出来的。其理论依据,新课标已昭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学生通过读书,才会发现问题,知道哪些问题已弄懂,哪些问题没弄懂,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于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分析、解答,马上进入讨论中,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有些课文,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效果很佳,如写景抒情类散文《济南的冬天》、《春》等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教师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犹如亲临其境,使文中的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跃然呈现在眼前。
在强化‚阅读自主‛‚阅读个性‛之后,再去学会‚切磋、琢磨、交流‛的探究性阅读。这样才符合中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才符合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探究性阅读就是对这一原则的的贯彻和运用。
那么开展探究性阅读是不是说就要完全摒弃课文的讲析和阅读训练呢?笔者认为: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做到读和练有机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其实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堂课40分钟,这是一个钢性结构,教师应本着‚浓缩是精华‛的原则来组织课堂教学。语文课无须每节都逐句逐段地去详细分析,但必须能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要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读讲结合。注重积累,巧妙引导,适时点拨,内化语言,导而弗牵,先放后扶。具体操作时,就是在追问中把阅读探究引向深入。老师给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当学生的答案已明确并有了新意,老师及时追问新问题,把阅读探究引向了深入。学生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个性化的解读后,思维已箭在弦上,往往能脱口而出,学生的自主阅读也有了创新。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第一次作业
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你是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
答:‚有效教学‛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我认为必须要做到:
1.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能够准确而优雅的运用语言,与学生能够良好的
沟通,能够顺畅地和学生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语言富于启发性。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的。通过教学实践,自己深刻地领悟到只有对教材有深刻、独到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才能在课堂上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散发出‚磁‛性与魅力。我有这样的体会:凡是没有认真准备的课,总是上得很蹩脚,走出教室后常会怅然若失。
2.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孩子的挚友,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体悟他们的情感体验,才有平等对话的基础,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双向的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初中学生最讨厌那种大学教授式的滔滔不绝,反之对那种风趣幽默、童心未泯的教师则赞赏有加。对‚满堂灌‛的教师只能嗤之以鼻,以‚恹恹欲睡‛回应。
3.加强课堂管理
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课前演讲不得超时过多;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的不能都是重复的内容;范读的学生要事先认真准备;哪些同学回答
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预设做到心中有数;讨论问题的时间和气氛要掌握在可控范围;课堂的进程与节奏要适度;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要得到充分调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4.提高教学技能
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知识渊博型的教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当今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道路。我们只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同时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更热衷于学习。以往的学习中我可能更偏向于学习那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新课程,新理念的钻研比较少,就是觉得这些理论比较枯燥,无法把它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这也导致了我的教学停滞不前,教育不得法,我想,以后我要多读书,多向领导、老师们请教,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带来了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生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经常反思,不断积累,力争使自己走向‚优质教学‛,进入‚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的境界。
二、结合自己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来说明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答:1.用预设让学生享受精彩课堂的愉悦
语文教学的特点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的、真实的和灵活的,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动态生成的。例如本人在教学《口技》一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原先教学设计中有一道思考题是:文章开头已交代‚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文末又说‚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这有什么用意。问题抛出后,学生发言热烈,但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难度大了些,就降低难度换了问法:
师:文章开头和文末都说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复
师:用反复修辞手法的目的一般是什么? 生:强调某种意思或突出某种感情。师:那这里强调的什么意思? 生:道具的简单。
师:道具简单而摸拟的声音不简单,从而突出了什么? 生:口技艺术的精湛。
师:那么,文末再次交代屏障中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的用意是什么?
生:用意是突出表演口技的人技术精湛高超。
这样及时调整,帮助学生‚拨开云雾‛,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
2.用生成让学生感受‚跨越雷池‛的愉悦
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 生成动态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例如本人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让学生自己改编创作演课本剧,没想到有一组学生组织了模拟审判,学生简单地做如下演示:法官一名;被告丁举人;原告孔乙己;双方律师各一名。双方进行辩论:孔乙己偷书该不该打,丁举人有没有罪。通过辩论,学生们明白了孔乙己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偷,可见只是小偷,不该遭受丁举人如此摧残,但他毕竟好喝懒做,而且偷窃。审理认为应该判丁举人重罪,对孔乙己予以一定的同情。这样的教学,学生印象很深。
3.让预设与生成幻化出学生创造的快乐。提升教育智慧,捕捉动态资源,‚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做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资源特点,取其精义,并将之融入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资源识别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例如:一次我准备讲琦君的散文《下雨天,真好》,一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头发上、衣襟上、课桌上、地面上到处是星星点点的雪,一张张红朴朴的脸上还洋溢着打雪仗的兴奋,老师知道他们的魂被雪勾去了。我转念一想,何必强扭着大家在这大雪纷飞的冬日去感受那多姿多彩的雨天情趣呢,于是,干脆放下课本,组织学生
用‚雪‛组词,说出古诗词中描写雪的名句,观察、描述雪,说出雪的象征意义,布臵作业围绕雪作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雪有关,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知识储备的检阅,体验了围绕一个主题学习语文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总之,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我们认为: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次作业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以下五点:
1.教育性:教师职业道德有明确的育人指向性,以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培养造就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为目的,在工作岗位上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不同于司机的职业道德(为了行车安全而不是为了教育行人),或售货员的职业道德(为了更好地销售商品而不是为了教育顾客),等等。
2.示范性:教师的高尚言行、完美品德,是学生直接模仿和接受感化的来源。学高人之师,德高人之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出了教师正确思想、模范言行、完善人格,对学生成长的示范导向作用。这种示范与效仿的关系,不同于售货员的优质服务使得顾客满意,演员的高超技艺深受观众赞赏,等等,因为前者的行为,目的不在示
范;后者的反应,也不在于学习、效法。
3.创造性:教师职业直接服务于一个个性格、教养、志趣、心理、体魄各不相同的学生,要了解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预测他们的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付出创造性劳动。这样的劳动,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做保证,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4.社会性: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培养‚四有‛新人,产品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新一代高素质的优秀公民。教师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按照明天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塑造人才,还在于明天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由今天所培养的一代公民去实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密切相关。5.无私性: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非计时性和非计件性。教师不可能按8小时工作制上班,也不可能限质限量地计算产品成果。教师付出的往往不仅是青春年华,甚至是毕生心血。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固然应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他往往更注重自觉地尽义务、作奉献。人们常常将教师比喻成为蜡烛,照亮别人,耗尽自己;或者比喻成为船夫,把学生从无知的此岸摆渡到有知的彼岸;或者比喻成为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之,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无私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之一。
二、教师仁慈的主要教育意义有哪些
答: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公正与仁慈两项原则去处理。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自由感
这一意义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由于仁慈具有的超越性,一个能够真正做到对人仁慈的教师,实际上就是一个在道德、业务上达到了某种自由境界的教师。仁慈会使他在工作环境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同时,当教师真正践行仁慈原则时,他也必然会体验职业的自由与人生的意义。自由感是教师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只有具有自由感,教师工作才是充满乐趣的。所以,仁慈德性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使之发现自己的职业意义,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2.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仁慈意义更为重大。具体表现为动机作用、榜样效应和心理健康功能三个方面。(1)动机作用
动机作用主要是说教师的仁慈或者师爱会以积极的情感为中介影响教育对象,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的道德成长。在生活中,师爱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只要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例说明即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报告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等等都有着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
(2)榜样效应
正如只有教师的公正才能教育出公正的学生一样,也只有教师的仁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的仁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同事、对他人的仁慈态度对学生的仁慈品性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正让学生学会公平、正直、刚正不阿、遵守法度的品质;通过教师的仁慈,学生则能够体验伦理生活的全面和技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的信任与关怀品质,对人的友善、慷慨和宽恕等等。(3)心理健康功能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圣的——他既是成人社会的代表,也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十分在意。过于严厉的教师往往会使学生面临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疾患;过于放纵的教师又会使学生失去必要的控制能力的学习机会,形成社会性发展上的错觉,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实行真正的教育仁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国台湾的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不肯上学,害怕所有人,因而不愿与外界接触。起因即是初中二年级时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教师的仁慈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和整个教育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教师的仁慈从某种意义上会超越心理健康层面。按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福科的观点,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权力结合摆布个体的社会。在现实的社会和学校生活中,不正常往往不是你错了,而是你未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规训与惩罚就成为压迫人的一种手段。由于这一权力系统的存在,即使我们认为正常的东西往往也构成了对于个体的压抑。因此,以一种宽容、仁慈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一切人,就成为一种当代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抉择。从这一意义上说,仁慈具有更广泛的时代意义。
第四篇:继续教育2014中小学教师第一次作业:教育教学故事
继续教育2014中小学教师第一次作业:教育教学故事
班主任教育教学叙事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虽然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教育中都离不爱,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离开的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将会使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每一位班主任必须用全部的爱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尤其后进生。爱聪明的学生很容易做到,爱反应慢的、调皮捣乱的学生也不难,难就难在每天、每时都爱他们,难就难在寻找并发掘出他们身上若隐若现的或一纵即逝的优点,难就难在抓住优点,通过表扬、激励,转化成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也能象正常儿童一样高昂起自己的头,挺直腰板做人。
开学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在这之前我对这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已经有所耳闻,可是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班里的几个学习落后分子,每天的课余时间我几乎都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辅导他们订正错题,认真为他们补习没有掌握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女生作业经常不能按时上交,通过对他的辅导,我发现并不是她没有上进心,主要还是她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对于越来越复杂的知识难以跟上,所以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出现逃避作业的现象。而且该生因为学习不好,变得孤僻很少与他人交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进一步了解到在家中,孩子的爸爸脾气火爆,当孩子有学习问题时,爸爸经常是打骂进行教育,以至于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吭声,只好空着作业上学校。全面了解了该生的情况,我先于家长进行了交流,让家长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家中对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关注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家长辅导不了的问题,老师可以在学习加以指导,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学校中,我更加留心她的表现,发现她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表扬。课堂上为了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话,我首先从朗读课文开始,讲新课前提醒她认真预习,把课文读熟,上课时我就会让她来朗读,开始她迟疑着始终不敢开口,我就耐心地鼓励她,慢慢地她敢于用微小的声音读课文了,尽管开始并不是特别流利。可是我鼓励她说:“今天,你战胜了自己,敢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了,这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只要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从此,她的预习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的朗读变得流利、声音也洪亮了许多,我高兴的和同学们一起为她鼓掌,内向的她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通过这样的锻炼既检查了她的预习情况,还帮助她树立了自信。经过一段时间,她渐渐养成了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从字的读音、组词到词语的理解都能够认真完成,不仅能读书课文,课堂上还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了。原来课下很少与同学交往的她,和同学日益亲近起来,课间活动时时常会看见她与同学快乐交谈嬉戏的情景。从她的身上我深刻领悟到,尊重、理解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多给学生以适时的学习方法的引导,适时的给学生“补足信心”,让孩子不再厌学,不再轻言放弃等,才能使师生关系恰到好处的融合。
“爱一切的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只有爱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教育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教育者的话语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而我们的爱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请不要紧闭双唇,就让爱从我们心田、唇间自然地流露吧。
教育教学叙事
回首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知教师的天职是什么,因此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钻研教学教法,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当班主任工作,并且一直任学年组组长。在工作期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我一直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当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因此,我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2004年任新一届七年四班班主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我认真钻研教材,一丝不苟地备课、授课,认真批改作业,从不松懈,从不怠慢,都说上好每一节课,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每一次上课,我都会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每一名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收获。我班学生的口号是流动红旗常挂班级,取得过各科平均分第一的骄人成绩。
做一名好老师难,做一位好班主任更难,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极大的热情。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障。关××同学从乡下转回到城里上学时,其他班任均不愿收留他,因为吸烟、酗酒、打架那是家常便饭,他自己也基本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想读书了。后来是我“收留”了他,我不怕关××同学惹事,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自信的,都有闪光点的,我相信他一定能改好,在我们班级中,一旦我发现他有什么不良的情况,我都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心。关××同学很是感动,立誓要改过自己。他也真正的做到了,学习刻苦,关爱同学,热爱班集体,他以他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原来的看法,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得到了老师的信赖。我又挽救了一个精神上失落、学习上掉队、性格上怪异的孩子,我的内心真的是很欣慰。
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而且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班级里经常有好人好事的事迹被表扬:我班有一名学生拾到大量现金,主动交还给失主,并被评为拾金不昧标兵。经过不断的努力,我班的纪律、卫生、成绩均列全校第一。我班的多名同学在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一中学。正是由于这种端正的工作态度,高涨的工作热情,得当的工作方法。所以,我的教学成绩显著,出色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获得学校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时光如水,经过几十年的教学锻炼,并且不断向老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课余时间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相关知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006年9月我任新一届七年二班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转化后进生,每天早上我总是第一个到校,比学生来得都早;每天晚上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班级,比学生走得都晚。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关心他们的学习,谁的学习成绩下降了,马上找他谈原因,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哪里出了问题在哪个地方找,不把成绩提上来,绝不罢手。关心他们的生活,谁在生活上有了问题,马上了解原因,帮助其解决,与同学们像朋友似的在一起学习生活,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控辍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为每一名学生都舍不得离开班级,离开同学,离开老师。
摆脱焦虑,给学生自信的勇气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下面是我在进行教学工作时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处理这件教学案例时,我对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王鑫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女同学,今年十六岁,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的时候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发誓要考上重点中学。父母对她期望值相当高,周围的亲朋好友的子女都考上了重点中学,这就更坚定了要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可是中考的失利让她情绪一落千丈,迫于父母的压力她只好来到我校学习,开学初还正常上学,但是从十月末就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
面对这种情况我来到王鑫的家里进行家访,经过家访了解到,她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的性格特点。而中考的失利让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变得焦虑不安、不自信,感到孤立无助,虽然来到职业高中进行学习,却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继而开始逃避上课,不敢面对人群。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经过分析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为了让她更好的摆脱心理困扰,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着下地干活,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实在脱不开身就打电话,做她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虽然王鑫开始愿意与同学交往,但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有时还不接我电话。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她的内心是对我有所防备,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我还每天安排两名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她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有一天她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10多个春秋了。回首这10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从事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快乐成长,我喜欢学生由衷的叫“老班好”的感觉。
初中时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著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大多多思多梦,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在学习中有着充沛的精力但又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但又分不清是非界限……他们没有过去传统的约束,怀着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梦和理想。可以说初中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分子”,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感受社会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尊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的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也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育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故事
(一)做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进生不闻不问。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言相向。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级有一位叫刘兴的男生,个子不大,但他和同学的交流沟通方式主要是拳头,多次教育但他依然如故。面对这么顽固的学生,我在关注着他,寻找突破口。一次月考期间的晚自习上,我见他一个人坐在最后排在看书,就走过去和他谈心。问他最喜欢看什么电视剧,然后又问他喜欢看什么课外书,他回答了几个问题后记不耐烦的告诉我:老师你有什么话就明讲,不用这样拐弯抹角!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但我平静了一下心情之后,我平静地告诉他: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有爱用拳头说话的坏习惯吗?就是因为你看的电视剧、课外读物全是有暴力倾向的,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一些世界名著,少看一些那样的宣扬武打、暴力的电视剧和课外读物吧,这样你不仅学习会进步,而且会更受同学欢迎。过后,这位学生找到我说:“老师,你是真心关心我,我以后不会再打架了,不会再看那些不利于我成长的东西了”。趁此机会,我鼓励他积极为班级、学校做事,努力把学习搞上去,将他的座位调到和一个文静的男生坐一起。从那以后,他果真有了很大变化,虽然有时还是受到诱惑,我始终关注他,同时安排同学为他补课,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步提高。平时,班级里有什么事情他都和同学一起处理;学校举行校运动会,他积极报名参加;班级劳动,他捡最脏最累的活干他的转变再一次证明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做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讲科学。靠机械的说教、批评往往收效甚微,它需要教师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找准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会引起他们心灵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故事
(二)“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2009年6月,我任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正在进行期末考试前的紧张复习。就在这复习最
第五篇:2014继续教育培训初级职称第一次作业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故事广播的发展前景。
(一)与戏曲娱乐广播相结合,走综艺频率的路线 戏曲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在这些节目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听众的参与程度也相对较高。但娱乐节目与戏曲类节目在争取听众连续收听的效果上要弱于广播剧。这几种类型节目的综合播出刚好有可以做到互为补充,达到听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做专业的故事广播,走类型化广播的路线 只要节目的内容能够符合高端听众的品位以及收听习惯,故事广播在高端人群中开拓市场也并不是一件难事。走纯故事路线的故事广播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与节目编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一旦成功,那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因为,这种成功,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
(三)尝试实现跨媒体发展,建立节目仓库 网络广播的出现,使广播的覆盖不再局限于发射塔的发射范围,而是延伸到了全国,甚至国外。对故事广播而言,内容是节目的灵魂,创新是节目发展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的故事广播可以建立同盟,把各自的节目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节目仓库,充分共享。其中最为优秀的节目,还可以出光碟,出书刊,办故事会、故事杂志,把故事送上网、手机终端、电话平台等,从而扩大资源覆盖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2、私家车广播有哪些发展优势?
私家车广播发展优势在于:
(一)目标明确、定位精准
作为面向私家车群体的广播,各地私家车广播均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和针对性强的节目设置。私家车广播均精准锁定私家车车主,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频率特色,很难不受目标听众关注。
(二)节目设置针对性强、特色鲜明 私家车广播是汽车广播更加窄播化的一个产物,主攻私家车高端人群。随着电台定位与听众群定位的更加明确,节目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必然要有别于传统的交通广播,做出自
己的特色和独特定位。除了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大量即时路况,在其他时段内,及时的新闻资讯、完整好听的歌曲、轻松的娱乐节目更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节目播报方式上,“碎片化”的编播方式,以短、平、快的节目内容和播报方式,让听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
(三)举办大型活动、热心公益、打造频率品牌 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并热心投身公益活动有助于私家车广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迅速壮大影响力,也扩大频率在听众中的知名度。
(四)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日益彰显出强大的技术优势,影响力也在不断壮大。私家车广播应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
3、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内涵是什么?
1、传播力指新闻传播的硬件,即渠道。它由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率决定,包括传播载体的数量、传播机构的数目、从业人员的数量、传输技术、传播速度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使媒介不断产生新的传播渠道。
2、公信力指特定对象赢得社会信赖的能力以及与这种能力相对应的信用品质,即影响。对于媒体来说,则特指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体业务内容。同时,对于受众来说,公信力也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受众评价媒体的主观体验,它含有被评定的客观指标。如正确导向要素、思想高度要素、舆论主调要素、新闻真实要素、高雅格调要素、舆论监督要素、情感亲和要素等。
3、影响力指新闻传播的效果。突出地表现在舆论引导、塑造人心的能力上,体现在精神产品的意义生产上。不同媒体的影响力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流媒体影响人们的主流思想。而且,影响力越来越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已经从单纯地办媒体发展到了媒体的外围延伸、组织活动、宣传营销、品牌营造等。
4、简述电视综艺节目类型丰富、多元发展的主要表现。
综艺节目类型丰富,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表现在:
(一)强化电视传播手段,提升综艺节目的审美价值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集各种表现手法和各种文艺节目形式于一身,它不仅具有独立的美学特性,而且具有只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
(二)“户外真人秀”魅力初显
长久以来综艺节目多是演播室录制,户外综艺的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节目将真人秀、人文风情、地域文化、游戏娱乐元素融入其中,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内涵,极大拓展了综艺节目的表现空间。户外真人秀相比较于演播室的录制而言,对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彰显明星消费的平民化色彩
2013年综艺节目突出特征之一是由平民选秀转向明星消费,在平民风潮下对明星的消费也由原来的仰视窥探转向平视交流,甚至表现出一定的平民化色彩。一方面明星效应吸引了大众的关注眼光,另一方面,观众也完成了对明星真实生活状态的窥视替代性满足。
(四)以公益理念提升节目的文化价值 社会生活的复杂和思想文化的多元,既为电视综艺节目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传播渠道和艺术表现方式,也对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流价值观建构提出了更多挑战。
5、大数据时代对传统广告带来哪些改变?
6、简述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困难和指导原则。
第二次试题: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1、网络化背景下媒体的业务创新有哪些要求?
2、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新媒体时代广告创意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4、说说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