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小学继续教育第一次作业1-6题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态势是理解,其任务是以理解为基础,对已有的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造和重组,即要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和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
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结论的得出都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
(二)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以理解为视角的教学评价中,主要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者对师生行为的理解,师生在教学中出现某一特定的行为,不是简单地把它与既定的标准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或差异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外在行为背后的原因,要注重分析典型或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
以理解为研究视角的教学评价,在开展结果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注重开放式地收集评价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效果。
(四)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理解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评价对象文本的理解。第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理解。第三,多元评价主体以评价对象为中介的理解,在理解中形成共识。
2、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答: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
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1.学习压力大是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业负荷越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多。
2.人际支持的缺失,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家长对子女不理解、不尊重、冷漠、过分地严格限制,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从而导致厌倦学习;同学之间关系不良,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或排挤,缺乏归属感,也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3.环境支持的缺失。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进入人们的生活,网上世界的精彩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长时间的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不配套,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问题严重,这些对中学生影响颇大,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读书无用论”思想,进而导致学习倦怠。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单调的教学氛围,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在升学率的驱使下,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重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教育方法不当,也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答:1.改进教学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并且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教学,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不仅要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要强调教学方法的伦理性;不仅要关注学科,而且要关注人;不仅要衡量学生的终结性结果,而且要衡量终结性结果的合理性。才能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1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是常议常新的话题,空有行政指令性推动机制,缺少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机制,会使改革陷入困境。改革需要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在改革理念及具体行动上的默契合作。改革强调权力的下放,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国家授权给地方,地方授权给学校,学校授权给教师,这需要教师很强的专业能力。
真实的教学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必在的而是偶在的。所以,教师面对真实的教学,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过一种有意
义的教学生活,除了智慧还是智慧,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的重要保证。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消极认识,例如:一是无需论。认为教学研究都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二是无用论。认为理论是好的,但它对教师的实践却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无用的。三是无暇论。认为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除了教学,还要从事大量的无间隙的事务性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四是无能论。认为进行教学研究需要专门的方法技能,而教师对这方面全然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答:1.合作文化
新课改不是追随时代变化的脚步,而是“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需要竞争,但竞争并非目的,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发展才是时代的精神所在。发展离不开合作。新课改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它将课改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促进生命体的发展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实现。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而这些合作的中心在于课堂,教育实践中的合作文化需要精雕细刻才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2.对话文化
从课程制定的层面来看,新课改中的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所有与课程利益有关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对话。由于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发展是全社会的焦点,把什么样的课程交给儿童,或者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上。
从教学层面来看,对话文化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作用的活动中,指师生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形成共识。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对话、与新的自我的沟通与对话加以组织,在新课改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中把“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加以组织,让学生的学习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
这三种对话性实践来完成。
3.探究文化
(1)新教改中课程结构的探究。新课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的共同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对终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努力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强调实践与探究,为学科学习提供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学校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必修课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课程实施过程中情境的探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学生,课程的设定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综合性,教育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其同辈文化,根据具体的课 2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答: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教师的教书育人天职,即“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明确“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业认定,《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关注到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二篇:继续教育农业作业题
一、专业课思考题
1、谷物收获的方法有哪些?说明其主要的优缺点
答:1.分段收获法:用多种机械分别完成割、捆、运、堆垛、脱粒和清选等作业方法。如用割晒机将谷物割倒,然后用人工打捆,运到场上再用脱谷机进行脱谷和清选。这种方法使用的机械构造简单,设备投资较少,但劳动生产率较低,收获损失也较大。这种方法在我国的边远山区或落后的广大农村比较常见。
2.联合收获法(直收):运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等全部作业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并减少收获损失。但由于谷物在禾秆上成熟度不一致,脱下的谷粒中必有部分是不够饱满,因而影响总收获量。另外,适时收获的时间短(5~7天),机器全年利用率低,每台机器负担的作业面积小,粮食的烘干、晾晒和储存也有困难。
3.两段联合收获法:先用割晒机将谷物割倒,并成条地铺放在高度为15~20cm的割茬上,经3~5天晾晒使谷物完全成熟并风干,然后用装有拾禾器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和清选。
2、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都由哪些装置组成?说明其工作过程
答:由收割台、输送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粮箱、发动机、传动装置、行走装置、液压装置、电气装置、操纵装置、驾驶室等组成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的结构。
工作过程:
切割:拔禾轮将作物拔向切割器,切割器将作物割下后由拔禾轮拔倒在割台上。
输送:割台螺旋推运器将作物推集到割台中部,并由其上的伸缩扒指将作物送入倾斜输送器,再由输送链耙将作物喂入滚筒。
脱粒:大部分谷粒连同颖壳杂穗和碎稿经凹板的栅格筛孔落到阶状输送器,长茎杆和少量谷粒被抛送到逐稿器上。
分离:在逐稿器的抖动抛送作用下,谷粒和杂穗短稿落到键底,然后落在阶状输送器上(长茎杆被抛到草箱或地面)。
清粮:在阶状输送器和筛子的抖动输送过程中,谷物和颖壳杂物逐渐分离,在落到上筛和下筛的过程中,受到风扇气流吹散作用,颖壳碎稿被吹出机外。
谷粒由谷粒开运器送入粮箱,未脱净的断穗经复脱二次脱粒后再送回阶状输送器,再次清选。
3、结合实际工作,简述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答: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机械代替手工和畜力作业,减
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装备作为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由过去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转向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与农 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阶段。同时,现代农业装备的科技含量和性能也在大幅度提高。
首先,农业装备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大型高效农业装备的应用,可以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具有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作用。
第三,保护性耕作几句,低牌坊、低噪音和低震动的农用动力,农村新能源和农业循环经济等“绿色”农业装备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四,增加和有效使用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农田水利建设装备和大型高效农机具等现代农业装备,可以有效的提高物质装备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对于低于自然灾害和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加强和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只有对现代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及其地位有了全面、正确和科学地认识,并且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树立正确和科学的思想观念,才能指导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并将其推向高潮,从而走向成功。
4、结合实际工作,简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答:制约因素:
1农机产品水平低,性能差,不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2农业机械的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少,不能适应农产品持续稳定生产的需要
3农业机械化与农艺配合不默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未能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途径:
1找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切入点,走农民购买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道路
2因地制宜,根据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难易程度,分项目依次推进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化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规范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
4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发展
5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科技人才,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TRIZ理论基础思考题
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答: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 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核心思想: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数目的功能。
主要内容:(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5)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6)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体系架构:(1)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2)IFR最终理想解;(3)40个发明原理;(4)39个通用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5)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
(6)物-场模型分析;(7)76个标准解法;(8)ARIZ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9)科学原理知识库
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2、资源有哪些类型?请为信息资源和能源资源举例。
答:资源有哪能些类型: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举例:
信息资源是指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的,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信息资源与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一样同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且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一种观点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资源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3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4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举例能源资源:
(1)按其形态、特性或转换和利用的层次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介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核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按形成,可分为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且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一次能源或初级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加工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酒精、煤气、热水氢能等。
(2)按能否再生,可分为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须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
(3)按对环境影响程度,可分为清洁型能源,如风能;污染型潮汐能发电机能源,如煤炭。
(4)按利用情况,可分为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大部分是天然和可再生的,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5)按来源分为四类: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能的煤炭、生物能等;二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三是各种核燃料,即原子核能;四是月亮、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相互吸引所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6)按形成,可分为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且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一次能源或初级能源,如地热能;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加工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二次能源,如火电。
3、每逢下大雪,机场需要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如果在积雪很厚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也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这里的技术矛盾是什么? 答:在下大雪的时候,机场往往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积雪厚度和强力鼓风机气流的大小是两个技术矛盾的参数,积雪越厚鼓风机的气流就越大,积雪越薄鼓风机的气流就越小,但是,如果在积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也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周期性动作”原理来解决这个技术矛盾。脉冲装置让空气流按照一定的脉冲频率排出。这种脉冲气流的除雪效率是相同功率、连续气流除雪效率的两倍。
4、请用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解释帆船运输系统。
答: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必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动力装置、传输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装置。动力装置:从能量源获取能量,转化为系统所需的能源。传输装置,把能量或场传递给执行装置。执行装置对系统作用对象实施功能,常称为“工具”,控制装置,控制其他组件如何协调,以实现功能。
第三篇:2014继续教育作业题4
1.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判断)正确 错误
2.工作情境中,可以把 素质理解为个体为达到某种工作绩效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性格等。(填空)
3.维权即某一客观主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行为。(填空)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填空)
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简答)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很多,根据其学习教育的方式和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下是各个组织常用的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1.专题讲座
这是为着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知识面或了解科技发展新动向,可在工作时间讲几个钟点,并提供书面资料。专题讲座一般是组织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分批次、分类型的有针对性的讲座。教授人员可以是组织中的高级专家或者是组织外聘教授,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深人讲座,定期的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
2.业余学习
每周用一二个晚上,或者安排上班间隙或者根据组织工作周期,学习一门课程。业余学习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兴趣和工作需要而展开的,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业余学习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进人碎片化时代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整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碎片时间,安排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课程体系,促进人力资源技能提升,帮助组织实现微创新和微改善。
3.专业性短期培训班
用几天以至两三周时间讲一门课程,一天可讲四五个小时或更长一点。这是高强度的灌输传授,当时不可能完全消化。就像牛吃草一样,以后再作“反当”式的复习消化。短期学习班里,要有一套书面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辅助参考资料、习题集及解答、实验指导书等,帮助学生复习消化。许多单位规定学习完后要考试。这种专门性短期训练班,在继续教育中,是应用最多的方式,包括有多种的目的性。例如有些短期课程是实用性很强的新工艺课程,学了就立即能应用;有些是某学科中的最新发展,使学习的人掌握更深的更高的科学技术知识;有些是最新学科,使学习的人做转行的准备;也有些人是为生计而学习必读课程。
4.在职学历学习
脱产到大学上研究生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培养较高级的科技人才或需要转行的科技人才。有些组织规定,到大学学习时,单位照发工资,并代交学费。但如学习不好,得不到学位,单位要在工资内扣回代交的学费。脱产学习的弊端是远离组织和岗位实际,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完成后需要再次适应组织。.自学
组织鼓励自学,并供给书籍,录像磁带和实验设备。需要时可派人个别指导。高级科技专家的继续学习,主要靠自学、参加科研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等。自学和业余学习的区别是自学为专业技术人员自我主动开展的学习,而不是组织安排。.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导师制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规定新人职人员或者新晋升人员由一名相关领域专家或者熟练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在岗位上教授相关知识技能,见习工作,回答新人的问题和疑问,向组织反馈新人适应清况。.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虚拟大学和企业商学院等,是指组织为战略目标实现而建立的知识运营组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大学进人快速发展期,全球企业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400多所到2010年达到3700所,财富世界500强中近8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企业大学。《2013一2017年中国企业大学建设运营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拥有企业大学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利比没有企业大学的市盈利明显要高。
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这是中国境内企业大学诞生的最早开端。从那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名企,认识到企业大学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建设呈现出空前高涨的趋势。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建成的企业大学超过400 所(其中外企在华创建的企业大学超80所,中国本土企业大学超320所),如果加上民间低调成立的企业大学或超过1000所。目前忠良书院、华为大学等一大批由著名企业自行建立的企业内训体系盛行,方兴未艾。企业大学的建立是组织将经费和人力资源向人才建设、培训开发与继续教育倾斜的结果。组织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但是企业大学的建立前提是科研水平及师资力量和经费的充足。.参观见学和标杆学习
标杆管理法(Benchmarking management)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如今,标杆管理已经在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教育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杜邦、Kodak、通用、Ford、IBM等这些名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均应用了标杆管理法。而在我国像海尔、雅芳、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到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里最优组织进行参观见学,学习其战略、管理、产品、流程、营销、公司治理、研发、人才建设等等,最优标杆实践。标杆管理学习是一种继续教育的方式,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标杆学习的重点是学习其他组织的研发、技术、流程等,通过参观见学和实践研究,对标找到不足,制定发展战略。
6.()是指运用理财规划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这对个人、家庭以及中小企业、机构的理财目标,提供综合性理财咨询服务的人员。(单选)
A.职业规划师
B.理财规划师
C.管理咨询师
D.物流师
7.职业定向的()是指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匹配的过程,某种程度上,目前的职业可能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桥梁。(单选)
A.恒定性策
B.过程性策略
C.弹性策略
D.试探性策略
8.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信息,一旦产生出来,就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加以广泛地传播开来。这种传播不能够以国界、语言等因素加以限制。(单选)
A.是一种精神财富,具有永久存续性
B.具有可复制性
C.具有可广泛传播性
D.可以同时被许多人使用
9.(),既然同一项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法域内分别取得多个知识产权,而且各个法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权利人可以在取得权利的不同地域范围内分别行使其权利。(单选)
A.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性的信息
B.知识产权是对世权、支配权
C.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
D.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行使
10.属于支配型职业类型的有()。(多选)
A.律师
B.农民
C.经理人
D.政治家
11.组织在许多领域中都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包括()等,且变化在动态的职业系统中都会有所反映,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多选)
A.经济
B.技术
C.社会
D.政治
12.当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维权:()。(多选)
A.申请劳动仲裁
B.提起民事诉讼
C.监察举报
D.信访途径
13.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判断)
正确 错误
14.职业选择包括从业以前的选择和从业以后的选择,前者通过选择实现就业,后者通过选择实现职业变换。(判断)
正确 错误
15.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继续教育是一种普通形式的教育。(判断)
正确 错误
第四篇:2014黑龙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一次作业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2.简述叙事研究报告的类型、要素、标准。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
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5.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一下新型课程文化都有哪些特质。
6.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教师职业的相关规定。
1、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态势是理解,其任务是以理解为基础,对已有的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造和重组,即要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和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结论的得出都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
(二)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以理解为视角的教学评价中,主要强调对教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者对师生行为的理解,师生在教学中出现某一特定的行为,不是简单地把它与既定的标准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或差异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外在行为背后的原因,要注重分析典型或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 以理解为研究视角的教学评价,在开展结果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注重开放式地收集评价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效果。
(四)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评价,理解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评价对象文本的理解。第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本质上也是一种双向建构、双向整合的过程。第三,多元评价主体以评价对象为中介的理解,在理解中形成共识。
2、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3、1.学业压力
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
2.人际支持的缺失
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3.环境支持的缺失
一方面,校园生活环境单调,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课外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
4.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
5.人格因素缺损
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一旦学业出现波折,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4、一、改进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第五篇: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题一份标准答案(模版)
1.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师德素养、理论素质、学科能力和教学品质。(填空)
2.说课 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填空)
3.班级活动设计包括班级活动体系设计和具体活动过程设计两个层面。(填空)
4.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们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是(b)说的。(单选)
A.张志勇 B.埃利雅德 C.叶澜 D.朱永新
1.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填空)
2.叶澜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应该概括为有意思的课。(填空)
3.老师的教师观、学生观、价值观,都体现在他的课堂设计上。(填空)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新修订版本是哪一年颁布的?(单选)c
A.1997 B.2007 C.2008.2009
5.无论是班主任,还是(d)教师,都首先是教师。所以都应该有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职责,并且还要很好地进行协作,只不过是教育与管理的层面或角度不同而已。(单选)
A.文科 B.理科 C.实习D.学科
6.要承认学生的个别(c),通过了解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进行个性关怀和培育。(单选)
A.问题 B.特征 C.差异 D.缺陷
7.(d)就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单选)
A.追因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追踪法
8.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工作,包括(abcd)。(多选)
A.课程选择 B.课程改编 C.课程拓展 D.课程整合9.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要做到(abcd)。(多选)
A.一看课标要求 B.二看教学内容 C.三看学生实际 D.四看教学效果
10.班主任应学会(acd),尊重学生的选择与自由。(多选)
A.理解学生 B.管治学生 C.关心学生 D.信任学生
11.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方面,魏书生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思想。(判断)正确 错误
12.一个人的真挚的爱心与高尚的师德只能用做大事来体现。(判断)
正确 错误
13.有的教师认为,搞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家、教育家及科研部门的事情与中小学教师无关。(判断)正确 错误
14.教师心理会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判断)
正确 错误
15.试述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简答)
答:
1、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联系。
3、强调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4、发挥教师人格力量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参照作用。
2.讽刺挖苦是一种对学生伤害极大的语言暴力。(填空)
3.西雄的研究指出,当一个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时,他就成了实践脉络中的一位研究者。(填空)
4.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d)的事。(单选)
A.职初教师 B.中老年教师 C.骨干教师 D.全体教师
5.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a),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单选)A.方法 B.思路 C.毅力 D.信心
6.说课时,教师应该把说课的重心放在(b)上。(单选)
A.说教材 B.说教学目标 C.说教学过程 D.说教学方法
7.教育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是(c)。(单选)
A.题目 B.序言 C.正文 D.附录
8.新课程背景下的课例研究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abc)。(多选)
A.教学性 B.研究性 C.实践性 D.随意性
9.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备条件,那么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abcd)。(多选)
A.教学的闪光点 B.教学的遗憾点 C.教学的疑惑点 D.设计的空白点
10.有效“调控”的操作要领是(bcd)。(多选)
A.多预设 B.巧转移 C.精引领 D.勤提问
11.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听觉,11%来自视觉。(判断)正确 错误
12.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判断)正确 错误
13.“育人”主要是班主任的职责,非班主任的学科教师只要教好书即可。(判断)
正确 错误
14.教师心理会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判断)
正确 错误
15.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答)
答:
1、基础性能力。(1)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是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基础能力之一,是教师自身主动摄取知识、主动消化知识、主动创新知识的能力。(2)科研资料的收集能力。(3)科研成果表述能力。
2、发展性能力。(1)科研选题能力。(2)科研信息加工能力。(3)科研动手实践能力。(4)科研质量分析与评价能力。(5)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能力。
1.素养即平时的知、情、意、形等方面。(填空)
2.学习通常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团队学习。对个人学习而言,主要是指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组织学习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看待的。(填空)
4.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就是(a)。(单选)
A.教师专业能力 B.教师专业精神 C.师德 D.教师专业知识
5.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a),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单选)
A.生活环境 B.社会环境C.实际问题 D.现实问题
6.要发挥教师人格力量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参照作用。这里,教师的人格主要指其(b)。(单选)
A.学术品格 B.道德人格 C.价格观 D.情操
7.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即能面对(a)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单选)
A.实际 B.现实 C.生活 D.社会
8.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备条件,那么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abcd)。(多选)
A.教学的闪光点 B.教学的遗憾点 C.教学的疑惑点 D.设计的空白点
9.从广义上来讲,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可有(abc)等类型。(多选)
A.实证性论文 B.理论性论文 C.文献资料性论文 D.经验性论文
10.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通常出现三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abc)。(多选)
A.长期情绪倦怠感 B.人格解体 C.低成就感 D.暴力倾向
1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隐藏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是隐性的,说课时不必说出来。(判断)
正确 错误
12.教师表扬学生要适时、适度、适性。(判断)
正确 错误
13.有的教师认为,搞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家、教育家及科研部门的事情与中小学教师无关。(判断)
正确 错误
14.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三个维度构成。(判断)
正确 错误
15.请论述提高“讲授”有效性的策略。(简答)
答:
1、明确讲授的意义和内容,当讲则讲。
2、讲授要与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以求事半功倍。
3、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形象易记。
4、讲授要与其他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相得益彰。
5、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为不讲而讲。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师职业是充满职业魅力的,使能充分体现和提升从业者生命价值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