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未来教师职业要求
谈未来教师职业要求
我认为有以下六点:
1、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出“四有新人”;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知识渊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4、有危机感、有竞争意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5、师德高尚、有无私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6、多才多艺、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关爱学生、尊敬家长、深受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得到领导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教育家——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水平,发表过很多学术论文、著作等、教育成果显著,对社会贡献较大,受社会所关注和认可的教育学者。
.“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能力水平过硬、热爱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做到人们都敬重都认可的“教授级”教师。
教师退出机制的问题:我觉得有高度责任感、有真才实学,教学水平高、能力强、能肩负起教师重任的教师上岗,自己已经尽力,确实不如别人则应该主动退出教师队伍,但要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让不能胜任这一职业的教师继续任教,而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则被淘汰。同时,要考虑到曾经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年老的教师给予生活上的保障。总之,要完善教育机制,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全社会的学生都得到令家长满意的好教师、优秀的教师上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二篇: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谈教师职业道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说过的千古名言,我认为是做好一名教师的最高准则。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如何做好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以德立身,爱岗敬业,奉献农村。记得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献身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甘为人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即使身在农村也应该做好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准备。
二、要以身立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身教重于言教,当好一名教师,必须以身立教,率先垂范,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要以教立学,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要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当好一名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及其他知识,更要让所有的学生受到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更要在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相长。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为和自我规范。
第三篇:教师职业素养要求
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已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所证明。那么,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等。
四、以身作则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发式、教态等,都有较大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作风和气质。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和检点自己,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篇:教师职业要求
1、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职业道德素质:①依法执教。②爱岗敬业。③热爱学生。④严谨治学。⑤团结协作。⑥尊重家长。⑦廉洁从教。⑧为人师表: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乐观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2、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3、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一,采取动机诱发的方法,动机诱导法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基础;第二,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授课通常使用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好的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第三:具体知识记忆方法的指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善于摸索、总结具体程中应总结记忆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关键。
比较形象的说大部分学生内存都很大但硬盘普遍不足就是说他们瞬间记忆的能力是很强的,但隔天再提问有可能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常常提醒学生记忆,不过最好最省力的办法
人都可以做好的,它有很强的技术性。但一个好老师需要把这些技术完美的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我觉得任何一门事物都是艺术来原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我以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没有技术如何去教学,如果说教学中连教师都不懂的话,那就很难教予学生了。另外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想是不是要到高级特级的部分教师才具有教学的艺术呢?我现在还不太理解教学的艺术。
7、现在经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承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很简朴地打个比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忽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以学生为本,其实说的就是传承,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如果只有第一个,而没有第二个,那会是怎么样?
8、你寻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孩子,你真行》高宇《赏识你的孩子》周宏
9、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那一种?
善批评。有人说老师不应批评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哪有学生不犯错误?但是不能让学生重复着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有时可以宽容但绝对不能过渡纵容。宽容是一种爱纵容是对学生的伤害,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给后进生创造机会,展示自我。后进生往往会被教师、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及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嫩个展示自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第四:教师要有耐心,要给予学生合理的期待。后进生的转变时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有些孩子有很强的韧性。对于他们的教育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他们也可能反复犯错误。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应该允许孩子改正错误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第一:利用集体的力量。后进生往往缺乏的是大家的关心,教师要动员其他同学不能歧视他们,要主动去帮助他们,考集体的感情去影响这些学生。第二: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每一项活动都为后进生安排一个任务,让他们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也让他们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2、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后进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给后进生创设更多机会,展示自我。3)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打瞌睡,“呼噜声”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教师如何处理?
教师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否则会失去教师的威信,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和课程进度。教师
想办法稳定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把批评信息渐进传递给他,最后达到教育的目的。
7、如何处理迟到的学生?
首先,要了解孩子迟到的原因,是不是有特殊的情况。在处理迟到的问题上分两种情况来看。对于偶尔迟到的学生,不要小题大做,让他们明白迟到是不对的,有事要提前让家长或同学帮忙请假;对于连续迟到的学生,教师要引起注意,调查迟到的原因,和家长及时沟通,安排好同小区的同学做好监督,不让他迟到。
8、如何处理有矛盾的两个学生?
当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同学批评一通,因为你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往往会模仿老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且,对于未曾了解清楚、未能把握全过程的事情,教师切忌急于下定论,造成“错案”。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应该及时到场,向当事人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时也可以从旁观的学生那里得到信息。然后应该让当事人双方冷静下来,并且回避其他同学,以免激化矛盾。在学生冷静后,让学生先反省,先谈自己的过失。因为孩子大多开口就会说“他怎样怎样”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可以是他自己意识到在矛盾中自己应负的责任,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去、主动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化解双方的矛盾。
10、学生为什么会偏科?
学生偏科有很多原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
行业也是比较辛苦的。虽然教师每年有寒暑假,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师这个行业不错。我想,很多人还不了解教师这个行业。教师每天的工作量至少在10个小时,而在这10个小时里,教师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学生动态等,然后就是对学生进行辅导、交流、谈心、做思想工作,再就是联系家长,与家长一起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以期找到一个更加合适学生的管理、教育、促进、提高的方法。所以说教师是比较辛苦的。但教师也是世界上幸福的人。因为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动更过的人。
13、你最尊敬的教育教事谁?为什么?
我崇拜的教育家很多,在这里我想想说说陶行知先生。我之所以崇拜陶行知,就在于他担任校长期间与教师通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心新路。他曾经倡导“六大解放”这一民主的教学方法。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我们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育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4、如何适应教师这个行业?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我要以优秀的教师为楷模,以身边的师德标兵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
第二:努力过好教学关。进入高校工作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意味着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参与教学。为过好教学关,青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
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要抓好课堂秩序的管理,学会用“眼神”调节课堂情境。四:民主师生关系是驾驭课堂上的精髓。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以保证学习气氛的轻松,达到驾驭课堂的目的。
15、如何规划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
分阶段:前五年(参照11题);后五年:努力提高科研能力。这只是我的初步规划。人忙忙碌碌,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要过去,所以人生总得规划一下;但是人生总按照规划就不会出彩。由于人的知识有限、社会经验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我想人生的很多规划都要 改变。我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世界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人生的目标总得要调整。但是我觉得十年不变的是我对工作的热爱,不变的是对教师的热爱。我想,在今后的十年里,我会全心全意做好我的工作,为祖国培养更多栋梁。在工作之余,我继续深化学习,吸取新的养分。
16、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1)沟通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教师首先要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等。
2)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摆脱束缚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强。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有渴望能够得到帮和理解。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3)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
1)教师要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以为了孩子好,帮助孩子进步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就会让家长心里没有距离感,放下戒备心理,从而放心把孩子交给您。即使是批评学生,家长也可以接受,也不会挑剔。
2)“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尽管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的家长。
3)注意沟通时的语言技巧。有的家长很看重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的缺点。所以与这样的家长沟通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自己的语言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再由浅入深地点出不足。另外,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时再反映孩子的情况。我们的目的让家长明白,讨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教师应该重视家长的意见,要懂得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采纳家长合理的建议,促使自己不断完善教师或班主任的策略,避免判断失误,做到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从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18、教师如何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有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要注意克服自傲、嫉妒的心态。当发生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相互合作与交流。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个教
第五篇:未来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活
《未来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专题学习笔记
前言 引领教师的职业生活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行的意义
作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善治,二是经济的发展,三是文化教育的发展,四是环境保护。
二、《纲要》也直接指出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纲要》对教师职业生活影响的认识:1.学习规划纲要,丰富职业角色内涵。2.把握、领会规划纲要的主题精神,定位教师职业生活方向。
第一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职业的涵义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涵义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奢望,是一种理想的追求,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要求自己进步的一种标准,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努力向上的一种理想的心态。(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专业化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行为和行为尊则。所谓师德,主要是面对特殊的对象学生而提出的基本上要求,即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他的核心是责任感。
三、教师应该怎样树立良好的师德: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第二、承认学生的独立个性,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地发展。
第二讲 领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总体战略的规定和解读
总体战略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主题和战略目标。
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步履艰难
三、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纲要》指出应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二)能力为重
“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核心支柱。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三)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观,必须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和智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家教、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德、智、体、美、老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是战略主题。
第三讲 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上)
学前教育:
(一)国际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国际重视学前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视学前教 1
育立法。国家重视学前教育阶段的政府财政投入。国家重视用计划立项的办法解决学前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二)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第一、学前教育对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人力资源早期开发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意义;第二、良好的学前教育网络对于妇女的解放,改善家庭生活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积极作用;第三、加强学期教育有利于消除贫困,消除弱势群体世代“恶性循环”,为实现人的平等创造均衡的机会;第四、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回报率要比其他领域更高;第五、学前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化的起始阶段,加强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三)学前教育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正在消失,成为某种准公共产品。第二、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第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差距更大。第四、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较低。2.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举措:第一、明确学前教育的功能定位;第二、确定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第三、努力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第四讲 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下)
(一)《规划纲要》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任务的规定
(二)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四)巩固义务教育质量出现了新的局面
(五)如何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发展
第五讲 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历来减负的努力
三、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价值观问题
(二)教育自身问题。
四、课业负担的“度”
五、减负存在的问题
第六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一)全面发展观念
(二)人人成才观念
(三)多样化人才观念
(四)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的特点:1.终身性。2.全民性。3.广泛性。4.灵活性和实用性。
(五)系统培养的观念
二、学思结合:
(一)怎样理解学思结合:1.对学思结合的初步理解: 学思结合字面的意思就是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当然由于对学习的理解不同,对学思结合的理解也会有一些差异。主要的有这样两种理解。其一,认为学习就是求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自己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此时的“思”指的就是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内化这些经验,使之与自己之前的经验对接进行新的建构获得自己的新经验。其二,认为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具有自主学习意义下的学习,此时相应的思维活动是包含在学习之中的,此时的“思”指的应该是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本身的反思。
2.学思结合对学生生活的作用:学思结合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学思结合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思维发展,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用我们的课程改革纲要的语言,就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性目标。
3.关于学习的理解4.对创新的理解5.创新的机制
(二)学思结合的教学实现
凡是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都有利于实现学思结合1.合作学习2.探究学习3.反思式学习
第七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一)注重知行统一
(二)教育者为什么必须做到自身的知行统一
(三)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从教师的视角看知行统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3.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4.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因材施教
(一)《教育规划纲要》中“因材施教”的规定1.如何认识因材施教2.因材施教是一个教学原则、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想。
(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1.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需要2.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因材施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教学原则、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想。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师具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分层次教学:制度化,非制度化.按学习优势的不同施教:利用多元智能理论
(四)当前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的误区:
因“分”施教因“才”施教因“财”施教因“题”施教因“教材”施教
第八讲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的观念和实践
一、教学评价的涵义: 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测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运用科学发展作出价值判断,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是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途径,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杠杆,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正确认识和实施教学评价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教学评价的特点:发展性指向性全程性多元化客观性
四、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性缺失:2.指向性不明确:3.全程性缺失:4.多元化缺失:5.客观性缺失。
(二)改善学生评价的方法 1.观念转变2.科学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1)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2)做好教学的即时评价(3)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第九讲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本位目标
教师社会本位专业发展目标:人文精神专业知识道德品行教学智慧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本位目标
教师个人本位专业发展目标:自我意识研究能力职业幸福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具体表述:人文精神。自我意识。专业道德。专业知识。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教师幸福。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自我的努力教师的指向专业发展的自我努力主要表现为:提高自我意识。自主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研究。自觉的反思。
(二)组织的安排1.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3.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制质量。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5.加强教师培
训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6.加强组织领导,为教师全员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第十讲 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
一、《规划纲要》中对教师道德的要求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道德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教师的专业道德:教师的专业道德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独特的道德品质,包括教师的专业责任、教师的个人道德品性和以自律为核心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与职业道德相比,更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和主体性。
三、提升教师专业道德的途径:
(一)社会应为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提供条件
(二)教师个人对提升专业道德的努力
第十一讲 加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
一、充分信任教师是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
三、注重与教师沟通
四、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五、建设书香校园
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教学角度出发
第十二讲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幸福和教师职业幸福
(一)幸福的解读
幸福包括两个方面:1.客观方面:生活的客观条件。如生活境遇的自由程度,健康状况等。2.主观方面:个人感受,是否快乐,是否称心,是否满足、舒畅。这种主观的感受被称为主观幸福感。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解读: 教师的幸福感包括更深刻的认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幸福感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的持续快乐体验。2.教师的个人幸福是个人主观努力与客观机会条件契合的结果。教师的主观努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学校为教师的发展、教师主观努力创造条件,即可为教师带来极大的幸福感。3.教师幸福是个体对其生存状况与学校环境肯定的价值评价
二、影响幸福的因素
(一)影响一个人幸福的因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2.健康。3.教育。4.职业。5.收入。
6.社会。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因素:(1)德高为师(2)享受工作(3)学生成长(4)专业素养(5)师生之爱
三、教师如何获得幸福
普遍观点认为幸福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积极的自我第二,社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