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研课活动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研课活动总结
本学期,沌口小学的语文教研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成立了研课小组,研课小组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研课小组成员人人上课,其他语文教师集体观摩、评课,意在打造青年骨干教师团队,推广和检验“希望——发展”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研课小组的磨课按照“六步骤教研法”展开,即:个人备课——备课组讨论——专家说课——集体听课研讨——专家点评——反思总结。每一轮在两周内完成,每周完成三个步骤。第一周由执教教师个人精心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备出最初执教方案,各备课组老师围绕执教老师的说课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最后专家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一一做出相应的预设及处理措施。第二周由执教教师按照磨课第一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教师分工合作,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对于课堂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执教教师上完课,教研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绽放群体智慧的光芒。最后由专家点评。磨课的六个环节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最后教研组教师共同反思总结,形成全面的过程性资料。
本学期研课小组共16名成员,两名成员为一组,上同一课题的第一、二课时。上课的每个人都呈现了自己最好的状态,给人以启迪。如:熊利琴和江咏梅老师上说明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都使用了导学案,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了。因为课前做好了功课,小组交流展示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展示,甚至呈现出争先恐后的现象。另外,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表格的设计也是一个亮点,使尾巴的生理特点和表情达意的功能一目了然,让教师认识到和掌握了一种教授说明文的窍门。杨芳老师上第一课时,所采用的随文识字,结合语境了解词语、理解句子,在反复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使老师们明白了“希望——发展”教学模式并非一层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把握,可以是“四步八法”,也可以是“三步”,“七发”、“六法”,甚至是“五法”,方法存乎一心,灵活运用在乎各人。她的课堂教学给全体语文教师上高年段语文第一课时作了很好的示范。雷园老师在教学《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的第一课时的时候,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读写结合,层次递进的朗读让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当堂收益。而王芳老师在教学《豆花庄的小家伙们》一课时,根据语言环境机智的进行语言训练,“教扶放”运用得心应手,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和表达,不仅学生受益匪浅,听课老师也是心领神会、豁然开朗。
在研课小组的“磨课”活动中,每一名成员都曾经历了云山雾罩的迷茫;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协力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通过这
项活动,我们推广和完善了“希望——发展”教学模式,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加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当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处理好毕业班教学和教科研的关系;个别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抓到了点,没有练到位;教学过程中语言啰嗦,语感差等等,还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解决。
总之,研课小组成员间的群策群力,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专家一次次鼓励与点拨,增添了大家努力探究的信心,在下一个学年度,我们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二篇:语文教研组研课磨课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研课磨课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工作,在前一段时间进行了磨课,磨课教师是青年教师王晓磊和刘菲。磨课按照“六步骤教研法”展开,即:个人备课——备课组讨论——集体听课研讨——二次教学——三次教学——反思总结。首先由执教教师个人精心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备出最初执教方案,各备课组老师围绕执教老师的说课进行交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一一做出相应的预设及处理措施。然后由执教教师按照磨课第一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教师分工合作,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执教教师上完课,教研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绽放群体智慧的光芒。评课后,教研组教师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改进的方案,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与反思,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深化、创造与再提升。磨课的六个环节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最后教研组教师共同反思总结,形成全面的过程性资料。三轮磨课之后,我们进入了集体研课时段,分为两个小组,一四级部一组、二三级部一组,利用周二教研时间,一节听课,一节评课研讨。
在反复磨课研课中,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受益匪浅,“磨课”活动让我们经历了不置可否的迷茫;经历了痛苦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领导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更增添了我们努力探究的信心,也是我们收获了很多。
一、在磨课研课中我们对“三课四步”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之路更加明朗。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教材大胆取舍和整合,把单元主题教学与我们的“三课四步”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变原来的一课一课的上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构建了语文教学的五种单元主题课型,即单元预习课、单元精读课、单元阅读课、单元综合性学习课、单元作文课,这样一单元读写结合,读为写服务,既节省了课时,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磨课研课使我们的展示课教学流程更加清晰。
1、课前默写 语文背诵默写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充分利用每一块黑板,每节课课前让学生爬黑板,默写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以是古诗、文言文,也可以是文学常识、字词或词语解释,也可以是文章内容的理解。默写完后黑板上的相邻检查,下面的各小组循环检查,1组给2组检查,2组给3组检查,依次类推。默写对一个词语得1分,多写多得,由组长计入小组课堂评价表。
2、分配任务。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配任务,简单的问题大号回答,稍微难点的问题小号回答,大号回答不对或不完整由小号同学补充。
3、组内交流――导师辅导: 小组内按照分配的任务讨论交流,不会的问题请教导师,导师也不会的用红笔标画出来。
4、学生展示,暴露问题。
学生根据分配任务分组到黑板上板书,板书完毕由导师检查,错误用红笔改正。
5.点拨引导――释疑解难:将展示中暴露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来解决,教师的关键在于启发、引导,能通过学生讲解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讲,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
6.课堂小结——归纳梳理: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理解、回顾、归纳。
7、当堂检测。
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练习、消化当堂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当堂揭示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注意保证时间,促进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同时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训练要注意动态分层,可以包括基础知识检测、变式训练检测、拓展延伸检测。
三、存在问题。
学生质疑环节要不要?应该在什么地方出现?如果在展示前质疑,学生已经会了,那学生上黑板板书的内容就起不到暴露问题的真正作用,充其量只能改改错字。如果放在板书之后,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有些问题的答案比较长,板书到黑板上是不对的答案,会不会浪费时间?
第三篇:语文教研组研课磨课活动总结
初中语文磨课反思 语文组 慈周寨镇王会朋
假期未开始,中心校组织我们昨天在一中听了王长丽老师的磨课报告,磨课按照“六步骤教研法”展开,即:个人备课——备课组讨论——集体听课研讨——二次教学——三次教学——反思总结。首先由执教教师个人精心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备出最初执教方案,各备课组老师围绕执教老师的说课进行交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一一做出相应的预设及处理措施。然后由执教教师按照磨课第一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教师分工合作,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执教教师上完课,教研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绽放群体智慧的光芒。评课后,教研组教师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改进的方案,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与反思,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深化、创造与再提升。磨课的六个环节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最后教研组教师共同反思总结,形成全面的过程性资料。
三轮磨课之后,我们进入了集体研课时段,分为两个小组,一四级部一组、二三级部一组,利用周二教研时间,一节听课,一节评课研讨。
在反复磨课研课中,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受益匪浅,“磨课”活动让我们经历了不置可否的迷茫;经历了痛苦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领导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更增添了我们努力探究的信心,也是我们收获了很多。
一、在磨课研课中我们对“三课四步”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之路更加明朗。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教材大胆取舍和整合,把单元主题教学与我们的“三课四步”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变原来的一课一课的上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构建了语文教学的五种单元主题课型,即单元预习课、单元精读课、单元阅读课、单元综合性学习课、单元作文课,这样一单元读写结合,读为写服务,既节省了课时,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磨课研课使我们的展示课教学流程更加清晰。
1、课前默写
语文背诵默写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充分利用每一块黑板,每节课课前让学生爬黑板,默写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以是古诗、文言文,也可以是文学常识、字词或词语解释,也可以是文章内容的理解。默写完后黑板上的相邻检查,下面的各小组循环检查,1组给2组检查,2组给3组检查,依次类推。默写对一个词语得1分,多写多得,由组长计入小组课堂评价表。
2、分配任务。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配任务,简单的问题大号回答,稍微难点的问题小号回答,大号回答不对或不完整由小号同学补充。
3、组内交流――导师辅导: 小组内按照分配的任务讨论交流,不会的问题请教导师,导师也不会的用红笔标画出来。
4、学生展示,暴露问题。
学生根据分配任务分组到黑板上板书,板书完毕由导师检查,错误用红笔改正。
5.点拨引导――释疑解难:将展示中暴露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来解决,教师的关键在于启发、引导,能通过学生讲解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讲,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
6.课堂小结——归纳梳理: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理解、回顾、归纳。
7、当堂检测。
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练习、消化当堂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当堂揭示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注意保证时间,促进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同时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训练要注意动态分层,可以包括基础知识检测、变式训练检测、拓展延伸检测。
三、存在问题。
学生质疑环节要不要?应该在什么地方出现?如果在展示前质疑,学生已经会了,那学生上黑板板书的内容就起不到暴露问题的真正作用,充其量只能改改错字。如果放在板书之后,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有些问题的答案比较长,板书到黑板上是不对的答案,会不会浪费时间?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对磨课有了清楚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受益匪浅。
第四篇: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总结
送“真经” 献技艺 同研讨 获双赢
——会同县教研室“送课送研下乡”活动小结
2014年上期“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掠影
(摄影:教研室向宥福、唐邦玉老师)
烟雨迷蒙的四月,会同县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在室主任领导下,以服务的心态踏上了视导之路,以研究的心态行进在课改路上。通过调查访问、看课评课、送课下乡、互动研讨等系列活动,从课堂出发,把课堂教学作为探讨交流的聚焦点,为一线老师传道、解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促进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课改有精髓却无固定模式,走在课改路上的一线教师有激情、有迷茫、有困惑„„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现身说法”,于是我们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从4月2
3日开始,集结以教研员为主的语、数、英、理、化
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从课堂上、学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课改一线的老师引航。通过为期一周的活动,我们初步达成了送“真经”,同研讨,获双赢之目的。
一、现身说法,让新课改理念不再抽象
本次活动为三所乡镇学校(地灵中学、洒溪中学、金龙学校)送了九堂优质示范课(语文1节、数学2节、英语2节、物理2节、化学2节)。三个乡镇及周边学校近两百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与研讨活动。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的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剖析点评,切实改变了以往研讨活动“一言堂”的局面,观摩者们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学科教研员针对一线老师们的所困所惑,做以具体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地为教师们充电。
这次“送课送研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实践证明,“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语文科梁博光老师在洒溪中学执教《短文两篇》,让听课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当堂背诵,扎实有效。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谭喜凤老师在洒溪中学新授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整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教者时时刻刻把学生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用数学” 的机会。真实地诠释了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示范课的实用性
以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对示范课有所质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要求示范课的教学设计必须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送
课教师必须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让参与观摩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中的林琼老师有着多次送教经验,且教学效果明显,她在金龙学校展示的是八年级的新授课——新单元的第一课时“听说训练课”,其创新使用教材的能力及任务的设计很有推广价值。来自肖家学校的数学科唐清生老师则为我们展示了《锐角三角函数》,他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幽默的课堂语言、得体的肢体语言,引领学生,通过猜想、质疑、验证,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再综合归纳、梳理知识,这是一堂数学复习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新课改理念展示课。林城镇中学的闫波老师在地灵中学上了九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他逐条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点,结合考点,呈现常见考题,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做对应题的练习。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教学,让学生能听懂会做,这样的复习效果是很扎实有效的。
三、做教学践行者,更要做教学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三中的蒋小兰老师在地灵中学上了一节化学专题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反思道:“一节好课,在学生思维停顿时,需要老师在前面召唤一下,在学生思维启动时,需要老师再推他们一下,他们就活跃起来了。”通过教学实践,她深刻地体会到:给不熟悉的学生上课,要能带动学生,正确的引导是关键。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课改信心。课后,教研员向宥福老师还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实现了送课者与观摩者的双赢
“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旨在为乡镇学校送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
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事实证明,广大一线老师在相互研讨、交流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获得双赢。通过这次“送课送研下乡”活动,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来自炮团学校的英语科吴喜花老师是第一次接受送课任务,她通过反复推敲、精心准备,在地灵中学执教的九年级英语任务型阅读复习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语法式复习模式和套路,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复习模式,挑战了观摩老师的思维,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其复习课上所使用的激趣方法简单易学,很有实效性。但毕竟走上工作岗位才一年多,不能准确掌握受教学校的学情,导致教学设计与学情不相符,所授课没能呈现出最好的课堂效果。但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以及课后老师们推心置腹的探讨交流,送课者与观摩者的专业素养均得以提升、共获双赢。
五、后期活动努力方向:
回顾本次 “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为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在下阶段我们还应努力着手以下工作:
1、建立我们自己的送课送研人才库,确保送教质量。各学科教研员要尽快熟悉自己科目的任课教师,选拔处德馨艺精的老师送课。农村老师送课的做法值得坚持(这次肖家学校唐清生老师送的课反响很好)以后可按一定比例推送农村优秀教师。
2、教研员应加强与送教、受教学校科任老师的交流,明确一线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掌握学校的实情与想法,这样活动才有针对性。组织研讨座谈会前要多给自己充充电,这样下去才不至于泛泛而谈。
3、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兄弟学校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特别突出的老师参加研讨会,提高研讨会的实效。
4、受教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必须在送教到校前两天上传受教活动方案到教研室QQ群,学科负责教研员要跟踪受教学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交流,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5、搞好总结,推广经验。受教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可组织有关教师尝试上一些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
第五篇:幼儿园磨课研课活动总结
今天的活动中有两节集体教育活动,一节是中班语言《云彩和风儿》,另一节是大班社会《身边的广告》。两节课都是在本学期优质课评比中选拔出来的课,并由教研室的领导指导修改过的。
上下午的活动都分为观看原始活动的录像、研讨、修改后的活动展示、点评四个环节。在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这节课中,我认真的记录着每一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感觉和不足认真的标记,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课堂气氛很好,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师幼互动积极有效,而且授课老师的甜美的语言和亲切的教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讨的环节,我被点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在罗列了授课教师的一些优点后,只提了一个小小的、不痛不痒的建议: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到的情景用诗歌里的句式表达出来,以便于幼儿理解并记忆散文内容。可是对于活动目标中第三条“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个活动中我并没有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而我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没敢说出来,原因有二:其一,认为能到这里展示的教师都是能力很强的,哪轮得到我品头论足呢?不能自不量力;其二,没有自信,没敢指出这次活动的不足。我怕如果我说错了怎么办?在这么多人特别是领导面前丢脸,还是不说吧,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底子不足,没义气啊。学习,必须得学习啊!
这一天的活动,我都在认真地学习着,也是收获不小的。
1.活动目标的制定。
每个活动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同时还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目标的表述要以幼儿为主体,尽量使用“理解”“知道”“懂得”“体验”“尝试”“感受”等,避免使用“教育”“培养”“让”等以教师为主体的语言。
比如大班社会活动《身边的广告》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
2.知道广告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激发兴趣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广告。这三个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目标,第三条目标的表述很明显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没有把孩子放在主体的位置上。经过研讨交流将第三条目标进行了修改:体验设计广告的乐趣。
2.活动过程的设计。
要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形式多样。以游戏为主,吸引幼儿的注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将每个环节的目标夯实。
3.教育机智的体现。
这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活动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怎么不慌不忙地、巧妙的处理,使活动能顺利很好的进行下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很深的功底。
4.课堂提问的斟酌。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是否明确,是活动进行是否顺利的关键。在活动《身边的广告》中,当幼儿观看完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之后,范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由于自己生活的经验不足,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范老师马上追问: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在做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视频中人物是妈妈和孩子。我们平时在设计提问时,也应该仔细斟酌,要有针对性,越具体越能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考,引起幼儿的想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