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学活动总结(最终版)
商水县城关乡一中研学实践活动总结
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传承先烈精神,感受红色情怀,城关乡一中2018年红色研学实践团在李扎副校长的带领下于2018年10月23日出发, 前往信阳新县革命根据地,开始为期两天的研学实践活动。
10月23日下午,研学实践团首先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博物馆有7个展厅,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部分,在基本陈列馆,讲解员讲解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形成、巩固、发展、建设及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在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还介绍了新县籍43位授衔将军和50位省军级干部的生平事迹。根据地是一方红色沃土,在十余载战火洗礼中,鄂豫皖根据地军民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以青春热情铺筑了共和国诞生之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重温了那一段历史。学生深刻了解了鄂豫皖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深深的震撼了大家的心灵,坚定了大家的爱国信仰。参观完博物馆,学生们在广场上参观了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用装备,并在将军馆前拍了照留作纪念。
参观完博物馆,同学们又参观了烈士陵园。
研学团先参观烈士纪念堂,纪念堂有悼念大厅、序厅组成。存放有各个时期的烈士英名录,那里 陈列着鄂豫皖苏区创始人之一,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等著名烈士事迹介绍,珍藏着一些烈士珍贵遗物。
悼念大厅,正面由红色花岗岩装饰的三面红旗上面,镶嵌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鎏金大字。正下方是由橄榄枝、菊花、绶带编织而成的汉白玉花环,两侧8个陈列柜里摆放着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大厅穹顶垂挂的红五星组合和墙上巍巍大别山的背景,夕阳血色的主色调,营造了凝重、肃穆、庄严的氛围。
序厅,集中简明地介绍了鄂豫皖苏区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先后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建立了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涌现出吴焕先、高敬亭等著名英烈。序厅展墙上的鄂豫皖苏区大事年表(1927-1947)是对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历史的全面概括。从中可以看到,20年来,大别山革命不息、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在全国各大革命根据地独树一帜。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有13万之多,当时,首府所在地新县人口不足10万,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展墙上展示的十位著名烈士就是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杰出代表:潘忠汝(黄麻起义总指挥)、徐子清(商南起义总指挥)、舒传贤(六霍起义总指挥)、许继慎(红一军军长)、蔡申熙(红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红四军军长)、曾中生(鄂豫皖区特委书记)、沈泽民(鄂豫皖省委书记)、吴焕先(红二十五军政委)、高敬亭(红二十八军政委)。展墙上十支红军战斗序列展示的是十支红军产生、发展、演变的系列图表。
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厅,讲解员介绍了鄂豫皖苏区首府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鄂豫皖苏区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陈列厅集中介绍了鄂豫皖苏区潘忠汝、程儒香、桂步蟾、曾中生、吴焕先、高敬亭、晏春山、肖国清等55位著名烈士事迹。他们是鄂豫皖苏区在册烈士13万余名的优秀代表,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精神的象征。下午5点左右,同学们参观完烈士事迹陈列厅后,来到烈士广场,经过一天的参观活动,教官们让同学们分享了一天的感受,同学们踊跃发言,一致认识到,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绝不辜负先列们的遗志。
晚饭后,三个连队分别报了节目,还有两名同学自报奋勇,担当主持人,在欢呼声中,篝火晚会开始了,同学们各展才艺,唱歌、跳舞、相声、小品,武术表演各显其能。老师,学生,教官纷纷献艺,同学们尽情唱啊跳啊,欢乐到十点才结束。
第二天上午,同学又去参观了许世友将军故居,从讲解员的介绍中,同学们了解到许世友将军的事迹,被将军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精神深深感动。
参观完许世友将军故居,研学团又集中在一个广场上,进行了拓展训练,他们进行了集体摇大绳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耐力和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随后,他们又举行了钻呼啦圈比赛活动,这是一项完全靠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同学们从中感悟到了紧密合作,为他人着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吃过午饭后,教练们把同学们带到一个会议厅,让他们席地而坐,进行感恩教育,教官从学生的基本生活说起,从小时候上幼儿园的那一刻说起,从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说起,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是妈妈在呵护自己,关心自己,疼爱自己,是老师影响自己,教育自己,在整个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官的话语深深的触及到孩子们内心的痛,一个个泪流满面,涕不成声。身处此境,摄像师都把持不住泪流满面。
两天的研学之旅,学生分别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居,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做时代新人,经过拓展训练,学生的团队意思,协作精神,自律意识,感恩意识均有较大提升。
本次活动整个过程中,家长通过微信全程跟踪,对活动成效非常满意。本次研学活动效果显著,一定会成为学生们刻苦努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源泉。
商水县城关乡一中
2018年10月30日
第二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初中部,高
一、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于3月29日到烈士纪念碑前瞻仰烈士活动,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集合,他们排好队有秩序的走向的烈士墓。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学生第一次出来,我们老师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首先开始的是献花送祝福,我们每个人手捧鲜花,默默许下对烈士们的美好祝福。紧接着是同学和老师们依次留言,写下对革命先烈的诚挚祝福,感谢先烈们的无私付出。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时至今日,我们仍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整个活动,虽然历时不长,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不仅在思想上受得了一定的教育,在心灵上也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这次活动的开展既是精神上一次有意义的引导,又使同学们明白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重要性,认识今天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有利于同学们在今后生活中勤奋学习,勇敢迎接困难和挑战,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月31日,我们还在东湖公园开展了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通过外出观察,感受气候与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会在外出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及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初步树立集体意识、集体观念。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我们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才能不断提高文明素养,做讲卫生的表率。所以,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学校以后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第三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2016秋学期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县教育局有关要求和学校安排,2016年11月5日-11月6日,我校组织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七至九年级91名同学在教务主任刘志明和七位老师带领下,赴南京开展旅行研学活动。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活动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主动,热情参与,表现出很高的个人素质和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给其他团队的营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活动开展前,校团委将全体参与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并开展组员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评比,各小组齐心协力,表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给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认真学习,收获良多。在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博物院、中山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科技馆及南京大学等六个目的地,所到之处,同学们拍照留影,认真记录,准时归队,顺利完成各项研学内容。
这次研学旅行活动,既拓宽了我校学子高远的视野,又展现了我校学子昂扬的风采。具体而言,就这次研学旅行,其主要特点在于:
1、组织严密,学校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旅游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玩、娱乐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在科学知识、智力能力、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2、活动前广泛宣传发动,晓谕家长,明确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在外要排队有序,不随意调换位置。
3、形式多样。做到了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避免了呆板的说教。
这次研学旅行不仅激发了我校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其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增进了我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校争光,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贡献的坚强意志。
第四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十一组的同学们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秦陵中学学生的文明素养。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特别是班干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处理的及时汇报老师,出进景点清点人数,保障了此次活动的秩序及安全。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达到了“研学旅行”的目的,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班主任,我也积累了不少校外活动的经验。与金秋同行,收获的不仅是精神的财富,还有人生的一份沉稳与厚重。
第五篇: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马村镇中心小学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为贯彻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按照镇教办的部署,决定开展五、六年级在校学生研学旅行活动。
由于事前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各项活动安排有序,因此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后期反馈
1、为了及时总结本次研学旅行的成功得失,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篇研学旅行随记,由语文教师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要求每个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加深学生对此次研学的印象。
2、每个班级上报几幅最能体现本人或本班此次研学旅行精髓的照片。
二、研学旅行感想与收获
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增进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情感。
4、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
五、存在问题
1、社会公德意识有待加强: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现象还随处可见。
2、部分学生重娱乐性节目,轻知识性展览:有不少学生还是认为研学旅行就是玩,对景区的参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认真听导游的解说,导致吸收效果欠佳。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获颇丰。走出校园,让师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了解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有序、互帮互助、永不放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
马村镇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