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改革方案的设计、课程大纲的制定、新教材的编写与审核、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数学课程改革绝不是对现行课程的简单调整与修正,而是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深刻变革,是对脱胎于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的重建。改革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头脑清醒,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深入研究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人民大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中等专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虽然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一开始便与经济发展脱节,产业界普遍缺乏参与办学的热情,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高职教育先天不足。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在普遍的意义下,凡组织水平最高的事物都处在进化的最高阶段,选择具有组织水平最高的复杂系统作为研究实体,出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应重视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国外数学课程资源,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资源。
要开展对高职各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普通本科院校按照学科分类设置专业,而高职按照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是在职业能力基础上的系统开发,因此,弄清每一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标准与能力要求对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的整合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结构上要实现多样化和模块化,内容上要联系实际、联系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多样化是为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来源学生的实际需要,即既能满足来自普通高中学生的要求,又能满足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既有利于入学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又有利于入学成绩差的学生获得进步。模块化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教材内容选择的重点在整合,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将专业知识融入课本,另一方面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的理解,提倡使用计算机技术整合教材内容。教材素材的选取应采取“深入浅出”的原则,不仅要体现数学的本质,更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注意收集一线教师的优秀案例、课例、实例、活动,将之纳入教材之中。
要落实课程改革,评价改革是最重要的配套措施。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与评价体制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对应于质量概念的符合性,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应该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应于质量概念的适合性,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应该是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对应于质量概念的相对性,培养出来的所有学生,无论其入校时的状态如何,都应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是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前提,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全面的、能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与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期末考试成绩不同,评价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与兴趣,关注学生与同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
教师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改革是人的改革,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做什么和想什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所赖以成长的文化。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高职教育的任何改革,若不能彻底地质疑、挑战或取代传统教育中隐含的价值、信念和假定,就必然导致新技巧适应旧规范,使改革流于形式甚至失败。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表明,教师通常是教改的最大阻力。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习惯,即教师自身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与长期教学经历所养成的习惯。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学习如何处理新事物,并对教师已有的教学实践带来挑战。第二是功利思想,即把教学工作仅仅看作是谋生之道。教改需要教师克服可能会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并可能得不偿失,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对改革的接受、认可与驾驭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成败。改革需要理想主义,“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以这样的信念和毅力,投入到教育改革的事业中,勇于承担教改的重任,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努力做一个有成就并被学生认可的教师。
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教改的方向、质量和深度。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不良是制约教改的“瓶颈”,但是,改革不能等待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改革既依存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又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提供舞台。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单一学科为特征的知识结构,淡化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数学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数学建模教学能力的短期培训。课堂是课程改革真正发生的地方。衡量课程改革的成败,最根本的是要看教室里发生的变化,即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课堂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基地,没有实践,再先进的理念也是灰色的。课堂也是产生改革新理念的母体,没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所有实践都是盲目的。教师要让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使经常缺课的学生走进教室,使心不在焉的学生精力集中,使愿意学习的学生思维灵动,把课堂变成一个生气勃勃、魅力四射的地方。课堂并非一定完美,但应追求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教师绘声绘色、神采奕奕、激情飞扬,学生认真思考、主动交流、积极探究。“在场”的第一要义是让教师的思维回到课堂,缺乏饱满精神世界的教师对课堂是一种危险,对改革的前景是一种危险。
任何一项课程改革都要历经启动、实施与制度化的漫长过程。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仅靠少数院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许多经验表明,校际合作是促进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文的初衷就是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职院校的校长推动校际之间的合作,组织数学教师、专家与教育管理者协同作战,联手攻关,努力实现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二篇: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数学的学习,本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你去解题或掌握数学知识,而是让你在脑子里形成一种严谨、动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 其他科目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初等数学:几何学:研究空间形式
代数学:研究数量关系
高等数学 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其中平面解析几何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学学过
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有关问题
高等代数:研究方程式的求根问题
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图形的求面积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
所有这些学科构成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等数学的宏伟大厦。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最大的区别就是: 高等数学是建立在微积分 之上的,而初等数学不是。微积分是现代数学最基本的一个工具,所 以说没学过微积分就等于没有学过真正的数学。
内容: : 基础——极限
主要——微积分: 一元微分: 导数与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多元微分: 多元微分以及应用
一元积分: 定积分,不定积分,广义积分 定积分在几何及物理上的应用。多元积分: 重积分 曲线积分 曲面积分 三种积分在几何,物理上的应用。
微积分里面最漂亮的定理就是斯托克斯公式,这个公式也是多元微积分的顶峰。单变量微积分中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就是其表现形式,多元微积分学中的格林公式和高斯公式也是其表现形式。现代数学最基本的两门学科就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正如华罗庚的大弟子龚升教授所说的: “一个学生或者老师说他学了多么多么高深的专业,但是他连微积分和线 性代数这两门课都弄不清楚的话,那一切都是空的,糊弄外行是可以,但是如果真刀真枪干数学是不行的”。如何学好高等数学平心而论,高等数学确实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极限的运算、无穷小 量、一元微积分学、多元微积分学、无穷级数等章节都有比较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 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 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 有的放矢。不是每个定理都是关键的定理,因为有些定理只是关键定理的推广而 已。我们可以用读故事的心态去学数学,每一个定理就像一个故事中 的结局一样,一定有它的前因后果,只有弄清楚了某些定理和定义的 终极目的,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我们学了一系列的定理或者定 义,却不知道这些定理和命题是为了什么而服务,那么一切都是无用 功。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 题的特点和解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 举一反三。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 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高等数学有两个特点:1.等价代换。在极限类的计算里,常等价代换 一些因子(这在量的计算中是不可理解的),但极限是阶的计算。2.如果原函数形式使计算很困难,可使用原函数的积分或微分形式,这是化简计算的思想。这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微分方程。
现代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语言,是应用模式探索现实世界物质 运动机理的主要手段,更是现代技术与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历史物理学、天文学、力学的许多重大发现无不与数学的进步息息相关,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磁波和光的本质的发现、海王 星和冥王星的发现、量子力学的诞生等等。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成就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而现代的许多所谓高 科技更是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如:医学上的 CT 技术、指纹的存储和识别、飞行器的模拟设计、石油地质勘探的数据处理分析、信息 安全技术、保险精算、金融风险分析和预测等等。当今的数学不再只 是通过其他学科间接地应用于各技术领域,而是广泛地直接地应用于各技术领域中。
第三篇:高等数学课程总结
姓名:学号:
高 等 数 学
课 程 总 结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 2015年9月我步入合肥学院,并在这里开始了我新的学习生涯。在这里一切都和高中有所不同,一切都变得陌生,新奇而又迷茫。10月份我第一次接触高数,并在之后几月的学习中对高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数学也许是一个令人有些畏惧的名词,有些同学也许就是因为数学学不好或者不太喜欢数学,而选择了学文科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文科生来说,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数学比做是文科生的生命线,有人说数学和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层次,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好数学.在我看来,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奇妙而有趣的学问。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敢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够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既对数学感兴趣,又下定决心努力学好数学,那又怎么会学不好呢?
课本对于数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试题,有很多都是课本例题或其“变种”只要花上一点点时间把课本好好看看,要拿下这些题便易如反掌;反之,要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础题会失分,难题更不可能做得好。数学的逻辑性、分析性极强,可以说是一种纯理性的科学,要求思维清晰明了,因而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合院版《高等数学上册》共分四个大章节,分别为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四章 常微分方程。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函数与极限为基础学习模块是之后微积分学习的工具,主要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两个重要的函数。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该章节为本书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导数的意义,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定义,洛必达法则,曲线的切线方程,单调性凹凸性,微分近似计算,中值定理,麦克劳林公式等。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该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定积分的计算,不定积分的第一、第二换元法,定积分的定义,反常积分的计算,变上限积分的计算,曲线弧长面积,旋转体体积的解法等
第四章 常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以下是我个人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几点: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经验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
第四篇: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
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其中理工类专业占绝大多数,本课程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工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解题方法,掌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
高等数学教研组的几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于97年组织编写了一套《高等数学》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此教材是根据我校工科各专业特点而编写,至2003年末已连续使用5届,学生们及后续专业课教师普遍反映很好,2004年我们采用了面向21世纪国家级重点教材—同济大学主编的《高等数学》(第五版)。此外,我校图书馆及应用数学系资料室又购进大批面向21世纪的国优、省优的相关教学参考书。
(三)师资队伍及学术水平
《高等数学》课程由应用数学系教师担任,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4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下,平均年龄为37岁,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部分教师已有20多年的教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动和培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18人中有4人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即将毕业,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中、青年教师承担了多项科研和教改课题,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近4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统编教材4部,完成和正在承担的科研和课程建设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市校级10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六和附表七)。高职授课率为100%
(四)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学校近几年陆续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为一些课程进行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近几年,高等数学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购买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了本课程的三套教学课件。近四年里,应用数学系资料室购置国内外数学图书500余册,每年订阅相关杂志30余种。
(五)教学内容、方法与基本要求
理工类《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做统一要求,其中包括:(1)极限与连续;(2)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基础;(5)多元函数微分学;(6)多元函数积分学;(7)级数;(8)微分方程。(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六到附表二十三)。
课程的基本要求:提炼经典数学内容、加强近代数学知识及前沿的内容。三百多年来,高等数学理论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在高等数学有限的学时内为了打开接触现代高科技领域的窗口,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如下“三结合”的特色:(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将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中,才能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近几年来,我们发表科研及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 项。(2)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几年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购买引进高等数学CAI课件3套,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辅助教学,并准备开设网上答疑系统。在教学内容上,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将数学软件Maple、Matlab介绍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技能。(3)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使得广大教师摆脱了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广泛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将数学建模竞赛中思想、方法渗透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之中,并通过课件的反复修改提炼,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现代化教学
先后购买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了本课程的三套CAI课件,连续四年来(02——06年)广泛开展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Maple 与Matlab等当代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渗透穿插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佐证材料参看附表二十五)。
(七)建立和使用试题库
96年引进西安交通大学的《高等数学》试题库,04年又购买了其升级版,使用近8年,01年引进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近代数学学》试题库,近六年的《高等数学》考试完全由试题库组题。(佐证材料参看附表二十四)
(八)考核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经验,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命题实施细则和评卷实施细则,在日常教学与考核方式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日历、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学生评教系统。(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六到附表二十三以及附表三
十二、附表三十三和附表三十四)。
(九)课程建设
近五年来,高等数学课程申报了多项省级及校级课程立项并获得批准,资助金额十余万。提供了参加学术会议、购买图书资料、教材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等经费。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今年准备申报校及省级精品课。(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
(十)青年教师培养
近五年来,我们引进中青年教师6人,其中原来是高校教师的1人,科研单位的1人,博士毕业生1人,硕士毕业生3人(现1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本科毕业生2人(1人已获得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入校时,校内组织岗前培训,分配到各院系后,院系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专门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培养。院里多次组织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选拔出几名优秀的教师参加校级的教学比赛,其中我系青年教师赵冰、李静、张彦分获得燕山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组织青年教师聆听优秀教师讲课,听名师讲座和知识创新讲座。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近四年有4名教师考取博士生和2名教师考取硕士生,其中1名博士和1名硕士已毕业。(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三和附表十四)。
(十一)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研究改革
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日历科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有完整的教案及讲义,课堂教学严肃认真,内容传授条理清楚,语言表达准确,课后辅导答疑细致、耐心,学生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坚持听课制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实行年轻教师的导师负责制(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一)。
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2005年申报成功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工科高等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对本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建设。(佐证材料参看附
第五篇: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情况(精)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情况
高校只有深化教学改革,即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到教育模式的变革;从课程教材内容改革到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从专业设置到教师角色的转变等等,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要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为此,在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中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使大家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形成了一致的认识,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法,如: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利用数学软件画图,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形成;确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并讲解。最后,还要有形式多样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达到基本要求的作业题、类型新颖的思考题、判断题、改错题等;指导学生应用数学软件及计算机工具解决一些数学和实际应用的问题。通常在学生完成作业并经教师批改后,从中选择独特的解题方法讲给学生,这比教师讲题更引人入胜,必要时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领悟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扎实,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并且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
同时,为了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在部分学院进行了按层次分流培养的改革试点。即,打破学生原有的行政班级,按照学生的基础和志愿,重新分班,分层次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为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创造了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们将传统的黑板、粉笔加教案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使用,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不能直观表示的抽象的概念、定理等通过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解决了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问题,使教学过程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而且,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了“高等数学习题册”,提供给学生学习。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力工具,加强课外的教学,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高等数学课程组网站,目前该栏目中内容有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与讨论题、名师课堂、网络课件、网上答疑、历年试题、视频教程等栏目,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高等数学创造了条件,受到了同学的好评。
“数学实验”是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在我校化工与环境学院和材料学院的相关专业,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始,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软件设计和Matlab等数学软件,使学生边学边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考试方式的研究与改革
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行的大学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目前大学生的“突击式”学习状况,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前松后紧、期末考试压力大,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根基不实,没有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影响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以后的进一步深造,缺乏发展后劲,由此可见,现行考核方法亟待改革。加强平时考核力度,变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的行程性考核,实现教学的步步为营,逐级扎实推进,从而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和期末一次决成败的局面,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成绩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学部分
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确保达到教学要求,对自学内容要进行测试,使学生把知识学懂、落实;
(2)讨论课及小论文
仅凭兴趣进行讨论及提交小论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真正学有所获,就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
(3)阶段测验
这是使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保证。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只有平时扎实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实现这一飞跃。阶段测验的次数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
(4)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是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我们采用作业全批全改的形式,并将作业作为总评成绩的10%;
(5)实验报告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按实验大纲的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成绩记入总成绩,占20%;
(6)期末考试
这是使学生将一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同时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核;
通过教师和学生座谈及填写学习情况反馈表,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成绩考核方式很好,做到了知识、能力的考核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