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合集]

时间:2019-05-12 22:5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第一篇: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涟水职业高级中学 付从峰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教育功能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出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其中“全民数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高中课程改革最需要注重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全民数学 数学的基础性 趣味性 应用性

【正文】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部提出,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到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不仅要发展普通教育,更多要依靠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还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一半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职业高中数学教育在未来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近来,职高的数学教学受普高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教学理念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全民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经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已在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学生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高中的课程的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我认为两点需要注意。

1、怎样看待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仅从知识方面来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从数学教学内容来讲,每个内容都或多或少地训练着学生的思维,提升着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果以普通高中必修课的内容来要求职业高中的学生,或同样的内容降低要求,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呢?从教学实践来看,降低要求并不能使学生学数学的情况改变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对职高数学课程来讲,更应具备职业目的。我认为,职高数学课程的确立应该在各行各业作一个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来确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不同要求,由于涉及众多,不能完全照搬普高的课程。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介绍但不作要求。

2、处理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到迷惘而垂头丧气。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群、矩阵等名词。要在短时间之内,消化吸收,效果差强人意。为什么不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和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起,来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呢?因此,如果新的方法比旧的方法有更强大的威力,为什么不介绍新的知识呢,为什么总是把一种方法“深挖洞”,而不而它放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之一来加以介绍,多了解几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尤其是了解现代数学方法,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沟通传统与现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正是帮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趣味性在课程中体现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在数学学习当中大多感到的是一种挫败感。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1、创设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我认为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老师安排和控制的,困难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很久以来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一下子要重新回到数学的本来面目中去,首先教师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有“这也是数学吗?”这一种疑问,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文化性,加强数学发展史内容。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1]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应用数学。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自学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2]。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失败、再失败、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人人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数学的理解。因此在职业高中阶段用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应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三、实践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曾有人说,如果一门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那么这门学科的发展就仍不完善。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我认为职高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各专业的融合。

进入职校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而有的行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就不是太多。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商业方面主要侧重点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人进入高职进行深造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调查后得出:在商业中用到了四则运算、线性规划、估算、最优化问题、微积分初步(求导)、概率与统计(估计)等,建议这些知识在课程中应有所涉及,并以它们在商业活动中的本来面目进入数学教学内容。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如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与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学生们能对它们作出理性的认识和鉴别吗?这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关系到具体的专业的,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如果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了本业的具体内容,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数学课程具有区域性。职业高中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管是在举例中,还是在学习调查研究中,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改变原来的“数学与生活脱离”,“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总而言之,我认为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高中数学的改革如果以同样的决心和勇气,借着这一个改革的春风,是一定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丁尔升 再谈面向新世纪的数学课题 数学通报,1994(1)

2、初中数学 吴衍林 彭启文 宏思出版社(香港)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数学新题型研究 沈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设想(范文)

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设想

作者(来源):灞桥进校 发布时间:2009-09-18

摘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入手,对初中与职高数学的衔接;制定必要的专业大纲和校本教材;力求针对职高中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真正之目。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 “基础性”、“趣味性”和“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新课标 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职业教育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基础性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上也是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一、“基础性数学”应着重体现

初中三年,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已在初步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总体较差,学习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要求、对待,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行。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1、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职高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职高数学园地。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等,有新内容,又有旧知识。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讲

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如:“函数”教学,初中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高中则重在集合的观点,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2、处理好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的衔接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如果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及群、向量空间、矩阵等数学名词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些,学生就能很快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趣味性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学选取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而逐步丧失学习的原动力。

1、适时开展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对进步快的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2、体现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数学教学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省略了。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发展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

1、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职中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后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

(1)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这两个专业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

(2)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交流电中电流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4)对幼教专业,可以以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制定数学大纲。如:有关数量,图形,珠心算等的课程就比较适合。

(5)对有些商业性的专业,应增加“折扣率”,“利润率”,“标高率”,“盈亏率”等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职业高中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起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重视它,还要把它作为一项研究去行动去实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第三篇: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三年弹指一挥间,一轮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从起点到终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一轮课程教学又重新开始,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在此对过去三年的教学工作大致作个总结。课改三年来,我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质量为生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即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五个方面的交流,即教案交流、课堂交流、作业交流、教法交流、学法交流。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课改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

一、让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深厚的教学理论基础是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立足点。教学观念的更新、知识储存的增加、教学方法改进是每位课改着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一种教改措施的形成,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实践,若无可靠的理论依据作指导,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是永葆教学艺术青春的驻颜之术。“教然后知困,学 然后知不足,知困才能自反也,知不足才能自强也”,只有把教学与再学习相结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才能“教学相长”。

对教学改革我没有停留在口头或理论上、而是一心扑在教学研究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抛弃积淀在头脑中陈腐的传统思想,倾注了大量心血。我立足自己的实际,扎扎实实学习教育理论、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孜孜不倦的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勤勤恳恳的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通过参加市级课改培训;校本培训;自我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我在组织与实施探究活动中,精心点拨,让学生大胆猜想。“点”是言简易赅,“拨”是晓知以要害,拨开迷雾,猜想是经过猜测和推想、联想得出规律或结论。下面我以探求摆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为例用我、乙两个教师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充分说明:

探究活动方案(我)

探究活动方案(乙)师:请同学们拿出火柴摆三角形

通过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生:(积极发言)摆一个三角形

需三根火柴; 生:摆两个三角形需五根火柴; 生:摆三个三角形需七根火柴; 师:请猜一猜摆四个三角形用

几根火柴?摆n个三角形

用几根火柴? 生:摆四个三角形用九根火柴;

摆n个三角形用(2n+1)根

火柴。师: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3、5、7的数字变

化规律猜得的。

师:请问摆四个三角形最少用

几根火柴?

生:经过多次实验摆放得出最

少用六根。

师:请你给演示一下是怎么摆的。

师:请摆摆看,摆一个三角形 用几根火柴?

生: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火柴; 师:摆两个三角形用几根火柴? 生:摆两个三角形用五根火柴; 师:摆三个三角形用几根火柴? 生:摆三个三角形用七根火柴。师:摆四个三角形用几根火柴; 生:摆四个三角形用九根火柴; 师:摆n个三角形用几根火柴? 请猜一猜。

生:我猜出来了,用(2n+1)根火柴。

我的探究方案在点拨和猜想方面比乙的要点有很多优势,我的点拨中没有人为规定探究的方向,没有给出具体探究的方法,进行开放型的问题设计,给学生主动猜想,大胆猜想留有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而乙给出了探究的方向及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由此启示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精心点拨,教的“少”一点,引得“巧”一点;学生学的“精”一点,领悟的“深”一点。总之,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大胆猜想,逐步向既定的目标靠近。

2、置疑与尝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状态,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要有层次、有坡度的设置问题障碍,使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相得益彰,为继续探究埋下伏笔。我不断校正探究的方向,让学生大胆尝试,给予一定的发展尝试与再现,为发现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失败的辛酸,通过做和悟,进一步再尝试,去想象、发现和创新,饱尝成功的喜悦。

3、启发与质疑

孔老先生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启发显得有为重要,我认为教师要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1)启发的原型,是指认知结构中得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要经历第一次抽取原型,第二次抽取原型;(2)启发的时机。要把握时机、创造时机;(3)启发的力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示之始而正于终。”(4)启发的手段要多样,如“置疑启发、观察启发、类比启发、归纳启发、自学启发”等;(5)启导的方法要得力,善于诱导、指导、引导、疏导。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投入、展开、深入、拓展阶段质疑。我在探究活动中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的学,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分析;小结让学生做,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质疑。

4、解惑与发现。

经过发现得出正确结论,是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最终归宿,我对症下药,要

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过关,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实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务实双基。

在三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取得丰硕成果,我撰写的论文《数学课堂讨论之管见》获吴忠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获自治区论文评选三等奖;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获吴忠市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通过基础教育经过三年课改的实验,我心中真正产生了不改不行的感觉。课改的过程也是我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课程实验中共同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认同理念—形成自己的经验—在实验中运用—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课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以上是我在三年来课改中已取得的一点点经验的总结。当然,课改是艰辛的,但只要你孜孜以求,开拓创新,定会与新课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容桂城西小学岑万泉

在教育线上工作了七年了,正值是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我对此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的需要要。在课程内容上,现行小学教学教材内容贪大求全,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0%的教师与学生认为教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现有的应用问题更多是为数学体系服务,是人为的东西,并不是源于生活中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陈述方式基本上是演绎型的,是对符号的直接操作或是重新再操作,都是从符号到符号,造成现在的数学教材是“教”材,而不是“学”材。既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以统一性教学、教师独占课堂、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教学效率低等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一次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重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轻视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本身缺乏热忱向往。在学习状态上,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情感上讲是被动的、缺乏自信帕,不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从知识

形卷上讲更多是结论的知识。更多是技能技巧的,更多是缺乏应用价值的。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外在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分数前压力。而不是来自耐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新课程改革是必须的。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过去的课堂教学一向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一些教师比较认同教师就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观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创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确实这样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如有的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找规律”时,引导学生找出课室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们找出了窗帘布的花边、吊扇的安装位置等等,改变了过去的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体现在师生互动多,学生活动机会多,生生之间,师生之

间的交流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学生敢于提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体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与新课程改革相距甚远的地方,如:

1、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入;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上还需加强;

3、在处理多元化与最优化的关系方面还需加强;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知道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走进课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自主探索之中,他们是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是课堂舞台的主角,他们敏捷的思维与精彩的发言能博得老师的欢心,能让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靜下心来思考一下,在这热闹的背后

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更有甚者连观众与听众都称不上,他们是随心所欲的“自由人”,可以做任何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田地,使我们的教学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但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研究者与我们教师不断的尝试、探索与反思,让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渗透着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需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分析和挖掘教材中零散的、潜在的人文因子,在教学时间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良好、健全的素质,做到授知和育人并重。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孩子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教者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为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

在21世纪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一位数乘法”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21世纪教材教

学中也正是体现了这点。我在讲“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照寻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种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总之,在使用21世纪教材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多一些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杨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我发现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条纹的规划。为此,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校沟通,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数学教学仍然在尝试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马追击就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它需要教师通过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下载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思练镇中心小学:莫增军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_范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种局面渐渐的没有了,推开教室的门......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改革方案的设计、课程大纲的制定、新教材的编写与审核、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