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得与失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得与失
高家堰小学数学研修组
小学数学课改在我县开展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回想这三年多我校数学教学中一点一滴,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在积极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认认真真的钻研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一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他们不再畏惧老师,不再畏惧考试,敢于直言。二是学生的想像力也丰富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我现将我校数学教学开展情况作了一个小结,以蚀读者。
一、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1.我校着力于培训师资,转变传统观念,采取专题讲座、座谈讨论、撰写论文、写学习笔记,加大力度、强化培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长时间、抓考核等措施,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解除了观念的束缚,增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信心,数学教师得教育教学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
2.我校在教学中实施了专业引领、典型指导,抛砖引玉,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近几年,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校采用迎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例如:利用研训中心督导检查,请专家对老师们进行学科培训,带好课到我们学校示范。再就是请镇内有经验的教师、教学骨干、专家到我校上课示范。同时,我校也积极派出数学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3.以《教师素质发展报告册》为轴心,积极开展校级研训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完成《报告册》,完成率达100%,其中优秀率达20%以上(指标限制),其余全部合格。以《课堂优化的评价方案及细则》为指导,对老师课堂教学实行等级评估,我校教师上课达到A等水平的40%上,达到B等水平的50%,达到C等水平的10%。
4.以研究课题的实验为契机,转变教学方式。我校数学教学围绕镇中心教研组申报的数学课题的《数学内容开放式教学》开展研究,我们在加紧实验的同时,从小学改革的背景、现存问题到三维目标的确立,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转变教学方式。由于研究课题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师深刻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进而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大胆实验新学习方式,使“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发现问题,互动解决,共同提高”的改革思路,逐渐清晰且逐渐变为现实。
5.我校对学生实施了评价改革,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用“星级”方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课堂上有了教师热情的鼓励、宽容的态度、激励性的评价、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提出问题,改变了以单纯地评价、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的现象,体现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评价学生。同时班级也创设喜闻乐见的评价记录,如,一月一评,一周一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培养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学生的成绩不断下降。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鄙人认为有下列原因:
1.来自教育系统和来自社会家庭的客观原因:一是,学校教研评价制度的中心是常规检查(教师素质发展报告册,查教案,查书面作业等)。教师们为了接受各级的常规检查不得不成天埋首于成堆的教案、作业中。现在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原因是,学校规模小,没有平行班级,各年级教案不能通用,教师们只会越来越辛苦。同时,教师们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领会新理念,探索新教法以便使新课程得以顺利地实施。再加上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几乎每个教师都要担任好几门学科的课程教学,这又要求教师们在力求使自己的专业科转型的同时,还得努力的钻研技能科的课程。这么重的工作量只会使教师们疲于奔命,颇有“顾此失彼”之感。二是由于农村文化素质普遍低城镇,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不高,特别是现在受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程度有所削弱。因自身所接受的教育有限,部分家长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且现在进中学也不再以成绩而定,那么学生的学习是好,是坏都不重要了,因而就放任学生不管。亦有部分家长虽说也较为重视教育,但实行了素质教育之后,分数不再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家长们变得无所适从。少了家庭,社会的监督与配合,学生自是更加地放任自由了。
2.来自于教师们本身的原因。在接受了新理念后,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所采取的措
施不到位。一是过多的使用外在的动力,徒劳无功。新教育理念强调要重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我们随处可见教师们努力地创设各种情境(如:通过讲故事,游数学王国,闯关游戏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确实收到了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发现过多的采用外在的动力刺激学生,反使学生只知一味追求新鲜、刺激而忽视数学本身的魅力且这种外在的刺激无法长久的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过多的鼓励与赞扬,适得其反。“真不错”“太棒了”“很好”“真聪明”诸如此类的词语,你在课堂上随时可听。不错,我们是要把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放在首位,是要尽力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量地让学生享受成功感。但过多的滥用鼓励与赞扬,却只会使学生麻木、盲目,反而失去了激励作用。三是过急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讨论与交流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利于学生接收多方的信息,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有效的讨论与交流必须经历学生“独立地思考——组织语言——表达”这一过程。这就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却是教师一声令下“开始讨论”学生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这样不加思索的讨论、交流非但不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反而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三、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1.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现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活起来了,透过这份热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作一
番冷静思考。却发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还存在某些偏差。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期望达成的效果之间尚有一定距离。
2、教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实施并不是要摒弃以往传统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确认识的重要观点。
3、对学生的评价提倡“真、善、美”。从培养人的发展目标来看,要让学生“实事求是、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关注学生的发展比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更为重要。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真、善、美”。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思练镇中心小学:莫增军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
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