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5 15: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孩子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教者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为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

在21世纪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一位数乘法”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21世纪教材教

学中也正是体现了这点。我在讲“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照寻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种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总之,在使用21世纪教材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多一些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杨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我发现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条纹的规划。为此,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校沟通,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数学教学仍然在尝试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马追击就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它需要教师通过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_范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种局面渐渐的没有了,推开教室的门走进课堂,发现数学课上少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合格课的浮躁与繁杂,大部分老师正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与新课标接轨,同时许多老师积累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尽管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最终的回归点是最好的那张试卷,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和误区。今天我将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等内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翻开我们的教材,大家会发现无论是第几学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图画,编者为什么设计这么多图画呢?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课改体系所必须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直接培训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这幅图画中你看懂了哪些数学信息?”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们数学课上所缺少的东西,只有长期培养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才会遇见任何问题都会处理,然后在探索的基础上看能够学会多少,千万不要一切都代替。老师讲例题的做法,就像压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学,再在学生学的基础进行点拨和引导。

当孩子们找到了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学会采集归纳,尽量往本节课所设计的目标上靠,在学生发现不了的情况下,教师才点拨和引导。一定要先点拨,点拨达不到要求时再引导。这两个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点拨的程度要轻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点”;而引导的的程度是比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带领或带着某人向前进”,大家看,程度是一样吗?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无论是点拨还是引导,在学生对数学信息已经彻底弄明白后,就应该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根据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学;而“探究”则是“探索研究”的意思,这也是有一个层次问题,先自主后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合作的过程,在自己得出结果的基础上与别人对一对,比一比,看一看彼此的不足,这是一节数学课的第二个环节。

下一个环节是汇报,汇报的结果应该是多样的,此时教师的工作就是认真听,协助其罗列所有结果,当学生把自己的结果统统汇报出来后,让学生发表观点并且找到规律,这个过程是教师协助其完成,还是点拨和引导,量力而行,据况而定,教师协助寻找最简捷最优秀的那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规律,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就按照这种简单的方法去做这样的题。

最后巩固训练延伸。这个环节不多说,我们的老师们做的都不错。

其实,流程是及其简单的,就是:立足生活文本 → 总结数学信息 → 自主探究合作 → 汇报总结规律 → 巩固应用延伸。

在立足文本,把握流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数学信息,呈现开放。

现行教材中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图画,图表等配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来呈现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顺序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按顺序采集数学信息,然后逐个处理所呈现出来的条件,有时所有的条件学生都是用得上的,有时部分条件就是多余的,是用来迷惑学生的,通过多余条件来检查学生对事物规律的探索掌握情况,这与现实生活是接轨的,现实中的信息传递是多途径的,电视、报纸、对话等都可以带来条件和问题,呈现形式可能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信息也许是杂乱无章的、可能是多余或不足的,需要重新筛选、梳理、结合。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我们平时的训练必须让数学信息应尽可能开放,“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②、解题策略,呈现开放。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适度引进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开放题,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通过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至少一种方案,这些方案的出台势必会有对有错,有简有繁,无论什么样一定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序,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提出的渊源在那里。此时老师的点拨尤为重要,经过筛选比较后,那一个对的,那一个简单些,那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老师就要重点点拨那一个,而此时老师站出来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感悟真谛,而比老师滔滔不绝大讲一通强的多的多。这样,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主,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新的教学理念。

③淡化模式,呈现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为了追求“高效”,教师往往会总结出了一些解题模式,如“把结果或规律提前出示”“大数-小数=相差数”,而学生也喜欢用这些模式或规律直接去套题,从而导致学生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这是最失败的数学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避免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因此,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实施开放教学。

随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传统的东西将更多地投以审视的目光,企图摆脱传统的束缚,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们在着手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换,综合地处理好下列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协调,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1、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于是不用教材的例题,自行编纂,这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们一定不要脱离教材的本意,在灵活处理时一定要现弄懂编排意图,然后在编纂,而随意的不加思考的发挥想象,其结果或许是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一节课具体的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目的或结果;而教学的过程,就是达到目的和结果的经过,通过在过程中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类比、概括等活动,寻找到数学中本来就存在的共同规律,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这个共同规律就学生难以获得,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必须重结果,更重过程,在过程中寻求规律,在过程中寻求结果,切莫盲目把规律结果提前出示。3. 认清“新理念”与“旧方法”的关系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得出数学内在的规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先揭示规律,让学生拿着规律去套用,于是学生就不用去思考去探究了,整个一个课堂在套用中完成。事至今天我们当中的许多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总是怕学生学不会,于是唠唠叨叨,罗里罗嗦,吐液横飞,满堂生讲,老师们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观点,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处于不败之地,那时成绩自然会遥遥领先,名列前茅的。那时唯一值得高兴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轻松了,不累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是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不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经验,解决各类问题。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把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5.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数学课堂一定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形式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学生学会各种知识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简而言之就是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一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学会什么,且不要只重视了丰富多彩,繁杂纷纭的形式,而忽视了最终的目标。

总之,数学教学仍然在尝试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马追击就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它需要教师通过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种局面渐渐的没有了,推开教室的门走进课堂,发现数学课上少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合格课的浮躁与繁杂,大部分老师正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与新课标接轨,同时许多老师积累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尽管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最终的回归点是最好的那张试卷,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和误区。今天我将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等内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翻开我们的教材,大家会发现无论是第几学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图画,编者为什么设计这么多图画呢?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课改体系所必须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直接培训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这幅图画中你看懂了哪些数学信息?”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们数学课上所缺少的东西,只有长期培养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才会遇见任何问题都会处理,然后在探索的基础上看能够学会多少,千万不要一切都代替。老师讲例题的做法,就像压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学,再在学生学的基础进行点拨和引导。

当孩子们找到了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学会采集归纳,尽量往本节课所设计的目标上靠,在学生发现不了的情况下,教师才点拨和引导。一定要先点拨,点拨达不到要求时再引导。这两个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点拨的程度要轻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点”;而引导的的程度是比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带领或带着某人向前进”,大家看,程度是一样吗?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无论是点拨还是引导,在学生对数学信息已经彻底弄明白后,就应该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根据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学;而“探究”则是“探索研究”的意思,这也是有一个层次问题,先自主后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合作的过程,在自己得出结果的基础上与别人对一对,比一比,看一看彼此的不足,这是一节数学课的第二个环节。

下一个环节是汇报,汇报的结果应该是多样的,此时教师的工作就是认真听,协助其罗列所有结果,当学生把自己的结果统统汇报出来后,让学生发表观点并且找到规律,这个过程是教师协助其完成,还是点拨和引导,量力而行,据况而定,教师协助寻找最简捷最优秀的那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规律,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就按照这种简单的方法去做这样的题。

最后巩固训练延伸。这个环节不多说,我们的老师们做的都不错。

其实,流程是及其简单的,就是:立足生活文本 → 总结数学信息 → 自主探究合作 → 汇报总结规律 → 巩固应用延伸。

在立足文本,把握流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数学信息,呈现开放。

现行教材中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图画,图表等配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来呈现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顺序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按顺序采集数学信息,然后逐个处理所呈现出来的条件,有时所有的条件学生都是用得上的,有时部分条件就是多余的,是用来迷惑学生的,通过多余条件来检查学生对事物规律的探索掌握情况,这与现实生活是接轨的,现实中的信息传递是多途径的,电视、报纸、对话等都可以带来条件和问题,呈现形式可能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信息也许是杂乱无章的、可能是多余或不足的,需要重新筛选、梳理、结合。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我们平时的训练必须让数学信息应尽可能开放,“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②、解题策略,呈现开放。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适度引进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开放题,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通过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至少一种方案,这些方案的出台势必会有对有错,有简有繁,无论什么样一定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序,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提出的渊源在那里。此时老师的点拨尤为重要,经过筛选比较后,那一个对的,那一个简单些,那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老师就要重点点拨那一个,而此时老师站出来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感悟真谛,而比老师滔滔不绝大讲一通强的多的多。这样,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主,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新的教学理念。

③淡化模式,呈现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为了追求“高效”,教师往往会总结出了一些解题模式,如“把结果或规律提前出示”“大数-小数=相差数”,而学生也喜欢用这些模式或规律直接去套题,从而导致学生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这是最失败的数学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避免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因此,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实施开放教学。

随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传统的东西将更多地投以审视的目光,企图摆脱传统的束缚,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们在着手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换,综合地处理好下列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协调,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1、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于是不用教材的例题,自行编纂,这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们一定不要脱离教材的本意,在灵活处理时一定要现弄懂编排意图,然后在编纂,而随意的不加思考的发挥想象,其结果或许是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一节课具体的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总之,数学教学仍然在尝试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马追击就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它需要教师通过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思练镇中心小学:莫增军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祥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活动探索。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认为从五个方面入手,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有了问题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

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新一轮课程要求学习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这是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

下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容桂城西小学岑万泉在教育线上工作了七年了,正值是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

    连云港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报告(2010.9)

    连云港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报告 我市地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个县,新浦、海州、连云三个区。全市普通小学488所,九年一贯制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交流材料 萨拉木。阿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杨会格)

    我眼中的“小学数学课改”新疆农十三师红星二场学校杨会格我眼中的“小学数学课改”在这个竞争激烈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也快速的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就要求教育培养出适......

    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三年弹指一挥间,一轮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从起点到终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一轮课程教学又重新开始,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