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05: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再加之现今仍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大纲,教学所使用教材也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特色,因而影响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志。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或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它既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经营或技术服务第一线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不是搞学科的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也不是从事某种劳动岗位的简单操作或服务。他们面向的是以下三类职业岗位群:一类是在生产或服务岗位应用成熟的技术将工程人员或企业首领的规划、设计、决策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或技术服务;一类是在经营性岗位应用先进的管理规范和经营技术,按照企业首领的规划、决策进行技术性管理;一类是在高技术操作岗位进行高智能的技术操作。这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应该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宽泛,但不要求系统严谨,而在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上要强于学术研究或工程设计人才;在产品制作或服务操作的熟练程度上可能不如熟练技工或服务员工等单项技能型人才,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面要比他们宽,技术实现能力和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要比他们强。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高职培养目标的这些特点,才能把握高职数学课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区别,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课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搞好高职教学课程的改革。

二、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要搞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正确认识数学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地说,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定位在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工具这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课作为专业知识和终生学习的文化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方面,数学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学习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就必须在已有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随着终生学习社会的形成,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仅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再提高的“平台”,而数学知识是形成再提高“平台”的重要构件之一。

其次,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数学作为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工具,其应用极其广泛,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中早已得到共识。

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1、职业方向的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强,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或

岗位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必须体现某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特点。但是,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还必须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生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数学课必须恰当地处理好职业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为此,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的方法,以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三大功能的整体实现。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为专业方向所规定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的工具,这是其三大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不可能达到数学课三大功能整体实现之目的,就连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也难以达到。因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使用,必须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公式定理中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就是数学知识间的系统性。不了解这些,就想生搬硬套地使用某些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必需处理好其实用性与学科知识自身系统性的关系。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理论的严谨性,又不放弃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既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又不放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3、学科知识的重点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关系

要使高职数学课教学三大目标的整体实现,其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知识范围广,涉及到的知识面要宽泛;二是知识线条粗,不要求学科理论严谨,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如定理、公式等不作严谨的理论证明,而采用直观归纳或几何解释的方法,以通俗、直观、浅显的形态出现。三是教学要求深度浅,删去不必要的较深理论知识和较难的例题及习题;四是结合实际应用多,突出数学建模知识与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重点选择上,不能拘泥于普通高等教育中传统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既要考虑学科自身系统性的需要,更应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四、搞好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大纲是课程的“宪法”。只有在科学、完整的数学课程大纲规范下,才能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现在急需根据专业大类(如工科类、财经类、管理类等)构建体现高职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数学课程大纲,用大纲来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审定等。

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法与学法的“载体”。因此,要搞好数学课程改革,实现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三大功能,就必须有一套科学适用的教材。首先,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先进教育思想的载体。教材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开发。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时,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注意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数学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开发。

其次,教材在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上既要科学又要有创新。传统的高专教材在内容及结构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一是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割裂了数学理论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二是注重经典学科内容,缺乏现代数学方法及其应用,因而很难体现为专业技术提供数学工具的教学目标。三是过多地注重了数学自身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新教材必须克服以往教材中的这些缺点,在内容的选择、取舍和结构的处理上既要科学又必须有所创新。一是在概念的引入上,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将大多数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这样既能减少学生学习和认识过程中的困难,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四是在教材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条块,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不违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来组合新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要求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教材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先进的教法与学法是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本好的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以教导学、学生以学促教,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新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新体系。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并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程特点的师资队伍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既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也是先进教学摸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造者,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搞好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由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殊性,给高职数学教师提出了如下一些特殊的要求。

首先,高职数学教师除具有系统的数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外,还应对所教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以便掌握数学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把握专业应用数学知识的重点。

其次,因高职数学课内容具有知识面宽泛、内容多而浅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以便达到在对数学理论不做严谨推导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掌握并且会运用。

第三,由于高职数学课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掌握应用实际,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因高职学生要有相当多的时间用于现场实践,因而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数学课知识内容又很宽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形象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职数学课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只有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功夫搞好大纲和教材建设,并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数学课程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济宁272017)

第二篇: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以下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还有待在操作层面上和实践探索中进一步研究,希望广大实验教师和课程改革的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翻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让数学变得可爱、有趣,难怪孩子们一拿起课本就爱不释手。新标准、新教材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教材在内容上广泛选取那些具有教育价值又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教材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享受乐趣,感受自尊,收获自信。

一、关于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

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从数学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数学活动中的建构性学习;从仅于数学内部学数学转变为更多地联系数学外部(社会、生活、其他学科等)学数学;从追求特定时限学习目标的实现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数学教学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教育”,而是“通过数学的教育”。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仅仅是一种手段,当然也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数学教学促进人的一般发展。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体现数学教育与国民素质、人的理性思维、自我情感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关系,体现出平等教育、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二、关于有效的数学学习和教学

有效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三、关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案的制定

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不同,全国统一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各地区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班的学生。甚至由于编写时间的仓促,教材的编写内容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按建构主义理论来说,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深入钻研《标准》、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学的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做到“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我们就参考使用,不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就可以完善或修改,甚至自己设计”。

四、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方面。“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旗帜性口号,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相比较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方式陈旧,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有的地区居然是这样进行培训的:给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发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手册,然后让他们做一张试卷,教师的任务就是到学习手册上找现成的答案。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2、现实的落差。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充足的发展空间。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虽然正在积极研究与实践,总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小班化教学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实际情况是,基本上很多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每个班级都有将近50个学生,甚至有的班级达60多人。有的教师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了,哪里有时间来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啊。”课程改革步伐太快,许多与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课改信息闭塞,致使课程实施在落实到不同学校的时候,效果往往是差异悬殊的。

五、思考: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新课程改革之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困境,一个原因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它需要课程专家走出象牙塔,深入教学实际,继续加强对实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包括学科通识培训,也包括专题培训等,实现专家与一线工作者的密切合作,这是新课程美好愿望先进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成为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2、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符合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提高,要改进教学和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树立“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

3、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注重过程、开放育人资源在新教材实现多元化的同时,全力保证它的质量,努力实现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的整合。

经过60年发展,可以说,我国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国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现在从小学到大学出现各种私立学校,甚至私人专职教师也逐渐兴起,从这些可以反映出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小课堂老师的全方面教育,他们认为只有精心严格的教育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的合格学生,才能使孩子顺利考上名牌大学,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是对我们国家公共基础教育设施的考验,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人们对教育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在学校接受更加丰富的素质教育,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说白了些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开始学习多门课程,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长大后具备多种生存技能,以便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时代永远处于主动地位。

第三篇: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及建议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及建议

[摘要]高职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课程体系也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中不断完善,文章分析过去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观念、方向及具体实践,总结近年来课改过程中经验与得失,并对高职数学课的改革提出一些更具体、更细致的操作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范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函数论、概率论、数学教学方法,湖北 孝感,432000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14)02-0077-0002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多数理工类、财经专业课程构成中,高等数学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因为数学课不仅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为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发展,高职院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了适应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也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其中之一。但由于对数学课程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得不够深刻,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授模式、效果评价等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没有突出高职应有的特色,从而很难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各学科和工程技术对高等数学的要求。

一、高职数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明确高职数学教育思想和观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实用型的,直接为学生能够快速地走向特定职业之路打下基础,它不同于以学术性、研究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故而,数学课程只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工具,主要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以及可操作性,而不是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严谨的思维,等等。因此,高职的数学老师在把握好数学教育思想的同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不同学生的专业课程常见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

(二)调整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和结构

尽管高职数学课程逐渐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数学教材的建设却滞后很多。高职数学的教材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表述方式与方法、内容的布局、例题与课后习题的选取方面要能充分地体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必需、够用”是高职数学教材编写的总原则,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满足几个具体要求: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用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因此,高职数学作为一门进行高职教育的重要的基础课,应将篇幅放在数学思想的介绍,直观的几何图形解释,具体的实际应用上。对于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定义。

(三)创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确立与实际例子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与学生专业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与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

2.简化数学理论的推导。高职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数学工具,不必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弄得非常清楚,只需明白数学公式的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如何应用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减少理论推导,可用语言、图形、集合进行大概描述。

3.引入数学实验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数学习题,让同学熟悉数学公式、提高运算速度、加强运算技巧,使得学生陷入索然无味的题海中。这与高职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情况相去甚远,现代计算机软件早已将人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通过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只需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计算机来解决计算问题,大大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四)改革数学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方式正随着高职数学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授方式的重新定位,也开始不断加以改进。通过改革考核标准、考核方式,逐渐形成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知识与能力并行、突出能力考察、试卷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做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一)对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取舍的把握不充分

有些学校没有深刻把握“必须、够用”的课改原则,简单地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及课程的目标在中专的层次上或作某种形式的延伸;有的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与高专等同起来,或是将传统高专的内容直接使用或简单取舍;有的更是照搬照套本科教材内容的形态模式,只是删去了较难的部分,删去了理论推导和证明,降低了理论性要求;更有甚者,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列出概要的提纲,只求套用而不求理解,等等。上述内容改革误区都是只从形式、表面去做,没有深入认识高职数学课程在整个高职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属于从属地位,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工具”,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达到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

(二)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行其道。这种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主动地批判地吸收知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想,造成学生从行动到思想的懒惰。传统教学习惯强大,改革收效甚微。

(三)对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认识不清楚

在考试改革讨论中,大部分学者认同考教分离、统一测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方式。但现实中,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各个院校探索的方向与重点都不一样,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不太可能一开始就用一个尺度――统测统考的结果来衡量它的优劣。而目前的情况是,改革所提倡的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主题,由于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而被忽视,变成了统考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

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公式、定义、定理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化的试题中失分较多。

三、高职数学课改的建议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重点选择,应该突出自身的特色,突破传统的本科数学教学重点框架,形成自己的数学内容体系,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故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满足四个方面:(1)知识要全面,各方面都要涉及;(2)教学要求适当,一些偏理论的习题要舍弃;(3)知识粗线条、框架化,对一些定理、公式采用类比、几何图形等直观、通俗的方法进行阐述,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4)引入数学建模,以解决实际应用为向导,突出高职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编写适用高职各专业的内容系统性、连贯性的教材

教材是落实高职数学课改的重要着力点,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载体之一。教材的内容要能够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在保持数学内容的基本连贯性上,结合专业的需要对知识结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整合、改写,尽可能地使内容自成体系。在概念、理论的介绍和证明时,尽可能地用比较直观的几何图形、现实例子进行讲解,例题的练习不要太复杂,实际问题的引入要贴近专业的应用,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以数学建模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

“定义―定理―推论―例题”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数学教学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脱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通过引入数学模型教学,从实际问题入手,构建数学模型,提出了“案例启动―任务驱动―试验推动―学生手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不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去繁就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四)突破传统的考试方式

第四篇:对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改革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 国家税收 课程 改革 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对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国家税收是高职经济类专业必修课中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如何从学科型教育枯燥的税收

理论中解脱出来,针对职业教育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围绕税收征管的重点、难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强调应用为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中国家税收课程课本内容只是本科的缩写,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应用性。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强调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没有积极性。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理论学习对其来说枯燥乏味,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普遍,上课也不好好听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2007年10月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法系已经学习过或正在学习国家税收这门课程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向学生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为97.2%。

二、调查情况的分析

笔者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1)对于高职国家税收教材,有58%的学生认为教材重视理论与结论,缺乏应用性;有25%的学生认为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只有17%的同学认为现行教材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有83%的同学认为现行教材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学习的需要。

(2)对于国家税收的教学方法,有72%的同学认为很重要;有2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有5%的同学认为不重要。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1][2][3][4][5]下一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3)对于教学形式的选择,有14%的同学选择只讲授不练习;有16%的同学选择只练习不讲授;有70%的同学选择边讲授边练习。可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学形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有86%的同学希望得到练习的机会,有70%的同学希望能够边学习知识边练习掌握,只有14%的同学选择只学习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能吸引学生呢?有25%的同学认为是教学内容适宜;有61%的同学认为是教学方法灵活,只有14%的同学认为主要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吸引学生到课堂听课,关键还是靠灵活的教学方法,而当前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两者互动少,学生感到乏味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empirenews.page--](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希望能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希望能够得到实务界人士的指导,对于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有61%的同学表示喜欢;有19%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只有20%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和实务接触,而不是只学习枯燥的理论。

(6)对于考试方法的改革,和以往上完课就只考理论内容相比,同学们也有自己的看法。有19%的同学希望只考理论,有33%的同学希望是实验实训考试,有48%的同学希望是与社会结轨的资格证书考试。可见有81%的同学不满当前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考试的改革。

三、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1.高职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其模仿能力较强,动手能力也较强。在当前的高职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突出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国家税收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大部分高职国家税收课程的教材只是对本科内容的缩减。课程内容的编制严密而系统,条理而规范,规范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国家税收的目的就是要进行税务专业理论研究。学生只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并不乐观。

高职国家税收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经济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应用为基础,以理论为辅。高职国家税收应明确将提高学生税务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在高职国家税收教学中,应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用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纳税实际操作方面,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实质及涉税实务操作能力。

2.高职学生学习能动性不强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有很大差别,对于高职学生,为加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首先,教师提前给学生发放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明确课堂教授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的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其次,教师将工作任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分组的形式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工作任务需要来安排理论教学,并且进行知识的拓展。“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国家税收的课程教学对每一个单元应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及相应的阅读资料,作为提升“以学生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单元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资料作为独立于“讲授”的重要的课程资料和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拓展学生的学术思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前就进行自主的、主动的和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而使其后面的课堂讲授或者讨论有的放矢,从而更有效率、效果更佳。[!--empirenews.page--] 3.大多数高职学生较为活泼,兴趣较为广泛

高职学生大多数较为活泼,兴趣较为广泛,一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说活、干别的事情,而不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1)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分依赖教材,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授课,先讲税收定义、职能、原则、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再讲增值税、消费税等有关具体税种等内容,然后再做一些习题,那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了这么多抽象和枯燥的理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如可以对于税收的职能和原则的有关内容作些删减;在讲述税收要素时,可以联系后面的现行具体税种进行讲述,使这些抽象的概念生动起来。上一页[1][2][3][4][5]下一页(2)课堂讲解与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对于税收制度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如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可以通过具体的税种讲授。对于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准予扣除项目等有关内容的理解,则可以准备一些企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讨论或者课外思考,扩大学生的视野,真正掌握增值税的实际缴纳方法。这样,学生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整个高职国家税收教学过程的始终,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高职院校应主动跟实务部门进行联系,聘请有经验的实务工作者,如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工作者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可以拉近学生和实务工作之间的距离,使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和学生以后的实务真正结合起来。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有61%的学生期望开展此项教学。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创新。要使学生真正立足于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授课的同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课时,有目的地联系有关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让学生参观学习或参与实际操作。在教完所有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到有关企业去实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实习回校后,应写心得体会,使学生真正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方式。

考试题目可以灵活多样,考试形式不拘一格。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职国家税收课程应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小组答辩、操作或者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手段。比如小组答辩就是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课题,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去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小组学习,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了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论文选题自由度大,而且同课堂报告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学术交流及时弥补既有资料和观点的不足,开阔论文写作的视野,使论文的内容更加完善。考试形式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程度。[!--empirenews.page--] 学生评价、成绩构成多元化。国家税收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是综合性的,其总成绩应由多次学习活动构成。平时成绩(到课率、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心得报告、小论文等)应占到40%左右,期末考试应占到60%左右。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不仅可以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

四、高职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国家税收的课程教学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上一页[1][2][3][4][5]下一页(1)在教材的选取上,采用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教材,而不是迷信教材编写人员的权威性。只要是符合当前教学的特点,就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本校学生的特点来编写教材。(2)国家税收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同学而言。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丰富的实践知识,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这门课程。

(3)在国家税收这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邀请一些从事缴纳税收工作的会计人员及注册税务师来给学生做讲座,使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这门课程。

(4)改革现行的考试方式,采用灵活的学生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而不是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第五篇: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一们公共基础课,如何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更多数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尤为重要。但由于生源基础水平整体不高、认识不够,教学中应用性强调不足等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进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成为高等数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数学一直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中,它的作用众所皆知: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于为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支持。因此高职教育也应该抓好高等数学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完美与和谐。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化,各行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时代对传统数学、新分支数学知识的需要和依赖越来越强烈。在文学上,数理统计的知识也广泛用于对于文学作品作者的考证等方面,例如《红楼梦》作者的考证。总之,数学在各个领域已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高等数学是高职学生后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2.1学生学习的弱势表现

首先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不够,认为学数学没有实际意义。其次,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弱,当有一部分知识衔接不上时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再次,数学中的复杂的运算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对产生了恐惧感,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听课。

2.2教学管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方面,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填鸭式的方式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不能提起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思考

3.1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版本比较多,但基本都是延续了传统的知识结构,是对数学专业教材的精简。我认为教学的出发点必须以学生为本,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专业课程,根据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程度,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对于专业课用不上或使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除或降低要求。如应用电子专业应讲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内容,而对于经济类专业则应该加入线形代数的知识和概率统计的知识。

教学中不必对理论推导、证明作过高要求,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精简抽象的理论和推导证明过程。降低数学严格论证的要求,简化烦琐的计算过程,讲授数学实验的知识,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复杂的计算。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讲授中加入一些数学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的生活故事,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激发求知欲。同时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例,增加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出数学中的美。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要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更应灵活化,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运用引导、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是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数学思想,点明主线,提出问题。精讲是关键,在讲课过程中围绕内容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或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同一个定理,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同时注意类比归纳和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自学,培养发现、归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凸显出其优势。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可以用软件制作复杂的空间图形及动画,为学生演示粉笔难以描绘的空间几何图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将传统数学知识与数学软件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采用“粉笔+讲授+计算机演示+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既保留传统教学中启发式教与学的直接、自然的交互方式,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复杂的计算,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3.3教学评价体系

长久以来,高等数学的考核都是闭卷形式的考试。对于数学这类计算性比较强的学科,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准确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很好的检验效果。但结合高职高等数学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除了为专业课程作必要的铺垫以外,另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考核上也应该多元化。我们现在所做的是,狠抓平时作业,平时成绩占30%;传统的期末闭卷占50%;数学感悟占20%,数学感悟内容比较广,可以写出对某个公式或者定理的理解,可以写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也可以写出对于某个题目自己思考出的另一种思路。总之,只要与数学相关,都可以写入感悟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体系更能适应高职数学教育,也更能得到学生的赞同。

3.4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应在教研室中作好交流,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业务质量,有利于学科发展。同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注重实践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相对固定于某一专业,这样便于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与交流,把握好所教专业教学的重点,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改革中应注意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在坚持数学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数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敏.人文社会学科开展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8,24(3)

[2]黄云美.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思考[J].才智.2008,(18)

[3]富爱宁.高等学校文科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4]李伟.对《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一点看法[J].大学数学.2008,24(3)

下载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现实的教......

    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合集]

    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涟水职业高级中学 付从峰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教育功能在职业......

    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和反思

    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和反思 我市自2002年秋季开始,一年级数学就全部起动进入了新课程的实验之中,在这一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做了大量培训、调研工作......

    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三年弹指一挥间,一轮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从起点到终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一轮课程教学又重新开始,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探......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容桂城西小学岑万泉在教育线上工作了七年了,正值是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