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职师资培训的思考
对高职师资培训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1999年,仅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已增至134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校数的69.26%,当年招生人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53.6%。随之而来,高职师资亟待培训提高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为此,国家教育部正在着手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的选点、布点工作。在此,本文谨就高职师资培训的方向、培训的模式、培训的准备等几个涉及师资培训的主要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高职师资培训的方向
培训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培训的方向。高职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完全取决于其能否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从这个目标出发,对于大量已经达到大学学历的高职教师来说,培训的方向应该着眼于提升他们的执教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种能力的提升上:
1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处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至关重要,它包含了使教师对所教专业科目内的高新技术知识和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及高新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否则,教师就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犹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教学能力的提升 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达,提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传统的单一的媒体已被打破,多种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不断增添大量新技术的信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3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推动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随着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人际间在地域和时空上的距离,同时也不断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辨能力,从而对教师同学生之间、教师同学生家长之间、教师同校内外同事之间,以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为内涵的沟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管理能力的提升 高职的专业教师身处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上的施教者,也是实验实习课上的指导者,还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研发者,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要求教师掌握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设施使用管理、技术开发管理、学校良性化运营管理等有关的程序和法则,并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以运用。
二、关于高职师资培训的模式
所谓培训的模式,是指某种系统的培训方法。即从建立一个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始,直至这个培训课程的实施结束为止,在培训的全过程中所采用的培训理念和做法。培训模式的设定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培训项目,采用的培训模式不同培训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是事半功倍,有的也可能是事倍功半。不同的培训模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对高职师资的培训,要求其培训模式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特性:
1实用性 即以受训教师所教专业科目的岗位能力需要出发,针对教师受训前的实际能力状况,从其差距段中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培训的内容。惟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培训时段内使受训教师能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投入培训的热情,坚定终身教育的理念。
2实践性 高职教育以应用技术为重点,因此,在对高职教师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以促成教师实际运用能力的迅速提升。培训的实践性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作”上。即:①操作。对专业知识的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实习操作。②制作。对专业技术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的软件等项目的开发制作。③写作。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科技术等方面的论文写作。
3研究性 如今,启发式的教学已是世所公认的教学法则,它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诱导性质的启发,比较适合于低学历段的学习者。另一种是研究性质的启发,比较适合于高学历段的学习者。高职教师已经具有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学历和一定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培训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潜能的方式是后一种类型的启发式教学,它是通过理论课上的研讨和实践课上的指导,发挥任课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和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来加以体现。
4差异性 由于师资培训是推荐入学而不是考试入学,受训教师来自各方,虽然他们从事与培训课程有关的工作,但是在一个培训班上学员之间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差别很大,为了使每一个受训者都能有效地利用培训的资源,就应该在同一课程计划安排内,根据不同受训教师的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对待适时调整的作法,将因才施教这一重要的基本教学原则贯彻于师资培训的课堂教学之中。集合上述四项特性于一体的培训模式,必欲择以模块化的系统培训方法:即预先了解受训教师的实际状况,预测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编制受训教师的模块培训大纲,开发和选择模块培训教材,建立模块培训工作站,实施模块培训的管理。这种培训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量技术岗位和部分管理岗位的培训中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结合师资的培训加以开发和应用。
三、关于高职师资培训的准备
为了保障师资培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能够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做好培训的各项配套准备已刻不容缓,目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分别进行。
1政府主管部门的准备 ①国家教育部,负责组织制订高职教师的资格标准及资格考核认定的配套政策,制订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作规范,并从财政上对培训基地予以支持。②师资培训基地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运作进行督察,组织对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的资格认定考核。
2高职学校的准备 ①挑选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接受培训,向师资培训基地提供受训教师的学术和业务情况,提出对培训的具体需求。②制订本校师资培训计划和培训鼓励政策,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充分发挥受训教师培训后的作用。
3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的准备 ①设置师资培训的管理机构,负责基地建设的策划和培训的组织实施。②选派优秀教师承担师资培训的教学任务,他们必须是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的专家,并且能注意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自我完善。③提供现代化的高新实验实习设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必要的科技资讯,并且不断地加以充实。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受训教师通过亲身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管理素质的提升。⑤在国内和国外建立与示范学校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可以通过自办高职班和产学结合实体,以自身或其他高职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产学结合的丰硕成果,给受训教师以直观的启迪。⑥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
状及其趋势,了解国内外科技和高职教育的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避免培训的主观片面性,增强培训的客观有效性。
第二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高职教育链条不同位置的各个院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空间,主动应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参与竞争所具备的支撑其竞争优势所特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参与竞争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在多层面展开的,要取得主动性,就要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所以,建设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离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发展,适应高职扩招的要求,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按照教育规律和合理的生师比衡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少,双师型比例小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数量相对不足
过去我们高职教育的规模很小,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500多万人,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学的实际,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有的院校已达50:1以上,远远高于教育部18:1的标准,致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以陕西为例,98年在校学生仅15万人,2005年已达到58万人之多,7年间翻了近四番),而师资队伍合理结构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本科毕业5年后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再5年后才可晋升高级职称。这样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70%以上的教师属于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1/4左右。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3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多数,中间断层现象严重,不能形成合理的梯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水平急待提高
由于大规模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的骨干力量,扩招的现状不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进行任何“充电、喘气”的机会,一报到就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带课,有的周学时高达30学时以上。这样的后果是:第一,轻视了教师的职前培训,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概论、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认真培训和学习,使其在心理上和业务上都有所缓冲和思想准备,才会走好成为教师的第一步。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本层次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而这些又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弱项。
(四)政策不配套
各院校的教师编制数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已经过去20多年了,学生的规模十几倍地增长,仍用当时的编制控制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在进人计划和编制、工资问题上受到限制,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致使许多学院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得不超编制引进教师,学院自己负担这部分人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不仅加重了学校的负担,而且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另外,人事部门限制从企业调入教师,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最急需的是从企业调入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学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离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根据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较长一个时期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专业的规模、人数和专业特点,做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设想,这样,经过一时期的实施,就会使教师队伍在规模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逐步趋于合理,形成良性循环,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个体结构
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师培养上必须从优化结构人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具备的,个体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利用岗前培训和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动地、自觉地完善自己。第二,强化技能培训。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习、实训、操作的内容,自己要先掌握,甚至比较熟练。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理论教师到实践中锻炼,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三)调整整体结构
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一方面兼职队伍的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学校可根据每学年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去聘任,能有效地弥补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另一方面,兼职队伍管理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学校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后对教师的需求,不会给学院造成人事管理的负担。
从企业调用。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低、年轻人多、实践技能弱的现实,适当的从企业调入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有高级职称、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适合本校专业需要的教师,是有效缓解当前尖锐矛盾的途径。
有目的的培养。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选拔适合有关专业需要的现任教师或去教育部定点的高职院校培训学习,或去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提高,回来后更好地从事某方面的教学工作。
(四)建立新型体系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
从以上几方面努力尽快适应目前教学需要外,还应从长远考虑,建立新型的、创新的、开放灵活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第一种方案为:在符合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要求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个人的志愿选拔其中一部分人攻读教育学硕士,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为主,或选拔其中一部分人进入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主要为教育学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方向,第二种方案为:在高职院校现职的教师中,根据其从事的专业要求和本人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实际,有目的的让他们或进行面向高职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位硕士在职学习,或进行短期的高职教师教育在职培训。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逐步解决当前从事高职教育教师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整体职业经历缺乏的不足,从而提升所从事教学的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化他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奠定高职教育的学科基础,掌握其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五)明确职称导向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直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来实施的,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都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如不区别对待,制定合理的标准,会将高职教师引入为评职称而评职称的歧途,起不到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的目的,额外增加很多负担,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势必造成高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并将技能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征,真正将教师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和技能上来。
(六)启动“名师工程”
普通高校的特点使其在教师的管理中有院士、博导、硕导,全国、省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使广大教师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使教师形成了多种层次和梯队,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而高职院校大多以专科教育为主,应根据其教育特点和教师工作的实践的实际,启动“名师工程”,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高职教师的师德水准、学历层次、智能结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在注重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层层筛选推荐,培养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学科带头人,让高职院校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安心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三、营造离职院校教师安居乐教的氛围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发展中,目前仍以大专层次的教育为主,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全面,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事业没有前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下大力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安居乐教的环境和氛围。
第一,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自我实现”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在一个时期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勾画出本校的发展蓝图,为广大教师搭建教学科研和工作的平台,创造各种提高、进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现才华、施展技能的空间。让每个教师的理想能在此实现,事业能在此成就。
第二,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教师在任何……个高校工作,都希望有一种真挚的感情交流,都希望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疾苦,让他们困难有处求助,痛苦有处诉说,感情有处交流,有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三,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要维护健康、高雅、文明、上进的校园文化,实现不同思想、观点、文化的和谐;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使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土,要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要创建生态好、人居环境佳的校园,使其乐居其中。
第四,用科学的体制稳定人。学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定人才竞争的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机制平台,通过竞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岗位量化标准,紧紧抓住考核环节,加强对教学质量和工作绩效的有效监督。切实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要任人为贤,奖罚分明,不论资排辈。
第五,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要深化分配人事制度改革,彻底解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拉开多层次人员的收入档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处处体现多劳多得,尤其要以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为主要分配依据,要切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住房;职称晋升、实验条件、进修提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总之,营造教师安居乐教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彦庆]
第三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
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
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篇:中德高职师资国内培训总结
2011年中德高职师资国内培训总结
机电学区 丁广强
8天的培训,鉴于时间短,内容多,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职教师,一共36人,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我被分在第五小组。每一种教学法虽有接触,但还是停留在基础层面上,没有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迁移、拓展。虽如此,对自身还是有很大的触动,是一次不同于以往培训的智慧之旅。
(一)德国教授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不敢迟到也不敢早退。授课中充分关注每一位学员,调动每一位学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过程中发生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组4人从第一天布置任务开始组内自行分工,收集信息,翻阅资料、时间控制、记录、成果展示汇报。我被组里推荐展示汇报。第一天我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组里共同商量固定每人的工作。第三天组里的任务是制作小铁锤,我们转换了一下角色,因为只有我不懂机械,我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教授在成果展示时让我们抽签决定,当时我又慌了,赶紧请教制作小铁锤所需的材料、器具、工作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中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并锻炼了能力。
(二)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行动导向的教学更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自省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无疑,“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三)通过此次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全体参与,形成团队合作才更有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