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5:0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一篇: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振华 1 曹丽丽2 曹建平3

(1、3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樟树331200;

2、江西进贤县罗溪镇中心小学江西进贤33170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语文教学方面却明显滞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对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形成高职语文教育特色都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探讨制约高职语文教育发展的原因和寻求走出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困境的出路,无疑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语文模式困境 出路

一、高职语文教育困境剖析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在我国起步晚,经验不足,本来就面临很多问题,在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上就曾存在过很多分歧,尽管这些问题随着办学的深入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但是,作为专业课程之外的高职语文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多样性

当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00余所,这些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纵观其共同特点是“两重一轻”:一是重文学作品。编纂者为了兼顾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一味突出教材的所谓“广度”、“宽度”,往往忽略高职教材的总体容量控制和办学特色,挤占了包括应用性教学材料

在内的其它内容,致使教材内容比例失调。二是重古诗文。目前使用的大学教材,古文教学内容成为教材的重点,其所选内容又过于生、涩、冷、难。有的编纂者既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也意识不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层次、专业差异等特点,把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编入高职教材,给审美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体验和想象能力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带来了挑战和困难。三是应用性教学材料严重不足。应用性教学内容分量严重不足,材料的编排又缺少科学性和目的性,且不深不透。同时,教材缺乏针对性还表现在对高职生源变化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许多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在接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动力不足,呈现出与普通大学本、专科生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编纂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和特点的全国适用语文教材,是实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刻不容缓的使命。

(二)教法的刻板性

大学语文教法缺乏针对性是其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又一症结所在。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整体上的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弱,但毕竟比高中学生阅历多、思想也更成熟些。在此情况下如果大学教师仍然延用高中时代那种照本宣科、为备战高考而学习的教法,势必造成课堂缺乏生气,教学氛围窒息,更不用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有的教师不注意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仍然把阅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作品人物性格及艺术表现手法等作为固定不变的程序讲解课文,把原本富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在教学手段上,很多教师方法单一,很难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字、词、句和章为主,缺乏人文性和艺术性,致使语文学习兴味索然。

(三)教学的边缘化

语文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同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对学生学习技能,增强专业课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提供支持,二者并不矛盾。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职教育课程内容有所增加,部分高职院校便采取压缩和减少语文教学课时计划的方式,让大学语文为专业课“让路”,语文教学日趋边缘化。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被视为“弹簧课程”,课程性质被确定为选修课,学校可开可不开,学生可学可不学,有的高职院校仅在文科专业或个别专业开设。由于课时少、学分低和教学投入少,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极不理想,语文教学启智、审美的作用难以发挥,更谈不上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支撑。

二、教育对策与教学设想

(一)改革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为了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在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材要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上做文章,在教材编排的功能上以辅助、推动和支持学生掌握技能为目的,思路上以方便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为目的。第二,应用性原则。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但高职语文教学应

把应用性放在第一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并把工具性、应用性和审美性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加应用文、说明文教学内容,将最常用的应用文作为高职教学的重点,同时适当增加说明文内容,让语文教学能学以致用。对文学作品和古诗文的处理,则应从“简”从“易”。第三,人性化原则。人性化原则也是教材编排的重要依据。教材编排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知识结构,把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感知能力作为编纂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要注意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区别,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听乐学。

(二)改革教学方式,将实物教学更多地引入高职语文课堂。笔者认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否适用,关键是要看其效果。实物教学法便于把抽象枯燥、呆板无趣的知识形象化,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学习专业技能,直观的教学方法都更易于把高难度的问题浅显化。实物教学以兴趣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把口语训练或写作训练融入教学环节,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非常适用。

(三)改革教学思路,将语文教学延伸至专业课的教学。这有利于赋予语文教学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达到与专业课共同提升的目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设计语文教学。以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验课前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能力培养方案,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实验

过程,体会实验结果,感受通过实验得到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实验课结束后,语文教学即可围绕实验内容展开:口语训练——叙述实验过程、内心感受等;写作训练——记述实验课题实施的经过、总结心得等。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验、实训中出现的单项问题,引导学生写出分析报告、解决方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实验、实训器材和设施存在的问题撰写《报告》、《请示》、《情况反映》等应用性文种。将语文课堂延伸到专业课教学领域,既有利于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实验、实训课内容的复习掌握,可谓一箭双雕。当然,结合性的教学要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总体安排,避免随意性和临时性。如果随意打乱教学计划和课程规范,走向另一个极端,很难取得所期望的效果。

三、结语

高职语文是培育学生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有着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无可替代的必要性,其重要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当然,要彻底走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困境,除了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关键还在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统一认识,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才能迎来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于源溟.追文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刘瑛;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反思[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10期 [3]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4] 成俐历;浅论中、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6期

作者简介:马振华(1977—),男,江西抚州人,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高职语文口语和多媒体教学。

第二篇:浅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浅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语文;边缘化;改革思路

摘要:近几年,高职语文教育逐渐边缘化。而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如何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文章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合理化建议。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这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感受颇多,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喜的是,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忧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却逐渐处于边缘地位。且高职语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于如何改革,同行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也想谈谈对高职语文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高职语文教育,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更是倾其全力加大对专业及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相反,对公共基础课的投入却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而语文课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达到人们预期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基于对公共基础课“必需、够用”原则的不同理解。部分系、专业的教师认为经过中小学十多年语文的学习,学生“必需”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已经“够用”的了。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课和找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都一样。由此,导致了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

认为语文课是一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

但是,从近几年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很不令人乐观。很简单的一张假条,学生往往写得是语意罗嗦重复、错别字也很常见。专业老师常抱怨学生的毕业论文思路不清、文笔不畅,结构、格式、用语等总有些不妥。即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也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这不是笔者个人的感受,而是同事问的共鸣。这样的语文水平,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后劲。

再者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都有推动作用。语文中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思想的训练,更是学生完整人格形成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工程。因而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希望高职院校的领导能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营造—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

二、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高职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地位的边缘化,使得高职语文的教育理论目前也处于贫瘠的状况,理论的薄弱势必导致教材的差强人意。

目前,高职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内容编排上了无新意,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大多数语文教材是按文学史的线索或按体裁来编

排。有的按照阅读和写作知识两大板块来编排;有的依旧是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加文学鉴赏。总体上看,内容编排上显得杂乱,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些教材,内容上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因此需要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语文教材不能仅仅给学生一个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在内容编排上,应该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要从文化的层面,选择大学生关注或应当关注的内容,通过一组组相关美文,引导学生在品味其文辞表达之美的艺术感染中体验文化、探讨社会人生问题,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实际,尤其是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特别讲实用。所以,教材在内容选用上,应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既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品味,又要适当照顾大学生口味;既要满足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高职语文教材就不能仅仅只盯着经典作品,还应该安排一些贴近大学生心理的内容和更多能适应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实用性内容。

再者,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加强相关后续课程的建设,并作适当的调整、补充,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包括文学鉴赏、名著导读、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高职语文地位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从开设语文课的情况来看,其现状确不令人满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基本是依篇讲析,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教法上,必须摆脱语文教学篇章分析模式。老师的作用在于导读,从大处着跟,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师资安排上,应尽量安排课堂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并实行分块合作式教学,即根据各个老师专业教学和科研特长,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各自领域的专题,轮流讲授,而不是只由一个老师统讲到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改变过去“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语文教学不能仅拘囿于课堂,而应另辟蹊径,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来进行教学。如:在学生学习之余,举办各种有关文学、文化、人文知识的讲座;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举办朗诵比赛、演

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各种活动。语文老师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教和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改变高职语文课时少的现状,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

当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再加之高职院校若能在语文学科上作实质性的调整,重视人文学科,营造一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那么高职语文教学必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作用,必须明确其目标定位,改革其课程模式,充分体现职教特色,走出一条高职语文课程的生存之路、必由之路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高职语文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体系中有无位置、处于怎样的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在进行高职教育宏观研究和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一次课程改革,这个承载着以传授人文知识和语言文化实用工具为主的语文课程,课程计划难免压缩。客观地说,除了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也突出地反映在高职院校之外,也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

1.找准定位——高职语文课程的生存之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与普通高校一样是《大学语文》。那么,高职《大学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对培养高职人才有何作用?它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有何区别?这是高职课程改革者和语文课程教育者首先应该深思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一上岗就能顶岗。高职教育的所有课程设置都应该以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公共基础课之一的高职语文课程当然也不例外。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不仅需要懂得专业的生产操作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即善于将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而不只是一台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机器。

因此,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应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其背景,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基础,以社会的需要为其归宿。这种目标定位,与高职教育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知识传授目标相吻合。这种“必需”、“够用”,在语文课程可以理解为:相关专业文体的写作能力;完整的思想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普通话达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能说会写。要达到这个目标,就目前的一本教材、一种课型、一种教法的课程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对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深入的变革。

2.改革课程——高职语文课程的必由之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只开设一学期,一周四节。仅凭这有限的课时数,要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程质量,就必须改革现有的通用的语文课程模式,突出其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高职语文课程一般采用的是大专教学计划,有的是在大学本科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压缩。即便采用的是高职统编教材,教材的内容和体式也没有大的改变。就我院所采用的高职统编《大学语文》教材中,有32篇古文,占全部篇幅的46%。所选课文与中学课本重复的竞有20篇,占全部篇幅的28%。这既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又与当前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有违。笔者认为高职语文课程应当遵循高职培养目标,以“高质、强能、实用”为前提,以“必需和够用”为目标,重新编写教学计划,改革课程模式。采用模块化课程,按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功用将语文课程大致分为五大模块:实用口才、实用文体写作、书法、文学欣赏、中外文化。前两块作为必修课,集中时问系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必修课可结合专业特点,以培养实用技能为主旨,开设诸如《商务文书写作》、《广告文案》、《毕业论文写作》、《普通话》、《演讲与口才》,《辩论的技巧与艺术》等课程;后三块作为选修课,供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自由选择;选修课以培养学生情感、创造性思维为主旨,结合学校特色、教师专长、课程资源优势等具体条件,开设《书法的魅力》、《我读经典文学作品》、《我爱电影》、《我爱博客》等课程。既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务实性,又兼顾了语文的陶情养性的功能。无论哪一个模块,可采用不同的课程范型,以实用技能为主的课程,可采取训练中心课程,以培养专项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化运用”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入掌握必要的应用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人文素养类的课程可采取体验中心课程、活动中心课程,采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操,增强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3.凸现特色——高职语文课程的发展之路

职业知识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大目标。作为高职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要凸现课程特色,就必须紧紧围绕“能说会写”这个能力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和职业的需求为根本,切实增强高职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为高职生的顺利就业服务。

(1)改革传统教法目前,大多数高职语文课堂仍以“讲授法”为主。这显然不利于实现“能说会写”这种实践性很强的高职语文课程目标。高职语文课程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多上活动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实用口才类课程可以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将课程内容由易到难分成几个训练环节。从最基础的朗诵、自我介绍、互相推荐、见闻陈述逐渐过渡到即席发言、即兴演讲、节目主持、专题辩论和表演课本剧之类的训练,使学生“讲述见闻言之有物、说明事理言之有序、发表看法言之有理”。其次,充分体现语文与各行各业的关联及其实用性。在教学上,强调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譬如:管理类专业,就要把“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作为训练的重点;服务营销类专业应注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忽略应用文的写作;对于工程技术类专业应着重科技论文的写作,同时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美容技术》等专业应适当增加工程美学知识,不仅能强化专业知识,又能体现出语文的美育功能。第三,结合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与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相联系,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让信息类专业的学生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语文课文内容制作别出心裁的课件;让汽车营销类专业学生为某种品牌的汽车策划一个广告文案或进行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让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就某项专业知识问题整理一篇小论文等。总之,与现实相联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根据所确立的高职语文课程“能说会写”的主要目标,辅之以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应建立相应的能力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首先,采取多元化原则。即采用多种考核形式,打破传统单一的考试方法,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实用口才》课程考核,可以准备一个或几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一次辩论比赛,以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从查找资料开始到活动结束,整个过程包含的工作量较大,各小组内部成员有分工、有协作,组之间有竞争、有压力。既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对着重“写”的课程,以小型课题研究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课题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和技能项目尽可能全面、尽可能与专业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动态性和综合性原则。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平时书面作业、作文周记、阅读笔记、课堂讨论、演讲、课外社团活动、参赛获奖等均作为语文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由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同学、学生本人一起来评定,把学生自觉引导到语文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上来,达到评价标准与课程目标的一致。

(3)采用特色教材针对改革的课程模式,选取相应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课程特点,编写不同课型范式的讲义。突出高职语文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易学性。教材特色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既应有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物,也应有新兴的电子教材。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及写作指导练习和相关知识拓展等都应包括在内。总之,应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方便易学的全方位多媒体视听感受的学习包。

高职语文课程的去留与否、发展与否,关键在于语文课程本身如何跟随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脚步,找准自身定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将特定的人文关怀与特定的工具性很好地有机融合,兼容并蓄、因势利导、灵活多样,走出一条高职语文教育的特色之路。

第四篇: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院校对外扩招促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在增大,专业技能学科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关键点,造成了许多基础课程被忽视,例如语文学科,语文教育也正在走向高职院校的边缘路。由于社会所需人才属于全面型合格人才,针对语文知识的偏颇,必须进行改革。改变高职语文的传统教育模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类型,锻造向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于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还需加强重视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审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文综合素质。根据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现状出发,研究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1.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现状

1.1语文课程定位不清晰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变化,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语文课程均未有清晰的课程定位。部分院校甚至未开设语文课程,直接忽视国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忽略了语文于专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虽开创语文课程教学,但绝大部分属于选修课程范畴,语文课程同样得重视,从基本上省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属于培养专业型高技术人才,由于该特殊性质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普通的高中和大学有着较大的区别,虽然最终目的属于锻造技术人才,但同时技术人才也需要掌握人文思想。教师对待语文教学的态度也尤为重要,敷衍了事,针对教材不细心研究,甚至随着将忽视语文的态度传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1.2教学方法传统

语文学科属于一切学科的基础,在语文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时候才更加顺利和方便。针对终身学习和工作,语文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目标为锻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全部课程均围绕该目的展开,语文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高职学生一般由中专和初中升学而来,针对语文课程早已熟记于心,故相同的教学内容,倘若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促使学生产生疲惫感。由于高职语文教育现状的弊端,造成了语文课程定位不清晰,学校针对教学方法较为[1]

传统,教材老旧,教师的教学质量较差,背离了专业和理论的融合。

1.3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高职语文的教材大部分属于常规本科语文教材的缩小版或者压缩版,教材内容被缩减和压缩,教学要求或者教学大纲被降低要求,更多的属于文字故事的欣赏。根本实现不了高职教育特色,直接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特色。高职语文教材有两个相似的共通点:(1)古典文学作品较多,现代精美文章较少,尤其关于职场人生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没有实用性和针对性。(2)着重表现文学知识和作品的鉴赏,忽略语文能力的锻造。该教材显然均不能凸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不适合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由于高职语文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造成高职语文老师的教学地位逐渐被减弱,老师对于平常的教育缺乏信心,对待教学工作没有主动性,所以于课堂上时常使用以往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模式,无标准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2.1加强对语文的重视和明确定位

高职院校需加强自身教育的改革,尤其针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深度和力度,改善各项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的存在感。国家教育部需重点提议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鼓励院校实施教学体制的改革,从管理制度上确保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目的实现。设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和目标,将语文课程归为必修课教学范围,然后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使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和课程教育,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浓郁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高职语文教育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来确定自身的定位,不仅需要凸显能力技能,同时需具有人文情怀。简单理解为人文性作为根基,以工具性为标准,使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结合。

2.2研究特色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实施已经规划、设计和决策的方案,并转变为产品与成果。所以针对专业课的开设与人文学科的展开,尤其基础课程语文课的展开,不仅需要不同于普通高校,而且要彰显其职业的特色。研究特色教材,开发校本教材为改革的前提,打破传统教材惯有的思维逻辑,研究新型特色的现代知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增强人文精神,促使和学生就业完全相结合,表现高职特色的教材。

2.3增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高职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人的精神、陶冶情操和启迪[3][2]

人生,而是智慧性、精神性的。

【参考文献】

[1]杨光琼.关于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相关探讨[J].广东科技,2012,4(7):29-30.[2]路王娟.浅议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40-141.[3]李莉.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1,6(6):27.

第五篇: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對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崔小珂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467000)

【摘要】通過對目前我國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關鍵字】高等數學 教學改革 課程體系 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

高等數學是高職理科非數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其目的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嚴謹踏實的科學精神和意志,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長期以來,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各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出現了學生素質和水準的層次不齊,統一的教學模式出現了“好的學生吃不飽,差點學生吃不了”的不良狀況,這不僅加大了教學的難度,而且也極不利於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優秀學生的健康成長。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面臨的幾個矛盾

1.1 傳統教學要求和專業發展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隨著高職院校專業的拓展和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的發展,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日益滲透到每個科學技術領域以及人文學科,社會對大學生的數學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高等數學課程內容過於側重演繹、推理、計算,而忽視了歸納、應用,過於側重高等數學中概念的幾何意義,而忽視了理論意義,即重理論研究,輕實際應用,學生在學完了高等數學後常常感覺高等數學難,而且常常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2 智力開發與傳授知識之間的矛盾

知識是人們從實踐中得來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它是人類繼承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條件;智力是人的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傳授高等數學的知識結構,又要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就給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學生課時減少、教學內容不減與學生基礎薄弱的矛盾

高職高等數學學生由於招生生源的客觀原因,基本上都是大學錄取當中基礎較差的學生,現在的高等數學課時大都比以前減少(主要是由於學生進校較晚,加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實訓課較多等因素),使得高等數學教學時間得不到保證,高等數學又是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沒有減少,教學要求更是沒有降低,教師面對的學生的層次和要求也是不一樣。這樣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高等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困難。

1.4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

由於專科學校學生就業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學生都選擇專升本繼續學習,而高等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很多學生剛剛從應試教育的圈子裏解脫出來,由於專升本的要求,又必須面臨著心得應試教育,這對於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兼顧專升本的同學,又要提高學生的整體水準,這也為高等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問題。2 針對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矛盾,建議解決的辦法如下: 2.1 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和體系

現行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難以滿足各方面對數學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對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改變的基本原則是:調整壓縮目前數學課程中一些經典的、但實際中又不常用的內容,開設一些反映現代數學思想的應用性較強的選修課。根據各專業的特點設置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少學時課程”,濃縮精華,突出應用,以討論班、講座、學術報告的形式讓學生瞭解掌握一些現代數學思想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提高他們自我掌握知識的本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2.2 實行分層次、模組式教學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高等數學也不例外。針對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我們認為,因材施教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學生是材,高等數學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基礎情況和個體差異而開展。目前,隨著我國高校大範圍的擴招,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數學基礎的差別越來越大,高等數學的教學不能還是同一個模式、同一種要求。教學要分層次、分級別進行。第二,需求是材,高等數學的教學要圍繞滿足各方面的需要而開展。這種需求又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高等數學的教學要滿足數學專業和後繼課程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既要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同時又必須培養精英型的高科技人才。總之,無論是從學生本身的角度考慮,還是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考慮,高等數學的教學都應該分層次、分目標進行。

針對現行教學模式的缺陷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可以嘗試在實際教學中採用多層次、多模組的教學模式。譬如,我們可以這樣做:

把高等數學課程分為三個基本模組:高等數學基礎模組、高等數學應用模組、高等數學提高模組。各模組的具體內容可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及特點而定。基礎模組教學內容的確定要以保證滿足各個專業對數學的需要為依據。基礎模組是高等數學中一些最基本的內容,對所有學生來講都是必修課。對這些內容,教師要精講細講,是學生徹底弄懂。通過這些最基本的數學訓練使學生掌握專業中常用的數學工具和基本的數學思想,一方面滿足後續課程對數學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模組由於與專業或實際問題聯繫密切,其內容的確定可以由相關專業教師和數學教師共同商定,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應用模組。這一模組的授課方式也可以相對靈活,可以採用集體討論或圍繞具體的問題開展。提高模組是針對準備繼續深造或者所學專業對數學有更高要求的學生設定的。因為目前高校專升本熱方興未艾,所以在確定這一模組的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專升本大綱的要求。當然,提高模組的設置絕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專升本的需要,在提高模組中應適當介紹一些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或一些研究前沿的東西,使學生對目前最新的數學工具及其發展趨勢有所瞭解,以便他們日後自學。

2.3 開設數學實驗和數學模型課,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實驗的內容大多選自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等數學課程,實際問題經淺化、簡化、線化處理之後,最終歸結為較為簡單的形式。其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通常介於常規數學課程和數學建模之間,是數學應用教學的過渡性內容。通過數學實驗,可以使學生對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數學實驗課特別強調學生以動手為主,是學生以更直觀、更真切的方式感受課堂上聽起來枯燥玄妙的數學理論和數學原理,對實驗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新視覺、新感受會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興趣和熱情,更是提高學生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及早開設數學實驗和數學建模課,並努力把數學實驗和數學建模課建設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大陣地。結束語

總之,為了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是必然的趨勢。改革中一定要貫徹“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高等數學的改革是一個龐大且艱巨的工程,需要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也需要學校各級領導的支援及相關專業系部的大力配合。本文是筆者在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實踐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希望與各位同仁交流。

下载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一、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观摘要:本文认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明确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开发并利用课程教学资源。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精)

    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曹淑萍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娄底,417000 摘 要: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实践......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模版)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必须进行全面的......

    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

    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高校应用型经济学的教学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经济......

    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体现出职教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

    高职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工程系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

    高职院校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5篇

    高职院校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处境尴尬,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