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1.语文素养是基础素养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二、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 中国 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
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3、关于语文修养的训练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比如。熟读精思、质疑问难、整体阅读、整体感悟、诵读品味、以读代讲、背诵积累、边读边想等。在积极实践新的 教育 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应把目标由知识、能力到修养的整体观。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没有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而是组织了“人物评论会”。评论会上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很爱国;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很可敬;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知人善用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还给了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深刻把握了 历史 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中,作到了情感的迁移。语文修养是渗到骨髓中的东西,偏离语文修养去搞改革,无疑是逐本求末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树立的理念
1、由知识、能力到语文素养
如今,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沿袭的一直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即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因此,形成了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提问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灵动、生动、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仅考虑认知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 发展、文化品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2、由灌输知识到知识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对教师课堂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学习理论上讲,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是学生对老师的全面模仿,一般在形体的训练上。认知主义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灌输,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个体学习转化为小组学习,在讨论中。通过激发思考,形成新的理解和知识。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将其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潜力以及经验世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摄取的信息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必然是自主建构和个性化的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倡导语文学习有效合作。
3、建立语文知识的海洋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的达成,需要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教师要积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诸如朗诵会、参观讲座、演讲比赛等读书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向语文教科书以外的文本资源、网络 资源、生活资源去挖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走向大 自然、阅读课外书和漫游网络搜,集大量资料,拓宽课文内涵。总之,要建立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等等立体网络资源,使语文教学由传统走向 现代,由单一信息走向多种信息的融会。
第二篇: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袁群娣)
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作文评改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高效低耗的作文批改方法也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所苦苦追寻的。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的一些误区,找出了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的作文批改方法,从而达到灵活新颖,高效低耗的作文批改目的。
关键词:作文;批改;评语;问题;
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写作教学的效果。但自古以来,作文难,评改作文更难,难于改得恰如其分,难于改得人人满意。多少年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和家长也都认同此理,认为只有这样做的语文教师,才是最认真,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
但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语文教师却叫苦不迭,认认真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一个句子是否合适„„将学生的作文圈点成“满堂红”,累死累活,学生却不领情,对老师的批改或视而不见或一如既往,导致教师辛勤的付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为长期以来,学生或家长都形成一种形式、习惯,作文评改只是教师的工作,至于学生,只需要负责写,评改则完全是老师的事情。
其实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 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通过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构建一种适应课改需要的互动式 作文评改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写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作文评价与鉴赏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评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就作文的评改方法作出如下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评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如果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切实际 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就像小孩子画画,在我们的眼中太阳就是红色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却可以是多彩的,绿色太阳是清凉的,黄色的太阳是丰收的,彩色的太阳是属于春天的五彩缤纷„„同样的同一篇作文,在学生的心中可能是这样子的,也可能是那样子的,俗话说的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学生的角度不一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单一的角度去评改,更不能以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在看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作文中。
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更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一味的把自己的意思加进去,那那篇批改出来的作文还是孩子所想要表达的作文吗?那不是变成了“反客为主”了吗?最后那就只会适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有的是夸大其词,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批改作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行分层批改。说白了就是对于语文素质较好的孩子可以“求精”——作文文路清晰,语句要用上好词佳句,一些修辞手法要做到灵活运用,写作方法多样化;而对于语文素质一般的孩子的作文只需要“求通”——作文有条理,语句基本通顺,能用正确标点。常言道:“十个手指有长短。”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个个都有那么高的语文素质,否则,我们教师还需要那么辛苦的来教他们吗?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评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能用一个好词,会用上一个比喻句了,都给他挖掘出来,给予肯定;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 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写,老师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至今还很盛行,叶老先生提醒我们:“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无论是大作或是小作,都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告诉我们评改作文的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果一味地顺着一条路走,只会进了死胡同,学生也感到索然无味,作文批改是压在语文教师肩头的沉重负担,教师既要具备尽心尽责的实干精神,又要具备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方法和能力。只有洞悉作文批改的“玄机”,教会学生“自批互改”的“点金之术”,教师才能彻底减负,作文教学的质量也才能真正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结合班里的具体实际,逐步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作文评改方式来。
(一)激发学生改的兴趣
在习作评改时,不妨给学生设定闯关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对习作修改的兴趣,还怕他们不主动吗?闯关可以采取由易入难,例如“我是火眼金睛”专门挑习作中的错别字、错用的标点。“创意小达人”是把习作中的一些语句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习作表达更形象、具体。“我是小小作家”针对习作中的写作方法来修改。这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来修改习作,让学生觉得不是被找茬而是在游戏,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二)互批互改,促进进步。
经过了全班一起修改习作,孩子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了,那么就乘胜追击,鼓励学生同桌互相批改,根据全班修改时的步骤,一步步地修改习作,因为都是一样的孩子,更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当然教师必须要实时地给予指导改如何改,看看他们是怎样眉批和总评,听他们的讨论和提问,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改你千遍也不厌”时发现新情况,指导他们解决新问题。
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 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魏智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 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小学版), 叶献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与方法[J].科教文汇(下半月), 《小学生作文批改》王有声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特级教师评改小学生典范作文》未来出版社 鲍志伸等著
第三篇: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振华 1 曹丽丽2 曹建平3
(1、3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樟树331200;
2、江西进贤县罗溪镇中心小学江西进贤33170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语文教学方面却明显滞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对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形成高职语文教育特色都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探讨制约高职语文教育发展的原因和寻求走出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困境的出路,无疑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语文模式困境 出路
一、高职语文教育困境剖析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在我国起步晚,经验不足,本来就面临很多问题,在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上就曾存在过很多分歧,尽管这些问题随着办学的深入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但是,作为专业课程之外的高职语文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多样性
当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00余所,这些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纵观其共同特点是“两重一轻”:一是重文学作品。编纂者为了兼顾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一味突出教材的所谓“广度”、“宽度”,往往忽略高职教材的总体容量控制和办学特色,挤占了包括应用性教学材料
在内的其它内容,致使教材内容比例失调。二是重古诗文。目前使用的大学教材,古文教学内容成为教材的重点,其所选内容又过于生、涩、冷、难。有的编纂者既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也意识不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层次、专业差异等特点,把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编入高职教材,给审美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体验和想象能力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带来了挑战和困难。三是应用性教学材料严重不足。应用性教学内容分量严重不足,材料的编排又缺少科学性和目的性,且不深不透。同时,教材缺乏针对性还表现在对高职生源变化认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许多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在接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动力不足,呈现出与普通大学本、专科生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编纂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和特点的全国适用语文教材,是实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目标刻不容缓的使命。
(二)教法的刻板性
大学语文教法缺乏针对性是其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又一症结所在。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整体上的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弱,但毕竟比高中学生阅历多、思想也更成熟些。在此情况下如果大学教师仍然延用高中时代那种照本宣科、为备战高考而学习的教法,势必造成课堂缺乏生气,教学氛围窒息,更不用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有的教师不注意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仍然把阅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作品人物性格及艺术表现手法等作为固定不变的程序讲解课文,把原本富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在教学手段上,很多教师方法单一,很难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字、词、句和章为主,缺乏人文性和艺术性,致使语文学习兴味索然。
(三)教学的边缘化
语文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同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对学生学习技能,增强专业课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提供支持,二者并不矛盾。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职教育课程内容有所增加,部分高职院校便采取压缩和减少语文教学课时计划的方式,让大学语文为专业课“让路”,语文教学日趋边缘化。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被视为“弹簧课程”,课程性质被确定为选修课,学校可开可不开,学生可学可不学,有的高职院校仅在文科专业或个别专业开设。由于课时少、学分低和教学投入少,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极不理想,语文教学启智、审美的作用难以发挥,更谈不上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支撑。
二、教育对策与教学设想
(一)改革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为了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在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材要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上做文章,在教材编排的功能上以辅助、推动和支持学生掌握技能为目的,思路上以方便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为目的。第二,应用性原则。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但高职语文教学应
把应用性放在第一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并把工具性、应用性和审美性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加应用文、说明文教学内容,将最常用的应用文作为高职教学的重点,同时适当增加说明文内容,让语文教学能学以致用。对文学作品和古诗文的处理,则应从“简”从“易”。第三,人性化原则。人性化原则也是教材编排的重要依据。教材编排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知识结构,把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感知能力作为编纂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要注意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区别,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听乐学。
(二)改革教学方式,将实物教学更多地引入高职语文课堂。笔者认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否适用,关键是要看其效果。实物教学法便于把抽象枯燥、呆板无趣的知识形象化,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学习专业技能,直观的教学方法都更易于把高难度的问题浅显化。实物教学以兴趣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把口语训练或写作训练融入教学环节,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非常适用。
(三)改革教学思路,将语文教学延伸至专业课的教学。这有利于赋予语文教学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达到与专业课共同提升的目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设计语文教学。以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验课前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能力培养方案,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实验
过程,体会实验结果,感受通过实验得到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实验课结束后,语文教学即可围绕实验内容展开:口语训练——叙述实验过程、内心感受等;写作训练——记述实验课题实施的经过、总结心得等。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验、实训中出现的单项问题,引导学生写出分析报告、解决方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实验、实训器材和设施存在的问题撰写《报告》、《请示》、《情况反映》等应用性文种。将语文课堂延伸到专业课教学领域,既有利于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实验、实训课内容的复习掌握,可谓一箭双雕。当然,结合性的教学要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总体安排,避免随意性和临时性。如果随意打乱教学计划和课程规范,走向另一个极端,很难取得所期望的效果。
三、结语
高职语文是培育学生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有着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无可替代的必要性,其重要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当然,要彻底走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困境,除了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关键还在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统一认识,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才能迎来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于源溟.追文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刘瑛;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反思[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10期 [3]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4] 成俐历;浅论中、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多元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6期
作者简介:马振华(1977—),男,江西抚州人,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高职语文口语和多媒体教学。
第四篇: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体现出职教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语文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以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此,我就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求得实效
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但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语文教师们无奈地感慨:“学生怎么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会呢?”我们会经常看到,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特别是讲到古文,教师用上十八般武艺,讲词析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一细细道来,学生却听得如坠雾里,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回答仍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招收的“尖子生”,许多学生在初中时代甚至在小学时代就缺乏信心,有的还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双差生”。这些学生进入中专后,由于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厌学情绪渐浓,旷课、迟到、早退、打架、沉溺网吧的大有人在:一部分学生认为到中专来就不用学习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就行了,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入学文化课测试结果表明,现在中专生的语文水平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求得实效。
从教材上讲,现代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呈多元化趋势,依据国家教委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大纲》,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提高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学校基础版、提高版的语文教材,又有各校依据大纲编写的校本教材……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时代感强、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淡化语法,加强综合,减少头绪,强调和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不能认为那是初中教师的责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要使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程中的语文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鼓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和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是否都得到提高等方面来研究和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程度好的学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程度差的学生按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甚至依据初中教学大纲补习基础知识,最起码使这些学生的语文水平能顺利通过现代化大企业的入门考试。
二、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学校在语文教改中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认为应围绕学生的就业需要,语文教学只要能教会学生写简单的应用文,讲好较规范的普通话就足矣,于是在教学计划中对语文课时进行大刀阔斧地压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删减,只剩下单纯的应用文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内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课程性质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并不是只简单教学生会写应用文,会说普通话,学习语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思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思想,以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当然,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应当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任务,离开了语言教学的思想教育,难免成了架空的枯燥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企图从每一篇文章中直接抽出所谓伟大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塞给学生,一节课就让学生脱胎换骨,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两头皆空。
三、体现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学以致用
计划经济时期,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中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及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变化,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必须实现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重学科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训练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岗位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语文教学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来进行,树立以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要使语文教学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在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师生交流、思维启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学校语文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例文;在口语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所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在考试中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等等,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第三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演讲赛、作文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受应试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是重视教,忽视学,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一部分教师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不思进取,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已成为教改路上的阻力与束缚。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也要有大的转变: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思想应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传统授课内容应结合人文精神;语文学科应结合专业各科知识的渗透;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应拓展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及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更新观念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动力。
(二)加强学习,不断求知,提高教学技能。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要了解其它专业内容以做好语文与专业课的衔接,还要具备政治、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更要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只有这种又专又博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主动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也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总结、改进,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展现出新天地。
第五篇: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国的综合实力都有着明显提升,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被世界所落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逐渐显露出它的重要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宜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但针对如何改革这一问题,目前仍然还在研究探索之中,本文以笔者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谈一下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是
在当今世界,英语日益成为国际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二新时
期以来,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英语的教学二虽然很多地方
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但初中英语仍旧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
阶段,学好初中英语,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泊勺意义二然而,以往的英语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当今l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初中英
语教学进行改革意义重大二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将一些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做.概述二
窗体顶端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如今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掌握一门世界语言至关重要,随着英语在世界的接受度和覆盖率不断增大,我国教育部门也对英语教育保持着高度重视,虽然目前在大部分小学已经设立了英语课程,但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内容上,初中英语作为一个关键的基础培养时期,对于学生能否学好并掌握这门语言十分重要。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往相对比较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其中的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局势非常迫切,笔者以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为基础,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作一下介绍,希望能为教学方法的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保证教学方法多样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普遍认为课堂枯燥乏味,无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其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展开工作。
1.组织学习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单纯的输送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借助于活动的形式可以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比如,可以组织同学唱字母歌和英语歌曲,可以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们用英文对话,或者老师用英文讲述难度适中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等,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竞赛类活动,设立奖品,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调动其积极性,如朗读比赛、单词量竞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形式都可以较好的将初中英语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2.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英语也不例外,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大多都会怀有“一番壮志”,但随着学习难度不断增大,他们感到越来越吃力,从而极有可能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失去自身的自信心。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此时就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绪,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借助于一些学习方法和窍门,让他们感觉到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重拾各自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情境,避免课堂的单一化和重复化,让学生感受到新颖的内容,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英语水平。比如,在课堂中用一根主线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为其营造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学习氛围,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加强写作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之间交流
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把学习成效落实到书面上,老师能够比较直观准确的判断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们各自的不足,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升其英语能力。在加强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循序渐进,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开始就安排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增强他们的英语水平。如果直接分配给学生难度很大的写作任务,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自信心。所以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用英文的方式做自我介绍,之后再慢慢提升难度,让他们介绍家人、朋友等,给予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在写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比如对于某些单词掌握的不准确,那些语法还认识不足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和交流能够比较快速有效的发现哪些方面没有掌握好,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而且可以较为直接的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写作的独特魅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要清楚的明白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无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或低,最终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到学生身上,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融入了课程改革理念,比如在课堂中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分析,说出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胜负心理: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的目标,如果最后不能完成,那就丢人了,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非常努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以前笔者在备课时总是把大部分目光放在知识的系统性上,但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导致课堂教学的单一化和重复华,当学生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时,就会批评学生自身存在问题,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笔者在分析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如今在英语课堂中更加注重小组合作,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掌控全局的作用,更多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主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再由老师最后统一讲解,借助于这种方式,非常显著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除了以上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从而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想要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跟得上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四、加强师资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一方,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收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对于已在岗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不可松懈,定期组织考核,对其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比如,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前来举办讲座,传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其他学校组织教师交流活动,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同时,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也要不断健全,可以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让所有老师都发表自己的建议,集百家之所长。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必须要充分融合创新思维,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量多开展趣味性较强的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坚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状态。努力实现课堂生活化,让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可以从内心上真正的接受英语学习。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我认为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未来初中英语教学必然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