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1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一篇: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性质及特点及实践教学效果的反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专业素养 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也是建筑设计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一部分学生树立了初步的建筑审美意识,培养起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但也有一些同学始终不得要领在门外徘徊。除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作为教师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存在某些弊端,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从培养其进行建筑设计所需的基本专业素养及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

1建筑审美素质的培养

课堂上,常有学生指着一个知名大师的作品问:“老师,我怎么就看不出这个建筑美在哪儿?”开始还认为是学生的理解力差异的原因,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才逐渐意识到建筑审美素质的训练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绘图能力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建筑审美意识的培养。鉴于大多数未接触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对于建筑的认知和欣赏往往局限在具象、感性的层面上,在先期的理论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建筑审美素质的培养。

首先着重介绍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掌握了形式美的法则,就可以鼓励学生从整体感、真实感、新颖感、丰富感几个方面去欣赏建筑作品,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交流。

其次带领学生体会建筑艺术作品的情绪意境。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建筑,必然会在形式上体现出作品的内容,既包括物质性内容也包括精神性内容。建筑艺术所传达的精神性内容就是它所经营的情绪氛围或意境。情绪意境的感受,是一个物我双方的交流,需要欣赏者更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和一个可以与对象共鸣的心灵,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审美状态。

第三,指导学生尝试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这是建筑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由于建筑艺术的表现性和所传达情感的抽象性,需要我们联系到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等广域文化环境去认识它,就会发现这些朦胧的情感实际上都有确凿的根据,它们都是所植根土壤的文化内涵的真切反映。这样就进入了建筑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启发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在建筑创作中,创新表现在建筑形象上的创新,建筑外环境、平面组织的创新以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等。这需要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更需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放的思维方式,敢于大胆突破。在教学上要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工作模型锻练空间想象力,进一步深入推敲设计构思,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做出有意思的设计方案。

3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配合,内部与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要鼓励他们广泛地涉猎其他领域,诸如人文、社会、心理、美学、哲学等等,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鼓励他们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启发思路,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意见及建议,尝试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既有全局概念又能解决局部问题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现代建筑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团体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在工作中要求个人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建筑学专业的基础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个人范畴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可以调研踏勘、设计策划和汇报方案等作为平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协作意识灌输、协作能力训练。这种良好的协作能力能够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的岗位上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并能自觉地担负相应的职业责任。

5总结

现在的建筑基础教学虽然已经从单纯的建筑形式表达和绘图训练走向建筑设计基本功和手绘表现图的训练以及以“建构”和“制作”为核心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建筑审美素质的培养,激发起学习建筑学专业的浓厚兴趣,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要有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文媛.建筑设计初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7:240~253.[2] 周同,赵景伟,吕京庆.从基本能力的获取谈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74~77.[3] 陈永昌.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31~33,48.

第二篇: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思考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思考

刘剀/李保峰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430074)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思考

The Study about the Basic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Design 刘剀 李保峰 Liu Kai Li Baofeng 摘 要 通过对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某些观念和现象的质疑和思考,指出目前在建筑初步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我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介绍,提出我们的教育思路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 教学思考 教学体系 理性

ABSTRACT By thinking carefully about some concepts and analyzing some phenomena, this paper discussed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design.It showed the teaching thoughts and solutions about the problem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our education system.KEY WORDS the basic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design,teaching study,teaching system,rationalism 中图分类号 TU-0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5)03-00-00

我们的教学改革发轫于对教学内某些观念的质疑和思考。通过对这些观念的理性分析和务实评判,确立了我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特色。鉴于传统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着学生进入建筑状态太慢,工艺美术化倾向比较浓厚,部分教学内容远离建筑设计等弊病,故而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革。

一 几点质疑 建筑设计基本功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目的,行业内简单概括为基本功训练。不同的学校对基本功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偏重于某种技能的掌握。然而将基本功仅定位于技能掌握是否偏颇和狭隘呢?作为职业培训的专业学校以此为目标无可厚非,而对于大学建筑教育,则更应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

我们认为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目标应分为三部分:建筑设计技能的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及知识的掌握,建筑设计意识的建立。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脱离理论指导的技能运用必然陷入盲目和低效,脱离坚实的技能演绎的理论表述只会陷入空谈,良好的设计意识观念是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这三部分的总和才是基本功的内涵。

天分和悟性

我们在建筑教学中常听到“学好建筑是要讲天分和悟性的”这样的话,似乎建筑学存在着某种先验的难以界定的东西。教学被说成非要凭天分和悟性才能把握的事,只能说明这种教学体系过于虚浮和难以操作罢了。大学教育并非是为培养少数天才服务的。教育的关键在于运用合理的方法将普通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天分说”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学非理性成分太多。感性虽具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具鲜明的个人化色彩和体验,无法成为普遍认同的标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是对事物规律性客观的总结和本质的思考, 可以成为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标准。教学应以理性为基础,要建立客观科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思维,提高理性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以往教学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混状态。强调理性并不意味着排斥感性,对建筑的认知过程依然需要感性先行。

建筑初步并非每个教师都能胜任

这句话是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教师引以为豪的一个口号。传统初步教学中的某些内容若非做过专门研究,传授起来确实不易。但一个建筑师竟然无法胜任基础教学的事实多少有些荒唐。这其实反映了建筑初步教学或多或少地远离了建筑领域。建筑基础教育在借鉴其他专业的成果时,往往有不加改造全盘移植的现象,如为色彩而色彩、为构成而构成,从而脱离了建筑语境。结果是学生学得盲目,教师教得痛苦。因此这个口号其实是一个信号,提示你的基础教学是否误入歧途了。

二 几点思考

教学结构的思考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结构通常具有线性特点,各教学内容依据难易程度和本身需要顺次连续。线性结构的优点是体系严谨,符合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是一种深度教学模式。但其调整不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元式教学结构的各单元之间为并列结构,易于增改。各单元从多个角度切入同一个研究对象,是一种广度教学模式,往往为高年级建筑教学所采纳。选择合理的教学结构对教学影响甚大。我们结合两者优点,整体上采用单元式结构,单元之间和各单元内部则采取线性结构,这样既符合初步教学循序渐进的特点,又为教学的调整留有了余地。

媒介变更对基础教学的影响

无论是构思推敲习惯还是工作方式都因媒介的变更在逐步地改变。传统的色彩渲染因低效率而被逐渐淘汰;手绘图需要达到的标准降低;字体的训练更是可有可无;色彩训练已不再为效果图服务。某些传统训练因媒介的变更已变得不合时宜,为此我们的教学应顺应形势,适度调整。

对拆分法的反思

初步教学常将较大的教学内容细分为几个较小的题目,以达到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的目的。拆分法有利于初学者由浅入深地掌握相关知识。

但是“拆分法”的弊病却常被忽视。拆分法将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例如“建筑抄绘”这个非常传统的题目,以往通常设置有工具墨线条和铅笔线条练习。但从实际操作看,单调的重复性训练让学生厌烦。不考虑时代的变迁和对象知识背景的变化,因循守旧盲目运用“拆分法”只会造成效率低下。对传统教学中使用该法的训练需要审慎反思。对形态构成体系的反思

形态构成体系将形态的研究纳入理性操作范畴,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原则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抽象造型能力的手段,至今仍为不少院系建筑基础教学所采用。

然而,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毕竟源自工艺美术训练课程,其造型语言、形态组织方式、构成成果与建筑实际的操作方式相差甚远。立体构成的创作句法和建筑造型的设计语汇虽有相通之处,但并非同构。学生无法通过这两种训练而顺利地实现对建筑的形态操作。另外,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创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建筑师的创作始终都存在着其特有的人体尺度的概念。构成训练完全脱离尺度而单独研究形态,抹煞了建筑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区别,也就成了华而不实的视觉盛筵。因此形态构成体系的引用必须经过建筑学的改进而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应从建筑师对形态的理解和操作组织手法出发加以改造。

三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体系

教学观念

(1)理性的设计观。建筑创作受到材料、结构、功能、气候、施工、经济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设计构思必须考虑可行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众多限制条件中权衡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这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评价标准。从每个教学题目的确定到教学目标、操作过程和教学指导,理性的思维方式应贯穿教学始终。

(2)效率和效果原则。我们以效率和效果为原则审视教学内容,一方面剔除传统教学中低效和重复的内容,另一方面引入教学研究新成果予以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时常更新,不仅赋予教学鲜明的时代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保持良好教学所需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的具体操作可概括为“加”、“减”、“并”、“改”四种手段。教学题目由最开始的15个精简到9个,课程设置更加紧凑合理,学生的作业量大大降低,而教学效果却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知识和理论、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有机结合。出色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技能是建筑师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是进行优秀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我们强调能力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建筑基本知识和理论融入能力训练当中,用以指导训练并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操作性,同时通过实际动手加深对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诸如创造意识、技术意识、美观意识、经济意识等的意识观念的建立贯穿于每个题目之中,成为教学的指导性原则。每个教学题目都保证三者的有机结合(图1)。

(4)“WWH”。每个专题教学都遵循“WWH”的教学模式。“WHAT”——理解知识概念;“WHY”——把握事物原理和规律;“HOW”——掌握操作手法和技巧。知识和理论通过实际动手紧密结合,并形成相应的设计意识,力求实现教学中知识与理论、设计能力、设计意识三者的有机统一。

教学内容

按照对建筑理解从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又回到整体的原则设置所有专题。教学内容依次分为表达语言模块、设计语言模块和建筑训练模块三个部分(图2)。

表达语言模块单元包括徒手表达、图纸表达、模型表达三个专题。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师的表达语言,掌握一整套完整的建筑表达手段,学会用行业语言传达设计构思和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掌握到构图、绘画工具使用、模型制作、建筑图规范表达等知识,同时感性认知建筑造型、空间体系、结构体系、细部处理。

设计语言模块单元包括形态构成、1:1构成、空间构成三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形态操作、材料操作、空间操作等设计技巧,了解建筑师设计的具体手法和操作对象,建立设计的整体概念和基本意识。在形态构成训练中,纷繁复杂的建筑形态被简化成线、面、体三种要素,要求学生关注这三种要素的形式组织方式和美学特征。在1:1构成训练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建造,体验设计从理念到实践的全过程,充分理解材料对设计实现的影响,理解尺度和比例的重要性,并由此建立起一系列重要的设计意识。在空间构成训练中,要求学生关注建筑空间,把握好空间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充分体验建筑空间中人的感受,并以此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多种空间文法进行具体设计。

建筑训练模块单元包括建筑分析、室内布置、小型建筑设计三个专题。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初步建立功能、流线、环境、技术等概念,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建筑,最后能够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小型建筑设计(图3),顺利地与二年级教学实现对接。

四 部分专题介绍

1:1构成

这个题目来自于对立体构成教学的改革。当把普通的立体构成作业并与人的尺度联系在一起真实建造起来的时候,这个作业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1)尺度认知。传统立体构成中是不存在尺度问题的。但当我们要求设计真实建造,也就是设计作品和成果之间是1:1的比例关系时,要素的大小尺寸就不仅受到相互之间比例的控制,更受到了人的真实感受的影响。换言之,人的尺度被引入作品。观看作品视角由鸟瞰转向平视和仰视,学生以新的视角审视设计,感受小比例模型和真实建造之间尺度变化,加深了对尺度的理解(图4)。

(2)结构知识和稳定性概念。尺度改变后,作品的稳定性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求作品必须依靠合理的结构形式达到力学上的“自稳定”——不得依靠任何外在的辅助支撑,从而实现材料、结构、艺术的完美统一,以此要求学生树立起“好的建筑作品离不开合理的结构体系”的观念(图5)。

(3)理解材料和节点构造。立体构成由于本身体量小,材料的连接和节点是常被忽略的问题。随着尺度的改变,学生就必须正确处理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以使其连接可靠并具有美感。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设计构思,掌握如何发挥材料的表现力,并树立整体把握和细部处理统一的意识(图 6)。

(4)环境意识。好的环境可有力地衬托作品,而好的作品也能使环境更富活力和生气。学生通过对展示环境的选择,以及根据具体环境调整作品布局,无疑对他们形成尊重环境的设计意识大有裨益(图7)。

(5)经济性概念的确立。以往的学生设计通常纸上谈兵,感受不到来自实际建设中的经济性要求的限制。而当建造的经费来自设计者自己的口袋时,学生们不得不反复掂量许多构思的现实性,不得不在艺术和经济这两极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深刻体会到经济和创作的重要关系。

(6)协作精神和合作经验。现在的建筑越来越复杂,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完成,这就对建筑师的组织、合作能力提出了要求。1:1构成具有相当的工作量,只能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学生们必须互相配合、合理分工、协同设计。合作的工作方式使设计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入,学生们也逐步培养了团队精神,经历了合作过程。

空间构成

建筑师和其他艺术专业人员对空间的理解是不同的。建筑空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空间以人为尺度。脱离人的要素而单独关注建筑空间的形态和组织结构是将建筑空间等同于雕塑空间,在这样的空间构成训练中,形态之间的相互控制只存在比例,造成空间和围合实体的大小高低只存在形式美上的相互制定,空间因此失去了度量而成为概念空间,与真实的“建筑世界”脱离了联系。而在教学中,越清晰可见的实物展示,学生越容易理解和把握。把活生生的可现实体验的建筑空间演变为脱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将使学生对建筑的理解变得更为困难。而有的空间构成题目,空间变为组织形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空间实际上成为配角。结果是对形式和实体的过多关注,容易使空间设计沦为实质上的立体构成设计。

在我们的空间构成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单一空间构成方式基础上,逻辑合理地将多个单一空间组合成有趣而生动的空间序列。要求空间序列在逐步展开中,伴随着空间由闭到敞、由小到大、由藏至露、由内向至外向的有序变化。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形式的视觉心理特征,做好空间的引导和暗示。人们在其中感受空间的转折、起伏、过渡、收放,享受着空间的美感。教学中将材料的表面质感、色彩都剥离,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空间而非围合实体。空间是设计的主角,形式为空间服务,空间类型的需要确定适宜形式的选择。实体的三维向度和空间距离的限定都受到人体尺度的限定,是可度量可感知的,这已经接近实际的建筑设计(图8,9)。

空间构成设计实质上变为人的动线的设计,人在空间形式的暗示下或驻足或移动,如此形成了快慢的节奏,时间要素逐渐突显出来,空间的设计也变成了时间的设计。脱离了人的空间也就被消解了时间,也就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属性。□

本项教学改革由杨红、熊利萍、贺慧、王萍、范向光等老师共同合作完成。

收稿日期 2005-05-08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目标 2 教学结构图 小型建筑设计——盒子住宅

(2004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获奖作品)作者:滕淼 指导教师:刘剀 4 1:1构成

(2002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获奖作品)作者:陈秋榆、杨欣、仇争艳等 指导教师:刘剀、贺慧 5 1:1构成

(2002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获奖作品)作者:王健、杨晓琳、陶渊等 指导教师:刘剀、贺慧 6 1:1构成

作者:肖朵、曹伟、黎文骏等 指导教师:刘剀 7 1:1构成

作者:傅茵、滕淼、钟凌、许伟等 指导教师:刘剀 8 空间构成

(2002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获奖作品)作者:江步 指导教师:刘剀 9 空间构成

作者:肖朵 指导教师:刘剀

第三篇: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范文)

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就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 英语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日趋完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过去的英语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以往的教学形式不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紧紧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过分强调考点,教学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绝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因此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英语教学方式。

1.“互动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讲解一些精彩的对话时,可以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找同学做点评,最后再由教师做总结。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逐渐熟悉了课文,这时,可以再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这段精彩的对话。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就会轻松起来,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消极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参与课堂,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在讲解复习题时,也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即请同学上台来扮演老师,为大家讲解习题,老师则坐到座位上当学生。讲解完后,由其他同学提意见,教师则补充总结。这样,一方面使老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极大地增加了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技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之一,它能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其中,并能迅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采取分层教学法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初中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各小学之间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可谓是千差万别。由于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同学,从而导致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吃不饱,觉得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因而产生了懈怠情绪;而另外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又觉得难度太大,无法接受,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法,把学生分为A(优秀)、B(良好)、C(中等)、D(较差)四个层次,这样就可以使每位同学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实行月考制,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鼓励进步较大的学生

跳级,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势头。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语言学习靠的是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英语角,鼓励同学们欣赏优秀的英文影片,并用英语写观后感,教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为他们推荐有趣的英文课外读物,等等。另外,在作文课上,可请同学谈谈读后感,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比如:①组织一些兄弟学校的观摩课活动,让不同学校的老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②邀请校外知名教师来校做讲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③在学校内部实施集体备课制。各年级的各科小组成员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内,由组长组织大家一起探讨即将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钻研教材,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师内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④在学校内部开展公开课。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讲3~5次的公开课,对于优秀的公开课,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公开课,一方面激励老师们加强学习,力争上游,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充分吸取他人授课的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新世纪的今天,传统的“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激活英语课堂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国际型的交流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四篇: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国的综合实力都有着明显提升,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被世界所落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逐渐显露出它的重要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宜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但针对如何改革这一问题,目前仍然还在研究探索之中,本文以笔者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谈一下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英语日益成为国际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二新时

期以来,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英语的教学二虽然很多地方

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但初中英语仍旧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

阶段,学好初中英语,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泊勺意义二然而,以往的英语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当今l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初中英

语教学进行改革意义重大二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将一些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做.概述二

窗体顶端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如今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掌握一门世界语言至关重要,随着英语在世界的接受度和覆盖率不断增大,我国教育部门也对英语教育保持着高度重视,虽然目前在大部分小学已经设立了英语课程,但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内容上,初中英语作为一个关键的基础培养时期,对于学生能否学好并掌握这门语言十分重要。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往相对比较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其中的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局势非常迫切,笔者以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为基础,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作一下介绍,希望能为教学方法的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保证教学方法多样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普遍认为课堂枯燥乏味,无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其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展开工作。

1.组织学习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单纯的输送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借助于活动的形式可以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比如,可以组织同学唱字母歌和英语歌曲,可以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们用英文对话,或者老师用英文讲述难度适中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回答等,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竞赛类活动,设立奖品,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调动其积极性,如朗读比赛、单词量竞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形式都可以较好的将初中英语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2.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英语也不例外,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大多都会怀有“一番壮志”,但随着学习难度不断增大,他们感到越来越吃力,从而极有可能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失去自身的自信心。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此时就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绪,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借助于一些学习方法和窍门,让他们感觉到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重拾各自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情境,避免课堂的单一化和重复化,让学生感受到新颖的内容,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英语水平。比如,在课堂中用一根主线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为其营造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学习氛围,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加强写作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之间交流

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把学习成效落实到书面上,老师能够比较直观准确的判断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们各自的不足,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升其英语能力。在加强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循序渐进,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开始就安排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增强他们的英语水平。如果直接分配给学生难度很大的写作任务,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自信心。所以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用英文的方式做自我介绍,之后再慢慢提升难度,让他们介绍家人、朋友等,给予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在写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比如对于某些单词掌握的不准确,那些语法还认识不足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和交流能够比较快速有效的发现哪些方面没有掌握好,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而且可以较为直接的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写作的独特魅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要清楚的明白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无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高或低,最终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将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到学生身上,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融入了课程改革理念,比如在课堂中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分析,说出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胜负心理: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的目标,如果最后不能完成,那就丢人了,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非常努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以前笔者在备课时总是把大部分目光放在知识的系统性上,但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导致课堂教学的单一化和重复华,当学生学习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时,就会批评学生自身存在问题,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笔者在分析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如今在英语课堂中更加注重小组合作,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掌控全局的作用,更多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主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如果还是无法解决,再由老师最后统一讲解,借助于这种方式,非常显著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除了以上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从而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想要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跟得上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四、加强师资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一方,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收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师资力量,同时,对于已在岗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不可松懈,定期组织考核,对其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比如,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前来举办讲座,传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其他学校组织教师交流活动,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同时,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也要不断健全,可以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让所有老师都发表自己的建议,集百家之所长。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必须要充分融合创新思维,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量多开展趣味性较强的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坚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状态。努力实现课堂生活化,让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可以从内心上真正的接受英语学习。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我认为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未来初中英语教学必然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效果。

第五篇: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彭文静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事业规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我院作为全国近千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如何走上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快车道,着力打造和创建海南优秀高职学院已是摆在我院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并必须为之努力奋斗的任务。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高职高专的“双师型”教师极少,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脱离实际,采用灌注、填鸭式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简单谈谈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教学思想改革

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必须重新认识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它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人才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 1

分析,明确支撑起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二是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的高投人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在师资、场所、设备、仪器、手段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高职院校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内容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根据社会法律事务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地制定了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改革时,我们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随着我们调研的深入,不断配合考察结果,更新教学课程内容。

1.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具有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在培养模式上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念,以我专业为例,我们根据社会对法律事务应用性人才岗位群的需要,培养法律事务一线专业人才,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法律事务专业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构建具有应用性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使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法律辅助人才。目前法律事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三部分组成。该课程体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突出体现本专业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2.课程设置突显高职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特点

课程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突出职业技能的核心位置,与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二)灵活选用教材

完善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保障。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高职教育教材近年出版的精品教材不多,主要原因是教材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学实践优势,编写实用性强的高职教材。教材编写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注重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发展能力及渗透高职教育的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法,通过灌输方式,强化知识记忆。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这种传统方法必须加以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已成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1.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启发性教学方式,通过课堂的互动和介绍社会上生动的真实案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不容置疑。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课堂中双向互动式的讨论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律师公证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务的掌握。

3、讨论、辩论式教学法

口头表达能力、雄辩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是法律职业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课堂案例的讨论、辩论是培养学生这些最基本技能的最主要的实训方式。

(四)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职

教育的特色是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模块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教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三大模块;其次,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每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最后,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要求,将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都对应一个项目。实践教学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品质的培养,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这一块,法学高职院校也总结出不少针对高职法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1.“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方面通过“教、学、做”强化和整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其更熟练地掌握律师与公证的基本制度和办理主要业务的程序;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其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以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其职业技能得以全面提升。法

2.模拟法庭教学

首先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各一个,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课堂上进行模拟法庭审判。之后,任课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讲评,以达到在模拟审判中掌握律师在各诉讼程序中辩论技巧的目的。

3.逐步引入法律诊所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缩小法律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掌握的距离。与此同时,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四、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目前大学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这样的考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只注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高专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论文。闭卷考试特别是以客观题为主时,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卷考试中,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复习,评卷的公正性、客观性较差。课外论文的考试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工作量大。面对诸多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职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指导原则,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下载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学专业 6学分18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

    2010《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 课程代码:411017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 总学分数:7 总学时数: 112......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我校中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意义和目的。分析了电子......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一、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 2006级教师教育研究生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现在,一提起新课程,马上就想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好象以前的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其实对课堂教学方法人们一直都在进行探索,而且任何好的教学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实习报告

    建筑设计基础实习 姓名:学号:班级:教师:时间: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就存在着两大体系。其一为正规的官式建筑,主要包括直接为皇帝服务的皇宫殿庭。为封建宗法礼制服务的祭词......

    《建筑设计基础》心得总结

    《建筑设计基础》学习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在网上学习了《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受益匪浅。颇有些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成为一个有水平的建筑设计师,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