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时间:2019-05-14 08: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第一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清流城关小学

马清香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八年的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我谨以个人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各种各样恐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博物馆里巨大的恐龙化石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恐龙,了解它们灭绝的原因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恐龙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拓展教材,放飞学生想象力。

在教《宿新市徐公店》这课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进行对照,并通过情境的设置启发学生想象“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美好景色,最后让学生想象篱落外还有怎样的美丽景色,这样一来,教师以教材为本,又超越了教材本身,突破了课文的局限性,拓展了教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整节课学生的创造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获得了知的收获,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及能力的发展。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创新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利用语文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材就要联系学生实际,努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拓宽语文教育,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1、与其他学科整合

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适当向其他学科开放,使各学科相互渗透,互相提高。如,《找春天》一课,理解课文后,结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让学生唱春天,学生兴趣高涨。这样把教材当作载体,打破了学科界限,体现出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使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音乐融为一体,更加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四个太阳》一课,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生动手画,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一环节将语文与美术有机融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向课外延伸

开放的语文离不开感悟。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扩大阅读增强积累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关键,而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文化宝库浩如烟海,语文课本只能是沧海一粟。如果把课本看作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的经验说明广泛涉猎、大量吸收,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把课文当作“例子”,课前指导搜集资料,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科学的补充教材。《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引导学生搜集其他动物的尾巴特点资料并编故事,孩子们编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拓宽了知识面,实现了知识共享。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第二篇: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点滴思考

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点滴思考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点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点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上期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我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我穿针引线,巧 1

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我采用了“五、四、三、二、一” 强化训练法。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 2

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并在每次的才艺展示中进行阅读展示、评比,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取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燕好荣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说,作文这点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写起作文来真要命。

听完这句话,我想了很多。做语文教师十年,天天如是,周而复始,日子就像被切好的了土豆片。我们让孩子们写周记、写作文、写练笔,颈椎断了般的批、改、增、删。大段大段的讲评指导,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会了多少?积累了多少?扪心自问,冷汗直流。孩子们对作文兴趣缺缺,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真的应该好好想想了。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我最想说的是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练字,让学生拥有一生一世的汉字情。

“平生所爱颜如玉,巧意浓情绝世姿。月下花间看不足,几边枕畔恋弥痴。千秋甲鼎留芳泽,万里巾笺寄妙辞。博雅尤能常进取,为伊能不苦相思?”汉字是人类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几千年以来,虽经历了变化和发展,却始终如一脉相承,不仅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而且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不仅要认识汉字,了解他的起源、意义,而且还要写好这些前辈留下的汉字。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借助了汉字,宣泄着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报负,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黄鹤楼、滕王阁、泰山、庐山都因诗文而永垂不朽。……烟花三月下扬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览众山小、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就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字如其人”,其实字就是人的另一个仪表,字的好坏可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心正则笔正”,书以德贵。想想现在社会上那些大腹便便的老总们,拿着派克金笔,签着比蛤蟆还难看的名字,真是令人汗颜!很多明星,歪扭的汉字让人惊叹,只好请人设计姓名,拼命模仿,好在公众场合挥笔签名时减轻尴尬。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这一手汉字是最起码的吧!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啊。

我每每接一届新初中生,第一节课我就会给他们讲汉字的重要性。我说中国汉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它里面有龙飞凤舞,有虎啸龙吟,以其浩瀚广博书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一定要好好练字。我为他们制订了练字方案,先练握笔,再练描红,每天几个字。有的孩子兴趣高昂,自己拿着田字格本来找我,让我在一页纸的左手边写上一行楷体字,他们就练满这一页。慢慢的,孩子们对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些感觉。写的字越来越端正了。我们班里的一些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像我的,甚至比我的还要有特点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他们漂亮的中国字在眼前跳跃,我深感快乐。中考作文,字是门脸。在字上吃亏失分的例子不可胜数了。树立良好心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定能练出一笔好字,受用终生。

二、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现在的学生功课负担普遍很重,真是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年到头在“封闭式”管理的圈子里生活。他们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社会,很少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回家看电视也为大部分家长所禁止。没有生活积累,写作文时自然只能挤出几句话来应付。有时候似乎还会一些“议论”,但只是东拉西扯,罗列一些诸如“爱因斯坦如何如何”“爱迪生怎样怎样”之类的陈谷子烂芝麻来充数,根本没有来之于生活的鲜活材料。遇到“诗意生活”之类的中考题,不少学生就立刻傻了眼,真的是“无话可说”,只好作些“急中生智”式的胡编乱造。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根本的一点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阅读各种书刊,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经典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让学生脑子里有东西,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自然而然地“有话可说”。

为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每日思考”,记录活动经历、学习所得、生活感悟;让学生写“每周涉猎回眸”,摘录阅读内容,反思阅读过程,以便自我督促和相互交流;让学生回家必看中央台“新闻周刊”等新闻评论类节目;每月至少让学生观看一部诸如《美丽人生》《虎口脱脸》等经典影片,并让学生说或写“我看《美丽人生》”“美丽人生来自……”之类的话题,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虽然从整体上说,学生生活积累明显不足,但实际上也并非一点生活感受也没有,问题在于,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往往会有种种限制,让学生觉得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写。如,一般教师都反复强调,政治敏感问题千万不要去碰,最好不要去写社会的阴暗面,以免被认为思想不健康;又如,张扬个性不要自说自话,不要热衷于写“小我”,等等。教师的提醒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学生往往因此有话而不敢说。还有,教师出的作文题目有时触及学生内心隐秘,学生也会有话而不敢说、不想说。如,有教师分析完“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就布置学生写“我的愁”,结果学生只是笼统地说说“考试成绩不好之愁”、“课业负担重我愁”、“对不起家长和老师之愁”,千篇一律。学生之于成长中的困惑,心中即使有许多话要说,一般也不太愿意像小学生那样在作文中说出来。针对学生有话不便说、不愿在作文中当众说的情况,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写日记,不用交给老师看。也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困惑与感想,通过书信的形式写给语文老师。在寒假和暑假中,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告诉老师假期生活的情况,假期读书与影视观赏中的想法等,不拘形式,学生没有顾虑,自然就“有话可说”了——在这样“私人性”交流中“有话肯说”,就会慢慢地在作文中“有话可说”了。老师们也要尽全力给孩子们创造有话可说的情境。如笔者一篇作业里谈到的一次削苹果情景作文,就是一次积极探索的作文教学案例。

有些孩子是有话不会说,茶壶里煮饺子。这就需要老师把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与辅导学生“如何把话说好”结合起来。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还觉得“无话可说”或者说有话不会说的时候,不必更多地强调如何点题、如何铺垫照应、如何安排结构等等。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而培养学生基本的表达能力,除了让学生多记日记之外,一个重要的抓手是,把日常阅读与日常练笔结合起来,因为阅读是日常语文学习的重要活动,把阅读与练笔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

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作文能力自然会有更多的提高了。

三、人生引导,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怎么做人。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中学生写的一段文字,他说“老师似乎只教会了我们如何把作文写得花团锦簇,却没有教会我们做人。同学们经常都是写作文的时候一套:激昂文字、批判社会的不良和黑暗;做起事来又一套:满嘴脏话,不讲公共道德,随意损坏公物、乱扔垃圾……这让我觉得非常痛心和失望,如果学习不能教会我们做人,如果一作文就要言行不一,那我们受教育、写作文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教学生作文对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

学生由于青少年特有的热情和激情,常常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或者完美主义者,心中怀着极其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世界,希望周围的人也都是完人;可同时他们往往又都是一些愤世嫉俗者,不能容忍这个世界有一丝缺陷,不满意周围的人有一点不足,但往往是最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因此语文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要教育他们认识到人生并不是只有光明美好的一面,还有黑暗丑陋的一面。这个世界,是光明与黑暗、美好与丑陋并存的,我们绝不能因为黑暗和丑陋的存在,就抹杀世界的光明与美好。语文,是用文字叙述世界,引导学生追求光明美好的事物,而作文则让学生把平时的所学、所感,用文字记录描述出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教育学生在遇到理想与现实有冲突和矛盾时,不应该抱怨、害怕和逃避,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它。教育他们既要拿出青少年的热情,去面对世界美好的一面;更要拿出青少年的勇气和激情,去改变世界不美好的一面。语文教师应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理成熟、人格健全的人,能积极勇敢地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不如意,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并更进一步地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不美好,不但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为此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对作文的选材内容一定要给予正确指点,切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使内容片面化,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产生偏差。许多作文就出现过这种偏向,如在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的众多作品中,反映社会真善美的动人故事极少:里面有对严肃音乐的调侃,有对医院医生冷漠和不负责态度的批评,还有对国际政治人物的漫画式嘲弄与攻击等,却鲜有反映社会与人生真善美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教育对国家、社会和学生成长所应肩负的道德与责任。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作文题材,加强“真善美”的引导与强化,倡导积极向上的作文思想和风气,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还要不失时机地将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写文章难,做人更难。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教学生“做文”与“做人”的“真诚”。我们都知道:为文的根本在于育人,教文的过程就是在于育人,教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文”时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这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育人”。

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这就是写作。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身为语文老师,深感自身之任重道远,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品味川流不息的生命灵动,拥有甜蜜幸福的人生。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 电话:*** 邮编:257345

第五篇:语文教学点滴

在精神上做文章,在多练上下功夫

——语文教学点滴

语文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讲有练,让学生有所得”是弘文中学教学的金标准,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精讲上做文章,在多练上下功夫。

一、在精讲上做文章

老师的天职是“传到授业解惑”,那么就必须讲,但决不能满堂灌,必须做到精讲,讲到点子上,怎样讲到点子上,笔者以为应该抓住一下四个方面:

1、讲重点、难点、疑点、紧扣高考考点。每篇讲读课文都有其重点难点,也有学生不理解的疑点。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地把握。

2、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前的导语,不仅要讲,而且要精彩,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我用的导语是“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而言一语六月寒”,的确,高超的说话技巧,即使是在指责、劝谏对方的情况下,也会像三春的太阳一样温暖人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段导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用精妙的思考题开启智慧的闸门。设计适度,精妙的思考题,既能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在讲《致大海》时,我设计的思考题中其中两个是:①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②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试分析产生这样情感的真正根源。

4、用精炼的课堂总结,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每一节的课堂总结是要认真讲的,它既是对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探求。在讲完《荷塘月色》后,我的课堂总结是这样的,整篇文章,作者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渺茫的歌声,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追求的总是“淡淡的”、“恰到好处的意境”,展现的是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可以看出,这清新、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揣摩语言结合具体语境,惟有如此,才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在多练上下功夫

精讲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知识,而练是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提高,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笔者认为,练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来练习。

1、基础知识练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该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如教《劝学》一文时,我从五个方面出示练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其

一、给带点的字注音,包括生字和多音字;其二、四个古今异义的词,如“博”、“爪牙”、“用心”、“寄托”,其三实词理解;第四、词的活用。“楺”、“日”、“上”、“水”、“一”。第五、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这五题练习可利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并点人到黑板上做。

2、讲练结合。在讲到新知识、新概念或精彩之处,可设置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如讲到《荷塘月色》“通感”运用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叫通感?“通感”就是吧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内心感觉等官能感觉沟通起来,彼此交互运用于描写事物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其次让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理解。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第三,出题让学生练习。①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②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理解,第四,让学生学写。有的学生写出了“这绿茸茸的草坪,像一支充满优的乐曲”的句子。

3、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把写作和阅读自然结合起来,学到精妙段落、好的构思的文章,好的描写段落,让学生模仿性地写作,有时可以是几句话,有时可是一段,有时可以是400-600字。如学习《荷塘月色》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朱自清先生遣词造句的特点,选“朝霞中”“夕阳下”“秋雨中”的某处景物,投入真情实感,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当学了《我的空中楼阁》后,要求学生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情景

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

二、考试前夕、我、歌声。这些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大的帮助。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有讲有练,在精讲上做文章,在多练上下功夫,才能让学生有所得。

高一年级语文组 邓德林

2008.12

下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是如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苏教版教材对写作教学有怎样的体系安排,这些安排对促进学生的进一步......

    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

    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对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点滴 教师:代蓉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

    对集体教学活动反思的点滴思考

    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对教学活动反思的点滴思考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一幼 糜玲 新理念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黔西南普安县三板桥小学 杨丽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的一个瓶颈。老师们普遍反映作文难教,花费时间多,而见效慢;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提起作文,......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点滴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点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前提。低年级儿童理解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实物。......

    小学汉语文识字教学点滴初探

    小学汉语文识字教学点滴初探 摘要:小学汉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识字教学,同样,识字教学也是整个汉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小学汉语文的新课标中针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以下两......

    小学语文教学之点滴(大全五篇)

    小学教学工作之点滴 仪陇县双胜镇小学校 王羽丰 *** 内容摘要:教学工作中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建立良好的学风、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重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