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2011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教师的人生因成长而精彩?
《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
招远市玲珑镇罗山初级中学李鸽
邮箱:lige1126@yahoo.cn
联系电话:8364041
最近刚刚读了申屠待旦老师的这本《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感触颇多,自认为不管是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还是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都面临着成长的问题。而申老师的这本书能帮助我们真正掌握开启教师职业生涯的密码,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
在书中,申屠待旦老师首先为我们解读了新教育的内涵:“新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的教育,是重视内化与外化统一的教育,是突出人文精神的教育,是重视亲情培养的教育,是重视责任感、艰辛感培养的教育„„新教育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应树立的理念,我们在情感上要热爱它,在行动上要实践它。实施新教育需要新方法,需要新能力,需要新习惯,需要新个性。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教育目标,就会自觉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考试能手向课改高手转变。”申屠老师在解读新理念时,并没有引用长篇繁冗的理论,也很少用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教师读者易于接受的口吻,结合教育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内化及内化的五个层次》、《教育需要聊天》、《课改需要的六个观点》、《对一堂赏雪课的反思》、1
《创新教学五大法》等案例反思式文章,能很好地启发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如何实施新教育,如何让我们教师成为新教育的积极践行者。
申屠待旦老师认为,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必须具备八个要素——明确的目标、先进的理念、丰富的情感、积极的行动、优化的方法、全面的能力、良好的习惯、独特的个性。他把这八个要素称之为成功教师的“成长密码”。在申屠老师看来,教师拥有这些因素,才能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成长、成功,而要收获这“成长密码”就离不开自己的教学实践,即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育科研。对此,申屠待旦老师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究。如《教学新理念有哪些》、《创新从教案开始》、《优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班级管理的创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等文章就是申屠老师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自身的探究解决问题,并把研究成果用于实践,而这些文章也是很好的行动研究案例。
申屠待旦老师是一个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名师,他自己经历过一个普通教师成长的困惑、历程,知道一个一线教师成长最需要什么,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青年教师发展。“掌握新教育的理念是为了实施新教育的行动,而开展新教育的行动,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激情的阳光教师。”在书中,申屠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解读了成为阳光教师的途径。申屠待旦老师这样对阳光教师定位到:“阳光教师是有文化、有思想的教师,是爱学习的教师,是善于突破自我的教师,是敢于改革的教师。”《教师成长的密码》一书展现了申屠待旦
老师十年来如何学习、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实施教学改革的艰难历程。如:《选书与看书》、《记好读书笔记》、《参加论坛讨论》、《赋予教案新的生命力》、《如何上好课堂讲评课》、《双人教学模式可行吗》、《教师需要有“忍”功》、《突破自己》等文章,既是申屠老师的切身实践,也是每一个教师可以借鉴的成长案例。《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以对话体方式,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到“幸福科研路”。
本书以“以人为本”的“慈心”生出独具一格的“慧眼”,用“掰洋葱”、“量体裁衣”、“照镜子”、“煮汤团”等生活实例,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本书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本书的主要有以下五个话题。话题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话题三:规划研究行动。话题四:脚踏实地做研究。话题五: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把问题当朋友”,特别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突破的核心。“把问题当朋友”,以问题为出发点,展开思路、制定计划、确立研究的路线,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教育科研与我们的距离是那么近,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指令性任务,而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触摸、感受、并置身于其中的“幸福乐园”。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才会有“研,然后知美”的体验与收获,教育科研的有效绩才能落到实处。
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教育的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认识更合理的就有关系,并再此基础上,追求目标最适合,手段方法最有效,总体效果最合理的教育。”“世界上没有在工作中不犯错误的人,但教师的工作是最不容犯错的工作”。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具有合理性,这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的最终实现者,“其积极性与水平的协同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与其他社会劳动生产一样,教育过程也包涵着一定的教育成本,用最少的教育成本,实现教育收益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当,也是必须追求的目标。教师改造、超越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其实就是在降低教育成本;另一方面,对学校来讲,在教育科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它引导教师追求更加理想而合理的学校生活”,在教育科研中的同伴协作,还是建设合作互助的同事关系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一书,在写作体例上也独具匠心,本书以两位一线教师与作者的平等对话为主线,采用了
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对话的方法来组织材料,突出对话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再加上书中引用的“掰洋葱”、“量体裁衣”、“照镜子”、“煮汤圆”等来自生活的实例,使得阅读的过程充满情趣,叫人欲罢难休。申屠待旦老师对教育的执著追求,不仅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赞赏,也得到了朱永新、吴铎、李瑾瑜等教育专家的肯定。网友冷文凤评价此书说:“这是一首恬淡的抒情曲,在柔和的节奏中流露出对教育的忧思;这是一首悠扬的奏鸣曲,在舒缓的节奏中诉说着对教育的深情;这是一首激扬的奋进曲,在热烈的节奏中饱含着对教育的热爱。”新课程专家李瑾瑜教授说:“我清晰地感受到一个中学教师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真实地诠释和实现专业发展的历程。‘申屠现象’有力地说明,用‘心’教学,用‘情’思考,用‘爱’实践,一定会有精彩的人生。”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为此书撰写了序——《一位年轻教师的教育追求》。
关于教师的人生,申屠老师有一句名言,我愿用此与申屠老师和各位同人共勉:人生因教育而精彩。学生之所以精彩得益于接受了精彩的教育,教师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实施了让学生精彩的教育。教师的言行要让学生感动,教师的责任就是努力让学生能有精彩的人生!
第二篇: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在没拜读的《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一书前,我自翊自己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坦白地说,从教多年来,我一直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视如己出,所在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生成绩始终居镇名列前茅„„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一书后,我顿觉汗颜,一种无知、羞愧顿时涌上心头。别说是优秀教师,充其量就是一位害人的教书匠。当我看到《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一节时,我的大脑好像在急速地运转着,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曾几何时,我明其名曰要追求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每节课,我精心设计教案,炮火轰击似的,一连串提出诸多问题,限时要求学生回答。当学生思维出现暂时“断电”时,一味的埋怨学生脑子不开窍,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本宣科下去。对照自己的做法,我们再来聆听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
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一直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地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不少教师至今仍做这种愚蠢的事情。君不见一些教师,每每上公开课,教学容量大,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每一段时间做什么,每一个环节做什么都,都几乎做了充分、准确的利用,课堂时间把握得十分准确,几乎铃声一起结束授课内容。当时,我特别钦佩这些教师,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如此之强。这些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课堂上,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让学生的大脑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试想,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有效发
展吗?长此以往,学生大脑疲劳,对学习会产生一种厌恶感,学习成绩又能得到多少提高?即使是一些名师,也避免不了这种愚蠢。曾多次看一位小学语文名师的教学视频,其课堂教学容量之大,让我咋舌;问题接二连三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思维如何吃得消?
孩子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师即使是为了追求高效课堂,也应当懂得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容易掌握的地方,适当加快节奏;教学中的难点放慢速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使学生轻松愉悦地畅游在思考的王国里。享受思考的乐趣,并从中收获一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伟大的美俘虏了我,但更伟大的美甚至将我从它本身解脱” 纪伯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更伟大的美不是召唤、吸引与控制,而是使对方得到自由的解脱。老师们,课堂上,你的学生享受过这种自由吗?课堂不是军营,学生不是玩偶,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片刻的喘息吧!
第三篇:2011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2011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如何做好班主任
看了魏老师的《如何做好班主任》一书,深有感触。
进入教师行业不觉已有十多个年头,作为社会上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我也时常深思应该怎样干好这一职责,魏老师的《如何做好班主任》让我仿佛见到了黎明的曙光,如饥似渴的读着,不分昼夜。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一个好的班级不单单是学习成绩出色,而是需要学习、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就决定了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并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班主任来说我们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我们要先认识我们的学生。现在的中学生都是属于90后的,他们生长在一个多元化、充满变化的社会中,他们一出生就被电视、电脑所包围。他们的视野开阔,平等意识极强,敢于肯定自己,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并且勇于表现自己,现在的中学生大都生活在比较宽松的社会和家庭中,这也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自己的事情就该由自己做主,不希望有别人来干涉,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
再了解了现在的学生特点后,我们就要走进学生。班主任要成为
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好批评与表扬。做为班主任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学习好的学生有错不能袒护,调皮的学生有错不能夸大。与我们成年人相比,中学生还是属于弱势群体,那么班主任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维护学生的利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他们无助的时候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在帮他,老师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形成了。
做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每个人身上都是有优点的,即使是再调皮的学生,也是有优点的。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在班级工作中要使之发挥。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精力充沛、自由散漫、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他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做出令老实意想不到的事情或举动,他们成绩都比较差,逆反心里强,做为班主任,我们要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处罚,允许他们犯错误,但是还不能放纵他们。学生是缺乏社会经验的人,那就要求我们班组人要帮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吸取教训,增长机智。
做为班主任我们也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也都是希望学生都能成才,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教育,班主任将学生在学校的近期情况反映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让家长认可老师。家长也将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及时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育,正真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做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级的好坏与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时期,他们会有意无意的模仿任何一个成人的行为举止,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所以,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我们要用感情去跟学生进行交流,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同时我们也要用心去热爱我们的工作,要拥有一份责任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当一个班主任付出真心,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班主任就会在精神上的到回报,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而这种精神享受是别人都体会不到的。在爱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爱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选择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努力工作,让工作变成一种享受。切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的对待工作。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研究中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第四篇:2010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2010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坚信孩子能成功
烟台第二十二中学黄艳凤电话:***
邮箱:huangyanyan0815@sina.com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近二十年来,美国展开了一场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运动——“多智力类型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作者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即使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认真地探析了学习困难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了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介绍了教师与家长如何去发现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方法。这样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子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书中介绍的许多孩子的遭遇,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我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也遭遇过许多总是喜欢做一些古灵精怪的玩意儿的孩子,对学习和学校的规则总是置之不理,在我们老师眼中,他们就是后进生;现在观念转变了,我们也知道学生并不一定要在学习上优秀才是好学生,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这样的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也觉得很难教,很难控制,我们在平常工作中总是会觉得这些孩子扰乱了学校和班级的正常秩序,影响了同学们的行为,虽然我们也明白这些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但是高压的升学,总是会让老师和家长不自觉地会把他们判入学习不好的行列。在学习中总是会觉得他们有些不顺眼,看了这本书,让我陷入了深思,如何让这些孩子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学校里感受快乐,让他们不再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家长的有色眼镜呢?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我们应该承认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一个班里面,有差生是很正常的事。对待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放弃,尽了力去扶他,结果如何也不要太介意——我们或者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才,但我们应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人。现在的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将来的一切,只要有健全的人格,将来也会有所作为.。所以,这部分学生尤其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我把这些话称作警示语,放在电脑的桌面,让我天天都能看见,时时都能记住.对于这样一批特殊的学生,老师的态度很重要。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的教师面对他们,应该更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也更善于欣赏孩子优点。如果孩子们能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得到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一个小小闪光点被教师发现,也许成就了
一个孩子的未来。如果孩子们能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可能成就他们一生的,这既是孩子的福气,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都不一样,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那么有的孩子会永远也不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孩子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得到启发的我,每次考试后不立即给学生试卷打分,而是先研究所有的考试卷,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将考卷发给学生,并针对考卷的弱点、问题,再次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再修改错误,上交试卷,如果个别学生还有问题,就在小范围内再来一次。经过这样反复的教学,学生基本都可以得到一百分。考试,已不单纯是鉴定教学效果检验学习成绩的手段,而是变成了诊断和激励相结合的全兴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们对学习不再害怕,对考试不再恐惧,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了自信,并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自信心。有的孩子能挑二十担水,而有的孩子只能挑十担水,还有有的孩子只能挑五担水。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同一个尺度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有些孩子会因为无能为力而放弃。对于一些学生考一百分是她的最佳成绩,而有的学生考七十分就已付出了最大努力。作为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提高,要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途径,要为每个学生设置可实现的目标,并把这些目标都包括在成功的范围之内。这样有助于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他们会想我比别人并不差。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自从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教师的立场会抉择孩子的成长。老师的责任就是要鼓励和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目标,让每个孩子都尝试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和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与成就感,让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向着自己的理想越飞越高,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第五篇:2015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书丰富了我和儿子的生活
莱阳市柏林庄中学
家长:张所卿
学生:赵圣凯 明亮的灯光下,一个小男子汉正捧着《明朝那些事》,如痴如醉的看着,在浩瀚的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是我上初一的儿子正在读书。
没孩子的我 :每天吃完晚饭就卧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没有目的的翻看电视,打发时间。所以在我的影响下,我和丈夫没有人愿意在空闲时间读书,我心中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累了一天,翻了一天的作业本,懒得再看书和管孩子了。
有儿子的我:自从有了儿子,我意识到书的重要性,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阅读大量的儿童书籍。尽管那时他还不认字,但丰富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情节,仍然吸引了
他的注意力,他总是很认真、很入迷地听着我们娓娓地讲述,沉浸在故事里梦幻般的世界,我感受到了书的魔力。
在孩子七岁的时候,我就每天晚上教孩子读带拼音的《三字经》,我们一句一句的读,有时读了下句他就忘了下句,我们就又返回去读,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学会自己读书了,从此一发不可修饰,儿子喜欢上读书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来越广泛
还记得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陪儿子一起阅读了 《夏洛的网》。《夏洛的网》展示的主题,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诚信、合作、友谊。显然,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它们都是人生旅程中一个都不能少的幸福准则。
关键词一:让孩子知道,一旦你做出承诺,就必须全力兑现,绝不食言。
父母们其实并不知道,越是在诚信失范的社会环境下,越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守信。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孩子不“同流合污”,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远离违法犯罪的诱惑,又能由于孩子“众人皆浊我独清”的高贵品质,而赢得更多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幸福天地。因为,只有信守承诺的人,才可能拥有更多朋友,而多条朋友多条路,路多了,天地自然就广了。值得信赖的朋友,永远是最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它比物质和资本资源都重要。
当然,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做到。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可以是好榜样,自然也可以是坏榜样,它们的力量都是无穷的。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和人生的第一任导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可以设想,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言必信、行必果,并引以为荣,那么,孩子同样会追求父母的价值观;反之,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言而无信、行而无果,那么,无论对孩子提出多么高的诚信要求,哪怕严惩失信行为,孩子都不可能诚实守信。关键词二:让孩子理解,只有与朋友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因此,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我引导孩子注意这一点,并让孩子充分理解,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与幸福,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赢”,而是和尽量多的朋友一起“共赢”;也只有大家“共赢”,一个人的“赢”才会更有价值,也才会更持续、更持久。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21世纪的今天,以合作谋共赢,不但是一种重要能力,更是一种重要品质。
事实上,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并能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反之,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并因此产生更多困难。
所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积极合作,谋取大家的共赢,就成为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教育问题。于是,在看《夏洛的网》时,我从一些具体的细节出发,启发孩子思考合作共赢的问题。比如,老鼠坦普尔顿很自私,事事都首先站在自己的利益上着想,夏洛和威尔伯为什么还要与它合作?如果不与它合作,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显然,如果少了坦普尔顿,不但夏洛找不到合适的字,威尔伯也没办法够到卵袋,从而无法兑现对夏洛的承诺。关键词三:让孩子懂得,友谊能让人生更温暖,也更丰富多彩。
每一个人都渴望友谊,也都需要友谊,没有了友谊,人会活得十分孤独,而且必将一事无成。对孩子来说,就更是如此,朋友之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价值,丝毫不逊于父母在他们生命中的位置。随着孩子的成长,朋友的社会价值会越来越大,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最终,当孩子走向社会,父母也要让位于朋友——父母终有一天会老去,而朋友将伴随孩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我和儿子被深深感动,感觉像动物们和威尔伯一样,最后沉醉于春天里新生命的舞蹈,品味谷仓变天堂的美妙。而我所感动的恰恰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佳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什么才是最美好的友谊,这种最美好的友谊从何而来,人生为什么会因友谊变得丰富多彩。
儿子看完这本书以后,感叹道:“原来书中有这么多人生的哲理,我要多读书!”
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感受到:这些哲理和故事,用在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会让我们的管理更有实效。
现在的我和儿子:晚饭后,闲暇时,各自端坐书桌旁,读着书,时而会心的相互看一眼,时而相互谈谈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儿子每次拿回家的作文评语越来越好。他生活中以前的“小毛病”越来越少。他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他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他耳边也少了我一些“唠叨”。学习成绩也起色不少。
我也通过读《给教师的建议》,《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契机的55个细节》,《爱心与教育》,《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教学勇气》,《发现母亲》,《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书,树立了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
我尽量做到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是啊,书是一杯酒,那么香甜;书是一滴露,滋润着我们枯涸的心灵;书是一条船,载着我们驶向神秘的大海;书是一块汉堡,永远为我们提供能源;书是一座驿站,让我们在疲惫的时候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我和儿子在读书中成长、成熟着,书丰富了我和儿子的生活。
点评: 家长“不读书”,不可能给孩子传授更多的知识。孩子求知求学是十分广泛和丰富的,课本之内只是一些基础的、必备的知识。求知离不开课外阅读。家长不读课外书,怎么引导孩子?家长“不读书”,给孩子带了个“坏头”。孩子的求知欲和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家长的举止往往就是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不读课外书,怎么要求孩子广泛涉猎知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影响,阅读丰富了家长和孩子的业余生活,使孩子朝气蓬勃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