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

时间:2019-05-13 07: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

第一篇: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

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

教育家应该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的人,不论他是第一线的教师,还是教育行政工作者或是教育理论研究者。

首先“教育家”必须爱教育、爱孩子,一个不爱教育的人不可能成为教育家;霍懋征老师毕生耕耘在小学教育园地,敬业爱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而且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思想。她是中国教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其次教师的目标是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学生能个个成才,个个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三:能称得上“教育家”的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我认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师德素养。作为老师首先是爱心和责任感。有 一颗仁爱之心,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德正为师”,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二)知识素养。教师应具有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保持知识结构的鲜活。为此,教师要广泛收集资源、听取学生意见,同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出现要求教师成为 “ 科研型 ” 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由此我们也感觉到,新形势下,也要求我们变换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终身的学习者,行动的研究者等,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智慧、教学 能力素养.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它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现,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使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是每个学生均有收获,让所有的学生流连驻足。

随着适龄学龄人口的减少,一些不合格的教师可能要被筛选出教师队伍。什么叫不合格的教师?有的教师常年在编不在岗,有的教师病假一请好多年。真正在一线工作的合格教师到时候反而会被挤出教师队伍,其中的猫腻不说谁也明白。退出机制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让一些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是好事。政府要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对于退出的教师要做好妥善安置,确保教师退出后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篇: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常生龙

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启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迈向新征程,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关键期。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关注和践行。

一、个别化教育

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班级授课制依然根深蒂固,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学习内容,被很多学校和教师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情,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这一方向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同时也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下。

2001 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虽说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一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但十多年的课改实践,还是让很多学校和教师接受并认同了这一理念。这是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从量变逐渐走向质变的累积过程,我们很快将迎来转变的拐点,从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诊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在学科学习上的特点,为他们的定位和选择做好参谋。其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内容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拾级而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班级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来重新定义班级。第三,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在相同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教师尽量减少面向全体学生满堂灌式的讲解,而是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第四,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同一把尺子,而是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用与之相应的尺子来评判。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学生自己在一段学习旅程中的进步情况变得更加重要。

二、伦理型教师

从集体授课转向个别化教育,其实质是对“人”的发现与尊重,是对学生的人格、学生的学习志趣的发现和尊重。其所带来的变化就是学习不再是教师统一安排好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执行的事情,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做出个性化选择。

学生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如何保障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有效落实,如何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是教师们普遍担心的问题。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无疑是化解这一困惑的最佳途径。这其中教师的伦理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当下的教师培训很多,但绝大多数的培训都局限于教育理念的提升、学科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很少关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伦理素养。而事实上,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努力,在备课活动中,老师对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等的决策过程,处处都在体现道德的思考;在上课过程中,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重点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还是重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兼顾到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给他们提出差异性的学习任务,还是从达成教学要求的角度出发提供共同的学习要求,等等,时常会给教师带来道德判断的挑战;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教师的言行总体现着德道的标准,陶行知希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原因就在于此。

伴随着个别化教育的深入实践,一个更加多元的、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也将随之而来,这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一个教师具备伦理知识和素养,他就会用伦理的眼光来审视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各种问题,会将核心的道德原则与复杂的教育情境“对接”起来,能仔细分别各种教学行为背后细节上的道德意义,会和教育同伴一起构建伦理型的学校文化,从而呵护生活在其中的莘莘学子健康快乐成长。

三、数字化技术 2015 年7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世界各国中首部围绕“互联网+”的布局,促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纲领性文件,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也描绘了很好的蓝图,提出了未来十年着力探索的方向。

一是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要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资源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二是探索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原来总是强调通过教师流动来促进教育公平,但能够受益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人。在网络教育的背景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的资源。三是鼓励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之间能够无缝链接。四是开展学历教育的在线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

要让这样的蓝图变成现实,有几项工作需要着力推进:一是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存储和提取设备、各种信息化终端等,保证道路要通、节点不堵,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快捷准确;二是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抓手,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新形态,促进教学流程的重构和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三是在省市级层面建设基于数字教材的教与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降低教师采用数字化方式组织教学的难度;四是构建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评价的新方式,充分利用所积累的大数据,挖掘其内在的意义与价值;五是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培育一支新的专业队伍,包括专注于教育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等领域,帮助学校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学校的“教辅人员”的结构、作用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上海市虹口区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的整体试点区,已经在此方面进行了为期六年的探索,最近又承接了上海市数字教材整体试验区的任务,正在从以上诸方面着力实践,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累经验。

四、全民性阅读

我们一直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但我们真的能知道未来会怎样吗?在十年之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移动通信技术会有如此的发展,加上iPad、iPhone 等智能终端的跟进,彻底改变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新兴职业的出现。今天最热门的十项工作,在十年之前根本是不存在的。未来的十年,科学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到怎样的地步,估计很少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

如果我们连十年以后的社会发展都很难预测,教育如何面向未来?其实,对教育来说,有两件事情非常关键:一是教给孩子认识世界所必需的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及其语法、各种图形和数字符号、公民社会和自然世界所遵循的各种规则,等等。有了这样的符号系统,孩子们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自主进行阅读,查阅各种资料。

二是呵护孩子原本就具备的强烈求知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惑时,就会自主地从书籍找寻答案。这实际上就是交给了孩子通向未来的钥匙。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其意义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逐渐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全民阅读的氛围会逐渐到来。今天的人们还面对着一个新的挑战,就是数字化所带来的碎片式、浅阅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总是批判,要注意碎片式、浅阅读也有有利的一面,要充分利用其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提升个体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文化判断力,并把这种阅读和纸质书本的深度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经典的、优秀的作品能更便捷地和被广大民众所知晓。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是两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阅读过程中来,全民阅读的品质就会有更好的提升。

五、社会化融合

中央在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来指导未来教育的发展是非常贴切的。

未来的学校,不一定让人一看就是校园。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和社区充分地融为一体,如果你不加留意,基本上不会注意到这里是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大多数公共设施如体育场地、图书资料等都是和社区共享的,图书资料中绝大多数是数字版的,通过智能终端就可以方便地查询和阅读。

未来的教育,有越来越多的课程是由社区、专家等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实施的。每一个在某领域有所专长的人,都有可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成为他们的导师,引导他们在该领域开展探索和研究。未来的课堂教学,有很多是在大自然、社区、工厂和企业的作业场所中进行的,永恒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孩子们提供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未来的学习,在突出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加强调同伴互助。这里的同伴,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者社会上的贤达人士。针对不同主题的学习,学生组成的互助伙伴可以完全不同,混龄混班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与运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和实践的要素。

未来的学生,更加关注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大家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这与人们的智能特征有关。而确定某一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一个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体验。有一位老同志教了一辈子的书,退休之后开始玩摄影,没想到才3 年的时间就获得了一个大奖,让他明白原来摄影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但自己此前一点也不清楚,其原因就是缺乏体验,也缺少职业规划的意识。

六、体验式校园

整个社会是学生开展体验的大舞台,但最为基础的舞台依然是在学校。未来的学校,在建设体验式的校园方面将会有一系列新的举措。上海市在基础教育的“十三五”规划中,就对学校未来的硬件设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方案。比如说——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的身心基础。将为有条件的学校扩建游泳池和体育馆,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探索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1-2 项运动技能。

为有条件的学校扩建学生剧场,以此推动学生艺术活动的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这对丰富一个人的精神底色是很有帮助的。长期以来,艺术作为学校的“副科”,被放在了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学生的艺术体验、艺术感受也少得可怜,这是我们必须要纠正的一种教育观念。大力推动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依据学校的发展特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这是最近这些年上海市教委一直在推进的一项工作,为培育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艺术和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主观地改变自我和客观地建立知识。一个让人更富有人性,一个让人实事求是。这两者包含着人类的经验、渴望、能够做和所知道的一切。这也正是人的创新素养的内核。

探索改造学校的图书馆。将那些学生经常使用的图书迁移到学生平时上课的教室之中,让学生随时可得这些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图书馆主要保存工具类的图书,便于师生查阅。将图书馆的空间释放出来,建设阅读实验室、文字研究实验室等,为学生们深入体验图书的魅力创设空间。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师报》“2011 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2 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和称号。出版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第三篇: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个别化教育

我们很快将迎来转变的拐点,从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

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诊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在学科学习上的特点,为他们的定位和选择做好参谋。

其次,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内容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拾级而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班级的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来重新定义班级。

第三,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在相同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教师尽量减少面向全体学生满堂灌式的讲解,而是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

第四,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同一把尺子,而是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用与之相应的尺子来评判。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学生自己在一段学习旅程中的进步情况变得更加重要。伦理型教师

学生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如何保障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有效落实,如何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是教师们普遍担心的问题。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无疑是化解这一困惑的最佳途径。这其中,教师的伦理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事实上,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努力。

在备课活动中,老师对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等的决策过程,处处都在体现道德的思考;在上课过程中,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重点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还是重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兼顾到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给他们提出差异性的学习任务,还是从达成教学要求的角度出发提供共同的学习要求,等等,时常会给教师带来道德判断的挑战;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教师的言行总体现着德道的标准,陶行知希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原因就在于此。数字化技术

2015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也描绘了很好的蓝图,提出了未来十年着力探索的方向。

一是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要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资源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

二是探索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原来总是强调通过教师流动来促进教育公平,但能够受益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人。在网络教育的背景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的资源。

三是鼓励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之间能够无缝链接。

四是开展学历教育的在线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全民性阅读

我们一直说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但我们真的能知道未来会怎样吗?

在十年之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移动通信技术会有如此的发展,加上iPad、iPhone 等智能终端的跟进,彻底改变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新兴职业的出现。今天最热门的十项工作,在十年之前根本是不存在的。未来的十年,科学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到怎样的地步,估计很少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

如果我们连十年以后的社会发展都很难预测,教育如何面向未来?

其实,对教育来说,有两件事情非常关键:

一是教给孩子认识世界所必需的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及其语法、各种图形和数字符号、公民社会和自然世界所遵循的各种规则,等等。有了这样的符号系统,孩子们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自主进行阅读,查阅各种资料。

二是呵护孩子原本就具备的强烈求知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惑时,就会自主地从书籍找寻答案。这实际上就是交给了孩子通向未来的钥匙。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其意义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逐渐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全民阅读的氛围会逐渐到来。今天的人们还面对着一个新的挑战,就是数字化所带来的碎片式、浅阅读。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总是批判,要注意碎片式、浅阅读也有有利的一面,要充分利用其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提升个体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文化判断力,并把这种阅读和纸质书本的深度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经典的、优秀的作品能更便捷地和被广大民众所知晓。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是两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阅读过程中来,全民阅读的品质就会有更好的提升。社会化融合

未来的学校,不一定让人一看就是校园。

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和社区充分地融为一体,如果你不加留意,基本上不会注意到这里是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大多数公共设施如体育场地、图书资料等都是和社区共享的,图书资料中绝大多数是数字版的,通过智能终端就可以方便地查询和阅读。

未来的教育,有越来越多的课程是由社区、专家等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实施的。每一个在某领域有所专长的人,都有可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成为他们的导师,引导他们在该领域开展探索和研究。

未来的课堂教学,有很多是在大自然、社区、工厂和企业的作业 场所中进行的,永恒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孩子们提供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未来的学习,在突出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加强调同伴互助。这里的同伴,可以是学校里的 同学,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者社会上的贤达人士。针对不同主题的学习,学生组成的互助伙伴可以完全不同,混龄混班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与运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和实践的要素。

未来的学生,更加关注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大家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这与人们的智能特征有关。而确定某一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一个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体验。体验式校园

整个社会是学生开展体验的大舞台,但最为基础的舞台依然是在学校。未来的学校,在建设体验式的校园方面将会有一系列新的举措。

上海市在基础教育的“十三五”规划中,就对学校未来的硬件设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方案。比如说——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为有条件的学校扩建学生剧场。推动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改造学校的图书馆。

将那些学生经常使用的图书迁移到学生平时上课的教室之中,让学生随时可得这些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图书馆主要保存工具类的图书,便于师生查阅。将图书馆的空间释放出来,建设阅读实验室、文字研究实验室等,为学生们深入体验图书的魅力创设空间。

第四篇:跨文化发展的未来教育

跨文化发展的未来教育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行业、尤其是教育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推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实现了优化配置,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促进了跨国界联合研发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信息产业、科技进步的发展。

(二)科技进步对教育发展的推动

教学技术是关于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科技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创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也为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科技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反过来也决定了科技进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尽管教育与科技进步有着各自的规律,但是二者在总体目标上的高度一致,使得二者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教育的全球化决定了国际社会和全球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显而易见,经济的竞争以来教育体系为其提供灵活、熟练的知识型劳动力,不同的社会和教育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体现出它的系统性和信息传达性特征。教育的全球化要求我们在理解和探讨的过程中,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问题的同时,去积极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问题。

二、跨文化研究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

文化是一种很难测量的现象,文化的不同方面提供了共同的参照物,通过这些参照物,我们可以对社会个层面的文化特征、不同种族和国家的文化特征等进行描述。国家社会文化体现在权利结构的不同,权利在一种文化的不同层面可以比较相等的分配,也可以在相对较少的层面高度集中。在权利被广泛分散的制度化民主社会中,不平等是人们无法接受的,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不平等。同时,在同一个具体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更倾向于重视自己还是倾向于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在对教育的全球化研究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它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的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跨文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各民族文化间的碰撞和互动也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多种形式、越来越多种层次,各文化间相互开放、碰撞、冲突,相互交流、整合、吸纳。面对如此挑战和机遇,如何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合入全球化浪潮,秉持本民族文化特性,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因而,跨文化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论点。

跨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我们在开展教育研究的合理性与政治实践的全球化讨论中最有效的方法。教育理论研究中常用到的比较的方法对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文化视角来揭示理论实践的价值,传达和影响现存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在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同时,其引发的对比,将对之后的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跨文化的研究也会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得到重要启示。

构成社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维度,是用于比较研究的共用尺度。组织文化是学校,即办学体的内部因素,兵器鳄鱼四大元素密切相连,根据学校办学的元素不同,组织文化具有一种既独立又不独立的特点。但是,国家文化或社会文化在限制了学校的同时,又拓宽了学校的范围,它与组织文化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作为比较研究的基本单位开展研究。认识一切文化的内在共同特征是我们开展比较研究的必然要求,排除了用某一特定而文化作为比较的底线的做法,而用以研究的文化范围,则充分体现了所有文化的共性。

(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跨文化研究发展的当今,教育的全球化也愈发显现出其固有特征。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壮大的留学生潮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同时,义务教育作为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已为世界所认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独立的跨国教育体系成为了可能。全球性的教育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建立在现代教育基本观念的全球传播和普遍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融合。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要求一国教育体系对世界应该有更大的开放性,以使得一国教育、乃至国民素质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一方面,教育体系更大的开放性必定会使本体文化对国民的影响力相对下降,这种冲突可能引起人们对破坏文化多元化环境的焦虑和担忧,从而缩小开放的空间和教育市场,导致本国人力资源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教育在现代知识经济、网络和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它的全球化发展将对世界各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产生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主动适应和充分理由用词形成的教育机遇,将会对一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已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教育 从人类文化发生,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就开始出现各种形态的跨文化交往。今天的人类面对着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往,同时也必然地面对诸多的跨文化冲突。由于全球化发展,文化的多样化程度在教育活动中与日俱增,同时,与个人在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不同,组织在教育活动中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获得生存优势。因此,在国际交流和国家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必定会成为国家间的公示,从而促使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必须跨越文化界沟,开展教育研究。人类的跨文化冲突这一问题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消解与弱化,而是随着利益冲突的日益复杂而愈演愈烈,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倡导开展跨文化教育,通过分析跨文化冲突的特征与现状说明当前人类社会中跨文化冲突的严峻境况与纷繁形态,从而说明了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经过悠悠岁月的积淀和历史的发展,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一切的全球化,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平坦,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与人、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在这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变革中,跨文化教育和教育的全球化理念已渗透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相互交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教育的全球化依存跨文化教育而发生,而跨文化教育同时也在推动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高中教育瓶颈及未来发展思考

高中教育瓶颈及未来发展思考

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明显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瓶颈”之一。如何打准问题,突破高中“瓶颈”,推进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最紧迫任务之一。

高中教育瓶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债务问题某些高中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债,数量较大。省级财政多年来无高中建设专项资金,市县财政用于高中建设资金数额也十分有限。

2、师资力量问题聘用的教师编制问题难以解决,工资由学校自筹,教师缺少归属感。工资水平不高,好教师留不住,引不来。

3、观念问题受社会因素影响,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中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不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而是以高考为本,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尚需时日。

关于未来高中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1、加快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要深入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引导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走依法治教、依法促教的路子,政府管教育的职能要逐步转向教育规划、政策供给、执法监督和教学督导等宏观管理,承担起信息、咨询、监督的任务。逐步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人权、财权和事权。

2、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公办高中要推行“全员聘任,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路子,鼓励学校从国内外引进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逐步取消各地政府、人事部门对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调动的行政性审批,实行备案制。逐步建立无行政级别的高中学校体制。

3、抓好示范性高中建设,优化高中资源。实行普通高中“分级达标、分类推进、动态管理”的激励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一批一般普通高中建设成为省级优质高中,扩大优质高中的资源总量。逐步实现高中学校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入学需求。

4、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合理的收入留人,建立教师流动服务机制,尽快解决好人才进不来的问题和优秀高中教师流失的问题。

5、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制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探索

高中阶段学生招生指标分配与初中素质教育水平、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合理挂钩的招生制度。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继续发展能力。

6、加大投入,大力扶持高中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中积极推行“学校贷款、财政贴息、学校还本”的资金筹措机制。采取拨款与贷款相结合和政府贴息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扩张效应,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高中建设。增加财政对高中教育的投入,设立普通高中建设的省级专项资金,补助各地优质高中建设。

7、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让老百姓享受教育公平,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程度。

***教育局基础教育股

2010年10月27日

下载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未来教育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推荐)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摘 要】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

    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水田中学金梅艳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全......

    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纲要学习心得 今年三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全国各地......

    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国际视野审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中间业务发展论坛演讲稿(第二部分) 下面我重点谈谈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几个新趋势。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

    浅谈土木工程及其未来发展

    浅谈土木工程及其未来发展 姓名:胡悦 专业班级:社保1班 学号:11211030119 摘要: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但主要的还是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

    Internet未来发展

    互联网的未来 Internet 应用已从局域网发展到网上证券交易、电子商务、e-mail、多媒体通信、各种信息服务等各项增值业务。尤其是近年来,移动通信的火爆、移动internet的兴起......

    酒店家具未来发展

    第一章 酒店家具产品概述 第一节 产品定义 第二节 产品用途 第三节 酒店家具市场特点分析 一、产品特征 二、价格特征 三、渠道特征 四、购买特征 第四节 行业发展周期特征......

    未来发展企划案(定稿)

    未来发展企划案 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未来金融也必将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用地、产物、销路,是未来发展的动力。而个体经营发展单一,合作销售投资是提高销售效率一种方式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