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国际视野审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中间业务发展论坛演讲稿(第二部分)
下面我重点谈谈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几个新趋势。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络发展
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络发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网络分销渠道的优势,分销自己和别人的产品;商业银行应将客户置身于其上下游业务网络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中间业务产品本身的网络化;商业银行利用其信息网络优势提供中间业务服务。
1、发挥银行网络分销渠道的优势
中资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其已布下的庞大的营业网络。商业银行不应该把网点仅仅看做是办理支付和存贷款业务的场所,也应看成是一种分销网络,并充分发挥这种网络分销渠道的规模优势,以分销自己和客户推出的产品。由于目前国内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这一网络优势将显得更为明显,可以大量代理分销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如国债、基金、黄金、保险,今后还可能分销股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使得银行网络分销类中间业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银行应该加强与金融同业、外资银行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策略联盟,共同向市场推出适合银行分销的产品。
但是,由于其它渠道网络发展很快,并且成本更低,因此银行柜台网络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地将其业务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其它分销渠道网络进行分销。因此,银行应加大会计投入,在利用自己营业网络优势的同时,还应逐步形成、扩大自己在ATM、电话、INTERNET等渠道上的网络优势。在目前,应该依据客户的需求,将不同形式的渠道网络有效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多渠道分销的中间业务。
2、从客户上下游网络整体考虑,提供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
由于客户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客户迫切需要银行从其整个上下游价值网络中,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以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提升客户的市场竞争力。这个时候,银行不是单纯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而是要依据客户的上下游价值链和网络,创新相应的中间业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比如,物流业的发展,客户要求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客户需要银行在物流价值链上提供同步的资金流结算服务;建行为一汽及其经销商,中航为柯达及其专卖店所提供的票据结算和其它一揽子服务,都是将对客户的服务延伸到了下游的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客户、客户下游经销商通过分担风险,从而使交易以更低的成本进行。
3、中间业务产品本身的网络化,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用
银行本身的中间业务产品,应该整合形成网络,才会形成整体大于局部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大的效用。如银行卡,如果各个分行的银行卡各自为阵,客户效用就很低;银行卡在全国联网,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效用,而所有银行的银行卡都联网,则效用更高,这也使中国银联成立的利益所在。在全国,甚至于全球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银行在单个区域的结算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其要求,必须是为其建立销售结算网络,以满足其需求。建行开发的速汇通,光大银行开发的一柜通,都是将整个网络联结起来,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优势。
4、商业银行利用其信息网络优势提供中间业务服务
商业银行由于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并拥有客户的交易资料,因此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网络和信息网络资源。银行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的分类、提取、整理,从而向客户提供信息咨询、信用等级评定、市场调研服务、财务顾问等智力型咨询服务。目前银行由于系统分散,信息的分类和整理还很落后,大量的信息散落在各个地方,因此这些信息业没有办法整合到一起,没有办法进一步加工成为客户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银行应该对数据进行集中,并建立数据仓库,从而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从融资向融智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经济活动相对比较简单,所形成的信用关系也比较单一,往往只局限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双边的债权债务关系,存款和贷款成为银行传统的、主要的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社会经济活动和信用关系趋于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以存贷为主要内容的双边信用关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成员对银行中间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通过扩大信用中介服务范围、不断开拓创新中间业务,以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对多边信用关系更高层次的需求。商品经济越发达,信用形式越多样化,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营范围越广,业务量也随之增加。信息不对称,没有银行的中介,交易失败所造成的成本过高。
因此,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另一主要方向就是银行所提供的高端智力服务。银行将利用其所掌握的资金、信息、人才优势,为客户开发提供智力服务,即是从融资向融智转变。
三、中间业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而只有在市场需求的调解下不断创新产品,才是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国加入WT0后,国内金融业将面临外资银行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金融业只有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1)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方式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一是金融业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管理模式对金融创新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资本市场是金融创新最快的领域,银行业只有构筑起与资本市场发展对接的新平台,才能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有新的发展。二是商业银行内部高度集中的集权管理模式,制约了基层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2)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不佳。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步伐。二是法制尚不健全,没有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进行。三是缺乏科学的金融创新约束机制,银行间非法创新、恶性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
(3)科技力量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影响了金融创新的速度。
目前,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有一定距离,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活动,加之金融创新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陷,金融机构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金融创新不够主动。
(4)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操作型人才多,科技型、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研究的人员更是微乎其微。在银行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慢,科技手段落后,科技投入较少,虽然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在各商业银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各行科技运用的系统性、成熟性和先进性等并不理想,技术与兼容性都很差,金融创新的速度受到制约。
2.深化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本思路。
(1)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现代的商业银行制度。
(2)逐步打破分业经营限制,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
(3)开展金融技术创新,加快金融电子化进程。
(4)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5)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金融创新奠定基础。
四、以“差别化服务”推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差别化服务是近年来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从最早的设立贵宾室到逐步推出面对面的个人理财服务,商业银行差别化服务作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1.差别化服务的要求
差别化服务首先要求“细分客户”,即将现有的客户群体按照其对银行的服务需求分为不同的群体;
其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为其量身定做的“贴身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2.差别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1)差别化服务真正体现了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也使银行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
(2)差别化服务有助于银行迅速淘汰掉低质量客户而能够给予高质量客户更多、更好的服务,符合“二八定律”的要求。
(3)差别化服务能够使银行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流程改造,而这些由市场需求创造的“创新”正反映了银行发展的方向。
(结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中间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主流,在国际间银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的情形下,世界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只有“创新”,才是我国银行业的出路,也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创新科技,用我们的“创新”迎接中国银行业的光辉未来!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各位。
第二篇: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王钰锡
学生姓名:王钰锡 用户名:wangyuxi103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河北省邯郸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宋羽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摘要】: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把拓展中间业务作为战略性的经营方针,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使中间业务的品种和业务收入的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加快推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与中间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一面,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影响效果虽不一样,但都对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商业银行认真对待,积极予以解决。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银行改革 【正文】: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实践中,银行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的扩大和金融管制的放松等诸多因素的刺激,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拓展,并为商业银行创造了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当今世界银行业的共同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办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服务性质的,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能为商业银行增加融资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理财等中间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早拓宽中间业务市场,增强竞争能力,缩小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营销管理上的差距,促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调整收益结构
拓展收入渠道的迫切要求,在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处,作为资产业务支柱的贷款业务的风险性使贷款业务营销难度加大。而中间业务低成本、低风险、收益高的特点成为各商业银行拓宽收入渠道,调整收益结构的必然选择,这种内在要求成为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最大的动力。
(三)客户需求的变动是银行盈利模式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的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专业部门的人员真正了解、掌握的通常也不多,而相应的新业务培训滞后,影响了新业务宣传营销。在业务培训上缺乏统一组织部门,没有明确的培训学习计划。
(三)业务宣传效果不明显
一是宣传方式上,柜面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媒体广告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还没有达到很好的结合,多以柜面宣传为主。二是宣传内容上,缺乏统一的宣传规范,营销人员根据自身的理解程度开展业务营销,不利于全面展示产品的功能,影响宣传效果。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角度和程度问题,对新业务的解释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对客户产生误导。三是宣传注重形式,忽视跟踪问效,宣传缺乏长期性、实效性问题有待进一步加以解决。
(四)产品营销理念、营销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要及时了解中间业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同业竞争的焦点和同业中间业务开展的新动态,不断拓宽中间业务范围。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产品的组合“套餐”,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并且依托现有资源,来扩大中间业务产品的市场容量。中间业务的开展不是孤立的,与资产负债业务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商业银行可依托各自的独特优势资源,以“联动”营销、“捆绑”营销等形式提高中间业务的营销实效。
(五)产品售后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各商业银行反映的情况看,产品售后服务是影响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说产品营销是创业阶段,售后服务就是守业阶段。售后服务做不好,产品营销所付出的辛苦费可能会白费,而且会影响更多的潜在的客户。产品售后服务既包括产品售后的业务技术指导,也包括客户在使用业务产品中面临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这是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六)经营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在经营理念上,我国多数银行只是把发展中间业务看作是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和信贷业务的辅助工具,没有站在培育支柱业务的高度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现有的中间业务则存在着品种少、层次低等问题。多年以来,靠贷款利息收入支撑全行效益的观念在部分人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忧患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把中间业务收入作为将来全行业务收入支柱的经营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这是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个深层次的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另外,全行员工对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呈现为由行长、部室经理到员工的“倒金字塔”型逐级递减,作为中间业务营销主体的员工有认识而片面,有压力而缺乏主观驱动力,使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在目前主要体现为目标推进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开展。
(七)中间业务收费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间业务仍存在“免费午餐”现象,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在客观上,也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是对一些优质客户实行免收手续费的优惠,造成一些项目收费无法实现。这些免收基本是被动性的,是为了巩固客户而被迫付出的代价。二是受同业间个别金融企业无序竞争的影响,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三是一些业务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而不能收取。另外,还存在一些误收、漏收现象,影响商业银行收入的真实发展。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思路
随着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品种的进一步增加,中间业务营销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营销组织结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都将面临挑战,传统的结算业务束缚了各个专业职能向以营销为主方面的转变进程,员工全员营销也将会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都会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深入发展。现阶段,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发展规划、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通畅的营销体系和灵活的宣传、培训机制适应中间业务向高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一)完善组织运行体系,强化考核激励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中间业务委员会作用,做到两个明确:明确中间业务各环节的主体组织部门,如宣传组织部门、业务培训的组织部门等;明确各业务部门在发展中间业务工作中的具体职能,使每一项中间业务在业务培训、宣传、营销、业务指导检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能通畅有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效运行,更好地发挥全行整体功能优势。对一项中间业务涉及多个部门的,要明确分工,做好协调统一,保证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的连续性、一致性。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三是改善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主题错位现象。部门的任务分别以目标推进为主,应明确目标,强化考核奖惩制度;银行员工个人营销任务则改为以利益驱动为主,加大对员工营销的奖励,以利益多配的差距产生营销动力,激发员工营销积极性。
(二)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打好产品营销基础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的业务理论知识、新的经营理念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员工面前给传统经营观念带来了挑战,做好员工新兴中间业务知识和营销理念的培训,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中间业务基本知识,对开展业务宣传和营销十分必要。学习方式上应该分为全行员工普及性的学习、专业部门员工专业性的学习和业务骨干重点性的学习;学习方法上应该采用全行统一组织、部门内部组织和员工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全面性,又要针对某一项业务发展的迫切性来考虑。在学习上,分行也应确定一个职能部门把中间业务的组织学习作为当前职工教育的重点,统一安排好培训计划。事在人为,业务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中间业务是一种对人才要求较高的业务。各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这就要求银行改革用人制度,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重学历不重能力”等观念。建立积极的用人机制,舍得花资本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人才的使用上,要把职员的工作绩效与报酬挂钩,形成经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竞争机制。
(三)明确市场营销管理,提高产品营销效果
作为二级分行和基层支行,是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环节,重点是研究产品如何打开市场,扩大销售,同时了解客户新的业务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营销管理和市场研究。一是要加强产品定位研究。每一项中间业务都有其产品特点和适应范围,不同经营性质和经营方式的企业,对结算方式、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和选用有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偏好,找准适用群体,确定重点营销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就会增强营销效果。二是加强同业竞争情况分析,了解同业在竞争中采取的方式手段,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四)加大业务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市场潜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加大业务宣传力度,才能使社会公众了解、熟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对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优势,并由潜在购买欲望变为实际的购买行动。业务宣传要以收到实效为目的,要具有针对性,保持连续性、多样性。对一些新兴中间业务产品如资信调查、信贷衍生业务,既要积极到各开户企业开展宣传,又要加强同工商管理、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联手开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各中间业务窗口都要有明确的业务标示牌,引导客户办理业务。
(五)加强产品售后服务,巩固业务营销成果
对技术性较强的中间业务产品如银证通、网上银行、代理缴费业务等要加强技术保障与系统维护,保证中间业务产品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加强受理客户回访,及时解决客户使用中的难题;对服务性要求高的产品,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体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主体优势,巩固业务营销成果。对一次性销售的中间业务产品要做好感情服务。如对购买基金客户的行情提醒、分红提示等相关服务,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扩大商业银行稳定客户群体。
(六)加强业务核算管理,保证收入颗粒归仓
应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情况统一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有收费依据的,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确保应收尽收。对不收费的项目要分析不收费原因,区分不收费的各种类型,对没有收费标准的认真寻求收费依据和政策支持,对免收费用的优质大户要搞好协商,做好宣传,积极实行产品组合营销,努力增加收入。另外,要做好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工作,坚持开展业务辅导检查工作,规范业务操作,严格规章制度,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建立在一个健康的基础之上,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一个战略调整,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提出以下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一)制定中间业务发展规划的策略
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把中间业务看作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工作,作为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像抓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一样抓中间业务的发展。银行要总揽全局,有长远的规划,组织专门的人才,设置专门的组织来推动、协调中间业务的发展。仔细分析和研究市场,充分利用市场营销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预测,根据银行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瞄准市场热点,如国家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财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中间业务。
(二)产品引进与创新战略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虽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及时引进大量的中间业务产品和经营技术,对可能的风险可以事先加以警戒和防范。国有商业银行经济实力、金融现代化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摸索开发,这一方面面会导致开发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会延长新产品研制、开发、营销和拓展的时间。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中国的“后发优势”,利用世界上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节省开发费用,降低创新风险,拓展中间业务。积极引进是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以快速拓展的必要选择,但同时应当结合创新。首先,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有所区别,因此在引进国外中间业务品种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不断推陈出新。其次,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是是创新的竞争,引进中间业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新,进一步步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发展有优势的中间业务,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一味的抄袭别人的产品,无法掌握市场发展的主导权。
(三)区域市场细分策略
对于发达地区的分行,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科技水平、建外经贸等方面的优势,在拓展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和开发多种层次的中间业务:
1.发挥高科技密集、高智能、高信息含量、高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建立金融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商情咨询、市场信息动态、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真实和及时的信息咨询业务,尤其要积极参与国企改组,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2.大力开发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代理业务,如代理股票发行申购的收缴和结算、代理券商资金清算、代理基金业务等,以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3.大力开展信用卡业务,提高信用卡的知名度,增加信用卡服务对象,实现“一卡多功能”,同时加大信用卡系列产品的开发推广,不断改善信用卡使用环境;
4.积极开拓代客买卖外汇和企业结售汇业务,尽可能提高外汇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加服务种类;
5.应利用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改革成果,高效地经营政府债券的代理发行、兑付和承销,并配合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6.应争取成为政府试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对象,尝试高层次中间业务的营销和创新,例如在严格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可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开办信用证业务,对位于内地不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应以传统中间业务的拓展为主,逐步创造适宜中间业务开展的环境,提高公众和企业的金融意识,培育不同市场主体对中间业务的不同需求,包括代理保管业务、代理发行业务、信用卡业务、某些低风险高社会效益的表外业务。
(四)重点业务范围的选择策略
由于企业、公司等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从而为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是每种业务都盲目去发展,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长远来看以下领域的拓展将会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契机:利率的多次下调,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居民储蓄日益分流。在种情况下,银行除了要进一步完善传统中间业务之外,对市场新需求也要作出积极应,如投资理财、住房贷款、代客管理资产和进行衍生交易以及教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育、医疗、养老都是中间业务大有作为的领域。
1.支持国有企业重组
国有企业的重组涉及到重组战略的制定、资产的评估、技术风险的评价、融资等内容,这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机。部分银行已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的运作,如企业并购咨询、代理资产评估、委托拍卖、代理清欠等。
2.服务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
据国家经贸委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推动我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将来源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巨大的内在需求。199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批次 的信贷资产和资产评估,从而有利于防范信贷风险。
总而言之,中间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技术设备以及社会经济联系等方面优势。因此,中间业务的拓展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摆脱目前经营困境,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经营来尤为重要。此外,从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特定阶段来说,体制转轨、直接融资所引发的风险管理的需要,都迫使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拓展已经成为21世纪商业银发展业务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必须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破除羁绊,促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江,张维然,徐迎红;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2期 2.周春喜;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国际比较及定价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11期 3.黄飞鸣,吴晓丽;银行差异化服务与竞争优势塑造[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陈凌白;刘庆君;刘燕;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3期 5.邓伟;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3期 6.朱桂宾;我国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
7.彭兴韵;闫小娜;李艳;严正;刘曙光;欧明刚;周立;张云峰;刘明彦;陈晖;2009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J];银行家;2010年01期
8.刘艳妮;张航;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分析[J];银行家;2010年01期
9.赵继臣;革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兼谈促进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建设[J];银行家;2010年01期
王钰锡,你好
论文二稿已看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格式还需要稍稍调整,相关意见已用黄色字体在文中说明,请查看原文。
宋羽
谢谢宋羽老师,您辛苦了!
第三篇: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模版]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入稳定,受微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发展仍相当落后。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达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39%;目前,该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竟高达7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高的约6%一8%,低的不足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一)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观念、机制、人才均不适应
1.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多数商业银行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了占领信贷市场,采取不收费或少收费,甚至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一些银行为拉存贷款业务,不惜倒贴、不计价格、不计成本,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利益。
2.商业银行在实施中间业务收费方面步调不一致。如有的商业银行倡导对信用卡收费,有些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有些行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意,致使收费难以实施。又如代发工资业务数额较大,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商业银行间协商不一致而没有收费,只有个别地区的代发工资业务做到了每人每月一元钱由单位代交。结果表明,银行之间协商一致和对客户宣传到位,并没有发生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反使客户认识到银行收费可以接受。结果当然是所有的银行都收益。
3.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
4.服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科技含量不高,服务对象层次划分不细。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260多种,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类业务即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记卡,并且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业银行看似开发了不少品种,但量很小,有的甚至仅搭了个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费,形成有架子无内容,有内容不收费的局面。
5.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开拓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已成为技术含量高的品种发展的障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商业银行想开展而难以开
展。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欲成立投资银行业务部,专门开展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但因人才缺乏,人员不到位,致使该项业务进展缓慢。
(二)从外部来看,市场环境不佳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政策不统一。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给予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和动力,然而,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政策并不配套,原有收费法规政策缺乏一致性,直至 2003年6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价格管理的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收费行为的规范性,致使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误解与纠纷时有发生。如2003年5月份,某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该市物价局联合发文,为整治企业经营环境而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并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如工商、税务、财政、审计、司法、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电力、通信等部门和行业进行重点检查。但物价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把银行这样的企业纳入了重点检查对象。而银行在中间业务收费中除了支付结算按政府指导价外,其余均按市场调节价执行,表现在银行与客户签订各类协议。而物价局认为银行收费没有依据,要对银行收费进行清理整顿。据反映,物价局要求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实行报批制,重新核定银行的收费标准。而工商部门认为商业银行各网点开办的收费业务在网点的营业执照上并未注明,属于超范围经营,如未注明代理保险等。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已被罚款,有的商业银行正就此事与工商部门交涉。有些工商部门还认为银行为鼓励持卡消费对超过一定消费额进行奖励属于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手续费退费政策得不到很好地执行。按规定,代扣利息税中的2%作为商业银行的手续费,但有的税务部门不认真执行政策,退费不积极,银行与其多次协商无果,致使退费无限期搁置。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自1999年11月开征利息税以来至2003年6月份,税务部门应返还该行全省代扣利息税手续费1592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协商,返还1153万元,还有439万元未收回来。而其总行要求代扣费用进大账,否则视为贪污、挪用,目前该行只能先用营业费用垫支。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客户付费意识不强。客户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应当的,吃惯了免费的午餐,一旦收费,客户抵触情绪很强,出现客户炒银行的现象。如某行对借记卡试着先收取一半即5元的年费,就使该行流失了一批客户;又如,2003年7月份,某省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较上月下降3.83亿元,其中,活期下降5.58亿元,原因主要是该行的总行要求从2003年 7月份开始对异地存款实行收费,致使那些使用此项业务较多的客户清户转行,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认识。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越来越小,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将大幅下降。到2005年,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如不未雨绸缪,竞争优势不多。爱立信南京公司转投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事件,无疑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震惊与思考。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转变“中间业务只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派生业务”的观念,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真正将重心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不同金融服务品种的需求。
(二)规范中间业务收费。2003年10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办法》把收费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收费价格混乱的局面即将结束,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将走向规范,并将从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但《办法》中的 20条基本都是原则性的,商业银行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给中间业务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依据。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环境和政策导向;二是应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应由协会牵头,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中间业务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磋商,达成共识,对拖延、拒绝缴纳手续费的单位或变相要价的委托方,商业银行要协商一致,联合行动,让客户“待价而沽”、炒银行的现象不再发生,以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三是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尤其加入WTO以后,政府应尽快将条块性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一切中间业务的有关事宜,制定发展目标、新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计划,开展中间业务统计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通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检查监督本系统全省中间业务的开展情况。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品种繁多,有的业务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如建立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等。
(六)加快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快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信誉等于一身的特殊业务,因此,中间业务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员工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具有创新意识;既要熟悉银行业务,又要懂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其他金融与非金融业务;既要懂人民币业务,又要懂外币业务;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懂市场营销;既要了解国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又要了解国际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与趋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中间业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引进人才,培训现有员工,对自学成才或在培训中、在业务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实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决策层的领导也要尽快掌握关于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决策层的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平生。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探讨[J].银行与经济,2003,(3)。
[2]陈旭。WTO与外汇中间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相关热词: 银行
第四篇: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浅谈
一、发展商业银行代理中间业务的意义
1.发挥潜力,对效益的贡献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英国由28.5%上升到41.1%。相比较而言,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不过5%-8%,中间业务利润显得捉襟见肘。巨大的差距,让国内银行业认识到了中间业务是一块尚待深挖的“金矿”。
当然,由于利益的驱动,也给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提供了契机和条件。银行通过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挖掘中间业务市场潜力,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就拿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广泛开展的个人理财这项中间业务来说,在我国有调查表明,80%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70%的客户表示在接受理财服务后愿意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中国工商银行杨百宁处长说,正是意识到个人理财服务潜存的商机,工行已经在全国160多个城市近700个网点开展了理财咨询服务,个人理财中心已达400余个,计划发展到1000个,为此将选配1万名高素质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向社会推出个性化、专家型的个人理财服务。
回想当初,银行在开办一些免费中间业务的过程中,的确培养了不少客户资源。发展到现在,不断增加的成本支出,让银行的经营者们普遍感到不堪重负。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银行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以往对业务发展缺乏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根本就没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和利润源去进行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少收费、免费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方式开展中间业务,以此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出现恶性竞争局面,相应地使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慢慢形成了享受中间业务免费服务的观念。
2.必要性:WTO的承诺、同业竞争、混业的趋势,提高自身生存和竞争能力
入世五年后,国内主要城市必须全方位地向外国银行开放;五年至七年内,人民币资本项目也必须有限度的开放,从而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硬通货。
如果国内银行的不健全状况得不到根本的改变,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就会得到推迟。而在外界压力下被迫开放,会加速资本外逃,导致人民币贬值;中国将重蹈东南亚和韩国的覆辙。若中国不按照世贸组织所规定的时间表履行其开放义务,外资的流入就会急速下降,直接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压力。近年来,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加大。因此,改革的挫折会使中国付出极大成本。在全球化如火如茶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也不甘心永远做储蓄者。总之,中国的银行改革必须和时间赛跑。
综上所述,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为银行松绑,使银行从单一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增强其竞争力。国内银行应乘两岸三地统一市场形成的东风,做三地经济整合的中间人。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为国有银行全面迎接外国银行竞争提供了练兵的机会,中国的银行应走在世贸规定的时间表前,才能保持吸引外资的势头(“法国兴业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市场报》2002年04月22日第四版)。
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理念:效率、发展方向、前瞻性的眼光
专家分析,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客户竞争、业务竞争和人才竞争上,其中又以客户竞争最为激烈。外资银行在中国主要从事的是融资、贷款和外汇交易等业务,客户主要定位于进出口企业和需要资金量比较大的企业。今后几年,外资银行的业务增长将主要来自本地客户,中国银行业的优质客户正是它们的重点目标,尤其是像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这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将被它们首先“锁定”。
(二)队伍
“银行的日子越往后走越不好过了”,成都某银行一负责人在回味银行过去的无限风光之余感慨万千。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安无事”地过得有滋有味,“饭”也吃得很均匀。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在2至5年内逐步放开金融市场,这种“衣食无忧”的好风光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前段时间发生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可能狠狠地撞击了沉湎于安乐窝的国内银行的腰杆,让国内银
行有了那么一点点“痛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已有400多家,其中200家正开门纳客,30多家开始了人民币的业务试点。银行业人士认为,虽然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仅占2%,但5年后外资银行的业务获得巨大发展,在未来10年到15年时间将占据3%以上的份额。面对外资银行的剑气逼人,中资银行能沉着应战吗?
1.外忧:“大好河山”面临“蚕食”
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的“跑道”,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面对面地“过招”了。那么,面对外资银行的步步紧逼,中资银行如何应战,从而保护“大好河山”不致“水土流失”呢?金融遭遇战才刚刚开始,“爱立信熊猫事件”也不过是中外资银行“短兵相接”的一个信号。西南财经大学博土生导师李教授认为,目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还有
一些限制,而且跨国银行本身也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多家外资银行瓜分市场“蛋糕”是“多赢”还是“多亏”现在还难下定义。因为竞争本身是互动的,跨国银行在早期或某一个“时间段”发展中间业务可能是咄咄逼人,但国内银行凭借“土生土长”这一先天优势作出一些应对,更新在金融市场中的“打法”,守住既得的“胜利果实”也并非难事,国内银行的“水土”不会“流失”。需要直面的是,中资银行在银行服务及金融产品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中资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创新,做好服务。
四川省银行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说,中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在于“抢客”这方面,“爱立信熊猫事件”就充分揭示出外资银行的矛头直指高端客户,中国银行业60%的收入来自10%的客户,而国际银行业中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中资银行10%的优质客户资源将成为外资银行相互争夺的焦点。战火烧到门前,国内银行业奋起自卫,这从一些银行积极“备战”动作中窥见一斑。尤其是在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推广产品方面,已有不少银行“动”了起来。最明显的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日前宣布降低信用卡申请门槛。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的资金清算灾难备份系统也正式投入运行。而央行已批准工商和中信两家银行受理因私购汇业务,加上中国银行,人们可以选择的购汇渠道已增加为3家,其他几家商业银行也准备扩充自己的外币业务。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外资银行的兵临城下,中资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了。
2.内患:如何让“水土”不遭“流失”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分为“两条战线”作战的方式,首先是在金融业务上的竞争,如目前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开业之初就“捞”了3个亿的存款。其次是人才的竞争,据记者了解,浦东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和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在筹备期间,人事框架已基本搭建完好,在招聘广告打出后,吸引了数千名应聘者前往应聘。其提出的应聘人员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一些重要岗位、部门骨干不可避免地流走了,而某国有银行一重要部门的人员几乎被“一锅端”。成都一银行人士提到这点时认为,对老银行而言,流失的不仅仅是人才,流失的还有一些能够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大客户。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国内银行业在紧张“备战”外资银行的同时,也在采取“御敌于门外”和“安内政策”,即做到优质客户不“另投他处”和人才不外流。可以这样说,国内银行目前像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银行号称钱老虎,总是抱着一种“莫奈我何”的姿态,“爱立信熊猫事件”无疑给国内银行的这个姿态作出回应的表示。前不久,国内一家媒体以“谁动了中资银行的奶酪”为题透析了在中外资银行的短兵相接中,中资银行丢失市场份额的时代已开始。据一次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目前外资银行代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所以银行业人土认为,在“狼来了”之时,中资银行要冷静,沉着应战才是致胜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在竞争中,中资银行不但要看紧钱袋子(优质客户资源),还要看住人才这块阵地。
四川银行行业协会负责人说,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能够给人才提供一种归宿感、成就感,更主要的是给人才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做到以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同时,在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之时,防止简单的悲观和抱怨情绪在中资银行基层员工中的扩散。因为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职员的骄傲,如今可能荡然无存。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伴随银行裁员和效益下滑,取而代之的是职员内部另一个极端的悲观情绪和对经营体制的简单抱怨,银行在
稳定军心方面应该做出一些“技术性”处理,因为有必要看到,银行“人才”还是短期内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相对优势所在。
(三)合作联盟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银行一直作为金融业的老大,而今老大的位置已经远不如从前了,这样的日子将逐渐成为历史。
“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界限。”经济学家萧灼基如是说。
探索银证合作的过程,必将面临来自立法、监管以及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自身的很多的挑战,也面临着设置必要的防火墙,以隔绝证券市场可能的风险向银行业转化的挑战。但不管如何,改革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银行资金进股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实际问题也并非银行资金不能进入股市,而是银行资金缺乏控制地流入和无条件地流出。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没有有效对接,也没有较为周全的计划引导资金进入和退出。究其实,造成股市巨大波动的根本原因就是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名不正,言不顺。“当我们严格禁止银行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时,必须开通银行资金合法、合理、合规进入股市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银行界人土、相关官员对此达成共识:必须拓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渠道。当前,制约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有效对接渠道的是管理层一直坚持的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在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大势所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已经提上日程。
而事实也表明,管理层正在做相应的探索。
(四)金融信息化
在传统的意义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
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金融企业要想成为“快鱼”,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而这三项都与信息技术分不开。如此说来,从金融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加速金融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国外金融企业使用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这些比我们国内的金融企业更先进;而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在加强金融行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比我们更有经验。一般来说,国外金融企业使用更多、更全面、更成熟的现代化工具,包括在风险评估与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辅助金融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等,都比我们的先进、成熟、规范。而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的金融企业与国外的金融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装备落后的国内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年来,国内的金融企业在物理网点的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金融企业曾经把服务网点的多少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一旦外资银行使用网络技术,而且和国内的网络结成战略伙伴,建立共享的客户型战略联盟,那么我国目前现有的遍布全国的几十万个物理网点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而且我们长期建立起来的这种物理网点服务渠道很有可能成为包袱。当初,美资金融企业进入日本的时候,就曾通过与日本的邮政系统联盟,利用日本邮政已经具有的网络,迅速地占领了日本的金融市场;而后来美资进入香港,就和香港的房地产商和保险经纪商合作,克服了物理网点的不足,迅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
挑战固然迫在眉睫,但机遇也在身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金融企业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发展、创新机会。招商银行过去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地位与国内的“四大银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招商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使得招行获得了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在同业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同时,信息化为传统金融企业新的经营和服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网络为基础,金融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如通过信息化,传统的银行将由原来的储蓄、信贷等基本业务转向储蓄、信贷、投资、咨询、中间业务等多方面发展的业务。信息化使得金融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3A”服务,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第五篇:农发行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
浅议农发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少运用银行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农发行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业务量、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业务得到开发和普及,服务功能也日益扩大和完善,但是,与农发行未来发展的要求和同业竞争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发行发展中间业务必要性
(一)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扩大农发行业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支农能力的需要。2004年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明确要求:要按照现代银行的要求,打造一个新型的农业发展银行。一方面现代化银行必须是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面向市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服务型银行。另一方面农业的产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方向更需要农发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现现阶段农发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少、手段单
一、服务功能不完善,显然不符合市场条件下现代化银行的要求,只要通过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才能把农发行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和现代化农业政策性银行。
(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负债结构的需要。在中间业务不发展的情况下,农发行纯收益主要来自存、贷款之间的利差。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在贷款结构既定的情况下,谁的低成本存款比重大,谁的存款成本就低,存贷利差就大,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拓展中间业务,是尽快改善农发行经营状况,提高我行经营效益的需要。农发行的业务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贷款利息收入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数次调整以及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小,传统业务的创利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中间业务由于投资少、收益高,并且能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在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可以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四)发展中间业务可以充分利用农发行的各种资源。农发行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一是与其他政策性银行相比,农发行具有网点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如果加强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合作可以实现政策性银行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是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囊括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及销售等环节,掌握着大量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三是农发行现有的客户中不乏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质客户资源。四是农发行已经完成数据大集中模式的综合业务系统,并为将来发展新业务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发展中间业务能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当前农发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有的分支行和人员对于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中间业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不了解,简单认为中间业务就是代理业务,主动权在对方,没有拓展的必要与可发展的空间,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畏难情绪。
(二)中间业务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农发行当前对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基本制度,基层行中间业务存在不规范运作的问题。二是没有独立的条线管理部门,一般都是由资金计划部门或客户业务部门协助管理。
(三)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中间业务是一项新业务,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很高。如代理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型基建项目,需要农发行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去监管资金拨付;代理保险业务也需要营销、理赔和后期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农发行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四)中间业务收入指令性计划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开展。一是管理行不顾基层行业务发展实际,片面地下达中间业务收入考核指标。有的分支行为完成中间业务,把中间业务作为贷款条件强加给客户,有的行甚至不惜踩红线来完成任务,中间业务收入水份多,负面效应多。二是中间业务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随意性大。例如哪家保险公司代理保险手续费高、关系好就跟其合作;哪家中介机构业务分层多就指定其开展相关业务,置基层行的要求和客户的利益于不顾,合作缺乏战略眼光。
三、促进农发行中间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措施
(一)必须准确把握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各级行在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农发行中间业务起步晚、起点低和当前少数省级分行试行开办新业务的特点,牢固树立“鼓励与规范并举,创新与防险并重,管理与服务同步”的指导思想,巩固发展既有中间业务,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增值创新服务。要根据农发行特有的业务性质和业务特点,准确把握“完善农发行金融服务功能,解决主体业务需要,有效覆盖风险,增加营业收入”的总体业务发展定位,立足于为客户提供至诚、优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依托主体业务,结合本行实际,找准业务突破点,实现中间业务稳步健康发展。在目前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种类逐步增多的新形势下,要继续以代理保险和支付结算等既有业务品种为重点,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咨询顾问类业务。
(二)切实加强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农发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将相关中间业务纳入各条线管理体系,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行综合营销模式的协同管理体系。要以依法合规经营为前提开展中间业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级管理机构相关政策规定,并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加强对各流程的管理力度,规范中间业务操作,努力做到业务种类、授权权限、价格标准、财务核算“四要素”合规,保障业务运营正常、管理规范、渠道畅通。
(三)需要不断拓展和创新中间业务品种。在业务品种开发和营销策略方面多借鉴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在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经济条件和自身优势,按照“客户有需求、自身有能力、收益有保障”的原则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在完善原有的结算业务的同时,以代理、咨询业务为突破口,逐步发展网络银行等业务,不断开拓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领域。
(四)全面加强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是银行业的高技术产业。因此,现阶段农发行必须加快人才的培养,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以保证在拓展中间业务对人才的需求。可通过委托各类金融院校、举办培训班和在岗培训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以适应中间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