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

时间:2019-05-13 15: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

第一篇: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状况的调查

暑假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阎村分行的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和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方针,重点扶持了特色林果、绿色养殖、休闲旅游三大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涉农的相关企业,并培养出一批农业及涉农的龙头企业,支农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服务市民百姓,加大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中间业务品种日趋丰富,推出了带有银联标识的具有农商行特色的凤凰卡,大大提升了北京农商行市场竞争力。

一 中间业务简述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直接运用或很少运用自身货币资金要素,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新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银行再造理论的广泛应用,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是新兴的“朝阳”业务。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对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5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重要着眼点,更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摆脱中间业务品种不多、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这里面不仅有历史体制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缺陷。

二 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现状

为了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人民银行颁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最近又制定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 的通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幅度大。主要体现在产品日渐丰富。1978年以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只有结算一类,具体品种不到10个。近几年迅速发展,相继开办了代理、保管、信托租赁、票据承兑和贴现、信用证、型用卡、基金托管等业务,已有上百个品种。截至2007年末,北京农商行资产总额1829亿元,存款余额1694亿元,贷款余额974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0.4%、27.2%和34.4%;五级和四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83%和7.10%,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4.24和3.50个百分点;实现经营利润19.77亿元,较上年增长23.1%。截至2010年末,北京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3358亿元,存款余额3008亿元,贷款余额1391亿元;全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1.7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4.06%。目前拥有近700个营业网点,居全市金融机构网点数第一,大多都分布在北京十个郊区县,存贷款总额占郊区及农村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还不太成熟,体现在品种单一,结构欠合理。从商业银行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品种上来看,在传统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创新的产品居多而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居少。收入水平贡献度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0%。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往往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我们的中间业务还有相当多的潜力可挖。科技手段运用有限,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比较发达的电子网络系统,但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运用上极其有限。科技优势主要局限在汇兑、支付和结算等传统业务上。

农村商业银行经过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业务量、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新业务得到开发和普及,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日益增多,服务功能日益扩大和完善,但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同业竞争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产品同质化、服务趋同化,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受制于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早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普遍起步较晚,业务范围较窄,金融产品较为单

一、缺乏吸引力。

(二)金融科技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发 展需要以金融科技化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在酝酿和探索之中。

(三)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板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 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不足,各行应尽快建立一支能将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人均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四)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待更新与完善。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 拓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行业中存款结构不优、资金成本提高、不良贷款和应收未收利息仍然居高不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因而要走出信贷扩张的怪圈,就必须转变经营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大力开拓创新。一是要推进结算现代化。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水平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国内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必须积极推进结算票据化,稳妥地签发汇票、本票、支票,扩大票据的使用范围。二是要大力拓展代理业务,按规定办理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金融业务等。三是要开发与运用智力资源。利用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开展经济可行性咨询,受理金融咨询、投资咨询等。四是要挖掘设施潜力。利用农村商业银行在安全设施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保管箱、电话银行和未来的“家庭银行”等业务。

(二)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接受客户委托,适应客户的需要,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适时推出和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务,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三)加大经营力度。为了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大经营中间业务的力度,充实业务骨干,提高各项中间业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同时要适应客户需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把中间业务各项指标列入考核奖励。

四 需相应把握和解决的问题

拓展中间业务要本着“积极稳妥、安全效益”的原则,与主营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利用现代科技、财务管理来推动中间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高信合干部的业务水平。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引进人才、借鉴吸收,提高业务技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人们的金融知识,提高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促使中间业务稳步健康地发展。

(二)增加收入,完善设施。应把有限的财务集中于电子化建设,改进服务手段,提高经营的水平与效率。当前电子化建设既有投入不足、普及率低的问题,又有人才缺乏、软件开发不力的问题,所以这两方面都应增加投入。

(三)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二是中间业务与效益的关系。加大对中间业务资本投入力度,一定要以创新效益为前提。三是中间业务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中间业务虽是资产负债之外的业务,但并不是无风险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一样要注重风险防范。

五 调查体会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同时为今后踏入基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知识是需要去探索积累的,在社会这一门综合的学科中,存在着太多的‘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是我们所不知的,这些‘为什么’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挖掘分析、解答。而我将一如既往去探索学习社会中的这一系列‘为什么’。

第二篇: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业务单一,收入严重依赖存贷款利差。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背景是市场利率走低,传统的利润来源——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银行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利率将逐步实现市场化,存贷款利差也将逐步缩小。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银行客户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将日益缩小。这迫切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来源。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比较落后,表现为起步晚、品种少、收入占比低、管理体制和手段落后等。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真正起步是在1994年后的金融体制改革。从发展速度和中间业务量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效益也较差。

从1994——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7%——9.6%之间徘徊。

据统计,2002——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3.8%提高到了8%左右,实现了较大的跨越,但此时国际上大的银行中间业务对银行收入的贡献率高达30——70%,如花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70%,英国巴克莱银行更高达73%。可见与国际上的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根据上市银行2005~2007年有关会计资料显示,伴随着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尚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情况。2005~2007年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暴,使得代理证券、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买卖等中间业务强劲增长,中间业务收入首次实现了翻番,特别是依托发达的网上银行销售渠道、灵活的销售政策、广泛的代销产品等,非国有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速度更是遥遥领先。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差异化,我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中间业务产品日益丰富,中间业务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从总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量增长迅速,远远超出同期利差收入的增长,也远远超出同期资产、负债的增长,如工行2009至2011年间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6%,而同期利息收入年均增长为21%,而资产与负债同比仅分别增长14%、15%,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是同期利差收入增长的1.7倍,是资产负债增长的2.4至2.5倍。

(一)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情况。根据上市银行2005~2007年有关会计资料显示,伴随着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尚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二)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情况。2005~2007年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火暴,使得代理证券、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买卖等中间业务强劲增长,中间业务收入首次实现了翻番,特别是依托发达的网上银行销售渠道、灵活的销售政策、广泛的代销产品等,非国有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速度更是遥遥领先。

第三篇: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通过调查得出中国银行中间行业的特点,了解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方式,发展过程,规模,结构,品种等方面,详细的说明应如何利用比较的方式来提高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并提高利用价值,在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关键词:银行 中间业务 收入 比较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负债,并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低风险和收入稳定等诸多优点,是衡量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比,在数量、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本文拟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同时文章以比较的角度上,重点介绍了两者之间互相需要提高的不分,了解的同时分析其中的厉害关系。

1银行中间业务简要介绍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

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2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现状比较 2.1 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 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则是在1979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20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金融比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金融创新的实力,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2.2 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我国中间业务创新品种匮乏,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方面。而我国银行衍生中间业务量极少,从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量统计数据中显示,2006年全年该行交易类业务金额才5627亿元,主要是因为在最近几年,我国才陆续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2.3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在美国前20家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托管业务收入,传统的银行手续费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保险收入,信用卡业务收入等所占比重较大,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1996-1998三年中间业务收入中,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5.55%,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4.69%,保险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67%,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75%,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市场收入,年均占比达到22.39%,其中投资银行收入,证券交易收入所占资本市场收益的70%以上。三年间各类中间业务基本呈稳定发展态势,但衍生交易量收入1997年、1998年下降明显,1996年占资本市场收入的比例为54.34%,19 97年下降到49.76%,1998年则下降到31.62%,当然这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结算业务收入,而美国则为资本市场收入。这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导至国际结算业务成为银行的一大亮点。而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巨额收益,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银行实行的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行业,同时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育相对完善,金融产品丰富,因此为银行发展衍生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有重要联系。但是我国发行的银行卡多为借记卡,约占95%以上,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中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而国外银行卡交易主要是刷卡消费,逐步实现货币电子化。因此两者的收入来源性质是不同的。3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发展比较 3.1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中得到反映,以美洲银行为例,美洲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主要有以下11项内容:存款帐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它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它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相较之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以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从上述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经验。

3.2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83年至198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所有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1988年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近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如美国银行业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了1996年39%。1997年美洲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4%,花旗银行的比重为51.8%,大通银行的比重高达52.7%。与之相比,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至1998年一直在6.7—9.6%之间徘徊,到1998年收入比重又回落到7.25%,仅占美国银行业1990年年均水平的22.66%。就单个银行比较,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更大。目前,就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则低于4%。3.3服务手段比较。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具有多种帐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帐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1998年存款帐户服务费和其它服务费收入达32亿美元。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

因此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但这一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各家银行又各自为政,例如信用卡,只局限于某一家银行的通存通兑,特约商户支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难以开展。

第四篇: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与启示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与启示

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对降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统计、核算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不同统计、核算口径下,发展水平表现不同。产生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国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教训,得出一些促进国内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启示。

不同的统计、核算口径下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表现不同

(一)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核算口径有所不同

1、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损益核算口径大于中资银行。国外银行所言中间业务是指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既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较少消耗资本业务,也包括衍生交易以及价差收入等表内外消耗资本业务,具有降低资本约束和应对利率市场化双重作用。其业务种类涉及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内容,包含了价差收入和资本利得,其损益核算口径是: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含债券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兑损益+投资收益(剔除债券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国内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收费业务,其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损益核算口径小于非利息收入。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统计分为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等七类。从分类情况看,国内中间业务的实质是低资本消耗的收费性业务(除担保性中间业务面临信用风险属于资本消耗业务),其统计、核算并不涉及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资本消耗业务内容,对应的损益核算口径是: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二)不同口径比较下,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差距有所不同

1、按国外银行以非利息收入定义中间业务收入进行比较,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具有较大差距。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2000年至2010年平均基本保持在40%左右,而国内银行业在20%上下。

2、按国内中间业务口径比较,中外商业银行差距缩小。按国内中间业务收入核算口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主要项目,对比此项目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国外在20%左右,国内银行在15%上下。

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选择是产生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中外金融监管政策不同是中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比较中不难看出,部分中资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与国外银行的差距已显著缩小,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的差距主要是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其他非利息收入方面,其对应的业务主要是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面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资本消耗业务。目前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款账户服务占16%、信托业务占11%、资产证券化占10%、交易业务占11%、投行占6%,资产管理业务、交易业务、投行业务合计占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近40%左右,国内平均不超过3%。西方银行交易业务方面除了利率、汇率产品外,在金融自由化、混业监管大背景下,交易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股票、大宗商品和衍生品交易,我国分业监管使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参与股票和商品交易,衍生品市场规模受限;资产管理方面,受分业监管限制,国内银行主要提供基于信贷和债券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难以提供跨市场套利的高收益产品;投行业务方面,受分业监管政策限制,国内银行主要从事债券承销业务,并受券商机构的竞争,同时不能从事股票承销和分销,而国外银行投行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股票承销和分销以及结构性产品融资服务。

同时,在分业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处于试点阶段,国内股份制银行难以有效形成银行控股集团进行多元化综合经营或开展全能银行业务服务。国内只有中国银行凭国际化优势和特殊政策,建立银行控股集团开展综合经营,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29.93%,已接近国外银行水平。中国银行主要是利用其国际化优势,依托海外市场设立多元化综合经营平台,在香港和海外注册多家全资子公司,开展了投行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子公司产生的非利息收入占并表后中国银行集团公司非利息收入的22%以上。

国外历史经验和数据也表明,监管政策是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于1933年制定了银行分业经营的《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美国银行业在1934~1948年间非利息收入始终在20%以下;只是上世纪7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西方决策中渐处主流地位,推行汇率浮动制、利率市场化,在利差收窄压力和监管环境放宽作用下,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才得以逐步提高到20%以上;特别是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现代金融服务法案》全面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解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限制,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突飞猛进,在21世纪前十年始终保持在40%以上,并在2003年达到43.8%的最高水平。

(二)零售型银行业务模式是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重要因素

从国外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来源看,主要来自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基本收入结构是:存款账户服务费(主要是个人和对公结算、清算等账户服务费以及银行卡服务费,不消耗资本)一般占到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30~50%,而消耗资本的担保类及信用承诺类手续费收入仅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3-6%。

国内银行也遵循这个规律,储蓄存款和小企业存款占比超过30%的银行可视为零售型银行,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均达到零售型银行标准,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15-20%之间,已接近国外20%的水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及净佣金收入结构与国外银行趋于接近,差距缩小。其收入结构特征是:存款账户服务费(不消耗资本)占比高,担保类收入(由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表外业务产生,面临信用风险消耗资本)占比低。结算类及银行卡收入平均占37.81%,而担保及承诺类资本消耗收入平均仅占8.78%。

反之,国内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低于15%,其收入结构特征是:存款账户服务费占比低,担保类收入占比高(由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表外业务产生,面临信用风险)。此外,国内以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采取息转费方式提高手续费收入,即将部分贷款利息收入转入咨询顾问费。因此,国内公司业务型银行中间业务直接和间接资本消耗并不低。其结算类及银行卡收入平均占比仅为16.64%;而担保及承诺类和财务顾问费等面临信用风险直接或间接资本消耗性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48.37%,其对降低银行资本约束的作用有限。(平均数不含中信银行数据,因其手续费及佣金占比虽然低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但其打造零售银行方向坚定,发展迅速,收入结构已略优于其他上市银行)。

国外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来交易类业务面临严厉监管约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监管新规要求更多衍生品在交易所交易,这将限制银行对“定制”衍生品收取溢价的能力。可能会导致一些业务出现萎缩,比如利润丰厚的“定制”衍生品业务;另一些业务则将彻底消失,比如银行在自有账户上进行的“自营交易”。与此同时英国提出银行业改革方案,计划将零售银行业务与投行业务进行隔离,只有零售银行机构才可以吸纳个人及中小企业存款、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这些机构不得经营自营业务,不得进行衍生品交易(对冲零售风险的业务除外),不得向欧盟以外的客户提供服务,也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支付服务除外)。此外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提出金融交易税建议,未来可能将进一步压制获取资本利得的金融投机交易。因此,目前高盛集团、美国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瑞士银行等金融产品交易巨头已开始裁员和实施成本削减计划。

(二)危机下公司金融业务中间业务受挫严重,但传统收费业务表现出较强抗风险性

例如,著名的国际银行花旗银行,2008年投行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6.3%,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08年,花旗银行为高杠杆金融承诺冲销49亿美元坏账损失,导致当年公司业务条线亏损48.76亿美元;2008年,花旗银行贷款服务损失严重,损失17.31亿美元,主因是集团对抵押服务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花旗银行传统账户支票服务业务,丝毫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收入从2005年的9.9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1.34亿美元。

国外经验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可视环境、政策变化分阶段开展综合经营,逐步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根据国外历史经验,随着我国汇率弹性增强、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直接融资渠道增多,将导致利差收窄,为开展银行综合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创造了条件。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监管模式,对衍生交易、跨境资本投机套利监管收紧,但西方银行总体混业监管综合经营的模式并没有彻底改变,能否回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分业监管模式,有待观察。同时在我国总体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银行可以通过申请和监管部门审批,收购或出资设立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公司,以银行控股集团形式试点开展综合经营,目前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可视政策变化,分阶段布局,开展综合经营,应对我国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现阶段国内银行可努力提高低资本消耗中间业务,应对资本约束

国内外经验表明,基于客户账户服务管理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业务和小企业业务)是提升商业银行手续费及净佣金占比水平,提高低资本消耗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途径。从国内外经验比较看,加强支付结算和融资、服务网络、风险转移等能力建设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提高手续费收入的核心要素。

一是加强基于账户服务的支付结算业务。强化结算账户系统服务。锁定核心上下游客户进行结算服务营销,将单个孤立的账户管理变为网络群的账户管理,凭借快捷系统的时时到账结算服务,减少客户资金系统外循环,以此为基础提供上下游客户支付结算、企业资信调查、资金监管、融资等系统性服务,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创新传统结算业务模式,建立国内结算代理行制。与国际结算服务对接组合运用,实现内贸、外贸两个客户市场同本外币结算以及贸易融资服务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以求丰富结算服务内容,扩大结算服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开展资本市场支付结算服务,形成稳定的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互换的双向回流机制,以有效对冲资本市场波动对银行流动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通传统业务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能够带动银行资本市场代理业务,提高理财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推动银行托管业务,进一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二是加强资本运营提高网络覆盖和细分市场,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基础。提高机构网络覆盖可有一定资本实力支撑。为此,可在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补充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同时,建立并购基金,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城市商业银行等小型银行同业机构的股权投资,可考虑以吸收合并股权交换等方式实现同业并购,利用资本营运低成本扩张优势,快速实现银行机构网络的区域覆盖。

同时,银行可考虑引入具有广泛分销网络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利用其分销网络销售银行产品。对此可借鉴国外银行案例,例如西班牙国际银行通过公私链式联动模式,以开发11万户经销商(汽车经销商及其销售点)为基础,延伸开发和扩大零售银行业务客户,搭配销售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产品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此为鉴国内商业银行可考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或开展战略合作,借助于公私链式联动模式,延伸零售网络对个人和小企业的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此外,可细分市场,通过贸易融资类产品、网点就地服务等适合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方式,采取价格风险筛选甄别逆向选择利率、缩小经营活动半径、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风险防控措施,适度提高小客户业务量比重,提升零售银行业务整体规模。为提升中间业务打下基础。

三是积极探索尝试资产证券化业务,转移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的过程。其具有分散风险功能,占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10%左右。截至2010年末,美国资产规模100亿美元以上银行,证券化资产占比为18%。在国内,资产证券化收入是银行中间业务的一项空白。作为一项试点业务,截至到2008年,我国共发行了19单累计66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此类产品均未出现违约情况。但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停止。近期,我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人民银行把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作为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点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其模式是由发起人将其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打包后,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支付给发起人,并以标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步骤是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进行资质评审之后确认允许获得贷款的企业名单和额度。之后,银行方面会对贷款总额进行资产证券化,把支持证券推向投资市场。银行通过证券化能将贷款换成流动资金,解决资本充足率以及转移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管理费方式收取手续费,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此多渠道推进国内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来源: 金融时报)

第五篇:银行国内结算中间业务发展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要确定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要明确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长期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发展步骤。近期要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竞争实力为重点;中期以慎重培育和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为重点;长期以

发展高效中间业务为重点,逐步实现中间业务高效益、低风险的两大发展目标。

一、实现“两个转变”:转变经营观念和转变经营机制

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的需要,它有利于银行拓展竞争空间,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

要改革完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结合银行内部劳动组织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明确中间业务的主管职能部门,专司统一管理的职能。要制定出对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发展中间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纳入经营状况评价、行长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要明确客户经理发展中间业务的职责和任务。在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实行适度倾斜政策,加大绩效挂钩力度。

二、创造“两个条件”:培育市场需求和改进监管

市场条件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有需求才会产生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要培育中间业务消费市场,形成对商业银行新型产品的扩大和发展的利益驱动和刺激。通过资本融通、产权流动、企业重组、产业扩张、资产管理和金融财务顾问等诸多方面,促进形成对中间业务的广泛需求。这样,商业银行的融资类、咨询类、衍生金融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业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了允许商业银行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即商业银行本身带有准全能型银行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1)可以经营部分证券业务,虽然只限于买卖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权、代理发行、兑付及承销政府债券,但可以为全面发展中间业务奠定基础。(2)可以经营部分信托业务,虽然限于代理客户收付款项、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委托代理的业务,但可以拉动中间业务的发展。(3)可以经营保险代理业务。(4)可以经营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财务顾问、项目融资、基金资产管理、资金结算与清算、代客理财、咨询服务等。因此,加快发展金融混业业务,抢占新型业务的市场高地,形成明显的中间业务品牌特色和经营优势,既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高赢利水平,又能创造向全能型银行过渡的条件和基础。

要加强国内商业银行间的行业自律和金融监管,避免无序竞争。从目前情况看,同业之间的不规范竞争是导致中间业务收费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同业合作,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借助银行同业公会,加强联系与沟通,提出规范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对拒绝、拖延缴纳手续费的客户或代理业务漫天要价的委托方要采取统一的抵制行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监管职能,要以新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为契机,既要本着前瞻性、审慎性的原则,以加快发展的眼光实施监管,制定必要的交易规则和定价体系,消除内耗,维护同业竞争的公平性。

三、开拓“两个市场”:传统中间业务市场和新型中间业务市场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以传统的代收代付为主的中间业务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成了业务规模。要继续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业务品种,大力发展代理业务、结算业务、信用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和贴现业务,特别是接受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委托,代理客户办理指定的经济事务业务,具有发展空间大、操作简单、风险小、市场占有率高的特点,应该成为近期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从现有条件、风险程度及技术含量出发,代理业务完全可以全面发展。结算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工商银行的结算量占国有商业银行总量的60%。要进一步完善结算支付体系,逐步实现同城票据结算自动化、全国结算网络化。国际业务中的中间业务是重中之重,要发展外汇贷款承诺业务,增加信用卡附加功能,占领外卡收单市场,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要逐步开发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市场。由于我国目前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低层次发展阶段,应逐步推进创新中间业务,慎重培养和发展一些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评估结算、投资银行业务等,并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逐步进入交易性的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发展高层次、高收益,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业务。

四、加大“两个力度”:科技开发和人才开发

中间业务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电

子化建设步伐,加快金融业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大金融业高科技投入,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要走集约经营之路,科技应用开发要走联合联营之路,产业化、公司化、商品化是商业银行科技开发应用无法回避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科技保障机制,满足日益市场化、产品多样化的中间业务的发展。

人才的开发既要立足于现有

从事中间业务员工的培训提高,又要大胆引进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使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涌现出一批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创新开发人员,以满足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在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政治素质,防范中间业务的道德风险。

五、建立“两个体系”: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商业银行法》,逐步理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矛盾和关系,明确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地位。立法的目标要体现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银行安全、鼓励平等竞争。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中间业务会计处理和信息传递制度,严格划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单设表外业务会计和统计报表,正确全面地反映表外业务的类别及明细。要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准则和业务规范,形成较完备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要将中间业务纳入法人授信范畴,保证依法合规经营。要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预警和补偿机制,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控,表外业务应提取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以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下载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对比 大多数人对银行的认识仅仅存在于利用存贷差来谋取利益的金融机构。但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机构逐渐走向世界,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普通......

    近几年中国航天发展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近几年中国航天发展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

    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 )写作批次 王钰锡 学生姓名:王钰锡 用户名:wangyuxi103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河北省邯郸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宋羽第 1 页......

    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国际视野审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中间业务发展论坛演讲稿(第二部分) 下面我重点谈谈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几个新趋势。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模版]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

    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合集]

    小议当前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与发展 柯胤如 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范文合集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2010-06-29 18:23: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因其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热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