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08: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第一篇: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因其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热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以及以利润为最佳实现目标的综合经营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促使其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多种经营方式

。因此,中间业务的诸多优势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青睐。同时,因为全社会对金融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所以,中间业务的开展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甚至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有序地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剖析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

虽然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各类中间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但从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仍面临诸多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认识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收费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收费管理缺乏规范标准,导致各金融机构开办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了业务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导致无序竞争。而且,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太低,形成实际成本与经营效益倒挂,削弱了银行盈利能力。

违规经营问题目前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以无偿提供中间业务为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费用,提供结算、代收代付等无偿服务,造成中间业务实际成为少数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无序竞争的新手段。

层次结构问题目前各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结算类、管理类和少量担保类无风险或风险小的业务。而一些高质量、高收益、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较,差距很大。特别从银行长远发展利益看,很难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技术和人才问题中间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主要产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而目前商业银行虽拥有计算机网络,但与中间业务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如前台设备投入不足,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分理处、储蓄所的终端和打印机数量有限,pos机、atm机配备数量不足;网络、通讯设施故障多,客观存在处理速度慢、授权等待时间长等服务不到位现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不足,设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懂技术、有经验、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会计师、造价工程师等中高级人才。而商业银行目前这类人才所占比例较少,致使咨询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难以开发,直接制约了业务深层次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扭转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中间业务开展的好坏不仅在于银行自身,而且政府、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也很重要。尤其在收取手续费问题上,要善于运用市场法则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其次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将发展银行中间业务作为国内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同业市场的关键战略,要充分发挥好商业银行的导向作用。同时充足配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提供快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商业银行要准确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将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按市场调节原则进行调整。银行开办各类中间业务的直接收入和综合治理收入,要高于开展此项业务所投入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等,使收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转换观念,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树立效益观念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正确方向。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间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策略,尽快确定以发展新兴业务、品牌业务和高科技含量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发展规划,不断推出中间业务新品种。

中间业务创新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办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二是坚持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依靠和发挥银行电子化优势,重视软件开发运用,实施服务手段创新,实现中间业务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三是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积极引进商业经营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金融服务项目

第二篇: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2010-06-29 18:23: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2)

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因其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热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以及以利润为最佳实现目标的综合经营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促使其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多种经营方式。因此,中间业务的诸多优势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青睐。同时,因为全社会对金融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所以,中间业务的开展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甚至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有序地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剖析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

虽然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各类中间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但从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仍面临诸多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认识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收费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收费管理缺乏

规范标准,导致各金融机构开办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了业务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导致无序竞争。而且,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太低,形成实际成本与经营效益倒挂,削弱了银行盈利能力。

违规经营问题目前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以无偿提供中间业务为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费用,提供结算、代收代付等无偿服务,造成中间业务实际成为少数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无序竞争的新手段。

层次结构问题目前各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结算类、管理类和少量担保类无风险或风险小的业务。而一些高质量、高收益、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较,差距很大。特别从银行长远发展利益看,很难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技术和人才问题中间业务作为金

融创新的主要产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而目前商业银行虽拥有计算机网络,但与中间业务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如前台设备投入不足,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分理处、储蓄所的终端和打印机数量有限,pos机、atm机配备数量不足;网络、通讯设施故障多,客观存在处理速度慢、授权等待时间长等服务不到位现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不足,设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懂技术、有经验、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会计师、造价工程师等中高级人才。而商业银行目前这类人才所占比例较少,致使咨询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难以开发,直接制约了业务深层次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扭转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

认识。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中间业务开展的好坏不仅在于银行自身,而且政府、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也很重要。尤其在收取手续费问题上,要善于运用市场法则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其次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将发展银行中间业务作为国内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同业市场的关键战略,要充分发挥好商业银行的导向作用。同时充足配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提供快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商业银行要准确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将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按市场调节原则进行调整。银行开办各类中间业务的直接收入和综合治理收入,要高于开展此项业务所投入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等,使收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转换观念,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树立效益观念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正确方向。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后中间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策略,尽快确定以发展新兴业务、品牌业务和高科技含量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发展规划,不断推出中间业务新品种。

中间业务创新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办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二是坚持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依靠和发挥银行电子化优势,重视软件开发运用,实施服务手段创新,实现中间业务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三是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积极引进商业经营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金融服务项目

第三篇: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状况的调查

暑假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阎村分行的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和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方针,重点扶持了特色林果、绿色养殖、休闲旅游三大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涉农的相关企业,并培养出一批农业及涉农的龙头企业,支农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服务市民百姓,加大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中间业务品种日趋丰富,推出了带有银联标识的具有农商行特色的凤凰卡,大大提升了北京农商行市场竞争力。

一 中间业务简述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直接运用或很少运用自身货币资金要素,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新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银行再造理论的广泛应用,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是新兴的“朝阳”业务。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对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5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重要着眼点,更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摆脱中间业务品种不多、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这里面不仅有历史体制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缺陷。

二 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现状

为了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人民银行颁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最近又制定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 的通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幅度大。主要体现在产品日渐丰富。1978年以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只有结算一类,具体品种不到10个。近几年迅速发展,相继开办了代理、保管、信托租赁、票据承兑和贴现、信用证、型用卡、基金托管等业务,已有上百个品种。截至2007年末,北京农商行资产总额1829亿元,存款余额1694亿元,贷款余额974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0.4%、27.2%和34.4%;五级和四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83%和7.10%,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4.24和3.50个百分点;实现经营利润19.77亿元,较上年增长23.1%。截至2010年末,北京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3358亿元,存款余额3008亿元,贷款余额1391亿元;全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1.7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4.06%。目前拥有近700个营业网点,居全市金融机构网点数第一,大多都分布在北京十个郊区县,存贷款总额占郊区及农村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还不太成熟,体现在品种单一,结构欠合理。从商业银行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品种上来看,在传统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创新的产品居多而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居少。收入水平贡献度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0%。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往往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我们的中间业务还有相当多的潜力可挖。科技手段运用有限,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比较发达的电子网络系统,但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运用上极其有限。科技优势主要局限在汇兑、支付和结算等传统业务上。

农村商业银行经过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业务量、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新业务得到开发和普及,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日益增多,服务功能日益扩大和完善,但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同业竞争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产品同质化、服务趋同化,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受制于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早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普遍起步较晚,业务范围较窄,金融产品较为单

一、缺乏吸引力。

(二)金融科技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发 展需要以金融科技化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在酝酿和探索之中。

(三)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板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 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不足,各行应尽快建立一支能将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人均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四)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待更新与完善。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 拓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行业中存款结构不优、资金成本提高、不良贷款和应收未收利息仍然居高不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因而要走出信贷扩张的怪圈,就必须转变经营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大力开拓创新。一是要推进结算现代化。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水平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国内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必须积极推进结算票据化,稳妥地签发汇票、本票、支票,扩大票据的使用范围。二是要大力拓展代理业务,按规定办理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金融业务等。三是要开发与运用智力资源。利用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开展经济可行性咨询,受理金融咨询、投资咨询等。四是要挖掘设施潜力。利用农村商业银行在安全设施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保管箱、电话银行和未来的“家庭银行”等业务。

(二)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接受客户委托,适应客户的需要,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适时推出和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务,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三)加大经营力度。为了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大经营中间业务的力度,充实业务骨干,提高各项中间业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同时要适应客户需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把中间业务各项指标列入考核奖励。

四 需相应把握和解决的问题

拓展中间业务要本着“积极稳妥、安全效益”的原则,与主营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利用现代科技、财务管理来推动中间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高信合干部的业务水平。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引进人才、借鉴吸收,提高业务技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人们的金融知识,提高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促使中间业务稳步健康地发展。

(二)增加收入,完善设施。应把有限的财务集中于电子化建设,改进服务手段,提高经营的水平与效率。当前电子化建设既有投入不足、普及率低的问题,又有人才缺乏、软件开发不力的问题,所以这两方面都应增加投入。

(三)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二是中间业务与效益的关系。加大对中间业务资本投入力度,一定要以创新效益为前提。三是中间业务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中间业务虽是资产负债之外的业务,但并不是无风险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一样要注重风险防范。

五 调查体会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同时为今后踏入基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知识是需要去探索积累的,在社会这一门综合的学科中,存在着太多的‘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是我们所不知的,这些‘为什么’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挖掘分析、解答。而我将一如既往去探索学习社会中的这一系列‘为什么’。

第四篇: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与启示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与启示

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对降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统计、核算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不同统计、核算口径下,发展水平表现不同。产生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国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教训,得出一些促进国内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启示。

不同的统计、核算口径下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表现不同

(一)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核算口径有所不同

1、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损益核算口径大于中资银行。国外银行所言中间业务是指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既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较少消耗资本业务,也包括衍生交易以及价差收入等表内外消耗资本业务,具有降低资本约束和应对利率市场化双重作用。其业务种类涉及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内容,包含了价差收入和资本利得,其损益核算口径是: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含债券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兑损益+投资收益(剔除债券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国内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收费业务,其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损益核算口径小于非利息收入。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统计分为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等七类。从分类情况看,国内中间业务的实质是低资本消耗的收费性业务(除担保性中间业务面临信用风险属于资本消耗业务),其统计、核算并不涉及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资本消耗业务内容,对应的损益核算口径是: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二)不同口径比较下,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差距有所不同

1、按国外银行以非利息收入定义中间业务收入进行比较,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具有较大差距。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2000年至2010年平均基本保持在40%左右,而国内银行业在20%上下。

2、按国内中间业务口径比较,中外商业银行差距缩小。按国内中间业务收入核算口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主要项目,对比此项目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国外在20%左右,国内银行在15%上下。

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选择是产生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中外金融监管政策不同是中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比较中不难看出,部分中资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与国外银行的差距已显著缩小,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的差距主要是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其他非利息收入方面,其对应的业务主要是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面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资本消耗业务。目前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款账户服务占16%、信托业务占11%、资产证券化占10%、交易业务占11%、投行占6%,资产管理业务、交易业务、投行业务合计占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近40%左右,国内平均不超过3%。西方银行交易业务方面除了利率、汇率产品外,在金融自由化、混业监管大背景下,交易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股票、大宗商品和衍生品交易,我国分业监管使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参与股票和商品交易,衍生品市场规模受限;资产管理方面,受分业监管限制,国内银行主要提供基于信贷和债券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难以提供跨市场套利的高收益产品;投行业务方面,受分业监管政策限制,国内银行主要从事债券承销业务,并受券商机构的竞争,同时不能从事股票承销和分销,而国外银行投行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股票承销和分销以及结构性产品融资服务。

同时,在分业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处于试点阶段,国内股份制银行难以有效形成银行控股集团进行多元化综合经营或开展全能银行业务服务。国内只有中国银行凭国际化优势和特殊政策,建立银行控股集团开展综合经营,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29.93%,已接近国外银行水平。中国银行主要是利用其国际化优势,依托海外市场设立多元化综合经营平台,在香港和海外注册多家全资子公司,开展了投行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子公司产生的非利息收入占并表后中国银行集团公司非利息收入的22%以上。

国外历史经验和数据也表明,监管政策是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于1933年制定了银行分业经营的《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美国银行业在1934~1948年间非利息收入始终在20%以下;只是上世纪7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西方决策中渐处主流地位,推行汇率浮动制、利率市场化,在利差收窄压力和监管环境放宽作用下,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才得以逐步提高到20%以上;特别是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现代金融服务法案》全面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解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限制,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突飞猛进,在21世纪前十年始终保持在40%以上,并在2003年达到43.8%的最高水平。

(二)零售型银行业务模式是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重要因素

从国外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来源看,主要来自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基本收入结构是:存款账户服务费(主要是个人和对公结算、清算等账户服务费以及银行卡服务费,不消耗资本)一般占到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30~50%,而消耗资本的担保类及信用承诺类手续费收入仅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3-6%。

国内银行也遵循这个规律,储蓄存款和小企业存款占比超过30%的银行可视为零售型银行,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均达到零售型银行标准,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15-20%之间,已接近国外20%的水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及净佣金收入结构与国外银行趋于接近,差距缩小。其收入结构特征是:存款账户服务费(不消耗资本)占比高,担保类收入(由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表外业务产生,面临信用风险消耗资本)占比低。结算类及银行卡收入平均占37.81%,而担保及承诺类资本消耗收入平均仅占8.78%。

反之,国内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低于15%,其收入结构特征是:存款账户服务费占比低,担保类收入占比高(由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表外业务产生,面临信用风险)。此外,国内以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采取息转费方式提高手续费收入,即将部分贷款利息收入转入咨询顾问费。因此,国内公司业务型银行中间业务直接和间接资本消耗并不低。其结算类及银行卡收入平均占比仅为16.64%;而担保及承诺类和财务顾问费等面临信用风险直接或间接资本消耗性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48.37%,其对降低银行资本约束的作用有限。(平均数不含中信银行数据,因其手续费及佣金占比虽然低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但其打造零售银行方向坚定,发展迅速,收入结构已略优于其他上市银行)。

国外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来交易类业务面临严厉监管约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监管新规要求更多衍生品在交易所交易,这将限制银行对“定制”衍生品收取溢价的能力。可能会导致一些业务出现萎缩,比如利润丰厚的“定制”衍生品业务;另一些业务则将彻底消失,比如银行在自有账户上进行的“自营交易”。与此同时英国提出银行业改革方案,计划将零售银行业务与投行业务进行隔离,只有零售银行机构才可以吸纳个人及中小企业存款、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这些机构不得经营自营业务,不得进行衍生品交易(对冲零售风险的业务除外),不得向欧盟以外的客户提供服务,也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支付服务除外)。此外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提出金融交易税建议,未来可能将进一步压制获取资本利得的金融投机交易。因此,目前高盛集团、美国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瑞士银行等金融产品交易巨头已开始裁员和实施成本削减计划。

(二)危机下公司金融业务中间业务受挫严重,但传统收费业务表现出较强抗风险性

例如,著名的国际银行花旗银行,2008年投行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6.3%,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08年,花旗银行为高杠杆金融承诺冲销49亿美元坏账损失,导致当年公司业务条线亏损48.76亿美元;2008年,花旗银行贷款服务损失严重,损失17.31亿美元,主因是集团对抵押服务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花旗银行传统账户支票服务业务,丝毫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收入从2005年的9.9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1.34亿美元。

国外经验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可视环境、政策变化分阶段开展综合经营,逐步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根据国外历史经验,随着我国汇率弹性增强、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直接融资渠道增多,将导致利差收窄,为开展银行综合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创造了条件。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监管模式,对衍生交易、跨境资本投机套利监管收紧,但西方银行总体混业监管综合经营的模式并没有彻底改变,能否回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分业监管模式,有待观察。同时在我国总体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银行可以通过申请和监管部门审批,收购或出资设立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公司,以银行控股集团形式试点开展综合经营,目前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可视政策变化,分阶段布局,开展综合经营,应对我国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现阶段国内银行可努力提高低资本消耗中间业务,应对资本约束

国内外经验表明,基于客户账户服务管理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业务和小企业业务)是提升商业银行手续费及净佣金占比水平,提高低资本消耗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途径。从国内外经验比较看,加强支付结算和融资、服务网络、风险转移等能力建设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提高手续费收入的核心要素。

一是加强基于账户服务的支付结算业务。强化结算账户系统服务。锁定核心上下游客户进行结算服务营销,将单个孤立的账户管理变为网络群的账户管理,凭借快捷系统的时时到账结算服务,减少客户资金系统外循环,以此为基础提供上下游客户支付结算、企业资信调查、资金监管、融资等系统性服务,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创新传统结算业务模式,建立国内结算代理行制。与国际结算服务对接组合运用,实现内贸、外贸两个客户市场同本外币结算以及贸易融资服务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以求丰富结算服务内容,扩大结算服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开展资本市场支付结算服务,形成稳定的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互换的双向回流机制,以有效对冲资本市场波动对银行流动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通传统业务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能够带动银行资本市场代理业务,提高理财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推动银行托管业务,进一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二是加强资本运营提高网络覆盖和细分市场,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基础。提高机构网络覆盖可有一定资本实力支撑。为此,可在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补充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同时,建立并购基金,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城市商业银行等小型银行同业机构的股权投资,可考虑以吸收合并股权交换等方式实现同业并购,利用资本营运低成本扩张优势,快速实现银行机构网络的区域覆盖。

同时,银行可考虑引入具有广泛分销网络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利用其分销网络销售银行产品。对此可借鉴国外银行案例,例如西班牙国际银行通过公私链式联动模式,以开发11万户经销商(汽车经销商及其销售点)为基础,延伸开发和扩大零售银行业务客户,搭配销售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产品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此为鉴国内商业银行可考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或开展战略合作,借助于公私链式联动模式,延伸零售网络对个人和小企业的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此外,可细分市场,通过贸易融资类产品、网点就地服务等适合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方式,采取价格风险筛选甄别逆向选择利率、缩小经营活动半径、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风险防控措施,适度提高小客户业务量比重,提升零售银行业务整体规模。为提升中间业务打下基础。

三是积极探索尝试资产证券化业务,转移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的过程。其具有分散风险功能,占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10%左右。截至2010年末,美国资产规模100亿美元以上银行,证券化资产占比为18%。在国内,资产证券化收入是银行中间业务的一项空白。作为一项试点业务,截至到2008年,我国共发行了19单累计66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此类产品均未出现违约情况。但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停止。近期,我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人民银行把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作为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点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其模式是由发起人将其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打包后,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支付给发起人,并以标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步骤是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进行资质评审之后确认允许获得贷款的企业名单和额度。之后,银行方面会对贷款总额进行资产证券化,把支持证券推向投资市场。银行通过证券化能将贷款换成流动资金,解决资本充足率以及转移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管理费方式收取手续费,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此多渠道推进国内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来源: 金融时报)

第五篇: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从2007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我国已建立村镇银行近百家。按照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

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其生存和发展存在重重困难。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

——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和涉农资金存款的支持都没有体现。如政府没有出台与村镇银行相配套的存款保险、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利率及信用担保、法律环境等政策,由于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

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二是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是村镇银行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村镇银行要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重点支持农户、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和农村“龙头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符合当地“三农”实际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是应优化选址,村镇银行要建在所在的县(市)城区,以便在支农贷款发放上实现中心辐射,由近及远,由点带面,层层覆盖。形成“将农村资金留在农村,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新机制。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四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村镇银行要加强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贷款方式,不断拓宽业务空间,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五是加强风险管理。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村镇银行从组建之日起就应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并要推进市场运作,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加强人员管理,吸收优秀的金融人才进入村镇银行。

——相关部门应努力营造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监管部门及村镇银行自身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经营原则和目的,提高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广大农户、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同时,应配套相关政策,优化村镇银行发展环境。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

持,扩大这些地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明确村镇银行在全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资格,增加资金补充渠道,加强支付结算系统建设,将村镇银行纳入其中。二是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解决存款人的后顾之忧,使客户在办理业务选择上不过分追求银行的大小。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村镇银行可以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定价,有效提高业务竞争能力。四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五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下载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合集]

    小议当前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与发展 柯胤如 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业务单一,收入严重依赖存贷款利差。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背景是市场利率走低,传统的利润来源——存贷款利......

    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对策

    一、中资与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概述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根据传统,是指银行不需要使用自有资金提供服务收费经营业务.它与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而最根本的区别......

    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初探(5篇模版)

    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初探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初探 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性和收入稳定性等诸多优点,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重点发......

    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措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西部某县级市的调查为例 09金融本科 鲍焕歌 摘要: 通过对西部某县级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的......

    银行国内结算中间业务发展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要确定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要明确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长期以金融衍生产品为......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对比 大多数人对银行的认识仅仅存在于利用存贷差来谋取利益的金融机构。但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机构逐渐走向世界,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