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合集]

时间:2019-05-12 02: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

第一篇: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

小议当前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与发展

柯胤如

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经营风险加大,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样的外在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的今天,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同行加入到争夺蛋糕的行列,它们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研发和营销能力,让过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面临严重的挑战。争夺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间业务是中国银行业必然的出路。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可以看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日渐丰富。1978年以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只有结算一类,具体品种不10个。近几年迅速发展,相继开办了代理、保管、信托租赁、票据承兑和贴现、信用证、信用卡、基金托管等业务,已有上百个品种。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还不太成熟。品种单一,结构欠合理。从商业银行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品种上来看,在传统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创新的产品居多而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居少。收入水平贡献度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0%。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往往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我们的中间业务还有相当多的潜力可挖。科技手段运用有限。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比较发达的电子网络系统,但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运用上极其有限。科技优势主要局限在汇兑、支付和结算等传统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分业经营体制制约中间业务发展。《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治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使银行无法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

2、观念落后,对中间业务发展不够重视。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展普遍重视,但在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严重不足。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商业银行仍把资产、负债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认为资产负债业务是银行的本源业务,是银行的主业,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效益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任其自然发展,而没有从经营战略的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重点进行发展,以致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及规模市场营销,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3、依赖传统业务,缺乏创新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动机不明确,缺乏整体的系统的创新模式和完善的创新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信用卡、一般性代收代付业务,外汇买卖、票据承兑、贴现等操作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品种。而咨询、各类委托贷款及投标承诺、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都未能得到很大发展。总体来看,劳务型、低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多,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大多依赖于银行的网点优势,很少能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中间业务服务。

4、缺乏复合型的专业化人才。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更多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需要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较全面地掌握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在我国,虽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商业银行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难以开展。

目前我国还缺乏健全的法律来维护和监管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新中间业务的开展几乎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新业务的定位与命名混乱,收费标准也无法统一。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随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面对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该如何控制风险,如何创新业务,是值得思考的。

银行中间业务风险与控制

中间业务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或主观决策的失误,而导致其资产、收益及资信等方面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随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中间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新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开拓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将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纳入研究范围。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较多,个性差异较大,中间业务风险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所有的中间业务种类中,除了一种纯粹利用物质、技术优势提供的金融中介性、辅助性、服务性的业务没有风险外,其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风险。从风险角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其一,具有内含性的中间业务,如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证业务、票据承兑业务等;其二,纯粹的收费业务,本身风险很小,但可能产生连带风险,如代理业务、咨询评估业务、计算机服务及其他中介业务;其三,具有组合风险的中间业务,如信用卡中的各种风险。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常见特点有:

一是透明度较差。许多中间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现有的会计信息很难全面反映中间业务的规模与质量,经营透明度下降,致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难以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二是风险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筹资、信用卡、国际金融、财会、信息电脑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风险点较多,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

三是自由度较大。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大多数不需要相应的资本准备金,无规模的限制,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某些业务协议,这样容易刺激中间业务的扩张,潜伏巨大风险,在国际上曾先后发生过因进行衍生交易而造成一系列巨额亏损的事件,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大和银行事件、日本住友**等等。

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

(一)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银行针对每一种中间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商业银行要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基本制度上保证中间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各个经办部门必须根据上级行的授权,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所规定的程序办理各类中间业务,稽核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则根据操作手册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二)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性管理

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性管理是商业银行完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制度,例如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担保和承诺,应定期(3个月、半年或一年)重新协商合同条款,以减少信用风险。

2.制定保护性条款,审核授权买卖的证据,要求对方支付保证金或抵押。3.合理确定和调整中间业务的价格,商业银行可按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业务的风险系数收取佣金。例如,在美国,期限短、质量好的备用信用证业务收费率为担保金额的25—50个基本点;期限长、质量差的收费率为125—150个基本点。

4.重视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的结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管理人员不但要管好前台交易,也要加强对后台的结算、报告系统的管理,强化管理、交易、清算三分离体系。

(三)运用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新技术

银行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防范和管理中间业务风险。

1.建立风险的电脑控制系统。

美国信孚银行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信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衍生工具)全球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日常监测系统、电脑信息与决策系统,通过数学模型向高级管理层提供市场的最新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帮助其分析市场趋势,决定资本额、止亏限额和流动性限额。1994年2—5月国际金融市场因美国利率突然调高而出现大幅调整时,完善的电脑控制系统成功地帮助信孚银行减少了在衍生市场的损失。

2.进行资产组合管理。

资产组合管理,即通过资产组合多样化来管理中间业务的风险,以通过某种资产的盈利来抵补另一种资产的亏损而取得整体盈利。拥有的资产组合越多,则风险越小。

(四)坚持中间业务经营的自律制度

银行坚持中间业务经营的自律制度,是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现行的分业管理模式下,自觉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严格业务经营范围,规范业务经营领域。

二是对目前中间业务信用风险度相对较高的担保、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要视同贷款严格管理,比照贷款管理办法执行,一旦发生风险,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坚持协议的合规合法性。很多中间业务都是以委托或代理的形式开展的,而双方协议是中间业务的基础环节,委托人的口头表示不能成为办理业务的依据,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合同的书面化,并对委托凭证进行严格审核。

四是代理业务要坚持不为客户垫付款项的原则。代付业务先付款,再代付;代收业务要先代收款项,再统一清缴。同时对客户双方的经济纠纷,银行不得介入。

促进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首先,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商业银行自身应充分重视中间业务,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要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熟悉中间业务,注重处理好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到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合理规划发展战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和银行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中间业务的发展还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所以中间业务的拓展与提高迫切要求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商业银行应集中科技力量攻关,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争取一步到位,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完全可靠、高效快捷的综合网络服务系统,同时配置最好的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人才,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加快资金转移和资料储备的速度,提高支票清算的效率,切实为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根据市场需要,加快创新中间业务步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可以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并可逐步向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拓展,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动性,实现充分分散化的贷款组合,规避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大力开发咨询业务、代理清理债权和债务、国际金融担保等业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中间业务高端产品的开发,提升产品功能和层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增加收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应拓展的重点产品主要包括:银行卡、国际结算、银证银保业务、财务顾问及其他业务(包括银行咨询、代理融通、现金管理、金融衍生业务、利率协议等)。

最后,加快专业化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是一项较为艰巨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必须有一支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商业银行知识,又具有相当的开拓、创新、进取的专业人才队伍。中间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求包含会计、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通过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性质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研发、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全方位培养,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潜力,以提高中间业务的开发力和竞争力。

中间业务利在长远,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间业务,研究探讨和逐渐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状况的调查

暑假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阎村分行的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和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方针,重点扶持了特色林果、绿色养殖、休闲旅游三大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涉农的相关企业,并培养出一批农业及涉农的龙头企业,支农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服务市民百姓,加大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中间业务品种日趋丰富,推出了带有银联标识的具有农商行特色的凤凰卡,大大提升了北京农商行市场竞争力。

一 中间业务简述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直接运用或很少运用自身货币资金要素,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新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银行再造理论的广泛应用,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之一,是新兴的“朝阳”业务。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对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及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5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收入提升的重要着眼点,更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摆脱中间业务品种不多、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这里面不仅有历史体制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缺陷。

二 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发展、运行现状

为了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人民银行颁发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最近又制定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 的通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幅度大。主要体现在产品日渐丰富。1978年以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只有结算一类,具体品种不到10个。近几年迅速发展,相继开办了代理、保管、信托租赁、票据承兑和贴现、信用证、型用卡、基金托管等业务,已有上百个品种。截至2007年末,北京农商行资产总额1829亿元,存款余额1694亿元,贷款余额974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0.4%、27.2%和34.4%;五级和四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83%和7.10%,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4.24和3.50个百分点;实现经营利润19.77亿元,较上年增长23.1%。截至2010年末,北京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3358亿元,存款余额3008亿元,贷款余额1391亿元;全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1.7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4.06%。目前拥有近700个营业网点,居全市金融机构网点数第一,大多都分布在北京十个郊区县,存贷款总额占郊区及农村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还不太成熟,体现在品种单一,结构欠合理。从商业银行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品种上来看,在传统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创新的产品居多而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居少。收入水平贡献度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0%。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往往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我们的中间业务还有相当多的潜力可挖。科技手段运用有限,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比较发达的电子网络系统,但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运用上极其有限。科技优势主要局限在汇兑、支付和结算等传统业务上。

农村商业银行经过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业务量、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有了很大的变化,新业务得到开发和普及,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日益增多,服务功能日益扩大和完善,但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同业竞争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产品同质化、服务趋同化,金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受制于严格的分业管理要求、以及早些年急于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普遍起步较晚,业务范围较窄,金融产品较为单

一、缺乏吸引力。

(二)金融科技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发 展需要以金融科技化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在酝酿和探索之中。

(三)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板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 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不足,各行应尽快建立一支能将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人均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四)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待更新与完善。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 拓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行业中存款结构不优、资金成本提高、不良贷款和应收未收利息仍然居高不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因而要走出信贷扩张的怪圈,就必须转变经营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大力开拓创新。一是要推进结算现代化。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水平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国内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必须积极推进结算票据化,稳妥地签发汇票、本票、支票,扩大票据的使用范围。二是要大力拓展代理业务,按规定办理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金融业务等。三是要开发与运用智力资源。利用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开展经济可行性咨询,受理金融咨询、投资咨询等。四是要挖掘设施潜力。利用农村商业银行在安全设施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保管箱、电话银行和未来的“家庭银行”等业务。

(二)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接受客户委托,适应客户的需要,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适时推出和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务,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三)加大经营力度。为了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大经营中间业务的力度,充实业务骨干,提高各项中间业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同时要适应客户需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把中间业务各项指标列入考核奖励。

四 需相应把握和解决的问题

拓展中间业务要本着“积极稳妥、安全效益”的原则,与主营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利用现代科技、财务管理来推动中间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高信合干部的业务水平。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引进人才、借鉴吸收,提高业务技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人们的金融知识,提高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促使中间业务稳步健康地发展。

(二)增加收入,完善设施。应把有限的财务集中于电子化建设,改进服务手段,提高经营的水平与效率。当前电子化建设既有投入不足、普及率低的问题,又有人才缺乏、软件开发不力的问题,所以这两方面都应增加投入。

(三)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二是中间业务与效益的关系。加大对中间业务资本投入力度,一定要以创新效益为前提。三是中间业务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中间业务虽是资产负债之外的业务,但并不是无风险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一样要注重风险防范。

五 调查体会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同时为今后踏入基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知识是需要去探索积累的,在社会这一门综合的学科中,存在着太多的‘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是我们所不知的,这些‘为什么’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挖掘分析、解答。而我将一如既往去探索学习社会中的这一系列‘为什么’。

第三篇: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与启示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与启示

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对降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外银行在中间业务统计、核算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不同统计、核算口径下,发展水平表现不同。产生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国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教训,得出一些促进国内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启示。

不同的统计、核算口径下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表现不同

(一)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核算口径有所不同

1、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损益核算口径大于中资银行。国外银行所言中间业务是指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既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较少消耗资本业务,也包括衍生交易以及价差收入等表内外消耗资本业务,具有降低资本约束和应对利率市场化双重作用。其业务种类涉及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内容,包含了价差收入和资本利得,其损益核算口径是: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含债券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兑损益+投资收益(剔除债券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国内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收费业务,其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损益核算口径小于非利息收入。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统计分为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等七类。从分类情况看,国内中间业务的实质是低资本消耗的收费性业务(除担保性中间业务面临信用风险属于资本消耗业务),其统计、核算并不涉及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资本消耗业务内容,对应的损益核算口径是: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

(二)不同口径比较下,中外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差距有所不同

1、按国外银行以非利息收入定义中间业务收入进行比较,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具有较大差距。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2000年至2010年平均基本保持在40%左右,而国内银行业在20%上下。

2、按国内中间业务口径比较,中外商业银行差距缩小。按国内中间业务收入核算口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主要项目,对比此项目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国外在20%左右,国内银行在15%上下。

不同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选择是产生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中外金融监管政策不同是中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比较中不难看出,部分中资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与国外银行的差距已显著缩小,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的差距主要是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其他非利息收入方面,其对应的业务主要是表外衍生金融交易、资金交易、资本投资等面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资本消耗业务。目前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款账户服务占16%、信托业务占11%、资产证券化占10%、交易业务占11%、投行占6%,资产管理业务、交易业务、投行业务合计占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近40%左右,国内平均不超过3%。西方银行交易业务方面除了利率、汇率产品外,在金融自由化、混业监管大背景下,交易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股票、大宗商品和衍生品交易,我国分业监管使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参与股票和商品交易,衍生品市场规模受限;资产管理方面,受分业监管限制,国内银行主要提供基于信贷和债券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难以提供跨市场套利的高收益产品;投行业务方面,受分业监管政策限制,国内银行主要从事债券承销业务,并受券商机构的竞争,同时不能从事股票承销和分销,而国外银行投行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股票承销和分销以及结构性产品融资服务。

同时,在分业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处于试点阶段,国内股份制银行难以有效形成银行控股集团进行多元化综合经营或开展全能银行业务服务。国内只有中国银行凭国际化优势和特殊政策,建立银行控股集团开展综合经营,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29.93%,已接近国外银行水平。中国银行主要是利用其国际化优势,依托海外市场设立多元化综合经营平台,在香港和海外注册多家全资子公司,开展了投行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子公司产生的非利息收入占并表后中国银行集团公司非利息收入的22%以上。

国外历史经验和数据也表明,监管政策是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于1933年制定了银行分业经营的《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美国银行业在1934~1948年间非利息收入始终在20%以下;只是上世纪7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西方决策中渐处主流地位,推行汇率浮动制、利率市场化,在利差收窄压力和监管环境放宽作用下,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才得以逐步提高到20%以上;特别是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现代金融服务法案》全面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解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限制,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突飞猛进,在21世纪前十年始终保持在40%以上,并在2003年达到43.8%的最高水平。

(二)零售型银行业务模式是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重要因素

从国外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来源看,主要来自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基本收入结构是:存款账户服务费(主要是个人和对公结算、清算等账户服务费以及银行卡服务费,不消耗资本)一般占到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30~50%,而消耗资本的担保类及信用承诺类手续费收入仅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3-6%。

国内银行也遵循这个规律,储蓄存款和小企业存款占比超过30%的银行可视为零售型银行,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均达到零售型银行标准,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15-20%之间,已接近国外20%的水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及净佣金收入结构与国外银行趋于接近,差距缩小。其收入结构特征是:存款账户服务费(不消耗资本)占比高,担保类收入(由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表外业务产生,面临信用风险消耗资本)占比低。结算类及银行卡收入平均占37.81%,而担保及承诺类资本消耗收入平均仅占8.78%。

反之,国内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低于15%,其收入结构特征是:存款账户服务费占比低,担保类收入占比高(由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传统表外业务产生,面临信用风险)。此外,国内以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采取息转费方式提高手续费收入,即将部分贷款利息收入转入咨询顾问费。因此,国内公司业务型银行中间业务直接和间接资本消耗并不低。其结算类及银行卡收入平均占比仅为16.64%;而担保及承诺类和财务顾问费等面临信用风险直接或间接资本消耗性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48.37%,其对降低银行资本约束的作用有限。(平均数不含中信银行数据,因其手续费及佣金占比虽然低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但其打造零售银行方向坚定,发展迅速,收入结构已略优于其他上市银行)。

国外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来交易类业务面临严厉监管约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监管新规要求更多衍生品在交易所交易,这将限制银行对“定制”衍生品收取溢价的能力。可能会导致一些业务出现萎缩,比如利润丰厚的“定制”衍生品业务;另一些业务则将彻底消失,比如银行在自有账户上进行的“自营交易”。与此同时英国提出银行业改革方案,计划将零售银行业务与投行业务进行隔离,只有零售银行机构才可以吸纳个人及中小企业存款、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这些机构不得经营自营业务,不得进行衍生品交易(对冲零售风险的业务除外),不得向欧盟以外的客户提供服务,也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支付服务除外)。此外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提出金融交易税建议,未来可能将进一步压制获取资本利得的金融投机交易。因此,目前高盛集团、美国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瑞士银行等金融产品交易巨头已开始裁员和实施成本削减计划。

(二)危机下公司金融业务中间业务受挫严重,但传统收费业务表现出较强抗风险性

例如,著名的国际银行花旗银行,2008年投行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6.3%,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08年,花旗银行为高杠杆金融承诺冲销49亿美元坏账损失,导致当年公司业务条线亏损48.76亿美元;2008年,花旗银行贷款服务损失严重,损失17.31亿美元,主因是集团对抵押服务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花旗银行传统账户支票服务业务,丝毫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收入从2005年的9.9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1.34亿美元。

国外经验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可视环境、政策变化分阶段开展综合经营,逐步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根据国外历史经验,随着我国汇率弹性增强、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直接融资渠道增多,将导致利差收窄,为开展银行综合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创造了条件。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监管模式,对衍生交易、跨境资本投机套利监管收紧,但西方银行总体混业监管综合经营的模式并没有彻底改变,能否回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分业监管模式,有待观察。同时在我国总体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银行可以通过申请和监管部门审批,收购或出资设立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公司,以银行控股集团形式试点开展综合经营,目前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可视政策变化,分阶段布局,开展综合经营,应对我国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现阶段国内银行可努力提高低资本消耗中间业务,应对资本约束

国内外经验表明,基于客户账户服务管理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业务和小企业业务)是提升商业银行手续费及净佣金占比水平,提高低资本消耗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途径。从国内外经验比较看,加强支付结算和融资、服务网络、风险转移等能力建设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提高手续费收入的核心要素。

一是加强基于账户服务的支付结算业务。强化结算账户系统服务。锁定核心上下游客户进行结算服务营销,将单个孤立的账户管理变为网络群的账户管理,凭借快捷系统的时时到账结算服务,减少客户资金系统外循环,以此为基础提供上下游客户支付结算、企业资信调查、资金监管、融资等系统性服务,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创新传统结算业务模式,建立国内结算代理行制。与国际结算服务对接组合运用,实现内贸、外贸两个客户市场同本外币结算以及贸易融资服务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以求丰富结算服务内容,扩大结算服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开展资本市场支付结算服务,形成稳定的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互换的双向回流机制,以有效对冲资本市场波动对银行流动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通传统业务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能够带动银行资本市场代理业务,提高理财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推动银行托管业务,进一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二是加强资本运营提高网络覆盖和细分市场,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基础。提高机构网络覆盖可有一定资本实力支撑。为此,可在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补充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同时,建立并购基金,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城市商业银行等小型银行同业机构的股权投资,可考虑以吸收合并股权交换等方式实现同业并购,利用资本营运低成本扩张优势,快速实现银行机构网络的区域覆盖。

同时,银行可考虑引入具有广泛分销网络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利用其分销网络销售银行产品。对此可借鉴国外银行案例,例如西班牙国际银行通过公私链式联动模式,以开发11万户经销商(汽车经销商及其销售点)为基础,延伸开发和扩大零售银行业务客户,搭配销售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产品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此为鉴国内商业银行可考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或开展战略合作,借助于公私链式联动模式,延伸零售网络对个人和小企业的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此外,可细分市场,通过贸易融资类产品、网点就地服务等适合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方式,采取价格风险筛选甄别逆向选择利率、缩小经营活动半径、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风险防控措施,适度提高小客户业务量比重,提升零售银行业务整体规模。为提升中间业务打下基础。

三是积极探索尝试资产证券化业务,转移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的过程。其具有分散风险功能,占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10%左右。截至2010年末,美国资产规模100亿美元以上银行,证券化资产占比为18%。在国内,资产证券化收入是银行中间业务的一项空白。作为一项试点业务,截至到2008年,我国共发行了19单累计66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此类产品均未出现违约情况。但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停止。近期,我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国务院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人民银行把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作为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点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其模式是由发起人将其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打包后,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支付给发起人,并以标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步骤是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进行资质评审之后确认允许获得贷款的企业名单和额度。之后,银行方面会对贷款总额进行资产证券化,把支持证券推向投资市场。银行通过证券化能将贷款换成流动资金,解决资本充足率以及转移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管理费方式收取手续费,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此多渠道推进国内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来源: 金融时报)

第四篇: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2010-06-29 18:23: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2)

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因其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热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以及以利润为最佳实现目标的综合经营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促使其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多种经营方式。因此,中间业务的诸多优势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青睐。同时,因为全社会对金融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所以,中间业务的开展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甚至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有序地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剖析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

虽然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各类中间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但从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仍面临诸多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认识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收费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收费管理缺乏

规范标准,导致各金融机构开办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了业务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导致无序竞争。而且,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太低,形成实际成本与经营效益倒挂,削弱了银行盈利能力。

违规经营问题目前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以无偿提供中间业务为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费用,提供结算、代收代付等无偿服务,造成中间业务实际成为少数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无序竞争的新手段。

层次结构问题目前各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结算类、管理类和少量担保类无风险或风险小的业务。而一些高质量、高收益、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较,差距很大。特别从银行长远发展利益看,很难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技术和人才问题中间业务作为金

融创新的主要产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而目前商业银行虽拥有计算机网络,但与中间业务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如前台设备投入不足,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分理处、储蓄所的终端和打印机数量有限,pos机、atm机配备数量不足;网络、通讯设施故障多,客观存在处理速度慢、授权等待时间长等服务不到位现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不足,设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懂技术、有经验、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会计师、造价工程师等中高级人才。而商业银行目前这类人才所占比例较少,致使咨询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难以开发,直接制约了业务深层次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扭转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

认识。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中间业务开展的好坏不仅在于银行自身,而且政府、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也很重要。尤其在收取手续费问题上,要善于运用市场法则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其次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将发展银行中间业务作为国内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同业市场的关键战略,要充分发挥好商业银行的导向作用。同时充足配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提供快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商业银行要准确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将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按市场调节原则进行调整。银行开办各类中间业务的直接收入和综合治理收入,要高于开展此项业务所投入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等,使收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转换观念,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树立效益观念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正确方向。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后中间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策略,尽快确定以发展新兴业务、品牌业务和高科技含量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发展规划,不断推出中间业务新品种。

中间业务创新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办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二是坚持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依靠和发挥银行电子化优势,重视软件开发运用,实施服务手段创新,实现中间业务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三是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积极引进商业经营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金融服务项目

第五篇: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因其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热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以及以利润为最佳实现目标的综合经营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促使其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多种经营方式

。因此,中间业务的诸多优势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青睐。同时,因为全社会对金融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所以,中间业务的开展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甚至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有序地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剖析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

虽然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各类中间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但从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仍面临诸多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认识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收费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收费管理缺乏规范标准,导致各金融机构开办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了业务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导致无序竞争。而且,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太低,形成实际成本与经营效益倒挂,削弱了银行盈利能力。

违规经营问题目前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以无偿提供中间业务为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费用,提供结算、代收代付等无偿服务,造成中间业务实际成为少数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无序竞争的新手段。

层次结构问题目前各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结算类、管理类和少量担保类无风险或风险小的业务。而一些高质量、高收益、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较,差距很大。特别从银行长远发展利益看,很难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技术和人才问题中间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主要产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而目前商业银行虽拥有计算机网络,但与中间业务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如前台设备投入不足,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分理处、储蓄所的终端和打印机数量有限,pos机、atm机配备数量不足;网络、通讯设施故障多,客观存在处理速度慢、授权等待时间长等服务不到位现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不足,设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懂技术、有经验、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会计师、造价工程师等中高级人才。而商业银行目前这类人才所占比例较少,致使咨询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难以开发,直接制约了业务深层次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扭转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中间业务开展的好坏不仅在于银行自身,而且政府、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也很重要。尤其在收取手续费问题上,要善于运用市场法则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其次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将发展银行中间业务作为国内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同业市场的关键战略,要充分发挥好商业银行的导向作用。同时充足配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提供快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商业银行要准确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将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按市场调节原则进行调整。银行开办各类中间业务的直接收入和综合治理收入,要高于开展此项业务所投入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等,使收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转换观念,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树立效益观念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正确方向。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间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策略,尽快确定以发展新兴业务、品牌业务和高科技含量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发展规划,不断推出中间业务新品种。

中间业务创新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办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二是坚持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依靠和发挥银行电子化优势,重视软件开发运用,实施服务手段创新,实现中间业务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三是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积极引进商业经营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金融服务项目

下载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业务单一,收入严重依赖存贷款利差。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背景是市场利率走低,传统的利润来源——存贷款利......

    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

    银行中间业务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银行中间业务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仉飞宇 我国入世后,面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巨变及借鉴国际银行同业的发展经验,尤其是结合今年国家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紧缩的背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银行国内结算中间业务发展思路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要确定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要明确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长期以金融衍生产品为......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对比 大多数人对银行的认识仅仅存在于利用存贷差来谋取利益的金融机构。但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机构逐渐走向世界,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普通......

    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 )写作批次 王钰锡 学生姓名:王钰锡 用户名:wangyuxi103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河北省邯郸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宋羽第 1 页......

    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国际视野审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 ——中间业务发展论坛演讲稿(第二部分) 下面我重点谈谈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几个新趋势。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网......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模版]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落后,其原因既有银行内部观念、机制、人才的不适应,也有其他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