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应重视发展中间业务调研对策(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03: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信社应重视发展中间业务调研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信社应重视发展中间业务调研对策》。

第一篇:农信社应重视发展中间业务调研对策

中间业务是金融部门不用或少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伴随着金融一体化浪潮,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农信社谋求利润、加快发展的必然趋势。

**县联社营业部是全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一个单位。去年中间业务及非信贷资产收入达792万元,占到总收入47.9%。今年上半年,中间业务及金融机

构往来收入达539.89万元,占总收入52.8%,同比增加184.5万元,比上年末提高了4.9个百分点。六月底实现盈余405.81万元,比上年增盈160.96万元,是该县信用社中的盈利大户。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增收创盈不能单单靠贷款利息收入,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当前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中间业务结构层次不高,大多数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等大量占用劳动力和系统资源的产品上,而在利用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因素为客户提供高层次服务方面不足,在产品的业务咨询、功能推介、金融导购等服务方面严重滞后,对信托租赁、信用证、投资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更未得到开发。中间业务可供选择的产品有限,对客户缺乏吸引力。二是制度立法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差。由于中间业务起步晚、起点低,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和规范,现行法律也还有许多限制和空白。中间业务中的表外业务,风险不易监控,缺乏系统评估和规避风险能力。加上中间业务品种纷繁不一,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软硬件设不到位,人才资源匮乏。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管理者既要精通传统金融业务,又要掌握保险、外汇、证券、投资、法律、税收、财务策划、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从业者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网络建设投入资金少,设备故障时有发生,软件适用性差,客户服务系统滞后,不能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

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中间业务提上重要日程,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拓创新品种,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二是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培训,针对性的引进具有较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快中间业务网络化、电子化建设进程。积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真正为客户提供理财不出门、个人化家庭银行式金融服务。四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中间业务的产品、服务、模式和营销,依托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网点、品牌优势,加强与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跨业合作,将合作范围拓展到资金网络清算、融资业务、基金托管、投资理财、信托租赁、信用证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五是加强立法和防范风险。中间业务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健全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使中间业务的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级联社、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的管理机制、内控机制和考评机制。对新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要认真完善有关业务章程,及时向监管部门申请审批和备案,认真防范中间业务创新中的各类风险。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中间业务收费等问题达成一致,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第二篇:农信社贷款风险调研对策

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担负起了搞活农村金融的重任。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进程。而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又离不开它的主要业务――信贷业务。由于农信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就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

研究的问题。下面就新时期农信社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浅谈点个人看法,以求共同探讨。

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贷款风险和成因

(一)担保失(低)效,担保责任难以履行。担保人(单位)的担保能力弱小或资格有疑。表现在:一是村委与企业相互担保。二是乡镇、村委干部个人担保。三是驻地乡镇政府出面指令担保。四是村民与村民相互担保。

(二)乡村办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由于法制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一些乡镇办、村办企业进行兼并、合资、分立、转租等改革、改组、改造、转制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贷款、贷款资金用途挪用占用,导致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降,逾期、呆滞、呆账等不良贷款比例上升。

(三)乡村干部更迭和财税任务影响贷款清收。村委干部更换,加上村经济的落后,一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受“新官不理旧账”旧观念的影响,采取认账不还或者不闻不问的态度,拖欠贷款。为完成乡镇下达的财税指标,有些村干部片面追求所谓“政绩”,将本应还贷的资金转交财税任务,导致贷款不能清收。

(四)信用社内控制度欠完善,留下漏洞而形成的风险。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惯性,对发放农村集体贷款没有制定过系统的村集体经济贷款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造成清收责任难以落实,使村集体贷款的管理与清收失控。

(五)自身素质的不高存在的风险。一些基层信用社在制度执行和操作上不到位,对“三查”不严,抵押、担保名不符实,“三防一保”流于形式等。

防范和化解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制度,加强跟踪监管。针对农村信用社所辖范围面广人杂,对贷款户信息资料不全的缺陷,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家庭收入和信用度等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建档。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循序渐进、便于操作的信贷收放的方案。同时,为有效地化解贷款风险,搞好跟踪监督是保证信贷资金及时合理运用的重要步骤。在方式上采取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手段,逐步实现以现场稽核为主过渡到非现场稽核为主的转变。在内容上,应跟踪监管信贷资金的使用流向情况,主动掌握客户资金和生产经营状况,并且要深入到客户中去了解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地分析其还款能力,并逐步实现由经济手段为主到以法制手段为主的转变。

(二)实行信贷限额审批小组制度,避免审批权力过于集中,建立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在信用社内部成立贷款审批小组,审贷分离,将信贷责任落实到每个审批小组成员身上,施行贷款责任终身制,将审批权与风险权挂钩,强化成员和领导者的责任意识。对大额的信贷发放,可采取对上负责制,即同上一级领导机构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的责任和奖惩办法,对大额信贷审批,审批小组采用一票否决制。至于规模大小等级的划分,则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贷款风险金制度,就是在大额贷款的农户或企业的账户上按贷款数额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作为风险资金,以便在贷款不能收回时作抵偿。

(三)摒弃守旧观念,积极开拓市场,培植新的贷款收入增长点。在继续支持小额农户贷款的同时,农信社应对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个私大户、专业大户等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万家,一头连着广阔的市场,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更是农信社贷款收入的“主阵地”。做好这一块工作,对农信社今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内在的抗风险能力都有战略性的意义。

(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金融法规制度的学习,提高农信社员工的道德水平,通过岗位技能训练和业务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制定严格的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防范体系,及时掌握信贷风险状况。同时,加强和当地政府的沟通,争取支持,请求政府部门在财税政策执行过程中将村集体信贷债务作为一项支出统筹考虑,配套政策措施。争取乡镇政府帮助农信社协调村集体新旧领导班子关系,落实农村信用社的债权,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加大清收盘活力度,促进信用社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第三篇:当前农信社改革发展调研对策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三农”方向进一步明确、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得到好转。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关系、法人治理、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因此,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分析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

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

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内控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风险控制力弱等问题。

(四)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金融风险仍然很大

为了明晰产权关系,真正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国家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不仅发行了专项央行票据,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弥补或部分弥补了历年亏损挂账,减免了税收,希望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应该说,这些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风险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后改革发展的问题仍然不少。这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门槛”较高,“出门”困难,即使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而且还有许多潜在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较小而亏损面、亏损额仍然较大;拨备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尚未得到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质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础很不稳固;农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项风险拨备后实际资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内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时常发生,潜在风险不容乐观。

(五)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

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但是这一新的监督管理框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省级政府依法管理的职责范围没有具体划分,造成职责定位模糊、职责边界不清,政企难以分开;省级联社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基层联社双重授权管理(即省级政府授权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社员单位授权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自律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且多重授权管理对基层联社违规违制行为缺乏约束力,多级法人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决策、低层次决策。同时,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行业管理与自主经营、依法管理与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晰,各自的职权和责任还有待明确,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

第四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调研思考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咨询业务等,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青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

务的三大支柱。目前,商业银行已经由争夺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争夺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

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同时,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

(二)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就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早,服务品种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已相对成熟,它必将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服务,来争取稳定的客户,促进其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并从中赢得巨大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市场占有量小、收益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能否在中间业务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系到能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中生存和发展。

(三)有利于化解风险,提高银行市场形象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单一业务结构使得获利能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而中间业务主要利用银行现有技术、装备、人员、网点和信息开展各种业务,一般不需要增加太多的额外投入,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与一般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其风险系数要小得多。因此,为了增加收益,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中间业务的开展,能够使银行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是其实力的象征,也是其服务社会的体现。随着服务结构的改善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塑造并推广自身的市场形象,取得广大客户的信任。

(四)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结构调整及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带来社会资金流速的加快和流量的增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基础。所以,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007年包头辖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万元)

国内支付结算业务

国际支付结算业务(外汇)

银行卡

业务

代理

业务

担保及

承诺业务

交易类

业务

(外汇)

托管

业务

其他

89060757

1446396

1786440

5274372

4616644

2877

3236099

8652269

从表中可以看出,包头辖区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国内支付业务结算、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这三项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80%--90%左右;而国际支付结算业务、担保及承诺业务及交易类业务、托管业务等收入仅占全部代理业务收入的8%--10%左右,传统的中间业务品种仍占主要地位。

(二)中间业务定价政策不完善。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明确的刚性约束。一方面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规定不具体,太笼统,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没有自主定价权,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三)中间业务发展效益低下,缺乏积极发展的意识。中间业务

是以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业务,但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原因的影响,对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大部分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仅作为一种争取存款的手段,使中间业务的应得收入流失,不能产生效益,挫伤各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以包商银行为例:2007年建设银行包头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9.8%,包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全年业务收入的3%。

(四)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且无人才培育和管理的专门机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和信息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它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上述人才普遍缺乏,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培育机构。

(五)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来看待,中间业务无论在业务品种的开发还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均缺乏总体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规划。体现在银行一些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有的是被动发展,有些则是国家行政指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如代理国债、政策性银行业务等。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六)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此外,中间业务的管理模式还大多是一种分割式模式,中间业务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这种分散化的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采取不同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这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知识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树立效益观念。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重外延发展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在注重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三)加强监管,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四)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

(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推行。

(六)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第五篇: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初探

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初探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初探

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性和收入稳定性等诸多优点,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重点发展对象,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我国于2002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竞争,这个竞争首先就在“敌强我弱”的中间业务方面反映出来。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规模小,产品少,不成熟。因此,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迫在眉睫。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防止银行业务收入存贷款集中化而带来经营风险的需要。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存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业务,但如果这项业务占比过高,集中度过高,势必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

1、流动性风险。根据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资产业务一般需要控制在负债业务的75%以内,并要求保持期限上的对称,但如果银行对存贷款业务有绝对的依赖性,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不可能按照上述原则经营,而是超负荷运行。

2、资产风险。作为资产运用的绝对业务,贷款业务,本身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业务。如果银行出于提高贷款利息收入的过分要求(由于过分依赖存贷款业务),势必降低贷款条件、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提高贷款利息收入,而造成的负作用则是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损失增加。

3、利率风险。存贷款收入就是存贷款利差收入,因此,利率发生波动,也必然导致利差收入的波动。按照目前金融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逐步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在上世纪90年代,年利差一般保持在4个百分点到6个百分点之间,而是目前,只有3个百分点左右。利差的缩小,使得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空间缩小。

(二)提高银行经营收入,增强盈利能力的需要。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高盈利性的特点,是由于其没有直接成本,或直接成本相对较小。贷款直接成本是资金成本,包括存款利率成本、拆借利率成本等,而中间业务由于不利用自有资金、也不必举债,只是利用本身已有的网络、人员、信用为客户服务收取费用的一项业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由于中间业务没有直接成本,因此,其创利能力远远强于一般存贷款业务。

(三)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负债结构的需要。在中间业务不发展情况下,农业银行纯收益主要来自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在贷款结构既定的情况下,谁的低成本存款比重大,谁的存款成本就低,存贷利差就大,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要改善我行的经营中,除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收息和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外,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如开办现金管理业务、信用卡业务、借记卡业务、信用证业务、代发工资、代收各种费用、代理保险业务、开展承兑汇票业务,可吸收大量的低成本存款。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的需要。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相对较高,是制约我行改善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力清收、盘活存量的同时,充分利用中间业务产品低风险的牲,通过开拓新的资金运用渠道,开办新的贷款形式和贷款种类,如通过购买国债债券,办理银行出口产品汇票抵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定期存单和国债债券抵押贷款等,不仅可以实现资产多元化,还可以大大降低资产风险。

(五)扩大业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励。哪家银行能在更多的领域内和更大程度上快捷准确地解决客户的金融需要,客户就会主动和自愿地选择哪家银行,哪家银行就会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更多的业务和收入,哪农银行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客户,业务就会相对萎缩。由此可见,要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加快传统业务发展的同时,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拓新业务,适时推出发展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新的服务手段,不断扩大银行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功能。

二、国外、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

(一)宏观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西方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历史、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远远强于我国商业银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达程度也远远强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西方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以后,其中间业务范围大大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比重迅速提高,平均为收入总额的47%。

(二)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

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交行 2001年 39 18.2 56 37 8 2002年 51.3 23.4 75.5 43.7 12.6 2003年 78.9 50.3 96.5 54 16.6 2004年第一季度 21 13 29 18 5.5

三、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习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网点众多分散,很大部分网点地处远郊农村,经济不发达,市场化程度又相对较低,平均国民收入也很低,再加上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长期以上,国内居民形成一种免费消费、免费使用银行产品的社会习惯,基本上绝大部分业务是不收费的,平均每笔业务收费不到0.1分钱。由于存在这一社会习惯,以致在居民消费金融产品、政府制定银行收费办法和收费的定价。比如,银行业收费管理办法直到2003年才出台,且仍然有很多业务无法实行收费,或者收费极低,导致银行成本收入倒挂而不得不放弃该类中间业务。

(二)思想和认识因素。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因此,自然将经营重点放在进一步拓展存贷款业务上,而对于中间业务,通常只是把它看作招揽存贷款客户,提高存贷款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项收入来源来看待,忽视中间业务直接创造效益的功能。

(三)科技支撑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因此,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但这一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各家银行又各自为政,例如银行卡的银联系统刚起步,特约商户支付,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难以开展。

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一)品牌策略。充分利用银行自身网点、网络的优势和品牌,大力发展结算类和代理类中间业务。品牌一:银行卡。随着中国银联的成立,银行卡实行全国所有银行通存通兑,人们越来越多使用银行卡,银行卡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同时银行卡发行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在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认知和认同感。从中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中间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为银行卡收入,其中包括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存取款手续费、银行卡消费手续费、银行卡代理手续费等。越来越多中间业务者可以挂靠银行卡的功能,越来越多中间业务产品可以在银行卡上销售,比如使用银行卡销售基金、因此,在发展中间业务时,首先应该充分利用银联卡品牌优势,以银行卡为重点,带动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品牌二:金钥匙消费贷款。消费贷款获得长足发展,消费贷款已经成为我行的又一大品牌。消费贷款也附带了很多中间业务比如代理保险、代理评估等,而代理保险业务逐渐成为中间业务的主要业务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金钥匙消费贷款的品牌优势,大力拓展代理保险、代理评估等中间业务。其它品牌:实时汇兑、代收代付。

(二)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加强个人业务产品的创新。个人业务要重点推广和完善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个人电子汇款、个人外汇买卖等为代表的电子网络金融产品;重点开发新柜面系统上线后的各类延伸个人业务新产品;积极研究和开发理财新品;稳步发展新的消费信贷产品和贷记卡、国际卡。其二,要加强公司业务产品的创新。要对现有公司业务产品进行整合,实现既有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又有业务和服务的产品化。重点研究和开发结算业务有关的各种新产品。其三,要加强房地产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进一步加大委托住房资金归集力度,通过整合公积金业务及其衍生业务,使归集范围覆盖到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基金帐户等各个领域,形成独具特点的住房金融产品系列和服务组合。同时,积极探索住房储蓄业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等住房金融产品的创新。

(三)营销策略。充分利用本行所有网点资源和客户经理资源,以及我行遍布城乡的巨大的客户群体资源,大力开展中间业务营销活动。首先通过网点营销、柜台营销方式,积极拓展结算类、代理类中间业务,比如银行卡、汇部业务、代收代付等。要调动全行各个营业网点这一巨大的资源优势,系统性开展营销活动。其次,利用客户经理这一流动网点开展营销活动,比如上门营销、感情营销、主动营销,集中营销代理保险、代客理财、咨询业务等具有个性的中间业务产品。客户经理功能相对比较齐全,相当于一个流动的银行网点。因此,要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潜能,积极有效采取经理营销策略。第三,利用客户营销客户、产品销售产品的方法,积极开展以客带客,捆绑式销售模式。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通过客户向客户营销的办法,扩大中间业务产品的认知度。

(四)人才策略。加快人才培训和培养,增强员工中间业务的认识程度,增强客户经理中间业务的营销能力。首先要做好员工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工作,提高广大员工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中间业务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办理中间业务的效率和营销中间业务的水平。目前,部分行的中间业务只局限在代收代付、收支结算等结算类,还无法开展诸如代客理财、银证通、银保通等较为高端的中间业务,其原因之一是员缺乏对这些中间业务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如现有对客户经理的培训仍然集中在贷款管理、贷款规章制度、账户管理等原始性业务知识方面,很少涉及外汇业务、工商管理、证券保险知识等。第三,在人力资源的调整和分配上,分层次吸收和和安排各类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构筑起发展中间业务的人才高地。

下载农信社应重视发展中间业务调研对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信社应重视发展中间业务调研对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措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西部某县级市的调查为例 09金融本科 鲍焕歌 摘要: 通过对西部某县级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的......

    农信社会计档案管理调研对策

    农村信用社会计档案是农村信用社历年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完整记录及核算依据,是农村信用社成长发展历史和农村经济部门资金活动的重要资料,在一定时期内起着会计检查和事后查......

    农信社信贷管理工作调研对策

    随着农村信用社深化体制改革,管理模式由县、乡两级法人改变为县级联社一级法人,工作重点由指导、协调、服务转变为直接管理、授权经营。信贷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重点,信......

    关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调研报告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农村市场多头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需要更加多样化、......

    关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调研报告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农村市场多头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前所未有的压......

    农村信用社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农村信用社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009年05月05日 13:39:41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空间逐渐收窄,中间业务以其风险......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范文合集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2010-06-29 18:23: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二、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性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这也与我国利率由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