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研大会发言稿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们迎来了汉中2327学校又一个教育科研大会,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迎来的一个新起点。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聚焦课堂,立足有效,提高质量,成就学生;校本研修,提高素质,享受教育,成就教师。”
本学期,学校教研室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协助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两项制度
①同伴互助制度:通过教师之间对话、合作、互动,防止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援,使教师群体得到发展。我校近年新加入了一批年轻教师,为使他们迅速成长,学校启动了“名师帮扶”工程,在校内认师傅,对青年教师实行专人指导,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②自我反思制度: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建立一支具有教科研意识的师资队伍,自我反思是促进个体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教研室组织了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基础的教研活动,以教法为专题的讨论活动,实行课后反思制度,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学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二、大力开展优化课堂活动
本学期,学校分别组织开展了“名师开放课堂周”、“资深老师观摩课”、“青年教师赛教”等一系列教学大比武活动,汉中市名师李蓉、张秉峰,汉台名师孙爱东、樊义龙、赵永忠等五位老师于第六、七、八周公开课堂各一周,老师们听课学习踊跃;选送郭瑛、李荣、种晓静、王广杰、常志刚五位老师于4月中旬参加了汉台区中考科目优质课赛教;资深教师公开课于第八、第九周有声有色的进行,常志刚、晏永红、杨晓霞、李晓弘、胡汉军、刘明秀、关红梅、吴文娟、孟涛等10余名教师登台展示风采;5月中、下旬,组织了20位青年教师进行赛教活动。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听课学习,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听课多达4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则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本学期,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确立了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研修工作的思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立足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不断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核心,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工作的现代化。成立了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老师们逐步树立了“校本研修,成就自我”的良好观念,人人争当校本研修的中坚力量。
四、教育科研成果百花齐放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获汉台区优秀教研组、赵永忠老师获汉台区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参加区教学综合能力比赛二人(项)获一等奖、三人(项)获二等奖、一人(项)获三等奖;参加青年教师技能比赛一人获一等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加各级教科研论文评比送评作品十余篇,多篇获各级奖励。老师辅导学生参加CCTV英语风采大赛多人获奖,最高获陕西省二等奖;送评青少年科幻绘画大赛作品十余幅。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校的教研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角色的转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研工作既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否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工作量过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尚且吃力,开展教研更是困难重重。如若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学校教研工作的广泛开展。而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
朝一夕之事。再者,教研工作如何取得更大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一个重点。
现阶段,我校教育科研制度的建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更加艰巨的工作有待于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和收获;选择了纪律和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和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豁达和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本次大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各自的岗位上,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第二篇:科研大会总结
立足校本,挖掘内涵,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2008年12月27日张掖一中第九届科研大会上
高增明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第九届科研大会自2008年12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按照预定的方案,展示、汇报、表彰工作顺利完成,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本届科研大会的特点:
一、主题从单一走向多元
本次科研大会以田克爱校长提出的“六个关注”的内容为指导,紧紧围绕“凝聚教育智慧、锤炼课堂模式、拓展教研空间、发展科研内涵”这一多向度主题,通过教育教学瓶颈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特色模式的展示交流;教育思想大家谈;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特色展示;学科组教研成果展示汇报为内容的活动的开展,多视角、多方位的梳理和总结了学校在实践有效教育、合作学习、学案、讲学稿等教育教学思想、策略以来,课堂教学、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中发生的变化,为老师们厘清了思想,厘清了认识。充分营造了一个共同学习、智慧共享的浓厚教研氛围,为老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本次活动与前几届科研大会不同的是,以往科研大会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研究总结,而本次却是以提炼教师课堂教学特色和提升教研组长、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能力为主要方向。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教育和教学的结合中来,努力把我校的科研工作从教学科研带向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研究的问题、主题走向多元化。使得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教育新理念、凸显了班主任工作的新视野;拓展了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提炼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营造了校园文化的新氛围。在寻求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方面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二、内容从零散走向序列
本届科研大会注重活动内容之间的科学联系,每一项活动既是独立的,更是和其他活动关联的,以“精”字为活动串连线索,形成“精深化思想—精致化课堂—精细化管理—精品化学校”的活动总思路,“化”是一个过程,我们力图通过这个过程,使教科研工作能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教育思想大家谈序列活动,旨在通过学研结合,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力。为迅速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学校先后派数十位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教授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融众家之长,在教师的实践研究中,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在科研大会的活动中,教师能够紧密结合自己的教研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把学习感受和工作体会汇报给大家,许多教师的发言,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全体教师的认识又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也真切的看到了大多数老师身上所发生的生动变化。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当我们追问数十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到底沉淀了什么?如果让我们站在今天的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育思想,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四位学科教师、八位班主任、六位学科组长,在自己的工作中研究自己,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发展自己,学校以科研大会为平台,为他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及支持性的环境,田校长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发言教师的汇报,并一一予以指导,凸显了领导的业务强势和指导强势。整个活动形成理论学习—行为反省—行为跟进的链条,老师们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一次次交流,一次次点拨,一次次跟进,使老师充满学者气,学校充满了学术气。
三、主体从个体走向群体
本届科研大会和历届科研大会相比,参与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从学校的领导层到管理层,从班主任到辅导员,从学科组长到学科教师,直接进入较深层次研修的教师达五十余人次,其中,教育思想大家谈16人,工作特色展示18人次,点评10人次;课题、论文、优质课受表彰奖励30余人次。浓郁的氛围,把众多的教师卷入到群体智慧下校本研修中来。改变了少数人展示,多数人观看的状况,大会的主体从个体走向了群体。我们在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中又有了新的进展。
令人欣喜的是,学校管理层面也因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发生了鲜明的变化。课改问题科研办,德育问题科研办,管理问题科研办,安全问题科研办„„ 这并不是说以科研来统领学校全局,而是说明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不是孤立的,它是各处室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补充,更不是增光添彩。因而,科研工作的主体从学校教研室走向了学校各个层面。本届科研大会中,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研室、团委、年级组、学科组等处室组,通力合作,不仅互动,而且联动,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活动中,甚至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如:教务处牵头组织课堂教学特色的鉴定,德育处、年级组组织班主任工作特色交流、梳理,团委整理挖掘辅导员工作的模式,学科组在原有工作特色的基础上,动员组员进一步探寻学科组工作新的突破口。尤其感人的是体音美组,组长鲁光波因公负伤,三根肋骨折断,但他带伤坚持和组内其他成员圆满完成了本届科研大会体音美组的教研工作创造性的提出了他们的工作使命:健康的课堂,音乐的舞台,艺术的殿堂。
四、目标从直接走向长远
每个学生发展的背后一定有教师的发展。田克爱校长多次指出,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对教师最大的关心,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关心。近年来,我们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很好的推动了教师的成长。然而,我们深深感到,一些一招一式的培训,一些技能技巧的培训,并没有使我们一部分教师的工作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厌教的教师依然厌教,牢骚的教师依然牢骚,低效的课堂依然低效,乏味的课堂依然乏味。那么,如何去做才最有效呢?田校长指出,关注教师的发展,就是要关注教师的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不断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点金术”。
也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本届科研大会立足校情,关注师情,着眼长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从启迪教师的教育智慧、激发教育的真情为出发点,让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高专业水平,让教师在不断的行为连环跟进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看似我们的直接目标,但实际上是基于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峰,而是他心中的理想。参与交流的教师现在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感受这次活动给你带来的价值,你的思绪可能还被紧张、辛劳、疲惫甚至一种说不出的东西所控制。但不管怎样,通过这次大会,就你所研修的内容或方向,就你所交流的话题或问题而言,你一定是行家,甚至是专家,你所发表的有价值的教育观点、倡导的有价值的教育策略,必将丰富我校的办学理念。
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科研工作在开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们的工作不够深入,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计划、策划精神不能很好的领会,一部分业务素养好,工作特色鲜明的教师没有能卷入到工作特色展示活动中来,给我们,也给教师们留下了遗憾。二是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组、备课组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学校教研室对优秀教师的发现、引领、推动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解决。
2009年教研工作的设想
如果说,2008年教科研工作其华灼灼,那么2009年应该是校园飞歌.1.倡导工作、研究、学习的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倡导教学研究方法与教研组织形式的整合。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和校本教研文化的革新。
2.推进有效教育的思想的落实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实施。完善管理科研、德育科研、安全科研及服务科研。
3.重视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4.重视优秀教师的发现、引领、推动工作。
5.聚焦课堂,研究实施课堂教学观察技术,推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6.实施教学目标的叙写制度,完善备课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目的性、目标性。
同志们!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会停滞,我们依然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天地,在张掖一中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
第三篇:教育大会发言稿
教育大会发言稿
名
人
励
志
向
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在拿破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朋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叔叔问拿破仑,将来长大想要做什么?拿破仑在听叔叔这样问他之后,马上滔滔不绝地发表了心中构想已久的伟大抱负。小拿破仑从他立志从军开始,一直说到想带领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不料,叔叔听完小拿破仑的抱负之后,当场大笑不已,指着小拿破仑的额头,嘲讽道:“空想,你所说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当法国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长大之后,还是去当一个小说家,反倒更容易实现你的皇帝迷梦——”小拿破仑被叔叔这一阵抢白,非但没有动怒,反而静静地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天边,认真地问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颗星星吗?”这时还是正午时分,拿破仑的叔叔诧异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么星星?现在是中午,当然看不到啊!孩子,你该不会是疯了吧?”再次面对叔叔的质疑,小拿破仑却是依然镇定而冷静地说道:“就是那颗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挂在天边,不分日夜,一直为了我而闪烁着,那是属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灭——”事实上,那颗希望之星从未高悬天际,它一直躲藏在拿破仑的内心深处,凭借内在希望之星的引导,终于使得拿破仑成为真正的法国皇帝。
皮尔•卡丹的选择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拿不出钱来送他上舞蹈学校。皮尔的父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负担。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苦闷。
皮尔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准备自杀的当晚,他突然想起了他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收下他这个学生。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在一个星期内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了。
很快,皮尔便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布德里在信中说,他小时候很想当科学家,因为家境贫穷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跑江湖卖艺......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生活中,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醒悟。后来,他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从23岁那年起,他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他就是皮尔.卡丹。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皮尔.卡丹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蹈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少年轻狂的一个梦而已。
第四篇:教学科研大会案例
加强内涵建设 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学校首届教学科研大会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14年8月26日,学校召开了第一次教学科研工作大会。全面总结了学校升格以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分析了取得的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学校今后两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事件描述
(一)筹备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下,学校首届教学科研大会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从2013年3月份提出召开教学科研大会的动议,到2014年8月大会顺利召开,谋划、准备了一年多,召开会议28次,对大会的主题、议程、形式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精心谋划。整个筹划过程可分了四个阶段:
1.大会策划阶段(2013年3-10月)。
2013年3月,在学校领导的亲自指导和督办下,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开始草拟大会方案初稿,经相关部门多次研讨、学校领导审议,2013年10月10日校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第一届教学科研工作大会方案》,确定以“问题导向式”作为大会的主要工作方式,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调研”,找出教学科研 1 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同时,确定了大会主文件的基调和8个子文件。成立大会筹备组,下设调研组、材料组、会务组、宣传组具体负责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2.文件起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4月)。为进一步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会议出台了主文件《关于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为学校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规划了总体发展目标、提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升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五大系列工程;强化学校“三风”建设,组织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等基本保障建设;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同进,针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划、项目管理、教学科研成果奖励、专任教师岗位职责、学风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改革与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调整,制定相关制定文件,并反复征求相关人员意思,多次研讨、论证、修改,最终出台了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重大事项督查督办细则》、“中层领导干部、专任教师、普通行政管理人员、2 系部学生工作队伍”四类人员的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共8个子文件。
3.问题调研梳理阶段(2014年4-6月)。
为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调研,2014年4月25日校长办公会确定了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调研的内容和形式。将全校人员分为校领导、职能部门中层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系部管理人员、学生代表、校外实训基地代表等8类人员,设计8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教学保障条件、教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毕业生评价、校企合作、学生培训等10个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639份,回收583份,回收率为91.23%,有效问卷572份,有效率为98.11%。据不完全统计,本次问卷共收集了71个问题、57条建议。
同时,召开各层次调研座谈会13次,包括校领导分头到各系部召开的6次专题调研会、5个系部分别召开的有实习基地参加的座谈研讨会、2次学生座谈会等。同时,我们还结合2次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将有关教学科研工作的问题汇总过来。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了《教学科研工作调研问题梳理与分析》。
4.收集整理各部门办事流程图及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总结(2014年6月-8月)。
(1)收集整理各部门办事流程图。
为明确各部门主要业务办事流程,特别是与教和学密切相 关的业务工作,12个职能、教辅部门梳理了共115个办事流程图,编印成册,供师生员工办事时查阅。详见大会资料1-2。随着学校职能分化细化,各项工作逐渐形成规范流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校领导接待日活动的广泛交流,业务公开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2014年5月底开始,为进一步开辟通常的办事通道,学校决定在教学科研大会期间,提供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主要业务办事流程图,作为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的备忘录。随后学校各职能部门开始积极着手梳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梳理日常业务脉络,形成主要业务办事流程图。
7月,经两次学校讨论研究,最终于8月确定了来自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继续教育部、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处)、改革与发展规划处、图书馆、信息中心、学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统战部)、后勤管理处、财务处、纪检监察审计室等12个部门的115项主要业务流程图。会议前期,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牵头汇编成册,于8月26日教学科研大会召开前期,向全校师生发放。作为教学科研大会的一次汇报,此举为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得规范性有序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教学科研工作总结的撰写工作时间紧,支撑材料的收集工作量很大,我们克服困难,完成了上万字的工作总结和11类教学科研成果汇编成册。详见大会资料1-3。
学校自2009年升格以来,按照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部署,重视内涵建设,在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机构与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校系两级两级教 学管理及制度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教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成效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科研成效、招生就业6个方面的问题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这次工作总结为学校下一步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会议内容
经过一年多的充分调研、座谈、研讨,2014年8月26日,学校首届教学科研大会在礼堂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会议。会议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6个教学系部主任分别汇报了本部门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成绩、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各分管校领导分别针对学校教学科研调研情况提出解决对策及整改措施;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表彰了一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会议主要对学校升格以来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和总体思路。
1.学校升格以来教学科研工作回顾。
学校升格四年多来,学校在从中专学校向高职高专院校转型的过程中,迈过了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常规管理5个方面的台阶。从中专思维模式迈进大专即高职高专思维模式、从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迈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中专办学条件迈向大专条件、从中专师资要求迈进高职高专师资素质要求。
为了顺利迈过这5个台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办学方针政策,深入调研,问计于民,想方设法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努力完善各种保障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主要采取了以下6个方面的解决路径:一是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四是着力改善教学条件,五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教研能力,六是加强教学科研常规管理。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效益明显。
一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质量目标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学校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的效益目标。2012、2013、2014三届大专毕业生分别为850人、1626人、1589人,毕业率分别为99.06%、99.02%、99.12%。就业率均在为94%以上。就业跟踪调查显示,2013 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达到 92.50%。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升格以来,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共有591人次获奖,其中,国家层面奖励93项、区级奖励241项,奖项涵盖师范生技能、艺术技能、其他专业技能等。
二是教研科研成果丰硕。升格以来,学校各类教学与科研成果共984项。其中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329篇;主编或参编教材教辅130部;出版著作28部;获得专利1项;主编书法字帖9部;出版音像光盘3张;教师参赛获奖247项;指导学生 6 参赛获奖237项。《XXX》获得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部级奖项8项,包括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1项,XX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是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效益得到提升。升格以来,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效益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升格以来职前教育共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2461人,缓解了XX学前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二是职后培训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2013年XX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升格以来,学校共承担专项培训35项,共培训4万人左右。继续教育取得快速增长,函授和自考专本衔接共招生8685人。
四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取得新突破。确立了学校办学理念。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凝练了“艰苦奋斗,诚实做人”的传统、“知行合一,见贤思齐”的校训、“尊师爱生,谦和向上”的校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好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取得新成绩。学校办学坚持“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打造了一批壮、瑶、侗等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精品。苗瑶族原生态歌舞登上央视1号演播大厅和2013大地飞歌舞台;原创歌舞节目获得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艺比赛展演活动一等奖、铜奖等。
五是初步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其议事规则与运行机制,初步构建了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机制。获得了诸多荣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技术支撑单位、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要求,二是人力资源及其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三是基础能力建设及其应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四是常规管理还有待健全。
2.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和总体思路。
在对学校升格以来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总结、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面临的政策环境、行业需求、信息技术发展等外部机遇和与挑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和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区教师工作会议、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五个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把学校建设成“位居国内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进行列的多科性、教学型、开放性的地方高等专科院校”和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 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案例评析
(一)高度重视,认真策划大会方案。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会议的召开,亲自进行顶层设计,从大会的主题、议程、形式等都反复的研讨,细致的分析和精心的谋划。在起草大会方案过程中,教务与科研管理处三易其稿,改革与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均多次参与方案的制定、研讨。从2013年3月份提出召开教学科研大会的动议,到2014年8月大会顺利召开,谋划、准备了一年多,召开会议28次。
(二)调整思路,准确定位会议主题。
在筹备大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会议思路,最初,大会仅仅局限于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的工作总结和计划。2014年底,受XX教育大会召开的启发,学校决定将大会界定为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是学校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大事,全体教职员工、各相关部门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全部纳入此次大会的范畴。
(三)全面调研,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会议以问题为导向,这在全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大会中尚属首次。为了找准问题,针对8类人员,制定了8份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在全校范围了开展大调研,并多次召开研讨会,9 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教职工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分析、论证,提出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五篇:研究生入学教育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06级民商法专业环境民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刘超。
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允许我同时以新生和老生的身份在此发言。坦率的说,这不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但此刻我的心情却比任何一次更为激动。作为新生,我很是激动,我们都曾经品尝过昼夜苦读的艰辛,曾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我曾亲眼目睹过南湖校区考研学子于严冬早上五点多在旧图书馆外排队、挤坏玻璃门的盛况,我也曾经在心情烦躁时就借口文泽楼的位置太少、文济楼的情侣太多而跑回了宿舍、也曾经在考博复习最为关键的三月底总忧心忡忡地趴在文津楼二楼栏杆上目无表情地看过往行人。但是,最终我们都终于战胜了彷徨与挫折,今天坐到了这里!
作为老生,此刻,我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感受到了这熟悉的气息。我倍感亲切、倍感温馨!很幸运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七年青春我挥洒在南湖畔与首义园,这七年是我从懵懂走向清醒、从青涩迈向成熟、在芸芸众生中找寻自我、在滚滚红尘中坚持自我,不断反思、不啻追问、不惮省察、不懈提高的七年,是我锻造人格、锤炼品性的七年,数年来,“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所昭示的中南精神已经沁入我的骨髓、流淌进我的血液。
研究生部安排我在今天的会议上介绍经验,我深感荣幸也深感惶恐。介绍经验从来只属于成功者的专利,而我现在正在路上。但几年以来我深信几句很朴实而睿智的话,虽然我自己还不能完全做到但每每引为反躬自省的参照,也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是我的导师吕忠梅教授第一次见面时说的:先做人,后做学问。没有一个正直的人品,就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学者。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尊师重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良好作风和传统美德仍应为我们所坚守。就社会现实来说,做一个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融洽的人也客观上为做学问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句话是张之洞说的:沉静好学,崇实去浮。要求我们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静谧,严谨勤奋、刻苦用功、努力拼博、沉稳厚重、切忌心浮气躁、不能懈怠和放松,做到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第三句话是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说的:发现你的热爱。在发现你的热爱的同时也发现你的兴趣、你的特长。“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可以想象成功的生活,却不能达到它。”视界是无限的、而行动是有限的,美好的事物太多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各种类型的成功人士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的鲜明范本有很多种,但最适合自己却只有一种。因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本科的通识教育之后可以收起来了,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要发现我们的热爱,从而彰显生命的价值。
第四句话是每个人都在说的:机会只会降临给有准备的头脑。余世维博士说过:“人一生中只有7次机会可以改变命运,1次没抓住因为太年轻,1次没抓住因为太
老,2次没抓住因为错过。所以真正的机会只有3个。”这3次机会中在我们在中南读研期间至少会遇到一个。怎么样把握好这个机会?就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应该把研究生部、学院、专业和导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交代的每一件事情当作一个负担,而应该视为一次难得的锻炼的机会,以饱满的激情去做好,去为你的成功做足准备。
第五句话是我自己说的:生活给了什么就笑着接受什么。“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本就是人生的常态,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才构成了人生的意义,如果什么都是确定的,那么我们便失去了作为主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定要努力,但一定不要迷信努力,不是努力了就能成功,否则我宁愿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刚刚考上硕士的同学可能会像我两年前刚读研时一样,一定会踌踌满志、意气风发,心中酝酿着许多激情与理想,憧憬着许多光荣与梦想,但生活总会把彭湃的激情融化、现实总会把放飞的梦想拉回。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现实中有很多人所能为,更多的是人力不能至的。比如做学问,努力必不可少但天分也至关重要。比如找工作,你优秀与否可能谁说了都不算,要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判定。只有从现在起养成良好的心态,才能从容应对两年后激烈就业竞争或者在考博路上难以诉说的心里压力。
最后,借此机会我想同时代表老生和新生,用三个词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感谢、铭记和祝福。首先,我们要感谢,感谢每一位老师,感谢您的谆谆教诲,感谢您的悉心指点、用心提携,感谢您的鼓励与期许。其次,我们应该铭记。我们需要铭记的,不仅仅是那些让我们感恩的,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做人、做事的精神。如果说中南是我们的人生之梦开始的地方,那么抓着梦的翅膀,我们将步履轻盈、奋然前行。最后,我们要祝福,昨天是教师节,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同学送上迟到的祝福,祝福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时我也祝福同学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前程似锦!
最后,我要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我们的母校——我将要在这里生活和学习十年的中南!我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十年青春在这里度过,母校培养了我也塑造了我、我的灵魂中永远地刻上了中南的烙印!
谢谢大家!
2006级博士生 刘超
2006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