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
自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到现在,我国幼儿教育又走过了风雨十年的改革路程。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经济改革的全面铺开和向纵深发展,我国幼教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办园格局。同时我国幼教工作者普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因此,他们对更为具体、深刻并能有效指导幼教实践的理论需求也日趋强烈。在此背景下,带有强烈时代特色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应运而生了。客观而公允地说,《纲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幼教界对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解和主要共识,吸取了以往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凝聚着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纲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为我国幼教工作者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为帮助广大幼教工作者全面深入领会和掌握《纲要》的精神及其对幼教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笔者试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角度来解读之。
一、《纲要》的哲学基础
l.哲学观: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
当代社会主要有四大哲学思潮:理想主义(idealism)、现实主义(realism)、实用主义(pragmatism)及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理想主义者相信绝对的真理和普遍的价值观,并从一种追求理想、寻求完美的心态出发去追求不断的教育改革。但是,这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精神在现代商业社会或曰“市场经济社会”里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教改最终只会变成为追求纯粹的理想而左右摇摆,朝三暮四甚至是浅尝辄止。例如,1989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就存在着理想主义倾向。其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首条就明文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种“游戏主导论”的出现,曾为当时批判分科教学、探索综合教育改革带来动力,但也因要求过于超前、过于理想化而给幼教界带来了诸多混乱。最终,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删除了这一条。
以杜威为宗师的实用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永久的真理。任何好的教育理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局限性和社会生态针对性,分科教学如是,综合课程、生成课程、项目活动教学法和瑞吉欧教学法更如是。评价一个幼教理论或实践方案的好坏,应以某一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参照系统,而不能以一种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同价值标准去衡量。这一点,在刚颁布的《纲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七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这为幼教课程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法理依据;第三条则详细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摒弃了过去“一刀切”和“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做法。这些都是我国幼教改革历程上历史性的进步,它赋予第一线幼教工作者更大的自由、更多的选择和更宽广的创造空间,标志着我国幼教改革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即适合国情、园情的就是最好的。
2.教育哲学观:由进步主义到重建主义
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世界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哲学主张以身心一元(整体儿童)的活动代替偏重认知的课程,主张以整合的综合课程以及活动教学来代替分科教学和讲解背诵式的教学。《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就反映了这一教育哲学观,率先祭起了“综合教育”和“活动教学”这两面大旗。例如,在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中明确指出:“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但是,这一规定由于过分超前及缺乏配套的改革措施而始终推而不行。如缺乏相应的师资和资源准备:过去5O年来我国中等幼儿师范、高等师范培养的都是以分科教学为主的师资,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是“三学六法”,教的时候自然只会“分科”。
重建主义(reconstructionism)的哲学基础也是实用主义,但却是一种改良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观。它认为教育改革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主张教育要实现本国文化价值,担负起创造社会新秩序以及与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责任;强调社会的民主与教育机会的均等;尊重个体差异,满足每个儿童的发展需要。这一教育哲学观正适合处于急剧社会转型
时期的中国教育改革,而这些思想在《纲要》中都有所体现。
3.哲学思维方法:回归辩证唯物主义
对幼儿教育进行冷静而辩证、现实而又唯物的思考,是《纲要》在哲学思维方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例如,《纲要》第三部分第五条就非常辩证地指出了选择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相反,《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有关规定则显得简单而生硬:“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
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
4.中庸之道,至善之道
在《纲要》颁布之前,北京和上海分别根据本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和幼教改革实际情况制订了《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1998年试行)和《上海市幼儿园教育纲要》(1999年试行)。这两个《纲要》各有自己的特色,上海在政经文教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所以其《纲要》在课程编制、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和较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并吸收了当前最为流行的教育和课程改革理念,如社会生态环境论、儿童主体论、建构论、生成课程、瑞吉欧教育理念及其方案教学等。北京的《纲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大量优秀幼教工作者多年来积累的传统教育经验和理念,详细写明了各年龄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并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是一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纲要。此次颁布的全国《纲要》既吸收了北京《纲要》的“五大领域”之说及教育内容与要求,又借鉴了上海《纲要》的灵活性、开放性与面向未来性。这种做法是比较现实和理智的,适合于面向全国,因为我国各地区差异太大,而且越来越明显。这表明有关决策部门在教改
方面的思考越来越成熟、冷静了。
二、《纲要》的心理学基础
1.维果斯基与皮亚杰
1989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时,皮亚杰的理论正在国内心理和教育学界盛行,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则相对被冷落了。其实,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是上个世纪伟大的心
理学家。
但是,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尚处于感知运动阶段(0~2岁)和前运算阶段(2~7岁),认为幼儿并不具备真正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低估幼儿学习与认知能力的心理学理论,在过去半个世纪对国际幼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美国主流幼教思想的、原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主席、著名心理学家埃尔金德(Elkind)就是皮亚杰理论的忠实信徒。他反对对幼儿进行早期识字和数学教育,大力提倡High/scope(国内有译为“海恩/斯科普”的)和head Start(国内有译为“提前开始”的)。20O1年春季,埃尔金德与怀特赫斯特(White h-urst)就幼儿读写教育到底是“太早”(much too early)还是“太迟”(much too late)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由于埃尔金德过分依赖于皮亚杰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判断,缺乏自己最新的关于儿童长期发展追踪研究的实证数据,所以布什总统选择了怀特赫斯特,请其主持刚刚开始的全美幼教改革。这标志着美国幼教界皮亚杰时代的正式结束。
维果斯基虽然与皮亚杰同年出生并为同时代杰出的心理学家,但其理论却在近2O年来才开始在北美地区广为流传,并导致一时间的“洛阳纸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中生活的,其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使用物质工具使人逐渐脱离了动物界,而使用心理工具则使人的心理机能从低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一个中介环节,就是在心理活动中运用心理工具(符号、代码等);心理工具的使用使人的心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提出的“语言是中心”“教育引导发展”“两个教学大纲”以及“最近发展区”等教育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幼儿教育并产生了“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racy)和“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 approach)
等课程,还极大地影响了项目活动教学法、瑞吉欧教学法等教学实践。
2.发展适宜性与最近发展区
发展适宜性(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1986年以来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该协会主张在制定学前教育方案时应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发展适宜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发展适宜性课程是综合性的,是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互动学习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NAEYC(1986)发表了《0~8岁幼儿教育机构里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罗列了0~8岁各年龄阶段发展适宜性和不适宜性教学内容与要求。《纲要》与这一点非常相似。《纲要》第三部分第五条和第十条就纳入了年龄适宜性和
个体适宜性的理念。
笔者认为,NAEYC的发展适宜性概念实质上来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儿童自己的“教学大纲”)与在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发
展水平(成人的“教学大纲”)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凡是落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教学内容就是符合发展适宜性理念的,而超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就是不符合发展适宜性理念的。NAEYC只是在维果斯基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近20年来的婴幼儿心理学研究成果,将各年龄阶段最近发展区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罗列出来而已。其实,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理论早在我国幼教界得到普及和运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就是在吸收借鉴前苏联幼教理论、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一度放弃了这种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本依据的做法,新颁布的《纲要》已经重上
正轨。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上,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所持观点是截然相反的。皮亚杰从其儿童发展阶段论出发,认为教育改变不了幼儿认知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基本事实,儿童是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主动构建中发展的。他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两个分开的过程,发展是首要的,教学则紧随其后,是以儿童已有的智能结构为基础的,所以比较轻视教育的作用。
而维果斯基则十分强调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儿童发展对教学的依赖关系。他认为,教学(成人的“教学大纲”)应该超越发展(儿童的“教学大纲”),应该激发并促进那些正在成熟过程中的也即存在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心理机能,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现在,这些观点也反映到《纲要》中。例如,“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实质上就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则点明了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为幼儿长远发展服
务。
三、《纲要》的教育学基础
1.幼儿教育观:在国家本位与儿童本位之间找到平衡
国家本位的教育观认为,儿童是国家或社会的财富,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受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符合国家或社会需要的人才。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则认为,应当尊重儿童及其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教育是为了满足儿童生长和发展需要的基本人权之一,因此提倡教育机会均等以及儿童是学习主体等思想。
布什政府上台后,一场旨在全面提高美国幼儿整体读写能力并最终提高其综合国力的幼教改革悄然拉开帷幕。这种典型的国家本位幼儿教育观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过去2O年来所极力提倡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早期教育观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幼教改革在过去2O多年里一直提倡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主,反对早期识字教育。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盲从的一面。理想的幼儿教育应当在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应该是介乎儿童本位和国家本位之间的中庸。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一点已经写进《纲要》之中,幼儿教育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儿童本位),又要有一定的挑战
性(国家本位),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儿童本位),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国家本
位)。
2.全人教育观:因人而宜地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纲要》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完全符合当代全人教育观的思想。其实,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儿童发展,就必须考虑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导致的发展差异性。另外,在注重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也应因人而宜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而不是机械地、死板地、生硬地要求“一碗水
端平”。
3.环境教育观:社会生态学理论在幼教界的运用
《纲要》特别强调环境教育,强调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分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儿童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微系统(家庭、幼儿园或社区)。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电视和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生动地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
教育。
4.教育活动观: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不是惟一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主张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形式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不能让上课成为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各托儿所、幼儿园要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这些要求无疑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游戏并不是幼儿期惟一的活动,并不能取代正式的教学活动,这一点近年来已被大量的儿童心理学研究所证实。而且上课本身并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真正伤害幼儿的是那些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上课”,或者再也不让提“上课”二字。我们认为,《纲要》提倡让儿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这已经算是为集体
教学恢复名誉了。
5.当代教育评估观:全方位动态评估
《纲要》最值得赞赏的部分,是其新增的第四部分──“教育评价”。因为种种原因,《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及《幼儿园工作规程》都没有提到幼儿园教育评价问题。教育评价也是我国幼教理论和实践方面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现在,有关部门已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更值得一提的是,《纲要》吸收了当代教育评估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以一种全新的全方位动态评估理念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评
价,这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影响将是深远的、长久的。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各级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及时贯彻《纲要》关于教育评价方面的最新精神。例如,“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体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另外,《纲要》所提倡的过程性、动态性评估思想与当今世界教育评估发展潮流是一致的,这对我们当前仍在使用的结果性、静态性评估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值得各有关部门反思和注意。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目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 育 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新阶段的标志,它将指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纲要》,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将做如下安排:
一、抓好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教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它要求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职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既然幼儿教师的角色有不可替代性,那么提高专业水准当是必然。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培训的力度。
1、培训目标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熟悉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特点、规律,掌握适应幼儿园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了解学前教育前沿发展动态、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的研究能力。
(三)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要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四)研究“十五”教育课题中的有关问题。
2、培训形式:首先要在市级培训的基础上抓好区级培训:组织本区幼儿园所有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如:实现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内容和实施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
其次是以区级培训带动园本培训:即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幼儿园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各幼儿园结合实际需求对本园教师开展培训。园本培训问题的研究,包括园本培训的目标、要求、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园本培训的课程、教材开发;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适应本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其中参与式培训是园本培训中的一种最佳的形式。13、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一)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津市〈纲要〉实施细则;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新〈纲要〉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新〈纲要〉与幼儿的科学教育;新〈纲要〉的知识观和发展观;新〈纲要〉的幼儿健康教育;新〈纲要〉与幼儿的艺术教育;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要求等。
(二)培训形式采取举办讲座、观摩、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
4、培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以教师发展为本,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综合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多样性原则:坚持教师需求多元化与课程设置多样性,使教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针对性原则:紧密联系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紧扣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五)信息化原则: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继续做好学前教育信息交流。更好地使用学前教育信息。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管理队伍。
二、以〈纲要〉实施试点园为龙头,组织优秀活动观摩,总结交流试点园的经验,带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提高的教育质量。
三、以幼儿教育单项评比活动为契机,进行层层评比,推动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入落实〈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教育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四、以市级游戏达标活动为动力,发挥达标中心园的示范作用,带动乡镇中心园、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落实〈纲要〉中有关游戏活动的要求。
五、根据《纲要》和《细则》的要求开展学术活动、经验介绍活动。2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选填空题
1、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应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框架是(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4、《纲要》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首的一系列教育法规,特别是(《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
5、幼儿园教育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6、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7、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8、《纲要》的宗旨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9、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0、《纲要》的“目标”部分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11、《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地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主要有:(依据)(原因)(目的)。
12、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13、(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及其(幼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14、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15、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1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7、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教材)灵活运用。
18、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9、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0、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21、健康教育的本质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2、幼儿健康行为养成中,(动作技能的练习)与(来自生活的感知体验)是最基本的方法。
23、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24、幼儿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幼儿)。
25、幼儿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评价为主。
第五篇: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c)颁布的。
A、1996年7月B、1996年9月
C、2001年7月D、2001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是(b c)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B、学校教育
C、终身教育D、社会教育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b)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4、《纲要》中对每个领域进行阐述时,“指导要点”说明了(cd)。
A、该领域的价值取向B、教师该做什么、怎么做
C、该领域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D、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
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b)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D、社会评价
6、《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c)。
A、感受能力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D、思维能力
7、《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它包括(acd)。
A、终身教育的理念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
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
8、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abd)。
A、支持者B、引导者
C、指导者D、合作者
9、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d)。
A、内心的表现B、直观的表现
C、创造性的表现D、创造性自我表现
10、能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b)。
A、幼儿园的条件B、教师的素质
C、园长的领导D、良好的课程资源
11、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d)。
A、筛选、排队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2、(c)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A、生源B、师资
C、园所文化D、信誉
13、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来说,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b)。
A、领域间的整合B、领域内的整合C、超领域的整合D、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14、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b)和行为。
A、感性认识B、环保意识
C、人文意识D、自然规律
15、幼儿园应与(bc)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中学B、家庭
C、社区D、社会
16、健康领域的活动要(c)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挥B、结合C、充分尊重D、关注爱护
17、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不包括(d)。
A、作品分析法B、谈话法
C、问卷调查法D、家长评价
18、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是(d)。
A、教材顺序B、教学计划的安排
C、幼儿园的要求D、幼儿的兴趣与水平
19、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d),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A、认识水平B、情感体验
C、创造思维D、审美经验
20、语言能力是在(d)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一日生活B、交往
C、活动D、运用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1、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个是园,一个是政府办园。
2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_心理健康_。
23、游戏的发展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发展的价值,二是发展的价值.。
24、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要采用_____自然的方法进行。
25、幼儿园教育要与_____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_______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26、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位。
27、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和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两大类。
28、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两个方面。
29、社会教育应坚持和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0、健康教育的本质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题后括号里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31、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32、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对)
3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34、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和品德要求,讲多了,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就得到了发展。()
35、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对儿童进行选拔、排
队。()
36、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幼儿表现和记录的主要形式。(对)
37、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38、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
径。(对)
39、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40、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四、简答题(40分)
41、什么是“习得性愚蠢”
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丧失
42、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3、知识存在的形式有那几种?
(1)、以语言存在的陈述性知识,(2)、以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表征性知识
(3)、“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
(4)、“实践”、“体验”的知识
44、请写出科学领域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5、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包括那些?
反思的策略预备能力; 预期的策略预备能力; 质疑的策略预备能力; 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
46、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要经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或有疑惑的问题;然后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己有经验作猜想和假设;再带着问题经过亲自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47、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首先,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其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此外,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同时,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最后,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主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论述题(20分)
48、(1)请以“我爱家乡——济宁”为内容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14分,教学内容(1分)、教学目标(2分)、教学准备(1分)、教学过程(10分)
(2)请在设计后面写出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哪些教育理念?
写出2个以上所体现的教育理念6分
一、选择题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为了贯彻(ACD),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制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全面保护法》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幼儿园要以(A)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A、游戏B、教学活动
C、体育活动D、户外活动
3、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是(C)。
A、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B、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C、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D、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4、《纲要》中对每个领域进行阐述时,“指导要点”说明了(CD)。
A、该领域的价值取向B、教师该做什么、怎么做
C、该领域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D、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
5、下面哪 几点是语言领域的目标(AC)
A、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B,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C、喜欢听故事,看图书D、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6、《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B)。
A、感受能力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D、思维能力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来说,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B)。
9、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D)。
A、领域间的整合B、领域内的整合C、超领域的整合D、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88、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和(B)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A、技能训练B、形式多样
C、人数众多D、新颖独特
A、内心的表现B、直观的表现
C、创造性的表现D、创造性自我表现
10、能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B)。
A、幼儿园的条件B、教师的素质
C、园长的领导D、良好的课程资源
11、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D)。
A、筛选、排队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2、(C)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A、生源B、师资
C、园所文化D、信誉
13、《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但不包括(B)。
15、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CD)。
A、终身教育的理念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
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
14、幼儿园工作首位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和(D)。
A、促进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发展B、促进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C、使幼儿获得快乐D、促进幼儿的健康
A知识性的B、创造性的C、启蒙性的D、全面性的16、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A)的特点
A 潜移默化B 协调一致
C 灵活多样D 创设渗透
17、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B)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A受呵护,受重视B受保护,受照顾
C独立要求D身心发展需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