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

时间:2019-05-13 08: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

第一篇: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后,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大学被分解、重组以及新建为三大类型:一类是根据“赶超型”国民经济战略布局和工业化建设需要,改组或新建了一批纯粹的工科专业化院校,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各类建筑学院、水利学院、煤炭学院、钢铁学院、重型机械学院,等等。这些大学原有的文科和理科专业要么并入其他大学,要么成立独立的专门学院。它们被称为“理工类大学”;另一类是原民国时期延续下来的综合性大学。和第一类恰好相反,它们保留了自己的文科和理科专业,并吸收了其他大学的文科和理科专业,同时,将自己原有的工科、医科等专业分离出去。比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被认为是“文科大学”——人们往往忽视了它们同时拥有理科的事实;第三类是纯粹的文科院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等等。在以重工业建设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时代,除了极个别的大学之外,它们普遍没有受到重视,有的甚至在“文革”时期一度被撤销。

院系调整后的大学全部采用了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在教学上的主要特征是:

一、实行以系为单位的教研室管理体制。专业被划分得很细,教研室编写统一的教材甚至教案,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这种教研室体制甚至向下延伸到中学和小学。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又红又专”。所谓“红”,是指学生的政治信仰坚定,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党团组织予以保证;所谓“专”,是指学生的专业能力过硬,能够满足工业化建设

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这种模式要求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对党忠诚的工业化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一个人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就进入相应的行业从事专业性技术工作,直至退休,中间很少会发生变化。在建国初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这套“高等教育工厂”体系,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大批配套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为工业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与此同时,这一模式所内生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式在中国教育界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仍然产生着深刻影响。

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后,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发现,这套源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成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阻力。因此,经过半个世纪的分离,那些原来被调整、分解的大学又纷纷走向合并,按照世界大学的通例,重组为新的综合性大学。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参照美国大学的模式,开始在本科阶段实行“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也译为“博雅教育”)。北大最早迈出了这一步,而复旦和浙大则进行得比较彻底,成立了独立的本科生院。

新的本科教育模式和原有模式形成了显著区别:首先,在招生和培养上,新模式不再强调细分的专业教育,而更强调基础。招生时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习通识课程和基础性课程,三、四年级再进入具体专业,学习宽口径的专业课程。北大对此的概括是“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其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再是按照工业化生产线要求定制的标准化的“现成专家”,而是更加尊重学生的兴趣、个性和选择,增强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更具适应性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物。第三、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元,逐步摒弃演讲式的大课而代之以讨论为主的“小班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等,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然而,建立在激动人心的新理念基础上的本科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却推行得异常艰难。最早迈出步伐的北大,在经历了最初形式上的快速变化之后,至今在是否组建本科生院的问题上疑虑重重。历经十年探索的“元培学院”仍然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尚未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且不断遭到院系强有力的挑战。至于走得更远的复旦和浙大,改革最为彻底,然而遇到的反弹也最大,近期似乎又有朝着专业化方向回潮的迹象。其他大学在“通识教育”问题上的思想并不统一,更难见实质性的行动。

问题的根源首先在于前苏联教育模式下的专业化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教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公众看来,如果不强调专业化似乎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大家心里都没底。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是能够一上手就干活的人,没有人有耐心去等待。一个在大学里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的“现成专家”和一个没有接受严格专业训练的“未来领导者”在大学毕业求职时的竞争优势是不一样的,前者的短期优势可能更为显著。特别是在急功近利的功利化思想驱动下,那些有用的和看得见的技能比起“无用的”和看不见的素质显得更加

真实可信。因此,即使是北大这样一所最强调“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也不得不在高年级强调专业训练的系统和扎实。

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本科课程设置。新模式下的通识教育课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认为,我们对“General Education”的理解有偏颇之处,这很可能是因为其中文译名“通识教育”的缘故——但也许正是因为偏颇的理解才如此翻译。在中文词汇中,“通”和“专”是相互对立的。因此,被称为“通”识教育的课程很容易就和“专”业化教育的课程对立起来,进而容易把“通识教育”理解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泛化教育。由此形成一个认识逻辑:“通识教育”=开拓学生视野=知识普及性课程。一旦“通识教育”走上这一逻辑,那么,在此名下的五花八门的知识介绍性课程和学生缺乏识别选择能力以及对专业技能的迷信与对未来就业时缺乏技能的恐惧结合在一起,很可能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面对琳琅满目的课程表,学生象无头苍蝇一样摸不着头绪,在各个课程之间疲于奔命,一学期下来却依然觉得空虚和茫然,似乎没有学到什么让自己心里有底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就业单位进一步强调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将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失望。这是目前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受到质疑乃至反弹的重要原因。

关键在于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我认为,“通识教育”并非一定和专业化教育相对立——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难度和专业精度相当高——但一定和前苏联的“教育工厂”模式相对立。新模式的核心和生

命力在于,不再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被训练的工具,而是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主动探索世界的主体。教给学生的不是过去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处理未来复杂事务的能力,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认识社会、世界和自身,从而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而非反社会的公民。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大学的“General Education”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也就是说,当学生在本科学院接受了两年的“General Education”之后,他基本上能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与认知,明确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由此确立终身不易改变的价值观。对于那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价值观传统的顶尖大学来说,“General Education”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例如,芝加哥大学就明确规定,凡是活着的人的言论,不得放进“通识教育”课程,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坚守人类社会世世代代本色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也许把“General Education”译为“人本教育”更为合适。

这种“人本教育”课程绝不意味着要让学生去接触尽可能多的知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如此复杂的程度,我们怎么可能指望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学完所有他想要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只能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构建起知识体系的整体观,使他们在大学毕业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的兴趣,获得终身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本教育”课程并非是将一个一个专业的课程拼凑在一起,而是必须打破

专业院系之间的“墙”,在更加宏观更加综合的意义上重新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力求使学生在完成这些必修课程之后,能够基本确立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课程可以有很多,但每一个学生也许只需要完成其中他(她)最感兴趣的一小部分即可。课程的难度同样可以很高,专业性也可以很强。同时,绝对不能采取几百人上大课的形式——这恰恰是当前最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普遍出现的情况——而必须采用“小班教学”的阅读经典原著和讨论班形式。因为这一类课程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求学生去记住需要他们学习的前人已经积累沉淀的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在阅读原著和讨论的过程中,练习自己做出判断,形成公开讨论的习惯,获得远比具体知识更为可贵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独立做出自己的明智决定和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有巨大的资源投入,而这些投入在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任何效应。这也许是当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大学,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吗?

第二篇:我们怎样教育孩子

5月份(读后感)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王丽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学校发的一本书,当时顺手放在了办公桌里,一直没有再翻出来。这学期无意间翻出来,就顺便看了看,结果就被里面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拨出问题看实质的质朴的语言吸引了。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其“社会即学校,家庭即学校,父母即教师”的观点,是我伴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教育孩子从小该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爱护什么……是值得我们做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汪中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想,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多么伟大,关键是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一篇一篇细细品读下,再与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对比,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或许,我们早就知道,或许,我们才发现,但这需要我们改变。“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这是一句非常简单好记的话,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就像教我们家的小姑娘识字,发现就是简单的“东南西北”这四个字,她在学习时却东张西望,一遍一遍记不住,在那里胡猜。大怒,训斥一顿之后,孩子一边哭,一边吓得往大人怀里钻,还得一边继续胡猜。或许,冷静之后想一想,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时再来认,效果一定比边哭边学习的效果要好。但当时盛怒之下,知道是错的,却还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较着那个劲。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做个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为此,我们都要努力呀!

第三篇:怎样理解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

怎样理解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

一、能力概念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能胜任某一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从哲学的角度看,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它和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人本身的自然力”一样,都是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能力主要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能力主要指依靠智力和知识、通过实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简言之,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素质和特征。其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足技能成分,这是基础成分;二是把技能进行高水平综合的心理特质。

能力与技能、思维、知识、智力关系密切,但也有所区别。技能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比较稳定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能力源于技能又高于技能。技能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技能的高水平综合。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认识范畴,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获得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必须经过大脑加工,也就是人的思维过程,才能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把这种认识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表现出来,就是能力。所以离开思维,能力就不复存在。另外,思维也是技能发展成为能力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一个人的技能只有通过思维才能上升为具有高度综合水平的心理特质,而最终形成能力。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和能力都是保证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而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刊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与能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企业员工的能力要素通常包括三类: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独特能力。

通用能力,是指适用于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它是企业文化的表现,是企业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企业公认的行为方式。可转移能力,是指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独特能力,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技能,通常情况下,独特能力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

企业员工能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行业特色,反映的是某类行业对其从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要求,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对所服务客户的认识程度等。二是企业特色,反映的是单个企业对特定员工的要求,并且细化到行为方式的程度,即使是处于同一行业的两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经营目标、经营策略的差异,纵然企业在能力条件上完全相同,但很少有两个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及行为方式要求完全一致。三是阶段特性,能力要素的行为模式由于与企业经营相联系,因而具有阶段性。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项能力甚至是某一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另一个阶段,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经营策略发生变化,能力要素就会随之更新和改变。

按照能力应用的范围,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叫基本能力,是指在所有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特殊能力则是指在完成特定的专业活动中所需的能力。

按照个体能力的特点,能力又可分为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有多方蕊,构成一个能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常有一种能力占据主导地位,称之为优势能力,而处于从属地位的能力就是非优势能力。

按照能力与主体结合的效果,可分为实能和潜能。实能是一个人现在懂得什么和能干什么,即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潜能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决定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可能性。

能力类型划分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能力的培养翔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同时也应该是重点突出的。就是说,既要致力于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也不能忽视某一项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潜能和实能的结合,同时也要根据个体特点和社会环境重点培养一定的特殊能力和优势能力,才有利于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能力概念

对核心能力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 990年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该文首先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并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Prahalad and Hamel,1990)。在此基础上.Allee提出了核心知识能力和核心运作能力概念,认为核心知识能力和核心运作能力是鉴别企业核心能力的截然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核心运作能力是使企业高速度、高效率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常规能力,核心知识能力则属于独一无二的专长、原始性创新的技术成果等的范畴。核心能力是很难模仿的,因为它们在公司特定的文化历史氛围中总是在不断演变发展。一般丽言,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核心能力理论足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成果,是战略管理、经济学、知识经济、人才学等理论的重要突破。

核心能力蕴藏于企业体系的各个层次(包括经营环境、专业、学科、技术、产品、核心子系统等),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核心能力的知识系统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动态发展。其含义有四:第一,核心能力是一个知识系统,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第二,核心能力具有层次结构,即存在于企业所涉及的各个层次;第三,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第四,核心能力是长期形成的积累性学识,其发展又是动态变化的,是一种内在的本质力量。

因此,核心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它也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是暂时不具备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

难模仿性。核心能力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深深打上

丫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例如:索尼公司产品创新特别是小型化的能力,松下公司质量与价值的协调能力,海尔公司广告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科龙公司无缺陷制造和销售产品的能力等。

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以为人们感受到,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难替代性。由于核心能力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因而依靠这种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包括服务)在市场上也不会轻易被其他产品所替代。

三、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概念

长期以来,面对企业的必衰更迭、大小变化,以企业领导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领导学、人才学和管理学必须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在领导者更替后仍能够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和壮大,而有的企业则由于领导者更替在竞争中走向衰败和消亡?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提供者,是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 896年设立以来至今唯一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通用电气百年基业的延续,靠的是近三代领导人雷洁·琼斯、杰克·维尔奇、杰佛里·伊梅尔特都具有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王安电脑公司,曾在80年代创造了无比的辉煌,先后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和“美国发明家勋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辉煌无比的成功企业,却由于错误地选择了接班人而导致企业覆亡。由此可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企业竞争力为前提的,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性,对领导者核心能力要求更为重要。什么是中国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呢?通常是指衡量国有企业领导者责任、实干或有效领导行为及影响力等诸项能力中最为关键、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能力。何种能力能够界定为核心能力,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是否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肩负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最终标准。

第一,领导者核心能力是国有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基。企业竞争为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它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在资源稀缺、市场需求有限、企业异质和复杂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一般意义的竞争优势只能保

证企业具有短期竞争力,而像“百年老店”这类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来自于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因此,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必然是企业在变化复杂的竞争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能力。如果离开这个根本性,核心能力就无从谈起。

第二,领导者核心能力是国有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头。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力。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隐藏在企业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更进一步看,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能够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

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种起主导作用的能力就是核心能力。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均具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市场表现。

第三,领导者核心能力是国有企业长期改革发展实践积淀的结果。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积累与整合,使企业领导者具备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领导学理论认为,隐藏在核心能力背后并决定核心能力的是领导者所掌握的知识。领导者桉心能力也表现为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获取并得以更新。具体而言,一方面,领导者的创新决策,建立在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未来发展的预见基础上,目的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领导者的创新决策,同时实现了对已有的竞争优势来源的破坏。从总体动态上看,由于众多创新决策的存在,已有的竞争优势源泉的不断被破坏,新的竞争优势源泉的不断出现,从而不断推进企业按市场规律的要求向前发展。

第四篇: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1、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背景及内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8年12月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同时胡锦涛主席还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国军队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军队,并且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从他创建之时就已经在诠释他的宗旨,深深地体现着他的真实价值。这是我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以充实和提升这种宝贵的军人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应对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基础,更是加强军队内部精神文化的根本要求。只有我军做好这一军事文化的建设,让我军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当代军人努力学习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会真正做到听从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通过这样还可以使这一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现实社会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张燕萍认为,构建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军队高举旗帜,凝聚军心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我国军队政治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明确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探索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为全面履行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提供无尽的动力。吴昌德也认为,大力培养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促进我国官兵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军队的建设、发展与官兵的思想素质、军事的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对当代军人进行核心值观的培训也是对他们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意识形态斗争尖锐的复杂形势下提供的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1、忠诚于党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即是当代革命军人的灵魂,更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

2、热爱人民

热爱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这可以说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即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更是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

3、报效国家

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这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指向,是当代革命家军人价值观的主题,更是当代军人必须格守的根本要求。

4、献身使命

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实现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更是军人必须履行的根本职能。

5、崇尚荣誉

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和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贞守革命的气节、严守军队纪律。这就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亦是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的标准和不竭动力,更是当代军人必须具有的根本品格。

三、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军治军的精神旗帜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居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而军人核心价值观则是军人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反映着军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军人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拿破仑曾经讲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精神,一种是利剑,从长久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支军队的共同思想基础和道德评判准则,它虽然是无形的,甚至不具有强制力,但一旦为官兵所接受,就会形成鲜明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迸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可以讲,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战争观,就有什么样的牺牲奉献观。因此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2、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强调和灌输军人核心价值观,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军队的惯用做法。他们一般都有一个贴近本民族和军队实际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控制和士气激励。就如我们中国,在为了新中国成立的众多激烈的战争中,为了激励士气,使战士们一鼓作气剿灭敌人,我国军队都会采取吹冲锋号的做法,而且通常都十分奏效,这一做法也是一种军队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再如美国陆军:他们把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职责、尊敬、奉献、荣誉、正直、勇气”七个方面;美国海军则注重培育以“荣誉、勇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都是充分地表明,军队正是靠着这种价值追求的支撑,始终保持了顽强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过程。

3、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重大课题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着眼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军事文化是军事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所有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军事思想,包括军事制度,包括军人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等等,其灵魂与核心就是军人所奉行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连结的一个整体,是反应我国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国军官兵间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四、如何培育军队核心价值观

1、加强正面引导,夯实思想基础

人的理性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有从思想上改变一个人;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善恶、懂得道理、知道理应如何行动;同样的道理,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正面的引导,才能使我军官兵克服各种模糊认识,培育正确的军人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包括得失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在内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教育培养必然是侧重于理智层面的教育引导。即把科学正确的道理、思想、观念和精神贯注输送于官兵的头脑之中,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使军官兵的思想基础得到强化,从根本上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使他们真正懂得为何参军、为谁参军以及怎样才算是合格的军人。教育引导的实质就是用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并将它们转化为官兵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军队才会真正做到听从执政党的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进而不断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使国家的军事能力、国防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最后使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能力、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使整个民族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加强文化宣传渗透、注重环境熏陶

一个民族的正真强大,其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了重要军作用,因为这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军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部队官兵对军营生活的态度和评价的表现,其鲜明的政治性影响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思想变化;同时,它又是传播思想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常常可以起到其他宣传形式难以起到的效果。因而具有传播思想、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功效。

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就如润物无声的细雨,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军人核心价值观需要军营文化建设作支撑。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部队内部局域网的应用,为官兵接受先进思想、获取有益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3、提供制度保障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机制来推动和保障。要建立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不断地对当代军人的各方面的进行培养,特别是在执行任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反复教育,不断深化。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把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考核评价官兵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准,对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表现突出的官兵,在考学入党、转改士官、评功评奖、晋职晋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努力形成正确的导向,使培育工作扎实开展、步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核心价值观》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0FQKwSbHNE-xf_jFVG_8ivfhJUwDX3ldVBTw4PT0hw3mGlq7z9xFXRGdTYijRs3i0yzziFSIqvQqLjZQpl5K_,下载日期:2014年5月4日。

2、百度百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Ow6qFwWXXNr_6eJDbL7xY1WiW95GLrRFj70UIjLcl9wl6MPEhCVRJQufndzxk2aT8wU071YdeDzd_FQwquCv_,下载日期:2014年5月4日。

3、张燕萍《关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思想研究所》

第五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佟桂云

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几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天天在花大量的时间练他们水平能力永远达不到的难深题目,也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他们的水平能力已达到的变相的重复的题目,可是我们并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去改进!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好老师?

我感概万千,其中更多的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读到这一单元,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在奔波去寻找什么更缥缈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悌,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与人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这就是第一层。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形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是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问题,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吧。阅读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去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论,你的教学会如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阅读让你和你的学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经常评价教学效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会站在讲台机械地传授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再一次感慨于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总之,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满足。课堂上的好老师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痛苦学’变为‘快乐学’!因此,高效课堂上我要充当的角色是导演,学长,学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是生,生是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牢记《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一段话:“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下载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本科教育的核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应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应怎样教育孩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本》读后感2005年9月3日,我的孩子已上不学四年级了,中午放学时,我早早地站在门口等,检查他的书包,看发了哪些书,这本《道德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近来读了卢志文校长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文中,卢校长用睿智风趣的语言叙述了他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思考,从教育在当今的服务地位、教师......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学生第一》读后感 看了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掩卷之余,我在想,我们现在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无容置疑,北京十一中之所以成为人人羡慕向往的学校,除了......

    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如何传承?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人类文化遗产可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址、遗存、文物、文献等;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以语......

    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如何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必将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许多有识之士不断......

    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我们应当学会感恩——再谈观看著名感恩教育家李强的感恩报告之感想 泾阳县县前街小学张继亭老实说我确实听了许多类型、各类档次的报告。我也曾在镇县市省甚至出省做过上百......

    我们应当保护动物

    我们应当保护动物 三(3)班衣靖凯 今年秋游,学校组织一至三年级去杭州野生动物园秋游。 这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我们老早就带上了点心和水到学校集合。在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1-2014-我们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合集)

    【小编的话】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层面,划定了价值航标。人民日报近期刊发5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