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
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看待腐败问题的观点关系着祖国以后的发展,廉政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能彻底解决的大问题,从团员到党员到领导干部,每个层次的干部都需要经历大学生这个身份,所以我们怎样看待腐败问题的意义很重大。
当今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10多年来因腐败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虽略有减少,但仍出现某些位高权重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他们损害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又导致家庭支离破碎。再细说,从最贴近我们的事件看,每个成年人都有机会考公务员,然而,当上了公务员的人却很多是有“背景”的“亲戚朋友”,这样的赛场,对那些埋头努力而家贫的人公平吗?这将是多么惨重的人才流失啊!由这些“公务员”所组成的政府,要怎么廉政呢?!现在政府办事公开了,但日常生活中的上学、看病、办事等,要找关系、要讲人情、要送礼才办得好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笑贫不笑贪”的颠倒荣辱观,“金钱至上”、“有钱就有社会地位”的不良倾向,还有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发生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这会使腐败泛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公众陷入既“痛恨腐败”却又“不自觉地身入其中、身行其事”的怪圈,连政府官员这么高素质的人都参与腐败,叫人民怎么能逃脱呢?!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各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正在不断升温,为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精神层面上的廉洁理念、廉政信仰,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甚至在社会公众中,离入脑入心进而发挥对行为的主观控制作用还有较大差距。在不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形势下,严重腐败行为仍出现,说明了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在社会公众中确立廉政理念,倡导廉洁信仰、自觉拒腐防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当今腐败官员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很多还涉及到股份、期权等利益安排。腐败的形式也多样化、涉及面更广、手法更为隐蔽,有些交易环节甚至延伸到海外。腐败的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需要更多的斗勇斗智。这就增加了腐败的复杂性。在人们常说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中,随着巡视制度的逐步完善、“上级监督太远”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善,而同级、下级监督仍是老大难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中,重大问题决策还是习惯于看眼色行事,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对非法谋利进行监督。在强调健全党内监督、民主决策、办事公开的情况下,某些干部仍能利用职权为他人和亲友谋取巨额非法利益,就充分说明了强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说明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刻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二篇:怎样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等待早莺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等待早莺0000000011月6日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
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第三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
(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心理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制约机制的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
3、怎样防腐反腐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陷进了腐败的深渊。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区域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计提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心得体会(一)
当前中国政治生态局势发展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是大势所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及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章党规及系列讲话中含有大量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内容,是所有党组织及党员所要遵守及学习的,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落实党章党规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部署。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及培养服务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做好合格党员才能为做好服务型党员干部做好铺垫,只有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活动才能让每名党员将合格党员的标准铭记于心,实践于身,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强化问题导向,注重以上率下,扎实有序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建设廉洁型党组织及培养廉洁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新政治生活新常态下,反腐倡廉一直是经常性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能够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能够强化党性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三是能够强化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可以紧紧围绕党的重点中心工作及大局工作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大的贡献。
第四篇:如何看待当前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腐败问题
世界各国皆有腐败现象,并且自古有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国家对公务人员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加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因此,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必须正确看待这些腐败现象,既不要大惊小怪,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从历史根源上分析,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流毒没有根本肃清,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有很高的地位,封建社会一朝升官便能发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还残留在一部分人思想里,一旦这些人当官,便想方设法搜刮钱财。从思想根源上分析,(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我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改革开放使西方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流入,加上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造成一部分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权利观异化,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利,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小集体谋取利益的工具,一旦这些人掌握权力,便造成腐败。从社会根源来分析,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时期,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对公务人员监督体制还不健全,加上国有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给公务人员贪污受贿造成了可乘之机。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大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纪检监察检察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对腐败现象严厉打击,使腐败行为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腐败行为产生的收益,这样,公务人员在考虑到腐败要付出的代价后才能望而却步。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思想教育,从思想上筑牢腐败的防线。要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思想上筑牢防线。三是健全各项社会管理制度。完善各项经济制度,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堵塞腐败的漏洞。四是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权力必须加以监督,要逐步完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构成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才能有效的防止权力的滥用,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只有以上几方面多管齐下,构筑全社会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利用好这张网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反腐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产公示制度,财产身份号码识别制度等等,国外的好经验要吸收利用起来。小平说过“制度好,坏人不敢做坏事;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变坏。”
二是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腐败出在哪里?多是中层领导干部以上,小鱼小虾们边都沾不上,更别说是喝点汤了。伟人早就讲过,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事情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恰恰要命的就是反腐的人极有可能就是腐败的人(或相熟的人)。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中国民间文化有一种弊端就是酱缸文化。与传统的物质贿赂不同,百姓眼中的腐败多是带着所谓“感情色彩”的贿赂,包着人情的外衣,打着
礼尚往来的幌子,最终盯着的还不是他们手中的权力么?久而久之,靠领导去反腐终究变成了“窝案”频发,不了了之的结局。
三是要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法宝在何时何地都是用之有效的利器。真刀真枪的反腐败,就不要当“右派”,也不要搞形式主义。那些一谈财产阳光就说时机不成熟,时不时地向官员们重复发个禁令,来点廉政短信提醒,送送廉政台历,让官员做廉政操之类的动作,还是少搞为好,多务实一些,扎扎实实地抓教育预防、抓制度的建立,抓查处。让黑社会和杀人犯时常为反腐败“立功”,而我们的反腐败部门却在做反腐败的“偏师”,岂不是贻笑大方。
四是要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国际上把举报人称为“深喉”,中国深喉的命运有一部分是比较凄惨的。中国的腐败案件70%来自群众举报,而70%的举报者遭受了程度不同的打击报复或者变相的打击报复。这是中国“深喉”的生死劫。比如郭志成、李文娟、胡为民等人,举报前也算基本小康,举报后就是牢狱之灾。现在全国每年因举报腐败遭受打击报复而致死致残致伤的恶性案例高达1200多起,而上世纪90年代每年还不足500起,之前的80年代类似案件很少发生。至于“穿小鞋”,找个茬儿给你个党纪政纪处分、开除、解聘、扣工资奖金、“调整工作”、“考核考评”等等“整人”的把戏,更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可以随手拿来,毫不费劲又堂而皇之地把你整得个灰溜溜、臭哄哄,让你时时感受到举报的可怕与恐惧。
还是一句话,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党下决心要干的事情,没有干不好的。这个决心要真下,快下!百姓期待一网网尽天下龌龊之官!
第五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
(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
不紧。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
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心理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
制约机制的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
3、怎样防腐反腐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陷进了腐败的深渊。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区域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计提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