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像什么》读后感5篇

时间:2019-05-13 08: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像什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像什么》读后感》。

第一篇:《教育像什么》读后感

《教育像什么》读后感

作为一名执教不久的教师,我深感自己教育知识缺乏,迫切想弥补自己的不足。今年暑假有幸阅读了教育部门推荐的《教育像什么——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一书。全书按人•儿童、教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学校•校长、教师•教育家、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部分进行归类和编排,阅读此书不仅满足了我多阅读教育经典的愿望,还提供了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下面结合书中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儿童刚开始表现出的兴趣,如同肥皂泡一样脆弱”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对新开设的英语课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我也颇有感触,我所教的是高年级段,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如三、四年级,对于如何维持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一直致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与学生情感共鸣;采用情境、任务型、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功效;通过成功体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受之以“渔”使学生自己能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的职责在于让阳光照耀孩子自由成长”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天然的存在,这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意志,而不属于教育者意识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蓝图、对人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孩子的才能是自然生成、自主发展的,无论知识技能学习的构建,还是品性养成的教育,都如此。而且这种自我教育是动态的、可持续的。所以,出自教育者单方面的教育只是抛砖引玉的起始,而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良性发展才是美好的过程。

教师们不仅需要建构教育想象,而且能够建构教育想象,能够建构教育。教师每天的教育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是一片潜伏着教育智慧的文化栖息地。他们总是涌动着创造激情,教育的灵感总是不时地来自他们的实践,教育的想象也总是让他们浮想联翩。他们有话要说,他们有比喻要表达。不过,他们又总是心存疑虑,怕有人批评和讥笑这样的表达幼稚、肤浅。《教育像什么》以直观方式告诉我们:大师们、学者们常常用想象的方式表达和阐述的,不仅不肤浅,而且相当深刻。教师们也应当学会破除对教育理论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以自己的勇气和丰富的灵感开始新的教育想象与教育建构。

本书汇集名著中优美的教育比喻,想象生动奇特令人拍案叫绝,聆听妙语如见其人如沐春风,哲理深刻激发新的创造灵感。它也缩短了我与教育理论的距离,它以浓厚的美学意蕴使我对教育之路充满了勇气与信念。

第二篇: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在这本书里,蔡笑晚全面地叙述了对孩子蔡天文的培养经过。

一、学前教育。

出生两个星期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即用琴声和笛子的声音去引起孩子的关注。这种“专注”习惯的培养,对后来注意力集中有很大的好处。天文长大后,读书学习和处事都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即使在街头,他都能专心学习。

2、带路训练。天文会走路之后,他父母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散步,总让孩子走在前着,为大人带路。几次以后,他就能大胆地独立前进了。这种训练在于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走人生之路,并大大培养孩子的自信。

3、语言训练。在四个月时,天文父母就对着他念《三字经》、唱儿歌,唱催眠曲。一周岁时,常常教他念《三字经》、《弟子规》,三岁时,念《千字诗》、《今日诗》、《明日歌》、《十二诗经》、《朱子格言》,还有一些民谣。而这些,天文那时就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

4、数学训练。三岁以前,主要是认识一些数字,进行一些最简单的加减运算。三岁以后,对孩子进行了正规训练,让他背加法表和乘法表,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趣味数学的故事,让孩子解答其中的数字问题,以此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二、中小学时期的教育

1、入学准备时的教育。天文入学前的一两年,蔡笑晚就带着天文到学校看学生上课读书,天文看得很感兴趣,很羡慕。经常问什么时候能上学。他父亲就跟他讲:再过一个新年你就能读书了。于是他就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等待着,那年春节的时候,他特别高兴,因为终于盼到了读书的时候。入学后,蔡笑晚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取得沟通,反复说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并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告诉老师,同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多奖励,少惩罚。第二、可以温和的地方决不严厉。第三、作业尽量精简,使学生有自由发展的余地。这些做法,使天文很顺利地开始了学习。

2、摆地摊的教育。一般的家庭,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再穷也不能让八岁的孩子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但蔡笑晚认为,“摆地摊出租小人书”这件事可以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具体的素质教育,使他从小懂得人生的艰难,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并能激励他去奋斗、去拼搏、求上进、争出路。于是,在天文八岁时的那个暑假,天文在自己家门口摆了个地摊。摆了一个星期,收获还不错。一个星期之后,天文还想继续做下去,但他父亲没有同意。他父亲说,现在你是求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有时间多看书、长知识,不能为了这些“小生意”浪费时间。

3、竞争意识的培养。天文在小学里读了三年之后,他父亲给他转学了,因为他原来的小学生源素质普遍较差。为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必须让孩子进入较强的竞争群体之中。天文因此而被转到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竞争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奋斗、拼搏的精神,不安于现状、不安于平庸,要以自己的努力去争优秀、争先进,并让他从小懂得竞争中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努力、最顽强不屈的人。他们不怕失败,能从失败中站起来,毫不气馁地勇敢前进,去夺取胜利。但是,蔡笑晚也没有勉强要求天文去争取第一名,他总是说:优秀很重要,名次在前十名都是好的,差一两名并不说明问题,偶尔在十名之外也不要紧,真才实学最重要,读书像马拉松赛跑,开头所处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冲刺时最先到达终点。

4、营造立志氛围。当时,尽管家境贫寒,住的只是三十多平方米的百年老屋。但蔡笑晚却在房子里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设计,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励志格言和家训。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画像,如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法拉第、哥白尼等。让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画像和故事慢慢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里,树立偶像的地位。这种氛围对孩子确有很好的立志教育作用,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大的心胸气概、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

5、培养早期行为习惯。

① 诚实守信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能欺骗孩子,承诺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很差,只要是实话实说,就不能给予严厉惩罚;相反,要给予特别的关怀,给予温柔的开导和教训,使他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孩子承诺父母的事一定要让他能兑现,既不能给孩子过高的具体要求,也不能让孩子承诺无法兑现的事;从小让孩子养成“一诺千金”的习惯,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他兑现,即使是不正确的事,也要妥善解决,决不能让他失去信用。

② 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③ 遵守时间的习惯。

④ 独立自理的习惯。

第三篇:《像雷锋那样》2011读后感

《像雷锋那样》读书有感

听到《像雷锋那样》这个书名的时候,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雷锋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想到的是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可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的一行小字:“道德楷模如何书写职场圣经、励志榜样又如何做到在职场战无不胜”,我不禁产生了疑问:雷锋作为道德楷模的一面我是从小听到大的,可是职场上的励志榜样又是从何说起呢?而“要像雷锋那样”,那么究竟要像雷锋“哪样”呢?

当全书读完,我找到了答案,正如作者吴红梅所说—“雷锋设计了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所设定的理想执着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所有的理想”。雷锋是个了不起的个人职业规划大师。

雷锋的出身是很苦的,7岁就成了孤儿,为了生存下去,他给地主当过小猪倌,挨饿挨打吃了很多苦。这样的“职业奋斗”起点,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可事实是,正是因为经历了各种苦难磨砺,他才格外感恩于新中国成立后,过上的好日子,才有了要在新社会作一番事业的“创业激情和原动力”。而在有了“创业激情”后,在经过6年小学学习后,雷锋确立了具体的人生目标,有了“工作目标”:在小学毕业那天,雷锋走上讲台向全体师生宣布,他的人生三大目标是:“做个好农民”、“做个好工人”、“做个好士兵”。

这时,雷锋实际上是以宣言的方式为自己作了一个完整、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了目标管理。刚开始他就确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清楚“要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他的这些理想一一得以实现。从书中可以看到,在每个人生转折点上,他都以自己的目标为准作出了坚定的选择: 6年来雷锋换了3次工作:为了实现当个新式农民的愿望,他小学毕业便回到了农村,而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继续上学;为了实现当一个好工

人的愿望,他放弃当县里公务员的机会,应征成为一名辛劳的钢铁学徒工人;当他成为一名技术熟练、深受领导和同事喜爱的技术工人时,却为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再次转行想尽办法参军入伍。

他制定的三个目标看似天差地远,他却在实现当下目标的同时为实现下一个目标累计了提升资本。这当中当然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比如当雷锋满怀豪情回到农村时,现实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能轰轰烈烈地做大事、当模范,只做个简单的记工员让他很是郁闷,可这时他并没有消极怠工,而是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以影响、操纵的事情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同时坚守自己的理想,时刻准备着去抓住机会。正是他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行行都做到了最好,从而能有卓越的表现与业绩作为资本,艰难地实现了自己每一次并不顺利的“跳槽”,实现了爱一行,干一行。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认为,“雷锋可以说是经典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完全是一个自我规划、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

在感慨雷锋对理想的追求由“蓝图”转化为“宏图”的同时,我不禁要思考,要怎样做才能“像雷锋那样”?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我们要怎样抓住机会做好个人规划、提升自我能力,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最大可能地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雷锋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企业才能腾飞,个人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第四篇: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读后感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读后感

当贝蒂.爱德华还是一名绘画教师的时候,她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虽然她的学生已经将绘画理论烂熟于胸,但仍然缺乏绘画的感觉,而对此,她却无能为力,和她的老师一样,她只能不断鼓励学生们画下去,“画的多了,感觉自然能够找到”。有一天,她心血来潮,让学生试着倒画一幅毕加索的名画,令人吃惊的是,学生们完成的作品远比正着临摹的要好,问其原因,学生们答道:“倒着画时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这令贝蒂十分迷惑,她想找出答案。直到有一天,贝蒂读到了后来成为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罗杰。斯贝瑞的一篇关于大脑研究的文章。罗杰的研究表明,人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分工:左脑主管语言,长于逻辑分析和连续性思维;右脑则对形象更为敏感,长于感知和整体性思维。显然,根据罗杰的理论,绘画属于右脑思维,而从小接受的教育,无论语言表达还是数学推理,都令我们的左脑得到了相对深入的开发,右脑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在下意识中企图用左脑的思维方式完成右脑思维所擅长的绘画,正是学生们找不到绘画感觉的关键所在。贝蒂感到茅塞顿开。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作为一本绘画教程,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讨了开发人类右脑的方法。贝蒂相信,思维方式的转换将使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的绘画,变得“像骑自行车一样简单”。为什么一个人有“阅读障碍”就会得到格外的治疗,而大多数成人都有“绘画障碍”却无人在意?贝蒂认为,当大量的教育工作集中于人类的左脑开发时,“绘画”作为开发右脑的有效形式,并非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有价值但不是最重要的”,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教育。当然,用左脑的训练方式教授绘画,同样是在浪费时间,然而,看看学校里孩子们交上来的一幅幅几近雷同的“画作”,我们便不难体会“左脑教学法”是如何地根深蒂固。

“当任何人隐藏的艺术天分被激活以后,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变成一个善于创造、孜孜不倦、大胆、自我表现力很强的人。他对别人来说变得更加有趣。他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充满灵感并寻找更好的理解和沟通的方式。当那些不是艺术家的人们正努力合上书本时,他们却打开书本并向大家证明这本书还有更多的页数等待大家去阅读。”我感觉罗伯特在《艺术的精神》中写下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贝蒂的这本著作。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剩下的,就要看我自己的了。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内容简介:

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全球绘画爱好者的圣经: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了绘画的5种基本技能,打破了初学者对于绘画的畏惧。作者通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证明绘画完全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的关键就在于大脑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学会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贝蒂的色彩:

继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后,最受欢迎的创造力大师贝蒂?艾德华博士深入浅出地说明配色技巧与色彩的象征意义。让你深刻了解颜色的基本构造,深入色彩美学的核心!

本书运用125个配色案例,13项色彩练习题,让你明白:光线如何影响色彩?色彩如何彼此影响?如何操作色彩深浅、明暗?如何平衡各种色彩、使色彩和谐?如何运用色彩的知识,以色彩表达意义?是绘画者、艺术爱好者和从事设计工作的人的必备工具书。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Ⅳ:用右脑绘画(赠DVD光盘,显像板):

五天学会绘画!

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学博士、著名画家贝蒂博士试图用五天教会绘画的方式启发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右脑――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被忽视的创造力大脑。通过五天对边线、空间、相互关系、光影等这些绘画基本技能的掌握,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也就是像艺术家一样看事物,并且表达出来,一边学习一边绘画,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大脑的创造性潜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富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书运用五种绘画技能、40个新颖的绘画练习教你如何在五天内学会绘画。每一个绘画练习都包含了适当的主题素材、指导范例,让你可以立即在上面作画的现成的绘画模板框,取景用的绘画显像板,以及做完练习后实用的建议等等。除了素描人像画,你还可以尝试用一些特别的绘画工具,例如钢笔和墨水,油画棒,蜡笔等画一些新的素材――静物,风景,抽象画。

如果你正在上一个绘画课程,曾经接受过这方面的指导或看过这方面的书,或者你想通过实践来学习绘画以及学习用右脑来思考问题,这些指导性练习对于提高你的绘画技巧和开发右脑的创造力将有很好的效果。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白金版):

如果说有人给你讲5天将教你学会绘画并掌握绘画的全部精髓,而且不论他是5岁小孩还是50岁的大人,5天之后他不但掌握所有技巧,而且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你一定认为他不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骗子,但事实上真有这样的绘画教程。

这样神奇的教程来自一个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学博士、著名画家贝蒂的头脑。贝蒂博士试图用5天教会绘画的方式启发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右脑――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被忽视的创造力大脑。通过5天对边线、空间、相互关系、光影等这些绘画基本技巧的掌握,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也就是像艺术家一样看事物,并且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大脑的创造性潜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富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一本教你在最短时间,用最高效率学会绘画技巧的书,它在美国就销售了300万册,可见非常实用。

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种情结:非常希望自己能写得一手好字,或者能拿起笔,轻轻松松就能勾勒出一张图画,但为什么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成功呢?

我们还是承认吧,这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工厂,我们也越来越像机器上的螺丝钉。我们在谈论效率、利润、增长的同时,和前人相比我们去欣赏美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别说我们动手尝试创造一点美。想一想看,数十万年前的穴居人就已经知道用炭条在岩壁上勾勒出野牛的身形,寥寥数笔,却兼具精准和意境,而我们在今天却连画一张卡通画都很困难。我们把孩子送去弹钢琴、跳芭蕾、画素描,仿佛美和艺术是孩子们的事,却不知道审美的眼光和对美的感悟应该蕴藏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才是指引孩子们徜徉其中的导师。我们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我们自己缺乏这种颖悟的眼光。

有必要翻开《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无论你是60世代、70世代还是80世代。撕掉它的封腰,不要去费神看广告一样的宣传语—让你在五天之内学会绘画,那是成语“买椟还珠”里的漂亮盒子,无助于我们真从在这本书里获益。这本书可以被视为是一本成人绘画速成教材,至少它的内容的确是如此安排的:教你如何安排那些暗影和轮廓,如何在笔下实现精准的透视法则,甚至有许多素描课堂上会讲述到的小诀窍。毫无疑问,只要认真学习这本书的内容,你会很快画出一张比例合适、轮廓精准的素描来。但是,这根本不重要,你是否会成为一个业余画家,这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孩提时代都曾经是天才的艺术家。毕加索曾经用他的话证明过

这一点:我花了那么多年时间,才终于能像个孩子那样作画(大意)。但是,随着我们慢慢成长,这种天赋的能力却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我们对美的感悟力和观察力也在消失不见。最后,我们沦为观赏艺术品时把目光聚焦在价格标签上的一群。是的,我们对数字,对逻辑,对一切可以分门别类的方法特别有兴趣。我们的脑袋里有无数个抽屉,每个抽屉上写着分类标签,随时准备把一切看到的东西塞进去。在“美”的那一栏下面,我们加了一行小小的注释:很贵,艺术家的事情。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把这种变化视为掌管逻辑思维的左脑占优的结果,因而提出解放右脑,让两半大脑共同工作的概念。在书中,作者贝蒂.艾德华提供了许多个小实验,让读者明白使用左脑和右脑观察世界的不同之处。其中一些方法的结果让人吃惊:当我们临摹一张画的时候,由于左脑不断地出来提示,应该把画面里的形状、颜色归纳为某种熟悉的既定模式,以至于我们只能笨拙地画出一团丑陋而破碎的线条来。而贝蒂.艾德华让我们把需要临摹的画倒过来,迷惑善于分析归纳的左脑。当左脑无法从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中进行分析的时候,右脑悄然登场,指挥你的手按照它的方式运转,描摹出左脑所忽略的轮廓、阴影、明暗分隔。于是,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人,也会发现自己临摹的作品大大提升了一个台阶,意识到身体里蕴藏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艺术能力。

通过大量类似的方法,贝蒂.艾德华让我们逼近一个真实:在由数字和逻辑构成的世界观之外,所有人都拥有另外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这种视角从来都在,只是随年龄增长而被逐渐覆盖,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进行恢复。《像个艺术家一样思考》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它并不谋求所有读者成为艺术家,而是帮助我们认识到所谓“创造力”从何而来?当我们苦心孤诣地陷入一堆图表、数字和陈述句中时,永远也不可能有所谓的“灵感”或者“创造力”喷涌而出。一个可归纳演绎的世界对于创新来说是一个全然的灾难,唯有跳出这种视角,像个左撇子,像个艺术家那样开启你的右脑,你才可能点燃灵感的火花,在世界的暗影边缘创造出令人讶异的作品,找到平常人在平常时候所无法看到的隐秘通路。

美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作品,不是教材上的定义和分析,甚至也不是艺术评论家的文字。它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从你降生时就始终伴随你左右。它是你潜在的视角,你一生中会有许多次偶然意识到它的存在,正如情人的吻停顿时空和逻辑,于是就有清晰的烟火在你们身边燃放。左脑教会

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必须的技能和经验,也是我们最终成为流水线上螺丝钉的原因。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的结果。他们去做的分析,他们去做的总结,而你全盘接受,并奉为圭臬,仿佛真是你发现的四则运算规则或者三段论判定,仿佛它们就是描述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全部,可以用几本教科书悉数收录。

而与此同时,你的右脑却在你并不经意的时候,一次次带你欣赏摩天大楼工作间之外的街景,云团在街道飞速移动的暗影,以及树木在大风吹拂下犹如燃烧摇曳的火焰。这是你所独有的视角,是用你的眼睛观察世界所得到的结果。它蕴含了所有可能的创造力,打上了你独特的生命烙印。如果你有足够的技巧可以把你所见到的表达出来,那么你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而即便你只能欣赏这一点,你也获得了洞穿一切艺术形式的眼光—-你知道别人因何而这样描述世界。于是,我们消弭了和美之间的距离,找回了完整的自我。

《象艺术家一样思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五天学会画画》,已经再版了N回了。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人如何在很短几天的时间内画出高质量的自画像,不论你有还是没有绘图的基础。

这本书,看起来和用起来就是一本教画画的教程。但这本书的最重要之处在于教会人如何观察。作者认为很多人不能画出好的画像,不是因为没有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过早的放弃。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和思维,对事物的调理敏感,右脑擅长感性和观察,对事物的细节敏感。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观察能力要强。所以,很多天才要经历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才能重获孩子般的直觉功能。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左脑的理智会很容易压制右脑的感性。

不信的话,你自己找一张照片出来,你先画一张画像,然后,把照片倒过来,再画一张。画出来的结果,常常会让人大吃一惊:倒着画的那张比正着画的那张好的多!

这就是五天学会画画的奥秘:当图画倒过来的时候,画面上的元素对于大脑来说,变得难以理解了,左脑放弃了思考。右脑开始工作:注意从上到下的区块,相互的大小和比例,阴阳相隔的形状。你没有了解你画的画,只是忠实地复制了看到的图像,所以,你得到了更好的图画!!

书的作者认为,之所以人不能画“好”自画像,是因为没有自信地观察,也没有找到一种帮助人们正确操作构图和描绘的方法:

画不好的原因

之一,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画面上物体的轮廓;

画不好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只注意到物体本身,忽略了物体四周的关系,物体和空白的互补性;

一般人安于这种简化,艺术家却不然。艺术是什么?艺术的使命恰恰是要抗拒对生活的简化,尽可能复原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细节,艺术世界的根基是直觉。

艺术是层层剥离掉符号世界所赋予的意识形态,深入到线条与空间,色彩与空白,光明与黑暗的极其细微之处去感觉。如同婴儿:所见皆色却不知何物,所听皆声却不知何意,不去追求什么劳什子的智慧,不去思考什么没出路的真理,那一刻只有你和你的感觉,这就是真理本身。

因此艺术家不需要任何符号,技巧,逻辑或是经验,他所做的就是向那个虫洞的深处行,像逐步脱离地球引力那样挣脱出符号的世界,漂浮于直觉的太空中。忘的越干净,画的越美好。不思考,不判断,不去试图用逻辑解释或分析,只是服从于感官的冲动,服从于直觉的流动,这一切都不需要定义,不需要名称和理论,因为艺术的表达不是清晰的,线性的,而只是去跟随那个模糊、庞大而又完美的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世界的灵魂,就是神。任何符号都是对它的玷污和束缚,你只有单纯而虔诚的,极尽所能的去接近它,才会感受到它是多么简单又多么神秘,你像一个盲人重见天日,对此你只能惊奇,只能卑微,只能哑口无言。

去观察,让过往在你心中熄灭。

去感觉,让经验在你脑中止息。

去看见,让世界在你眼中鲜活如初。

不知黑白,不辨善恶,不晓美丑。每一个画面都是一片深海,每一次作画都是一次潜水,让你的眼睛带着你的手去忠实的记录下每一个线条的流动,每一束光影的明灭,跟随它们,一直到达这片海洋的幽微深细之处,这就是艺术。

画不好的原因之三,是因为没有注意到物体在画面上的正确比例;

画不好的原因还有更多,比如,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所有的画面最终都是呈现在眼里,所以,眼睛里的真实性在绘画里面,比其他认知的真实性更有感染力。

理解了这些,你根本不用知道什么透视原理,就可以画出很好的透视效果!

你需要的不是埋头苦练,只是需要重获一种观点或视角。

第五篇:《像德国人那样严谨》读后感

读《像德国人那样严谨》有感

日常生活中,德国的产品质量好是大家公认的,可是拥有五千年优秀文明的我们为什么造不出这么实用、耐用甚至是经典的产品?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像德国人那样严谨》,心中的疑问也渐渐消除了…

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找到作风严谨的人不难,可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这样风格的人,我认为也只有德国。这篇文章讲了在德国问路,他们会给你讲到精确到几百米在第几个路口往哪转;德国的建筑在87年后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了还会提醒用户注意修缮和安全;高速公路上,不论堵车有多远,依然秩序井然;还有就是以精美、可靠、耐用而闻名的奔驰车。看到这些,反观我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当别人向我们问路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像德国人那样精确到米吗?我们的产品质量呢?路旁的建筑工地一片热火朝天,可是我们的建筑实际使用年限有多长?我们的百年建筑又有多少呢?在堵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是秩序井然?

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不管再好的产品,终究是由人来创造的;而德国人严谨的态度也决定了德国产品质量的可靠,当然,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相反这更能让我们看到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质检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做每一项检验,只有这样,我们厂的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我们厂的经济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同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像德国人对待事情那样严谨的态度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建筑也会是百年建筑,我们的产品也是可靠质量的代名词,我们的交通也是秩序井然,那时,才能说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邸玲

2012年2月14日

下载《教育像什么》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像什么》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像唐骏那样》读后感

    《像唐骏那样》读后感 唐骏,打工皇帝,万人景仰的偶像。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像唐骏那样》,合上书本,脑子却仿佛还生活在唐骏的世界里,心里延续着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觉有好多话......

    像阳光一样透明读后感

    篇一:《像阳光一样透明》读后感老师要求我们读《像阳光一样透明》这本书,读了以后有些感受,下面就是我的读后感:看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触,比如说《世界上最特别的颜色》,里面的“姐......

    像冠军一样教学读后感大全

    像冠军一样教学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像冠军一样教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像蔷薇一样锋利》读后感(范文大全)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像蔷薇一样锋利》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像铁人一样工作读后感

    像铁人一样工作读后感 我阅读《像铁人一样工作》这本书时,在深深的感动之余,带给我的还有启迪。这本书像良师益友一样教我如何做人,使我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做好一名石油工人。......

    《像雄鹰一样与众不同》读后感

    像雄鹰一样与众不同,由字面意思理解,可以这样认为,做事须有自己的特色,作为一名服务行业的我们能否像维利一样,根据顾客的建议不断地更新改革,建立与客户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像雄......

    像铁人一样工作读后感

    我阅读《像铁人一样工作》这本书时,在深深的感动之余,带给我的还有启迪。这本书像良师益友一样教我如何做人,使我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做好一名石油工人。在企业竞争日趋全球化、......

    《像孩子那么宽容》读后感

    看了江冰老师写的《像孩子那么宽容》,心里深有感触,是呀,孩子对老师是那样信任与宽容,我们怎么不能以同样的宽容去对待他们呢?通过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上星期我在4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