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著,坚守》读后感1
读《执著*坚守》一书有感
张鸿菊
正确与科学的办学思想,必须是在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有正确的理解、领会,并联系具体的教育实际、学校实际来确定的符合学校发展的、并能够引导学校形成良性循环的办学思想。在张长谦看来,人本原则是一名合格的校长必须具有的办学思想。因为,学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内在积极因寨的调动和激发等方式,使全体师生在政治觉悟、道德标准和认识水平等方面呈现出最佳状态,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工作和学习,从而形成敬业、进取的团队精神。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学校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精神需求等诸多人本因素的制约。”多年来的学校管理让张长谦深深的感受到,一所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于使广大教职工从不自主的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主人。因此,高度重视、细致妥善地协调解决和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正常精神需求,积极营造一个良好、融洽的内部关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往往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所学校要全面提高办学的效益和质量,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科学教育观。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指导学校管理,加强教育科研,探索教育规律,使教育教学走上科学的轨道。
张长谦倡导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观,但前提是必须要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有效兼融,“人本原则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与培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都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个性是人们的世界观、现实态度、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的集合体现,它既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差别性的一面,我们应当使每个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能显现出五彩续纷的独特色彩。这样,才会使每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但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加以培养。”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观是在本世纪教育发展中起重要导向作用的。这种教育观的本来意义是突出社会的价值和社会对人的意义,把人看成依赖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对此,张长谦指出,“它与人本位教育观共同构成了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认识。因为,社会本位论者强调教育的社会化过程,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并认为教育出发点是社会;个人本位论者强调教育的个性化过程,主张教育应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并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个人。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教育是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高度统一的双向过程。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举措中,我们应坚持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一个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其重要标准是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而整体水平又是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共振和和谐组合。一般地说,一大批高素质学生的涌现离开了整体的高水平发展是不现实的。这就是说,整体的高水平发展是个体充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样,如果没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也难以不断提高。因此,在教育策略上素质教育既要着眼于整体发展,也要立足于个体成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起明确的成才意识和承担社会义务的责任感。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学会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发展
学生健康向上的个体品格和兴趣特长,力戒平均、平庸发展,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自觉自立的性格品质,不间断地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促进成功。而这,正是张长谦的教育观。
无为与有为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它蕴涵着三个概念:有为、无为、无不为。在张长谦看来,无为而治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学校管理如果能借鉴无为而治,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创新,“有为是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是做具体的事;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因为无为遵循规律,因而达到无不为。学校管理只有严格按规律之道行事,才能在管理者的无为管理下实现师生员工的有为,才能让大家围绕管理者的工作动起来,由无为达到无不为。”
学校管理要想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就必须在学校管理规律指导下构建学校管理文化,形成科学、高效的学校运行机制。一所好的学校需要有好的校长,更需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个好的学校管理文化结构。因为,如果没有优化的学校运行机制,管理者则会陷入事务堆而难以自拔,就难以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学校管理的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要知人善用,注重协调,“用已智启动众智,用已力发挥众力”,按照层级领导原则,把部下的能力、性格、气质、特长这些个体差异,与各项学校工作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合理安排,让其优势互补,形成一股合力。同时,管理者还必须做到修身养德:既要有宽容的度量,又要严于律己,更要懂得心理位置互换,经常把自己置于师生员工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思考问题。看似苛刻,但是学校管理者只有当好师生员工的表率,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增强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得到师生员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为而治不仅是管理艺术的高层次,也是管理者道德品行的高境界。实际上,学校管理者豁达开朗的心胸、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可以起到凝心、凝情、凝力的作用,还可以使师生员工心甘情愿地团结在其周围,从而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校管理文化氛围。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在现代职业学校,教职员工们很少看到学校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简单地发号施令。同时,他们感受最多的是作为一校之长的张长谦总是用自己的智慧、人格和胸怀在默默地感
第二篇:坚守读后感
《坚守》读后感
《坚守》这本书详细描述了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黄业珍从教近三十年的事迹。她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诠释着人民教师的深刻内涵。她用爱心播种希望,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我细细品读了《坚守》模范事迹,我被书中的主人公——黄业珍老师深深地震撼着。作为一名坚守在大山深处28年的偏远山区教师,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是面对家庭和人生的一系列变故,她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谱写了忠诚、坚韧、感人的乐章。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和光辉,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无忠诚和热爱。
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005年6月的一天,她体弱多病的母亲去世,送走母亲当天下午,不懂事的十几岁的儿子不幸溺水死亡,但她忍住悲痛,没有向领导请假,没有耽误教学工作。痛失爱子,其爱人精神病再次复发,不得不入精神病院治疗一段时间,尽管未愈,但由于经济困难,只得出院回家,为了不影响工作,把爱人带在身边照顾。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我思绪起伏,她以事业为重的事迹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深深地体会到黄老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值得我学习和深思,同时也为我们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高兴。
她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在教学中,她努力学习,刻苦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历年来,她一直担任复式教学工作,工作任务重,但她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教学成绩显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像黄业珍老师那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她倾注真情,关爱学生。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黄业珍老师把关心爱护学生当作天职。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细心照料,确保每个学生能够顺利安心读书。在她的工作中,学生有病,领着打针买药,雨天为路远的学生煮饭是常有的事儿。她多年如一日,背护腿有残疾的学生宁小龙上下学,刮风下雨,护送学生过桥。同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人民教师的我,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黄老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做好本职工作。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向黄业珍老师一样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 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篇二:《坚守》读后感
关于《坚守》的读后感
《坚守》详细描述了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女教师黄业珍从教近三十年的事迹。黄业珍老师的坚守精神、奉献精神、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都深深地震憾着我、触动着我。
换页珍老师志坚情深。黄业珍老师18岁从父亲手里接过教鞭,走上讲台,在一个穷山恶水的教学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六麻镇上合村水表分校,开始了无怨无悔的育人生涯,成为一个四“代”教师——代父从教、代课教师、代理家长、校产代管员。这是一所距镇政府所在地有16公里,是全镇最边远的、交通最不便的学校。学校非常简陋,是一排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砖瓦房,两间教室,三间小房子,且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学校已经显得相当陈旧。学校前后都是一片小田野,一眼望过去,与普通的民居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在这样一所简陋的学校里,黄业珍老师倾尽所有的心血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她立志在深山、边远、艰苦的地方扎根任教。其志之坚,其情至深。这是我们从教人员应该学习的地方,学习黄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气概。
黄业珍老师有着坚强的精神。黄业珍老师曾经有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原本可以夫妻恩爱度日,家庭和睦,孝老爱幼地生活。谁知道,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她的宁静:丈夫患病、母亲去世、儿子溺亡、丈夫精神病崩溃性复发。这三个恶梦同时袭到柔弱的黄业珍老师的肩上,她的人生天空一下子变得一片灰暗。天不应,地无声,黄业珍老师只能默默饱受着着悲惨灾难的煎熬。面对这样的现实,黄业珍只有默默地接受。此外,料理完后事,黄业珍擦干眼泪,又踏进了学校,艰难地挺立在三尺讲台之上,因为那里不能没有老师。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黄老师的坚强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黄业珍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着无限忠诚之心。“只要我在讲台一天,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的“一路坚持,带夫从教,一个都不能少,五星红旗,无怨无悔”,让作为教师的我自感不如。试想,如我有了这种忠诚之志,难道我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吗?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一座大山,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群孩子,这就是水表分校的 写照,这就是黄业珍老师的全部。黄业珍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黄教师为榜样,学习她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篇三:读《坚守》有感
读《坚守》有感 拿起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坚守》。因为作为一名站在一线的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了坚守讲台,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读之前,我联想到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承载着春蚕、红烛传统美德的老教师的形象,想到了老师的艰辛与奉献,要不然何谈“坚守”呢?细读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黄业珍老师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她把任何困难当作一种品尝。
可细细读着黄业珍老师——一个坚守讲台几十年的教师的一些读后感,一些评论,一些看法,有美学的,有哲学的,也有文艺理论方面的,读书、教书、写书,将自己一生真实的感受、随想、娓娓道来。我没有找到坚守讲台的艰辛,相反体会到了一个教育者的快乐——为“能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而快乐。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活着是为了阅读”也行。黄老师说:“我们教书的人,多读书,时刻不停地读书,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常识性的真理。”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读书首先看作是自我修养之事,看作是为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甚至是愉悦自己的事。只有在自己提高了修养之后,行有余力,才能去提高、充实、满足和愉悦别人。黄老师不仅为能读书而快乐着,她更为能“说自己喜欢说的话”而快乐。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工作要经常说,对学生说,对家长说、对同事说,其中对学生的说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对学生说什么呢?说参考书上的陈言套话?说辅导材料上的标准答案?不,我们要说的是自己的读书心得,说肺腑之言。正如黄老先生所说,“教师只有说自己心里的真话,才能换得学生的心里话,才能引导学生与书本上的作者对话,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从书中感受快乐,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了书之后能想,想了之后能讲,讲了之后能写,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这就是幸福”。黄老师的确很幸福,也很快乐。她站在讲
台上说“自己喜欢的话”,说“真话”,说“心里话”,怎么能不快乐呢?这样快乐的“坚守”,怎么是“艰守”呢?
所以,永远记住了黄业珍老师的一句话: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之中。我现在才真切地体会到:读书是幸福的。如果我们超越功利,跨越世俗,不问结果,追求真知,读书的趣味就会伴我们终生,我们也就拥有平和的心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但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像黄老师一样,摆脱浮躁的心境,静心读书,坚守讲台,坚守属于自己的岗位。篇四:学习《坚守》读后感
学习《坚守》读后感 细细品读了《坚守》模范事迹,我被她深深地震撼着。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黄业珍老师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思绪起伏,深深地体会到十佳教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事迹值得学习和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为我们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高兴。同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人民教师的我,自己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更加理解和实践。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她的青春和热血。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二十年以校为家,又十年以家为校,自身遭罪、自家受累,她全然不在乎!为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她奋勇向前!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
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 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
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
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对照黄老师的事迹,我们的许多教师实在有太多的差距。我们现在的教师没有年代的制约,只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她为教育失去 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
这样的先进事迹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 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成为一个好老师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虽然近十几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曾经忘乎所以的工作,从中也失去了很多,虽然我一直教育在第一线上,可我却显得那么渺小看到这样的事迹我的一切都不叫苦,不叫累。我想,每个人只有从工作当中,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下去,做一个最好的教师。
第三篇:《坚守》读后感
关于《坚守》的读后感
《坚守》详细描述了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女教师黄业珍从教近三十年的事迹。黄业珍老师的坚守精神、奉献精神、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都深深地震憾着我、触动着我。
换页珍老师志坚情深。黄业珍老师18岁从父亲手里接过教鞭,走上讲台,在一个穷山恶水的教学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六麻镇上合村水表分校,开始了无怨无悔的育人生涯,成为一个四“代”教师——代父从教、代课教师、代理家长、校产代管员。这是一所距镇政府所在地有16公里,是全镇最边远的、交通最不便的学校。学校非常简陋,是一排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砖瓦房,两间教室,三间小房子,且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学校已经显得相当陈旧。学校前后都是一片小田野,一眼望过去,与普通的民居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在这样一所简陋的学校里,黄业珍老师倾尽所有的心血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她立志在深山、边远、艰苦的地方扎根任教。其志之坚,其情至深。这是我们从教人员应该学习的地方,学习黄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气概。
黄业珍老师有着坚强的精神。黄业珍老师曾经有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原本可以夫妻恩爱度日,家庭和睦,孝老爱幼地生活。谁知道,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她的宁静:丈夫患病、母亲去世、儿子溺亡、丈夫精神病崩溃性复发。这三个恶梦同时袭到柔弱的黄业珍老师的肩上,她的人生天空一下子变得一片灰暗。天不应,地无声,黄业珍老师只能默默饱受着着悲惨灾难的煎熬。面对这样的现实,黄业珍只有默默地接受。此外,料理完后事,黄业珍擦干眼泪,又踏进了学校,艰难地挺立在三尺讲台之上,因为那里不能没有老师。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黄老师的坚强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黄业珍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着无限忠诚之心。“只要我在讲台一天,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的“一路坚持,带夫从教,一个都不能少,五星红旗,无怨无悔”,让作为教师的我自感不如。试想,如我有了这种忠诚之志,难道我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吗?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
一座大山,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群孩子,这就是水表分校的写照,这就是黄业珍老师的全部。黄业珍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黄教师为榜样,学习她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第四篇:学习《坚守》读后感
学习《坚守》读后感
细细品读了《坚守》模范事迹,我被她深深地震撼着。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黄业珍老师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思绪起伏,深深地体会到十佳教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事迹值得学习和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为我们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高兴。同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人民教师的我,自己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更加理解和实践。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她的青春和热血。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二十年以校为家,又十年以家为校,自身遭罪、自家受累,她全然不在乎!为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她奋勇向前!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
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
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
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
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对照黄老师的事迹,我们的许多教师实在有太多的差距。我们现在的教师没有年代的制约,只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
这样的先进事迹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
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成为一个好老师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虽然近十几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曾经忘乎所以的工作,从中也失去了很多,虽然我一直教育在第一线上,可我却显得那么渺小看到这样的事迹我的一切都不叫苦,不叫累。我想,每个人只有从工作当中,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下去,做一个最好的教师。
第五篇:坚守底线读后感
坚守底线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仔细浏览《坚守底线》这本书,对其从丰富的人生经历提炼出的做人做事理念而感到心灵上的触动;同时也让我对儒教文化圈的邻国日本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众所周知,儒学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日本。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在教育主导思想由欧化主义向“儒教”主义转化,突出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孔子思想,并与现代化相结合,实践出今天的日本国强民富、社会安定、人民康乐长寿,国情国体充满东方浓厚特色。期间日本著名思想家元田永孚反对专尚西学而轻视儒学,专尚智识才气而轻视道德仁义,主张以儒教思想作为教育主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尽管首相更换频繁,但继续弘扬传统宗教与文化,不受外来极左极右势力冲击、分化和分裂,以及意识形态的困扰,也从未引进外来势力打自己,所以人民团结爱国。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用儒家思想得出来的最佳成果。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仿佛一夜之间苦大仇深的民众被卷入了全民经商、下海的潮流,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股又一股“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有钱代表一切”、“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汹涌而来,席卷整个社会。经济利益的竞争和追逐也造成了传统道德的破坏,一些民众包括企业家群体的心态表现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甚至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也因此出现大量弄虚作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价格炒作、以权谋私、内幕交易、为富不仁等不良现象。在社会精英群体中,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充斥着全盘西化的思潮,同时妖魔化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和推崇西方各个领域的管理思想和体系,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几乎全盘否定,视中华文化(其中包含儒学)为保守、传统、腐朽的根源。企业界也存在盲目地信任、推崇西方经营管理模式和体系,几乎很少宣扬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精粹。
在这种社会发展大背景下,阅读稻盛和夫的《坚守底线》,领会其中的思想和哲学,难免唏嘘不已;因为其中的思想本质和根源无疑一脉相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特别是阳明儒学。在当代,日本的儒学已经融入日本人的思
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态可以用“日用而不知”来概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思想文化史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家骅在 《儒家思想与日本现代化》 一书中充分肯定了儒学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中特别是阳明儒学思想对日本近现代发展包括企业发展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动力。
阳明儒学,简称阳明学,是有“大明名儒”之誉的明朝大儒王阳明开创,不仅指导自己一生“立言、立功、立德”取得辉煌成就,也在哲学、教育、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强音。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世人以阳明为其号,是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生活在社会危机四伏的明朝中期,痛感官方哲学--朱子理学因其思想僵化而无法通过规范社会道德来挽救社会危机,故继承、发展了南宋大儒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提出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说以及“致良知”论,创立了体系完备的阳明儒学(亦称“阳明心学”、“王学”等)。其学说克服了朱熹理论中所存在的天理的外在强制性的理论缺陷,将“天理”移入“人心”,强调“天理”一旦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意识即能有效地规范主体人的行为,使之弃恶趋善,从而为解决明朝的道德崩溃和社会危机开出了一剂猛药。阳明儒学的历史贡献突出表现在对儒学的传承与创化发展,而并不是全盘继承孔儒之学。阳明儒学主要思想及特点:“一个实质、一个核心、四点精要、三大特色”。
阳明儒学的实质就是新“心学。阳明儒学实质上是在扬弃朱子学、发展陆子心学,重建心学,复兴心学,形成新“心学”的过程。阳明儒学讲学宗旨即“四句教”:“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儒学的核心是良知之教。“良知之教”为阳明学术之魂、之精髓。刘宗周在《传习录》之序中高度评价,“良知之教,如日中天”。
阳明儒学的四点精要,是构成其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一、“心即理”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事、心外之理乎?„„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故我说个‘心即理’,便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功夫,不去袭义于外,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第二、“知行合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有知在”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第三、“致良知”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门教人第一义”“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第四、“万物一体之仁”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 “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
阳明儒学的三大特色,即传教性、务实性、平民性。传教性:讲习、宣讲、传播、教化功能性强,是阳明学的最大特色。务实性:经世致用性强,大至精英匡时救弊,中至贤士立身行道,小到百姓日常生活,无不有指导意义、启迪作用。平民性:把儒学从神圣的殿堂拉回到民间,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平易化,成为平民儒学、大众儒学。
阳明儒学深刻影响中国、邻邦及东亚数百年近现代历史发展,其中对日本影响最大。阳明儒学早于明朝中后期便已传入日本,更于明治维新时期发展为显学,并成为明治时期日本志士仁人推倒幕府、变法图新、实现国家自强自立的理论工具和重要思想武器,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企业家,乃至整个日本社会。在日本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阳明儒学又转化为工商业精英的经营哲学,成就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京都论坛事务局局长矢崎胜彦多年研究“阳明儒学”而作的《良知之道》一书,正是在企业经营中参悟阳明儒学文化,用阳明“心学”来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在日本企业界中的阳明儒学忠实信徒有:
岩崎弥太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老牌工业企业--三菱重工的创立者;涩泽栄一,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创立者;松下幸之助,世界500强,日本松下公司的创立人;稻盛和夫。世界500强,日本京瓷、第二电电公司创始人等等。因此,在《坚守底线》中可以看到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里面到处是阳明儒学的影子,尤其是“良知”。比如稻盛和夫说,要判断某件事是不是有道理,不能只看其是不是符合逻辑,还应当看它是不是符合人类的道德标准,要思考其与人类价值的相关程度。
因此,在当前这样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在培训学院本职工作中,归本溯源,重视和宣导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尤其是阳明儒学,对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思想观念的提高、胜任能力提升,都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