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著(09.06.21)
执著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面对一片黑暗时,是执著重新点亮了我心中的希望,振作起来,追逐梦想。
“ 我又算错数了!”我拿着刚发下来的考试卷起的大吼大叫,将试卷的一角都捏碎了。这是我第几次算错数了?我为什么就总犯小错误?我到底还能不能改掉它了?我自己心里也没了底。
上体育课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操场上百无聊赖地溜达,天空中太阳被几片云严严实实地挡住,透不出一丝阳光;我的心中也像被罩上了几层云。忽然,一点葱茏闯入视线。我走上前,蹲在下水井旁。依稀可以看到,破破烂烂的垃圾中,有一株野草一样的植物插在其中,细弱的梗蔫蔫地耷拉着,叶子上抹着病态的绿。我甚至不能确定那是人丢进去的,还是正在生长的一株不起眼的植物。我不屑地站起身走了,心想:就你也能活下去吗!
这次的考试对我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我决定仍不放弃。我依旧认认真真、激情百倍地学着,但不久却又迎来了一场噩梦。
又是一次考试后,我用颤抖的手拿着卷子扫了一眼后,无声无息地跌坐在座位上。我紧紧地闭上双眼,我想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无论我怎样苦苦地挣扎、细细地做题,可都仍是算错!我无助的眼睛瞟向窗外,心里打了个寒噤。
放了学,我低垂着头收拾书包,默默地走出教学楼。与上次的我相比,这次我没了那么多的斗志和豪情。现在看来我的梦想不过是空中楼阁,我永远也不会实现它了……我,打算放弃了。
我重重地叹了口气,漫无目的地在操场上闲走,猛然间又看到了上次的那株小植物。令我吃惊的是,那小不点居然长高了!也长得茂盛些了,它浓绿的叶子舒展开来,显得亭亭玉立。在这个黑暗而肮脏的地方,一个小生命居然创造了一个奇迹!它的处境虽然恶劣,但它不放弃生的机会,执着地追寻着阳光和生命。
我望着这个奇迹,心里忽然涌起感动。生活中可怕的并不是有多少苦难,可怕的是在苦难面前不能继续拥有执著的信念。小草正是靠着这般执著,才经受住了黑暗、肮脏和风雨的磨难啊!
想到这儿,我坚定地微笑着,站起身来,向远方走去。执著的力量推动着我重振旗鼓、重整河山!在我几欲放弃的时候,是执著赋予了我追逐的力量,让我拭去迷茫,勇敢地飞向梦想的远方。
第二篇:有关执著的材料和作文
有关“执著”的材料和作文
补充论据 :
执著的故事不老。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执著的人物不死。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东渡扶桑的鉴真。保卫滇池28年的斗士张正祥。
执著的佳句不朽。咬定青山不放松;百折千磨志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补充解释:
面壁静修的达摩: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程门立雪的杨时故事说的是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3、张正祥:58岁,普通农民,从1980年起至今,守卫滇池28年。个性言语:谁敢破坏滇池,我就和谁拼命。28年如一日,张正祥始终为保卫滇池而战,为此,他多次遭人暗算弄得一身伤残、妻离子散;他散尽百万家财,如今倒欠下数十万元的债务。
例文1执著成就人生
蜜蜂因为执著,所以成就了一份甜蜜。蚂蚁因为执著,寻找到了一份快乐。耕牛因为执著成为了人们勤劳的助手。人生需要执著,执着成就人生。
执著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你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给你巨大的力量。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凭借着自己内心的一份执著,跨过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世界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科学实验。一生发明多种专利,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内心对科学的那种执著追求。在爱迪生发明灯泡时,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换了多少种灯丝,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做了多少次危险的试验。才换回来一份伟大的成功。为世界点上了一盏永久不灭的灯。因为爱迪生凭借着这份执著,在科学的道路上拼出一条血路,所以他获得了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的称号。如果他没有执著的追求下去,我想也就不会有今天城市的繁华,人们依然在黑暗中摸索。
执著是支撑我们精神世界的支柱。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为了让中国人民摆脱饥饿这份执著的理想,他毅然踏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1
当时,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做了许多试验培育新品种,以获得高产。但是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袁隆平却一人坚持这份信念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历经成百上千试验的失败后。终于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因为袁隆平执着的相信他的那个梦想一定实现。因此,他用执著和勤奋获得了成功。
坎坷的道路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无情的风雨会消磨我们的意志。然而,只要我们内心深处那一盏灯不灭——执著。只要我们还拥有梦想,就会看到曙光,看到希望。即使前方的风再大,浪再急,也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因为执著,给我们激情,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让我们微笑着迎接晨曦,面对夕阳。
没有了执著,乌云会遮住和煦的阳光,生命也会黯然迷茫。我们可以失去一切,却不能失去执著。因为人生需要执著,执著为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给我们无穷的力量,让我们走向成功。
例文2执着精神依然在微微小草枯黄了,但她承受了游人的践踏,执着生长的精神依然在;绚丽牡丹凋谢了,但她面对风吹雨打,执着开放的精神依然在;白杨忍受着高温与干旱,执着位立边疆的精神依然在……这些大自然的天使们,经历了无数次四季更替,纵使她们的身躯早已与土地融为一体,但他们的执着精神依然在!有些人死了,但他们依然活着。的确,物质的消失并不代表了精神的消弭,我相信执着精神依然在!
肉体消逝了,执着精神依然在。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执着的去探索人生,开创了美好的未来。李时珍跋山涉水,勇尝百草,用一部《本草纲目》向我们注释了他的执着。薄松龄坐于门前,搜集故事,用一本《聊斋志异》向我们讲述了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这些伟大的人或许并非智力超常,但他们那份执着,那份坚毅却在人生字典中熠熠生辉!即使他们已去世,但他们执着的精神仍在鞭策我们前行!
时代变迁了,执着精神依然在。回想老一代革命家的执着精神,我至今都会为之一振,长征路上,那份严寒,那种饥饿吞噬红军的肉体,但他们并没放弃,“潇洒走一回”,他们深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他们执著,他们拼搏造就了二万五千里的时代传奇!即使那段往事已经过去,现在的我们也不可能去复制那段旅程,但红军执着的精神依然在。他鼓舞着新时代的青年们坚持自己的目标,执着探求,去迎接胜利!
灾难过去了,执着精神依然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一大批勇士,他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救出伤员的机会,他们执着,坚韧,用双手点亮了生命之灯,用汗水浇灌了希望的花朵。时隔两年,玉树地区再次遭受毁灭性灾难,但救援军队并不慌忙,他们高喊着“执著”的圣歌,拼搏救人,坚信“玉树不倒”。
时至今日,这过往的执着精神依然在影响着我们,他就像那绵延不绝的黄河之水,从古流淌到了今天,从未消失过,依然哺育着今天的人们。
小草用自己的一点点新绿去装点山水,那是执着;爬山虎用自己攀援的智慧点染楼群,那是执着;白杨参天耸立,直指苍穹,那是执着……
即使往事已成为过眼云烟,那闪耀的红星—“执著”依然在我们头顶上绽放光芒!
例文3争渡,争渡,执着人生何处
要嫁就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以血泪之殇纪念千年的执着,创造跨越数亿光年的美丽。——题记
执着恬淡,创造一份悠然.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堪用千年的时光,照着蟾宫清辉,来细读它的刻度.多少个朝代的更迭,多少次历史的巨变,不曾耗损你的毫许执着,只一袭布衣,一叶扁舟,洋洋洒洒,揣一怀淡淡的悦然,顺着平平仄仄的江风,奔向你的南山脚下.留下彭泽县到桃花源遥远的一程,引无数痴者醉者循着浩浩荡荡的菊海醇香赶来,却不曾破译你的任何密码,只一群群醉倒在俨然屋舍桑柳深巷中.不愿在乌纱织就的樊笼里勾心斗角,你的执着有那半亩田园,半结短褐,半轮皓月来鉴,来颂,以一份莫之夭阏的悠然态势于历史的史册中不死,创造隐者的巨擘翘楚.执着科学,创造一份永恒
世人会感叹,有种精神会永恒,那就是科学的执着.世人会赞叹,有种容颜会永恒,盛开在人类前进的途中,永不凋谢,那就是玛丽.居里.局促在小小的实验室,却能斗室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探索人类未知的元素,何曾被盛名宠坏,何曾耽于形而以售其貌?即使是射线又何妨?杀得死一只只细胞,却杀不死你执着的信念与追求.你理智地奋战在实验桌前,将生命耗到最后,将科学的探索坚持到最后,然后化作一颗最亮的明星,闪烁在科学的茫茫天宇......虽然如今,一代代的青年只能通过一幅幅挂画来瞻仰你的伟大与强悍,但那份执着的力量将永恒......执着博爱,创造一份和平
当你伸手接过诺贝尔和平奖沉甸甸的奖杯,你的眼中有晶莹的泪花透出屡屡不安.特雷莎修女,一只美丽的奖杯和百万美金又何曾度量你的满腔博爱?你只是用你的一生执着地奋战着践行着人类的尊严,在国与国之间搭载了一条无形的和平桥梁,从此天堑变通途.在你的面前,贫穷的,富裕的,高贵的,卑微的,都有着同样的尊严与权利,生命的脆弱在你的手下得到了最好的抚慰与关怀.爱的天使,人类的良心,执着的为爱而战,创造一份和平给生命当礼物.执着,在外面看来是一种强悍的力量,从内心看来是一种无比智慧的秩序.执着坚守于空间是气势,坚守于时间则是永恒的韵味.争渡争渡,执着一生,光焰无数。
例文4执着与变通
生活中的事物不会总是一尘不变的,当执着“行到水穷处”时,就需要“坐看云起”时的变通;当执着“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就需要“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变通。
在学习时,我们要学会该变通时就变通,该执着时就执着,在执着中学会变通,让变通来实现执着。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遥想当年韩信,拜将台封帅,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金戈铁马,横扫千军,与当年受胯下之辱的街头少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能够得到这一切正是因为在众人盲目相信项羽的时候他看清了局势,灵活变通,终于成就了刘汉的八百年天下!如果韩信是一个愚昧固守,一味“执着”的人,致死他也只能做一个项营里的小军官,我们又怎能惊叹于背水一战的奇迹,我们又怎能领略到十面埋伏的神话呢?而范增“亚父”,他就是执着有余,变通不足,他的智慧为他赢得了“智囊”的美称,却不能使他适时变通,后人尊重他的忠诚,但仍不免感到惋惜,凭他的聪明才智,范增完全可以在战争时代翻手成云,覆手化雨,然而他执着于项氏对他的情谊,明知道项羽不具备称王的才干,可范增依
然为项氏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可他的结局呢?鸿门外,空叹:“竖子不足与谋”,彭城路,一付忠心化为冤魂!
同样的时代,同样身为才干。韩信是开国功臣,位尊齐王;范增却落得个被主猜疑,病死归路的下场。一成一败,都是与变通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善于变通的人才能的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变通使执着更具成效: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最后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回归,实现祖国的最终的统一。
如果爱迪生实验了九百多次放弃了电灯的发明,那么人类历史还要在烛光中摸索;如果开普勒计算了近十年,验近了十个假设的错误后放弃了,那么人们也许还要晚半个世纪看破星星的秘语。是执着造就了他们的成功。然而如果伽利略不能打破常规,及时变通,就不会发现单摆定律;如果戴维不能突破常规,灵活转变,就不会发现碱金属。是变通让他们成功。
执着是《孙子兵法》“以不变应万变”的冷静,变通是《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朋友,让我们以执着为桅,以变通为帆,满载着理想与抱负向成功的彼岸航行。
例文5执着的美丽
渔夫的故事无疑是一个悲剧。原因之一是他的不切实际,原因之二是他的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于是,在浩瀚的大海面前,渔夫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直到死去。
我们姑且不论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从其独立的过程来看,我认为,渔夫的执着,也是一种美丽。
有人认为正是执着才导致了渔夫的失败。其实,执着的原因可能错: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甚至错误的目标去苦苦奋斗;执着的条件也可能错:为了实现理想而不顾其与现实的差距。然而,执着本身,是没有错的。
执着是一种精神,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恒心,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执着又是一种行动,是“精卫填海”式的坚持,是“夸父逐日”式的追求。
如此看来,渔夫又有何错?你可以嘲笑他的愚蠢,也可以嘲笑他的迂腐,你甚至还可以嘲笑他的理想,但你却决不能嘲笑一个理想者和一个执着的人!尽管理想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执着把它变成一出悲剧,但是执着却永远是美丽的,而且美丽因为悲剧而悲壮。
不能说渔夫是英雄,可是英雄往往出于悲剧,而悲剧也往往源于执着。执着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但成功往往意味着执着的终结。这种执着或许给人喜悦,但不是震撼。可是失败却往往让英雄更加执着,直到死去。于是,有了生命的衬托,这种执着才会给人一种震撼,一种美丽,一种悲壮。于是,英雄因为执着而伟大,执着因为英雄而美丽。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难道他们真的没有想过:日是无穷远的,海是无穷深的吗?不!他们一定想过。可是这种念头比起他们的理想,又何足道?因为他们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执着比成功更美丽!这不正和现代的奥林匹克精神一致吗:只要参与,就是成功;只要坚持,就是胜利。其实,夸父、精卫和渔夫有其相似之处:理想本身都不切实际,在追求理想时亦无视其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于是迎接他们的只有失败。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苛求渔夫?
从独立的过程来看,我不得不承认渔夫是美丽的,因为执着。然而,这不等于我们要仿效他,毕竟,这是一出悲剧。
第三篇:执著铸就辉煌
执著铸就辉煌
我,1999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2010年以来担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曾多次获“师德先进个人”、“模范、优秀教师”称号,优质课和论文多次获省、县、市级奖项。参加了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和多次的市、县级重点课题研究,目前是安庄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十几载的春华秋实,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自己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学时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工作14年来,我始终以老师的这句话为座右铭,坚定正确的政治目标,注重品德修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职尽责,从不迟到早退,对工作总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听从校领导的安排,团结和帮助同事,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010年担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以来,又勇挑重担,担任了少先队和班主任工作。注重培养班队干部,共同管理班级,塑造良好班风校风。面向全体学生,以爱浇灌花朵,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重视、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通过走访、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家访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架起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
2011年还承担了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琐碎而复杂,经常忙碌到夜深人静。但我从无怨言,默默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在领导的关心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所负责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了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好评,更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
二、精心施教,提高业务
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对待教学工作,我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一丝不苟,14年来,我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量重,在悉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向同仁广泛学习观摩交流,认真研究教学教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和体会,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1、努力做好教学常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教研相长,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参与省、市级课题组研究。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任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
2、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我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2005-2006学安庄镇教研室开展的联片教研工作中,被评为校本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三、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从教14年来,在较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我深知科研将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益处,好的科研成果将会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事半功倍。因此牢固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研究活动(2003年我参加了肥城市重点课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研究、2007年参加了泰安市十一五课题《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研究》的研究、2012年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培训和开发(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教材编写两部,个人校本教材编写两部)。认真撰写课题计划,主动搜集背景资料,及时积累研究成果,撰写教学日志,建立课题资料袋。勤于动笔,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从而增强科研的信心,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思路。
1、教学评比。2004年,参加肥城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荣获二等奖;今年,我又参加了肥城市教学大比武活动,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
2、教育教学论文。十几年来,由于我对文学的酷爱和平时勤奋学习,积极撰写教学经验、心得体会等,我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取得了优异成绩: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同时,本人也有两篇文章在泰安日报上发表,分别是《创新教学方式,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会欣赏孩子》。
我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私奉献。
14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执著的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坚守着农村这片热土,更眷恋着农村的孩子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今后我还会继续投身到教学改革 的大潮中去,奋发努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教育事业这片广袤而神圣的土地上辛勤开垦,精心耕耘,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四篇:作文欣赏那份执著
[作文欣赏那份执著] 一片片麦地仰望着天空,那里有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作文欣赏那份执著。他不会忘记,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也不会忘记,在那个有风有光,有云有雨的天空,他在那里。他住在山间的木屋里,繁华的城市几乎要把他忘记。对着窗子,他只会看见荒凉的山岗、黑色的土地,只会看见美丽苍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带上《圣经》。他说,他跟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他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忘记了自己。但是,他永远都会铭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他永远都会铭记,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他永远都会铭记,因为这些都是他心的伤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静静的愿望。(这一节追忆海子的生。作者熟悉海子的诗歌,熟悉海子的人生,选摘了海子《麦地与诗人》《活在珍贵的人间》《四姐妹》中的诗句,通过麦地等海子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表现了海子执着追寻精神世界的高贵人生以及生命中的苦痛。海子的忘记与铭记为文章增添了厚重感)二月二十六日,他说: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他穿着鞋子走在大地上。这坚实干净的土地,总是护卫着他柔弱的身躯。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这么走着。跨过他曾经写下的横陈于地的骸骨的沙滩,跨过众神死亡的草原,也跨过跑着雪和太阳光芒的麦地,跨过马群,跨过闪电。在两行铁轨间,他躺下去发呆,忘了站起来!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会忘记他,早早地唤他回去。那一夜,世人渐渐发觉他用自己最后的身躯在地上铭刻的诗句。如今,他和他的诗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一节诗意地表现海子的死。引用了海子《思念前生》《秋》《九月》《讯问》中的诗句,诗行中表现出海子对圣洁母爱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海子 忘了站起来,天堂和世人 不会忘记他,巧妙地对比中,诗意地表现出对海子的永远的忆念)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却静静地躺在棺木里发呆,不肯站起来。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坟茔前,而那坟茔像一只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梦里是永远没有天空的,而我抬头却看见了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诗一样的头发盖住了天空,也盖住了我的神州以及世界的土地。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中,我路过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愿他在天堂飞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继续飞翔,我也愿以跨越时空的凝望到达没有天空的天涯,去拥抱永远属于我们的海子。(这一节写我的凭吊与追寻。梦中的寻找,永远的祈愿,沉痛而深情地表现了作者对海子及其诗歌世界的认同与追慕)(2005年四川考生《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点评: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却以他对纯粹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而成为永恒。选择海子为题材,表达对海子及其海子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足见作者和海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本文的成功处主要表现在:
一、意境深远,有厚重感。一方面,作者对海子及其诗作情有独钟,因而善于引用,信手拈来。海子诗歌中的安静、悲伤和执着,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另一方面,作者对永远的海子的深情怀念,对海子诗歌世界的渴望和追寻,使文章有了超越时空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而有厚重的内涵;
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海子是浪漫的,追慕海子的作者也是浪漫的。作者打破了常见的结构模式,运用丰富的想象分小节再现了海子的生、海子的死、海子死后我的凭吊与追慕,节与节之间是跳跃的,也是富于想象的,字里行间巧妙地蕴蓄了自己激越跳荡的情感,隽永而深沉。本文能得高分,与它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是分不开的。作文二:蓦然回首 忘记是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彩车盛礼恭迎管仲的那份宽容; 忘记是秦穆公要群臣摘帽熄灯,不介小隙的那份心胸; 忘记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淡定; 忘记是祁黄羊那举材不避仇,任贤不避亲的那份明理; 忘记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份洒脱; 忘记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份旷达!(排比铺陈,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忘记的境界,既有气势,又丰富了文化内涵)&& 忘记是一种心胸,忘记是一种境界。忘记该忘记的。多一份宽容多一个朋友,多一种忘记多一个世界,中学生作文《作文欣赏那份执著》。当你在学会忘记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言两语剖析忘记的意义)蓦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铭记是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感恩戴德; 铭记是赵孟頫与爱妻患难风雨,不离不弃的那份坚贞; 铭记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份誓言; 铭记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那份忠心; 铭记是李时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那份责任; 铭记是严子陵垂钓富春江边披蓑戴笠的那份固执; 铭记更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份凌云壮志!(再次排比,和上文形成对比,丰富了铭记的内涵。语言精练而有意蕴)&& 铭记是一份警醒,铭记是一种责任。记住该记住的。多一点铭记多一点警醒,多一份铭记多一份成熟。人生许多事,是在铭记中成就,也是在铭记中精彩!(点睛式的议论,由事例而及内涵,意蕴更为丰富)在铭记中,蓦然回首,你已有了认真生活的理由!在忘与不忘之间,多少故事风雨不衰!让我们树立心中的标尺,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踏实与精彩!(总结上文,明确点题,照应忘记与铭记两个侧面,言简意赅)点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材料丰富,行文简洁。其丰富性主要表现在:
一、作者摈弃了烦琐的叙述和议论,连续运用排比句式援引事例,形象地诠释了 忘记与铭记的具体内涵,表现出丰富的积淀。
二、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此外,结构上前后对照,由分而总,语言凝练而有文采,使行文有一种明快流畅之美。此文能得高分,材料的丰富、结构的明快简洁功不可没。作文三: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诗意而有哲理的开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点明主旨)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以东坡、陶潜为例,诠释忘记悲欢之事的明智。流畅的文字中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排比举例,证明铭记的永恒。笔触所及,涵盖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厚重而灵动)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回扣开篇,以人生之船无尽穿梭这一意象蕴蓄深沉的哲理,诗意而耐人寻味)点评:这是一篇诗意而富于哲理的美文。其高明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丰富。从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笔触纵横古今中外,有诗有文,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忘记有铭记。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同角度的挖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是意境深远,有浓烈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诗句,以河喻生命,表现出人生就是在左岸与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无不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辅以充满意蕴和诗意的语言,自然就诗情画意而含蓄隽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内蕴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
第五篇:那些执著的共产党员们
那些执著的共产党员们
《党员》是一部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制作的话剧。围绕油田曾经的两位优秀党员考察新优秀党员候选人――油田企业家郑建国的经过展开,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姜铁仁、辛静、郑建国分别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当代三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出场、话剧在展现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同时,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几十年来不断发展的进步历程。
一
《党员》的剧情定位在油田的特定环境。油田,由于处于国家发展的经济动脉,其生产和生活都有着与普通社会环境所不同的特殊性,所以,其间发生的故事也必然具有特定环境中的特点。
剧中有一段姜铁仁和郑建国回忆当年石油大会战的场景,二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在舞台上表现为众石油工人的合唱。这一情节不但表现出退休石油工人姜铁仁和已经离开钻井一线从商的郑建国两代石油人内心对油田的深厚感情,更是传达出他们所代表的这一群体以石油事业为荣的骄傲、自豪之情。这种共鸣是两个人物在经历过内心矛盾后的释怀与认可,是具有不同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新老两代油田人,内心深处共同的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和执著之情的表露,也是该剧回归主题的一种深化。
在艺术创作上,《党员》是一部着重于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展现主题的作品,它的情节始终围绕着人物进行,塑造出剧中个性鲜明的一个个人物。
二
《党员》一剧中的人物形象,均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信念。在他们心中,生活就是为信仰和信念而奋斗的过程。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其实是三代党员,也可以说是三个历史阶段内具有进步思想的中国民众的缩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党员姜铁仁,与其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执著于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甘愿为集体奉献一切的信念。在那个单纯的年代里,这是一种被引为榜样的主流精神,是笼罩在人身上的耀眼光环,姜铁仁这样的人是生逢其时的时代楷模。当时代的变革开始时,他们已经经历过最辉煌的人生阶段,退出生产一线和生活的经历使他们不再处于社会的风口浪尖,因此,他们虽然对现实,对郑建国这样的风头人物有着不满,但还是宽容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分党员,他们内心所承受的价值观裂变要比上一辈沉重许多,他们必须在思想观念已经完全成熟后无法逃避地接受一次全新的观念转变。就像剧中的辛静,在她刚刚享受到成为油田知名作家所带来的成就感而志得意满之时,在她由于这种成就感而有些颐指气使地想为丈夫规划未来之时,丈夫郑建国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条她根本无法理解的道路。中年女作家身份的设置使辛静身上略带偏激的气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她心目中的理想和信念甚至比姜铁仁还要坚定,并且带有女性的固执,即使让她与大家、与社会一起接受价值观的改变她都会是适应比较慢的人群中的一员。但偏偏她最亲近的人――丈夫郑建国,却是个在思想上有勇气,在行动上有冲劲的时代弄潮儿,因此,她内心的不满更显得符合情理。
郑建国这类思想活跃,勇于尝试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他其实和姜铁仁们一样也是生逢其时的。他所执著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是成功,是不做集体中庸庸碌碌的一员。他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下海试水的人,也是计划社会转为经济社会后首先通过个人奋斗富起来的人群中的一员。他和辛静这一对夫妻思想和理想上的南辕北辙是整个中国社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改革期后,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民众思想的对立。
剧中的辛静由于思想观念的顽固不前,在内心中对富有改革精神的丈夫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理解过程,但她最终醒悟到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是郑建国那样的,能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人,是能够推动社会的车轮不断向前行驶的一群人。从而在戏的结尾部分完成了自己的观念转变。
三
在人物塑造方面,辛静、郑建国、柳思雨三个人物采用了中年(现实中)和青年(二十年前的回忆)两组人物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相呼应表演的形式,诠释了郑建国和辛静夫妇思想观念差异的起源以及郑建国和柳思雨因志同道合而引为事业知己的两组人物关系。几个场景中,中、青年两组的同一对人物被设置为同时出现在舞台。其中被突出的是辛静,现实中的她和回忆中二十年前的她在思想上基本是重合的,从中可以看出人物个性中的执著。她内心中被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驱使的性格是强势的,这在她二十年前因一篇出名的报道而成为油田知名女作家后充分显现出来,实际上,她一直被自己的信念所感动着,始终认为自己是正确和崇高的,而忽视了外界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不听她话而成为商人的丈夫始终带者些许鄙视和怨恨。整部戏的前三分之二部分,充斥着辛静人前(主要是在郑建国以前的师傅姜铁仁面前)人后对丈夫的冷嘲热讽,前后二十年场景的呼应更加强了辛静这个人物身上持之以恒的执著,甚至使人感觉到其性格中带有病态的固执。正因为人物的这种性格被有意无意不断渲染,所以,在倒数第二场辛静和姜铁仁通过与郑建国推心置腹的交谈后终于认可其优秀党员的资格的一场戏中,辛静的转变就显得有些突兀而草率。
另一组被设置为现实与回忆交叠的人物是郑建国和柳思雨,这一组与上组相反,二十年前的他们是由于志同道合走上了共同创业的道路,两个人有着同甘共苦的亲密,而现实中功成名就的他们却疏离了许多。身为女人的柳思雨把青春年华和所有感情(包括爱情)都奉献给了两人共同创办的企业和郑建国本人,在她意识到这种持续了二十年的奉献使自己丢失掉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后,想要靠逃避开始另一种生活,最终却在郑的挽留下继续留在了企业。柳思雨在舞台上只是作为郑建国的事业搭档或助手出现,但依然和整部戏的基调相符合,她同样是执著于理想,但是她的执著是无法与戏中另一女性形象辛静强悍的执著相提并论,所以她的昨天和今天才有些背离,她的人物形象也不被刻意突出。
四
如果拿《党员》的文学本(发表于《戏剧丛刊》2009年第三期)与舞台剧相比较,会看出多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舞台剧削减掉了原剧本中与人物生活情感有关的大量柔性情节。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能为让人物性格更突出,更能充分表现三代优秀党员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二是因为剧本篇幅太长,必须精简。
在文学本中曾经有这样几个情节:
1、二十年前,带着腿伤的郑建国在海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时,遭受人生挫折后想要自杀的柳思雨误以为郑也要自杀而跑来救他,两人因误会而结缘。在误会消除以后,事实上,是郑建国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了意欲轻生的柳思雨,使她义无返顾地开始了与他共同创业的人生历程。
2、剧本中有一段郑建国决绝地从家里拿走身份证,在和柳思雨经历了最初的艰苦创业而日生情愫后,决定回家和辛静摊牌离婚的戏。他在家门外无意中听到了妻子辛静与师傅姜铁仁的对话。这其中,有妻子对他的真挚的关爱和师傅对他腿伤的内心愧疚,还有在不远处一直等着他返回的柳思雨对他的眷恋。上述这两段戏都是郑建国的重头戏,几个人物的感情纠葛于郑建国一人。体现出他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的作用,但最终或许由于舞台演出中所追求中心和主题集中而被更改或删节。
这样一来,剧本中的一号人物――处于争议中的新时期优秀党员的形象郑建国被弱化,同时,和他有着强烈感情纠葛的柳思雨自然也被弱化,全剧的事件没有改变――依然围绕着企业家郑建国是否够格成为新的优秀共产党员来进行。但人物,却集中于有些偏激的辛静,以她的固执和价值观的守旧来阐述只有顺应时代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创造进步价值才是新时期所需要的精神这一主题。但是这种把思想层面的表达过于集中,把感情层面的细节忽略掉的改变,使得舞台形象有些干瘪,甚至加重了剧本中的说教成分。
《党员》立足于油田,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主旋律题材,并在剧中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塑造。但是作为一部体现时代的剧作,它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又难免以偏盖全,其过于追求“立主脑、减头绪”的主题集中化,也使人物形象稍显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