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育科研需要什么》读书心得
“亲教研”方可“信教研”
-------------一切为了学生是我们教研的最终目的吴敏敏
我只是一个教书匠,所以当我听到教学科研这个神圣的词汇时,总是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而在我心里,那些做教研的名师们也是高高在上,宛如居于教学神坛。当我读完这本《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书时,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教研这一概念理解的转变。
书中说到: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一种教师真实的生活和成长的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仅需要在思想上“认清中小学教科研”,消除教师的“恐研症”,更需要教师“让研究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是第一章的篇首语,也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其实我一直不懂什么是教科研,即使懂得一些,也不过是自己对教科研的一些主观认识。正式因为不懂得,所以才会有陌生感,有陌生感,自然不会亲近它,甚至会对它产生恐惧的心理。当我认真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说我掌握了多少教研的方法,而是我打心底不再反感教研,甚至还愿意主动去向它靠近,受它影响。教研不能脱离我们的教学生活,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个教书匠其实都是有理想的教书匠,都渴望将自己的匠气变成将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且有艺术。所以,走上教科研这条路是每个有理想的教师的最终归途。而弄懂我们教研的最终目的则显得尤为重要。教研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易被学生接受。
“新课程强调教师须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因为那意味着:教师既教知识,更教方法,而且,在教知识的同时,更引领学生一起探索知识背后隐含的思想,让
学生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无疑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极大提高。”
由于我们长期对教研存在误解,教研脱离了教师的实践,由“专家”和“权威”在书斋里依靠概念的堆砌和理论的推演所“凭空构造”出来的“宏大的理论体系”。课题数量多、课题经费多、参与成员多,但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课题少。面对这个现状,书中提出,“中小学教研可以从一下几点着手:
一、选题要突出‘微’字,切入点越小越好;
二、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要清晰;
三、研究方法要注意一个‘细’字,要做有心人。”可见,转变教研的目标,是我们做好教研的最重要的一点。
当我们渴望上好每节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具备了教研的潜质了;当我们备课时努力将一个深奥的问题浅显的展现出来时,我们已经在做教研了;我们在课后反思自己上课的一些问题时,我们在教研上已经成长了很大一截了。
明确了方向之后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书上提到了很多种具体的方法,也很有操作性。总之,教学科研要小切口,深挖掘。
相信自己是在做教研,那么,你真得就会研究出一些东西。在教语文的过程中,知识点很枯燥,我常在想,如何让学生对我所说的内容感兴趣。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先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你们喜欢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希望老师上课时的语言是什么风格的?如果你是语文老师,你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综合学生的回答,加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可以更准确的去定位我的课堂。现在90后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的知识
面也很广,如果还跟以前的教学一样照本宣科,那么只会让他们觉得乏味,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在新的时代下,面对新的学生群体,我们教师也应该相机而动。经过调查以及平时上课时的经验,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现在的学生特别需要话语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尽量把表现的机会给学生;第二、现在的学生特别有好奇心,所以课堂形式可以多变,比如,根据课文的特点,语文课可以是小品课,可以是话剧课,可以是视频课,可以是音乐欣赏课,可以是辩论赛场,可以是诗歌朗诵会等。第三、现在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种认同感,所以学生喜欢老师用他们“圈内”的话和他们交流,不喜欢老师从故纸堆里爬出来,抖抖飘落一地的尘埃,张口就是生硬的语调。
每一点,都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针对第三点,其实,我们也可以由很多研究的方向。比如,一,一些“时髦”的词在什么时候穿插到课堂里而不哗众取宠;
二、不同体裁的课文如何才能找到适合的教学语言风格;
三、与学生课堂对话时,平等的交流的重要性和批评的艺术。
这只是对课堂语言的一个小小的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用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思考,而如何去找到这些思考的点,发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对于教师去研究自己的课堂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而我们的出发点是,这节课是否真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否真的通过课堂环节的设置有所收获。一切以从学生出发为起点,一切以学生获益为最终目的。如果,没有实现这个目标,那么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每节课后都应不断去拷问自己。
只是,拷问自己,总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当局者迷,加上性格当中的自以为是的因子,反思总是显得没有深度。为了不让教学反思流于一种形式,每次课后都会给自己的课找到一个优点,两个缺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力求下次发扬优点规避缺点。
每一个发问都有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因为寻根究底往往会无限靠近事物的本质。当我们无限靠近教育的根本时,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有极大的收效,我们就可以教育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去认识和学习知识,可能这就是教研的重要意义,而同时带来的名利则是教研的副产品,不可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反思,是教研的最好切入点,只是由于自己身体的懒惰,更主要的是思维的懒惰,让我们懒于去思考。特别是教书的时间渐长,教学的热情渐退,更多时候仅把教学当成一种混饭吃的工作,教研便离我们渐行渐远,而我们也渐渐平庸,甚至可能会被时代狠狠的甩在后面。
这本书是《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我认为,需要的东西很多,而最需要的则是对学生发自本性的一种爱。爱学生,爱所在的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我们才有无限热情和无穷动力想着去更科学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想着把最完美的课堂带给最可爱的学生们。内在的驱动力就像是汽车的引擎,是我们钻研,向前奋进的最有力的支撑。
教研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不计名利,不较得失,潜心研究课堂,真心对待学生,方可嗅到这艰辛路途上的芳草香。
第二篇:教师需要读书
教师需要读书
读了《教师的秘密书架》一书,发享了49位名师和读书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这些秘密包括读书故事、读书建议和读书思考等,让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体会:
教师需要读书吗?答案是肯定的,教师不仅需要读书,而且必须读更多的书。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思想随时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教师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必须通过读书,增强智慧,学会思考,丰富阅历,提升思想境界。
记得有一则报道,说是在社会上调查读书最少的职业,结果出人意料,竟是受人尊敬让人敬仰的教师!事实确是如此。老师们白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回到家,又要做饭、搞卫生,还得辅导孩子的作业,哪有时间读书呢?即使平时看书,无非也是与教学有关的,如教材、教学参考书、习题册等,真正能读一些课外书的少之又少。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部的高林生主任曾说过:“一切改革,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了,方法自然而然会有的。”要想转变观念,只有注重课外学习;要想改进教学方法,只有注重课外阅读。
单从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教学质量来看,也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因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内容宽广得多的多的时候,才能深入浅出地应对所教内容,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现在有些教师总认为,自己的学历比现在所教的学生高出好几截,教他们应该没有问题吧!然而我校校长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空课、休息时间,阅读教育专著、经典名著。为了创设阅读的环境,开辟了教师阅览室,购置了很多书籍,订阅了各类与教学相关的刊物,给教师一个安静的场所。同时,认真做好摘记,对感触颇深的地方写感想,形成随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每月写一篇论文。如今,学校的教师写随笔、论文已蔚然成风。不知不觉中,感觉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内容宽泛,课外知识丰富,拓展延伸到位。同时教师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许多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
其次,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精神生活的指路明灯。因此,我们学校的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师生共同读书。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调查他们的读书需求,推荐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书籍。同时要求教师读读孩子们的书,争取读在他们之前,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三,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坚持读书。坚持读书,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人生品味。在读书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在读书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读书可以明智,不断地审视自己,看清自己,从而逐步塑造自我,臻于完美。读书可以让我们明白很多哲理,引导我们如何做人。读书是快乐的,书读多了,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加入读书的行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自身储备了厚实的知识,才能以“一览众山小“的自信,教好学生。
第三篇: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1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至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2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教师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3
最近,我认真阅读《有效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有效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第四篇:教师教育法规读书心得
学习《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
心得体会
在当今社会中,呼吁最强烈的便是素质教育。所有人的目光也都在关注教育,把矛头指向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教育的窗口,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的形象”。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也规定:“教师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在2011年7月中旬,我对《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如何依法执教,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以及新颁布的教育法规等一个个贴进我们生活的知识和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在不知不觉中,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书本中了,因为这些内容对于每一个老师,实在是太重要了。
《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还向我们讲授了关于素质教育新的界定方案,里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
力。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
俗语说,“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应改为“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池水,还要是一池活水。” 我明白,只有认真去学习过这些内容,才能给我们学生上一堂好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全新的知识。我们在上课时,也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说,师生要共同发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改变以往强调的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综合能力。
通过对《新时期教育政策法规汇编》的学习,我决定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做到:以体验性学习为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动手、自学、思维、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因为在全新的素质教育下,如果想使你自己的学生优秀,是一个高素质的学生。那么,作为教师的你,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高素质的老师。
“从心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一个学生的助手”。让我们牢牢铬记住魏书生老师的这句话。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书心得
《教师心理健康读本》心得
邹琳
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读本》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相称,总是会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一、目前教师不仅面临来自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压力,而且有学历职称、竞聘上岗等各种压力。还要进修、自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需要不断充电,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又过高,这些都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还有感觉付出很多,回报很少,经常心理不平衡。所以渐渐地造成心理疾病,表现为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控或欠妥当,容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工作热情。但是,在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和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和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之间的矛盾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授课的时间仅仅是工作时间中极小的一部分,加上备课、辅导、批改作业、管理等,才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因此,一般教师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他们的工作很有规律,但饮食起居又往往是反规律的,许多教师都会因工作之故休息失常,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心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社会强大的舆论监督乃至非专业的指责等。面对这些过度的工作、心理压力,加上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缺乏调适,以致不少教师自然心理失衡,心理被挤压扭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内心压力。长期应试教育的惯性力量,又必须按照课改的要求努力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作艰苦长期的斗争,从而使不少教师身陷茫然,个性受到压抑,心理产生失衡,心理的焦虑、困惑自然与日俱增。传统的角色心理仍时时羁绊着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学生不良的行为、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专业发展前景等。加剧着教师的心理压力。
四、如何消除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呢?
(一)使教师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减轻教师的社会压力。要从政策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工作和生活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增强社会对教师的包容度,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在社会舆论导向上,要建立正确健康的监督导向机制,辨证看待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护短,不显恶,客观求是,把教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完人来对待,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三)自我调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解放,调节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不适,减轻身心压力。关键是把握好“度”。对于一些事情,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多与人交往,劳逸结合。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只有喜欢自己,才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发自内心的微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同时自己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要适度调节心态,面临激烈竞争时,要处之泰然,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从而全面提高心理上、体能上、道德上的承受力,健全人格,健全心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让人民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