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育网站部分汇集
中小学教育网站部分汇集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小学教育信息。
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含小学安全常识教育、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知识等。
百分网主要提供中小学教育资讯服务。
北京教研网面向青少年个人发展、家教辅导、心理咨询、移民留学、国际交流的教育咨询公司。
北仑教育网青少年网站,含少年文学、青少年论坛等。
彩亭桥教学资源网中小学教学资料参考,提供大量中小学学科论文,课件下载等。
昌平教育信息网基础教育教学综合论坛。
成长网含各科试题、教案、论文下载、课改资料、课件等。
初中生天地提供中小学教育信息、教师培训、教育图书在线订购、教学研究讨论、课件。
当代女生教育网提供校园新闻、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电脑网络、奇思妙想、日积月累等内容。
东方网上家园-小学生(New)提供基础教育资料、信息。
二呆教育在线提供编写教案、生成板书、素材资源、课件资源、个人设置等栏目。
广州教研小学生教学网。
海浪时空含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教案、课件、试题等。
湖北教研网面向中小学教育的网站,含各类教育资源。
华慧网络教育关于基础教育的相关政策方针的综合网站。
基础教育网中学教育教学资源。
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提供教师及相关学科主页。
教师中心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
教之初-启蒙教育网参与和组织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二篇:福建中小学教育综合教育学部分
郑重声明:
以下是我从教育学的角度来整资料,由于教育学有些概念提法不太统一,此稿是初稿,还有一些地方不成熟,仅供参考。
以下几个部分我个人认为是教育学的重点应掌握,但注意重点并不一定必考的,仅供参考。
1.基础教育课程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个总目标六个分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 课程标准 课程三维目标 2.教学部分: 某一原则方法的应用 备课上课评课说课
某一教学理论估计应会结合具体学科 3.教师职业道德
2008年教师职业道德24个字,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素养(素质)4.教育法规部分 新义务教育法的特点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考核内容
1、教育法律、法规见我发给你的文件《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相当多,注意其颁发时间,以及主要内容(我已标示,来不及的话可把这些内容处理成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必考-----此总目标和具体分目标一定要掌握,出大题可能性很大,至少会出个简答题)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调节和教育作用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2)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3)教师的语言道德(4)教师的交际道德(5)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到的学习。(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视角是修养的根本办法。
加强师德修养的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准。学习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②注重内省慎独,通过自己不断的反省,回顾和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计个人的事和忧患,以坦荡、无私的心境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用于时间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4)却立刻性目标,坚 2
持不懈努力。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必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见我的文件《招聘考试》
三、教育学模块 考核内容
1、教育及其发展
补充:教育的本质的特点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具体解释就是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广义考的可能性不大,3
注意题目)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一般指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1.古代的教育: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西欧;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3、近代教育4、20世纪后的教育:①教育的终身化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不确定)
2、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的要素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2.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3.教育影响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A教育内容(从内容上说)B教育方法(从形式上说)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可能是大题,有可能转化为选择题)(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 1.教育与政治:
政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和领导权;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政治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
教育的政治功能:促使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通过教育培养一定政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对政治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2.教育与经济: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杠杆;教育通过影响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教育与社会的科技、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
教育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
保存、传递文化,创造、更新文化,传播文化
4、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内发论(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
2、外砾论(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重点掌握)(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
(一)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
1、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因素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及阶段;
4、遗传因素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作用:
1、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体差异。
(三)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教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的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喝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概念、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只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不同的教育目的论)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6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2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的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标 3.教育无目的论)
2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几经变换,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从身心素质来看,德、智、体等方面,是我国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
我补充: “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五育”中任何一育都有自己的任务、目标与内容,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其次,“五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各自在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中,为提高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结构水平,共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的导向作用(“五育” 中的灵魂),智育在知识、智能方面的基础作用,体育在体力体质方面的保证作用,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辅德、益智、促体作用,共同要求我们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时要坚持“五育”并举,彼此配合,整体优化,防止偏颇,杜绝偏废。
C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D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补充:当前我国教育目的表述
总的教育目的: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7
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目的: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目的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我国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
•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全面发展的教育 • 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 1999年《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 8
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
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智能素质 品德素质
劳动素质 审美素质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多种素质的综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4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公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培养目标具体表述,很重要!!要点及特点从这段表述进行提炼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1)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6、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答: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2教师的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答:教师的职业素养:(即教师素质)这部分可能概况不大一样,但基本围绕这 9
几方面论述
(一)、职业道德素质
2008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24个字
(二)知识素质
1.具备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三)教育能力素质 1.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具有科学性,应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知识,把理论应用于实际
2.教育实践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2)教学实践能力
•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等能力
•具有研究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备课,上课,评课,(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育机智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身体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是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观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者身份的认识和基本态度。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再次,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占有者,而应该成为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
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
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3学生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学生的特点: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独立的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学生具有生物特性,社会特性;独立:独立的生理和心理系统,独立的思想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情感、兴趣,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生活、学习方式,随着身心的成熟日益凸显。)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不成熟性—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可塑性强---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4)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意义: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将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校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尊重、发展儿童的独立自主性,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之成为独立的人,成为能动的主体。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必须:①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②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④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享共创的新型师生关系必将成为时代的主题。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
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
民主平等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和谐亲密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
3.教学相长,共享共创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
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
7、课程 1课程内涵
课程内涵: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法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也可以理解为某一学科。(此概念界定不统一)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新课程结构的特征:
一、均衡性
二、综合性
三、选择性 《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完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应加强写字教学。
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至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设职业技术课程。
4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此部分属于校本课程开发,要具体结合运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改变国家对课程的统一设置和管理,将课程设置的权力适度的下放给地方和学校,使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有了决策权。
• 课程的开发是指地方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校实施的课程予以调节、安排和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 课程开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地方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
8、教学(!!1此部分出大题的概率大,案例分析题,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理论,案例分析题必须联系题目来阐述,否则会被扣分,实在不懂就多写点,但字迹要清楚,不要涂得软七八糟)
教学的含义: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教学的意义:教学与学校其他工作相比(如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相比)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凭借教学活动实现。
(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二)教学时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来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1.学与教双边活动的统一
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过程,而是教师教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统一
2.认识与实践统一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和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特殊性,只有把教学作为认识与实践统一过程,努力把两者整合一起,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
4.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教学不仅仅是针对知识和智力的活动,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基础上,应积极挖掘其中蕴涵的内在价值,把教育与教学自然地同时又是有意识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的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注意联系大题的应用,这是我教案内容,你再精简一下,注重掌握各原则应用及具体要求)答: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 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二、教学原则及应用(结合案例)
(一)直观性原则
1.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2.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3.基本要求
•直观手段繁多,一般可分为三类:一为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为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电影片、多媒体和网络等;三为语言直观,教师语言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选择和应用直观手段,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第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内容的重点、难点来选择。第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直观手段多,且偏重于实物、模像;高年级,倾向于语言直观,而且实物、模像的手段不宜太多。第三,根据直观材料的特点。第四,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与讲解相结合 •
(二)启发性原则
1.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1.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2.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要善于从自己面对的实际出发,适当地调整速度,增删内容。(链接案例2)
(四)巩固性原则
1.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2.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善于运用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各种书面作业外,配合调查、制作、实践。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1.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注意和紧张而难以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2.基本要求
•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1.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
2.对于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十分稚嫩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水平和分辨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师要主动、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和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讲究教学艺术。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任务的具体特点,自然地将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和课堂里通过教师的讲授和书本学习的。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其来源和去向脱节。所以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八)因材施教的原则
•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是教学要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这是统一要求的基础。但是,儿童的身心发展必然具有差异性,要求教学因材施教。因此,教学要充分考虑这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同时又要以个别施教作为集体教学的必要补充。(链接案例1)
第二部分 教学方法(注重掌握讲授法的运用及具体操作)
1.讲授法所谓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具体要求:………
第一,讲授的内容应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
第二,讲授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第三,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讲授要富有启发性,要讲究语言艺术。
• • 第五,讲授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注意思路的诱导性。
2.谈话法
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
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具体题目,充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教师要耐心倾听,让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适时介入,以确保讨论不离题。((二)直观性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的涵义和类型。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通过陈示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种类很多。按演示教具分,有实物、标本、模型.照片、图画,幻灯、录像、教学电影以及具体实验的演示等。按演示对象分。有单个物体或现象的演示;有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演示。
(2)参观法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1)实验法(2)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有意识地反复完成某一活动,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按练习的任务分,有说话练习、解题练习、绘画制图练习、作文和创作练习、文体技能技巧的练习等;按练习的形式分,有口头和书面练习、问答和操作练习、课内和课外练习等;按练习的方法分,有重复练习、变换练习、循环练习、综合练习等;按练习的特点分,有模仿性练习、训练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等。运用教学方法的要求:(1)提倡启发式、坚持联系实际(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具体落实为实践操作部分)答:(包含要求)
一、备课 1.备课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
2.备课的要求:a.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b.教师要在完成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二)备课步骤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
•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2.备教科书
•在备课活动中,备教科书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相对于教师而言,备教科书是一项基本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从以往照本宣科式的“以本为本”,“教教材”,到今天的“用教材教”,备教科书的技能成为当代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如何选择教科书,可以说教师的责任重大。选择教科书则要依据评价的结果作出决策。
再次,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源。 备学生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 在备课中教师应多创设让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我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
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一些学困生身上隐含的潜在能力。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
备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
•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备学生的能力
•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教案的主要内容(具体落实到撰写一份详案)一份优秀的教案包括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二.教师如何评课?(可结合一些教学课堂教学实录进行评课)(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2.看课堂结构安排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操作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二、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课外作业的形式四种: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d.各种实际作业
2.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a.平时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b.考试:口试、笔试和实践考核。
3.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6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或班级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主要特征
班
课
时 2.优越性
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益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3.主要局限性
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缺乏分工与合作
7说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会落实到说课具体教学实践环节,体现在面试步骤,)说课的基本程序:
1、说课标 2 说教材
3、说教法
4、说学法 5说教学过程 要求:
1、切忌把说课变成上课
2、切忌把说课变成说谎课
3、说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
4、说教材强调一个“准”字;选择和运用教学突出一个“活”字;说学法指导突出一个“会”字
5、语言优美、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自然大方,充满激情;
6、基本功扎实,最大限度表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和观念。
•1.什么叫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2.说课的方式:
1)讲说法:运用露头语言作媒介,辅之以板书、教具使用、操作等手段,按准备好的内容向听课者述说;
2)演说法:主要是借助教具(仪器)、实际板书、绘画等手段,辅之以语言说明的说课方式;
3)对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
4)论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针对同一问题,采取讨论、议论、辩论的方式进行的说课。
•3.说课的内容――实践型说课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
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非常重要
①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师生与教材的对话。
②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③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机贯串于教学全过程。
④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9、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内涵与作用:①内涵: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主要类型
1、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方法:
1、建立评价目标
2、选择评价样本
3、收集评价信息
4、报告评价结果(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理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育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陈旧的教育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以书面化、标准化的答案作为评价标准,用分数、排名分出学生名次的高低,进而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过于注重量化,使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评价技术落后;另一方面,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考察,影响了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发展,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一味的追求书面成绩,使学生忽略了实践,以这种方式选拔出的优等生,缺乏生存能力,自私冷漠,人际关系差;集体意识淡薄,不善于交流与合作;心理障碍大,缺乏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精神。由此看来,基础教育评价的尝试与改革具有非常的必要性。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激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制作;淡化书面成绩,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切实将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教育评价的内容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更要注重学生的潜能与发展。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 27
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尊重和理解他人;能对个人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
教育评价的方法要具有开放式性和灵活性,可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同学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相关信息,兴趣与潜能,各种成绩记录,学校考试、检测的信息等等。
进行教育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自尊心。要从正面评价,始终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最大程度地挖掘其潜能。(2)尊重学生个性,要善于掌握来自学生家长的相关信息资料,找准接纳学生的切入点,通过侧面鼓励促其发展。(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而他们又各有其优点,切记以一个学生的长处去影射另一学生的短处。}此部分看看即可
10、德育与班级管理 1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
德育的概念: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收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构成:
1、道德教育
2、政治教育
3、思想教育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的目标:(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
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理想教育
三、集体主义教育
四、劳动教育
五、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六、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
七、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3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多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常用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常用的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常用的德育运用:
5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注意联系案例分析)
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常用德育方法运用:(1)运用德育方法要树立联系、整合、系统观点,注意方法的组合。(2)德育方法的运用以及灌输为特征,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发展其道德思维,提高其道德判断力,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3)认识规律,遵循的与方法选择,运用的基本准则。6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三、劳动
四、少先队活动
五、班主任工作 7班级管理的功能、内容及方法
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怎么协调:a.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b.协调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c.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d培养和组织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中心环节 8班级集体的组织与建设(如何做?简答或论述)
班集体的组织和建设
(一)认真做好班情分析
班情分析,是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一项基础工作。班主任只有对班情作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规划。班情分析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班级学生的构成情况;第二,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第三,每个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长;第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学习情况;第五,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情况;第六,班集体建设的历史;第七,影响班集体建设的社会环境、信息等等。
(二)提出明确的班级目标
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班级中有了令人鼓舞的共同目标,就能把所有学生吸引到集体中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奋斗中逐步形成坚强的班集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达到共同目标的愿望是一股把学生结成集体的强大力量。”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具体的、吸引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就不会有统一行动,集体就失去凝聚力和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向前发展。
(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形成班集体核心
一个班集体,都有一个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小学是中队委员会,中学是班委会、团支部),一般由班长(中队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组成,有的班级还设有纪律委员,它直接对班级纪律、班级活动、班级环境卫生、生活福利等进行管理和服务,在班级与教师、学校之间起一个桥梁作用。因此,组织和健全班集体必须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而要健全班级组织机构最主要的是要选拔和培养班干部,从而使班集体形成坚强的核心,有力地带动全班同学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这是组织和健全班集体的不可缺少的议程。
11、课外活动(此部分一般可作选择 题处理)1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
课外活动的含义: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主性。(4)活动的实践性 2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
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因其自身特点,有其独特教育作用。①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②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的任务: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3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
一、科技活动
二、学科活动
三、文学艺术活动
四、体育活动
五、社会活动
六、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七、社会公益活动
八、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二、小组活动
三、个人活动 4课外活动的组织:
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三篇:中小学辅导网站
在线新华字典百度字典小学电子教材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网六年级语文反义词
淮河小学-小学生资源
小学语文教案_小学语文课件-小语吧提供教学论文等资源的小学语文网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__语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教学资源
黄牛课件(新课标)__ 首页
第一课件网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国记忆力训练网 记忆方法_思维导图_英语单词记忆法_速读_快速阅读_早教_右脑开发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 记忆方法_思维导图_英语单词记忆法_速读_快速阅读_早教_右脑开发
博文_江江_新浪博客
教学生自绘三册书的“历史知识树” _ 概念图 思维导图 历史 教学 _-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语要点复习
(一)_丹水情缘_新浪博客庐山的云雾课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智乐园教育网免费课件下载
成语故事大全_儿童故事_名人故事_寓言故事_历史小故事教案
亲子教育: 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
父母课堂-小学阶段
第四篇:中小学体育部分
中小学体育部分
一、基本概念
1、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学习领域: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学习范畴。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3、T分布:是由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构造而成的一个新的分布。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课程有哪些特点?
体育课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一种教、学,练合一的课,组织教学既有全班的形式,又有分组的形式和个别的形式,课中不仅有师生交往,而且有大量的生生交往,同时学生要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是一种需要消耗相当体力的课。
2、回归分析方法在体育领域中有何作用?
具有预测功能和控制功能。
3、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为什么要划分学习领域?
划分学习领域的目的就是要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进程以及学生行为的变化过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6、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塑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1)以学生发展的宗旨的教育伦理。(2)根植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教育专业组织体系。(3)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4)教育的专业性评价。(5)教育的创新能力
7、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8、新课程有哪些新的评价理念?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三、论述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5)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6)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7)重视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
(8)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2、试述体育预测基本方法以及它的用途?
体育预测是对客观体育实践活动过程及未来变动趋势的预见、分析和推断。体育预测对于体育决策和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预测,可以揭示和描述体育变动趋势,从而为决定目标和方向提供依据。可以预见体育发展的主要过程,对体育发展可能出现的种钟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预见,避免决策的片面性相局限性。
四、根据以下材料做出案例分析
案例1: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着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每个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本案例突破了以往由教师设计、布置场地器材和练习方法的传统做法,改为教师只提供器材和设定创编游戏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通过小组合作自主选择练习内容和方法。这种教法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了责任感,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案例2:通过“圆的游戏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本课的“导入”——圆,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始终集中在各项活动之中。
(2)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亲切和谐、灵活
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3)既有集体练习,也有小组或个人练习,积极强调了个体发
挥的练习形式。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让学生在集体中显示个体的价值。
(4)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感知模仿练习—解疑—精讲—再次
模仿练习—评价,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创新出形式各异的活动,3而且提高了基本活动能力。
案例3:课堂教学中加强教法改革,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具体目标,如何选择运用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本次课改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案例运用“倒序”教学法,从整个技术动作中起主导地位的最后一个技术动作着手开展教学,在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体育的乐趣、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分析整个技术动作组成环节之间主次的方法,从而为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具有同类性质技术打下扎实基础。高明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知识。
案例4: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寓教于乐的好途径。本案例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抓住激发兴趣这一要点,以游戏贯穿全课,达到以玩促练的目的。十分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
游戏在儿童心中是以“玩”、“做”、“搞”的面貌出现的,学生心理放松、自如,心情愉快,无拘无束能以十分热情、百分精力投入,促进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十分有利于个性的张扬、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游戏是一种体育课教学活动形式的载体,组织游戏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玩,而是通过游戏给学生以认知、技能、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培养。在游戏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5:该案例有如下特点:(1)教师的教育理念新。“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是本案例设计的出发点。(2)教学方法新。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的老框架,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力求达到学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注重民族情感的体验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媒体用精彩的武术影片片断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项目——武术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利用图片,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开展自主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互助合作的空间,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思维加深了对动作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技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案例6:此案例中教师能深刻理解中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的主题,在领会每一节体操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做体操时的青春活力,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内心就会充盈着一种练好身体,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体验。尤其是最后设计的顺口溜,不仅能使学生牢牢记住每节体操的起始动作,还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做体操的兴趣,很有新意。教有法、无定法、重得法、贵创法,也是一种新创意。
案例7: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本案例设计能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曲线跑的游戏与“植树节”的情景巧妙结合。随着植树过程的进程,妥善安排练习内容,贴切而自然。营造出一个富有意义的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欲望,为达到本课学习目标创造了条件。
游戏过程除身体活动外,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用提问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途径寻找不同的练习方法,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第五篇:教育网站
http://.cn 学科教育网 http:// 每天二亿人次访问 http:// 百度 中文资料较多 http:// 音乐搜索第一站,搜mp3不错!http://luocaozhai.126.com 落草斋论坛,很多语文资源,音乐资源,侧重上海教材研讨。http://zidi.zj.com 高中语文复习网 http:// 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cn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cn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http:// 洪恩在线软件学习指导教多,课件精美 http://.cn 吉林教育信息网资料还算可以 http://;中学语文教育网——瑞安老师制作 http://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 101远程教育网,为国内首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数学教育)http://.cn;苏州的一个教育在线!如:焦晓骏专辑孙惠芳文集 朱墨散文选 http://tech.tom.com/software/;电脑学园——很多老师想学些电脑应用技
术,;新浪的英语学习新浪的英语学习,有好些高质量的英语课件,用来学习和教学都行,感谢judy提供!http:/// 英可索英语资源网主要提供儿童英语中的动画、歌曲、故事等!感谢judy提供!http:/// 快乐英语!童话世界,适合小学!当然大人看看也无妨啦!http:/// 推荐flash站点2——闪客帝国,非常不错的flash学习、欣赏网站!http:///gb/ttp/index.asp 教师教案资源库,上面有各课的教案!不是很多.http://.cn/ 国之源教育资源网!挺好的一个网站,课件素材、课件制作等 http:/// 西部教育网!大家要支持西部的教育呀!http:/// 新世纪课程网,上面的的资源中心的课件和教案,都是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的资料!数学课件就有六百多个!(都是新课程的!),主要是都能免费下载!http://jyxy.fsjy.net/cjh/index.htm 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可是为我们老师准备的!http:///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网 http://.cn/ 语文天地网,语文老师不要错过!http:///;中国语文网!东西杂杂的,多多的!http://.cn;瑞安教育网!上面的课件交流得到了老师们的喜欢,现在可以随意下载!广东教育资源网http://2 华教远程教育网http://4 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5 中国园丁网http://广东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cn12 上海教育信息网http://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15 教育技术通迅http://18 广西柳州教育信息网http://.cn20 深圳福田教育信息网http://22 无锡教育信息网http://.cn23 湖北教育信息网http:///24 芳村教育信息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