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湟中县地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青海省湟中县地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湟中县地处西宁西南,人口约为50万,约95%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 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 的投。然而,通过我们的研究调查发现,农村的教育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当中还存在这诸多问题。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一)农村中小学规模逐年萎缩,许多学生离开学校 虽然在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进展了十多年,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 育并不像城镇这样普及,这也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留守儿童也是造成此局面的一个原因。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 2009 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 2000 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 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 18%至 22%。另外,日益增长的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难以接受教育。全 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 子女则有近2000 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
9.3%,近100 万名适龄儿童不能 及时入学。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学校条件差 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就是教育负担不公平。城市推行九年义务教 育,教育费用基本上由政府承担,而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费用绝大部分由农民 自己承担。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 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许多小学不要说现代化设 备,就连基本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育运转的资金都奇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资源分配不公平史一个主要 的原因: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 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 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而城市人口的教育 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 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 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 青年就业更难。另外,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 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三)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 专业素质直接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教师专 业能力更新速度,系统性都是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乡村学校任教的老 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 师范教育。农村教师总体素质不高,他们的师德必然引起社会担忧,比如08年出现的教师师德问题“范
跑跑”事件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权问题之间的关系成为论述焦点,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如何提倡教师师德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二、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立国之本。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农村 教育状况的改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组就改善农村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继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目前,在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权利方面,农村孩子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 的孩子。义务教育是一个公共品,并不是说家庭可以掏钱就不搞。比如在美国,美国一个初中生、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和其他的费用加起来不到一百美金,美国 这么富有为什么搞义务教育呢?所有的家庭都可以掏得起,义务教育是最基本的 公共品,不但个人可以收益、家庭可以收益,而且整个国家、民族可以收益,所 以我组认为中国在今后五年之内应该完全有可能实行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
(二)教育经费重点抓 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 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 学。这对急需雪中送炭的农村来讲是多么的不公平。因此,要把经费问题作为重 点,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可以放宽私人办学,来弥补农村教育投资的不 足。
(三)教育资源要均衡分配 目前,我国招生公平性是个大问题。省市之间分数的差距,名人降分录取,西 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丑闻事件都反映了这个问题;其次,提高西部经济落后 地区的教育。东中部教育水平高,西部教育水平低。西部教育水平低主要反映在 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另外,贫困生的教育也是要重点专注的问题。近年来与 贫困生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由贫困生带来的一系列扶贫措施,教育和心理问题 爱到广泛关注。大学每学年都有很多贫困生,学生欠学校的学费有的达上千万元 之多,学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但相对于贫困生的庞大数量实在是太微弱了。由此可见,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尤为重要。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县城小学把全县绝大部分的优秀教师都吸纳到了县城小学,教育投资也都到了 县城,从而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差距越来越大!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 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 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实 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调查中,我们也体会到农村教师的艰辛。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一 些津补贴至今未得到解决,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为此,各级政府应切实解 决农村教师待遇问题,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第二篇:江苏地区广告企业现状调查报告
江苏地区广告企业现状调查报告
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须产物,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广告既是“润滑剂”又在经济繁荣中起着显而易见的“引擎”作用。为了解江苏地区广告业发展情况,我们对广告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调研情况显示:我省广告业呈稳步发展态势,企业规模及业务范围逐步拓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因素,制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广告企业的现状及原因
(一)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同质化是产品市场丰富的必然结果,服务的差别化则是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为服务业的我国广告业,企业的个性正在逐渐消失。广告企业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围绕广告主的要求进行承诺,不得不按照行业约定俗成的方式去运作,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准上,差别正在减小。广告业的同质化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广告业产品的广告同质化现象的蔓延。这对于客户来讲是一种危险,对于广告人来讲是一种危机,对于消费者来讲是一种危害。
(二)广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理念和设计水平不高
我省广告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这些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没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其策划设计水平也不高,作品以简单套用已有成品为主,趋于模式化。一些小企业在经营中,短期行为明显,缺乏诚信、效率低下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极大影响了本省广告业企业的形象,导致外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外地的广告策划企业进行合作
(三)部分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但本地的一些广告业企业,尤其是还没有加入行业协会的新成立企业,经常采取一些不当竞争方法。例如采取诋毁同行或不计成本打压价格等手段,造成本地企业在无序竞争,在面对外地企业时极易被超出,从而丢失很多市场份额。
(四)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
企业家们普遍认为,人才匮乏是本地广告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人才问题突出表现在“进难出易”,一方面,广告行业人才相对不足,有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更是稀缺,本地企业往往难以招徕一流的设计和策划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的现有人才却极易被苏南、上海等地企业挖走,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据介绍,目前上海的广告业专业设计人员中近半数来自江苏地区。人才的流失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本地广告企业的发展。
(五)政府扶持力度相对较弱
综观周边城市,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对广告业的发展都比较重视。本地广告业企业虽然在融资方面能够享受到一定的政府支持,但在诸如人才引进、行业指导等方面却缺少直接有效的政策措施,企业普遍反映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没有吸引广告人才的优惠政策。
二、促进我省广告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优化广告业经营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广告业是服务业的重要行业之一,发展广告业对促进全省服务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绝大多数企业渴望有关部门提供学习、提高和交流平台,从而了解同行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调整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好地经营发展。广告行业协会也希望政府能出面组织一些向大城市、大企业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鼓励发展龙头企业。一是引导中小型广告公司改变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现状,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发展的路子,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广告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二是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一定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只有通
过专业化分工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来提高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企业。
(三)企业引进优秀的广告人才。由于地方吸引力等原因,虽然企业给员工的待遇不断提高,但是很多本地的广告人才依然流失到了南方等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应当考虑开办广告人才专场招聘会、召开大型的广告论坛研讨会等形式,采取政府奖励和津贴等方式,在政策上向优秀广告人才倾斜,吸引在外地的人才回归,带动本地广告企业的策划及理念上的提升,从而提高本省广告企业的竞争力。
(四)企业注重对消费者的把握程度。现在的市场已经由卖方主导转变为买方主导,研究消费者,把握其消费心理、生活态度与变化趋势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广告活动的策划、制作和实施过程中,始终站在消费者角度,洞察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代表消费者发言,提出消费者观点,以此来调整广告运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广告业并非没有规则,而是需要执行和监督,需要修订和完善。《广告法》已出台十年,应该说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修订已迫在眉睫;从去年起,中国广告协会出台了广告经营资质认证办法,给广告经营单位贴上标签,这对净化广告环境、培植优势企业、杜绝恶性竞争、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借助这个认证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对每个相关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实行跟踪和监督,并引入黄牌和红牌机制,使江苏广告业运作在一个良性的体系中,积极实行广告代理制,使每个人做该做的事,得该得的钱,真正与国际广告业接轨。
第三篇:教育、医疗卫生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医疗卫生现状调查报告
1概述
××地区即××省西南部的××自治州××县××乡××村,地处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图1),面积大约0.8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并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毗邻。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气候上属于藏北高原荒漠半干旱区。
官方数字表明,××乡
年平均温度是-4℃,1月平均温度为-14℃到~-16℃,7月平均温度是8℃~10℃。平均年日照2600~
2800小时。平均年降水量是300~400mm(david,2002),比可可西里降雨量丰富(郭柯,1993)。牧草的生长期为100~120天,降雨期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光照条件好,年日照时数2700~2
800。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寒草甸,占75,除此之外,还有高山草原、湿地、灌丛和高山荒漠等类型(david,2002)。总人口3945人,人口密度小于0.2人/平方公里。
“热爱家园”社区志愿者行动网络为注册在上海市闸北区的社会团体,以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热衷于环境保护行动为主要宗旨。他们非常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医疗、教育发展状况。青藏高原生态经济促进会(uyo)是1998年5月经玉树州××县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的长江源地区环境与发展民间组织,主体会员是当地藏族牧民。该会宗旨是促进青藏高原腹地民众认识自己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自觉地实际行动起来;促进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青藏高原腹地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探寻青藏高原腹地环境与发展和谐之路。
两者于2003年初合作拟定了“高原绿洲”的项目,项目的远期设想是通过长期宣传、教育、调查和援助,提高××地区当地牧民的环境意识,寻求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但限于时间、经验和经费,本次调研仅选择了当地生态和社会经济具有代表性的××村作为调查重点,并通过访谈和索取文献资料,掌握和分析××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可能,仅仅如此,很难深入和全面地掌握和分析这些问题,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的确能够对当地初步了解,发现许多问题,这可能引发对该地区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2调查方法。
2.1时间:2003年8月22日到9月10日
2.2调查地区:主要调查××乡××村,但也通过个别访谈和查阅文献记载的方法了解整个××乡的状况
2.3调查人员:调查工作主要有上海的八名志愿者完成,uyo的文扎等人和××村帐篷小学的教师作为向导和翻译参与。所有调查内容和线路设计均进行事先的设定。所有调查人员经短期培训。
2.4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牧民调查,以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调查他们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状况以及野生动物情况,平均访谈时间为60分钟。
文献资料查询,即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县民族中学(对口互助点)和uyo获取当地的教育、文化资料。
2.5样本数:问卷调查的牧民有38户,调查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5.7%。访谈对象包括牧委会干部,××乡前两任党委书记,uyo工作人员等。
3基本状况调查结果
据××乡的资料,××在建政之前,仅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偶有临近部落的游散牧民前来狩猎和游牧。1966年,在××与西藏勘界争执的背景和开发西部草场发展畜牧业的政策诱导下,首次设立××乡政府行政机构,并从××县东部地区迁来大批牧户从事畜牧业。至今有4个牧委会,分别是××、君曲、牙曲和当曲,分别以境内的4条主要河流命名,它们又各自分设4个牧民小组。××村位于西南部,全部牧民均信奉藏传佛教。
3.1人口特征
根据官方数字,××乡有856户人家4377人,其中15岁上有2400多人(2002年)。××村(2002年)人口有774人,其中一队164人,二队234人,三队207人,三队169人,每户平均人口5.1人。(人口统计,2001)。据本次对38户牧民抽样调查,总人口199人,户均人口5.24人。
家庭成员特征如下:
表1家庭成员组成(n=38).人平均/户
总人口1995.2
4男孩子591.5
5女孩子38
1妻子370.97
丈夫381
父30.08
母60.16
其他亲戚180.47
在这38户居民(除其他亲戚)之中,家庭内男性(100人,占55.2%)的比女性(81人,占44.8%)的要多,卡方检验(x2=1.994,p>0.05)并未达到显著差异,但家庭孩子中男孩(59)显著高于女孩(38)(x2=4.546,p=0.033<0.05),对此,尚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也可能是调查的牧民中大龄的女孩子已经出嫁,而不在统计之列,也可能是男女出生率和成活率上有偏差,这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在调查的牧民家庭中,平均每户有2.71个劳动力,占总调查人口51.7。意味着在当地牧民中,一个牧民养活两个人。好范文版权所有
(查××省,全国平均每户人口,男女比例等,劳动力比例等,与之比较,从而进行评价)
3.2收入状况:
当地为自给自足的牧业自然经济。97.4的牧民(n=38,37人)的主要收入来自牧业。村干部提供的2002年人均年现金收入为53.7元(2002年村最高和最低收入各2户的平均数)。
本次调查显示(n=38)人均年收入小于153元。××省平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490元,全国平均为2253元。可见当地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而××县也是全国特等穷困县。
4教育部分
4.1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
××地区有学校3所,均为3年制寄宿初级小学。其中乡校一所,村校为2所。无完全小学和中学。
××村有村校1所,是1998年由uyo和国外基金会共同援助建立一所寄宿制初级小学。2001年有适龄儿童(7-12岁)156名,学生总数为61人。
目前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县教育文化局提供部分,不足部分由村民募集。其费用主要用于帮助完成三年义务教育和支付2名教师的工资(420元/月,每年以10月计)。
学生的杂费和伙食费由学校自办的牧场提供,而牧场的家畜则来自学生入学提供一头奶牛和每年提供两只羊。
4.2文化程度
由于当地的居民全部是藏民,对汉语的认知程度极低,按照对县和乡的干部的访谈结果显示,无法用汉语水平衡量当地人群的文化程度,因此所有的文化程度的调查均以藏文水平作为评判标准。
根据入户访谈的结果(n=38)。完全不认识藏文(文盲)的占21.05(8人);能认识几个藏文,但不能完全读写的(半文盲)占73.68(28人)。两项合计为
94.74(36人)。另小学和中学文化程度的各占2.63(各1人)。
而接受访谈的4名女性全部为文盲。男女性文盲数比较发现:x2=14.79,lt;0.001。两者有极显著差异,可以认为女性的文盲率大大高于男性。
4.3儿童入学率和辍学率
调查发现,当地7-15岁儿童的入学率为46(27名)。官方资料表明2001年××乡的儿童入学率为39.11,略低于××村,但检验发现:x
2=0.96,gt;0.05。显示出××村与××乡的儿童入学率无显著差别。
××省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为84.15(98年,218466名)。x2=65.15,lt;
0.001。显示有极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该地区的儿童入学率远远低于××省少数民族儿童的平均水平。
该地的学生辍学率为19.04(n=21)。其主要原因为疾病和家务劳动的需要和读书无用的观点,这两条原因各占50。全国小学生的辍学率为0.55(2000年)
4.4儿童入学动机
从送儿童入学的动机来看(n=36),其主动要求的意愿极高,达到90(34名),而被动入学的为10(2名),见图2。能够看出家长对子女教育需求的渴望,也同时反映了对自身文化教育现状的不满。
从已入学儿童对学校的认知来看。儿童对学校的教育满意度极高(n=21)。满意度达到100。他们能认同现在的教育模式并喜爱学习。对家长的调查也有同样的结果(n=21),见图3。
4.5学费的看法
虽然当地实行了“普及三年义务教育”的方法,学校也采取了以物(牛、羊)代替现金收取其他费用的手段,但牧民仍觉得学费负担较重。
对学费的负担问题中,认为能负担学费的仅为10(2名)。这也是造成辍学的重要原因。见图4。
对于儿童在家的时间干什么的访问,(n=21)76.2儿童(16人)只是帮家里干活;80.9的儿童(17人)在家仍进行学习,只有4.8的儿童(1人)只在家玩。这也反映了当地生活的艰辛。
5医疗卫生部分
此次所进行的医疗卫生状况调查为访问者对医疗卫生现状的满意度的调查。(n=38)10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医疗状况不满意。94.7(36人)认为看病不方便。而看病不方便的重要原因是离医疗点的距离远。户均距离(n=26)为
3800米。
牧民的所有医药费用均由自己承担。
5.1医疗资源与医疗设施。
××县最好的医院是位于××乡194公里的县医院。从××乡到医院正常车程为14个小时,无固定班车。因县城无正常的电力供应,该医院仅能进行切开引流等小手术。
××乡有固定医疗点和固定医疗卫生人员。××村有兼职卫生服务人员,该人员曾进行短期卫生培训(1998年,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整个××县无大型医疗设备。乡、村医疗点基本无医疗设备,不能开展无菌手术。
××县城有兼售药品的商店,能提供基本药品和简单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但未实行otc(非处方药)分售制度。当地药品普遍较上海贵15~20。
5.2患病率和疾病谱。
患病率:(n=38)近3月(90天)有病的家庭为100。此状况与其他组织所进行的调查结果相似。(起步高原,02年。12户,92)
其中,主观症状最为突出的为关节炎(腰腿痛)占访问数的76.3(29例),感冒(包括单纯性的头痛)占57.9(22例)和胃肠病(腹泻)47.36(18例),见图4。
从中可以看出传染病仍是该地区的主要病种,与沿海地区以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为主的疾病谱截然不同。此项结论也和其他组织的调查结论类似。
5.3就医习惯。
从牧民的就医习惯来看,对于常见病他们首选为自行服药治疗占总访问数的63.16(24人,n=38),其次为依靠自身抵抗力的放弃治疗的方法占18.42(7人)。具体如图6。
而对于重大疾病的就医选择中63.16的人(24人)首选为县医院,但有15.79(6人)选择**帮助。还有7.89(3人)选择放弃治疗,理由是没有钱治疗,而同时在场的家人并没有表示不同意见。具体如图7。
从中可以看出,当地牧民的就医观念尚处于较为原始的医学观中。这可能与当地的交通闭塞,经济极不发达有关。
5.4生育和围产期的健康。
所有被调查家庭,100的妇女在家中分娩。5.26的婴儿死于围产期(2户)。××省平均住院分娩率为38(2002年)。两者有极大差别。同时村干部也认同当地的婴儿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平均水平)。
6讨论和总结
适龄儿童入学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也大大低于××省的少数民族平均水平,我们认为此主要是是当地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以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教育经费不足为重要原因。
一般认为加强以学校的建设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将提高儿童的入学率。但同时也因鼓励和保持当地良好的求学氛围。
儿童辍学的原因较为复杂,当地的经济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医疗健康水平的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藏语区推行的全国汉语统编教材不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造成的学习困难,使儿童放弃上学的因素。
医疗卫生水平极低下,这既是医疗器材的因素,更是缺乏医学专业人才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当地落后的经济的制约。
从当地的卫生实际水平来看,尚未完成第一次卫生革命(对传染病的控制),尚未解决传染病的防治问题。牧民既需要合格的医生和好的医疗机构,也需要科学的卫生理念。从疾病谱中可以发现,许多疾病是由于不合理的劳作引起的,我们认为加强医疗卫生常识的宣传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捷径。
母婴保健问题极为突出。在道路条件无法得到充分的改善的条件下,加强母婴保健更是困难重重。唯有通过定期的巡回医疗和加强母婴保健的宣传是目前可行的方法。但此项工作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更本的改善需要经济水平的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全国基础教育发展统计公报(1990~2000)(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省××自治州“起步高原组织”健康工作××县社区健康工作报告。
××村社会经济和生态调查报告
××省卫生厅统计公报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开信息
第四篇: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目前,中国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小学教育,各种理论各种观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切以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出发点是最根本的东西,是不容随意篡改的。如果把我们的成长成才看作是构建一座高楼大厦,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便是为建设高楼大厦打好稳固的地基。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更形象的突出我们做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义务教育是,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它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三大阶段,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连贯性很强,“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的作用是基础的。
二、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内容落后
小学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以综合课程为主,综合化是教学内容所呈现的趋势,而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加强了一些课程,他们都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而目前小学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这必然导致难以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导致老师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缺;学科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实际,尤其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方面的建构亟待完善。
(二)教学观念落后 强制性过强
目前的教学技能中强制性的要求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个性化的培养要求相冲突,培养观念略显落后,难以真正调动学生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技能培养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导致师范生教学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与教学技能培养中过度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也有重大关系。
三、怎样完善小学教育
(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校设备的管理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教学管理,并不仅是学校的领导者的工作,教师也参与其中,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直接和教学管理挂钩,所以说,教师一直进行着管理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师清楚自己也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所以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二)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学校要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条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评价管理。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积极地评价,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之则不然。所以,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三)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对教学评价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只有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才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则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育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时代的主旋律不会轻易的改变。所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落实新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砖添瓦!
第五篇: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地理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一、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2008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水平不高,通过听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地理教学的一般要求还比较远。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
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2)钻研教材不深。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知识传授错误。少数教师由于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如:一位老师上的一堂地理课,就有四处地方讲授错了。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不会扣住重点,化解难点,把握不住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2、教学设施配置差。珠街乡的两所中学,无一所学校地理教学设施配备完整,有的学校连教学常用的教学挂图都缺少,除了有两只地球仪外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地理教学演示仪器。
3、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的现象表现突出。学生学地理随便,教师教地理随便,学校对地理科的教与学的领导也随便。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地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极少,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反映地理难教。本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地理知识脱节势必加重高中地理教学的负担,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研气氛不浓。教师对教研问题思考少。每次教研活动,基本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的空谈几句,吹捧一番散场。地理教师撰写地理教学论文的也极少。
5、校际之间缺少信息传递。学校很少组织地理教师出外学习、听优秀地理教师公开课、参加教研活动等。这种状况使之无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造成校与校之间地理教学质量差异悬殊。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问卷仅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30份。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绝大部分教师能用普通话讲课,但普通话不够标准,带有地方口音;学生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有待提高;地理课的课堂练习量老师们都把握得比较好;年轻地理教师的黑板字学生普遍反映虽不美观但整齐,说明部分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还是需要提高;学生反映地理课堂听老师讲课很轻松,感觉地理课是放松课。
三、未来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面对西部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参考《国外地理教育发展》一文对未来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作简要概述,望借鉴之以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目的。
1、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在国外,构成地理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大多源自同期的地理学理论,经历了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人地关系“和谐论”的演变,学校地理教育也曾一度步入歧途。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有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可持续发
展的人地和谐理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种趋势表明具有鲜明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备。
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综合化趋势。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基础上表现出全面、综合化趋势。一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还要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综合化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上。
3、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新颖化趋势。在课程结构多样化下,地理教育将处于极其重要性地位,各国地理大纲和教材结构将表现出更加新颖的发展趋势。如大纲知识、能力要求目标具体,教材图文并茂增大图幅比重,教材编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并重视学生智能培养。
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首先,随着现代地理学发展,许多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将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而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其次,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即那些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将成为地理教材的取材范畴,以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第三、知识内容的人文化比重加强,这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种普遍重视人文地理,体
现出现代地理学以自然地理方法为研究手段,以人文地理为研究目的的发展方向,这种教学内容的权重更新也反映了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随着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电化教学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把诸多现代教学法和教育思想更加有针对性而又更广泛地运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甚至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智慧潜能。
四、建议及措施
1、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教研部门可以在每年的暑假组织各县市及各乡镇学校的地理任课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及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培训方式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教师,放眼国际,瞄准前沿,及时了解地理学科与教育发展的新进展,积极吸取新的理论与新的模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
4、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切实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靠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将教学与科研熔为一炉,边实践边创新边总结,这样既推进了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
5、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地理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化。教师不能满足于“三板”(板书、板画、板图),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立法、教学手段、教学动手术等。
6、加强学习过程设计,提高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使课堂“活”起来。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闷课的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在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下,就是要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5、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多招有生气,教学方法新颖的年轻地理老师,提高上课效率,要求达到学生与老师的比例在100比1,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