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新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班级:10级安全工程②班
姓名:任权
学号:1020104020
4调查对象:部分农村中小学生
调查方法:1.观察 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1.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统计问卷调查结果
5.归纳总结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我国一直奉行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就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体现。教育不只要依靠城市,还要靠农村。我国农村一直以小康社会作为目标,而农村教育作为小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指标体系,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农村小康的进程。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开展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农村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也发现,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和调研的方法,从基层的农村教育的农村教育入手,对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二.正文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本地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我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很大程度上好了学。可在农村,由于师资、教室有限,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中给不了下一代孩子献上优质教育。而且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
大,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一到一百都数不来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对教育资源配置利用的合理性不够。
1.班级过小严重的浪费了本来就很短缺的教育资源。据调查:截至2004年底,本地区仍有教学点609个,农村小学25人以下班额就达5878个,占农村小学班级数的41.3%;个别县校均学生只有119人;25人以下的班额初中有69个,高中有17个。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小班,无疑大大加重了国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2.农村学校优秀师生的大量流失,使原本就落后学校教育雪上加霜。根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实施以学校建设拉动城镇建设,以学生进城带动农民进城策略。这样一来,稍微有条件的师生都向城里涌去了,而农村教育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3.平行班的缺失,使得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比较的参照物。教学效益只能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地比较、评估。这极不公平,也不科学。如若在这方面引不起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重视,就很难遏制住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
学校发展的中心应当是学生发展,其中教师在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可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被被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给掩盖。很多人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天经地义的,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主导者”,他们应该“闻道在先,业有专攻”,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发展,似乎没有必要了。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由于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他们参加教学改革和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面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无动于衷。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学校管理滞后,已经成了阻碍课改与教改的重要因素。
(四)农村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农民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经济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有8.5%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其中,44.3%的学生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子女教育”是农民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培养一个高中生的花费,可能需要花掉一个农村家庭10年以上的纯收入,而到高中毕业不算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12年。农村家庭收入普偏低于城市家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是务农和外出打工。这点微薄的收入刨去家庭基本开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家庭子女在2个以上,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五)农村学子的出途在哪里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剔除个别情况,现今99%以上的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这对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但是分析现状,在了解了村镇部分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可以了解到可毕业的农村初中生的出路大约会在何方。下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没有学会如何种植、养殖,更不用说学习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如果仅仅这样就把这些农家子弟送回农村是不可取的,新农村建设将无法真正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持续发展。解决教育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是一项具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面对,不能逃避。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必然还会遇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但教育问题必须解决,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出现更大的希望。
(六)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学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经常与父母吵闹,父母根本无法管束,整天在外溜达;有些学生轻视知识、胸无大志、粗言秽语;有的学生娇气十足、懒惰成性;一些学生只讲吃穿,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等现象时常发生。
(七)没有远大理想
据统计可以说是60%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所以造成在学习上没有学习的动力。有少部分学生到了学校不是学习,仅仅是家里父母要求来读书,于是来学校混混时间,学习无所谓。
(八)素质下滑,责任意识淡漠
在班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待学习马马虎虎。老师改作业时,感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语病也是随处可见。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袭严重,考试班上学生及格人数少,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能听懂课的更是很少。初中毕业有1/3的初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的水平。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农村学校尽管有垃圾分类,但是学生还是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加之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基础教育结构还不太完善,需要政府部门再以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第二篇:基层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目录
一 摘要
三 正文
1、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 二 关键词„„„„„„„„„„„„„„„„„„„„„„„„„„„„
21.1乡村教育资金不足,经济投入较低„„„„„„2
1.2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问题严重 „„„„„„„„„„„„„„31.2.1老龄化严重„„„„„„„„„„„„„„„„„„„„„„
31.2.2学历低„„„„„„„„„„„„„„„„„„„„„„
41.2.3缺乏创新意识 „„„„„„„„„„„„„„„„„„„„„„4
1.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4
1.3 大量学生流失„„„„„„„„„„„„„„„„„„„„„„41.3.1读书无用论的腐毒„„„„„„„„„„„„„„„„„„„„4
1.3.2城市教育的吸引„„„„„„„„„„„„„„„„„„„„„4
1.4 农村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制约„„„„„„„„„„51.5 有关人员缺乏责任心„„„„„„„„„„„„„„
52、对于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建言
2.1、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5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2.4、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幼儿教育和高等职业教
1育„„„„6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依然落后,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我国农村教育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研究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所以对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长岗镇的农村基层教育做了一次调查。
关键词:基层教育;资金状况;教师队伍;学生流失
1、当今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1乡村教育资金不足,经济投入较低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的结果,是导致学校运转陷入种种困境。
附件一:中国教育竞争力10
年提升17位 教育投入居末位(图)
2010年11月30日 09:46中国教育报
农村税费改革有效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加快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被取消,尽管国家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补贴的办法,但就其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需求来看,还有不足,而这些资金真正直接用于补充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数量明显不足,农村学校上交各部门代收费用后,无法开销学校正常办公经费,加上财政应拨的办公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电脑、电教器材坏了只好停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陈旧,在对本地三所学校的图书馆调查时发现大多是2000年前出版,图书来源多数是师生或社会捐赠,实用价值非常低,可供师生阅读的书目少。而这些图书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基本没有可读价值,图书室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设备无力添置,危房改造迟缓,就连最起码的桌凳损坏,也只能是师生自己修理。通过采访多位中学、小学任课老师我们发现,因长岗镇是经济贫困地区由乡财政支撑,教师工资未按时发放的现象仍有发生。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地方财政补贴工资都无法到位。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更是无从谈起。
1.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问题严重
农村教师队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2.1老龄化严重据长岗第三中学调查表明,农村教师队伍日益老化。在现任农村教师中,50-65岁的老教师约占40%,35-50岁的中年教师约
占38%,35岁以下多为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平均约占22%。
1.2.2学历低目前长岗镇初中教师本科比例只有11%,小学教师大专比例只有9.5%,学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的中、老年教师缺乏教学培训。尤其是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社会劳动、自然、英语学科大多是一个老师兼职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十分低下。
1.2.3缺乏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新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身心状况、学识能力、教学观念差异较大,在受访的中老年教师中很多人选择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或者认为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因此农村课程改革将道路曲折。
1.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农村教师的工资很低、工作条件差,不如外出打工收入多。而且工资常常被拖欠挪用,很多年轻教师流往城市或放弃教学,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长岗镇的教育激励机制认为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上调到县城。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优秀教师被调走,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1.3 大量学生流失
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因素包括:
1.3.1 读书无用论的腐毒这些年,长岗镇的大多农民纷纷外出大城市,涌入“打工潮”。许多年轻人将子女托养给双方父母。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使得留守儿童成为最孤立缺乏控制的人群,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或严厉有余,这类学生的品行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有的学生家长陷入了“读书无用”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人看着就行,学习成绩不在乎,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让他们进入“打工族”。家庭教育的失败,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1.3.2城市教育的吸引城市教育条件的优越,大多家长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带着孩子上学,因为城市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比起农村好得多。所以有的农村父母宁可花费更多的钱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
1.4 农村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制约
中国有八亿农民的孩子,但是农村的幼儿园却比城市少得多,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水平比较低。在对长岗镇吴庄小学的小学一(1)、(2)、(3)班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35%的学生没有接受幼儿教育。而长岗镇初中升学率只有70%。另一部分学生辍学,直接步入社会,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这限制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壮大。
1.5 有关人员缺乏责任心
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每周在校时间极少,有的爱“出差”,学校工作则往下属一推了之,有的作风霸道,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切实际。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有的老师改作业时非常马虎,极不负责。有的教师下课后就下地干起了农活。、对于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建言
2.1 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政府及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障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优先地位,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教育,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和较差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单靠县级政府的力量解决不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资金需求,对此,尤其需要突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同时,还要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要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农村教育财务公开制度。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的严格
要求。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把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通过劳动变成现实,加强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条件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学校目前现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索质,提高师资力量,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4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幼儿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扶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扩大幼儿教师队伍。近几年大学扩招,现有的高职学院、中专学校、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委实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应给予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基层人力资源。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30日;
[2]长岗第三中学校史,2010;
[3]河南省睢县教育局教育工作档案,2009;
第三篇: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通过对中国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在基础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并呼吁有关部门要切实关注这些问题,从而带动起中国的基层教育发展。
关键字:基层教育发展现状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飞速的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形势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中心问题。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一、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自2003年起教育部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发生很大变化,但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虽然自2006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其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第 1 页(共 3 页)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现在的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面临着更大就业压力,在他们看来读书根本不是很好的出路。况且现在读了书出来一样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很多孩子选择了去城市打工。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从小的教育环境就不好,没有父母的督促,没有老师的提醒,任由自己放纵,成绩一直都不好,当然到了后面就更没有信心继续读下去了,于是选择了辍学。
二、导致农村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在当今经济形势下,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者,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
(二)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为缩减。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另外,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很大,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三、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明确,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教育的落后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包括教育经费及师资的严重不足,还有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
(二)优化教育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习环境对学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
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下,建立“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治贫必须兴教”,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
参考文献:《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
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四篇:基层教育调查报告
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激发学习动力,树立真我目标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一、调查方法与步骤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成都市某中学高二·一班进行,共发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座谈会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活跃,交流自己的感想和感受.通过座谈,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3、问卷分析,资料整合此次调查在问卷分析和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更结合该班班主任反应的情况,以及在数种图书网络资料的帮助下完成,希望能够全面深刻有效的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标。
二、调查报告内容
本调查报告立足于该班的现实现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认清自我现实,同时树立明确而长远的目标和学习方向。该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班级,班级成员家庭环境优越,但是整体学习成绩偏低。本次调查为准确地把握该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座谈,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谈话结果显示,该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明显的特征。分析和领悟学生学习的心理,对未来走上讲台,更好的开展教师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极大的作用。
(一)关于目标信息的设定与现实情况分析
本班共36人在高考目标设定的调查中,其中想上本科的人达到80%。但是根据该班目前学习状况和班主任老师的了解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设定太脱离实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众可以看出本班人员的学习意识是非常强烈的。
(二)高考意识和学习定位分析
1、本班成绩相对较差,但是在进行高考途径选择的过程中,几乎58%的人选择了直接应试,对高考其他途径则知之甚少。对高考常识几乎只是简单的定义为一种升学的途径,对现代教育也有自己明确的看法和观点。
2、由于长时间在校园学习的限制和本身接触知识的有限,使多数人对高考意义理解不足,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3、盲目乐观的对待高考,甚至轻视高考成为成绩提升的最主要障碍。对现代教育制度的不满和消极抵抗也逐渐显露,如果不做好适当的应对对策,可能会导致多数学生厌学情绪急剧增加。
(三)自我认识和环境影响分析
1、问卷共列出7个“你觉得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或急需克服的问题”,其中散漫懒惰的选择比例达到78%。其中,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2、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的一种推动力。兴趣是在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本班学生多数人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没什么意思,学起东西没用,看到书本就烦躁这样的人高达47%。
3、环境因素影响。
本班学生大都家庭环境优越,其中绝大部分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多数人不担忧未来前程问题。这也成为不愿意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校的学生素质,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以及学风建设都对该班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成绩拔尖的班级来说,我班更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在除了文化课的教育外更鼓励学生学习特长,如音乐,美术,舞蹈,鼓励学生考取相应高等艺术学校.。
4、学生自身个性影响。本班多为艺体生,性格多活泼外向,相对之下也有个别性格极为内向的人,与整个大环境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听不懂,不愿问者达到13%成为影响个别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问题。
此外,粗心大意等问题所占比例为67%,几乎成为现阶段本班学生成绩的头号杀手。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时的影响着现代的学生群体,浮躁成为现代学生的通病!
四、应对策略
1、分析并制定图表,用直观的方法给学生展示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使其能够跟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自己,找好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收集历年来高考政策形势变化资料及历年高考成绩划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学习及高考的看法,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尽力避免盲目乐观的对待高考。
3、加强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及生活观察与指引,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使教育更加民主化,多样化,兴趣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
4、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指导和引诱,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调查员:
时间
第五篇: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双流中学2016届7班语文老师和学生
调查报告题目:双流中学2016届7班语文自主学习情况
调查时间、地点:2013年9月—11月双流中学
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实地调查法,查阅法 访谈法
(二)步骤: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查询收集资料—→
个别访谈展开—→整理调查结果—→呈现书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内容 语文新课标改革有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它由以前的接受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自主学习是语文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双流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该校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一.语文自主学习的特征
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语文自主学习有几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主动向目标努力。独立性,即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或是主动与同学合作,互相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依赖老师,等老师来灌输答案。相对性,语文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是说绝对自主和绝对不自主都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介于中间状态。开放性,语文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类型的书籍阅读,而且语文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途径,如到课外书上去遨游,到网上浏览等。
二.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老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很重大也很艰巨的任务,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学,那种淡化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课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却因教师作用的缺失,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下进行。双中的老师就很好地担任了这个角色,他们就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研究者,是促使自主学习方式的充分实践者。为了达到自主教学的实效,双中的老师采用了以下策略:1)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2)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3)指导自主学习的反思;4)鼓励自主学习的实践。
2.老师具备的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巨大责任。如此艰巨的使命不是什么样的老师都能胜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而双中的语文老师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已经完全具备了这些素质。(1)他们拥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老师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双流中学的老师还能辨证地对待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倡导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不抛弃接受学习,以保证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2)他们精于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由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而内因起主要作用,所以,双流中学的老师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3)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引导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拥有科学的方法,且不断思考、摸索,不断改进新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他们掌握了很好的课堂管理艺术。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时,双流中学的老师并不大骂,体罚学生。而是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双流中学的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效
通过双流中学的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能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各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了,而且,他们还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其他各课的学习中去,极大地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学习。
双流中学初中部教务处主任这样说:“我们特别强调语文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不是对其它学习方式全盘否定,我们所寻求的是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和谐状态,以求学生更好多的发展,使语文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诸方面的目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随时警惕着避免对新学习方式的盲从,坚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的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双流中学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摸索探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在双流中学的语文课堂上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人:万红霞
汉语言文学2010级2班
2013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