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教育发展现状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宁夏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一.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等于上好了学。可是,乡村的孩子,八亿农民的孩子,为什么就会偏偏得不到那决定自己命运的那“成功的一半”呢?在这里,我们不必说乡村孩子的社会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也不必说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更不必说乡村孩子连一年的学前教育都上不上,而城里孩子却能上上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单就一年级的教育来说,乡村的教育也是问题多多,令人担忧。
由于师资、教室有限,一年级班里的学生过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虽然早已告别了三四个人挤一张桌子的时代,但一个小教室要容纳那么多学生上课,光桌椅的拥挤,就让人感到难受,还谈什么在课堂上搞活动呢?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声中不知不觉地没有给我们的下一代献上优质教育。再加上乡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上的悬殊过大,没有城里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那样整齐划一。在一个班里,往往有八九岁乃至十几岁的一年级学生不说,就班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不少难度。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大,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让去上的,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前后左右南北上下都分不清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如领导不重视,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出现了实际在校上一年级的学生多,而考核评估表上的学生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对教育资源配置利用的合理性不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规模小、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已经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过去的布局结构不但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了,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而高效的实施,造成了如下不良影响:
班级过小严重的浪费了本来就很短缺的教育资源。在乡村中小学里,往往是年级越高,班里的学生越少。据2005/12《宁夏教育》的“刊中报”载:截至2004年底,全区仍有教学点609个,最多的县达175个;全区农村小学25人以下班额就达5878个,占农村小学班级数的41.3%;个别县校均学生只有119人;25人以下的班额初中有69个,高中有17个。可是,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小班,与学生数足额的班级一样,既占教室,又占教师,既要校园规模、校舍气派、设备档次等教育硬件跟上,又要教师和校长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学校的文化资质等软件跟上。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国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试想,学校的学生数少了,上面分配的教师自然也就少了。班里的学生少了,班级却是同样的多,一个年级也不能少。班级多,或者说年级多了,开设的科目也就多了,需要的教师自然也就增多了。可是,在以学生数定编制的人事制度之下,拥有大量小班的学校里,教师的人数骤减。然而,新课程实施后,各年级开设的课程是有增无减。这就造成了一些课程因学校无法调配专门的教师去上,只能由在岗的其他教师去兼任,使教师跨课头教学的现象剧增,一个教师教5—7门课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还会出现文科教师教理科,理科教师教文科,音盲教音乐,色盲教美术的怪事。使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说,还会越发地拉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的差距。
农村学校优秀师生的大量流失,是原本就落后、发展缓慢的学校教育越发雪上加霜,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宁夏启动了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实施以学校建设拉动城镇建设,以学生进城带动农民进城策略(见2005/11《宁夏教育》)这更加剧了农村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大量的向城里流动,从客观上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的大幅下滑。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稍微有条件的师生都向城里涌去了,而留在乡下师生会因在竞争中没有取胜的可能性而丧失信心,出现熬日子、混日子的现象。
平行班的缺失,使得农村的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比较的参照物,失去了互相竞争的对手,失去了互相切磋的良师益友。在年复一年的没有比较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们只能孤芳自赏和自我发展。教学效益只能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地比较、鉴别、评估。这极不公平,也不科学。如若在这方面引不起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重视,就很难遏制住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教育发展的主阵地在学校里。学校的管理者都在追求学校的发展,都为了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但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上。因此,学校发展从来都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 结果,直接以学校发展为目标是难以实现学校发展的。学校发展的中心应当是学生发展,但教师在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成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最主要的途径。可是,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被管理者忽略了,被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给掩盖了,被虚伪的师道尊严给蒙蔽了,被人们普遍的漠视或遗忘了。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天经地义的,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主导者”,他们应该“闻道在先,业有专攻”,应该早就是“学高之师,身正之范”了,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发展,似乎没有必要了。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他们参加教学改革和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效能的动力不足,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面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无动于衷。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学校管理滞后,已经成了阻碍课改与教改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管理策略上,过分注重监管控制。管理者对学校发展中的一切独断专行,善于也乐于做人事监管者和严密的监控者。他们拥有资源的控制权,习惯于用静态的目标来看守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的教师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轻易不敢主动发展,开拓创新,只能在管理者的密切监视下唯命是从,做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就行了,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甚至还会出现个别管理者借学校管理之名,对所管辖的教师感情用事,私事公办,弄得广大教师人人自危,难以静下心来去自我发展和教书育人。
在管理过程中,多以学生成绩论英雄。把原本复杂多变的、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教育教学活动,用简单的、静态的和短视的分数成绩来衡量,来给教师排队。使效能评估的目的不仅偏重了最后阶段的考试成绩,忽略了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漠视或忘记了评估的改进功能。长此以往,同事之间养成了明争暗斗的不良习惯,难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真诚地合作共进。在资源运用上,过分强调标准化、一律化。常常被上级文件、条例、规章制度所控制,对资源的利用,特别是资源的特殊用途,过分注重循例申请,等待特批。这就造成了教职工对闲置资源宁可不用,也绝不愿“违章”开发利用的不良习惯。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大家都怕开发利用闲置资源的手续纷繁复杂,恐怕好心办成了坏事,怕失败了没法交待,就干脆放弃了开发利用资源的念头。渐渐养成了甘愿做执行上级指定任务的听令者,循规蹈矩,与领导始终保持高度的一致,以赢得领导的欢心,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不到位,使教育陷入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一点,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严重。教育行政管理者既不愿考察研究当地教育布局和事业发展的“规划”问题,也不愿做学校的各项工作——诸如输送信息、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以及配备人、财、物等方面的“服务”者,却善于借助“监督”学校办学方向、执行政策法规、考评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名誉,施行人事调配权,借“协调”教育及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之名,上谄下渎,沽名钓誉。似乎成了管理就是开会传达文件,管事专为应付检查和批评训人,管人只会罚款远调。
第二篇:基层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网 滨海高新讯 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3月28日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考察天津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苟利军一行先后来到红桥区求真小学和位于北辰区的天津民族中专,实地了解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课程专业设置、实习实训设施、后勤服务保障和德育工作情况,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了北辰区、红桥区有关负责同志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展情况和两所民办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举措,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推动我市民办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苟利军对红桥区求真小学和天津民族中专办学治校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苟利军强调指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于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天津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办学主体、多种办学力量、多样办学形式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鼓励一切热心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投资教育、兴办教育,营造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民办教育的成功经验,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项目申报、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多方面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把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摆在首要位置,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共同提升天津教育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基层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目录
一 摘要
三 正文
1、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 二 关键词„„„„„„„„„„„„„„„„„„„„„„„„„„„„
21.1乡村教育资金不足,经济投入较低„„„„„„2
1.2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问题严重 „„„„„„„„„„„„„„31.2.1老龄化严重„„„„„„„„„„„„„„„„„„„„„„
31.2.2学历低„„„„„„„„„„„„„„„„„„„„„„
41.2.3缺乏创新意识 „„„„„„„„„„„„„„„„„„„„„„4
1.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4
1.3 大量学生流失„„„„„„„„„„„„„„„„„„„„„„41.3.1读书无用论的腐毒„„„„„„„„„„„„„„„„„„„„4
1.3.2城市教育的吸引„„„„„„„„„„„„„„„„„„„„„4
1.4 农村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制约„„„„„„„„„„51.5 有关人员缺乏责任心„„„„„„„„„„„„„„
52、对于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建言
2.1、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5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2.4、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幼儿教育和高等职业教
1育„„„„6
基层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依然落后,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我国农村教育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研究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所以对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长岗镇的农村基层教育做了一次调查。
关键词:基层教育;资金状况;教师队伍;学生流失
1、当今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1乡村教育资金不足,经济投入较低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预测,当前教育经费投入又一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约100亿元。经费严重短缺的结果,是导致学校运转陷入种种困境。
附件一:中国教育竞争力10
年提升17位 教育投入居末位(图)
2010年11月30日 09:46中国教育报
农村税费改革有效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加快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被取消,尽管国家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补贴的办法,但就其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需求来看,还有不足,而这些资金真正直接用于补充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数量明显不足,农村学校上交各部门代收费用后,无法开销学校正常办公经费,加上财政应拨的办公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电脑、电教器材坏了只好停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陈旧,在对本地三所学校的图书馆调查时发现大多是2000年前出版,图书来源多数是师生或社会捐赠,实用价值非常低,可供师生阅读的书目少。而这些图书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基本没有可读价值,图书室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设备无力添置,危房改造迟缓,就连最起码的桌凳损坏,也只能是师生自己修理。通过采访多位中学、小学任课老师我们发现,因长岗镇是经济贫困地区由乡财政支撑,教师工资未按时发放的现象仍有发生。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地方财政补贴工资都无法到位。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更是无从谈起。
1.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问题严重
农村教师队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2.1老龄化严重据长岗第三中学调查表明,农村教师队伍日益老化。在现任农村教师中,50-65岁的老教师约占40%,35-50岁的中年教师约
占38%,35岁以下多为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平均约占22%。
1.2.2学历低目前长岗镇初中教师本科比例只有11%,小学教师大专比例只有9.5%,学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的中、老年教师缺乏教学培训。尤其是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社会劳动、自然、英语学科大多是一个老师兼职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十分低下。
1.2.3缺乏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新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身心状况、学识能力、教学观念差异较大,在受访的中老年教师中很多人选择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或者认为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因此农村课程改革将道路曲折。
1.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农村教师的工资很低、工作条件差,不如外出打工收入多。而且工资常常被拖欠挪用,很多年轻教师流往城市或放弃教学,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另外,目前长岗镇的教育激励机制认为鼓励和奖励农村教师最好的办法是将农村任教的教师上调到县城。因此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优秀教师被调走,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1.3 大量学生流失
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因素包括:
1.3.1 读书无用论的腐毒这些年,长岗镇的大多农民纷纷外出大城市,涌入“打工潮”。许多年轻人将子女托养给双方父母。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使得留守儿童成为最孤立缺乏控制的人群,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或严厉有余,这类学生的品行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有的学生家长陷入了“读书无用”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人看着就行,学习成绩不在乎,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让他们进入“打工族”。家庭教育的失败,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1.3.2城市教育的吸引城市教育条件的优越,大多家长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带着孩子上学,因为城市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比起农村好得多。所以有的农村父母宁可花费更多的钱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
1.4 农村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制约
中国有八亿农民的孩子,但是农村的幼儿园却比城市少得多,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水平比较低。在对长岗镇吴庄小学的小学一(1)、(2)、(3)班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35%的学生没有接受幼儿教育。而长岗镇初中升学率只有70%。另一部分学生辍学,直接步入社会,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这限制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壮大。
1.5 有关人员缺乏责任心
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每周在校时间极少,有的爱“出差”,学校工作则往下属一推了之,有的作风霸道,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切实际。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有的老师改作业时非常马虎,极不负责。有的教师下课后就下地干起了农活。、对于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建言
2.1 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政府及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障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优先地位,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教育,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和较差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单靠县级政府的力量解决不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资金需求,对此,尤其需要突出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同时,还要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将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要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农村教育财务公开制度。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的严格
要求。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把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通过劳动变成现实,加强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条件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学校目前现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索质,提高师资力量,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4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幼儿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扶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扩大幼儿教师队伍。近几年大学扩招,现有的高职学院、中专学校、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委实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应给予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基层人力资源。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30日;
[2]长岗第三中学校史,2010;
[3]河南省睢县教育局教育工作档案,2009;
第四篇:浅谈基层司法所发展现状
浅谈基层司法所发展现状
叶荣樑
基层司法所的建立,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的产物,肩负着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教育和现在的社区矫正职能,任务繁重。在实际的基层司法工作中司法所主要承担九项职能:(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8)做好社区矫正工作;(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这九项职能中的哪一项单独地拿出来做都可以作为一个部门的专项业务来做,但是揉和在一块让司法所来做,又是在一人或二人所的情况下,做做表面文章来点虚假数字可能是很轻松,但是要认真做,做真正的工作,就让人有点不堪重负了。下面是本人对司法所现状的两大块,八个方面问题的浅陋看法:
首先,司法所在现实的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的困难:
一、司法所经费得不到保障。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人民调解员及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以及监狱劳教场所人员的协查工作哪一样都有文件明确经费问题,1
实际上哪一项又都没有经费,司法所的负责人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一个没米能做出一顿好饭的巧妇。
二、经费的溃乏使一些工作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造成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的薄弱环节、死角和盲点,特别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
三、基层司法所在乡镇政治结构中的被动位置。目前司法所任何一项工作开展上的开支都源于当地政府,工作内容上,配合所在乡镇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已经成为了司法所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所仅有的这一个人或者二个人需包社区计划生育、包信访接待和抗旱、房屋拆迁、防治口蹄疫和禽流感等,一人往往“身兼数职”。而如果乡镇办事处有特殊需要,司法所也不得不予以满足。如果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弄僵了,乡镇司法所可能遭遇不小的生存危机。所以在司法网基层工作平台上本人曾这样描述司法所与司法局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司法局是女儿国的娘家,乡镇办事处是婆家,娘家的事情是必须要办的,嫁到了婆家就是婆家的人,就得为婆家出人出力,不然婆家如果不满意会休了你这个媳妇,让娘家另外特色一个闺女过来当媳妇。一个单位两个领导,都得听都得干,哪边干得不好你在中间都不能好过了。
四、工作职能的多样化反而让单位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好多不知道司法所具体是个什么单位,到底是干什么,好象是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知道的问都是:你们司法所都干啥安?好象有着闲云野鹤般的清闲似的。知道点司法业务的形象比喻司法所的人
是那逢车能开道,遇水难架桥的先锋牌万能胶,哪里都需要,哪里都能贴上去。就我区司法所人员配置现状上,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多为一人所或是二人所,一个人能抵四五个人用,这就要求司法所人员是个多面手,要做到全而会,多而精,业务上稍逊一点就会吃不消。
五、司法所干警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低下。个别没有副科建制的司法所负责人对明天怀着一种“到头来,谁把秋捱过?”的渺茫态度,不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个别解决了副科级待遇的所长,认为终点目标已经达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浅尝辄止,自己滞步不前也希望别人没有成绩,不然显得自己没本事似的,缺乏正确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态度。
再次,在现实工作中的地位相当地微妙和尴尬:
一、在公、检、法、司四个政法单位中,司法局的职能最软弱,无强制手段,社会政治地位低,就现在的社区矫正工作来说,对一些职务犯罪、过失犯罪的矫正对象来说,可以从言语上起到威摄作用的矫正对象,也许矫正工作好开展些,而对一些杀人越货,“见多识广”暴力犯罪的矫正对象对这种小儿科的教育根本是不予理睬的,经法院判决让报到他不报到也没怎么着的不也屡见不鲜吗?派出所都找不到他,你司法所能把他怎么样?来参与矫正的要求汇报他不汇报,你总得按上面的要求合法操作吧,按照上面的文件给予积分制管理也总要把分攒够了再给予警告什
么的吧,不要紧,等分攒够了,警告申请报上去还没批下来之前,他已经到了解矫日期了,法律规定的期限都过了,一个没有强制执行权力的司法所还能对他怎么办?现在是法治社会,你有一点不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哪怕是对他的一个警告,他都可以告你!
二、司法所的整个开支没有法律规定,司法所的工作职能也只有部颁规定,造成开展工作没有很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直接面向群众和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前沿阵地和工作窗口,担负着具体组织实施司法行政各项基层业务工作的重要职责。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和基层综合部门共同构成我国基层政权的政法组织体系,共同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法律正确实施,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罗干同志如是说。司法所的人事编制性质与派出所的性质相似,在实际工作中,派出所的职能是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一方社会治安,司法所的职能除了上述的九项外,还有监狱场所的这一块,业务量也不小,虽是共同担负着一个使命,但是财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度上司法所远不能与派出所相媲美。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觉得要标本兼治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基层司法工作队伍的建设,结合基层司法工作特点,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加强对司法队伍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悉、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造就一支适应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这是最基础的。
二是结合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针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确保基层司法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让地方党委政府认识司法工作的重要性,对于维护一方平安,司法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三是乡镇办事处要确保司法所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将“六五”普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重点工作所需经费适当给予解决,为司法所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四是从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和解决司法所干警的编制、职级等待遇,加强司法所人员编制的管理,确保专编专用,不搞一职多能的万能胶用人方式。
五是司法局要加强对司法所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加强业务指导,分工明细,任务明确,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司法所人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使司法所的各项工作制度在创新上有所突破。
如是做法,才能真正加强司法所建设,做到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工作、普法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的力度,从而强化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发挥司法所法律参谋和助手的职能作用,促进基层政府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发展需要。
第五篇: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通过对中国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在基础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并呼吁有关部门要切实关注这些问题,从而带动起中国的基层教育发展。
关键字:基层教育发展现状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飞速的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形势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中心问题。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一、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自2003年起教育部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发生很大变化,但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虽然自2006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其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第 1 页(共 3 页)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现在的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面临着更大就业压力,在他们看来读书根本不是很好的出路。况且现在读了书出来一样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很多孩子选择了去城市打工。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从小的教育环境就不好,没有父母的督促,没有老师的提醒,任由自己放纵,成绩一直都不好,当然到了后面就更没有信心继续读下去了,于是选择了辍学。
二、导致农村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在当今经济形势下,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者,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
(二)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为缩减。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另外,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很大,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三、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明确,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教育的落后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包括教育经费及师资的严重不足,还有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
(二)优化教育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习环境对学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
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下,建立“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治贫必须兴教”,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
参考文献:《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
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