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时间:2019-05-15 05:0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第一篇: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在古汉语中,“艺”的原始意义是种植,“术”的本义是技能,活动。因此,“艺术”原初是一种种植活动。从这点看出艺术和人存在着密切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含义更加丰富与感性,所谓“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表现手段的不同,艺术可以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由此可见,艺术的含义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丰富着的,是动态的,多样的。

有史以来,艺术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它是也是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人们不仅创造了艺术,还渴求能够欣赏和洞悉艺术的全部奥秘。尤其在今天,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新的样式层出不穷,具有无限的发展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启发人们创造艺术,理解艺术的真谛,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艺术进行良好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加大艺术教育的比重。所谓艺术教育,就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人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去鉴赏和创造美。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许多教育先哲的言行和著作中都渗透着艺术教育的思想,它有明显的系统化的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六艺,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数无一不注重实用中的审美,它认为具有审美情趣的各种生产生活劳动中都存在着艺术的影子,它以德为基,以技为始,进技而至于自然之道,从而达至善、通真美,形成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

正是基于最基本的劳动而产生的审美趣味,才使得中国古代的技、艺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意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教育经验,使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与风格。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既将中国人的艺术及其生活予以全盘的观察,吾人才将信服中国人确为过去生活艺术的大家。”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中的许多东西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甚至至关重要,是我们今天进行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事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在培养完善人格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的艺术教育也正处在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与此同时,社会已经明确了对“艺术教育”的理解,而且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加大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开课率要达到80%以上,高中艺术课要开满开足,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要深化艺术课教学改革,大力提高艺术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支能满足艺术教育需要,有具有实际艺术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渐使其规模化、制度化、常态化。

但是,进一步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受现有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在“高考”和“升学率”的无形压力下,一些学校对艺术教育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藐视。一些学校的公开课程表上虽然都标有足量的艺术教育课程,但是,具体到每位老师手上,又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这些衍生的“二次课程表”上,大部分的艺术教育课程被语数课程所替代。同时,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器材和设备严重缺乏,而且由于艺术教育课程考核力度不够,也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就是剩下的偶尔几节课,学校和老师也是走过场,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在当前的学校艺术教育中相当普遍,其后果着实令人堪忧。

在当前形势下,艺术教育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对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基本任务以及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进行全方位探讨。明确各类艺术教育办学的基础与办学条件之间的差异,由此决定各自不同的培养任务,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于是,民办艺术教育应运而生了。

民办艺术教育作为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如今已成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兴力量,它是当前我国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投入,扩大艺术教育规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类别艺术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对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上各级各类艺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了起来,在全社会掀起了全民办艺术教育的热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暂时性发展和进步。

1.、民办教育在办学要素上具有综合基础优势。办学必须具备人、财、物、时、空、信息诸要素,这是办学的综合基础。民办学校由于其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再依附政府,绝大部分办学者已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因此,学校法人代表在政策法规规范下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教育资源配置权。校长在学校的基础建设上,完全可以构筑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时代气息的蓝图,可以采用合理手段配置各种硬件和软件,其中包括教师、校舍和一切办学设施,甚至包括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这就为办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民办学校的办学综合基础优势集中体现在人、财、物等要素上。人,民办学校实行的是聘任制。它可以面向全国甚至境外,按其需要选聘人才,并通过合理流动,协调组合,进行优化,形成一支既有长于管理的,又有长于教学的,既有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又有在科学研究上比较有成果的,形成一支年龄、性别、学识水平、经验和学科构成等方面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多方位的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形成人才结构复合优势,发挥互补效应和整体效应。财,民办学校具有融资自由、用资自主特点。物,按需设计、配置,便捷高效,能反映时代要求。办学条件的综合基础优势充分显示着民办学校强烈的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就意识。

2.、民办教育具备多维条件下的自身发展优势。民办学校较之政府办的学校具有强得多的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这是因为它不仅要面对具有压倒多数的公立学校的压力,不仅要接受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接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更重要的是,它的教育资源是直接取之于社会,它必须接受社会的认定和来自学生家长的评估监督。也就是说,它处于优胜劣汰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它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和直接服务于市场。可以说,一所民办学校,它的办学者,从他构筑办学蓝图那天起,谁不千思万虑这些问题?!民办学校办学者的胆略和魄力建立在强烈的办学质量意识上,而这种办学质量意识从一开始就是多维条件下的理性思索。因此,民办体制促使办学人员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态,非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们认真汲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虚心听取和采纳专家建议,拓展信息渠道,注意收集方方面面来自社会的对学校办学的反馈信息,逐步形成、丰富并不断完善着自身发展机制,并通过自身发展机制升华办学信念和理想。民办学校在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机制方面,有很强的变压力为动力的内化功能;而在这“内化”过程中,又拓展了办学的综合基础优势,增强了活力。

三、民办学校在办学思路上有特色发展优势。民办学校的办学者们,不仅极端重视在办学中抓管理、上档次,抓教学、上质量,抓科研、促发展,为高效产出殚精竭虑,他们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识,这就是办特色学校。他们充分认识到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形象,是学校发展的活力所在。理念指导着民办学校创特色、显风格、示个性、增活力的办学实践。民办教育的特色发展优势,不仅来自办学思路上的理性认识,而且还源于自身条件优势。民办学校不仅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和自由度,在办学思想和办学风格上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其财力上也极有条件装备先进的设施,提供优越的实践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民办学校雄厚的人力资源,能满足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特色发展优势改变着千校一面的平庸状况,向社会展示着教育战线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点的生动局面。但是,随着近几年民办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这些矛盾和问题若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会严重制约

民办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人参与艺术教育不过是在通过文化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受阻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这些人的艺术根基和艺术品味参差不齐,根本不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民办艺术教育的公益性和效益的关系。选择投资办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社会公益,选择了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能指望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同时,民办学校投资者办教育,一定要讲办学效益、办学成本,但讲办学效益一定要适度,如果不讲办学效益,那民办学校最终将缺乏有力的后续投入和财力支持。所以在发展民办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和效益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由此而带来的艺术教育的盲目膨胀反而会造成艺术教育力量的分散。再次,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人们很难对其教育成效加以测定,很难制定出有效的艺术教育标准和目标对民办艺术教育的成果加以监管和督促。目前,我们急切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从全民办艺术教育的急剧升温中逐渐冷静下来,加强对全民办艺术教育的监管和指导,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好民办艺术教育的金牌。民办艺术教育要获得健康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第、要正确处理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关系。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去办学。

2.第、要正确处理好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各民办艺术教育学校要在合理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办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后续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办学设施,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要加强完善。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3.第、要正确处理好民办教育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民办教育投资者一旦选择了投资办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就一定要舍得投入,肯花本钱,逐步加大学校的校园校舍建设和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花大力气吸引一批好的教师。一定要选好一个懂教学、善管理、肯管理的优秀的专业管理者,赋予管理者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限,敢于放手让专业管理管理学校,实行专家治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办艺术教育一定会逐步走上正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第二篇:旬阳县农家乐发展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旬阳县农家乐发展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近几年,以“观田园风光、品民俗风情、吃乡村土菜”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在我县大量兴起,推动了整个餐饮业的发展。到农家乐,人们可以直接在果园、鱼塘、林地、田野„„,亲身体验农家生活,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清新的乡村空气,价廉物美的农家饭菜,亲切怡人的农家小院,使农家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准确把握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局就此组织了专题研究:

一、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农家乐”的兴起,缘于久住繁华城区的人们厌倦了城市的繁杂和喧哗,渴望到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的地方,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满足对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亲身体验。农家乐凭借地道的农家饭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及廉价收费吸引了大量游客,且发展态势看好。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旬阳有70户左右的“农家乐”,有的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经营规模,形成了集吃、住、玩、会议接待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实体体系。在旅游局登记的30户中,星级以上的有11户,其中一星级5户,二星级6户,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农家乐现已成为我县餐饮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呈 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较快

农家乐立足时间不长,在餐饮业中属一支新军。2001年,仅有县城周边的三、五户,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近70户,范围也由县城周边扩充到各乡镇。

2、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据调查,在全县农家乐经营户中,硬件设施稍好的经营户每月可接待客人600-1000人次,周末、节假日高峰期,每天接待人数更多,按照平均每人(次)18元消费计算,正常经营情况下每户每月营业收入可达1-1.8万元,这对普通农民家庭来讲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更是传统耕作收入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还缓解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3、经营模式多样化

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主要有:滨江临湖式、田园风光式、花园式、观景式。旬阳是山区,江、河、湖、山自然景观随处可见,汉江两岸、达铭湖畔、太极观景台„„农家乐星罗棋布,一般是利用城郊优势,依托江湖、果园的自然特点,打造具有观赏价值的城郊花园。人工培植的乔灌木郁郁葱葱,四季鲜花不断,透过婆娑的树影,石桌、石凳相间其中,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欣赏并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在喧嚣都市的边缘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宁静天地,江岸湖畔还为垂钓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休闲环境。

4、经营特色各异

虽然都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农家菜”为主,但却各具特色。如太极观景台农家乐主要是以其独特的地域让人们能欣赏到美丽的太极城全景;羊山避暑山庄是夏季避暑的最佳去处,是以自然山水为优势而经营的特色农家乐,硬件配置较好,有较宽敞的会议接待场地,可品尝地道的山珍野味;达名湖农家乐则是以水上游船快艇为主要特色的,身临其中,其乐融融;小河北周家沟、构元龙源山庄主要以游泳为主调;果园农家乐则在每年水果成熟的季节,让游客自己采摘,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神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在农家乐,人们吃的菜有灰条汗、王八叉、水芹菜、地饭、神仙豆腐、石磨磨的懒豆腐、小河鱼、土鸡、野兔、野猪肉等地道农家菜;主食是浆粑馍、玉米糁、锅盔、搅团、浆水面、手工面、麻食等,游客可以自定饮食标准;喝的是当地农民自己酿的杆杆儿酒。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方水,以“农家乐”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建设,使我县的秦风汉韵得到充分展示。

二、农家乐壮大探秘

农家乐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1、适应现实消费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方面,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城市人已逐渐厌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现代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游客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他们希望在安全、洁净、卫生的前提下,能有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能了解到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农家乐旅游由于游客数不多,农户和游客之间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这样还可以营造出家庭式的温馨氛围,也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服务。

2、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家乐旅游收费较为低廉。由于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自己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相对而言,具有投资小、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收费较为低廉,这对城市工薪阶层具有较大吸引力;二是交通、通讯较为方便。从目前我县农家乐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城郊结合部和旅游区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对于发展城市周边一日游、二日游,具有较大市场;三是环境优雅。农家乐一般都是依托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兴建,山水相依,对现代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是沟通城乡居民的桥梁

长期以来,久居都市的人们有一种鄙视农村人的意识,他们认为农村人穷,农村人脏,长此以往,城乡居民间产生一种隔膜。而农家乐的兴起使城乡居民又走到了一起,城里人乘节假日领着妻儿老小、老同学、好朋友去享受大自然赐给农村人的那份恬静与温馨。在那里,认不清麦苗和韭菜、分不出梨子和桐子的城里孩子可以直接走进农田,还可以看到有趣的牛耕、养蚕、放羊、挑水;樱桃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可以自己爬上樱桃树采摘樱桃,欣喜的品尝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这对城里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快乐的事情;他们还可交几个农村小朋友,并帮他们干干农活;到小溪边去摸鱼、捉螃蟹„„这样,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找不到的东西,同时,可以体会到农村孩子小小年纪就要跟大人一起到田里干活、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的艰辛,对城里孩子来说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鞭策和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家乐正在不断升温,渐成时尚。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大多是自发的,缺乏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规划,精品较少,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设施简陋、规模不大、接待能力差、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档次较低。目前农家乐娱乐普遍以麻将、扑克牌等传统项目为主,格调单一。带有参与性质的活动内容和农村文化元素太少,缺乏文化内涵较高的休闲项目,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如:唱花姑子、放风筝、农家骑马、射箭、对歌等都值得提倡;部分农家乐“味道”失真,农家乐里,农家野菜吃不到、钓鱼没鱼钩、山歌听不到,影响了农家乐形象。

2、发展无序。眼下的“农家乐”有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如果听之任之,不对其进行规范引导的话,或许有一天,“农家乐”游将走进“死胡同”。

3、基础设施简陋,环境卫生条件差。调查发现,许多农家乐的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落后,尤其在较偏远的地方,治安靠狗、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有的至今尚未安装自来水,这都将大大限制农家乐的发展;在环境卫生方面,目前多数农家乐卫生环境不理想,特别是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道路狭窄,使游客的车辆出入、停放极为不便。

4、尚未开发精品主导产业园或特色农业休闲观赏园。

四、思考及建议

1、加强管理,规范农家乐旅游服务

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各有关部门应在加强农家乐规划的同时,加大管理协调力度,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管理。农家乐大多地处城郊结合部和农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涉及安全的各方面工作应给以重视,相关部门应把农家乐的安全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从业者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检查;二是卫生问题。农家乐旅游者大多吃、住、玩在农家,食品卫生、公共卫生都直接关系到游客的身体健康,搞好卫生管理极为重要。要教育农家乐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讲卫生、爱卫生、卫生操作的良好习惯;三是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教育农家乐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诚实守信,以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风格吸引广大游客;四是提高服务人员素质。良好的效益还得从规范服务上狠下功夫,要提高农家乐服务人员的整体素

质,有组织地加强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并到外地去学习取经,从而真正提升游客满意度,打造农家乐旅游接待新形象。

2、引导建设精品主导产业园或特色农业观赏农家乐。为推进主导产业建设和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政府应在城镇周围引导、规划、建设一批高品位、高规格的精品主导产业或特色农业农家乐,生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深化产业链,形成对上对口接待,对下龙头示范的集观光、休闲、参观、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人物质文化所需和市场所需,而且是推进我县农业向纵深发展的样板模式。

3、要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家乐要发展,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农家乐所在村的道路硬化,通讯、电网改造、自来水供应、广播电视接收等基础设施问题。困扰当地群众的饮水、交通、用电、通讯等问题解决了,居住环境美化了,农家乐接待水平、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村的整体面貌将大大改观。

4、开发旅游纪念产品,提升旅游附加值

开发以地方农副产品、土特产、民间刺绣、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如将核桃、柿饼、洋芋粉、板栗、农家洋芋粉条、红苕粉条、红苕干儿、熏腊肉;布鞋、小孩儿穿的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枕头、绣花荷包、香包;豆腐乳、豆瓣酱、豆豉等进行包装或配以竹篮柳筐呈列入销售柜台,不仅能满足游客需求,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还能提高农家乐的旅游附加值。

5、在红色旅游区—红军纪念馆周围兴建农家乐

近几年,红色旅游在各地兴起,我县红军纪念馆游客日益增多,为适应游客需要,应引导周边条件较好的农户开办农家乐,以适应不同游客的消费需要。

第三篇:城市生态建筑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城市生态建筑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姓名:王全亮班级:工业091学号:2009021173

一、我国生态建筑的现状

尽管我国的不少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对生态建筑理论的研究,但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态建筑仍缺乏全面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周围多种些树就可以称为生态建筑;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内部点缀布置一些绿色植物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只要使将来建筑平面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 ⋯这些观点虽然也涉及到生态建筑的某些内容,但如果把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仅停留在这些层面上,那将是不全面的、片面的,而且极容易产生误导,从而违背了生态建筑的本掼与宗旨。

2)缺乏结合国情的系统研究

生态建筑是一个需要与各国的国情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如果离开与国情的结合,很多国外的研究成果将变得毫无意义。如:北美的大量建筑都采用大进深的建筑平面形式,完全依赖人工照明和中央空调来解决照明与通风问题,目前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缺点,希望回到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的平面形式而在我国,一贯强调建筑中的自然通风采光,因此不应盲目吸收,而是应该对自己已有经验的总结提高,相反,我们也有很多值得向欧美建筑师传授的经验。

3)在生态建筑的实践尝试方面做得不够

我国提出生态建筑概念的历史并不太长,但在建筑物的设计及建造过程中反映出某些生态意识却已具有很长的历史,如何在当代的技术条件下,设计和建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却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一般而言,生态建筑的一次性建设费用较高,设计也比较复杂,对使用管理的要求亦较高,因此投资商往往不感兴趣,不少设计师也不愿自找麻烦,因此就直接造成了目前我国在生态建筑实践方面尚不理想的现状。

4)对生态技术了解不够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当然首先应该尽量使用普通技术,这是一种符合国情的选择。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不少问题是无法用普通技术解决的,至少在目前还不得不通过高新技术才能达到减少对自然破坏的要求,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必须使用一些高新的生态技术。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对有关生态建筑技术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广大建筑师对生态技术亦缺少较深的了解。

二、发展我国生态建筑的对策

建筑生态化是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就目前而言,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1.加强全民的生态教育与生态宣传

生态建筑的发展首先涉及教育问题,离开了生态教育与生态宣传,生态建筑只能是一种理想。有关生态建筑的教育所涉及的对象远非仅

是建筑师,它涉及到业主、投资者、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等一系列成员,这些人的生态意识水平往往对生态建筑的实现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生态建筑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全民的生态教育。

2.重视生态建筑的科研工作

尽管我国传统建筑在运用生态哲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总的来说是自发的、朴素的。当代生态建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国外目前在生态建筑的评估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不少进展,我国目前对这类技术虽有部分介绍,但尚无全面系统的介绍,建议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情况,重视生态建筑的研究,通过多学科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尽快完成我国生态建筑的评估标准。

3.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

除了重视生态建筑的科研与宣传教育之外,还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鼓励机制,特别是在目前尚无完整系统的有关生态建筑的法规的前提下,这也不失为一种推动生态建筑发展的办法。

三、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展望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中渗透着深刻的生态哲理。我国传统建筑在节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利用本地材料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反映出融合自然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生态哲理为我国古代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使我们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推动当代生态建筑的发展。然而,尽管如此,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建筑节能、注重材料的无害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因此可以相信,随着全

社会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随着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日趋了解。我国的建筑师一定能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施展自身的才华,剖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四篇: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现状调查及思考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课题号:0161DNA060476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现状调查及思考

宋伟宏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基础部/讲师,710025,陕西西安)

摘要 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调研,本文阐述了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的现状,探讨了办学定位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任职教育 办学定位 现状调查 思考

通过查阅资料、书面函调和到部分院校实地考察等方法,利用近半年时间对全军45所任职教育院校中34所的办学定位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大多数任职教育院校在办学定位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部分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现状

(一)总部机关和多数院校已认识到办学定位问题的重要性

与地方高等院校相比,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关注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相对较晚。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转型的全面展开,总部机关和大多数任职教育院校开始关注和重视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一方面,总部机关和各院校均重视办学定位理论研究。以齐三平、董会瑜、陶传铭、蓝江桥等为代表的管理者、专家、学者就什么是办学定位、如何定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据统计,近3年来,《中国军事教育》《继续教育》《海军院校教育》、《西安政治学院学报》等军内外刊物先后刊载了30多篇有关办学定位的理论研究文章。另一方面,总部机关以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工作评价为切入点,积极指导、督促各院校重视并解决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2008年总参新颁布的《初级(中级)任职教育院校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中,“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作为二级评价指标“办学思路”中的一个重要评价点被提了出来,这充分体现了总部机关对办学定位问题的关注。在总部机关的带动下,各任职教育院校也以教学工作评价为契机,开始重视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

(二)多数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目前,大部分接受过教学工作评价或准备接受教学工作评价的任职教育院校以迎接评价、推进院校教育转型为契机,基本上明确了自身的办学定位。在办学定位过程中,部分院校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仅在办学定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而且办学定位在推动院校教育转型、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牵引导向作用。比如,某学院高度重视办学定位工作,不仅成立了由专家、教授为主要成员的办学定位决策咨询机构,而且院领导多次带队到多所军地院校学习取经、调研咨询。通过积极吸收军地院校办学定位的经验,在周密论证的基础上,该院确立了清晰合理、反映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不但引导该院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全面建设在近两年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多数院校明确了办学目标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是办学定位的核心和和关键。它不仅关系到院校未来总体发展规划的确立,而且办学目标定位本身对办学定位的其它内容也有重要的制约和影响。调研发现,90%以上的任职教育院校充分认识到了办学目标对院校建设的重要影响,都强调根据院校实际和军事教育趋势确定自身的办学目标。在所调查的34所院校中,除3所院校由于正在制订院校发展规划而办学目标暂时没有明确外,其余31所院校都明

1确了自身的办学目标。比如,某学院紧紧围绕学院任命任务,确立了“到2010年把学院办成一所信息化、集约化、特色鲜明、为预警探测和电子对抗系统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军队知名任职教育院校”的办学目标。

(四)多数院校注重办学特色的提炼与确定

办学特色是院校的重要标识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办学特色定位则是事关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因此在教育转型过程中,各任职教育院校都非常重视办学特色的挖掘、培育和提炼。在接受调查的34所院校中,18所已经接受过教学评价的任职教育院校均明确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其他16所准备接受评价和未评价的院校中有12所也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30所明确了办学特色的院校中,特色大都体现在“治学方略”“办学思路”“培养模式”“人才特色”“教学方法”等方面。

二、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办学定位主体职责不明确

理论上讲,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的行为主体由院校举办者(总部机关)和院校两部分构成。总部机关主要从宏观上明确院校在世界军事教育、国家高等教育以及国家军事教育系统中的方位,其职责主要是理顺院校类型、层次结构,明确军事教育需求、确定军事教育方针,引导各类型、各层次院校找准自己在军事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各院校则依据总部下达的任务、方针,结合院校实际情况确定自身定位。因此办学定位实质上是总部机关和各院校共同的职责,是它们之间相互调适、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但在实践中,总部机关和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的职责界定并不是很明确,在某些方面既有重叠,又有缺失。一方面,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军事教育的计划性和指令性,导致总部机关对院校办学定位干预过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越俎代庖,院校缺乏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办学实践缺乏个性和特色。比如,某学院是一所培养某兵种指挥人才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上级不仅明确了该院的类型、层次、服务面向、培训对象和培训规模,而且在学科定位、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时为了体现对某一培训班次的重视,甚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都是由上级下达。用该院院长的话说,院校所做的工作“只能对上级下达的任务作进一步的细化”。另一方面,少数院校不能正确处理计划性与自主性的关系,片面认为办学定位主要是上级机关的事,因此办学实践中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在某些方面一味依赖上级机关指导。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总部机关和院校之间的管理体制尚未进一步理顺;二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处理好“统”与“放”的关系,该统的没有统好,该放的没有放开。

(二)部分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实践相分离

调查发现,部分院校中办学定位与办学实践相分离的现象比较明显。办学定位局限于理论研究和院校决策管理层,提出的办学定位理念既没有融入办学实践,也没有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和行动指南。比如,我们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对某学院的21名教员和管理干部进行了调研,结果令人吃惊:其中7人根本不了解该院的办学定位,11人能说出部分内容,只有3人能比较全面地阐述本院的办学定位。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少数院校办学定位的动机不够端正,定位不是着眼院校的长远发展,而是受某种短期利益驱动。有的为了迎接教学评价考评、应付上级机关检查而仓促定位;有的则为了赶时髦、装门面,把办学定位当作例行公事,照猫画虎,简单模仿其他院校的办学定位。二是少数院校虽然对办学定位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缺乏用办学定位统揽院校全面发展的战略意识,办学定位没有成为凝聚人心、集合资源,实现院校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三)部分院校办学目标定位或虚或高

目标定位“虚”的问题不是一所两所院校的现象,相当一部分院校都存在这种情况。所谓办学目标定

位虚,是指确定的办学目标“放之四海而皆准”,目标缺乏实质内容和针对性。调查的34所院校中,有12所院校确定的办学目标为“建设全军一流(全军知名)的××院校”,虽然这种定位本身没有错,但太笼统、太模糊,目标既没有体现院校自身的实际和特色,也没有相应的具体内容作支撑。

目标定位“高”的问题也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倾向。某些院校找不准自身在军事教育体系中的方位,盲目强调“跨越式”发展,片面追求办学的高起点和高质量。有的提出创办“全国一流的××院校”,有的提出“要建设军中北大”,甚至某飞行学院也提出到2015年“创办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这种难以实现的过高目标,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由于难以实现,必然会挫伤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出现目标定位或虚或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院校办学理念有偏差。个别院校缺乏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对自身的办学实力盲目乐观,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追求快、大、全,只强调外延的扩张,忽视内涵的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办学定位决策机制和程序。部分院校不善于发挥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办学定位过程中既没有成立专门的决策咨询机构,也不善于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心声。办学定位要么由机关闭门造车,要么由院校管理者“拍脑袋”决定,让其不虚不高也难。

(四)部分院校办学特色定位不准

部分院校办学特色定位不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确定的办学特色要么缺乏“军”味,要么相似度高。有的院校误把办学成绩、工作任务当特色。有的把某些有特点的做法当成特色,如“创建新校园,给每个教授一间工作室,副教授二人一间工作室„„”等。有的院校不善于总结、提炼办学特色,确定的特色太多太杂,不够凝练,个别院校确定的特色甚至多达五六项,可以说基本上是办学成绩和办学经验的罗列。比如,某学院确定的办学特色为“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传统特色,“军政素质全面、指挥技术兼备、实践能力见长”的育人特色,“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内容创新为核心、方法创新为重点、师资创新为关键、管理创新为保证”的教学改革特色。分析这一定位可以发现,三个特色至少有两个不能满足“独特性”要求。所谓的“传统特色”就不是该学院所独有的,而是在我军多数院校、特别是在办学时间较长的院校中普遍存在的;所谓的“教学改革特色”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它不仅适用于该学院的教学改革,而且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许多院校的教学改革。之所以出现特色定位不准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对办学特色缺乏深入理性的研究与认识,对特色的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把握特色与差异、特色与优势、特色与传统等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任职教育的特殊性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够,不善于提炼、总结院校自身的特色。

三、对加强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理顺院校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办学定位宏观调控机制

在院校领导管理体制上,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建立层次分明、责权明确、上下良性互动、符合军队任职教育发展规律的院校领导管理体制为目标,进一步理顺总部机关和各院校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法规制度明确各级办学定位的职责。总部机关在办学定位方面主要承担宏观调控职能,其职责主要是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运用立法、规划、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手段理顺院校训练任务分工,调整、优化院校类型、层次结构体系,调控院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各院校在上级机关的督促指导下,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办学治校方面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吃透上级精神,摸清本校实情的基础上对院校各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定位。[1]

(二)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办学定位理论研究

应切实树立用科学理论指导办学定位实践的观念,努力克服过去离开理论搞实践以及“拍脑袋”做决策的习惯,充分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加强办学定位理论和任职教育规律研究。一方面,要打破各院校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研究状况,可以考虑建立由总参领导的军队院校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军院

校的教育改革和理论研究工作,同时各军、兵种可以成立军事理论研究中心,有条件的院校则可以建立军事理论研究室,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三级互动、责权明确的研究网络体系。总部机关可以依托中国军事教育学会或部分院校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和院校管理者就办学定位或其他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研讨。另一方面,应加强各院校与地方高等教育院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地方高等院校在办学定位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军队院校在坚持办学治校特色前提下,要善于吸取地方院校办学定位成功的经验,在不涉密的前提下可以公开部分研究课题,吸收地方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大学校长参与研究。要大力加强院校间的交流合作,院校间应有良好的理论交流平台和机制,对于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可以集中多所院校力量联合攻关。

(三)转变办学治校理念,树立与任职教育相适应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军队院校建设的灵魂,是院校办学定位的前提和基础。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型,是军队任职教育院校面临的一场根本性、全局性、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面对这一变革,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必须从学历教育或“兼容”式的思维模式中转变过来,摆脱传统经验和惯用模式的束缚。要深刻认识并紧紧把握任职教育的职业性指向、培养目标的多元性、办学机制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树立能力本位、开放办学、注重实践的办学理念。[2]

(四)建立科学高效的办学定位决策机制和程序

制度、机制是最具根本性的,也是最管用的。总部机关和各院校应成立办学定位决策、咨询机构,以辅助管理者进行军事教育重大决策。决策咨询机构组成人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包括军队院校的管理层代表和有很高学术声望的专家教授,地方知名高等院校的校长和知名学者,部队用人单位的行政首长等各界专家。在办学定位决策过程中,一方面职能部门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评估论证,防止盲目决策和仓促决策。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行政决策、学术决策和群众决策的关系,善于倾听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专家和广大群众的聪明智慧,让广大教职员工参与进来,使办学定位过程真正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过程。[3]

参考文献:

[1] 齐三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确定任职教育院校的办学定位 [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5):81

[2] 李元奎,马立峰.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 [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10

[3] 邱蜀林.军队院校体制研究 [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43-147

作者简介:宋伟宏(1978-)男,汉族,甘肃天水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基础部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西安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通联: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710025手机:***Email:383057531@qq.com

第五篇: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渠县义和乡中心学校:潘传江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大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艺术潜能;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以后,开发这一潜能获得了极佳的机会。但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艺术教育未被重视。

农村不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美术课时量,但在实际执行中,大多数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所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的毕业班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十分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艺术教学设备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两基”、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仍有部分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4、家长轻视艺术教育。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外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艺术教育。通过学情调查,我们发现课程太多,作业太重,书包太沉,是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顺应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把艺术教育搞上去,开创学校工作生气蓬勃的新局面。

2)、学校教育转轨需要艺术教育。以往,由于各中小学,育的指挥棒是升学考试,所以,学生学习的内容,仅限于几个考试科目,而音体美则被排挤在外。不少学生会解很复杂的数学应用题,却不会唱《歌唱祖国》,有的甚至连国歌也不能完整的唱下来。这种严重情况,迫切要求学校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3)、艺术教育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群众致富步伐不断加快。致富之后的群众,不但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念十几年书,而且很大一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写善画,能歌善舞。在一些富裕家庭中,有许多家长为子女购买了钢琴、电子琴,有二胡、笛子等普通乐器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这说明:群众心向艺术,艺术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我们应该顺应群众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强烈愿望,把艺术教育乘势抓紧抓好。

2、加大投入,为落实艺术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1)、不断增加投入,创造良好条件。农村大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设施装备条件不如人意。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搞好艺术教育的物质条件建设。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同时,要建立音乐、舞蹈、美术活动的专用教室,又要购置钢琴、风琴、电子琴、大小号、画箱画板画架、颜料、调色盘等音美常用器材,要在较短时间内,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2)、大力培训师资,提高教学辅导水平。面对音、美教师一缺二低的情况,学校应该狠抓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包括音乐教师全员培训,针对教师知识水平实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的专题培训,动员教师参加艺术院校函授学习和开展大练音美基本功活动等等。对学习和研究卓有成效的教师要进行表彰鼓励,并在教学辅导中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3)、正课与活动课相结合。各中小学应开足音美课程,不得任意删减或挤占。要像上语数课一样,认真备课和讲课。上课做到知识讲解与形象感受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听讲与实练相结合;复习与迁移相结合。

4)、要十分重视上好活动课。要制定上好活动课的长远计划,指派有专长的老师辅导。活动课的组织可分普及与提高两个层次。普及课一般不打乱年级与班级;提高课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分别成立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活动班(或队、组)。这样做,有利于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多出和快出艺术特长人才。

5)、举办多种活动,大力培养典型。艺术教育最忌沉寂无声。只有不断开展活动,才能使它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可以组织学校师生,每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也可以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青少年为周边群众举行文艺演出。书法、美术活动则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展出师生的优秀作品。

下载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潭县高中教育资源现状与发展调查思考(定稿)

    湘潭县高中教育资源现状与发展调查思考一、全县高中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高中学校14所,其中普高12所,职高2所,普高中民办高中2所,共有在校生33397人,519个教学班,教师1737......

    村干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

    村干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而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民办教育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各级各类民办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

    民办幼儿园教育论文:乡村民办幼儿园现状与对策思考

    民办幼儿园教育论文: 乡村民办幼儿园现状与对策思考 民办幼儿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的幼儿教养机构的总称。它既包......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文化产业指的又是什么呢?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13所小学为例 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