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市银行卡现状调查分析及联网联合发展之思考
银行卡业务的联网通用、联合发展,对改善我国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银行卡业务的更快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由于银行卡受理环境总体规模较小,消费观念滞后,网络等技术条件落后,商户企业规模偏小,银行卡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抓住当前银行卡联网联合这个契机,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拓展银行卡的功能和业务范围,克服中小城市本身存在的不利因素,就是当务之急。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最近对新余市银行卡业务现状及联网联合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银行卡业务现状
新余是江西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总人口108万,城区人口30万。全市银行卡业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到2003年3月底,共有发卡机构6家,累计发卡总量284857张,其中借记卡271149张,贷记卡(包括准贷记卡)13666张,国际信用卡44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57557万元,特约商户247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ATM)15台,销售终端机(pOS)225台。2003年一季度全市卡交易笔数33.2万笔,交易金额238481万元,其中卡消费笔数5600笔,卡消费金额1406万元,占总交易额的0.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全市人均持卡量不到0.3张,城区人均持卡量不到1张。从上述可以看出,新余市的银行卡业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全国经济发达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卡品种方面,全市形成了以借记卡为主(95%)、以贷记卡(5%)为辅,品种较齐全的银行卡系列。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银行竞争的加剧,各行均将发展银行卡业务作为发展个人银行,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益的重要措施,纷纷推出自己“家族”品牌的系列卡,如牡丹卡系列、金穗卡系列、长城卡系列、龙卡系列和太平洋卡系列及一卡通。
在卡功能方面,各行在不断开发品种、创建品牌的过程中依托着科技进步和用卡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随着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纷纷推出,不断创新和细化着与持卡人生活更加贴近的功能,如Ip电话功能,预定酒店、高速交费、彩票投注、医疗挂号功能等,卡功能逐步向着特色化、多元化、层次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
在联网联合方面,到2003年3月底,全市各发卡行都已基本按银行卡联网联合的要求完成了自身的网络、软件和各种终端机具的升级改造等工作,全市的ATM机都已实现了跨行、跨地区交易,预计今年底可全面实现银行卡跨行、跨地区的联网通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卡意识不尽人意。全市卡消费量仅占交易总额的0.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方便程度与人们的需求有距离,很多消费者认为,“记密码麻烦”,“机械故障较多”,“刷卡没有现金省事”等;第二是传统的“银货两讫”观念还严重制约着信用卡的发展,交易笔数不多,但平均单笔交易额很大(平均每笔交易额为7226元),这说明持卡交易的仅局限于一些特殊的大额消费者,普通消费者的小额消费刷卡率不高,同时也说明存在大量的“睡眠卡”,有很大一部分人把银行卡仅当作存取款和代发工资的工具。
(二)受理环境令人堪忧。商户因不能立即通过受理银行卡获得销售收入的增长,反而要支出回佣成本,严重影响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各行发展的特约商户不断萎缩,商场内摆放的pOS机大都被束之高阁,甚至拒绝接受刷卡。全市200多台pOS机正常使用的不到10%,一些特殊行业和企业宁可每天搬上几箱的硬币来回折腾,却对使用现代电子货币丝毫不感兴趣。
(三)服务功能严重滞后。卡品种比例失衡,信用卡发展严重落后,卡消费信贷功能开发不足,透支少(今年1季度全市信用卡人民币透支余额仅为296万),分期付款消费少,创利潜力挖掘不够;大宗消费如购车、购房、旅游、购机票等方面卡支付方式受限,传统的现金交易和转帐交易仍占优势;网上银行的卡业务功能受限,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和支付网关的统一性制约着网上卡功能的发挥;细化服务和贴身服务少,一些免费的信息服务和旨在与持卡人建立起紧密和稳定关系的服务少;帐户的整合功能和高级卡向低级卡的涵盖功能差,有的发卡行同品牌的卡品种很多,持卡人由于不同需要同时持有同一品牌的几张卡,给持卡人带来不便。
(四)技术条件有待改善。调查发现,持卡人对刷卡信心不足,抱怨最多的是ATM开机率和吞卡率及pOS刷卡的成功率不高、网络调整等待时间过长、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不可靠等。特别是跨行、异地设备使用信用卡出错时,问题就更复杂,发生过此类问题的顾客大多对此不满。有时顾客因为错账导致信用卡内的钱被划走,打电话到银行却无法得到满意答复。有的跨行交易错账,受理行已经对错误交易发起冲正,而发卡行未接到,必须等待手工对账处理。有的在银行之间已经确认冲正问题,但也不能立刻把顾客钱款划回,使商户与顾客间发生很多矛盾。
(五)管理机制不够畅通。各行虽然普遍都设有专门的卡部门,但这些部门的管理尚需依托其他部门,只是管理了卡业务的一部分功能,未形成以卡品种和功能为中心,从开发到使用的全过程和全成本的核算及管理体制,导致卡的各种核算数据失真,未能反映出业务的真实情况,影响到决策。此外,上级行和下级行针对卡业务的管理和责任分工情况不很合理,在四大国有银行和跨地区管理的行中,这个问题较为突出。
(六)行业渗透深度不足。新余市银行卡业务渗透较好的有宾馆、零售业、餐饮服务业、证券业;此外还涉及到保险、公交、运输、教育、医疗、邮电等公用事业、基金等一些行业,但渗透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其他行业如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合作尚需开发,行业渗透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仍待加强。
(七)整体宣传效果不佳。现各行利用了广播、电视、街边广告、宣传画等多种宣传形式,但普遍来说,宣传上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和西方银行占费用30%~50%的投入相比差距很大。同时宣传上缺乏以树立银行良好的整体CI形象为主的宣传,主要是针对某个产品的宣传;把握客户心理和CI创意的水平有待提高;联合宣传少,各家都只注重宣传自己的产品,一般用户面对各种各样的宣传,有点无所适从。
(八)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卡业务开展时间短,法制不健全,持卡人的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有限,银行针对卡业务的稽核和监控力度不够,新品种、新功能不断推出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原因,使得风险控制存在疏漏。
三、受理环境建设及联网联合发展建议
(一)苦练内功,大力拓展银行卡功能和受理范围,推动银行卡“一卡多用”。
大力拓展银行卡的服务功能,实现以银行卡为基础的“一卡多用”,是在信息化发展中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为此,各行要在不断完善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贴近居民日常工作生活需要的服务功能,逐步推动电子钱包在加油、交通、医疗、养老保险、通讯等领域的应用,并积极与自动柜员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的服务方式相结合,使居民真正感受到银行卡随时随地的方便和快捷。另外,农村银行卡市场几乎还是一个空白,也是中小城市发展银行卡业务的潜力所在,商业银行要用心把农村银行卡业务市场开发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小城市人口少和经济规模小的不足。
(二)政策引导,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步伐。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受理商户不增反降,受理环境比较恶劣,要打破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的瓶颈,政府的推动和政策引导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要利用行政手段和通过政府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商户受理银行卡。建议要求对零售、餐饮、宾馆、交通运输等行业超过一定销售额的商户必须受理银行卡,将上述商户是否安装pOS机具列入商户年检的范围内;制定针对公务支出和工商企业持卡消费和采购的政策措施;可以考虑由政府、金融机构、银行卡联合组织共同出资设立奖励持卡消费专项基金,定期开奖,鼓励持卡消费。同时,税务部门对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第二,针对众多中小型服务性企业的偷逃税现象,建议加大税控pOS的布放,利用pOS单据的流水号对商家营业额进行监控,防止偷逃税的发生;规定刷卡回单可作为税控发票;推行个人应税收入账户,将个人收入的账户纳入银行卡体系,在控制个人所得税的同时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第三,运用舆论宣传的积极引导作用,宣传银行卡产业的建设成就,普及金融信息化知识,增强公众持卡消费意识;加大投资环境宣传力度,增加政策透明度,吸引各方力量投入银行卡产业建设,从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规范市场,加强央行的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力度,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
一是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各方参与受理市场建设与联网联合的积极性,加强与各发卡银行的沟通协作,统一发展战略,避免恶性竞争,将受理环境的改善与商业银行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和运用整体合力,加快推进银行卡的联网通用。
二是要加强统一业务规范、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工作,完善跨行交易的业务流程;建立差错及差错处理的统一通报制度,建立对各方透明的监督机制;建立差错处理专项风险基金,避免银行退错账的损失,从利益机制上促使银行先给客户退款,再进行查询查复;建设向持卡人提供统一开放的投诉及差错处理业务监控系统。
三是要保持人民银行在跨行交易方面的协调力度,加强巡回检查,督促各商业银行加快行内系统集中、统一和开放的进度,督促各行按期完成标准化改造;要抓好pOS机的清理整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能,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解决联网联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统一扣率,稳定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维持收单市场合理的扣率水平。
商户扣率是收单市场的收入来源,没有扣率收入,受理环境的建设就失去了利益基础。从长远看,银行卡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户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必须维持收单市场上合理的扣率水平。
在扣率的制定上,应该避免收单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制定统一扣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特点。如大宗交易的售房售车,可以考虑采取回佣封顶的做法,调低收费标准。对于一些特殊的事业性行业,如医疗、税务等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回扣率,这些行业使用银行卡的呼声很高,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尽早普及用卡;对于宾馆酒店等高端消费商户,可以制定高于平均水平的扣率;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城市也可以制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扣率标准。
(五)鼓励竞争,理顺发卡行、收单行及专业化服务公司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建设受理环境的积极性。
在调查中,各商业银行普遍认为,目前8∶1∶1的利润分配比例不太合理,主要向发卡行倾斜。而事实上发卡行不是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主要建设者,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建设主要依靠收单行或专业化服务公司来进行,专业化服务公司的业务收入也来自于收单行。因此,银行卡跨行交易的利润分配比例应该向收单行倾斜,使整个收单市场拥有合理的收入基础,这是突破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瓶颈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调研中,有的商业银行就明确表示不愿参与收单行的竞争,因此,我们建议应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国情,考虑将现行的8∶1∶1改为6∶1∶3,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建设受理环境的积极性,且在收单银行需要将商户开发和维护服务外包时,有足够的收入支付专业化服务公司的服务费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动员银行和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参加到受理市场的建设中来,扩大受理规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才有保证。
第二篇:对×市银行卡现状调查分析及联网联合发展之思考
银行卡业务的联网通用、联合发展,对改善我国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银行卡业务的更快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由于银行卡受理环境总体规模较小,消费观念滞后,网络等技术条件落后,商户企业规模偏小,银行卡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抓住当前银行卡联网联合这个契机,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拓展银行卡的功能和业务范围,克服中小城市本身存在的不利因素,就是当务之急。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最近对新余市银行卡业务现状及联网联合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银行卡业务现状
新余是江西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总人口108万,城区人口30万。全市银行卡业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到2003年3月底,共有发卡机构6家,累计发卡总量284857张,其中借记卡271149张,贷记卡(包括准贷记卡)13666张,国际信用卡44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57557万元,特约商户247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ATM)15台,销售终端机(pOS)225台。2003年一季度全市卡交易笔数33.2万笔,交易金额238481万元,其中卡消费笔数5600笔,卡消费金额1406万元,占总交易额的0.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全市人均持卡量不到0.3张,城区人均持卡量不到1张。从上述可以看出,新余市的银行卡业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全国经济发达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卡品种方面,全市形成了以借记卡为主(95%)、以贷记卡(5%)为辅,品种较齐全的银行卡系列。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银行竞争的加剧,各行均将发展银行卡业务作为发展个人银行,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益的重要措施,纷纷推出自己“家族”品牌的系列卡,如牡丹卡系列、金穗卡系列、长城卡系列、龙卡系列和太平洋卡系列及一卡通。在卡功能方面,各行在不断开发品种、创建品牌的过程中依托着科技进步和用卡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随着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纷纷推出,不断创新和细化着与持卡人生活更加贴近的功能,如Ip电话功能,预定酒店、高速交费、彩票投注、医疗挂号功能等,卡功能逐步向着特色化、多元化、层次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在联网联合方面,到2003年3月底,全市各发卡行都已基本按银行卡联网联合的要求完成了自身的网络、软件和各种终端机具的升级改造等工作,全市的ATM机都已实现了跨行、跨地区交易,预计今年底可全面实现银行卡跨行、跨地区的联网通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卡意识不尽人意。全市卡消费量仅占交易总额的0.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方便程度与人们的需求有距离,很多消费者认为,“记密码麻烦”,“机械故障较多”,“刷卡没有现金省事”等;第二是传统的“银货两讫”观念还严重制约着信用卡的发展,交易笔数不多,但平均单笔交易额很大(平均每笔交易额为7226元),这说明持卡交易的仅局限于一些特殊的大额消费者,普通消费者的小额消费刷卡率不高,同时也说明存在大量的“睡眠卡”,有很大一部分人把银行卡仅当作存取款和代发工资的工具。
(二)受理环境令人堪忧。商户因不能立即通过受理银行卡获得销售收入的增长,反而要支出回佣成本,严重影响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各行发展的特约商户不断萎缩,商场内摆放的pOS机大都被束之高阁,甚至拒绝接受刷卡。全市200多台pOS机正常使用的不到10%,一些特殊行业和企业宁可每天搬上几箱的硬币来回折腾,却对使用现代电子货币丝毫不感兴趣。
(三)服务功能严重滞后。卡品种比例失衡,信用卡发展严重落后,卡消费信贷功能开发不足,透支少(今年1季度全市信用卡人民币透支余额仅为296万),分期付款消费少,创利潜力挖掘不够;大宗消费如购车、购房、旅游、购机票等方面卡支付方式受限,传统的现金交易和转帐交易仍占优势;网上银行的卡业务功能受限,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和支付网关的统一性制约着网上卡功能的发挥;细化服务和贴身服务少,一些免费的信息服务和旨在与持卡人建立起紧密和稳定关系的服务少;帐户的整合功能和高级卡向低级卡的涵盖功能差,有的发卡行同品牌的卡品种很多,持卡人由于不同需要同时持有
第三篇:当代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当代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理论层面.............................1应用层面.............................3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51 理论层面
物联网要实现“物物互连”,用于标签物体的电子标签和感知物体的传感器网络相当关键。因此相应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些方面。
(1)在电子标签方面,如今业界都倾向于 RFID 技术,这主要由于 RFID 具有远距离非接触读写、多标签读写、数据可更新、穿透性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许多优势,RFID 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2)在传感器网络方面,物联网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化物理(CPS,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即信息物理系统,是物联网的本质含义,它表示的是一种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一种映射和对应关系。
在巨大的无线传感网络中,一方面,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网络系统的处理、传输、分析和反馈提供最原始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的传感器逐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无线传感网络正以其低成本、微型化、低功耗和灵活的组网方式、铺设方式以及适合移动目标等优势受到广泛重视。物联网正是通过遍布在各个角落和物体上的形形色色的传感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无线传感器
网络,来最终实现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感知”。
(3)物联网的研究不仅限于识别和感知,对其体系结构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大讨论,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物联网体系结构。麻省理工学院 Auto-ID 实验室提出的 EPC-global“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日本 UID-Center 提出的 Ubiquitous ID(UID)物联网系统是两种主流的体系结构。
EPC-global 物联网体系架构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产品电子代码(EPC,一种全球范围内标准定义的产品数字标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EPC 中间件,EPC 信息服务(EPC-IS),对象名字服务(ONS)。其中由 EPC、RFID 标签 RFID 阅读器、EPC 中间件组成实体和内部层次,EPC-IS 称为商业伙伴之间的数据传输层,ONS 等组成其他应用服务层。对于基于 EPC 的物联网,蒋亚军等认为 EPC 系统作为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由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以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神经网络软件(Savant)技术、对象名解析服务(ONS)技术,实体标记语言(PML)技术。
UID-Center 提出的 UID 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uCode)、泛在通信器(UC)、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 解析服务器等 4 部分构成。UID 使用 uCode 作为现实世界物品和场所的标识,UC 从 uCode 电子标签中读取 uCode 获取这些设施的状态,并控制它们,UC 类似于 PDA 终端。UID 是将现实世界用 uCode 标签的物品、场所等各种实体和虚拟世界中存储在信息服务器中各种相关信息联
系起来,实现“物物互联”。
除了这两种主流体系结构,Duquennoy 提出的物品万维网(Web of Things,WoT)是一种面向应用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结构,把万维网服务嵌入到系统中,采用简单的万维网服务形式使用物联网,从而试图把互联网中成功的、面向信息获取的万维网应用结构移植到物联网上,以简化物联网中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应用层面
目前国际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物联网区域战略规划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上都是出于技术研究与试验应用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009年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领袖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传感器放到电网、铁路、桥梁和公路等物体中,能量极其强大的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部人员和物体实施管理和控制。这样,人类可以更加精确地利用动态实施的方式管理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达到”智慧”状态。2009年5月7、8日,欧洲各国的官员、企业领袖和科学家在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进行专题讨论,并作为振兴欧洲经济的思路。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
技术是我们的未来”。2009年6月欧盟发不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
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U-Korea”计划和构想。”U”来自拉丁文”Ubiquitous”意味”无所不在”。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计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2)基础性关键技术RFID,成为市场最为关注技术
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到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2010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利好因素推动,全球RFID市场也持续升温,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与此同时,RFID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人们对RFID产业发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目前RFID技术正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许多国家都将RFID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予以积极推动。
(3)各组织纷纷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竞争日益激烈
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在传感器网络、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在泛在网路、ETSI在物联网、IEEE在近距离无线、IETF在IPV6的应用、3GPP在M2M等方面都纷纷启动了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器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目前正在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2009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流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
2010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之前我国以规划了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线和深圳等地都在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第四篇:物联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物联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应用案例
IOT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只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运用。常见的运用案例有:
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统(ITS)
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另外,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目前,物联网在我国的高铁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已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
7月1日正式通车的国家重点工程沪宁城际铁路,其全套客运服务系统和设备均在该中心研发生产,此外,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多个项目也已签约。
国家计划的高铁建设里程达2万公里,同时海外市场也很广阔,而该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对外技术输出。
据悉,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近年来进入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联集成系统开发,正在形成万亿元级的庞大市场。业内人士预测,该中心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未来3—5年内可达百亿元规模。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从22日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了解到,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
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
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5、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是物联网的其中一种应用,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虽然未必说成熟,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也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6、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7、应用的开发。
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和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物联网对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的意义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在国家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必将大踏步前进。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新革命,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商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能孕育出一批新兴企业,在这个目前尚属空白的市场中,蕴含着无限可能,占得先机的中小企业或者能分得一杯羹,或者能成为市场的主导,成为物联网市场的“微软”。
第五篇:对农信社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现状思考
随着我省农村信用社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的开通,其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好评,它为广大农民工朋友们带来了实惠。但是,这一业务在拓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和培训工作不到位
自从我省农村信用社开通农民工银行卡业务以来,许多信用社对该项业务的开通宣传存在不够积极主动的现
象,或者存在宣传效果不佳的现象,如很多信用社仅仅是粘贴一下上级单位统一印制的宣传海报了事,再者就是宣传没有针对性,从而使得许多农民工朋友根本就不知道在农村信用社还有这么一项业务,也就使得他们无从知道去哪里办、怎么办这项业务。还有些信用社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如有的信用社网点柜台操作员工不知道如何办理该项业务。
(二)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单一和受到时令的限制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所开通的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仅仅限于存取款业务,其他的业务功能几乎没有,业务范围单一。况且,我省目前处于劳务输出大省的地位,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开通后,往往只有在碰到传统节假日,如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时候,才发生有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在其他时节,各信用社网点的这方面收入都较低。
(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农村信用社办理农民工卡取现业务一般是以柜面业务的方式办理的,提供不了24小时的atm自动柜员取款机的取款服务业务,这些难以满足农民工回乡急需取现的业务服务要求。
二、建议
(一)加强员工培训。信用社上级单位应当制作统一的培训材料,加强对各个网点操作员的培训力度,让各操作员对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能更加重视。
(二)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我省各县级联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如可以利用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做好业务宣传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信用社atm机的投放工作,对较大的集镇,特别是外地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都比较集中的集镇,要设立atm机,以满足农民工的用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