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

时间:2019-05-13 08: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

第一篇: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

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

(一)源头和活水

先秦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散文作为先秦文学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归原典,更能不断从作品中解读出最准确的内涵,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汉朝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奏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朝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先秦散文无疑是一片美丽的浪花,而两汉散文则是长河中不断流淌的活水。

(二)先秦两汉散文发展变化的原因

朝代更替,制度变化,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主要原因。真正推动文学本身变化的,更多的是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在汉朝,已经有一大作家群体,专门负责写作。此外,作品思想内容、体裁、艺术手法的创新,也使得两汉散文较先秦散文有明显的区别,如汉赋,就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三)先秦散文的发展脉络

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是在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

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春秋》维护周礼,贬斥邪说暴行。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所继承。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国语》和《左传》为代表。《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所记多为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同时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和因果关系,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其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叙事中人物的行为、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静态描写。以《秦晋肴之战》为例,《秦晋肴之战》和《左传》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本来,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文

章不同于以写人为主、为人作传的文章,它不着重于哪一个人物的深入刻划,而只是对事件所涉及的人物作必要的较为简略的交代。但是《秦晋肴之战》却用简炼的笔法,生动地勾勒出如秦穆公、蹇叔、王孙满、弦高、皇武子、先轸、晋襄公、孟明、文嬴、阳处父等人物群象。虽然每个人都着墨不多,有的只是寥寥一两笔,但是却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如王孙满的年幼而聪明敏锐,弦高的爱国和机警应变,文嬴的人在晋而心在秦的特殊地位,阳处父解下左骖以诱捕孟明等,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象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风的新水平。以《鲁仲连义不帝秦》为例,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文章记叙完整,情节曲折扣人心悬。人物个性鲜明,突出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辩言有理有节,比喻犀利深刻,逻辑缜密,具有说服力。

《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 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 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 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四)两汉散文的发展

(1)汉赋的兴起。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子虚》《上林》以铺陈写物为中心,运用排比夸张渲染的手法描写事物,而且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2)政论文,如贾谊的《过秦论》。政论文贾谊《过秦论》为代表,既继承战国散文纵横驰骋的气势,又具有战国散文所缺少的严谨风貌同时注重具体实际的政策方针,而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讨论政治的原则。

(3)史传散文,如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驾驭的叙事艺术;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的人物刻画;强烈传奇色彩的风格特征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别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同时,不少语体散文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文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此段引自《中国文学史》P214)

第二篇:“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先秦两汉散文”自测题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经历了__________阶段,以_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__文化为代表,又经历了____________阶段,以_______ 文化和_________文化为代表.2、以大禹_________为标志,我国进入____________,奴隶社会经历了___________朝,__________朝和_________时期.3、先秦时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期,其主要文化代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先秦散文萌芽阶段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时期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5、先秦散文发展阶段的散文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部史著.6、甲骨卜辞又称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7、铜器铭文又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铸造或镂刻在商周___________上的文字,其基本内容含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涵.8、《周易》最初是一部____________的书,历经改造,实际上成为一部____________的书,其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部分.9、《尚书》是一部______体的__________汇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周书四个部分.10、《尚书》的历史跨度较长,其思想倾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上古思想演化的轨迹.11、《春秋》是__________的纪年史,其记事从____________元年到鲁哀公共____ _____年的历史.12、《春秋》以___________来表现___________的思想倾向性,在语言上以______ _____著称.13、《国语》是分国记史的史著,分为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部分,在记言方面采用了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手法.14、《邵公谏弭谤》邵公劝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15、《左传》是____________的简称,又名____________,从性质看,它是一部参考了《春秋》纪年和纲要体例的______________.16、《左传》在记事方面有较高成就,主要表现在记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17、《左传》在记言方面尤善记行人辞令,体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的特点.18、《晋公子重耳之亡》主要记载了晋文公重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的经历,从他对待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其不计前嫌,从谏如流的政治家气度.19、《晋楚城濮之战》通过楚军主帅____________的粗暴简单与晋军主帅_______ ____的小心谨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20、《战国策》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西汉学者__________整理定名,主要表现了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的言行.21、《战国策》的反传统思想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22、《战国策》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认为:“_________________义强于内,____________ _____民服于下.”

24、《冯谖客孟尝君》在表现冯谖这个人物时,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______的手法.25、《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帝秦”的是____________国使者_______________.26、孔子是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论语》是__________体的著作,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的言行,共______篇.28、《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言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 ,公西华言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冉有言志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 ,曾晢与三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所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微子》三则主要记载孔子与___________的关系,表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 ______的人生态度.30、孟子名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___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被后世尊之为_____________.31、孟子思想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申出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_ 思想和______________思想.32、孟子散文以_____________著称,善于运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进行论辩.33、《齐桓晋文之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推导出”性善”的结论,最终说服_____________行仁政.34、庄子名________,是__________学派的主要代表,生活于____________中后期.35、庄子思想以追求_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基于他对客观现实____________ ____的态度.36、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是通过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艺术形象系列表现出来的.37、《庄子》一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杂篇,共_________篇, 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是庄子自著.38、汉初著名的政论散文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9、汉赋的远源是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近源是____ 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汉赋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1、枚乘的___________被认为是汉大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汉大赋在结构方式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3、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44、东汉咏物抒情小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共_____篇,分为五类,即本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与学鸠的对话,表明了庄子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47、《李将军列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一生的不幸命运了,表现了汉代社会对人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项羽本纪》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件大事来表现项羽的性格特征.二、名词解释

1、实践理性精神

2、周文化精神

3、甲骨卜辞

4、铜器铭文

5、《周易》

6、《易传》(十翼)

7、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

8、伪古文《尚书》

9、春秋笔法

10、微言大义

11、春秋三传

12、纵横家

13、仁礼思想

14、性善论

15、汉大赋

16、骚体赋

17、“劝百讽一”

18、本纪

19、世家 20、列传

三、选择题(单项)

1、在先秦文化背景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__.A、商文化

B、周文化

C、楚文化

D、秦文化

2、先秦散文的萌芽阶段主要是指_______.A、春秋时期

B、商与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原始时期

3、萌芽阶段散文在写作上应用备忘性最强的是________.A、甲骨卜辞

B、铜器铭文

C、《易》卦、爻辞

D、《尚书》

4、铜器铭文在产生时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A、备忘

B、记事

C、记言见理

D、炫耀告诫

5、《尚书》中产生年代最晚的一篇作品是________.A、《盘庚》

B、《尧典》

C、《秦誓》

D、《无逸》

6、《春秋》是_______国的纪年史.A、鲁

B、周C、晋

D、齐

7、所谓“春秋笔法”是指________.A、选用的词中寓褒贬

B、言简意赅的写法 C、春秋时期的一种字体

D、一种文体

8、《国语》中所占篇幅最长的是_________.A、《楚语》

B、《越语》

C、《晋语》

D、《周语》

9、《邵公谏弭谤》中邵公劝谏的对象是________.A、周穆王

B、周成王

C、周厉王

D、周敬王

10、《左传》所记史实是_____.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夏商时期

11、《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重耳借助______的力量得以复国.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卫国

12、《秦晋殽之战》中秦国内部反对出兵的是________.A、蹇叔

B、孟明

C、西乞术

D、白乙丙

一、填空题答案

1、原始群、元谋、周口店;氏族公社;龙山

2、夏;商;西周

3、周文化、秦文化、楚文化

4、商代;西周;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易》卦、爻辞

5、《尚书》;《春秋》

6、龟甲文字;契文;贞辞;占辞;验辞

7、金文;钟鼎文;青铜器;炫耀;告诫

8、占筮;哲学;卦象;卦、爻辞;易传(或“十翼”)

9、记言;文书档案;虞书;夏书;商书

10、敬天;敬先王;重民保民

11、鲁国;鲁隐公;242

12、春秋笔法;尊王;凝炼

13、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以事引理;以事证理

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5、《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独立史著

16、条理性、故事性、倾向性

17、绵里藏针,柔中带刚;晓之以理,分析利害

18、流亡;复国;寺人披.;竖头须

19、子玉;重耳 20、《国事》;《短长》;刘向;纵横家(策士)

21、宣传个人进取;否定传统道德;重士重才;重视武力征服

22、纵横驰骋;铺排烘托

23、兵胜于外;威立于上

24、明抑暗扬;欲扬先抑

25、魏;辛垣衍

26、春秋;鲁;儒家;仁礼

27、语录;孔子与门人;19

28、尚武;重礼;理财;人生理想

29、隐士;积极进取 30、轲;战国;邹;“亚圣”

31、性善;仁政;民本

32、雄辩;引人入彀;迂回法

33、以羊易牛;齐宣王

34、周;道家;战国

35、主观精神绝对自由;悲观

36、浩大与恒久;神妙化工

37、内篇;外篇;33;内篇

38、贾谊;晁错;《过秦论》;《论贵粟疏》

39、《诗经》;赋的手法;楚辞;铺陈的手法与华丽的词藻 40、骚体赋;汉大赋;咏物抒情小赋

41、《七发》;“发轫之作”

42、设为主客问答;铺彩摛文

43、《子虚赋》;《上林赋》

44、篇幅短小;抒情色彩浓;张衡;《归田赋》

45、纪传体通史;130;表;书;世家;列传

46、鲲鹏;与世俗常志不相容

47、李广;不公正

48、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第三篇:《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考试大纲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与要求

1、范围: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散文部分。

2、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系统地学习本阶段散文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本阶段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了解重要典籍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对代表作品能够正确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并能熟练地诵记名篇名句。考生应初步具备对先秦两汉散文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分析评论能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材

1、《先秦两汉散文专题》,韩兆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先秦两汉散文专题作品选》,韩兆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2、试卷结构

⑴、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25分;综合运用:25分 ⑵、题型结构 : ①、填空题(共7分)②、单项选择题(共10分)③、名词简释题(共8分); ④、理解简答题(共9分); ⑤、分析论述题(共16分)

四、考试内容与目标:

先秦编

先秦散文概说

1、了解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

2、掌握先秦时期散文代表作家、作品

3、简述先秦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章

《尚书》、《春秋》、《国语》

[考试内容]:

《尚书》、《春秋》、《国语》。

[考核目标]:

识记:

《尚书》的文本结构,《春秋》记事线索、《国语》的体例

第二章

《左传》

[考试内容]:

《左传》

[考核目标]:

1、识记:《左传》的得名、体例及其作者、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左传》的叙事特点

第三章

《战国策》

[考试内容]:

《战国策》

[考核目标]:

1、识记:《战国策》的名称及思想内容。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战国策》的文章风格。

3、综合运用:《左传》与《战国策》中的说辞在语言技巧与风格上的异同。第四章 儒家的散文

[考试内容]:

《论语》、《孟子》、《荀子》与《礼记》。[考核目标]:

1、识记:孟子和荀子的生平、思想及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孔子的思想及《论语》的内容

3、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荀子》的说理文特色。

4、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论辩艺术,第五章

道家的散文

[考试内容]:

《老子》、《庄子》 [考核目标]:

1、识记:老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品文本。

2、理解:《庄子》的思想。

3、简述:《庄子》的文学特色与寓言特色,4、综合运用:论析《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六章

其它各家的散文

[考试内容]:

《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李斯 [考核目标]:

1、识记:墨子的思想,李斯生平、《吕氏春秋》的成书。

2、理解:《韩非子》的思想。

3、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特色。《吕氏春秋》的文学特色。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成就。

4、综合运用:比较《韩非子》寓言与《庄子》寓言的异同。

两汉编

两汉散文概说

1.理解汉代思想文化特征。

2.简述汉代散文的发展轨迹及其特色。

第一章

西汉的论说文

[考试内容]:

贾谊、晁错政论文;刘安的《淮南子》;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桓宽《盐铁论》;刘向的《烈女传》、《说苑》、《新序》。[考核目标]

1、识记:贾谊生平与创作,晁错的代表作。董仲舒的思想。

2、理解:两汉散文发展脉络,汉初政论文发展的原因,西汉中后期散文的发展变化。

3、简述:西汉初期散文概况,刘向的叙事散文,《淮南子》的思想倾向。

4、综合运用:论述贾谊、晁错政论文在思想和艺术表现上的同异。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考试内容]:

司马迁与《史记》。

[考核目标]:

1、识记:《史记》的体例特点。《史记》中的名篇。

2、理解;司马迁的忍辱发愤著书精神。

3、简述:司马迁的生平与影响《史记》创作的主要因素。

4、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结合鲁迅的评价论述《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汉书》与东汉其它史传文

[考试内容]:

《史记》与东汉其它史传文 [考核目标]:

1、识记:班固的生平与《汉书》的体例特点。《越绝书》、《吴越春秋》、《封禅仪记》的作者。

2、理解:《汉书》的思想倾向。

3、简述:《汉书》的艺术特点。

4、综合运用:试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第四章 东汉的论说文

[考试内容]:

东汉的论说文 [考核目标]:

1、识记:王充的生平。王符与《潜夫论》。

2、理解:《论衡》的思想内容。

3、简述:汉魏之际主要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4、综合运用:试析王充散文的基本特点。

第四篇:先秦两汉散文模拟试题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

(一)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

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10、《汉书》先后经历

人之手而写成。

二、词语解释

1、《春秋》三传

2、性善论

3、兼爱非攻

4、合纵连横

三、翻译

1、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2、余睹李将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四、简答

1、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甲骨卜辞

2、《左传》

3、墨子

4、汉赋

5、政论文

6、《尚书》

7、《庄子》

8、韩非(子)

9、《史记》

10、四

二、词语解释:

1、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2、孟子在理论上提出“性善”论的观点。孟子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它们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与生俱来。人只要发挥这四个“善端”,就可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的本性,明确提出了“性善”的观点,这对于推动人最终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兼爱就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人不分阶级,不分亲疏,大家互爱互利。“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墨子的“非攻”反对的是攻伐无罪之国,反对的是侵略战争。对于反侵略的防御战,他不但不反对,相反还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多种守城器械,用以帮助被侵略的国家进行防御战。

4、战国时期,纵横策士出于各自的目的,鼓动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与某几个国家结盟,以对付别的国家。合纵,指的是联合赵魏韩燕齐楚六国,以对付秦;连横,指的是联合秦赵魏韩燕齐六国以对付楚。

三、翻译:

1、唉!当我贫穷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是儿子;一旦富贵了,亲戚们就都畏惧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又怎么可以轻视呢!

2、我看李将军外貌象边鄙之人一样,平平庸庸的,他又不能言善辩,但当他死的时候,天下之人不管知道他与否,却都哀怜他的不幸遭遇。

3、如果能够驾乘天地之间的正气,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在无所穷尽的境地,那么,他还有什么要依待的呢?

四、简答:

1、《史记》传记在语言方面的艺术成就极高,不仅准确地叙述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1)司马迁创造了一种接近口语的文言,朴实实用,既便于叙事,又使人易懂。他有意识地摒弃那种词采华美的语言形式,加强语句的长短变化,使其更为散文化,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干净利落、朴实优美的语言风格。(2)司马迁善于用历史人物本身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展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语言就是他内心的外现,说话的神态、口吻,包括内容都带有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些语言加以记录,就能表现人物的个性。(3)《史记》本身的叙事语言也是十分高妙的。不仅能准确地记述事件的发展经过,而且能极好地烘托环境气氛,使人物和事件活起来,如同小说一般。(4)司马迁大胆采用民间口语、俗语、谚语,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2、《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中的许多明智者及许多哲人都比较重视民心向背,从而主张在一定的限度内保障民的利益,目的是为了得到民的支持,以巩固其统治地位。(2)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荒淫阴险、骨肉相残的丑恶和残暴行为。对于统治者的揭露,先秦史书多能做到,秉笔直书,不隐恶,是对当时史官的要求。(3)作者肯定和赞扬了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爱国者、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

3、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个代表人物。荀子生活的时代的现实已经证明儒学治国无多大成效,而法家学说却越来越显示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威力,所以荀子纳法入儒,改造了儒学。

在思想上,孟子承认有天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主张“制天命”。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唯心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虽然也是唯心的,但他强调人后天的学习与改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极力主张“法先王”,不遗余力地推行仁政和王道;荀子则主张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主张礼治与法治并用,王道与霸道兼行。总之,荀子既继承了孔孟的学说,又在新形势下对其进行了改造。荀子的思想是战国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具有进步性的。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

(二)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

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

家。

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

和应劭。

6、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和《左传》。

8、“兼爱非攻”是的主张。

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

论。

1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

之祖。

二、词语解释

1、汉赋

2、李陵之祸

3、甲骨卜辞

4、《论语》

三、翻译

1、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四、简答

1、《春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2、《左传》的思想倾向

3、《周易大传》提出了哪些文艺观点。

先秦两汉散文史模拟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铁云藏龟》

2、文献结集型

3、纵模

4、仁政

5、王充

6、《周易》

7、《谷梁传》

8、墨子

9、性恶

10、传记文学

二、词语解释:

1、汉赋是在汉代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新的文学体裁。它是两汉文学的主流,其形式受传统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深刻,并经历了初兴、成熟与转变三个不同的阶段。汉赋的特点有铺叙夸张,劝百讽一,词藻华丽,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丰富等。

2、公元前99年,武帝命李广利攻打匈奴,并命李陵为李广利“将辎重”。李陵不肯,主动请命攻打匈奴。李陵先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大臣纷纷祝贺,后来几经恶战,李陵终因寡不敌众和孤立无援而失败,投降了匈奴,原本为李陵唱赞歌的众大臣纷纷落井下石。司马迁深感不平,说了一些袒护李陵的话,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狱治罪,处以宫刑,使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很大的摧残。司马迁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并认识到了统治者的残酷本质,这都有助于他对汉代社会作深刻的分析揭露。

3、甲,指的是乌龟的底版;骨,指的是动物的四肢和肩胛骨。占卜时,巫觋将龟板的某部分刮薄或钻一个洞,再放在火上烤。这样龟板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就是“兆”,巫觋从裂纹中看出天帝对占卜问题的答案,便将问题(有时连同答案)刻在龟板上,这就是甲骨卜辞。

4、“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篡、编辑之意。语,即言语、言论。论语就是指编辑孔子及其弟子等的言论。《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学说的最重要的文献。

三、翻译:

1、语出《孟子·告子上》。

即使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

2、语出《庄子·秋水》

意谓你问‘怎么知道鱼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3、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意谓吃得饱穿得暖,安逸地居处而没有教育,就与禽兽差不多。

四、简答:

1、《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艺术特点有:(1)记事上“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即以年、时、月、日、事为记史顺序,首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史系统。(2)记史简略,叙事只是一个大纲,并不细写,如同现在文章的大标题。(3)《春秋》在语言上的特点比较突出。①特别重视用词的准确和含义的深刻,“微言大义”,即以准确的词语来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态度、立场等。②《春秋》虽不以记叙见长,但有些记叙句非常讲究技巧,表现了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

2、《左传》所包含的思想比较复杂,但其进步思想倾向十分明显。(1)作者作为一个忠于历史事实的史家,本着“不隐恶”的史德,真实地描述了历史事件,对统治集团及其成员的荒淫无耻、阴险凶残,贪鄙邪恶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上,作者强调“人道”。在“君”与“民”的关系上,作者十分强调“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民本思想。(3)《左传》的作者对政治上具有卓识远见的人、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人、有爱国言行的人、有高尚节操的人,是加以肯定和赞扬的。(4)《左传》作为先秦历史阶段的产物,也必然反映出思想上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如作者多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主张维护宗法制度,维护反映尊卑上下的“礼”等,以及迷信天道鬼神等。

3、《周易大传》虽然是释经,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明,而是就经文而加以发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包存极为美妙的哲学、文艺、美学等方面的论述,对后世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文艺观点包括:(1)非常重视“言”、“辞”的作用。《周易大传》多次提到言辞是一个君子修养的重要方面,作为君子,必须通过修饰自己的言辞来确立自己的诚信,将其看作成就自己事业的关键,若出言不慎,将导致祸乱的到来;言辞是交往的工具,也是思想的外观,团结和睦的言辞才是君子之言;君子之辞既要有内容,又要讲究言辞的技巧。(2)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周易大传》论述了“辞”和“情”之间的关系,“圣人之情见乎辞”,内心的“情”不同,所外观的“辞”也就不同。(3)提出了“书”“言”“意”等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提出了文艺创作的重要论题。①“书”指书面文字;“言”指言语,口头所说之话;“意”指思想和内心的领悟,即“心意”。②指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明了三者的关系。(4)关于“文”的论述。《周易大传》指出“爻有等,故曰物,物象杂,故曰文”;提出“天文”“人文”两个文化范畴。自然万物,刚柔交错,形成了天文景观;人文即为“礼”。刚柔交错的天象是自然的外观形式,是自然的“文采”;“礼”的等级是社会的外观形式,是社会的“文采”。《周易大传》的这些论述对后世的文论和和美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一、名词解释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二、论述题

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画,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练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参考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4、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参考答案:《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画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画。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5、简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得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6、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参考答案:《战国策》的艺术特点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或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以情感人,迂回而谏;或以小喻大,由远而近,因情入理,发人深思;或策士平视,互相驳难,唇枪舌剑,锋芒毕露,气势凌厉。对象不同,说谏有异,风格多变。其次是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刻画非常成功,或表现血气方刚,或表现老谋深算,或奇异常人,或重恩怨报施等,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其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把写人叙事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组织情节,安排结构,写出人物系列完整的生动事迹,如“齐人有冯谖者”对冯谖的刻画;或以事件为中心,穿插人物,推动情节,在完整的事件发展叙述中,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如“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写燕丹养士谋刺秦王一事。其刻画人物的手法也灵活多样,有时以语言谈吐,有时用动作行事,有时放在复杂矛盾纠葛中,有时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有时通过对比、映衬,有时通过心理自白,灵活多变,运笔神妙。而大多人物,作者是运用综合手法来刻画的。再次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声调铿锵,感情充沛,富于气势,活泼生动,委婉入情。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对铺陈和夸张的运用,直接影响了汉赋及汉代政论文。至于《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写来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名词解释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二、论述题

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参考答案:《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3、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参考答案:《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再次,《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参考答案:《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1先秦散文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西周以前(散文萌芽到形成)西周到春秋末年(散文的成熟)

春秋战国之际到秦朝建立(中国散文发展的第一高峰)

2什么叫“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3“春秋三传”指哪三传 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左丘明的《左传》

4《左传》体例有何特点

同“春秋”一样属于编年史

用史实疏证《春秋》

《左传》叙事不仅说明当时事件的原因,还记载人物对话过程 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但《左传》有的,《春秋》没有 5古代注释经籍有哪几种方法

主要街十字义及字义的训诂,如《毛诗》 主要说义为《公羊传》《谷梁传》 用史实疏证《春秋》,如《左传》

6《左传》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天人关系上强调人的作用,代表了当时的进步思想

在君民关系上重视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作者民本思想。7《左传》如何描写战争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8《国语》在体例上有何特点

按国别叙述史实

以记言为主,记事是记言的插叙 是史料汇编性质的史书

9比较《战国策》与《左传》

《左传》以记人为主的篇章没有《战国策》多。《左传》语言精炼严谨,《战国策》铺张扬厉。

10《战国策》的文学特点

《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11诸子散文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士”阶层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百家争鸣

12简述儒、墨、道、法诸家的基本主张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17《史记》的体例

本纪:记载黄帝以来各个朝代兴衰始终

世家:记载王侯、外戚以及个别特殊人员有贡献 列传: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表:按年月次序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

书:八篇分为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

18《史记》进步社会历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前所未有把中华民族的历史看作统一的整体 从大一统思想出发强调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

史无前例记叙华夏民族内部与兄弟民族的交流融洽

重视经济生产活动对历史发展作用,自觉总结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重视社会下层力量,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史记》的人民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敢于歌颂正义(推动历史前进)敢于批判邪恶 不虚美,不隐恶

20《史记》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文章风格多姿多彩

谋篇布局,百态纷呈。强烈的抒情性

21《史记》运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结合作品)

1、采用“互见法”,精心选择,使用材料。以本传为主,或把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2、细节描写与重大事件相结合。例:《吕太后本纪》中汉惠帝

3、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人物的性格,通过其他人的议论评论 22《史记》描写了几类悲剧人物

第一类:他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反映了历史前进的要求,但却在与强大的反动势力的斗争时被反动势力毁灭。

例:商鞅、陈胜、晁错

第二类:他们曾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自身某些因素,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例:齐桓公、赵武灵王、项羽

第三类:他们功高盖势,却被馋遭嫉结局悲惨。

例:白起

第四类:他们是一批忠贞、正直义薄云天的人物,勇于为真理为正义慷慨赴死。例:屈原、荆轲、程婴、第五类:他们是一批在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扎,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无故被害的人物。

例:申生、戚夫人、马丽娟、马丽姬

24《汉书》的体例

纪: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表: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的沿革 志: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

传: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同时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列传,再次为边疆各族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

25《汉书》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构思巧妙,剪裁合理,叙事详略有致 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着力刻画人物形象 整饬富赡,疏宕流畅的语言特色

26《汉书》如何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根据表现人物的需要,精心选择材料

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描写,以映衬其性格 生动的细节描写来传达出人物的神韵 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

名词解释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经战40% 会盟20% 朝聘20% 婚表10% 气象10%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第五篇: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的散文发展脉络史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和因伤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而先秦的散文主要是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其中包括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在这当中,又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是作为文献结集的《尚书》以诰命体形式出现;二是按年代记史的《春秋》、《左传》,以编年体形式出现,;三是分诸侯国记史的《国语》、《战国策》,以国别体形式出现。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始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甲骨卜辞是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凶吉应验情况刻在加固之卜兆旁。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方面,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状况。如:“㞢于王吴□二犬”(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记载了王吴他受到殷人的侑祭(㞢祭)。同样,商周的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最早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殷文存》)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到了周代,不仅有了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太)[室],王若曰:曶,令女(命汝更)乃且(祖)考(司)卜事,易女(锡汝)赤巿(韨)、□,用事。王才(在),丼吊易(邢叔锡)曶赤金,曶受休[命]于王。曶用丝(兹)金乍(作朕)文孝白(考宄伯)牛鼎,曶(其)万[年]用祀,子子孙孙(其)永宝。”(《曶鼎》)当中就讲周懿王或孝王的元年六月的乙亥日,周王在穆王大室册命作器者—曶,命令他继承祖考的职司掌管周王朝的卜事,即铭文所谓的“更(赓)乃且(祖)考司卜事”,并且赏赐了作器者。邢侯后人在宗周为王臣者井叔还赏赐作器者以赤金(铜)一钧(30斤)。作器者感到荣耀,遂以赤金作鼎以为纪念。

虽然《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但是,《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当中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结构的。《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上古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充:《论衡·正说篇》)。《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就是收集左史所记的言论或命令。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如:《虞书·尧典》“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尧典》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尚书》的开篇之作,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那基于史实的内容,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上古时代的社会概貌,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后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它的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春秋》当中还有着“春秋笔法”对散文产生了影响。“春秋笔法”指的就是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整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春秋》还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便是“春秋三传“了。《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的新形式,以“君子曰”、“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而这种形式更显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荘工。《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另外,《左传》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对时间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的叙述语言还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左传》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也由于《国语》在记叙某一国时间时会击中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例如《吴语》主要写夫差,《越语上》主要写勾践等等。

最后就是《战国策》了。《战国策》会以虚构和想象的方法对人物进行文学性描写,写出的任务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同时也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而在《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多,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显是夸张虚构了。《战国策的》的说辞特色主要被概括为:“便利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仲,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地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战国策》显示了有《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它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是当时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事之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史记》体力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

《论语》创立了语录体,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它被《墨子》发展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在《墨子·公输》中“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充分体现了墨子的辩论技巧。而在《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则体现了孟子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方法来论辩,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感觉到浩然的气势。《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以其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是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孟子》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而且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庄子》以各种各样的寓言展示主旨,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以抒情诗般的语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到了汉代,赋成为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是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在秦国时期,《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另外,《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引婴投江》:“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这个故事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而李斯的散文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谏逐客书》仲最精彩的就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

两汉的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的发展。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纪传文学的新纪元。而《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史记》的宗旨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例的基础上么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史记》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而它的叙事并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在《项羽本纪》中,描绘了项羽的勇敢善战,歌颂了他在推翻暴秦统治战争中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企图凭一己私智,用武力征服天下,所以最终失败的过错。但在垓下之围中,项羽悲歌慷慨,赋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体现了他不仅仅是一个好战之人,他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它开创了断代为书的先河,体例亦为后世所本。自秦汉以来,都是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是不敢直接评论本朝政治的,忌讳有很多,而断代史较合著者之心理,因为前朝已亡,评述前朝政事,危疑较少,较易发挥。故《汉书》一出,此后正史均以断代为史。另外,《汉书》亦继承纪传体优点,从此之后正史均沿用纪传体这一体例。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虽然各自独立成篇,但彼此间又互有联系,因此全书可以合成一整体。它既能扼要列举历史发展的大概,又可以详细记述有关的史事。既便于查看个别人物活动的情况,又能顾及典章制度的历史沿革,其优点极多,使纪传体能为后世史家所采用。同时班固也开创了目录学,《艺文志》采用了刘歆《七略》的分法,将古代的学术著作区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加以论述,使人们对各学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有更清楚的了解。除此之外,《汉书》还确立了书志体。另一方面,《汉书》也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它既袭用《史记》的资料,又新增了不少史料,在收录人物的同时,多引述其政治、经济策论,同时,也为史事拾遗补缺,如《萧何传》增补了“项羽负约,封沛公于巴蜀为汉王”的史事。它还记载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以补充,增补了大量汉武帝以后的史实。

西汉散文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在统一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兴以后,陆贾、贾谊、刘安诸人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子百家之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捭阖,犹有战国遗风。董仲舒的策对和刘向的奏议叙录以如何巩固中央集权制为讨论重点,雍容典重,宏博深奥,形成汉代议论文风格。而思想家贾谊把汉代政论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代表作《过秦论》有很强的内在张力。贾谊善于吧秦王朝大起大落的历史情势,内化为作品的气势,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情感落差,这以《过秦论》最为典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比较可以体现出这点。除此之外,还有《淮南子》及其他散文。《淮南子》多采用辞赋写法,是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论说事理,它的特点就是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

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它的政论散文是在先秦诸子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先秦诸子的文章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先秦诸子处在国家分裂和历史转折时期,为建构新的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各自著书立说并相互攻讦,就成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一大特点;而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思想形态就成为他们所关心的新问题,这使他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再从西汉社会发展状况看,由于上承短命的秦王朝,再加上统治者崇尚无为之治,所以汉朝初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尚有先秦余绪,他们的散文代表了西汉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在后世也有深远影响。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固和定儒家思想于一尊,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而那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

11中本2 黎晓岚 37号

下载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先秦两汉散文的发展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练习先秦两汉

    先秦名词解释: 。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先秦两汉参考书目

    先秦两汉参考书目 (一)文学作品 1.先秦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 陈鼓应......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模版)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 一.填空: 1. 先秦文学指 以前的文学。 2. 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形态主要为两类: 。 3. 《击壤歌》、《康衢歌》、《南风歌》等歌谣相传为 时期的作品。 4. 《......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教案

    古代文学课程导言 导 言 【教学目的要求】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个大概的了解,简单介绍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教学内容】 现在我们开古代文学课程一般用两套教材,一套文学史,一套......

    两汉散文

    一、秦代散文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车同轨,书同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秦王朝的极端专制和愚民政策,也使......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教学进度表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教学进度表 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理解原始文艺的特征;了解原始文学的发展脉络。 【知识点】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原始文......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先秦两汉)(精选合集)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含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填空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 》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孔颖......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上) 漆园丁 内容提要老子与《老子》的概况,孔子与《论语》的 概况,墨子与《墨子》的概况,孟子与《孟子》的概况。《老子》、《论语》、《墨子》、《孟子》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