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8:2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

第一篇: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

教育学作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读后感

近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自己有些感想。

2010至2020年这十年内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纲,提出了一些需要完善的体制,以及建设发展任务。纲要中指出这一期的教育事业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必定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与完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应该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以前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俨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良好的教育方法诸如:学思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行合一,让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可以使有着不同潜能的学生在自己特长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考试招生制度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高考,中考等水平测试选拔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考定终身”现象,很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很多弊端。因此,选取更为科学的选拔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配以有力的信息公开和政府社会监督的措施,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公平地竞争,健康发展。

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政府及其部门要肩负强烈的责任感,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办学上,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

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国家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差异以及地域环境差异,介绍了多种教育的发展目标,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纲要提出了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普及学前教育,尤其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1至7岁,这时期大部分的孩子都处于学龄前儿童时期,其受到的启蒙教育对其性格的养成,品德的发展,习惯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义务教育是国家于198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实施的所有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纲要中,这一方面着重提到了两个方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减负。

就目前而言,城乡的教育水平悬殊。前几节课上老师为我们播放的偏远农村,山区孩子们的视频让我深有感触。崎岖泥泞的山路,简陋破旧的教室,残缺简单的设施……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挡他们上学的热情,那一双双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山外面的世界的向往。相信任何一位有同情心的人都会热泪盈眶。相比他们,城里的孩子们就显得太幸福了。心酸的同时,这也正说明了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国家在这方面的改善措施还不到位。比如师资力量的给予,教育资金的保障等。因此,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亟待解决,国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立、教师配置等方面要向农村倾斜。

减负也是前些年教育制度方面的热门话题。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了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许多的学生为做作业熬到深夜,第二天又早起上学,睡眠严重不足,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威胁。过于繁多难度高的作业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心态。同时,学生的课外活动

也会因此减少。只有适量、高质量、题型结构设计合理的作业练习才能真正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点,同时不会感到身心俱疲。因此,政府应当将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留出一些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教育方面,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科目的课程学习。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我是一名大一学生,从高考中走出还不到一年,对这方面的感受依然很清晰。高二的时候文理分科,虽然分了科目,但之后学业水平测试却是文理都考,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做到了全面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体系仍然存在着弊端,就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高考毋庸置疑管理监督十分严格,不容许任何考生作弊,否则作违法处置。但学业水平测试就没有那么严格。许多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像对高考那样正视学业水平测试。因此,许多考场的监管力度都很松,作弊现象严重。我觉得这一方面监管措施是需要改进的。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民族教育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特殊教育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还有继续教育,促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保障措施是教育能够全面发展的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好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

师职业道德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提升教师地位待遇也是非常重要的。维护教师利益,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当然,这些方面的改善离不开经费的投入。经济决定并制约着教育。它为教育发展提供物力财力的保障,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那些偏远的山村之所以留不住老师,更多的原因在于政府甚至不能给予这些老师的最基本的待遇。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谁还能专心投入教育工作呢?所以,各级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除了经济,法律也是保障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育秩序以及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才能使教育事业稳定地发展。

第二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吕国栋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国方强盛。改革开放以来,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必须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可是依据中国现有国情,综合当代我国所面对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因此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综合本人寒假调研所得,针对以下列出的两个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1.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资比例失调

1)区域差距

在全国2036个县(县级市)中,1999年有1021个县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即教师的“人头费”以外的机动经费)不足10 元———与北京市的757.6元和上海市的747.4 元形成鲜明对照———几乎到了什么都不能干的地步。(张玉林, 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2002)区域差距无法平衡,教育平衡的说法就永远无法实现,因此维护教育平衡的首要步骤就是缩短教育的区域差距,同一间屋檐,同一个梦想!

2)城乡差距

窥视全国的教育投资数目,1993年,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 元,而农村为250.4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经费为947.1 元,而农村为472.8 元,差距分别为1.9 倍和2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都进一步扩大到3.1 倍,绝对金额分别为1492.2 元,476.1元和2671.2 元,861.6 元.(张玉林, 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2002)

同时,据2003年2月13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3/4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而城市为10.2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是20:9:1;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陈虹全, 2009.04)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的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要想维护教育公平,必须加大力度投入农村的教育建设中。

当然,为了避免教育资源流失,应当以人的个数为单位,确保投入的教育资源每个人能享受。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教育经费大打折扣。

3)发展中下等地区的落寞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同时,也先后开设多方试验田。同时,富余省市的教育得到飞速提升。为了避免上述的区域差距,富有的区域的教育在高质量高数量投入,加入贫困的地区的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也在按着一定的比例增长,那么若干年过后,教育资源仍是不均衡的,当年教育发展中下等地区的教育随着时间的增长,反而会变成未来的教育贫困区。

所以,我建议在缩短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同时,对于教育发展中下等仍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使得中国的教育差距能够尽可能地缩减,而不是缩减了这个,有出现了那个。

2.高考制度有待完善,部分地区情况持续恶化

高考,作为一名学生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过门槛,“一局定胜负”的人生抉择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饱受寒窗苦读多年之痛,坚忍名落孙山却无力回天的无助。

以河南省为例,2008年考生达98.8百万人,2009年考生虽然比去年减少2.9万人,但95.9万人的庞大基数,仍让河南省的高考变成一场激励的“学业竞争”。56万人的录取规模,比54.9万人的招生计划还多出了万余人。其中录取的普通类考生达到50.1万人,包括本科21.4万人,专科28.7万人;另外,对口招生共计3.2万人,专升本2.3万人,单考单招录取0.3万人。也就是说,还有39.9万的人必定要承受高考落榜的现实,再加上即使成功升学,但因对学校不满意而不愿升学的学生人数,必然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就是说,这些人想要继续考学的人必然要加在下一届的毕业生中。

而作为复习生,必然在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上要强于应届生,让他们应同样的资格,同样的条件进行竞争,复习生必然会占一定的优势,也就是说他们会占掉当年应届生的升学名额,更多的应届毕业生也将会变成下年的复习生,如此往复循环,合适才能到尽头?

尽管现在各省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严令“禁止”高中复读,但是现实却是很多地区并没有采纳此“禁制令”,幅度现象仍然因为升学的压力而“任意施虐”。

当然,想要取消复读的相关条例,在当今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局定终生”的现实必然会使部分同学走向如意的高等学府。而让复习生和应届生同台竞争,也是对广大应届生的不公。

我建议,采用分类高考制度,给复习生开辟另一条光明正大的升学道路,使复习生内部进行竞争,与应届生区分开来,这样,既可以维护复习生升学的权利,又可以让应届生的升序机会得以保障,而且这样,部分学校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收复习生进行复习,而不是背地里偷偷做事,有辱学生学习的“尊严”。

强国之根本在于教育的发展,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在于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个人观点,不涉及任何政治或利益问题,有失偏颇之处,敬请见谅!)

第三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在党的十七大上,国家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家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本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国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其中终身教育中特别指出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应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要有效衔接。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教育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以个体特点为核心,兴趣为导向,实施导师制教育模式。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导师,更多的是以学生兴趣为引导,着重培养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未来社会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主动思维和探索的再学习能力等。

其次扩大社会合作。开展妥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在与企业合作中,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和要求,就企业文化、专项技能、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等信息通过授课方式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再次,“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提议非常美好,但是具体如何执行呢?我打个比方,现在很多知名高校对应聘学生的要求是第一学历是211的大学,如果不是,即使他后面读完硕士,甚至博士,还是不予录取。这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典范么?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出身论?经过努力,一个人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谁能改变自己的过去呢?没有触及法律和道德,仅仅因为曾经不够优秀,如何弥补都被永远的三振出局,这不公平。教育不仅对那些正在求学的孩子要实施公平,对那些努力完成了学业的孩子也要实施公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制度,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实教育之所以伟大,就是它不会嘲笑一个人的愚昧无知,而是宽容慈祥地俯身去帮助这个人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轻易根据一个人的过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么谁会认为教育是一种善行呢?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这是每个人的心声,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一点,具体的考核制度,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来实施?由学生全权做主,还是加入一部分领导同事测评?网上投票还是问卷调查?是以表扬信为主还是

以举报信为主?一个严谨笃学的老师可能会爱之深责之切,会不会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视为不够爱学生?我们都经历过这个成长的过程,对我们的父母师长我们每个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过相似的错觉和误会,而这些以后就会写在老师们的评语中么?那么当这些孩子意识觉醒了,他们会回来改写我们的评价么?如果把老师对学生的不可量化的爱变成评语变成和利益挂钩的奖励,我无法想象,我更倾向于把这爱看做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只当抛砖引玉。虽然身为一个小人物,我也要认真考虑说出我想说的,因为我爱我的职业,我的孩子,我的祖国,所以我尤其关心这个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我看了纲要以后有许多感慨。首先这个纲要从2008年就正式启动,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且纲要颁布后大范围的征求全社会的意见,这样开放式的集思广益制定政策的方式很新颖,我相信也会非常实用,教育改革是涉及到每一位国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会愿意设身处地的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纲要制定的过程当中,国家考虑到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而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全文中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等等。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

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

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

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看完纲要我最大的感触是纲要有三大特点:惠民、传承、创新。

惠民大家都知道,惠民是颁布纲要的根本目的, 教育是牵扯到千家万户,谈起教育是千言万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是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我们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力。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今天,来制定这个纲要,它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对30多年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在传承3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了创新,不管是在改革方面也好,还是在发展方面也好,还有在管理方面也好,都有很多创新点。比如说在基

础教育方面,实际上是提出了今后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基本普及15年的教育(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另外职业教育阶段,对整个大职业教育提出一些新的举措,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集团,怎么样使我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还有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了要逐步的取消行政级别。另外在民办教育方面,国家支持民办教育,提出了要进一步使我们的民办学校要与公办教育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对民办教育那些管理方面,还有学位授予方面都有一些新的举措。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一个数字引起大家的关注,到2020年我们大学毕业生人数要达到2亿人,整个国家素质教育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同时大家很关心一个问题,现在没有达到2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等到10年之后毕业生已经过2亿人,岂不是就业有更加有压力?

我认为这样的逻辑是不成立的,财富是人创造的,最终消费还是有人来消费,多培养大学生不会给就业带来什么问题,不培养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提高素质,那么财富的创造力还是不高。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加快发展,即要抓速度、规模,更加要抓结构、方式、质量,就是五位一体来发展我们的教育。全面发展一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包括《纲要》提到民办学校、特殊教育,全面的教育。我们是人口大国向人口资源强国迈进,高等教育就是即要抓规模、又要抓提高,又要抓质量,2亿不多,不会给就业带来多少压力。10年后,我们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产业规模的扩张,特别是产业质量的提升,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整个产业到那时候都会提高。特别劳动者素质提高了,它创造财富机会更多了,它发展产业的机遇更多了,工作岗位就增多了,所以我想这不仅不会增加就业压力,反而是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

第五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读后感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院别:×××班别:×××姓名:×××学号:××××××××人们一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而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不管对家长、学生、学校还是社会上的人士来说,考高分才是进入高等学府唯一的办法。所以近年来,高分低能这个词出现的很频繁。但是国家致力于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一度对考试招生制度做出调整,在经过前段日子的民意调查,国家最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考生招生制度做出了规范。

考试招生制度的规范分为四点。第一点概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因和原则,指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第二点是对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完善,指出要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第三点是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完善,指出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四点是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指出要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我觉得这一点必然会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学生考完试之后本来就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是受何种分配,而这种分配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体现了各个高校不再是站在自身的利益招生,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利益出发。

四点中最备受关注的必然是第三点——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完善。其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还有一点说的是自主招生。所谓自主招生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自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自主招生面试点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但是随着这次教育的改革,自主招生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几天前,以北大和清华为首的多所高校自主签署了名为“北

约”和“华约”的联考制度,而同济大学随后也和几所著名理工学校成立了“同盟”。这使教育界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学校的招生办主任表示说这种联考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另一方面可以多纬度评价一名考生。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既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又降低了考生的考试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考生奔波之苦。

社会各界对这个现象有褒贬不一的看法。学生们觉得这种联考制度太乱了,加大了选择的难度。一些学校的校长则表示支持这种做法,表示自主招生联考对考生总体是有利的,可以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权。但是联考应该考虑到中学的教学,太早进行优秀考生的“掐尖”不是长远之策。但是社会上也有一些声音指责联考学校“集团化操作、搞生源垄断,是生源的新圈地运动”。是各大高校想方设法招揽优秀人才的手段,他们考虑自己的利益较多,关注学生的权利较少。

鉴于这些舆论,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同盟是否可取?如果可取,那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其中或者另组成新的联盟,这时不再是“三足鼎立”而是“诸侯争霸”的局面的!这让家长还有考生们很迷茫。家长以及考生们对这种联盟的具体操作也不甚清楚。如果高考成绩达到高校录取分数,但是联考时考的不理想?高校如何作抉择?我觉得国家应该对这种做法做出一种规范,最大的还是要考虑到考生的利益,不能为了学校的名誉而乱结盟。但是很多人有疑问,国家的这个规划纲要不是刚出台吗?为什么又要制定另外的规范?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吧!但这也表明了中国的教育业正在茁壮成长并开始向成熟方向迈去。虽然如此,我还是很担心,希望成熟的制度能够尽早提出,毕竟多数人不愿意当医生手里的白老鼠。况且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认为高考的选择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很重大的影响,这次选择的结果如何?与国家的政策有间接的联系。如果错过了一次好的机会,还会有下一次吗?

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东方早报:北约华约圈地高考生源 高校酝酿新联盟(2010-11-24)

【3】东方早报:同济等八校抱团加入 自主招生成三国杀(2010-11-26)

下载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 一、发展任务 (一)学前教育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建立政府主导、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1.“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2. 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实 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黄建坤 2010年9月6日,我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详细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校长们的讲解与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坚持能力为重即为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