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二辩稿
各位评委,观众、以及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对于今天这个利与弊辩题的讨论,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这个评判的标准问题。大学生创业是一种行为,我们评判这个行为是根据这个行为的结果还是这个行为的本质呢?这里我们说的行为的本质是,是指大学生在这个创业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什么,他能够为自身和社会带来什么?我们不能将单单将结果作为判断利弊的标准。
我们再看,到底大学生在这个过程得到了什么呢?其实,大学生创业这个行为也是学习的过程,提供了一种大学教育所不能提供的历练(例子)。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是自我更好的适应社会等等,这些在我方一辩稿中已经详细说明,此处不再多说。
但是,我想强调是,创业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将自身所学与实际相结合,是把自己的知识向生产力方向转换。其实,创业与纯粹的书本学习就是知行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认识。我们
要把白纸上的黑字变成自己的,不只要读读背背,还要把读过的背过的放到社会中去实践。
其实,对方辩友提出的创业与大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冲突这一点我方并不认同,(想必等会对方辩友必会说,大学生……)那么,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文学家、思想学家亨利纽曼曾经指出过:大学教育是为了使智力能够感知其适应对象。换成通俗点得说:大学教育就是是自身的能力得到施展,得到更加有效地提高。那么创业难道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吗?
赵括的纸上谈兵已有千年,难道我们还要像固执地蜷缩在象牙塔内,看着书本,拿着黑纸白字当做真理,而不去放手一搏吗?
德国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第二篇: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的二辩稿
谢谢主席,也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我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在立论中的几点不合理之处:
第一是逻辑错误。对方辩友一再向我们强调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应该在创业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按照对方的逻辑,任何与我们学习相冲突的事我们都不应该做,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是不是也和您的学习时间相冲突了呢?那么我能不能说,参加辩论赛就是弊大于利呢?(显然对方辩友把创业和学习放在了对立面,割裂了创业与学习的关系,其实他们是统一的,是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创业是学习的一部分,创业可以培养我们自我掌控的能力,规划及设定目标的能力,冒险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做决定的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这多方面的能力,难道对方辩友要告诉我不重要,不是我们所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吗?)
第二:对方辩友说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经验不够,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认为什么时候经验就充足了呢,难道毕业了经验就充足了吗?恕我不能苟同您方观点。其实在校大学生已经接受过12年的基础教育,有相对完善的基础知识和人格,此外他们年轻灵活,充满激情,极富创新精神,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不明白您方为什么硬要给这样的大学生浇一盆冷水,剥夺他们创业的机会呢?
第三:纵观对方辩友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对方辩友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是因为大多数创业都是失败的,在此我想重申一下我方的观点,我方所强调的创业利弊是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我方承认,创业既有利也有弊(对于还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而言,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的确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比如:资金和精力的缺乏,还有担负创业失败的风险等等。)但是,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是一个利与弊的比较性命题,失败并不表明就是弊大于利啊!创业成功自然是喜事,可就算是失败也可以是利大于弊,也是一种人生磨练啊。潇洒走一回,理论用于实践,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为下一段充电学习定好方向何乐不为?关键是参与其中,倡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有所用,在创业中发现自己学习的盲点和死角,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学术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我们现在的大学缺的不就是把科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吗?
综上所述,我方重申: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们知道当今自主创业之风在社会上蔚然盛行,我们大学生当然也不甘落后。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讨论大学生创业的利弊问题,我方观点是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首先要明确一下,讨论创业的利弊是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对此我方的论点有二,第一,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第二,大学生创业中蕴含的创新和挑战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更是推动我们社会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首先,谋求生存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已成为创业最主要的原动力,根据调查在大学毕业生创业者中目的是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希望实现人生价值的占52.0%。
其次,学业和创业其实一个互相促进的运作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认识。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大学生充实自我的必由之路,同时在与社会的接触和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应该学习什么,趁自己还在校,更可以有的放矢地去积极学习研究。
第三,常言道:商场如战场。创业实际上是全面磨练和提高大学生面对社会、面对挫折困难、面对商业操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大课堂。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苏国英说,她之所以有勇气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做产品代理的经历”。即使失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所学也将使他们受益终生。正如一些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所说,赚钱并不是他们的惟一目的,能够认识许多朋友、增长交际和销售能力,更深入了解产品和市场都是非常宝贵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一份创业经历在面临就业时,常常会成为非常令人瞩目的资本。例如今年一位北大毕业生在应聘时,他的创业经历就引起了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注意,从而使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最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成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正是完成这一紧迫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我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主流精神面貌,大学生创业者们不但是引导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力量,也是带动全民进取精神、树立社会创新标杆的优秀榜样。今天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绝不仅仅是为了短期内的收益,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一批有才华、有勇气的年轻人站出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引领“不畏险阻、大胆开拓”的时代文化。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磨练个人能力还是推动社会整体发展这两大方面来看,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都是利远大于弊的。
第四篇: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四辩稿(精选)
谢谢主席:
问候在场各位!我们的辩论赛已经到了最后这一阶段了,不管在校大学生创业是利大于弊也好,弊大于利也罢,输赢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通过这场比赛获得了友谊,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并且能让在座的同学们对与我们戚戚相关的大学生创业问题得到更深一层的了解,我想这场比赛的意义已经达到了。
下面我对这场比赛做一下归纳,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创业影响学习。真的是这样吗?大家想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仅仅代表学课本知识吗?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元化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在我们完成基本学业之余,当然可以继续深度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但是也可以去从事其他的学习,比如说参加辩论比赛或者说我们去创业。这些都是一种学习。
因此不仅国家支持,我们在学校也看到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星火创业平台等去鼓励我们大学生创业。并且我方辩手也就学习问题特地去咱们学校的大学生孵化基地做了请教,那里的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知识发展变化很快,而亲身去创业方能获得我们这一领域最直接,最与时俱进的知识。毕竟有些知识可以在学校学到,而有些理论只能在实践和交流中学习掌握。因此创业与学业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甚至多个身份,将来我们可能既是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丈夫,又是一个需要对工作尽心的丈夫,我们都要做好,这是社会对我们的需要,而我们的生活也因此更加丰富。
因此对方辩友的弊端其实真的不太弊,而我们说大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高中和复杂的社会的过渡期,我们不可能在六月毕业的那一天突然就有能力去迎接社会了,这是一段很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要做很多的努力和成长。这些成长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创业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些利端。并且这些成长是我们进入社会前必须要学会的。因此,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处是必须的,而弊端是可控的,我们认为利大于弊。而对方辩友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比较为什么你们认为弊大于利让我们很遗憾。
我们今天讨论这个与我们大学生戚戚相关的辩题,就是在讨论我们大学生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一个大学生,他有创业的梦想,他有成功的渴望,然后他去创业了。我们不知道他是成还是败,我们只知道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好了摊在大家面前。我们是去肯定她,还是去否定他?我们去鼓励他还是去打击他。也许他的自信可能只是一个年轻人的自信,他所说的充足可能也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充足。但是败真的可以决定一切吗?等五十岁的时候再来回忆他二十岁的梦想,失败又真的算得了什么?五十岁的人又为什么要去泼二十岁年轻人的冷水呢?经历啊同学们。学习的经历,挫折的感叹,青春的梦想,年老的回忆会是他一辈子丢不掉的财富。
或许你可以否定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但你们不能否定我们学习经验的热情。或许你可以否定我们一路坎坷,会遭遇失败,但是你们不能否定我们客服这些困难,获得成功的勇气。我们在这个最好的时间里又各种各样的选择,不管你是否选择创业,只要你想成长,只要你在学习,那些失败和困难都不能否定你,他们只不过代表你暂时还没有成功罢了。我想这些才是在这场辩论赛能带给大家的现实意义所在。
谢谢大家。
第五篇: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的二辩稿
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的二辩稿
谢谢主席。
首先我们要看到,对方辩友在立论中提及的许多不利因素都不是由打工直接造成的,而是由大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造成的。
对方辩友提到, 1.驳点:大学生打工占用大量学习时间,会影响学习/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容易股份重视打工而忽略学习。
首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对一个健全的大学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打工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磨练自我的绝佳机会。鉴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一直以理论知识为主,那么大学生更应该通过打工来弥补实践知识的空白。
其次,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不是绝对成正比的。如果学习时间的减少能够促使大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打工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最后,打工既是对大学生自制力的测试。是让大学生锻炼的好机会。因此,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对方辩友犯了一概而论的错误。
(再者,如果一切占用时间的活动我们都要避免,那难道运动、社团甚至一切娱乐活动我们都要停止吗?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就像对方辩友,相信身在辩论队的你们为了这场辩论赛必定花费不少时间,难道说你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下降吗?难道你们就要推出辩论队吗?)
2.驳点: 大学生兼职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导致个人素质的下降,不利于大学生的长期发展。
首先,校园不是世外桃源,腐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将这一现象的产生归咎于打工,则明显有失公允.再者,四年之后,谁都无法逃避将要进入社会这个现实.与其采取逃避的态度,把自己封锁与校园中,何不主动走进社会,尽早了解社会的真相呢? 何况,是否沾染不良习性更大部分决定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如果素质过硬,则面对何种诱惑都能保持自我。因此,是否沾染不良习性取决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而并非打工这一举动。
(如果我反问,那是否就只有对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来说,打工才利大于弊呢?素质不够的大学生怎么办?正在打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多少是素质过硬的呢?过不过硬又如何判断呢?这如果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它的影响又有多大呢?)3.驳点: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法不保护,打工维权成本高,大学生打工的安全难以保障。
首先,现行的劳动法是94年修订的。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因该修改的是法律。而不是打工这一行为。其次,打工不安全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在校学生早晚要面对的问题。难道说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上当受骗的几率就会减少吗?
再者,打工存在的不安全性并不能掩盖它的好处。就像刀子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难道我们从此就不用刀子了吗?
4.驳点:大学生打工以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为主,不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捡了芝麻丢了瓜。
首先,有部分打工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外语类的学生往往选择翻译等工作,新闻系的学生往往选择到电台报社实习。
其次,大学生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兼职,也是合情合理的。再者,打工是积累社会经验和培养交际能力。不论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都是必要的。
最后,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因此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大量增加,大学生打工选择服务业的人数增加也是正常的事。
5.驳点:学校已经为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还有实习等机会,加上学校的各大社团,大学生不需要打工都能获得同等的经验。
首先,大学提供勤工俭学等机会恰好证明了大学是同意大学生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支持的,只是大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因此,大学生打工时顺应潮流的举动。
其次,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打工则是更为积极的寻找锻炼自我能力的举动。
再者,大学生打工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来源。很多人是为了获得某种工作经验或是为了立言社会而选择大工的。因此,勤工俭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还有,参加社团、勤工俭学或是实习,与大学生打工是不相冲突的。
最后,勤工俭学与打工所提供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不能说两者能提供相同的经验。6.驳点:打工会模糊大学生的目标与价值,不利于大学生的长期发展。
对方辩友提出这个观点,无非是基于打工会让大学生增强金钱意识和了解社会种种不良风气。但是我方认为,了解社会的真相反而能让大学生明确未来的目标,清楚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激励自身的学习。
7.驳点:目前中国的失业人员已经很多了,大学生打工加剧就业紧张。而且,大学生会使知识水平较低的失业者更加难就业。首先,就业本来就是竞争性的。所谓优胜劣汰,大学生的加入会促使失业人员提升自我素质,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其次,大学生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工作素质。
二辩:先反驳大约30s
在这里我想对对方辩友提出四点质疑。
第一点我想问对方辩友我们是利用课余时间睡觉、玩游戏、上网聊天充实一些,还是出去兼职,学点经验,挣点收入,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更充实一些呢?大学时代是一个课余时间自主分配时期,而今的现实是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流失,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由此引起种种社会问题的 突现。肃本清原,大学生兼职可以使课余的时间合理分配和利用,更加充实我们的大学时代的课余文化生活。让我们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点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中国的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支付的呢?而权威调查显示欧美国家的大学生有86。4%都是通过兼职去赚取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我们不再是襁褓的婴孩,等待着父母来喂养我们。我们不是啃老族,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价值减轻我们父母负担,兼职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三点请问对方辩友,中美大学教育,中美大学生最大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在中国一个一流的大学生去到了美国之后只是一个三流的留学生呢?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大学生在国外上大学时候在笔试中能取得高分,而连基本的实验都不会操作,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呢?这就说明了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理论脱离了实践,大学生操作能力的欠缺,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再需要理论的缔造者,而是需要操作的实践者。而兼职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能力学习的的机会,让我们能加适应社会的生存。
最后,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不是要我们去多么深奥的学问,而要对大学生品质的人格的培养?一种克服挫折的品质和一种独立自我的人格。在兼职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见很多的挫折,但是我们如果连这点挫折都不能克服,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又如何去“ 乘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其实兼职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事方式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业内做兼职呀!比如说做助教、做家教、给老师教授们做副手、学经济的可以适当的做做营销、学法律的可以到法律事务所做兼职等等。这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更可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生活你会发现做兼职者大有人在,难道真如某些人所说是拜金主义的思想侵染了大学纯净的空气吗?我方认为并非如此,大学生打工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培养,是独立意识的体现。
首先,何谓打工?打工是指通过对特定组织或个人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衡量大学生打工利大弊大的标准在于打工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我方认为在校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物质角度看,今年来教育部对高校收费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打工无疑成为家境窘迫的同学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家庭宽裕的同学,打工所得可以让自己逐步走向独立,并用自己挣来的钱孝敬父母,这种亲情反哺现象值得全社会大力提倡。
第二,从精神角度来看,现代大学生大多在密罐中长大,经不得风雨,吃不得苦头,受不了打击。打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第三,从动手能力看,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培养实践型和创造型的人才。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社会经验少,思想肤浅,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打工无疑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的上佳途径。
一个在大学四年期间从未打过工、毫无社会经验、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动手能力很差的毕业生,与一个在大学期间通过打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明确的人生定位、具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很强的毕业生相比,哪一个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哪一个更受企业青睐?